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考试 分章重点总结
核医学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核医学定义: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主要任务是用核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疾病研究。
核医学三要素:研究对象放射性药物核医学设备
一、核物理基础
(一)基本概念: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核能态均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变化,同时从核内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这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和放出射线)
稳定性核素----能够稳定地存在,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不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无放射性)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 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相同,但处在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质量数相同,能量不同,如99mTc和99Tc)
(二)核衰变类型四种类型五种形式
α衰变释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过程,并伴有能量释放。
β衰变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β衰变后,原子序数可增加或减少1,质量数不变。
•β-衰变
•β+衰变
•电子俘获(EC)
γ衰变核素由激发态或高能态向基态或低能态跃迁时,放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
γ衰变后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不变,只是核素的能态发生改变。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稳定,随时间发生衰变,衰变是按指数规律发生的。随时间延长,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呈指数规律递减。
N=N0e-λt
N0:t=0时原子核数
N:t时间后原子核数
e:自然对数的底(e≈2.718)
中国医科大学核医学期末复习重点(1)(1)(1)
核医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核医学概述
1.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研究的学科。在内容上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
第二章核物理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
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6.放射性核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分为α,β,γ三种类型
7.α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α粒子的衰变类型。每次衰变,母核失去2个质子和2个中子,即为质子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
8.β衰变:主要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1)β-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电子的衰变类型
(2)β+衰变:指的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个正电子的衰变类型
(3)电子俘获EC:指的是原子核吸收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从而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和中微子的衰变类型。
9.γ衰变:指的是激发态的院子核放出γ光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或者低能状态的衰变类型。有三种基本方式为γ辐射,内转换和电子对内转换。
(完整版)核医学重点
核医学
第一章
1。放射性核素:是一类原子核能自发的,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而转变成其它原子核的核素。
2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3元素:指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和化学性质都相同的同一类原子.
4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称为核素。
5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称同位素。
6同质异能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元素.
7电离: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使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而形成自由电子的过程。
8激发:原子的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脱离原子,而只能从内层轨道跳到外层轨道,是原子从稳定状态变成激发状态的作用。
9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在介质中运行一定距离,当其能量耗尽时可与物质
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各自为0。511MeV的y光子而自身消失的现象。
10光电效应:y光子和原子中的内层壳层电子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成为自由光子的过程。
11康普顿效应:能量较高的y光子与原子核中的核外电子作用时,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核外电子,使其脱离原子核束缚成为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而y光子本身能量降低、运行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12有效半衰期: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3放射性核素的特点是什么?
放射性核素具有核衰变和物理半衰期两个特点。(1)核衰变是指不稳定的核素自发放出射线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包括a,B+,B—,y衰变。(2)物理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从No衰变到No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核医学试题
绪论 一. 填空题: 1. 核医学的英文是___________。 2. 1959年美国科学家Berson与Yalow建立了___________,并首次用于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在此基础上后来人们逐步发展到能够测定人体各种激素和微量物质。因此1977年,Yalow获得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二. 简答题。 1. 核医学的定义是什么? 2. 核医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三. 选择题 1.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________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 A.卢姆加特 B.亚历山大.丹拉斯 C.卡森 D.特克尔 A 2.1968年美国John Hopkins医学院的Henry Wager教授确立“_______”的概念,1969年开始医院的同位素科开始改名为______科。 A.同位素 B.核医学 C.放射免疫 D.核素 B 答案: 一. 填空题: 1. Nuclear medicine 2. 放射免疫分析法 二. 简答题: 1. 核医学定义: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领域研究的学科。核医学是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结晶,是理工科与医科相结合的典范。 2.
核医学的学科内容:核医学以其应用和研究的范围侧重点不同,可大致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两部分。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有效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由于______和_______两者的共同作用,在体内的放射性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2.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种类型。 3.当快速运动的入射粒子通过介质时,由于受到_______的作用,运动速度突然_______,这时入射粒子能量的一部分以_______形式辐射出来,称为轫致辐射。 4.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的_______、________及______的原子。 5.母体放射性核素发射出α粒子后转变为质子数______,原子序数______的子体核素。 二. 选择题 1.下列核素中,哪一种不发射β射线? A.I-131 B.P-32 C.Au-198 D.Tc-99m 2.放射性核素衰变衰变的速度取决于____。 A.衰变常数 B.放射性活度 C.衰变时间 D.环境温度 E.比活度 3.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____的影响. A.受压力因素 B.受温度 C.受化学状态 D.不受任何环境因素 4.伴随电子浮获和内转换而作为跃迁的结果放出的电子称为___ A.β粒子 B.Auger电子 C.光子 D.K层电子 5.β-衰变是指母核发出β_ 粒子而转变为______的子核过程。 A.原子序数减1,质量数不变 B.质量数减1,原子序数不变 C.原子序数加1,质量数不变 D.质量数加1,原子序数不变 6.γ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 Ⅰ.散射 Ⅱ.激发 Ⅲ.光电效应 Ⅳ.弹性碰撞 Ⅴ.康普顿效应 A.Ⅰ Ⅱ B.Ⅲ Ⅳ C. Ⅳ Ⅴ D.Ⅲ Ⅴ 7.1Kg受照射物质吸收1 J的辐
第十三章 核医学成像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
2.同质异能素
3.γ照相机
4.静态采集
5.电子准直
6.衰减校正
7.随机符合计数
8.图像融合
(二)填空题
1.放射性核衰变方式有、、、、和。
2.放射性活度是描述的一个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素发生核衰变的。国际单位: ,用符号表示,表示每秒内发生一次核衰变。
3.脏器和组织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在体内有其特殊的靶向分布和代谢规律,能够聚集在特定的脏器、靶组织,使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定程度的浓度差,从而在体外显示出脏器、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和脏器功能及某些分子变化。
4.γ照相机是一种核医学最基本的成像设备,主要由、、及一些辅助设备组成。是
γ相机的核心,主要由准直器、晶体、光电倍增管构成,具有的功能。
5.Y照相机可以完成各种脏器的显像、显像和显
像。
6.SPECT的图像采集模式包括、,完成计数率较高的静态采集或高剂量动态采集多采用。
7.SPECT扫描时,探头的旋转轨迹有、、、,个体差异的探头运动轨迹保证了SPECT系统具有良好的和。
8.PET心脏显像信息采集多使用,消除心脏运动对采集的影响。
9.图像融合由、和三个过程,其中关键是。
10.PET/CT是采用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PET/MRI采用的衰减校正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原子核是由以下哪些粒子组成的
A.质子和核外负电子
B.质子和正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中子和电子
E.光子和电子
2.在射线能量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内照射危害最大的是
A.α射线照射
【核医学】第一章核物理基础和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1)
A Z
X
N
能级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三十七分。
第二节 元素、同位素、核素和同质异能素
元素(element)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原子序数相同, 所以化学性质相同;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可以存 在差异.
核素(nuclide) 具有相同核特征,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完全相同的 原子的集合称为核素;目前已知的核素有2300多种.
γ射线
+ ++
+
+
99mTc、
99Tc
图1—5:99mTc、99Tc互为同质异能素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三十七分。
第三节、稳定性核素与放射性核素
稳定性核素
核内核子受两种力的作用,一是静电力,二是核力
• 静电力:排斥力、远程力、不饱和力、幅度较小(对应的能量为电子伏特)
• 核力:吸引力、短程力、饱和力、幅度很大(对应的能量为百万电子伏特)定义:当核内
医学影像学
• 放射:X光、CT、MRI(磁共振成像)…
• 超声: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
• 核医学(定义):...放射性核素诊断和
治疗疾病…
实验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影像核医学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 治疗核医学: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疾病
核医学各章节试题总结
核医学各章节试题总结
第一篇:核医学各章节试题总结
核医学各章节试题总结
总论1.放射性活性放射性活度
1.有效半衰期半衰期(T1/2)
3.放射性核素
2.同位素
3.核衰变
消化
肝血池显像过度填充
问答题:新生儿黄疸应选何种核医学检查?简述其鉴别诊断要点。
3.肝癌的肝胶体显像,肝血流和血池显像,肝F18-FDG代谢显像
2.简述肝血管瘤的核医学影像特点
内分泌
甲状腺热结节甲状腺“冷结节” 2.甲状腺“凉结节”
5.摄碘率高峰潜移
2.碘131治疗甲亢的原理和剂量估算方法
1.列举3种放射性131碘(131I)治疗甲亢的适应症
循环
5.再分布显像
1.心肌显像反向再分布
怀疑心肌缺血应首选哪项核医学检查?简述其原理并列出2种常用显像剂。
3.试述心肌显像对冠心病诊治的作用
1.201TI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肌梗塞的原理
2.试述201TI心肌灌注显像如何鉴别心梗和心肌缺血
神经3.1.癫痫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代谢显像
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原理的要点。
2.试述脑血流灌注显像原理的原理并简述癫痫患者的影像学特征2.试述癫痫患者应选哪种核医学检查方法并简述其影像特征
泌尿1.试述单侧肾动脉狭窄的肾图,肾血流灌注显像,肾动态显像,肾静态显像的特点简述131 I-IOH肾图各段的临床意义骨骼
2.超级骨显像
2.试述骨显像对良性骨病的应用价值
5.从显像原理角度说明全身骨显像探测骨转移瘤的优势?
6.为什么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能早期发现骨转移性病灶
肿瘤
肿瘤阳性显像
第二篇:核医学总结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激发、散射、韧致、辐射、吸收作用。放射核素显像技术:合成代谢、细胞吞噬、循环通路、选择性浓聚、选择性排泄、通透弥散、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特异性结合。
核医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
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我国核医学分为临床核医学和实验核医学。
核素(nuclide):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能态的一类原子
同位素(isotope):是表示核素间相互关系的名称,凡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或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isomer):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中子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稳定性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极为稳定而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变化或者变化的几率极小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变化,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
核衰变(nuclear decay):放射性核素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核衰变实质上就是放射性核素趋于稳定的过程
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
α粒子的电离能力极强,故重点防护内照射。
β-粒子的射程较短,穿透力较弱,而电离能力较强,因此不能用来作显像,但可用作核素内照射治疗。
γ衰变(γdecay):核素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发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也称为γ跃迁。γ衰变只是能量状态改变,γ射线的本质是中性的光子流。
电子俘获衰变:一个质子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电子俘获时,因核外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电子跃迁到内层去补充,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的能量大,跃迁中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称其为特征x射线,若不放出特征x射线,而把多余的能量传给更外层的电子,使其成为自由电子放出,此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放射卫生学重点第六章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
一、医生和物理技术人员 的职责
建议医生职责: 描述患者的基本情况 指出核医学检查的目的 确保核医学检查符合正当化原则
整理课件
18
一、医生和物理技术人员 的职责
核医学医生职责: 与建议医生加强沟通,对核医学诊断检查 中的一切事宜,负有最终责任 确保以最小的剂量获得最有用的诊断信 息
整理课件
19
Ⅰ级保健水平:1000人 Ⅱ级保健水平:1000~3000人 如中国 Ⅲ级保健水平:3000~10000人 Ⅳ级保健水平:>10000人
整理课件
8
二、核医学诊断检查频次
表6.2给出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在1991年 ~1996年的5年间每年每千人口接受核 医学检查的频次
整理课件
9
三、核医学诊断检查患者的年 龄和性别构成
① 尽可能推迟手术时间,直至患者体内放射性活 度水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且不需要进行放射防 护是再做手术;
② 手术中外科医师及护理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 ③ 手术后的手术室应进行辐射监测和去污处理,
对敷料、覆盖物等无法去污的物件作为放射性 废物收集,待处理。
9.
对近期使用过治疗量核药物的患 者,死后的尸体处理原则 见表
应当劝告用γ辐射体核药物治疗的患 者在其出院之后相当时间内不要抱 儿童,或者同其家属成员密切接触。
如果患者是一位授乳的母亲,则需 要在一个适当的整时理课件期内通知哺乳。 38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一、前三章: 1、基本概念:①核医学: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②核素nuclide :指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③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核物理特性。④同质异能素isomer :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处于不同核能状态的原子称为同质异能素。⑤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简称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量。⑥放射性药物(radiopharmaceutical )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⑦SPECT :即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像,构成断层影像。 ⑧PET :即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⑨小PET :即经济型PET ,也叫SPECT_PET_CT ,是对SPECT 进行稍加工后,使其可行使PET 的功能。⑩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是指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⑾放射性核素纯度:也称放射性纯度,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放射性纯度只与其放射性杂质的量有关;⑿放射化学纯度:指以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闪烁现象 (flare phenomenon ): 在肿瘤病人放疗或化疗后,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骨影像表现为原有病灶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失或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闪烁”现象。 2、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加速器生产11C 、13N 、15O 、18F 、反应堆生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99mTc 3、核衰变的类型和用途:①α衰变:放射性核衰变时释放出α射线的衰变,射程短,穿透力弱,对局部的电离作用强,因此在放射性核素治疗方面有潜在优势;②β衰变:指原子核释放出β射线的衰变,穿透力弱,可用于治疗;③正电子衰变:原子核释放出正电子(β+射线)的衰变,可用于PET 显像;④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导致核结构的改变可能伴随放出多种射线,因此可用于核医学显像、体外分析和放射性核素治疗;⑤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γ光子的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为…,穿透力强,电离作用小,适合放射性核素显像。 3、核医学的定义及核医学的分类. 答: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 实验核医学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体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和动物PET 的应用. 临床诊断学是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医学学科.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 治疗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病变进行高密度集中治疗。(如I131治疗甲亢) 诊断核医学包括以脏器显像和功能测定为主要内容的体内诊断法和以体外放射分析为主要内容的体外诊断法(如放免分析测定T3T4TSH).体内包括显像法(如心肌灌注显像)和非显像法(甲状腺摄I131率) 5、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1.带电粒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离与激发、韧致辐射、散射、吸收 2.γ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生成效应 三、体外分析 最常用碘125 1、体外放射分析原理(in vitro radioassay ):指在体外实验条件下,以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示踪剂,以放射性测量为定量手段,对微量物质进行定量检测的一类核技术的总称。 反应条件(1).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免疫活性一致,共同竞争性与抗体相结合; (2).标记抗原、抗体量恒定,且标记抗原与未标记抗原量之和大于抗体上有效结合点的数目。 (3).反应呈双向进行,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式两端的摩尔浓度相对稳定; (4).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生成量取决于未标记抗原的浓度,两者呈逆相关函数关系 2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 RIA):是以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反应为基础,利用待测抗原及定量标记抗原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反应,以放射性测量为定量手段,检测待测抗原浓度的方法。 3、RIA 基本步骤: 加样(Ag *Ag Ab) 温育(反应达到平衡) 分离 放射性测量 数据处理 质量控制(评价) 4、RIA 基本技术:1.标准品(Standard preparation):是放射免疫分析定量的依据,要求其与待测物化学结构免疫活性一致、性能稳定、不含干扰免疫反应物质。标准品浓度选择应满足生理病理范围。2. 标记抗原(labelled antigen):a.放射性
核医学知识点汇总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第一章核物理知识
1、湮灭辐射:18F、11C、13N、15O等正电子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产生)正电子,正电子与原子核周围的轨道电子(负电子)发生结合,同时释放两个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γ光子(511kev),这种现象就叫正电子湮灭辐射现象。
2、物理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如131碘的半衰期是8.04天。
3、临床核医学:是将核技术应用于临床领域的学科,是用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4、核素:指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特定能态的一类原子。
5、放射性衰变的定义: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6、放射性活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单位为Ci(居里),1Ci=3.7x1010Bq
7、放射性核素发射器:从长半衰期的母体分离短半衰期的子体的装置,又称为“母牛”。
8、个人剂量监测仪:是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用来测量个人接受外照射剂量的仪器,射线探测器部分体积较小,可佩戴在身体的适当部位。
9、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来检测其行踪,借此研究示踪剂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代谢及其变化规律的技术。
10、阳性显像(positive imaging)是以病灶对显像剂摄取增高为异常的显像方法。由于病灶放射性高于正常脏器、组织,故又称“热区”显像(hot spot imaging)如放射免疫显像、急性心肌梗死灶显像、肝血管瘤血池显像等。
核医学_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核医学_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常用131I的剂量
参考答案:
3.7GBq
2.下列措施中不能增强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摄取131I能力的是
参考答案:
降低患者TSH水平
3.对于甲亢,不适合采用131I治疗的是
参考答案:
妊娠或哺乳期甲亢
4.下列哪一种疾病不能采用核素敷贴治疗
参考答案:
皮肤溃疡
5.有关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及病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甲状腺癌中发病率最高的是乳头状癌,其预后最好
6.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131I治疗的常用剂量为
参考答案:
7.4GBq
7.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让患者含服Vit C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
促进唾液分泌
8.下列关于Graves病131I治疗错误的说法是
参考答案:
突眼严重的Graves病患者不能采用131I治疗
9.131I治疗甲亢时,下列哪种为增加剂量的因素
参考答案:
长期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差者
10.下列甲状腺疾病中不可采用131I治疗的是
参考答案:
甲状腺囊肿
11.膀胱尿反流显像方法,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间接法通过静脉注射显像剂,直接法通过导尿管注入显像剂
12.肾静态显像显示肾实质受累,提示是
参考答案:
肾盂肾炎
13.肾移植后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肾动态显像异常表现为
参考答案:
肾实质摄取明显减低
14.在上尿路梗阻时,评价梗阻程度主要看肾图的哪项指标
参考答案:
半排时间
15.下列关于肾动态显像显像剂99mTc-DTPA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并很快随尿排出
16.前哨淋巴结显像最常用于下面哪种疾病
核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核物理基础知识
元素:凡是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为一组元素;
同位素isotope:凡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如: 1H、2H、3H;
同质异能素:凡是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元素叫同质异能素;
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能量状态均相同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例如:1H、2H、3H、
12C、14C 198Au 、99m Tc、99Tc
1.稳定性核素 stable nuclide
稳定性核素是指:原子核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变化的核素,它们的质子和中子处于平衡状态,目前稳定性核素仅有274种,
2.放射性核素 radioactive nuclide
放射性核素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而转变为其它原子核的核素;
核衰变的类型
1.α衰变α decay:
2.-衰变- decay:
3.+衰变:
4.γ衰变:
核衰变规律
1.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T1/2:放射性核素衰变速率常以物理半衰期T
1/2
表示,指放射性核素数从No衰变到No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物理半衰期是每一种放射性核素所特有的;数学公式
T
1/2
=λ
2.生物半衰期T
b
:由于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之;
3.有效半衰期T
e
: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
时间,称之;Te、Tb、T1/2三者的关系为:Te= T
1/2·Tb / T
1/2
第八章 第三节核医学的临床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
(三) 131I治疗Graves病
给药方法
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简称131I) 应空 腹口服,服131I后两小时方可进食,以免影 响吸收。
(三) 131I治疗Graves病
131I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7
(三) 131I治疗Graves病
131I治疗前,甲状腺 呈Ⅳ度肿大,ECT显 像测重205g。
131I治疗后16个月,甲 状腺不大,ECT显像测 重36g。
18
(三) 131I治疗Graves病
疗效评价的标准
•痊愈:甲亢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甲状腺激素水 平恢复正常 •好转:症状轻,体征部分消失甲状腺激素水平 降低但未降至正常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或反而加重状腺激素 水平无明显降低 •复发:达痊愈标准后,再次出现甲亢的症状和 体征,甲状腺激素水平再次升高 •甲低:出现甲低的症状和体征甲状腺激素水平 降低TSH升高
8
(三) 131I治疗Graves病
1.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1) Graves甲亢患者。
2)特别适用于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治疗效果
差或无效,治疗后复发者;有手术禁忌或手术
风险高者,术后复发或不愿手术者;有颈部手
Leabharlann Baidu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
核医学重点名词解释大题总结
1. 核医学
核医学是一门应用核技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学科。核医学主要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激发放射进行诊断和治疗,利用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体进行成像和治疗。它在肿瘤学、心血管病学和神经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放射性衰变以达到稳定状态。放射性同位素广泛用于核医学诊断和治疗,如碘-131可以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锝-99m可用于核医学显像等。
3. 核医学显像
核医学显像是核医学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核医学显像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来观察某一特定器官或病变的功能状态,以提供诊断信息。
4.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是核医学显像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SPECT通过脑、心脏、骨骼等器官或组织摄取具有特定物质的放射性同位素,然后利用专门的摄像仪记录其发射的单光子,进而获得该组织的功能和代谢信息。
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一种核医学显像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葡萄糖)注射体内,通过检
测其正电子湮灭释放出的两个相对运动方向和相反的光子,进而得知所研究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和代谢信息。PET技术在肿瘤学、心脏病学和神经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6. 核医学治疗
核医学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核医学治疗常用于肿瘤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此外,放射性疗法还可用于疼痛的缓解以及某些炎症和疾病状态的治疗。
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
第二章核医学仪器
1、简述SPECT的工作原理
SPECT工作原理是利用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γ射线经碘化钠晶体产生荧光,荧光光子再与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经光电倍增管的打拿极倍增放大后在光阳极形成电脉冲,其经过放大器放大成形,在经过位置计算电路形成X、Y位置信号。各个光电倍增管输出信号之和为能量信号Z。X、Y信号经处理后加入显示器偏转极,Z信号加入启挥极,从而在荧光屏上形成闪烁影像。利用滤波反投影方法,借助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从一系列投影影像重建横向断层影像,由横向断层影像的三维信息再经影像重建组合获得矢状、冠状断层或任意斜位方向的断层影像。
2. 简述SPECT的成像特点
SPECT的图像是反映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图,放射性药物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使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定程度的浓度差,而放射性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可发射出具有一定穿透力的γ射线,SPECT在体外探测、记录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从而显示出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脏器功能变化。
3. 简述PET的特点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的临床应用是核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ET是当前所有影像中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PET不仅无创伤地打开了人们探讨大脑奥秘的窗口,而且在人体其他器官,如心、肺等进行了成功应用。在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理和生化指标变化早于病理和解剖变化。PET的优势就在于它使用的放射性核素(11C、15O、13N、18F)是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这些核素在研究人体生理、生化代谢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以PET为基础添加CT成像系统的PET/CT,实现衰减校正和同机图像融合,将机体待检部位的功能代谢信息和精确解剖定位信息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L M N
原子核结构:
X为元素符号
Z为质子数
N为中子数
A为质量数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 和127I;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eg 131i 127i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基态:能量处于量低的稳定能级状态称之为基态。
激发态:原子获得能量时,即具有较高的能级状态时称为原子的激发态。
退激:处于激发态时电子不稳定,非常容易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释放出来而回到基态的过程称为退激。
一、核衰变方式
1. α衰变:α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α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
α衰变:241Am(镅)→237Np(镎)+4He
α衰变:射程短、能量大、破坏力强、屏蔽用低原子序数物质即可
2. β衰变
•β-衰变:3215P → 3216S + β- + Ue + 1.71MeV(富中子)β-衰变:3H→3He+ β-
•
•正电子衰变:137N → 136C + β++ υ + 1.190MeV(贫中子)正电子衰变:11C→11B+ β+
•
β射线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β衰变:射程、能量适中适合治疗、显像、屏蔽首先低原子序数物质再用高原子序数物质
γ衰变
γ衰变往往是继发于α衰变或β衰变后发生,这些衰变后,原子核还处于较高能量状态,由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原子核释放出γ射线。
♦99Mo → 99m Tc + β-→ 99Tc + γ
(T
: ①66.02d; ②6.02h)
1/2
♦131I → 131Xe + β- +γ
:8.04d)
(T
1/2
γ衰变:99m Tc→99Tc
γ衰变射程长、能力低、适合显像屏蔽用高原子序数物质
γ衰变特点:
1.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光子
2.常常在α或β衰变后核子从激发态退激时发生
3.产生的射线能量离散
4.可以通过测量光子能量来区分母体的核素类别
P26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但其衰变数目与原子核数目的比率是固定不变化,这个的概率称之为衰变常数(λ)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作用(α,β)
Ionization 电离
Excitation 激发
Scattering 散射
Bremsstrahlung 轫制辐射
Annihilation radiation 湮没辐射
Absorption 吸收
光子与物质的作用( )
Photoelectric effect 光电效应
Compton scattering 康普顿散射
Pair production 电子对生成
光电效应: 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了。
电子对生成:光子能量大于1.022Mev,作用于物质后生成正、负电子的过程。
第二章核医学仪器
放射性核素发射γ射线→准直器→晶体→闪烁荧光→光电效应→电子数倍增→电子流(电位降) →产生一个闪烁事件→产生一个脉冲→位置信号决定位置、能量信号决定启辉→闪烁图像→计算机处理→二维图像
ECT通过体外不同角度的二维平面采集,经计算机数据重建处理并显示三维图像,门电路采集
它以动态帧模式采集为基础,用周期性的生理信号对采集过程进行门控。典型的门控信号是心电(ECG)R波信号
SPECT的性能特点:
• 1.获得了真正的人体断层图像
• 3.空间分辨率较低:分为系统和固有空间分辨率
系统分辨率约为6-10mm,固有分辨率约3-5mm
• 4.灵敏度比较低:实际从体外的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到被探头记录一次闪烁事件之间只有极少的射线信息被记录,这也是为什么灵敏度低的原因,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灵敏度是仪器的灵敏度而不是仪器发现某种病
灶或疾病的灵敏度。
解剖成像与功能成像的优缺点
解剖成像:
优点:精确的解剖定位、详细的结构信息
缺点:不能反映功能状态、敏感性低、发现疾病较晚
功能成像:
优点:反映脏器血流、功能、代谢、生化、排泄等
缺点:不能准确定位、不能反映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融合技术:CT和SPECT相融合,时间配准,实时,衰减矫正
PET
无金属准直器电子准直器
实际上除了在两个探头的绝对中心位置发生的湮没辐射的两个光子可以达到理论上的等时间进入探测器外,其它部位发生的两个光子进入探头的时间都不是绝对相等的,总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间隔被称为符合线路的分辨时间。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核素——非放射性载体
(被标记物)
例如99m Tc - MDP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
显像剂:用于脏器显像的体内诊断的放射性药物称为显像剂。
示踪剂:用于测量体内脏器放射性变化的放射性药物称为示踪剂。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能够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产生局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发挥治疗作用的体内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从长半衰期放射性母体核素中分离产生短半衰期子体放射性核素的装置。又称“母牛”。
99Mo-99m Tc发生器
99Mo(T
1/2=2.7d)99m Tc (T
1/2
=6h) 99Tc
母体核素子体核素
99mTc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含氧、硫、氮的有机或无机物作用,形成络合物。
pH值、标记率
化学鉴定放射化学纯度、化学纯度
稳定性、放射性比活度
第四章
示踪技术基本要求
同一性: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分子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学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
可探测性:
放射性核素显影技术方法学原理(放射性药物体内定位机制)•特异性结合:单克隆抗体与抗原配体和受体、反义探针与癌基因等
•合成代谢: 18F-FDG 131碘 MIBG等
•细胞吞噬: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主要应用在肝、脾、骨髓等
•循环通路:首次通过法、心血池显像(RBC)、肺灌注显像(MAA)
•选择性摄取浓聚:心肌梗死显像(PYP)、亲肿瘤显像
•选择性排泄:滤过型(DTPA)、重吸收型(EC)、肝胆动态(EHIDA)
•通透弥散:肺通气(133Xe) BBB(ECD、HMPAO)
•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89锶与钙的交换,MDP吸附于骨的无机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