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省直管县_财政体制的利弊分析

合集下载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浅谈“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邵阳县国税局根据省委省政府湘发[2010]3号文件,我省自2010年1月1日起,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作为一项立意在扩权强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于规范省县之间财政关系、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具有积极意义。

但由于县情、民情不同,改革对地方的影响各异,对国、地、财各部门的影响程度也各有差异。

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我县国税的影响(一)、国税收入情况及提供的县级财政可用财力影响国税征收的税种中,将增值税地方部分纳入省县按25:75的比例分享,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由省县按30:70比例分享,原属省级收入的电力、石化、冶金、有色金属等增值税下划省县分享。

以2010年1-8月完成情况及全年预计完成情况分析比较如下图:单位:万元由此可见:一是改革后我县国税管辖范围未发生变化,但县电力局税收下划后,县级增值税范围扩大,县级税收总规模扩大500万。

二是县财政分享的地方收入实际减少562.7万,短期内会按照保既得利益原则弥补.从长远看,县级财政在增量分享上明显下降。

(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落实国税征管的影响一是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

能促进县乡两级政府更加重视国税税收征管工作。

国地分设后,尤其是我县设立乡镇金库后(现为乡财县管体制),许多乡镇领导和干部片面认为国税是国家的,只有地税才是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忽视国税工作。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县乡两级政府更充分认识到国税与地方财政的利益关联关系,对国税工作的支持力度必然加大。

二是会给国税的税收征管带来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改革方案明确:非税收入由省县分别分享,即省里不参与县市固定非税收入的分享。

因此,从我县看,目前实行的对矿产资源税费的统征改革中,国税征收的比例偏低,一些规费的征收比例高,颇有费挤税的嫌疑。

煤炭税收在统征的基础上,目前我局已形成了一个按税收政策再补征的操作模式。

财政“省直管县”对省级以下级财政的影响和对策

财政“省直管县”对省级以下级财政的影响和对策

财政“省直管县”对省级以下级财政的影响和对策作者:王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8期财政部曾发文,要求到2012 年年底,除民族自治区外,各地都要做到财政“省直管县”。

从政策出台至今,全国各个地方进度不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政策目标没有达成不一定就是地方政府落实不力。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区域众多,不同地区间差异明显,因此各地改革应遵从各地实际情况,遵循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动财政“省直管县”的实施。

一、财政“省直管县”制度的利弊( 一) 财政“省直管县”的利处“省直管县”财政政策的制定,其益处在于调动县级财政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县级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存在众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县区,这些县跳出市一级财政的管辖,可以自主决策,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统一实行市领导机制,通过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带动其管辖范围内县区经济的发展。

但这项制度下行至今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

某些市区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市区财政收入不如县区的情况下,“市挂县”常有发生。

推行财政“省直管县”制度,有望缓解弱市强县之间的财政冲突问题,同时,可激励县区经济发展,使县区经济尽快进入发展快车道。

与此同时,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省直管县”制度可相对保证财政拨款的正常进行。

现行制度中,一般级别越高的政府财力就越充裕,省级政府的财政保障能力远超于市级政府。

在市级财力不足的情况下,“省直管县”制度可以尽可能的保证落后县区财政支持,拉动相对落后县区经济发展。

( 二) 财政“省直管县”的弊端看到财政“省直管县”之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其之弊。

现有行政序列中,市帮县是市责任所在,但是随着“省直管县”,市将不再可能帮县,一些本应安排在县的招商项目,需要市里审批的项目,都有可能因此滞后。

财政事务只是政府综合事务中的一项,单方面的财政体制改革将不可避免的和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冲突。

县级众多管理事项权限仍然归属于市级政府,组织人事也由市级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市安排县的事务,县将不得不做,这也在现行行政体制中留下了安全隐患。

省直管县利弊

省直管县利弊

省直管县利弊概念:它是为了缓解县级财政困难,解决政府预算级次过多等问题,在现⾏⾏政体制与法律框架内,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的⼀种财政管理⽅式。

由于各地具体情况差异较⼤,“省直管县”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在财政体制、转移⽀付、财政结算、收⼊报解、资⾦调度、债务管理等各个⽅⾯,全⾯实⾏省对县直接管理;有些地区主要在补助资⾦分配和资⾦调度等⽅⾯实⾏省对县的直接管理。

⽬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达到协调城乡发展。

在新世纪,我国⾼效、和谐的发展迫切需要实⾏省直管县体制。

在新世纪,试⾏和推⾏省直管县体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实现省直管县体制是减少⾏政层级,提⾼政府管理效能的需要。

政府层级过多,存在诸多弊端:(1)上情难以及时准确地下达,下情也难以及时准确地上达。

(2)中央下放的权⼒,很容易被中间环节截留,地⽅特别是基层的⾃主权难以得到落实。

(3)不符合当今世界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趋势,不利于调动市县和基层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提⾼政府管理效能。

解决政府层级过多的问题,唯⼀出路就是减少政府层级,严格按照《宪法》规定,实⾏由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

⼆、实⾏省直管县体制,是克服市管县体制各种弊端的必然选择。

第⼀,市管县体制不仅扩⼤了各中⼼城市的⾏政“地盘”,⽽且由于管县的市权⼒⽐较⼤,导致⼀些中⼼城市随意向外扩张,侵占农民⼟地,造成了⼤量的⼟地资源浪费。

第⼆,实⾏市管县体制的⽬的之⼀,是为了打破块块分割对发挥中⼼城市作⽤的限制,但由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加之传统体制其他⽅⾯的影响,使中⼼城市作⽤的发挥⼜限制在⼀个新的框框内,并没有根本解决发挥中⼼城市作⽤的问题。

第三,市县之间存在着⽐较普遍的⽭盾和利益冲突,产⽣严重的内耗,特别是在市县经济实⼒⽐较接近的发达地区,市县之间的经济摩擦更加激烈。

第四,在较发达地区,由于县有⾜够的经济实⼒与市抗衡,导致相互之间各⾃为政,各谋⾃⾝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既浪费了资源,⼜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整体实⼒。

省直管县的利弊

省直管县的利弊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待完善
• • • • • 一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原则。 二加强省级政府调控能力。 三配套改革必须同步进行。 四加强县级业务培训和“金财工程”建设。 五重新构建市与县之间的利益关系。实行省直管县
财政体制,无形中弱化了市对县的带动效应,不利于城乡 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应探索构建新型的县与市之 间的利益联结关系,有效发挥中心城市对县在财政和经济 总体发展上的带动作用。
“省直管县”的弊端
• 一是由于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导致地方 政府工作不协调。由于地市与县区间财政上是平 行关系,行政上又是隶属关系,地市事权和财权 分离,造成政令不统一。 • 二是地市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想法难于实现。 • 三是管理半径延长,出现了“鞭长莫及”的问题。 • 四是地市人力资源、行政资源浪费。 • 五是限制中等城市的发展速度。
• 2.“省管县改革”勿一刀切
• 省直管县后“是否管得过来”,这是各界的疑虑,因为按照传统来讲, 一个有效的省级管理幅度是50到60个县,而中国许多大省所辖县将近 上百个。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强调说:“省直管县在推进过程中, 不能一刀切,各地差异非常大,一定要因地制宜。像新疆、内蒙古、 西藏这些地方,暂时不可能提出省直管县。”
◎ “省直管县”体制利弊分析
• “省直管县”的优势 • 一是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减少了政府层级,实现了 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管理流程上,由省直接 对县进行管理而不再经过市(地)这个中间环节,降 低了政府交易成本。 • 二是省直管县实现了扩权强县,在行政上弱化了 市对县的领导,避免了多层次行政干预对于市场竞 争关系的扭曲,大大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省级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的有效性。 •
的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分析

我国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分析

我国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分析摘要: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是与“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相比较而言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即省级直接管理地市与县(市)财政,地方政府间在事权和支出责任、收入的划分,以及省对下转移支付补助、专项拨款补助、各项结算补助、预算资金调度等都是省直接对地市和县(市);地市没有管理县(市)财政的职能,不直接与县(市)发生财政关系。

关键词:改革发展优势目的一、“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客观诉求上世纪90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确立,“地改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行,“市管县”代之“省管县”成为地方财政分配的又一模式。

其初衷主要是为解决地市分割,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但由于近十多年来配套的相关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市管县”只实现了部分预定目标,在更多地方则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由于地级市集中全市整个辖区资源来建设中心城市,以乡补城,以农补工,而并非将资源着重于县、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加之县、乡两级本身可掌控的资源有限,这无疑是造成当前县、乡两级财政困难,资源相对不足,事权与财权无法匹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市管县”的财政体制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已凸现其局限性,由“市管县”向“省管县”或者“省、市管县共存”的垂直型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成为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现实优势第一、避免市刮县,就是有的市里财政集中县里的财政,把县里的钱集中起来到市所在地搞建设,搞提高工资等等。

于特别一些专项转移支付,比如说,对农业、水利等等这些,可以不通过地级市这一级,直接转移到县和县级市。

这样就避免了地级市在中间扒一层皮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发生。

第二、中央和省的有些对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后,财政体制结算、各专项资金的分配、资金的调度等都是由省直接到县市,明确了地级市和县(市)之间平等的财政主体地位,减少了财政层级,可使县级财政困难直接反馈到省财政,从制度上保证省直接对县市的资金使用效率。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湘西自治州发展的利弊分析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湘西自治州发展的利弊分析
管县” 的大 背 景 下 , 湘 西州 的利益 分配格局 不可避 免地 、 或
( 2 0 0 5 ) 认为各地省管县的做法主要有五种 ; 暴景 升( 2 0 0 7 ) 指
2 0 1 3年 第 3 4期 总第 2 1 6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 ONOMI C RE S E AR CH GUI DE
No . 3 4, 2 01 3
Se ia f l No . 21 6
“ 省 直 管 县 ” 财 政 体 制 改 革 对 湘 西自 治 州 发 展 的 利 弊 分 析
制 的形 成 历 程 进 行 梳 理 的 基 础 上 , 分 析 其 所 面 临 的 困境 , 论
关于当前 地方 财政关 系的一 种新 的制度安排 , 对进一步规范
地方政府财政关 系 , 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 , 促进 县域经 济 陕速发展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内外研 究已比较 成熟 , 国外对这一理论 的研究 的最重 要的理论 是斯蒂格勒 的“ 财 政分权理论 ” 和布坎南 ( 1 9 6 5 ) 提 出的“ 俱乐部理论 ” , 马斯格雷夫 ( 2 0 0 3 ) 指 出根据各地 的客观 情况来制定资源配置政 策是财政联邦主义的核心 , 应 由地方 政府来负责 , 而 中央政府则对分配 和稳定政策负责 。国外学 者关于政府 问的关系大 多从财政关 系着手 ,在政 府层级设 置、 权力划分上多 以财政分权 为出发点 。新一代财政分权理 论 以蒙特诺拉 ( m o n t i n o l a , 1 9 9 5 ) 、 温格斯特 ( B . w i n g a s t , 1 9 9 5 ) 、
情, 实行分类改革 。
湘 西 土 家 族 苗 族 自治 州 ( 以下 简 称 : 湘 西 自治 州 ) 位 于

省直管县的利弊

省直管县的利弊
省直管县” ◎ “省直管县”体制利弊分析 省直管县
• “省直管县”的优势 省直管县” 省直管县 • 一是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减少了政府层级,实现了 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管理流程上,由省直接 对县进行管理而不再经过市(地)这个中间环节,降 低了政府交易成本。 • 二是省直管县实现了扩权强县,在行政上弱化了 市对县的领导,避免了多层次行政干预对于市场竞 争关系的扭曲,大大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省级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的有效性。 •
• “市管县”体制的局限性 市管县” 市管县
• ·第一,管县的地级市大多不是符合宪法规定的“直辖市 和较大的市”,它们领导和管理县缺乏宪法和法律依据。 • ·第二,市管县增加管理层次,提高行政成本,降低行政 效率。 • ·第三,规模小、辐射功能弱的地级市,“小马拉大车”, 并未带动所辖县发展。 • ·第四,普遍存在市“吃”县、市“刮”县、市“卡”县 现象,市县矛盾突出。 • ·第五,在中心城市和其所辖县经济实力相似的地区,市 管县体制制约县的发展和大都市圈的形成。 • ·第六,市管县体制造成了广域型城市的大量出现,农业 人口依旧占绝对比重,二、三产业的比重也比较低,导致 城市虚化和泛城市化现象。 • ·第七,市管县往往背离市带县、工农互补的初衷,变成 重工轻农、厚城薄乡
• 三是增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省管县财 政体制实现了省直接对市、县市的管理,增 强了省级财政的直接调控能力,有利于有效 分配和利用各种公共资源,如有利于加强 省对享有转移支付县的技术、人才培训 。 • 四是省管县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有利于一个 省各地区间均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 与省直管县相比市管县的弊端
“省直管县”的弊端
• 一是由于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导致地方 政府工作不协调。由于地市与县区间财政上是平 行关系,行政上又是隶属关系,地市事权和财权 分离,造成政令不统一。 • 二是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想法难于实现。 • 三是管理半径延长,出现了“鞭长莫及”的问题。 • 四是地市人力资源、行政资源浪费。 • 五是限制中等城市的发展速度。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YOUR LOGO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 改革研究
abc,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abc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省直管县财 政体制改革 的背景
省直管县财 政体制改革 的实施情况
省直管县财 政体制改革 的利弊分析
省直管县财 政体制改革 的未来展望
促进了政府间竞 争与合作,优化 资源配置
提高了政府公共 服务水平和民生 福祉
XX学院
THANK YOU
汇报人:abc
汇报时间:20XX/01/01
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地区发展不平衡: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可能导致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加大,加剧发展不 平衡的问题。
省级财政压力增加: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下,省级财政需要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财 政压力可能会增加。
改革成本高昂: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需要重新构建财政管理体系,改革成本较高。
制度衔接问题: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可能存在与现有财政制度衔接不畅的问题,影响财 政运行的稳定性。
借鉴意义:其他地区可以借鉴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财政体制改革。
推广价值: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可以为全国范围 内的财政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改革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
提高了政府财政 透明度和资金使 用效率
增强了地方政府 自主决策和创新 能力
风险与不确定性: 改革过程中可能面 临各种不确定性和 风险,如财政资金 缺口、地方政府债 务等问题,需要采 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省直管县的利弊分析

省直管县的利弊分析

1、利 大于弊
2、根据 县的规模、 经济合理, 最终要求 促进县域 经济发展, 达到协调 城乡发展
省直管县的利弊分析
廖亮 2015、12、17
含义
背景 利益分析 弊端分析 总结



"省直管县"体制是指: 省、市、县行政管理 关系由"省--市--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市、 省--县"二级管理,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 管市--市领导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 "省直管县"。



优化组织结构、减少 要改革县乡财政的 理顺省级以下财政 推进省直接管理 行政层级,条件成熟 管理方式,具备条 县(市)财政体制 管理体制,有条件 的地区可以实行省直 件的地方,可以推 的地方可实行省级 改革,将粮食、 管县的财政体制。 进'省管县 '的改革试 直接对县的管理体 油料、棉花和生 "有条件的地方 点。 制。 猪生产大县全部 可加快推进'省 纳入改革范围。 直管县 '财政管 理体制改革
1、节约行政资源和成本 2、减少贪腐 3、提高行政运行效率 4、缓解市县争利不良局面,减轻部分市对 县的掠夺,增强了县级财力 5、改善县级责权不对等的情况 6、调动了县级政府的积极性
7、加强区域竞争的多样性和区域竞争的激 烈程度
1、削减了市级帮扶县(市)发展的积极性 2、短期内增加了县级行政运行成本 3、难以理清省、市、县的管理体制 4、不利于小县获取资源
1节约行政资源和成本2减少贪腐3提高行政运行效率4缓解市县争利不良局面减轻部分市对县的掠夺增强了县级财力5改善县级责权不对等的情况6调动了县级政府的积极性7加强区域竞争的多样性和区域竞争的激烈程度1削减了市级帮扶县市发展的积极性2短期内增加了县级行政运行成本3难以理清省市县的管理体制4不利于小县获取资源大于弊2根据模经济合理选择有序开展省直3省改县市行政改革趋势最终要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达到协调城乡发展

“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现实绩效与体制局限分析

“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现实绩效与体制局限分析
管” 的改革 , 并通过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来调动 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即实行省管县的财 政体制。 所谓“省管县 ’ ‘ 财政体制是与 ‘ 市管县’ 体 制相对而言的一种财政管理形态 ,它是指省级财 政跨过市一级财政 ,在政府问收支划分、转移支 县”“ 、市卡县” 的局面 , 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
付、 资金往来 、 预决算 、 年终结算等方面直接面对 供。 于是“ 省直管县” 财政体制顺时而生。 它明确了 县级财政开展相关业务。” “ 0省管县” ) 财政体制 自 地级市与县( ) 市 之间平等的财政主体地位 , 减少 推行 以来 , 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 缓解县乡财政 困 了财政层级 , 从制度上保证 了省直接对县( ) 市 的 难 、缩小地区差距以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 资金使用效率 , 增强了省级财政的直接调控能力 。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 ,省 以下财政体制并没作统 规定 ,既没明确规定省下各级政府的正式收入 来源 , 也没解决好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 、 收入与 支出的平衡关 系。 在财政体制实际运行 中, 财力层
十多年前 ,市管县体制”还是我国地方财政 “ 分配的主体模式( 浙江和海南 除外 )这个财政体 ,
( ) 实增 强 了县级 的 财政 实力 一 切
“ 省管县” 财政体 制通过 “ 留利 于县 ”在很 大 , 程度上恢复了县域经济的完整性和综合性 ,增强 了县级政府的调控能力 ,省级财政加大了对县级 财政的补助 ,通过提高县级财政留成的比例增加 了地方可用财力 , 提高 了县域独立发展 的自主权 , 进一步调动了县域 自我发展 的积极性 ,这在很大 程度上也缓解 了县级财政困难的状况 ,促使 了县 级财政集 中更多的财力来发展县域经济 , 从而增 强了县域发展活力 。以县域经济强劲的浙江省为 例 ,94 19 年浙江省经济 中等县市 、欠发达和贫困 县市约占 4 %。 95年浙江省为推动经济欠发达 0 19 县( ) 市 的发展率先在以丽水地 区为重点的 1 7个 贫 困县推行 “ 两保两挂” 激励政策 , 当年底这 1 个 7 县财 政 收入 比上 年递 增 3 % , 4 不仅 每个 县 都 收 支 平衡而且还有结余 。 经过 1 0年实施省管县的财政 体制 , 截至 2 0 年 , 05 浙江县( ) 市 生产总值( 市区除 外) 更是 占全省的 5 . 财 政 占 4 . 5 个 县 2 %, 9 01 8 %, ( ) 市 财政总收入全部过亿元 , 地方 财政 收入过亿 元 的达 5 个。 2 1 年全国百强县统计 中, 5 在 01 浙江 省共 占有 2 个 , 4 将近总数 的四分之一。“ 浙江省经 济实力强很大的因素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 县域 经济发展好又在很大程度取决于“ 省直管县” 的财

省直管县的利弊分析

省直管县的利弊分析

1、节约行政资源和成本 2、减少贪腐 3、提高行政运行效率 4、缓解市县争利不良局面,减轻部分市对 县的掠夺,增强了县级财力 5、改善县级责权不对等的情况 6、调动了县级政府的积极性
7、加强区域竞争的多样性和区域竞争的激 烈程度
1、削减了市级帮扶县(市)发展的积极性 2、短期内增加了县级行政运行成本 3、难以理清省、市、县的管理体制 4、不利于小县获取资源
省直管县的利弊分析
廖亮 2015、12、17
含义
背景 利益分析 弊端分析 总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省


"省直管县"体制是指: 省、市、县行政管理 关系由"省--市--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市、 省--县"二级管理,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 管市--市领导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 "省直管县"。



优化组织结构、减少 要改革县乡财政的 理顺省级以下财政 推进省直接管理 行政层级,条件成熟 管理方式,具备条 县(市)财政体制 管理体制,有条件 的地区可以实行省直 件的地方,可以推 的地方可实行省级 改革,将粮食、 管县的财政体制。 进'省管县 '的改革试 直接对县的管理体 油料、棉花和生 "有条件的地方 点。 制。 猪生产大县全部 可加快推进'省 纳入改革范围。 直管县 '财政管 理体制改革
1、利 大于弊
2、根据 县的规模、 经济合理 选择、有 序开展省 直管县
3、省改 县市行政 改革趋势, 最终要求 促进县域 经济发展, 达到协调 城乡发展

14202250_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14202250_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分析刘晗(山东省聊城市财政局,山东聊城252000)[摘要]2009年开始,山东省选取了20个县试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在该项政策试点几年之后,预计2012年底在全省铺开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却并没有如期实施。

本文结合山东省聊城市实际,分析总结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该项政策未能全面实施的制约因素,并对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和建议,希望对今后的改革之路发挥一定作用。

[关键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困境;出路[中图分类号]F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7)03—0043—03在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下,山东省于2009年开始实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

试点带来了一定意义上的积极作用,比如在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压减层级,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提升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等。

但是预计2012年在全省铺开的财政“省直管县”为何没有如期实施,改革的困境和出路在哪?成为现阶段亟待研究的对象[1]。

一、改革困境(一)改革增加了省级管理压力改革后的财政体制取消了地级市这一中间层级,由省财政直接对县财政进行资金拨付、项目安排、体制结算等,这一做法确实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

但是结合山东省省情来看,省辖17个地市共计137个县(市、区),而省对县级的有效管理幅度一般为40个,如果“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在山东省范围内全面开展,管理数量的陡增必然给省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随之而来的省财政管理人员不足、管理能力欠缺和精简地级市管理人员的问题,也成为改革全面铺开所必须面对、却很难解决的。

(二)加剧市、县两级政府间的矛盾“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前,市财政能够站在整个地级市的立场上,基于本辖区范围内共同发展的目标,制定或者参与制定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政策。

关于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自主权很 少 , 其提供公共服 务具有 相当的被 动性 , 且管理 水平 不高。省 直管 县体 制给 县一级 财 政扩权 , 使县 级 财 政拥有一定 的调 控权 和经 济管理 权 , 助于 推动县 级政 有
府 寻 找 新 的增 长 点 、 大 财 源 的 积 极 性 。 此 外 , 扩 由于 县 级
补助资金管理型 , 主要 是对转 移支付 、 专款 分配 以及 资金
调度等涉及省 对县 补助 资金 分配 实行 省直接 管理 ; 四是
山东 、 西实 行的省市 共管 型, 广 省级 财政在 分配转移 支付
等 补 助 资 金 时 , 接 核 定 到 县 , 在 分 配 和 资 金 调 度 时 仍 直 但 以 省 对 市 、 对 县 方 式 办 理 , 时 , 级 财 政 加 强 对 县 级 市 同 省
能 够 增 加 财 政 管理 透 明 度 , 动县 级 财政 发 展 经 济 的积 极 性 。但 另一 方 面 也 会 造 成 省 级 政 府 的 管理 压 力 。在 调
二 者 之 间找 到 最 佳 的 平 衡 点 是 政 府 目前 急 需 解 决 的 问题 。
[ 关键词 ]省直管县 ; 财政 管理 ; 体制改革 [ 中图分 类号 ]F0 22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 —28 (090 02 0 02 80 20 )4— 15— 2
二、 财政 省 直 管县 的 利 弊 分 析
( ) 一 财政省直管县的有利方 面 1 可以提高财政 资金使用 效率 , . 加大省级财政对县级 财政的支持 。相 对于市 级财 政来 讲 , 级财政 具有 更雄 省 厚 的资金支 持 , 因而具有 更强 的调控能力 , 控的空 间范 调 围更大 , 调控手段也更 丰富 , 因此能够 保证县 级财政正 常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弊端分析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弊端分析

财政体制简化之路慎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弊端分析鲍晨辉(厦门大学,福建361005)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推行了“省管市”、“市管县”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形成中央、省、市、县、乡镇复杂的五级财政。

这种财政体制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弊端。

从2000年开始,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逐渐兴起,广东、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份出现了在财政上“省直管县”的试点,浙江甚至已经在一些社会管理事务上进行省直管县的试点。

“省直管县”作为政府解决县乡财政困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逐渐取得了共识,这种体制有着许多现有体制不具备的优点,但是,它并不能在短期内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显著作用,却有着一些无法避免的弊端不得不去面对,若认识不清、处理不好,就有可能让整个体制改革的目标落空。

一、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原因(一)“市管县”财政体制本身存在重大缺陷1.“市管县”的财政体制行政层级过多,供养的公务人员队伍庞大,导致运行效率低,行政成本太大。

现行市管县体制原本是省政府为了打破多年以来市县之间行政壁垒、地市分治和城乡分割的局面,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建立派出机构,但是后来派出机构逐渐演变为对县以下政府具有独立行政管理权力的地级市,原先构想的“虚四级制”变成了“实四级制”,使行政机构数量大幅度增加。

伴随着行政机构数量增加,行政管理经费支出猛增。

行政机构庞大臃肿导致机构重叠,职、权、责对应不明确,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配置浪费、财政政策不统一,从而造成行政效率损失。

2.“市管县”体制通过市政府对周边地区进行压迫式区域管理,逐渐演变成了城市中心主义,不利于城乡统筹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市政府利用行政优势进行城市扩张,这样扩张的中心城市往往只是为了“经营城市”①,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农民利益的直接掠夺,损害下级政府和农民的利益,不仅不能推动城市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让这些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受到限制。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分析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分析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分析【摘要】“省直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

本文分析了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在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省、县协调性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缓解县级财政困难,提高行政效率方面的作用,并针对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省直管县,作用,建议一、“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作用(一)“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能够更加有效地统筹地区之间的发展。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后,由于我国现行分税制没有规定地方税如何在省以下四级地方政府间划分。

地方四级间,这些年实际上已落入了讨价还价的“分成制”与“包干制”状态,并形成“事权重心下移,财权重心上移”的演变,使分税制在省以下难以落实,并引发县乡基层财政困难。

因此,政府财政层级改革显得越来越迫切,其核心措施之一便是推行“省直管县”体制,省和县两级政府之间直接搭建财力分配框架,逐步将政府财政层级从五级简化为三级。

这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制度创新和必然选择,也是下一阶段力求建立统一规范、上下贯通的分税分级体制之关键所在。

(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能够增加财政管理透明度,调动县级的积极性。

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070个县域经济体,占人口的7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

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县域经济吸纳了近70%。

近年来部分地区进行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一方面增强了县域经济的财力。

县级财政由省级统筹,加大了省对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了一些经济基础较弱的农业大县的财政实力,提高了县级财政对资金的分配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强化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管理权力下放到县,提升了县政府发展县域经济,提升业绩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县级政府的调控能力,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能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和财政管理工作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