H.264码率控制算法研究
H.264码率控制跳帧算法研究
微
处
理
机
第 3期
21 0 0年 6月
Jn 2 1 u .,0 0
MI CRO PROC S ES ORS
H.6 率 控制 跳 帧算 法研 究 24码
王喜 民, 鼎才 , 杨 闰俊 海
( 河北省 燕 山大 学信 息科学 与工 程学 院, 皇 岛 0 6 0 ) 秦 604 摘 要 : 率控 制是视 频压 缩编 码 中的一个 重 要部分 。码 率控 制 中的跳 帧算 法 对于 图像 的传 码
Rae Co to a n i o a tefc n ta miso a e a d q aiy o ma e.Bu h r me—s i p n t n rlh sa mp r n fe ti rns sin r t n u lt fi g t tt e F a kp ig a g rt m sn ttk n o c n i e tt e b g n i go h e in o 2 4 e c d d . Ba e o hs, loi h i o a e i t o sd ra h e i n n fte d sg fH. 6 n o e mo e s n ti
.
( o eefI o t nS i c n nie i ,a h nU i rt, ih ndo0 60 ,hn ) C lg n r i c ne dE gne n Y T a n e i Qn n g a 60 4 C i l o f ma o e a rg  ̄ v sy a a
宽 。缓 冲器 的输 入 端是 编 码 器产 生 可变 的 比特流 , 输 出端 以恒定 的比特率 把数据传 输 到信道 上 。输人 缓 冲器 和输 出缓 冲器 的数 据 差 值 将 保 存 在缓 冲器 中 , 了防止缓 冲器 上溢 , 为 当缓 冲器 的 占用 量 , 就 即该 时刻缓 冲器 没有输
H.264码率控制的算法研究及硬件设计
个 G P的所 有 P帧 的 Q O P之 和 ,与 Q o 似 , P P类 Q
() 1 比特 数 的分 配 假设 N 表示 一 帧 中宏块 的个 数 , v_ D表 示 A g MA
一
也 随 G P长 度和 信道 带宽 变化 而变 化 。 O 22 帧层 的码率 控 制算法 .
帧 图像 中各 个 宏 块 的平 均 MA MA [[ 表示 第 i D, D ij l]
特 率 大都是 可 变 的 , 了能 够在 恒定 比特率 的 通信信 为
道 和 网络 中传 输 压缩 后 的码 流 , 要 引入 一 个缓 冲 区 需 机制 , 先将 压 缩后 的码 流存 入 缓 冲 区 , 后 以恒 定码 然 率输 出 。因此 , 码率 控制 的任务 就 是为 了在 特定 码 率 下高效 地传 输 数据 , 在保 证 缓 冲器 不产 生上 溢 和下 溢 的前 提下 , 通过 调 整一些 编 码参 数 ( 量化参 数 、 测 如 预 模式 ) 来使 编码 比特 率达 到期 望值 。
编 码 标 准 。本 文 参 考 了 J V G0 2会 议 文 档 。完 成 了 码 率 控 制 的 硬 件 设 计 。 并 对 硬 件 实 现 的 方 法 进 行 了 优 化 。 T — 1 Mo eS m 仿 真 和 DC 综 合 结果 表 明本 系统 不 仅 功 能 正 确 。 能 满 足 时 序 要 求 。 d li 且 关 键 词 : 2 4 A C 码 率 控 制 量 化 参 数 H.6 / V
帧 中第 j 宏块 的 MA T表 示 当前 帧所 分 配 的 目标 个 D, 比特数 。因此第 i 中第 j 帧 个宏 块 所分 配 的 目标 比特
帧层 的码 率控 制分 为 两个 阶段 : 一 阶段 为每 一 第 个 P帧计 算 一个 目标 比特 数 , 二 阶段 持续 地 更新 率 第 失真模 型 的各 个参数 。 假设 只有一 组 图像 ( O ) 并 且 图像 序 列 的编 码 G P,
H264中的码率控制技术研究及其进展
质量 , 但这样要求缓存器容量大 , 增加 了编码延时。
24 H2 4中的码 率控 制 . .6
MP G 2校验 模 型 T E一 M5中采 用 的码 流控 制 方 法 将 视频 序列 划分 为 图像组 (O )G P内首帧 编码 为 G P ,O I , 帧 剩余 帧编 码 为 P帧 或 B帧 。码 率 控制 主要 有 三
现在 ,研究人员提 出了多种 H24码率控制方 . 6 案 。 目前 J T参考 软 件 J 采 用 了 J T H 1 案 中 V M V — 0 7提
20 0 6年 第 1 ( 第 2 4期 ) 2期 总 0
维普资讯
有 线电视技 术
的码率控制算法 , 该算法是在 J T G 1 算法基础上 V - O2
率适应传输要求 的方法就是视频编码 的码率控制机
制。
码率控制技术包括码率分配和码率实现两个部
分 , 率 分配 主 要靠 各 种 算法 去估 计 , 现 方法 主 要 码 实
H. 3校 验 模 型 T 8中 采 用 的 码流 控 制 方 法 2 6 MN
主要 有 两个 步骤 : 帧层 , 据 缓存 充 盈 度分 配 当前 帧 根 目标 比特 , 决定 是否 跳 帧等 ; 宏块 层 , 根据 一个 经验 模 型, 所需 的 比特 数 由像 素 的标 准 方 差 、 量化 步长 索 引 和两个 模式 参 数决 定 , 随编码 器 的运 行 实时更 新 。 由 于这种 码 率控 制方 法 随时对 缓存 容量 进 行调整 , 以 可 采用 较 小 容量 的缓存 器 , 编 码 延 时降 到 最 低 , 低 将 对 时延 的实 时通信 十分 有利 。
码率控制与实现算法
码率控制技术原理
当D=O时,编码对应于无损压缩,输入码率应大于或等于信源熵 H(X);若D一为最大允许失真,则相应码率下限为R(D一)。典型的 率失真曲线R—D如图3.1所示。R(D’)为D’的凸递减函数。
码率控制技术原理
率失真优化主要用于模式选择。在H.264视频标准中,有以下几种 模式:INTRA.4x4,INTRA.16x16,SKIP,INTER—16×16, INTER.16×8,INTER.8×16,INTER.8×8。 假设图像序列S被分割为K个不同的块4,相应的像素用6t来表示。 编码6t所选择的编码模式%分为帧间编码和帧内编码。每种编码模 式都包括预测编码的模式和编码参数。其中编码参数包括变换系数 和量化参数等。对于帧间模式,编码参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运动矢 量。
码率控,视频应用对压缩比有较高的要求。无损 编码所能提供的压缩比远不能满足实际视频应用的需求,但如果我们能够 接受某种程度的失真,高的压缩比也不难获得。人眼视觉系统对高频信号 变化不敏感,部分高频信息丢失不会降低主观视频质量,主流的视频编码 算法正是采用了量化方法消除视频信号的生理视觉冗余,获得比无损压缩 更高的压缩比而又不会带来视频质量的显著降低。率失真(RateDistortion 理论旨在描述编码失真度(Distortion,重构误差)和编码数据速率的关系。 该理论建立在图像是连续的基础上,在有限数据速率下,由于存在量化误 差,必然存在失真。尽管率失真理论没有给出最优编码器,但它还是给出 了容许失真条件下信息压缩允许的下界。当使用有损编码方法时,重构图 像g(x,y)和原始图像f(x,y)存在差别。一般地,失真度D函数形式可以根 据需要任意选取,例如平方代价函数、绝对代价函数等。在图像编码中,D 常用均方差形式表示:
H.264视频编码标准分析和算法优化
H.264编码标准的分析和算法优化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丰富,方便、快捷、灵活地通过语音、数据、图像与视频等方式进行多媒体通信已成不可或缺的工具。
其中视觉信息给人们直观、生动的形象,因此图像与视频的传输更受到广泛的关注。
然而,视频数据具有庞大的数据量,以普通的25帧每秒,CIF格式(分辨率为352×288)的视频图像为例,一秒钟的原始视频数据速率高达3.8M字节。
不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根本无法实时传输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因此,视频压缩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近几年来视频图像传输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往的标准己经难于适应不同信道的传输特征及新兴的应用环境。
为此,ISO/IEC&ITU-T共同开发了最新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
相对以前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集成了许多新的视频压缩技术,具有更高的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
在同等的图像质量条件下,H.264的数据压缩比是应用于当前DVD系统MPEG-2的2~3倍,比MPEG-4高1.5~2倍,并且具有更好的网络友好性。
但是H.264高压缩比的代价是编码器计算复杂度大幅度地提高。
因此在保持编码效率几乎不变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编码速度是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
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了H.264/AVC标准,分析了编码器主要耗时模块的工作原理,提出三种降低H.264/AVC高计算复杂度的优化算法――快速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快速帧间预测模式选择算法以及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快速算法都可大幅度地降低H.264编码器的计算复杂度,并且保持基本不变的编码效率。
二、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简介:编码标准演进过程:H.261 MPEG-1 MPEG-2 H.263 MPEG-4从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历程来看,视频编码标准都有一个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尽可能低的码率(或存储容量)下获得尽可能好的图像质量。
H.264的码率控制策略
h.264的码率控制策略本文详细讨论了H.264编码标准的,与MPEG-2的TM5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JVT-G012提出的流量往返控制模型进行了探讨;最后对H.264码率控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H.264 码率控制VBR CBR一、引言到目前为止,视频编码标准通常采用去除时空域相关性的帧内/帧间预测、离散余弦变换量化和熵编码技术,以达到较高的编码效率。
对视频通信而言,由于通信信道带宽有限,需对视频编码码率进行控制,来保证编码码流的顺利传输和信道带宽的充分利用。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码率控制(Rate Control)策略。
其中,实时编码码率控制方法主要有两种:用先前宏块编码产生的比特数来预测当前宏块编码产生比特数,或者通过视频编码率失真函数来预测当前宏块编码产生的比特数。
码率控制算法[1]就是动态调整编码器参数,得到目标比特数。
它为视频序列中的图像组GOP、图像或者子图像分配一定的比特。
现有的码率控制算法主要是通。
实际上,量化参数(QP)反映了空间细节压缩情况,如QP小,大部分的细节都会被保留;QP增大,一些细节丢失,码率降低,但图像失真加强和质量下降。
也就是说,QP和比特率成反比的关系,而且随着视频源复杂度的提高,这种反比关系会更明显。
码率控制有两种模式:VBR和CBR,即可变比特控制和固定比特控制。
VBR模式是一种开环处理,。
由于实际视频序列中的图像复杂度是不断变化的,细节多少、运动快慢等等,比特率也相应变化,不稳定。
CBR模式是一种闭环处理,。
它根据对源复杂度估计、解码缓冲的大小及网络带宽估计动态调整QP,得到符合要求的码率。
二、H.264码率控制结构作为新一代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对多编码模式、编码参数自适应选择、上下文自适应熵编码、多参考帧的灵活选择、高精度预测、去方块滤波以及抗误码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精雕细刻,采取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技术措施,大大提高了编码效率和网络自适应能力。
H.264AVC视频编码码率控制技术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1.刘杰H.264视频编码码率控制方法研究[学位论文]2009
2.魏显超低码率下H.264/AVC的基本单元层码率控制算法研究[学位论文]2009
3.许林H.264码率控制算法研究[学论文]2010
4.张文菊H.264码率控制算法研究[学位论文]2010
5.王小莉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研究与改进[学位论文]2010
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H.264/AVC视频编码码率控制技术研究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
指导教师:***
20081201
H.264/AVC视频编码码率控制技术研究
6.岳少园基于H.264/AVC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学位论文]2009
7.孙彦辉基于H.264编码码率控制方法研究[学位论文]2008
8.李蔷.余松煜一种高效的H.264码率控制方法[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11)
9.兰天.顾学迈.郭庆.王振永.Lan Tian.Gu Xue-mai.Guo Qing.Wang Zhen-yong一种新的H.264自适应帧层码率控制算法[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9)
10.沈礼权高效视频编码的算法优化及其扩展研究[学位论文]2008
引用本文格式:林贵旭H.264/AVC视频编码码率控制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8
基于H.264率失真模型联合码率控制算法研究
11 - GOP层 比特 率 分 配
为 了验 证 基 于 P域 率 失 真 线 性 模 型 码 率 控 制 的 有
效性 . 义采 用 的 G 本 OP结 构 为 I P P P…P.I开 始 为 帧 【 【 I J 人 J
编码 ( T帧 ) 接 着 是 前 向 预 测 帧 ( , P帧 ) OP的 长 度 定 。G 义 , 在 1 ~ 0帧 范 罔 内 。 J 53
由 于 该层 较 简 单 .采 卅 与 J T G 2相 似 的 G V ~ OI OP
米 渊 整 量 化 参 数 另 一 足 基 始 视 频 的 灰 度 信 息 ・ 类 f原 如 义 献 I~ l 渊 整 各 帧 的 越 化 参 数 小 义 采 崩 了将 5 7来
D T变 换 系数 量 化 后 零 系 数 的 分 比 P作 为 罔像 特 征 C
\ \
研 究 与 开发
表 1 J — 0 2算 法 与 本 文 算 法 P Nt 比结 果 VT G 1 S L对
J 1 G 1 V' 0 2 - P oo e C rpsdR
视频 序列
A io ky F o b 1 o ta 1 pr a o 锄 n
Mo 1e bi
百分 比 ( 图像 特 征 参 数 )H 有 关 编 码 的 头 部 信 息 和 ; 为 运 动 矢 量 . 在 当 前 帧 编 码 前 无 法 准 确 地 知 道 H 使 但 将 用 多 少 比特 ,为 此 采 用 前 一 帧 的 的 值 作 为 一 种 粗
一
—
—
—
—
() 9
、
・
/
/
12 优 化 帧 层 比特 率 分 配 .
由于 码 率 控 制 仅 对 纹 理 编 码 有 效 . 此 . 的 线 因 P域
H.264可伸缩视频编码层间码率控制算法
H . 6 c lbl i o c d ng i e —a e a e c n r l 2 4 s a a e vde o i nt rl y r r t o t o
YANG Jn . u S h — i i S n Yu . UN S i n x
mo e a u o w r o p e it h u e f i s d fre c d n ne a i e o t e p e iu a f h u r n d lw sp tfr a d t r dc e n mb ro t u e n o ig i trf mee t rf m h r vo sf me o e c re t t b s o r h r r t
( bo @ y h o c m. a rjj o a o.o c)
摘
要 : H 24 A C标 准 的 可 伸 缩 编 码 ( V 扩 展 提 出 了一种 自适 应 的层 间码 率控 制 算 法 。该 算 法提 出 了一 为 .6 / V S C)
个选 择 模 型 , 通过 当前 层 的 前 一 帧 或 者 前 一 层 的 当前 帧 来 预 测 It 帧 所 需 比 特 数 。 首 先 , 码 率 一 复 杂度 一 量 化 因 ne r 将
sa bev e oig eod h rproa +It rl ei t e( I )b f r o t l r a ot rv etei e cl l i ocd .Scn ,tePoot nl n ga +D r av PD u e nr l s d pe t poi t a d n i e vi f c oew a do d h nr
A b tac : An da tv it rly r r t o to c me sr t a p ie n e 。a e ae c n rl s he wa p o o e o . 4 /AVC s aa l x e so . A wic e s r p s d f r H 26 c b e e t n in l s th d
H.264码率控制算法分析
【 e rs K y wod 】H. 4A C;rt cnrl u n zt n prm tr A 2 /V 6 a ot ;q atai aa e ;M D e o i o e
bt rt i ae
麓+ 篾
一
适用 于传输信道经常波动的情况。
一
般在视频标准产生后 ,码率控制都会得到广泛的
式中 : 为尚未 分配 的比特数 ; kSx k iP X = kQ ,=, ,分别为 I
帧 、 的复 杂 度 ; 上 一 帧 的 编码 比特 数 ; 为上 一 帧 P帧 .为 s
参数 , 这就 导 致 了在 进 行 码 率 控 制 时 出 现 了 蛋鸡 悖 论 : 对
的平均量化步长 ; n 当前 G P中 尚未编码 的 P帧 的数 Ⅳ为 o 目; 为 常量系数 ;irt 目标 比特率 ;i uert b a t e为 pc r a t _ e为
口 )
【 b t c】 i pp rfs ird csf e i rt cnrlad vr b i r ecnrl ad te ,i te lh ftesei e A s at r s ae r n o ue xd b a ot n a a l bt a o t , n hn n h i to pc lr- it t i t e o i e t o g h a
・ 分・ 技 析 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 要 】首先对 固定 码率控制 和可变码 率控制进行 了介绍 , 然后 结合 H. 4A C对码率 控制 的特 殊要 求, 目前 有代 表性 的 2 /V 6 对
H2 4码 率 控 制 算 法进 行 了综 合 评 述 , 出其 优 缺 点。 . 6 指
H.264中一种基于R-Q模型的自适应码率控制算法研究
H.264中一种基于R-Q模型的自适应码率控制算法研究郑新资;骆冰清;孙知信【摘要】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帧复杂度的二级码率控制算法(TSRCA, two-stage rate control algorithm)。
总结码率控制算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码率控制基本原理,继而提出一种二级码率控制算法,以解决“蛋鸡悖论”。
其次,用RDO模式选择中的比特数信息代替平均绝对残差(MAD,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来预测帧的复杂度,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
所提出的码率控制算法能够显著提高码率控制精度和编码性能。
%10.3969/j.issn.1000-436x.2012.12.005【期刊名称】《通信学报》【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8页(P35-42)【关键词】H.264;码率控制;帧复杂度【作者】郑新资;骆冰清;孙知信【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3;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3;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391 引言码率控制能够实现输出码流处于传输信道实际带宽的限制内,同时最大限度地优化解码图像质量,已经成为视频编码中的一项重要技术[1]。
通常情况下,视频编码前后的信息量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就需要在信道和编码器之间增加一个缓冲区,来提高编码后的码流速率与通信信道速率的匹配度。
在尽可能保证视频传输过程不失真的前提下,再通过码率控制来克服码流速度和缓冲区大小之间的矛盾,防止缓冲区发生上溢或者下溢,并满足时延要求[2]。
因此码率控制算法的优劣对视频编码性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码率控制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视频压缩和传输领域的重点和热点。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MPEG-2的TM5[3]码率控制算法、H.263的TMN8[4]的码率控制算法、MPEG-4的VM8和VM18[5]的码率控制算法、基于ρ-domain 模型[6]的码率控制算法,以及最新国际标准H.264参考软件中的码率控制算法和其他改进的码率控制算法。
基于H.264标准的码率控制改进算法
模 型 , 同时 对 模 型 的参 数 进 行 实 时 高 效 的更 新 估 算 , 因而 控 制 精 度 、 效 率 和 编码 质 量 都 要 高 于T , M5
并 且 有 很 强 的鲁 棒 性 ,能 够 应 用 于 基 于 变 换 编 码 的 多种 视 频 编 码 系 统 。但 是 , 二 次 模 型 大 幅度 地 增 加 了计 算 量 , 且 该 方 法 关 于I 的R 并 帧 C算 法 相 当粗 糙 , 选 的QP 不 是 基 于 该 帧 的 图像 内容 。 h — man 所 并 R oDo i 的算 法 是 一 种 采 用 全 新 思 想 来 进 行 率 失 真 分 析 的R C算 法 ,该 算 法 首 先 在 H.6 编 码 系 统 中提 出 ,并 且 23 因其 本 身 的 特 点 ,可 以被 移 植 到 别 的 编 码 标 准 中 。不 同于 以往 的各 种 算 法 , 该算 法 引 入 了中 间 变 量P , p 表 量 化 后 的DC 系 数 中零 值 所 占的 百 分 比 。 算 法 主 要 计 算 都 在 p 内 , 过 分 别 建 立R— 以及 QPp 代 T 该 域 通 p — 的一 一 对 应 来 问接 的 建 立R— 的 关 系模 型 , 由于 计 算 模 型 多为 线 性 ,并且 大 多数 计 算 是帧 级 的 ,所 以 QP
1
引 言
码 率 控 制 ( t nrl C)是视 频 编 码 中 一 项 非 常 关 键 的技 术 。这 项 技 术 通 过 分 析 视 频 信源 的 码 率 ( R)一 量 化 参 数 ( ) 的 相 关 模 型 ,根 据 目标 码 率 R来 调 整QP 以 达 到 QP , 控 制 视 频 流 编 码 质 量 的 目的 。在 现 有 的各 种 视 频 编码 算 法 中所 使 用 的RC 法 主 要 分 为 三 大类 ,分 别 为 算 MP G一 使 用 的T 'J 案 中 的 R E 2 M5 ¨方 C算法 ,MP G. 、 H.6 以 及 现 今 H.6 所 使 用 的T E 4 23 24 MN8 的R 算 中 C
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算法
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算法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算法一、前言随着数字视频通信和视频编码技术的快速发展,H.264编码已成为目前最流行的视频编码标准之一。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视频传输和存储,码率控制算法被广泛应用于H.264编码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算法。
二、H.264编码简介H.264编码是一种视频压缩技术,通过减少冗余信息以及利用空间和时间相关性来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
H.264编码算法具有出色的画质表现和高压缩比。
然而,由于视频传输和存储资源有限,需要对视频流的码率进行控制以适应特定的需求。
三、码率控制算法1. 码率控制概述码率控制是指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通过调整编码参数来控制视频编码的码率。
码率控制算法能够根据输入的视频源和目标码率生成合适的视频码流。
常见的码率控制算法包括恒定码率(CBR)、可变码率(VBR)和动态码率(DRC)。
2. CBR码率控制CBR码率控制算法固定每个视频帧的码率,将帧间码率均匀分配,保持恒定的传输速率。
这种算法适用于对传输延迟和网络带宽要求较高的应用,如实时视频通话等。
然而,CBR码率控制算法对于视频中的运动场景和细节丰富的部分可能会出现压缩失真。
3. VBR码率控制VBR码率控制算法根据视频内容的复杂程度动态调整每个视频帧的码率。
在静止或低运动的场景中,VBR算法会降低码率以减少冗余信息的传输,而在高运动的场景中会提高码率以保持画质。
VBR算法可以更好地适应视频内容的变化,但在网络带宽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传输延迟或视频卡顿。
4. DRC码率控制DRC码率控制算法是基于H.264标准的一种动态码率控制方法,它通过监测编码器的缓冲区状态和网络的带宽情况来动态地调整码率。
当网络带宽较大时,DRC算法会增加码率以提高视频质量,而当网络带宽较小时,DRC算法会降低码率以保持视频的连续性。
DRC算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一种改进的H.264基本单元码率控制算法
p r e di c t e d M AD i s c a l c ul a t e d b y a c ombi n a t i o n o f l i n e a r p r e d i c t i o n mod e l a n d t h e s p a c e — t i me we i g h t e d pr e di c t i o n mo d e l ,a nd c o r r e c t e d a c c o r d i ng t o t he pr e d i c t i o n e r r o r o f t he pr e vi o us b a s i c u ni t .Be s i d e s , t h e b a s i c u ni t c o mp l e xi t y i s e s t i ma t e d b y a c o mbi n e d Pe a k Si g na l No i s e
基于H.264码率控制帧内估计算法的研究
它采 用 了整数 变 换 、 D R O等 多项 新技术 , 编码 效率 得到 很大 提 高 . 由于 H24编 码算 法采 用 了 R O(a 使 .6 D Rt e
D s r o pi zt n 技术 , iot nO t a o ) t i mi i 使得 它 的码 率 控 制 变得 更 困难 . 原 因在 于 采用 了 R D优 化 模 式判 别 , 块 的 宏 编 码模 式 与 量化 参 数 的选 取 有 关 . 这势 必 造成 以下 问题 : 了进行 宏 块 的编 码 模式 判 别 , 须先 给 出一个 为 必
量化 级 .然 而为 了控制 码 率 , 量化 级 的计 算一 般 要根 据编 码 模式 判 别之 后 的帧 内预测 或 者 帧 问运 动 估计 残
差 来决 定 , 成 了所 谓 的“ 造 蛋鸡 悖论 ” . 为 解决 该 问题 , i h n go等 人f 出的码 率控 制 算 法 , 入基 本 单元 和 线 性模 型 的概 念 , 过 前一 帧 L e gu Z I 提 引 通 相应 位 置基 本 单元 的 MA D来 预测 当前 基 本单 元 I MA 布 基本 单 元层 采用 了二次 率 失真 函数 计 算量 化 参 . { { D, . } 数, 该算 法采 用 的是 单通 道 算法 , 杂度 较 小 , 复 编码 放 好 .本 文提 出一种 新 的 H.6 2 4帧 内码 率控 制 估计 算 法 , 过 使用 图像梯 度 复杂 度 计 算方 法 构造 I 的 R Q估 算 模 型 去选 择 帧 内编码 合 适 的量化 参 数 , 视 频 通 帧 . 在 编码 中取 得 了较好 的结果 .
我 们 用 内部编 码 模 型对 大 量 的测 试 序 列通 过 不 同的量 化 参 数 进行 编 码 . 图 1 是 F obl 序 列 的位 传 输 率 图 . 从 图 中 可 以 o ta l 看 出对 于相 同的量 化 值 不 同帧 的编 码 会 产 生不 同的位 数 . 量化 参 数 的改变 就 会 得 到 相应 的变 化 .量化 参数 越 小 不 同帧 之 间 的 差别 就 越 大 . 而 且我 们 可 以看 出这 9条 曲 线 的形 状 很相 似 . 也就 是 说 不 管量 化 值 是
H.264码率控制算法改进
到量 化步 长 。 q p=l 2+6 o 2 s ae lg 【 p l . c q . J
公式 () 4
最近 更新 的x 6代 码 ,在编 码 帧 的宏块 级进 行 了量 化步 长 的调解 ,针 24 对不 同编码 块 复杂度 进行 适量 量化 步长 调解 ,对 编码 效率 有很 大提 高 。 2码率 变化 控制 算法
多媒 体通 信 系统 中 ,压 缩 的视频 码 流需 要在 带 宽不 一致且 变 化的 网络
上 传 输 。视 频 编 码 器 的大 速 率 输 出会 导 致 不 可 想 象 的 网络 拥 塞 ; 另一 方
面 ,视 频编 码器 输 出 比特率 无控 制 的减 少 ,会 导致 不必 要 的质 量下 降及 对 现存 网络资 源 的低效 利 用 。为 了充分 利 用 网络 资源 ,并 保 证用 户获 得最 优 的视 频质 量 ,视 频通 信 系统 中 需要 引入 码率 控 制技 术来 获 取在 质量 和带 宽 利用 上 的最佳 均衡 []2 。H 24 1 [] .6 提案 JT G 1提 出用流 量往 返模 型来分 配 V — 02 每个 基本 单元 目标 比特数 , 并在 宏块 层编 码 采用 二次 率 失真 函数 计 算量 化 参数 ,用 此量 化参 数 来进 行模 式 选择 和编 码 尽 管这 种 算法 可 以达 到 目标 码 率 而且 图像也 没有 明显 波动 ,但 是对一 个宏 块两 次 的R 0 D 计算 的 时间复 杂 度 是难 以接 受 的。而X 6 作为H 24 24 . 6 的一种 实用 实现模 型广 受好 评 [儿4 。 3 ]
h.264码流控制规范
二、H.264标准的码率控制模块(rate control)规范描述H.264标准中码率控制方法的提案主要有三个:JVT-F086(2002)算法、JvT-G012(2003)算法和JVT-O016(2005)算法,后两种即通常所说的李氏提案和吴氏提案。
其JVT-F086可以看成是MPEG-2 TM5改进版本;JVT-G012算法用流量往返模型来分配每个基本单元目标比特数,并采用二次率失真函数计算量化参数后进行编码,而JVT-O016则继承了JVT-G012的传统算法,侧重于率失真优化RDO模型的改进,充分挖掘图像的时空相关性。
2.1 JVT-F086(2002)JVT-F086算法与MPEG-2的码率控制算法TM5类似,其工作流程同样由三步组成。
首先是目标比特分配,在图像编码前,估计出对下一帧图像编码所需要的比特数:接着是速率控制,通过一个虚拟缓存器,给每个宏块设定量化参数的参考值;最后是自适应量化,根据宏块的空间活动性来调整量化参数的参考值,以获得用于宏块的量化参数值。
JVT-F086算法结构如图2-1所示:图2-1 JVT-F086算法结构图在目标比特分配步骤中,首先对图像序列中的第一个I帧,P帧或B帧定义不同的总体复杂度的度量,具体可由下式得到:,具体可由下式得到:=115*bitrate/115=15*bitrate/115=5*bitrate/115得到总体复杂度的度量以后,再求得下一帧图像的目标比特数目,即,根据分配给该组图像(GOP)的总比特数R来计算。
如果当前图像GOP(INTRA帧)是第一个,那么R值更新如下:R=bitrate*(++1)/framerateN是GOP中图像的数目,和分别是当前GOP中未编码的P帧和B帧的数目,且R初始设定为0。
如果当前帧不是GOP中的第一个图像,如果图像序列中已编码比特数为nbits,那么R值更新如下:R- nbits→R计算出分配给下一帧的目标比特数后,步骤一将结果传递给步骤二,进行速率控制,速率控制步骤基于虚拟缓存器的概念,在编码宏j(j>=1)之前,虚拟缓存器饱和度基于图像类型来计算:=QP*10*bitrate/(31*framerate)=(QP+2)*10*bitrate/(31*framerate)=(QP+2)*10*bitrate/31这里,,,的值分别是对I,P,B帧型的虚拟缓存器的初始饱和度值。
H.264编码算法的研究
H.264编码算法的研究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视频编码发展的历程,然后分析了H.264标准的编码算法的核心技术,最后对它在各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视频编码H.264 帧间预测从1948年提出电视信号可以数字化以来,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
随着市场对图像传输需求的增加,人们都在致力于研究一种新的视频压缩算法,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即在尽可能低的码速率下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现在人们在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的压缩算法方面形成了许多标准,有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关于静止图像的编码标准JPEG/JPEG2000,关于活动图像的编码标准MPEG-1、MPEG-2、MPEG-4(2)、MPEG-10(4)等,以及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H.26X系列。
1 H.26x系列标准的发展与应用H.261是最早出现的实用的视频编码建议,是规范ISDN上的会议电视和可视电话应用中的视频编码技术。
它采用了减少时间冗余的帧间预测和减少空间冗余的DCT变换的混合编码方法,其输出码率是p×64kbit/s。
H.263建议的是低码率图像压缩标准,支持码率小于64kbit/s的应用。
H.264是ITU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 的MPEG(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JVT)开发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
在H.264建议中有很多值得欣赏的技术,主要有运动估值和运动补偿、帧内预测、帧间预测、整数变换、变换系数量化、扫描顺序、抗块效应滤波器、熵编码、新的图像片类型、算法的分层结构。
正是因为它有着很高的图像压缩效率和差错控制技术,因此在高速网络和随机信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H.264中,除了利用量化步长来适应信道码率外,还利用数据分割的方法应对信道码率的变化。
在无线环境中,通过改变每一帧的量化精度或空间/时间分辨率来支持无线信道的大比特率变化。
2 H.264标准的编码算法2.1 帧内预测编码H.264的基本预测技术是基于块,而像素块预测编码包括帧内块预测和帧间块预测,帧内预测在H.264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基于运动检测的H.264码率控制的算法
关键词 : 率控 制 ; 码 运动检测 ; 量化参数 ; 次模 型; 格 朗 日参数 ; 24 A C 二 拉 H.6 / V
中图分类号 : P 7 T 3 文献标志码 : A
No e i- a e c nto l o ihn 0 . 6 s d o m o in e e to v lb tr t o r la g rt i f r H 2 4 ba e n to d t c in
ae,fc a ecd t o e rv u a e a sdt ajstr ta fh u etr .A rh cn h ne d ra atl noer e fh ei s rm s e duta e rt o ecr n f me s ese e ags u a t p o f w u o g e t a o f t c n a
o h u d ai d li h rc s fe c d n .T e L g a g a a tr C e o t z d n t e q a rtc mo e n te p o e s o n o ig h a r n e p mee a b p i e .Th x e me t e ut h w r n mi ee p r na rs l so i l s
基 于运 动检 测 的 H.6 24码 率 控 制 的算 法
李慧然 彭 强 , 睿 , 陈
(. 1 西南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成都 60 3 ; 2 中兴通讯股 份有 限公 司 中心研究院 , 10 1 . 广东 深圳 5 8 5 ) 10 7
(sees 16 em ahrn@ 2 .o )
2 Z E C nr l ee r n ee p n, T o o ai , h nh n G a g o g 5 8 5 ,C i ) . T e t sac a d D vl met Z E C r rt n S e ze u n d n 1 0 7 hn aR h o p o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64码率控制算法研究卢姗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0)E-mail :xiaowanzi198205@摘 要:H.264/AVC 是一种先进的视频编码标准,码率控制作为视频编码和网络传输的一项重要技术在H.214的应用中必不可少。
本文首先对固定码率控制和可变码率控制进行了介绍,而后通过对常用码率控制算法的对比,指出H.264的码率控制的优缺点,以及可改进之处。
关键词:H.264;码率控制;峰值信噪比1. 引言H.264是联合视频(JVT)几年来致力研究的编码方案,是目前图像通信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H .264综合考虑了编码效率和网络传输,并吸收了以往各种编码方案的优点,在语法结构、编码预测算法、数据变换输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很大改进,使得其在低码率压缩、清晰度显示、抗误码性以及网络接入等性能上有了巨大的提高。
[1]然而对视频通信而言,由于通信信道带宽有限,需对视频编码码率进行控制,来保证编码码流的顺利传输和信道带宽的充分利用。
[2]码率控制分固定码率控制(Constant Bit Control, CBR)和可变码率控制(Variab1e Bit Control ,VBR)两种。
固定码率控制认为传输速率恒定,按图像复杂度分配码率,如果码率过低,通过填充无用比特来达到期望码率;如果码率过高,则通过提高量化参数来降低码率,达到期望码率。
这种方法实现简单,但在场景切换时容易产生马赛克,一般适用于传输信道恒定的情况。
可变码率控制是指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图像复杂度分配码率。
这种算法得到的图像质量较好,但实现复杂,一般适用于传输信道经常波动的情况。
[3]2. 经典的码率控制算法分析2.1 VM8码率控制算法VM8[4]码率控制算法被应用于MPEG-4视频编码中。
在低运动视频序列编码中,由于相邻帧之间相关程度较高,已编码帧的R-D 关系可用来预测待编码帧的特性。
VM8正是利用这一思想,将它的R-D 分析建立在下述两个假设基础上:⑴ 相邻的视频高度相似,并有相同的R-D 曲线。
⑵ 码率曲线R(g)可近似采用二次方程表示:()122q a a R q q =+ (1)在一帧编码后,平均量化步长和总编码码率已知,此时可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从已编码帧信息中计算出模型的新参数1a 和2a 。
由于VM8码率控制算法建立的基础是相邻帧之间相关程度比较高,当视频序列中场景切换或变化迅速的现象经常出现时,第一个假设条件将难以满足,此时算法性能会显著下降。
2.2 TMN8码率控制算法TMN8采用拉格朗日(Lagrangian)最小优化算法。
它使在固定的目标字节数时的失真最小。
目标字节数是在编码一帧之前预先确定的这一帧编码后将要达到的字节数的多少,它根据信道的情况和缓存的情况而确定。
如果编码后的字节数超过这个目标字节数,则可能造成解码器缓存的溢出或者码流超过信道的承受范围。
这种方法很简单,而且既可以得到很精确的码率也有很好的图像质量。
TMN8码率控制算法分两步:第一步,为当前帧计算目标字节数,即计算这一帧编码后的字节数是多少才能满足信道码率的要求。
第二步,为当前帧的每一个宏块选择一个量化参数。
为当前帧计算目标字节数见公式(2) 、(3)、(4):bitrate B framerate=−∆ (2) **W W Z MframerateW Z M ⎧>⎪∆⎨⎪−⎩=其它(3) max(,0)pre bitrate W W B framerate′=+− (4) 这里B 是一个帧的目标字节数,bitrate 是信道的码率,即一秒钟传输的字节数,framerate 是帧率,即一秒钟传输的帧数,W 是编码器缓存中的字节数,M 是编码器缓存的最大值,pre W 是计算上一帧时编码器缓存中的字节数,B ′是前一帧编码后的实际的字节数,Z 是一个常数,为了得到较小的延时设Z =0 .1。
计算目标字节数后,就要为这一帧的每一个宏模块选择一个合适的量化参数,并且满足所有的宏块的字节数的和与计算的该帧的目标字节数B 很接近。
这一帧的第i 个宏块的最优的量化参数步长(quantization step size ) Q ′的计算见公式(5)Q ′= (5)这里K 是模式的参数,A 是一个宏块中的像素点的数目,i N 是当前帧还没有编码的宏模块数,i σ是第i 个宏块中残差数据的标准偏离,i α是第i 个宏块的失真权重,C 是上一个码率,i β是编码这一帧第i 个宏块后目标字节数还剩余的字节数,初始值由i B β=设定。
得出量化参数步长后可以转换成量化参数[5][6]。
3. H.264中的码率控制码率控制算法一般是通过调整DCT 变换系数的量化参数,来实现达到控制输出码流速率的目的。
在H.264视频编码中,码率控制算法主要在三个层次上进行:GOP 层、Frame 层以及基本单元层[7]。
本文结合JM7.6[8]算法来对此作简要介绍。
3.1 GOP 层的码率控制GOP 层码率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当前的比特率、帧率、缓存区充满度、传输速度以及GOP 帧数、帧类型来计算每个GOP 的目标比特数,并且得到各个GOP 的初始量化参数。
其中当前GOP 目标比特根据网络带宽,帧频以及GOP 中帧的数目分配。
I 帧和第一个P 帧的QP 可以给定也可以根据每个像素所需的比特数计算。
算法流程如图1:图1 GOP 层的码率控制3.2 Frame 层的码率控制Frame 层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已编码帧实际消耗的比特数和GOP 层计算得到的目标比特数,将前两者比特数的差值反应到当前帧的目标比特数,对当前帧的目标比特数进行调整,以便调整该帧的量化参数。
具体到JM 算法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考虑缓存容量限制,第二步考虑网络带宽、帧频、GOP 中剩余可分配的比特等限制。
其流程图如下:图2 Frame 层的码率控制3.3 基本单元层的码率控制基本单元是一般是指一帧或者一个宏块。
若基本单元层是一帧,那么该层码率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当前帧的目标比特数对该帧的量化参数进行调整。
若基本单元层是宏块,那么该层码率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该帧目标比特数确定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宏块的图像复杂度,进一步调整该宏块的量化参数。
同时,为了满足视觉的平滑性,要保证该基本单元层的量化参数和前一个基本单元层量化参数的差值不能太大,而且和前一帧所有基本单元层平均量化参数值的差值也不能太大。
一般来说,选择的基本单元越大,获得的PSNR 越大,但是比特输出的波动也会变大。
反之,选择的基本单元越小,比特输出相对平稳,但是获得的PSNR 将会变小。
从图3可以看出,基本单元层码率控制的三个主要步骤为预测MAD ,分配目标比特以及二次R 一Q 模型计算量化参数。
JM7.6中采用线性模型预测出基本单元的MAD 。
通过前一帧相同位置基本单元的MAD 预测出当前帧中同一位置基本单元的MAD 。
假设cb MAD 和p b M A D 分别表示当前帧中基本单元MAD 的顶测值和前一帧相同位置基本单元的MAD 的实际值。
线性预测模型为12*cb pb MAD a MAD a =+ (6) 式中:1a 和2a 是预测参数,其初始值分别设为1和0,编码一个基本单元后需要更新1a 和2a 。
图3基本单元层的码率控制根据MAD 预测值分配当前基本单元的目标比特。
i T 为当前基本单元的目标比特,r T 为当前帧中剩余的比特,N 为当前帧中基本单元数目。
公式如下:212***i i r N J J i MAD P T T MAD P −==∑ (7)基本单元层的QP 通过以下二次R-Q 模型计算出:12211**i T MAD C C Q Q ⎛⎞=+⎜⎟⎝⎠ (8) 4. H.264码率控制的改进H.264码率控制算法在中高码率环境下有较好的编码效果,但仍然存在缺点和不足,尤其在低码率低时延环境、视频序列运动剧烈等情况下性能有所下降。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方法。
本文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4.1 参数模型的改进帧级码率控制算法主要是充分考虑信源的率失真特性和信道的传输条件,在达到目标比特率的要求的同时,取得最好的视频图像质量。
选择合适的率失真模型就成了比特率分配算法的重要环节。
从前面对H. 264的分析可以看到,H. 264压缩编码标准的量化算法与先前的视频编码标准都不相同,这就要求一种新型的适合于H. 264/AVC 的R-D 模型来进行码率控制。
率失真模型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对信源的统计特性的假设基础上的。
目前大多数率失真模型都是建立在假设DCT 系数的分布满足高斯分布或者拉普拉斯分布的基础上的,其中,基于拉普拉斯分布的率失真模型使用的更加广泛。
然而,由于信源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很多情况下,视频图像的DCT 分布的实际情况与假设的拉普拉斯分布有着较大的出入,因而这些率失真模型不能够十分准确的描述信源的率失真特性。
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基于图像DCT 系数服从混合分布的率失真模型陆续被提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中文献[9]提出了一种图像的DCT 系数分布服从柯西分布的假设,其概率分布函数见下式:221()p x x µπµ=+ (9)并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简化可得到失真率与量化参数Q 的关系:()D Q bQ β= (10)其中,0b >,0β>,取值与µ有关。
4.2 基于人眼视觉系统的码率优化分配众所周知,在某些情况下,编码图像的PSNR 与视觉主观质量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人眼视觉系统(HVS)的特性来适当地分配码率,以提高编码的主观质量或者在保持视觉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节约编码比特。
我们可以利用人眼的边缘掩盖效应,即人眼在观察包含显著边缘图像区域时,将降低对附近低方差区域的注意力。
因此可以对边缘显著区域分配更多的比特,对纹理区域分配更少的比特[10]。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根据视觉感知特性来自适应调整RDO 拉格朗日因子。
首先采用编码比特比值参数作为复杂性度量进行帧层码率分配,然后对每个宏块,根据边缘阈值按块划分为边缘、纹理和背景三种模式,分别设定不同调节参数,据此来调整拉格朗日因子i a λλ′=,进而调整宏块的编码模式、参数和码率。
测试结果显示,这种算法对部分序列的编码主观质量有所改善,同时PSNR 有轻微提高。
此外,还有一些方法从其它角度,例如平衡整个GOP 、序列或者一帧内的编码质量、联合考虑信源信道编码、DCT 域复杂性度量和码率模型等对H.264码率控制进行了架构或细节上的改进。
参考文献[1] 王志良,邬乔. 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算法优化. 微计算机信息,2006[2] 李记苗,刘彦明,高峰. H.264码率控制及其改进策略.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6:52-54[3] 蒋建国,袁炜,王德宝. H .264码率控制算法分析. 数字电视与数字视频,2007,5:10-12[4] ISO/IEC JTC1/SC29/WG11/Doc.N3093. MPEG-4 video verification model version 15.0.Dec.1999.[5] Thung-Hiung Tsai, Jin-Jang Leou. A Rate Control Scheme for H.264 Video Transmision. ICME. 2004,1(8):112-116[6] Iain E. G. Richardson. H.264 and MPEG-4 Video Compression. 2003:56-60[7] 江建敏,韩志达,李学明. H .264码率控制算法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8] 何凌,叶梧,冯穗力,余刚. 基于H.264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与改进. 数字电视与数字视频,2004,11:20-23[9]Nejat Kamaci, Yucel Altunbasak, Russell Mersereau. Frame Bit Allocation for the H.264/AVC Video CoderVia Cauchy-Density-Based Rate and Distortion Models[C].In: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lmology,2005,15:994-1006[10]Yu,H.;Pan,F.;Lin,Z.;Sun,Y.;"A perceptual bit allocation scheme for H.264,"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4,July.2005sResearch of H.264 Rate control algorithmLu Shan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AbstractH.264 is a kind of advanced algorithm for video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as a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video coding and meshwork transmission is necessar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264.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CBR and VBR,and then,indicate the virtue, disadvantage and improvement of H.264 by contrast with other rate control technology.Keywords:H.264,rate control,PS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