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
实习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站。
实习内容:
在本次气象学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气象观测站的日常气象观测工作,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同时,我还参与了小气候综合实习,对观测站周边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实习过程:
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接受了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了解了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随后,我参与了观测站的日常工作,学习了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记录气象数据。
在小气候综合实习中,我利用所学知识对观测站周边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了解了
不同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气象观测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了自己的观测和记录能力。
同时,小气候综合实习让我对气象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增加了我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注。
总结:
本次气象学实习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将来能够更好地投入气象工作做好准备。
感谢气象观测站的工作人员和老师们在实习期间的指导和帮助。
气候类型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和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分析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并探讨气候类型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气候类型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特征的气候系统。
气候类型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等。
三、实验方法1. 收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
2. 比较分析:对比分析不同气候类型之间的差异,总结其主要特征。
3. 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研究其气候类型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过程1. 收集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了解到以下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无干季,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全年气温较高,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量极少。
(4)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年降水较少。
(6)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时间短,降水少;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时间长,气温变化起伏大。
(7)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8)寒带气候:全年寒冷,降水稀少。
2. 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气候类型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征:(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都位于赤道附近,气温较高,但降水量和植被类型存在差异。
(2)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分别位于赤道两侧、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气温和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
3. 案例研究以非洲为例,非洲的气候类型呈明显的东西带状分布,且以赤道为中心,具有南北对称、季节相反的特点。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一、引言本文为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旨在通过对实地实习和观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和探讨小气候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对气象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小气候实习地点为某城市市区的一处居民小区,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三、小气候观测设备及方法为了收集小气候数据,我们选择了以下观测设备和方法:1. 温度计:使用精确的数字温度计,在不同高度和位置处采集空气温度数据;2. 湿度计:通过湿度计获取空气湿度数据;3. 风力风向仪:用于观测风向和风速的变化;4. 光照强度仪:用于测量太阳辐射的强度。
四、小气候特征分析根据实地观测数据,我们得出以下小气候特征分析:1. 温度变化:在观测期间,小区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常,南向和西向的位置温度较高,而北向和东向的位置温度较低。
2. 湿度变化: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相对较小,但在降雨前后会有明显的波动。
在降雨后,湿度呈上升趋势,而降雨前则呈下降趋势。
3. 风向风速:风向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导风向,风速一般在2-4级之间。
但在天气系统影响下,风向和风速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4.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受日照时间和云量影响较大,一般在晴天和少云的情况下较强。
五、小气候变化规律分析基于观测数据和对比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小气候的变化规律:1. 温度变化规律:小区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受到地形和建筑物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
另外,季节变化也对温度有一定影响,夏季较热,冬季较冷。
2. 湿度变化规律:湿度的变化受到降雨和蒸发等因素的影响。
降雨会使湿度增加,而蒸发会使湿度降低。
同时,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季节的变换也会对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3. 风向风速规律:小区的主导风向受到地理位置和气象系统的影响。
季节变化和天气系统的移动也会导致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4. 光照强度规律:日照时间和云量是影响光照强度的主要因素,夏季日照时间较长且云量较少,因此光照强度相对较强。
气象学实习报告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第五小组小组成员:2014年12月2日摘要本组选择的下垫面为干裸地。
通过一天对小气候的观察与测量,影响小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云量,温度,湿度,风,周围植被情况及建筑物情况。
选择了下垫面和周围环境的不同测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太阳直接辐射根据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散射辐射随云量增多而增加;反射辐射取决于总辐射以及土壤湿度;反射率大小主要与下垫面的的颜色、湿度、粗糙程度及太阳高度角等因素有关。
随着深度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也逐渐落后;不同高度气温一天中出现了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水气压与相对湿度在一天中变化皆较大且变化趋势相反;从风的特性上讲,越近地面风速越小,在风速和风向两方面都有阵性,近地面层风速白天最大,早晚变小。
关键词:小气候辐射湿度气压日变化对比一、前言1.1 小气候的相关知识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
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⑴.范围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
⑵.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⑶.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
⑷.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⑸.小气候规律较稳定。
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
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1.2 实习目的、意义⑴.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测校园内的小气候变化,了解气象学中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同时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小气候是指在局部地区内,由于地形、建筑物、植被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
校园内各个角落都存在着不同的小气候现象,如阳光照射时间、温度变化、风速大小等。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了解小气候变化规律。
三、实验步骤1.选择观测点:在校园内选择几个不同位置作为观测点,如室外操场、教学楼前广场等。
2.记录数据:在每个观测点设置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等,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数据记录。
3.分析数据: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各个观测点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四、实验结果经过数天的观测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1.观测点1(室外操场):平均温度为26℃,平均湿度为65%,平均风速为3m/s。
2.观测点2(教学楼前广场):平均温度为24℃,平均湿度为70%,平均风速为2m/s。
3.观测点3(图书馆门口):平均温度为22℃,平均湿度为75%,平均风速为1m/s。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观测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室外操场较为开阔,阳光充足,温度较高;而图书馆门口则相对狭窄,建筑物遮挡较多,温度较低。
同时,在不同时间段内也会出现不同的小气候变化。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校园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小气候现象,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变化。
2.小气候变化与地形、建筑物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3.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对于研究小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小气候的存在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气象学中的相关知识和观测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小气候变化,并积极采取措施,为校园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科学,通过对气候、天气、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供对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的预测。
在我进行的小气候实习中,我对气象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实习目的与立意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个特定地点的小气候进行观测和分析,掌握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
小气候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范围内,由地形、植被、土壤等因素所引起的气象要素的短期变化。
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掌握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并了解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实习过程1. 实地观测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选择了一个研究对象,这是一处位于城市郊区的公园,该公园具备丰富的植被和地形条件,适合研究小气候变化。
我们设立了多个观测点,包括阳光照射、湿度、风速、温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观测过程中,我们定时记录了各个观测点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表格和图表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趋势观察,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例如,公园中的树木遮荫影响了阳光的照射,使得某些区域的温度较低;湖泊的存在增加了空气湿度,形成了一定的湿润气候。
三、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这次小气候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对各类气象仪器的使用也更加熟练。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地形和植被的重要性,它们对于小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最后,通过对实地观测数据的分析,我理解了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为一名气象学实习生,我深刻意识到气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气候现象的本质。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在气象学领域的专业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测和服务。
总结起来,这次气象学小气候实习给予了我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学习。
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我深入掌握了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加深了对气象学科学的认识。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一、引言在气象学实习课程中,我参与了一项关于小气候研究的实习项目。
通过观测与记录,我深入了解了小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在实习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以及收集到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
二、实习地点选择及观测装备我选择了本市的一片城市公园作为观测地点。
该公园位于市中心,周围环境相对开阔,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并且植被丰富,是理想的小气候研究区域。
为了进行观测,我准备了以下装备:1. 温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温度。
2. 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
3. 风速仪:用于测量风速和风向。
4. 雨量计:用于测量降雨量。
5. 日晷:用于记录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三、实习过程与数据记录1. 温度观测与数据记录在实习期间,我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各进行了三次温度观测,并将观测结果记录在实习笔记本中。
通过对一周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我发现该公园的平均气温略低于市区其他地方,这可能是由于绿地覆盖率高和建筑物的阻隔作用导致的。
2. 湿度观测与数据记录同样地,我每天进行了三次湿度观测,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发现该公园相对湿度普遍较高,这可能与植被的蒸腾作用有关。
3. 风速观测与数据记录我在观测期间使用风速仪测量了每天的风速和风向,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分析数据后发现,该公园的风速较市区其他地方较小,这可能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和植被的缓冲作用。
4. 降雨观测与数据记录在有雨天气时,我使用雨量计测量了降雨量,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通过对降雨数据的统计,我发现该公园的降雨量与周边地区相比较为平均,这可能与城市公园的地理位置和植被覆盖有关。
5.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观测与数据记录我利用日晷每天记录了太阳在不同时间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得出了日照时间的变化规律,这对于了解该公园的日照条件以及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小气候特征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习期间收集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我总结出以下小气候特征:1. 温度方面:该公园的平均气温较市区其他地方略低,可能由于植被的遮挡和绿地的影响导致。
小气候综合实习
小气候综合实习一、实习目的、意义1.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2. 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方法3. 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
二、实习区域概况与方法2.1、测点的概况及描述·地理位置:北林气象站;地形:平地;附近水体:无;建筑物:无·周围建筑物状况:周围建筑物名称:柏儒院住宅区、层次:16层、密集情况:较为密集、高度:约48米、距测点距离:约100米;·下垫面状况:草地;·植被状况:周围没有明显高株的植物,所有植物的平均高度在一米以下,多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土壤状况:多为砂土,但较干燥·2.2 观测项目•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反射率,20cm、1.5m 空气温、湿度,1m风向、风速,0~20cm土壤温度,0cm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气压2.3 观测仪器及时间•各个小气候要素均为正点每小时观测一次•利用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观测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通风干湿表观测0.20m和1.5m高度处的气温和空气湿度•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1m高度的风向、风速•地面、地面最低、最高温度表及曲管地温表观测地面和土壤温度三、结果与分析3.1太阳辐射的时间、空间变化图1 垂直面上太阳辐射S水平面上太阳辐射Sb散射辐射Sd总辐射St反射辐射Sr日变化本测点水平面上反射率日变化图2 水泥地、裸地与草地反射率对比根据图表分析太阳辐射和反射率时间、空间变化及原因从图中可知,总辐射总高于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这是因为总辐射等于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这决定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不可同时增减,这也可从图中看出,8到11时散射辐射高于直接辐射,11到13时直接辐射又高于散射辐射,之后又相反。
小气候的测定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并掌握小气候的测定方法,了解小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对气候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气象观测场四、实训内容1. 小气候的定义及特征2. 小气候的测定方法3. 小气候观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4. 小气候数据采集与分析5. 小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五、实训过程1. 小气候的定义及特征小气候是指地球表面局部地区气候的总称,其特征受地形、植被、土壤、水体等多种因素影响,与周围大气候相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时段性。
2. 小气候的测定方法(1)气象观测法:通过观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要素,分析小气候特征。
(2)遥感监测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小气候信息,分析小气候时空变化。
(3)模型模拟法:根据小气候形成机理,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小气候时空变化。
3. 小气候观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本次实训主要使用以下仪器:(1)温度计:用于测量气温。
(2)湿度计:用于测量相对湿度。
(3)风速计:用于测量风速。
(4)雨量计:用于测量降水量。
仪器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定期检查仪器性能,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保持仪器清洁,防止灰尘、水汽等污染。
4. 小气候数据采集与分析本次实训共采集了连续一周的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数据。
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气温:观测期间,气温波动较大,日较差明显。
(2)湿度:相对湿度变化较大,夜间湿度较高。
(3)风速:风速变化较小,但夜间风速较大。
(4)降水量:降水量较少,分布不均。
5. 小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气候的变化会影响植被生长、土壤水分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人类活动。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一、引言在气象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大气的宏观变化,如气候带、季风等。
但是,在更小的尺度上,也存在着各种微小的气候环境,即小气候。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气候实习。
二、实习目的通过对小气候实习的观测和分析,我们的目的是探究小气候形成的机制,了解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同时,实习也旨在让我们熟悉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三、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我们选择了某市的一个公园作为观测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5月1日至5月7日。
四、实习过程及结果分析1. 观测设备的设置为了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小气候信息,我们设置了多个观测设备。
包括气温计、湿度计、风速风向仪等常用仪器以及多个感温器、湿度传感器等微气象观测设备。
2. 观测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在实习期间,我们每小时记录一次各项气象数据,并及时整理进电脑中进行存储和分析。
通过观测数据的比对和统计,我们获得了关于温度、湿度、风向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3. 小气候特征的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该公园的不同位置存在明显的小气候差异。
例如,公园内的人工湖周围气温较低,湿度较高,而公园中央的开阔地带则较为炎热。
这些差异很可能是由于人工湖的水体蒸发和湿度调节以及植被的影响所引起的。
4. 小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气候不仅对人的生活带来影响,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态环境。
在该公园的观测中,我们发现风向的变化影响了植被的分布,也可能对花粉的传播产生影响。
此外,小气候中的高温和干燥可能会导致植物水分蒸发过快,对植被生长产生一定的制约。
5. 实习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天气的突变可能导致数据的不准确,但我们通过及时更新仪器校准和数据修正的方法尽量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此外,设备的设置和数据的记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我们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探索逐渐掌握了相关技能。
六、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小气候实习,我们不仅对小气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气象观测和数据处理的知识和技巧。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在气象学课程中,了解气象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非常重要。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气象学的知识,我参加了一次小气候实习。
在这次实习中,我通过观察和记录气象因素,研究了小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在实习中的观察结果和分析。
一、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为某城市公园,实习时间为9月1日至9月7日。
该地为城市中的绿地,有浓密的树林和多个花坛,也有一些开放空地。
二、观察要点1. 温度变化2. 相对湿度变化3. 风向和风速变化4. 降水变化三、温度变化观察在实习期间,我每天上午10点、下午2点和晚上6点分别进行了温度观测。
观测结果显示,尽管这些时间段内的温度变化不大,但上午10点和下午2点之间的温差最小,晚上6点的温度相对较低。
通过观察发现,树荫下的温度较开放空地的温度低,这表明树木能提供遮阳作用。
四、相对湿度变化观察在实习期间,我同样在上午10点、下午2点和晚上6点进行了相对湿度观测。
观测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在不同时间段内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是上午10点相对湿度最高,下午2点相对湿度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水分蒸发和植被的作用有关。
五、风向和风速变化观察为了观测风向和风速的变化,我在公园不同的位置设置了风向标并使用了风速仪。
观测结果显示,风向在不同时间段内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说,风向以东南风最为常见。
风速较大的时段多集中在下午2点至晚上6点之间,这可能与日间阳光辐射较强、空气温度升高导致较强对流气流的出现有关。
六、降水变化观察在实习期间,发生了一次降雨天气,我利用雨量计测量了降雨量。
观测结果显示,降雨量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这可能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建筑物的阻隔导致的。
七、小气候形成与变化原因分析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我认为小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例如,树荫下的温度较低是因为树木提供了遮阳作用,使得光线辐射减少。
相对湿度变化可能与水分蒸发和植被的作用有关。
不同时间段内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可能与地表辐射不均匀、地形起伏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校园小气候是指校园内各地区在气温、湿度、风速等方面的微观气候条件差异。
了解和观测校园小气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校园内气候变化,并对校园环境管理和人员活动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测校园内不同区域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指标,分析校园小气候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为校园环境的改善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方法2.1 实验设备•温湿度计•风速仪•笔记本电脑2.2 实验步骤1.选择校园内不同的区域作为实验点,其中包括草坪、树林、操场和建筑物周边等。
2.在每个实验点设置一个观测站,使用温湿度计测量每个观测站的温度和湿度。
3.使用风速仪测量每个观测站的风速。
4.将实验数据记录在笔记本电脑上。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温度差异根据观测数据,不同区域的气温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树林和草坪的气温相对较低,操场的气温较高,建筑物周边的气温较为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树林和草坪的植被覆盖导致的,植被能够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降低气温。
而建筑物周边的气温相对较为稳定,可能是由于建筑物对风的阻挡作用。
3.2 湿度差异观测数据显示,不同区域的湿度也存在差异。
树林和草坪的湿度相对较高,操场的湿度较低,建筑物周边的湿度也较为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树林和草坪的蒸发作用导致的,植被蒸发的水汽增加了周围空气的湿度。
而操场的湿度较低,可能是因为阳光直射导致水分蒸发快速。
3.3 风速差异观测数据显示,不同区域的风速也存在差异。
树林和建筑物周边的风速较低,操场的风速较高。
树林和建筑物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挡风的作用,减少了风的流通,而操场上没有阻挡,风能够较为自由地吹动。
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校园小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区域的气温、湿度和风速均有差异。
树林和草坪相对较凉爽,湿度较高;操场相对较热,湿度较低;建筑物周围气温和湿度较为稳定。
4.2 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在气温较高的操场增加遮阳设施,以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
气象学实习报告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英文回答:Introduction:I am a meteorology student, and I recently completed an internship in microclimatology. Microclimat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climate of small areas, such as a city or a forest. My internship focused on the microclimate of a small town in the Midwest.Methods:I used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collect data on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town, including:Temperature: I placed temperature sensor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round the town, including in the center of town, in a park, and at the edge of town.Humidity: I used a hygrometer to measure the humidity in the air, and I placed the hygrometer at the same locations as the temperature sensors.Wind: I used an anemometer to measure the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and I placed the anemometer on the roof of a building in the center of town.Solar radiation: I used a pyranometer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that was reaching the ground, and I placed the pyranometer in a clearing in the park.Results:I found that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tow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limate of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town was warmer and more humid than the surrounding area, and the wind was weaker. I also foundthat the solar radiation was lower in the town than in the surrounding area.Discussion: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townand the climate of the surrounding area were likely due to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presence of buildings, trees, and other structures. These structures can block the wind and trap heat, which can lead to a warmer and more humid microclimate.Conclusion:My internship experience gave me a greater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climate of small towns. I learned that the microclimate of a town can be significantlydifferent from the climate of the surrounding area, andthat 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caus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中文回答:前言:作为一名气象学专业学生,我最近完成了一份小气候学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实习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XXXX气象观测站一、实习目的与背景本次实习旨在深入了解气象学中的小气候现象,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小气候的形成机制、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实习,提高对小气候的认识,为今后的气象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1)气象观测站的参观与讲解:了解气象观测站的设施与工作流程,熟悉基本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操作技巧。
(2)小气候观测:选择适当的观测点位,对小气候现象进行实地观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参数的测量。
(3)数据记录与整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和归纳,为后续分析提供便利。
(4)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通过图表等形式,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心得和结果。
2. 实习方法:(1)实地考察:亲自到实地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真实的数据和材料。
(2)综合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合相关气象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三、实习结果与讨论1. 温度与湿度变化规律通过实地观测,发现小气候对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为明显。
在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大量的建筑物和人口集中,空气温度相对较高,湿度较低。
而在郊区的绿化带或水域附近,空气温度相对较低,湿度较高。
2. 风向与风速特点实地观测表明,小气候对风向和风速也有一定影响。
在城市中心区域,由于建筑物的阻挡作用,风速较低,且存在明显的风向变化。
而在开阔的郊区地区,风速较大,风向相对稳定。
3. 小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小气候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物和人口密度增加,导致城市中心区域的小气候现象更加突出。
针对小气候的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环境改善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通过这次小气候实习,我深切认识到小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小气候现象,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规划城市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正确使用气象观测仪器和操作技巧,掌握了数据记录和整理的方法,提高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的能力。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一、引言在气象学小气候实习中,我有幸参观了我所在城市的气象观测站,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
本实习报告将详细介绍我所进行的实习内容和所得到的结果。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采集,了解我所在城市的小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气象学理论进行实际应用。
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小气候的形成机制,以及小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实习过程1. 气象观测站参观在实习的第一天,我参观了我所在城市的气象观测站。
观测站内设有多种仪器设备,包括气温、湿度、风速、气压等测量仪器。
同时,观测站还有一个高空气象观测塔,用于观测大气层的垂直分布情况。
2. 数据采集在实习期间,我根据导师的指导,利用观测站的仪器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采集工作。
我记录了每日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并定期上报给观测站。
此外,我还利用气象雷达设备进行了降水量的监测,并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3. 小气候调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所在城市的小气候特征,我还进行了一次小气候调查。
我选择了我所在城市的两个不同地点,分别是市中心和郊区。
利用手持式气象观测仪,我对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实时监测。
四、实习结果和分析1. 气象要素观测结果通过对实习期间采集到的气象要素数据进行分析,我发现我所在城市的气温和湿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
市中心由于人口密集和高楼大厦的集中,导致了热岛效应的形成,使得市中心的气温相对较高,湿度相对较低。
而郊区由于植被覆盖较多,绿化率较高,导致了郊区的气温相对较低,湿度相对较高。
2. 小气候特征分析进一步分析实习期间所获得的数据,我发现我所在城市的小气候特征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地形因素:我所在城市为山地城市,地形起伏较大。
山谷地带气温相对较低,湿度相对较高,而山顶地带气温相对较高,湿度相对较低。
(2)植被覆盖:城市中心由于建筑物密集,植被覆盖较少,导致局部热岛效应的形成。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概述:本次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旨在对一定范围内的小气候现象进行观测和研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实习的过程,我对气象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观测和分析中。
一、实习地点和背景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选择了一个位于城市郊区的旷野作为观测点,该地处于城市与农田之间,环境相对较为开阔。
通过这一选择,我希望能够观测到城市化对周边小气候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气象要素观测为了对小气候现象进行研究,我设置了多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配备了相应的气象观测仪器,以记录关键的气象要素。
在观测过程中,我每小时进行一次观测,并将数据准确记录下来。
1. 温度观测温度是小气候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我在各个观测点设置了温度计,每小时记录一次温度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我发现城市区域的温度要明显高于农田地区,这可能是由于城市的建筑物和道路带来的热岛效应。
2. 湿度观测湿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它与气温相互作用,对小气候形成具有一定影响。
我使用湿度计进行观测,并将数据与温度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的湿度要相对较低,这与城市中较多的水泥路面和建筑物有关。
3. 风速观测风速是影响小气候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我在每个观测点都设置了风速计,并每小时记录一次风速数据。
通过观测与记录,我发现城市区域的风速较农村地区要更高,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阻挡作用减弱了风的影响。
三、小气候现象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我发现城市与农田地区的小气候现象存在一定差异。
下面是我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和解读:1. 温度差异城市中的建筑和道路会吸收光线并产生热量,这导致了城市地区的温度较高。
而农田地区则相对较为开阔,没有这样的热岛效应,温度相对较低。
2. 湿度差异城市中的水泥路面和建筑物会抑制湿度的蒸发,导致城市地区的湿度相对较低。
而农田地区没有这样的阻碍,湿度相对较高。
3. 风速差异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和密集度会减弱风的影响,导致城市区域的风速相对较低。
不同群落小气候实验报告
不同群落小气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群落对于小气候的影响。
2.探究不同群落在小气候方面的差异。
实验材料:1.钟表2.温度计3.湿度计4.测量尺5.林地6.草地7.河岸地实验步骤:1.选择一个阳光充足且没有树荫的林地、草地和河岸地作为实验样本。
2.在每个群落中选择一个相对平坦的位置作为实验点。
3.在每个实验点上放置一个钟表以记录时间。
4.在每个实验点上放置一个温度计和湿度计以测量温度和湿度。
5.开始实验后,在每个实验点上定期测量并记录温度和湿度,持续两天。
6.结束实验后,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在两天的实验中,我们记录下了不同群落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林地群落:-温度:第一天早上8点时为20摄氏度,之后逐渐上升,在中午达到最高值32摄氏度。
下午温度开始下降,在晚上8点降至24摄氏度。
-湿度:第一天早上8点时湿度为70%,之后湿度一直保持在60%左右,晚上8点降至50%。
草地群落:-温度:第一天早上8点时为22摄氏度,之后逐渐上升,在中午达到最高值35摄氏度。
下午温度开始下降,在晚上8点降至26摄氏度。
-湿度:第一天早上8点时湿度为65%,之后湿度一直保持在55%左右,晚上8点降至45%。
河岸地群落:-温度:第一天早上8点时为25摄氏度,之后逐渐上升,在中午达到最高值38摄氏度。
下午温度开始下降,在晚上8点降至28摄氏度。
-湿度:第一天早上8点时湿度为75%,之后湿度一直保持在65%左右,晚上8点降至55%。
实验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群落对小气候有着明显的影响。
林地群落:由于树木的遮阴作用,林地的温度较低,尤其是在中午之前。
而由于植被的蒸腾作用,湿度相对较高。
草地群落:草地没有树木的遮阴,所以温度较高。
而草地植被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强,使得湿度相对较低。
河岸地群落:河岸地通常有较多的水源,以及植被的蒸腾作用,因此温度相对较高。
而湿度也相对较高,可能是由于水源的存在以及植被蒸腾作用导致的。
小气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小气候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小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探究如何应对小气候的变化,我选择了气象局作为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小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学习气象观测、分析和预测的基本方法;3)探究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4)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气象观测:学习了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如气温、降水、风速、湿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
(2)数据分析:学习了气象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展示方法,熟悉了气象数据分析的基本软件。
(3)气象预报:学习了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参与了一次短期天气预报的编制。
(4)气象灾害防范:了解了气象灾害的种类、特点及防范措施,参与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
2. 实习收获(1)了解了小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认识到小气候的变化不仅与自然因素有关,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2)掌握了气象观测、分析和预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3)学会了如何根据气象信息进行灾害防范,提高了自己的应急能力。
(4)深刻体会到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小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气象工作在防范和应对小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我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然而,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应对小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建议和反馈(1)希望气象局能加强对实习生的培训,提高实习效果;(2)建议增加实习生的实践机会,如参与实际气象观测、预报等工作;(3)希望气象局能为实习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专业书籍、讲座等;(4)反馈:实习期间,气象局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耐心地指导我,让我受益匪浅。
气象学小气候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使学生了解小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小气候观测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气象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今后从事气象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1年9月15日至9月19日实训地点:某气象观测站三、实训内容1. 小气候基本概念及特点小气候是指一定范围内,由于地形、植被、土壤、水体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局部气候现象。
与小气候相比,大气候具有更大的空间范围和更长的持续时间。
小气候具有以下特点:(1)地域性:小气候受地形、植被、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局部性:小气候范围较小,对局部地区气候特征影响较大。
(3)多变性:小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变化性。
2. 小气候影响因素(1)地形因素:山脉、平原、高原等地形对太阳辐射、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产生较大影响。
(2)植被因素:植被对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等气象要素产生调节作用。
(3)土壤因素:土壤的导热性、含水量等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4)水体因素:水体对气温、湿度、风向等气象要素产生调节作用。
3. 小气候观测方法(1)地面气象观测:通过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对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
(2)遥感观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温度、湿度、植被覆盖度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
(3)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小气候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实训过程1. 实地观测在实训期间,我们小组对某气象观测站进行了实地观测。
观测内容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观测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分析观测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揭示小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训过程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撰写了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小气候基本概念及特点、小气候影响因素、观测方法、数据分析及结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实习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实习报告简介 (3)一.摘要 (3)1.中文摘要 (3)2.英文摘要 (4)第二部分实习报告内容 (5)一.前言 (5)1.小气候的概念 (5)1.1小气候的特点以及其体现因素 (5)1.2小气候的分类 (6)1.3研究目的 (6)二.材料和方法 (7)2.测点概况 (7)2.1测定内容和方法 (9)三.结果分析 (10)(1)单点分析 (10)3.1 太阳辐射日变化 (10)3.1.1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 (10)3.1.2 太阳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 (12)3.1.3总辐射(St )的日变化 (15)3.1.太阳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 (18)3.2 土壤温度的变化 (20)3.2.1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20)3.2.2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0)3. 3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23)3.4 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27)3.4.1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 (29)3.4.2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 (31)3.5 气压日变化 (32)3.6风的日变化 (32)(2)对比分析 (33)1、不同测点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的比较 (33)2、不同测点的散射辐射的比较 (33)3、不同测点的反射辐射 (34)4、不同测点土壤温度(0cm、5cm)对比分析 (35)5、不同测点(20cm、150cm)气温对比分析 (37)6.相对湿度(u)对比分析(20、150cm) (38)7.水汽压(e )对比分析(20、150cm) (40)四、结论(测点小气候总结) (41)4.各个小气候要素的简要总结 (41)五、实习感言 (42)六、参考文献 (43)引言:1.小气候的概念: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面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2.特点:(1)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1)范围小,是指小气候现象的铅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
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
2)差别大,是指小气候现象中各个气象要素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相差都很大,具有更显著的日变化和脉动现象。
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
4)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
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
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2)小气候特点的体现因素局地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风)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雾,露,霜)上的差异。
气温铅直梯度折合成100M为超绝热梯度,水平温度梯度在小范围内可达几度。
小气候特点影响的水平范围是随下垫面均一性而定的。
铅直方向一般是从下垫面到几十米甚至百米高度,愈接近下垫面,小气候特征愈显著,随着远离下垫面,小气候效应就逐渐减弱,到达某一高度以上,小气候现象就完全消失。
正如L.J.贝顿( Batten) 所指出,小气候是代表从地面到不受地面影响高度的气候。
十几米或者100米的高度。
这一层是人类生活或动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
4.研究目的:1 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2 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方法3 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
二.材料和方法2.1观测点概况2.测点概况a.测点名称:北京林业大学气象站裸地处b.测点位于北纬40°,东经116°19’海拔40m 2c.属于平原区,附近无水体,地面大多较为平坦,土壤周围有水泥地。
d.北面是气象站的楼,南面为高大的居民楼,东面是一些老的平房,西面有花圃及农田,周围是一般的围墙。
e.植被状况:测点地面周围有一些矮树,距测点0.5米左右。
距测点1.5米左右,还有一些低矮植物f.土壤状况:土壤为棕壤,较干燥,土壤里可见一些碎石2.2测定内容及方法:1、测定内容:太阳辐射;20cm、150cm处的空气温度;风;气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
2、实验仪器:直接辐射表、天空辐射表、通风干湿表、风速表、气压表、土壤温度表3、测定步骤:①通风表上水,通风,悬挂在20cm高处和150cm处。
②观测地温(0cm、Tmax、5cm、10cm、15cm、20cm) 注:Tmin在气象站早读一次③观测云量、天气状况。
④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后通风⑤将风速表悬挂在1m高处,松开罗盘小套管,按下启动杆。
⑥读15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后通风⑦读风向及指示风速。
⑧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后通风。
⑨读气压。
(经三次订正得出气压值)⑩观测地温三、结果分析晴天数据数据分析:⑴影响太阳直射辐射的因子①太阳高度角②大气透明度③云量④海拔高度⑵因子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影响①太阳高度角的影响a.太阳高度角越小,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大,因而,地面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S)就越小;b.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越厚,太阳辐射被减弱也较多,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就越小。
(Sb=S*太阳高度角h的正弦值)。
②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大气透明系数越小,太阳辐射受到的减弱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越小。
(大气透明度的特征用大气透明系数P来表示。
系数决定于大气中所含的水汽,水汽凝结物和尘粒杂质的多少,这些物质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差,透明系数越小。
)③云量影响云是很好的反射体。
云层厚度越大,就可以使越大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到宇宙空间,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能越小。
④海拔高度影响海拔越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太阳辐射通量减弱得越多,地面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越少。
(3) 实习测定结果分析(如上图所示)由于实习地点海拔高度不变,所以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从清晨到中午的时候,太阳升起,随之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大气所削弱的太阳辐射还是处于比较少的状态,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能逐渐增大。
随太阳高度的变大,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值增大,可能是由于上午云量一直是10的原因,直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时也没有使直接辐射达到最大。
等到下午的时候,云开始渐渐散开,而到14点左右的时候,太阳高度角也很大,直接辐射达到了一天的最大值。
3.1.2 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数据分析:分析:⑴影响太阳反射辐射的因子①太阳高度角②云量③地面状况④地面颜色⑤粗糙程度⑥植被的不同⑦土壤性质⑵主要的因子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反射辐射一般用反射率来表示。
反射率是某一表面上的反射辐射与投影到该表面的总辐射之比值)①太阳高度角的影响一般来说,反射辐射随着太阳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②云量的影响一般来说,太阳反射辐射随云量的增多而减少。
③地面状况影响雪地的反射率很大,水面的反射率随水的平静程度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而改变,水面越平静,水面的反射率越大;水面的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减小逐渐增大。
④地面颜色的影响深色土比浅色土反射能力要小,即颜色越深的土壤,反射率越大。
⑤粗糙程度的影响粗糙土比平滑土反射能力小,即土面越平滑,反射率越大。
⑥植被的不同影响裸地的反射率最小,植物的覆盖可使反射率减小。
⑦土壤的性质的影响土壤表面的反射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减小。
⑶实习测定结果分析(如上图所示)反射辐射Sr是指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我们的实习地点是裸地)从图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8点到11点左右,随着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太阳直接辐射逐渐增强,太阳反射辐射也逐渐增强。
到11点多处达到最大值,之后散射辐射值开始下降。
由于大气透明度的减小,在13点处又略有上升。
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一直在减小,到17点时将近达到0。
从11点到12点,大气透明度是减小的,太阳高度角是增大的,散射辐射量因该是增大的,而测得值反而是减小的,原因可能是在12点测的时候没用挡板把太阳完全遮住,致使测得值较小。
晴天数据分析:因子同上,因子对数据的影响也同上从开始记录到上午将近十一点,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
而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却骤降,可能是因为突然间云量增加或者是记录上的错误,之后又随着原来的趋势继续下去,下午太阳高度角的降低,读数也下降,到将近七点的时候,无直接辐射,记录为零。
3.1.3 总辐射(St)的日变化(图3)数据分析:分析:⑴影响太阳总辐射的因子(太阳总辐射量的大小决定于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但是,主要决定于直接辐射)①太阳高度②大气透明度③云量⑵因子的变化对太阳总辐射的影响①太阳高度影响一般,随着太阳高度的增加,太阳总辐射逐渐增加。
②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透明系数越小,太阳辐射受到的减弱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越小,即太阳总辐射越小。
(大气透明度的特征用大气透明系数P来表示。
系数决定于大气中所含的水汽,水汽凝结物和尘粒杂质的多少,这些物质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差,透明系数越小。
)③云量影响在有云的时候,总辐射可以增大,也可以减小。
如果云量不多,并太阳又不为云所遮蔽时,总辐射都大于鼻碧空时候的值。
当全部天空有云的时候,总辐射比碧空时候的值要小得多。
平均来说,云量总是是总辐射减小。
(云状,云量和云厚不同时,总辐射减小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3) 实习测定结果分析(如上图所示)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总辐射是与太阳高度角和太阳直接辐射有很大关系的,晴天数据分析:因子同上,因子对数据的影响也同上总辐射主要受直接辐射的影响,所以趋势与之相同。
图像趋势与上图保持一致。
3.1.4 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数据分析:分析:⑴影响太阳反射辐射的因子⑧太阳高度角⑨云量⑩地面状况⑪地面颜色⑫粗糙程度⑬植被的不同⑭土壤性质⑵主要的因子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反射辐射一般用反射率来表示。
反射率是某一表面上的反射辐射与投影到该表面的总辐射之比值)②太阳高度角的影响一般来说,反射辐射随着太阳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②云量的影响一般来说,太阳反射辐射随云量的增多而减少。
③地面状况影响雪地的反射率很大,水面的反射率随水的平静程度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而改变,水面越平静,水面的反射率越大;水面的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减小逐渐增大。
④地面颜色的影响深色土比浅色土反射能力要小,即颜色越深的土壤,反射率越大。
⑤粗糙程度的影响粗糙土比平滑土反射能力小,即土面越平滑,反射率越大。
⑥植被的不同影响裸地的反射率最小,植物的覆盖可使反射率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