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艺术提问使语文课堂艺术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有艺术提问使语文课堂艺术起来

发表时间:2010-11-25T16:28:49.890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连香[导读] 对象单一化。就是在提问中把问题总是交给某几个学生来回答,尤其是公开课,其现象就更为突出。

在语文教学中,艺术的课堂往往以精彩的提问作为底子。有价值的提问能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与否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的确是抓住"问题"不放。课堂上总是问题满天飞,整个课堂都在老师的所设"问题"的控制之中。在这样的教师眼里有这样的一种意识:教学的任务就是一个个问题,学生答完了老师的"问题",老师也就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答完了老师的问题,也就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老师变成提问的机器,学生也就变成木头式的"答题器"。这种有形无实、无艺术地提问让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也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不懂提问的艺术的教师往往有以下的做法: 1、问题简单化。从教学实践来看,是我们教师害怕课堂"寂寞",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的产物,殊不知在此简单的"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问题的牵引下,我们的学生思维受到禁固,能力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就会抹杀了学生在学习语文中鲜活的个体感受,更谈不上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与享受了。

2、问题空泛化、难度大。这样的提问常常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下手,从而不知所措、一筹莫展。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黄果树瀑布》的第一课时,刚读完一遍课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

3、问题形式化。教学提问只是为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而特意设计的一个环节,所以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4、问题陈式化。就是每一堂课所提的问题都是雷同。如有的教师在新的课文开篇教学时,总爱这样来问自己学生:"对这一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习生字词时,总爱这样来训练学生:"你能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字词来说一句话吗?"这些提问在第一次时,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有吸引力的,但时间一长,学生对问题就失去了兴趣,达不到训练的效果。

5、对象单一化。就是在提问中把问题总是交给某几个学生来回答,尤其是公开课,其现象就更为突出。目的是追求自己的课堂教学流畅性。结果忽略差生,挫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一、点睛式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的兴趣的,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调动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提问时注重艺术。因此,教者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悬念",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探究欲望"。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天游峰扫路人》一课时,我一上来就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来读课文:你觉得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吗?如果你认为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认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你的理由又是什么?到时候我们进行辩论一下,看谁能说服谁?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辩论中理解了天游峰扫路老人普通是外表和生活上的普通,天游峰扫路老人不普通是他精神追求一不普通。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对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二、牵引式

课堂的提问启发性不强,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渐入佳境式提问,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如我在教学冰心的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我是这样来设计问题的,我首先问:"你们已经读了这篇文章,那你告诉我,冰心奶奶爱不爱孩子?" 学生答得非常响亮:"爱!"那在她的眼里,儿童像什么呢?"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像春天",我问:"是孩子的那些特点让冰心奶奶有这样的比喻的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如果教者仅到此步,那问题提得不够深入,当然也就不够艺术。我紧接问:"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孩子除了像春天以外还像什么呢?你再用心去读课文,用心去发现,相信你们能找到。"学生在这一个问题的牵引下,探究心理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很快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了收获。有的说像天使、有的说像太阳,有的说像海棠花……、我趋热打铁地问学生"冰心奶奶为什么要这样来比喻呢,那你还能像冰心奶奶一样也来说一个吗?"学生在我用几个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中,深刻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读自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起伏有度,因而充满艺术性。

三、螺旋式

我们说一节好的语文课,仅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我在上《半截蜡烛》一文时,采用曲径通幽式提问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你看过有关二战时期的影片吗?"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然后再问:如果让你来演德国鬼子、伯诺德夫人一家,你能演得像吗?"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能!"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要想演好?那我们先要做好那些工作。学生都说:"要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及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让学生熟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人物的一举一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了被调动起来。学生就成了学习的主人。和老师一起交流、一同研究、一同策划。这种螺旋式提问,自然而然地让教学变成一种艺术。

我们坚信: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艺术提问风格,从而使语文课堂艺术起来。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辛农场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