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气象学实习报告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五小组
小组成员:
2014年12月2日
摘要
本组选择的下垫面为干裸地。通过一天对小气候的观察与测量,影响小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云量,温度,湿度,风,周围植被情况及建筑物情况。选择了下垫面和周围环境的不同测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太阳直接辐射根据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散射辐射随云量增多而增加;反射辐射取决于总辐射以及土壤湿度;反射率大小主要与下垫面的的颜色、湿度、粗糙程度及太阳高度角等因素有关.随着深度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也逐渐落后;不同高度气温一天中出现了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
清晨日出前后;水气压与相对湿度在一天中变化皆较大且变化趋势相反;从风的特性上讲,越近地面风速越小,在风速和风向两方面都有阵性,近地面层风速白天最大,早晚变小。
关键词:小气候辐射湿度气压日变化对比
一、前言
1.1 小气候的相关知识
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
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⑴。范围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
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⑵.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⑶。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⑷。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⑸.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几种设施内外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观测,进一步掌握各种设施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要求学会设施内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使用。
二、设施与仪器
1.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2.仪器
①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照度计。
②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表)。
③土温:曲管地温表(5、10、15、20cm)或热敏电阻地温表。
④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⑤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三、方法和步骤
设施内小气候包括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光照、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在特定的设施内形成的。本实验主要测定大棚、温室内各个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日变化特征。由于同一设施内的不同位置、栽培作物状况和天气条件不同都会影响各小气候要素,所以应多点测定,而且日变化特征应选择典型的晴天和阴天进行观测。但是,根据仪器设备等条件,可适当增减测定点的数量和每天测定次数、确定测定项目。
1.观测点布置
水平测点按图1所示:左边为设施内,一般布置9个观测点,其中5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以5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设施外,它与5点相对应。垂直测点按设施高度、作物生长状况和测定项目来定。在无作物时,可设20、50、150cm三个高度;有作物时可设作物冠层上20cm和作物层内1~3个高度。室外是150cm 高度,土壤中设10、15、20cm等深度。
图1设施内外水平观测点分布图
气象学实习报告三篇
气象学实习报告三篇
气象学实习报告篇1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通过大气候实习使我们掌握各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小气候实习,可使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大气候的各气象要素与小气候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并能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最后所提交的论文要求有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及实习结果。
二.达到的能力目标
学生能独立的观测、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独立的进行数据的处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得出结论,对论文的规范写作进行初步的训练。
三.实验仪器
(1)大气候实习: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地温表,净辐射表,总辐射表(2)小气候实习:干湿球温度表,光度计,通风干湿表四.观测内容
1.大气候实习:
观测内容:
1)辐射的观测:包括净辐射、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
2)气温、空气湿度(利用湿度查算表查出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实际水汽压)3)土温的观测:包括0cm、5cm、10cm、15cm、
20cm的土壤温度
观测时间:9:00点开始观测,每隔半小时观测一次,直至3:00点结束
2. 大棚内外气温、湿度、光照度的测定(小气候实习)观测内容:大棚内外气温、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水气压)、光照度的观测以及大棚透光率的计算观测方法:
第一步:在大棚内任意选取三个点;
第二步:利用通风干湿表和照度计分别测量这三个点干、湿球温度和光照度。(注意:利用通风干湿表测量这三个点干、湿球温度时要距离地面150cm,利用照度计测量三个点的光照度时应在地面测定,并使感应面保持水平);
第三步:在大棚外空旷地任选一点,测定150cm的干、湿球温度和地面的光照度;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一、引言
本文为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旨在通过对实地实习和观测数据的
分析,总结和探讨小气候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对气象学知识的实
际应用。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
本次小气候实习地点为某城市市区的一处居民小区,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三、小气候观测设备及方法
为了收集小气候数据,我们选择了以下观测设备和方法:
1. 温度计:使用精确的数字温度计,在不同高度和位置处采集空气
温度数据;
2. 湿度计:通过湿度计获取空气湿度数据;
3. 风力风向仪:用于观测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4. 光照强度仪:用于测量太阳辐射的强度。
四、小气候特征分析
根据实地观测数据,我们得出以下小气候特征分析:
1. 温度变化:在观测期间,小区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南向和西向的位置温度较高,而北向和东向的位置温度较低。
2. 湿度变化: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相对较小,但在降雨前后会有明显
的波动。在降雨后,湿度呈上升趋势,而降雨前则呈下降趋势。
3. 风向风速:风向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导风向,风速一般在
2-4级之间。但在天气系统影响下,风向和风速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4.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受日照时间和云量影响较大,一般在晴天和
少云的情况下较强。
五、小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基于观测数据和对比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1. 温度变化规律:小区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受到地形和建筑物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另外,季节变化也对温度有一定影响,夏
季较热,冬季较冷。
2. 湿度变化规律:湿度的变化受到降雨和蒸发等因素的影响。降雨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测校园内的小气候变化,了解气象学中的
相关概念和知识,同时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小气候是指在局部地区内,由于地形、建筑物、植被等因素所形成的
一种特殊气候。校园内各个角落都存在着不同的小气候现象,如阳光
照射时间、温度变化、风速大小等。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观
测和分析,了解小气候变化规律。
三、实验步骤
1.选择观测点:在校园内选择几个不同位置作为观测点,如室外操场、教学楼前广场等。
2.记录数据:在每个观测点设置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
风速仪等,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数据记录。
3.分析数据: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各个观测点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四、实验结果
经过数天的观测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1.观测点1(室外操场):平均温度为26℃,平均湿度为65%,平均风速为3m/s。
2.观测点2(教学楼前广场):平均温度为24℃,平均湿度为70%,平均风速为2m/s。
3.观测点3(图书馆门口):平均温度为22℃,平均湿度为75%,平均风速为1m/s。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观测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室外操场较为开阔,阳光充足,温度较高;而图书馆门口则相对狭窄,建筑物遮挡较多,温度较低。同时,在不同时间段内也会出现不同的小气候变化。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校园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小气候现象,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变化。
2.小气候变化与地形、建筑物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科学,通过对气候、天气、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供对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的预测。在
我进行的小气候实习中,我对气象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实习目的与立意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个特定地点的小气候进行观测和分析,
掌握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小气候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范围内,由地形、植被、土壤等因素所引起的气象要素的短期变化。通过
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掌握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并了解气
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实习过程
1. 实地观测
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选择了一个研究对象,这是一处位于城市郊区
的公园,该公园具备丰富的植被和地形条件,适合研究小气候变化。
我们设立了多个观测点,包括阳光照射、湿度、风速、温度等气象要
素的观测仪器。
2. 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定时记录了各个观测点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
表格和图表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趋势观察,我们得出了一
些初步的结论。例如,公园中的树木遮荫影响了阳光的照射,使得某
些区域的温度较低;湖泊的存在增加了空气湿度,形成了一定的湿润
气候。
三、实习成果与体会
通过这次小气候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首先,我
学会了如何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对各类气象仪器的使用也更加
熟练。其次,我深刻认识到地形和植被的重要性,它们对于小气候的
形成和变化起着关键作用。最后,通过对实地观测数据的分析,我理
解了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
的影响。
作为一名气象学实习生,我深刻意识到气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气象学农业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论文
气象学农业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通过实习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各类仪器的安装与使用;
2.掌握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
3.学会分析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湿度及风速垂直分布情况,绘制分布曲线图并说明差异原因。
4.通过实验了解温室小气候的各气象要素的特点和规律
5.农业小气候实地观察,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已学过的气象学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为对已学习的知识
点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我们的实际观测动手能力,以及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二、观测实习的程序和所用仪器的说明
我们此次农业小气候的观测,本次实验由园艺专业两个半共同完成,在27日(星期六)和28日(星期日)两天进行农业小气候的观测,每天测量时间是8:00、12:00、16:00。其中每个时间点我们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光照辐射强度,地表温度、地中5cm温度、地中10cm温度、地中15cm温度、地中20cm温度、水温等,观测项目按各个组的实际条件进行。
我们主要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测温仪器: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地面温度表、曲管温度表、温度计
◆测湿仪器: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即阿斯曼)
◆测风仪器:热球式微风仪
◆测光照仪器:照度计
仪器安装:
(1)地温表的安装:
地面三支温度表水平地平行安放在地面上,从北向南依次为地面普通、地面最低和地面最高,相互间隔5cm,温度表感应球部朝东,球部和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漏出地面。
(2)曲管地温表的安装:
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cm处,按5、10、15、20cm深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朝北,表间相隔10cm,表身与地面成45度的夹角。
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
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
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
资环13-2史晨璐学号130224225
一、实习目的、意义
1、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2、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方法
3、学会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
二、实习内容:
1安装仪器:
安装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地面普通温度表,地面最高温度表,5cm、l0cm、15cm、20cm曲管地温表,安装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在20cm与1.5m处安装阿斯曼通风干湿表。
2收集数据:
从早上8点起,每正点测一次数据。辐射的观测持续到下午五点,其他数据的观测持续到晚上七点。
53`给1.5m处的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三圈。(因为本组的湿球温度表上的纱布较大,需要更多时间通风才能测出更准确的数据)。
56`给20cm处的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三圈。并观测云量,天气状况。
57`先读一次地温表(0,5,10,15,20cm)的读数并记录下来(注:最低温度在早上8点记录,最高位温度在下午3点记录)。
58`调整直接辐射表进光筒,对准太阳,使透过进光筒上方孔的光点正好落在小黑点上。装上遮光板,使其遮挡住太阳直射光。
59`通风(上发条1圈),观测20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读1.5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第二次观测20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60`将万用电表与直接辐射表连接起来,连续读数三次。再将万用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校园小气候是指校园内各地区在气温、湿度、风速等方面的微观气候条件差异。了解和观测校园小气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校园内气候变化,并对校园环境管理和人员活动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测校园内不同区域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指标,分析校园小气候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为校园环境的改善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备
•温湿度计
•风速仪
•笔记本电脑
2.2 实验步骤
1.选择校园内不同的区域作为实验点,其中包括草坪、树林、操场和建筑物周
边等。
2.在每个实验点设置一个观测站,使用温湿度计测量每个观测站的温度和湿度。
3.使用风速仪测量每个观测站的风速。
4.将实验数据记录在笔记本电脑上。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温度差异
根据观测数据,不同区域的气温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树林和草坪的气温相对较低,操场的气温较高,建筑物周边的气温较为稳定。这可能是由于树林和草坪的植被覆盖导致的,植被能够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降低气温。而建筑物周边的气温相对较为稳定,可能是由于建筑物对风的阻挡作用。
3.2 湿度差异
观测数据显示,不同区域的湿度也存在差异。树林和草坪的湿度相对较高,操场的湿度较低,建筑物周边的湿度也较为稳定。这可能是由于树林和草坪的蒸发作用导致的,植被蒸发的水汽增加了周围空气的湿度。而操场的湿度较低,可能是因为阳光直射导致水分蒸发快速。
3.3 风速差异
观测数据显示,不同区域的风速也存在差异。树林和建筑物周边的风速较低,操场的风速较高。树林和建筑物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挡风的作用,减少了风的流通,而操场上没有阻挡,风能够较为自由地吹动。
气象学实习报告_小气候综合实习_北京林业大学.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姓名:王贺崐元
班级:保护区 10
学号:101214112
北京林业大学
摘要(Abstract
本文是对实习过程的总结, 通过对实习方法、数据分析和实习感受叙述, 更加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小气候方面的知识。
本文分析的数据包括:
◆太阳辐射日变化规律,包括太阳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 的日变化规律 , 散射辐射(Sd 的日变化规律 , 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 , 总辐射(St 的日变化; ◆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包括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 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包括不同高度相对湿度 (u 的日变化规律 , 不同高度水汽压(e 的日变化规律;
◆气压日变化规律;
在本次实习中,通过对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太阳辐射、气压、风、降水量和蒸发量观测,经整理分析,得出太阳辐射日变化,土壤温度日、垂直变化,气温、湿度、气压日变化并做出相应分析总结;此外,我还进行了与第十组的数据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Key words
小气候气候要素日变化规律
一、前言
1.1小气候(microclimate 的气候概念
1.1.1小气候的概念
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 在局部地区, 由于地形房屋、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这种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①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热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 1.1.2小气候形成的理论基础
小气候的形成, 主要决定于下垫面的太阳辐射平衡、热量平衡、水分平衡,以及近地层
气候观测实习报告
**景观地段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
目录
摘要 (3)
引言 (3)
观测点概况 (4)
观测仪器及方法 (4)
结果分析 (6)
讨论与结论 (10)
摘要:通过一天对小气候的观察与测量,影响小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云量,温度,湿度,风,周围植被情况及建筑物情况。选择了下垫面和周围环境的不同测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太阳直接辐射根据天空云量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反射辐射随云量增多而增加。不同高度气温一天中出现了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水气压出现了两个最高值和两个最低值;。气压在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在短距离内气温的水平差异也非常突出;绝对湿度在近地层中一般是越近地面越大,越向上层越小;相对湿度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在近地层中也是随高度的增加相对湿度逐渐减小,地面相对湿度最高最低点出现的时间比上层较早。
关键词:小气候气候要素日变化
一、引言
1.1小气候的相关知识
小气候通常是指在一般的大气候背景下,由于下垫面地不均匀性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所产生的近地层中的小范围气候特点。
根据下垫面类别的不同,可分为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湖泊小气候等等。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1)范围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 2)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4)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
气象学实习报告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
实习日期,2022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
实习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站。
实习内容:
在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站的一个月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多项
实地观测工作,深入了解了气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在实习
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小气候综合观测和分析工作。
首先,我学习了气象观测站的基本设备和观测方法,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指标的测量。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
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准确地记录观测数据。在观测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如何分析气象数据,了解了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小气候的影响。
其次,我参与了小气候综合观测工作。通过对不同地点的气象
要素进行观测和比较分析,我深入了解了小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我还学习了如何利用气象数据预测小气候变化趋势,为城市规划和
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对气象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
如何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这次实习不仅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也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我相信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
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感谢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站的工作人
员们在实习期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收获颇丰。
小气候实习研究报告
小
气
候
实
验
报
告
班级:农科131
姓名:肖广达
学号:1331100104
指导老师:梁骏
一、实习目地及意义
1.通过实习掌握通过小气候观测场对气象进行观测并分析地方法及操作过程.
2.掌握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方法
3.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地原因.
二、实验区域概况及方法
1.观测点地概况及描述
观测点设在广西大学气象楼前地空地和香蕉林,四周空旷、无高大建筑阻挡视野
2.观测项目
20cm和150cm干球、湿球读数,最高、最低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0cm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最低温度,5cm、10cm、15cm、20cm 地中温度;100cm风速和风向b5E2R。
3.观测仪器及时间
各个小气候要素均为没消失观测一次,利用通风干湿表观测20cm和150cm高度处地气温和空气湿度,三轻杯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100cm 高度地风向、风速,地面、地面最低和最高温度表及曲管地温表观测土壤温度p1Ean。
三、观测整理表及其分析:
1、风速
分析:风速变化基本没有规律,早晨较低,在11点之后由于太阳辐射增加,其下垫面受热不均衡导致气压变化.使得风速突增;傍晚时,太阳辐射减小,气压差降低,风速随之降低.DXDiT。
2、150cm干球温度:
分析:气温总体随时间推移而上升,由于空气吸收地地面长波辐射仍比放出地逆辐射大,所以15点才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RTCrp。
3、150cm湿球温度
分析:从全天来看,实际水汽压呈波浪式上升,到14点达到最大,之后下降.上午,由于温度升高,促进了水分地蒸发,所以实际水汽压逐渐升高.5PCzV。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实习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实习地点:XXXX气象观测站
一、实习目的与背景
本次实习旨在深入了解气象学中的小气候现象,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小气候的形成机制、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实习,提高对小气候的认识,为今后的气象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
1. 实习内容:
(1)气象观测站的参观与讲解:了解气象观测站的设施与工作流程,熟悉基本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操作技巧。
(2)小气候观测:选择适当的观测点位,对小气候现象进行实地观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参数的测量。
(3)数据记录与整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和归纳,为后续分析提供便利。
(4)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通过图表等形式,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心得和结果。
2. 实习方法:
(1)实地考察:亲自到实地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真实的数据和
材料。
(2)综合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合相关气象学
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三、实习结果与讨论
1. 温度与湿度变化规律
通过实地观测,发现小气候对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城市
中心区域,由于大量的建筑物和人口集中,空气温度相对较高,湿度
较低。而在郊区的绿化带或水域附近,空气温度相对较低,湿度较高。
2. 风向与风速特点
实地观测表明,小气候对风向和风速也有一定影响。在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建筑物的阻挡作用,风速较低,且存在明显的风向变化。而
在开阔的郊区地区,风速较大,风向相对稳定。
3. 小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小气候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物和人口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地面和土壤湿度时间、空间变化。土壤早晨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午后太阳辐射逐渐减弱,但仍然很高,地表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最大,所以一天中温差最大,随着深度增加,其在12时达到最大。14点后土壤放出长波辐射的能量开始大于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量,逐渐降温,土壤湿度受太阳辐射的影响逐渐减小,这些土壤的降温主要靠热量交换,反应滞后,所以地表最高温度出现在12点之后,其余大部分在14点以后,10cm的最高温度出现在17点,15cm,20cm更靠后,且最高温度越来越低,变化越来越平缓。
13时的土壤温度铅直分布见图,13时为日射型,地面获得大量太阳辐射,快速升温,热量从上往下传递,所以地面温度最高,越深处温度越低。而相对湿度由于太阳辐射相对变化不大,但由于受低矮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20cm处的相对湿度较150cm高。
气温,相对湿度时间、空间变化。由于空气吸收地面长波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容易,所以气温与低温联系密切。从图中看出,早晨气温随地温升高而升高,虽然地湿最大值出现在13时,但因为此时空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仍然比放出的逆辐射大,所以14点气温才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0.2米处比起1.5米处,日较差更大,因为0.2米处比1.5米处更靠近
地面,受地面影响更大。
从全天来看,实际水汽压先上升后下降,而相对湿度先下降后上升。上午,由于温度升高,风速加大,促进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实际水汽压铸件升高,但因为饱和水汽压随着湿度升高而急剧升高,导致相对湿度反而降低。
比较0.2m和1.5m的数据,可知0.2m处的湿度更大,这是因为0.2m处离地面更近,受低矮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校园小气候调查
校园小气候调查
姓名:卫思同
学号:201420521062
班级:风景园林一班
地点:水塔附近林下
日期:2016年5月18日
天气状况:晴朗少云
分析:每个深度的地温没有剧烈变化,越深温度越低,林下地温较低。正午地温升高。
分析:光强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西南方向有树木遮挡,和云的流动,正午光照较强。
分析: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
冬天温度为20至25℃,相对湿度为30%至80%;
夏天温度为23至30℃,相对湿度为30%至60%。
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20至25℃,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
工作效率高的室温度:20℃,相对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此小气候的相对湿度较高,令人感到舒适。并且较稳定。
总结:植物配置和日常养护中应注意的问题,由于此环境相对湿度较高且光照充足,适宜人的日常生活。植物选择上应选择一些耐湿,日中性的植物。植物配置应多样,多层次。
多选用本土树种,如:乔木(柿树,槭树科树种,小蜡,国槐,悬铃木)灌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紫叶李,黄杨,大叶黄杨等)注意色彩的搭配,叶形的状态。
日常养护:施肥需要做到日常化,规划化。播种或定植前,要施基肥。定植时要用充分腐熟,营养成分完全的堆肥或复合肥料进行种肥;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和生长速度,要及时追肥,补充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其次,修剪养护应当遵守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及绿化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实习报告简介 (3)
一.摘要 (3)
1.中文摘要 (3)
2.英文摘要 (4)
第二部分实习报告内容 (5)
一.前言 (5)
1.小气候的概念 (5)
1.1小气候的特点以及其体现因素 (5)
1.2小气候的分类 (6)
1.3研究目的 (6)
二.材料和方法 (7)
2.测点概况 (7)
2.1测定内容和方法 (9)
三.结果分析 (10)
(1)单点分析 (10)
3.1 太阳辐射日变化 (10)
3.1.1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 (10)
3.1.2 太阳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 (12)
3.1.3总辐射(St )的日变化 (15)
3.1.太阳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 (18)
3.2 土壤温度的变化 (20)
3.2.1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20)
3.2.2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0)
3. 3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23)
3.4 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27)
3.4.1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 (29)
3.4.2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 (31)
3.5 气压日变化 (32)
3.6风的日变化 (32)
(2)对比分析 (33)
1、不同测点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的比较 (33)
2、不同测点的散射辐射的比较 (33)
3、不同测点的反射辐射 (34)
4、不同测点土壤温度(0cm、5cm)对比分析 (35)
5、不同测点(20cm、150cm)气温对比分析 (37)
6.相对湿度(u)对比分析(20、150cm) (38)
7.水汽压(e )对比分析(20、150cm) (40)
四、结论(测点小气候总结) (41)
4.各个小气候要素的简要总结 (41)
五、实习感言 (42)
六、参考文献 (43)
引言:
1.小气候的概念: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面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2.特点:
(1)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1)范围小,是指小气候现象的铅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2)差别大,是指小气候现象中各个气象要素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相差都很大,具有更显著的日变化和脉动现象。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4)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2)小气候特点的体现因素
局地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风)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雾,露,霜)上的差异。气温铅直梯度折合成100M为超绝热梯度,水平温度梯度
在小范围内可达几度。小气候特点影响的水平范围是随下垫面均一性而定的。铅直方向一般是从下垫面到几十米甚至百米高度,愈接近下垫面,小气候特征愈显著,随着远离下垫面,小气候效应就逐渐减弱,到达某一高度以上,小气候现象就完全消失。正如L.J.贝顿( Batten) 所指出,小气候是代表从地面到不受地面影响高度的气候。十几米或者100米的高度。这一层是人类生活或动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
4.研究目的:1 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2 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
方法
3 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
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
境。
二.材料和方法
2.1观测点概况
2.测点概况
a.测点名称:北京林业大学气象站裸地处
b.测点位于北纬40°,东经116°19’海拔40m 2
c.属于平原区,附近无水体,地面大多较为平坦,土壤周围有水泥地。
d.北面是气象站的楼,南面为高大的居民楼,东面是一些老的平房,西面有花圃及农田,周围是一般的围墙。
e.植被状况:测点地面周围有一些矮树,距测点0.5米左右。距测点1.5米左右,还有一
些低矮植物
f.土壤状况:土壤为棕壤,较干燥,土壤里可见一些碎石
2.2测定内容及方法:
1、测定内容:太阳辐射;20cm、150cm处的空气温度;风;气压;不同深度土壤
温度。
2、实验仪器:直接辐射表、天空辐射表、通风干湿表、风速表、气压表、土壤温度表3、测定步骤:①通风表上水,通风,悬挂在20cm高处和150cm处。
②观测地温(0cm、Tmax、5cm、10cm、15cm、20cm) 注:Tmin在气象站早读一次
③观测云量、天气状况。
④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后通风
⑤将风速表悬挂在1m高处,松开罗盘小套
管,按下启动杆。
⑥读15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
读后通风
⑦读风向及指示风速。
⑧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
后通风。
⑨读气压。(经三次订正得出气压值)
⑩观测地温
三、结果分析
晴天数据
数据分析:⑴影响太阳直射辐射的因子
①太阳高度角
②大气透明度
③云量
④海拔高度
⑵因子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a.太阳高度角越小,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大,因而,地面单位面积上
所获得的太阳辐射(S)就越小;
b.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越厚,太阳辐射被减弱也较多,到达地面
的直接辐射就越小。(Sb=S*太阳高度角h的正弦值)。
②大气透明度的影响
大气透明系数越小,太阳辐射受到的减弱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越小。
(大气透明度的特征用大气透明系数P来表示。系数决定于大气中所含的水汽,
水汽凝结物和尘粒杂质的多少,这些物质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差,透明系数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