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实习报告简介 (3)

一.摘要 (3)

1.中文摘要 (3)

2.英文摘要 (4)

第二部分实习报告内容 (5)

一.前言 (5)

1.小气候的概念 (5)

1.1小气候的特点以及其体现因素 (5)

1.2小气候的分类 (6)

1.3研究目的 (6)

二.材料和方法 (7)

2.测点概况 (7)

2.1测定内容和方法 (9)

三.结果分析 (10)

(1)单点分析 (10)

3.1 太阳辐射日变化 (10)

3.1.1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 (10)

3.1.2 太阳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 (12)

3.1.3总辐射(St )的日变化 (15)

3.1.太阳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 (18)

3.2 土壤温度的变化 (20)

3.2.1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20)

3.2.2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0)

3. 3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23)

3.4 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27)

3.4.1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 (29)

3.4.2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 (31)

3.5 气压日变化 (32)

3.6风的日变化 (32)

(2)对比分析 (33)

1、不同测点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的比较 (33)

2、不同测点的散射辐射的比较 (33)

3、不同测点的反射辐射 (34)

4、不同测点土壤温度(0cm、5cm)对比分析 (35)

5、不同测点(20cm、150cm)气温对比分析 (37)

6.相对湿度(u)对比分析(20、150cm) (38)

7.水汽压(e )对比分析(20、150cm) (40)

四、结论(测点小气候总结) (41)

4.各个小气候要素的简要总结 (41)

五、实习感言 (42)

六、参考文献 (43)

引言:

1.小气候的概念: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面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2.特点:

(1)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1)范围小,是指小气候现象的铅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2)差别大,是指小气候现象中各个气象要素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相差都很大,具有更显著的日变化和脉动现象。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4)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2)小气候特点的体现因素

局地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风)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雾,露,霜)上的差异。气温铅直梯度折合成100M为超绝热梯度,水平温度梯度

在小范围内可达几度。小气候特点影响的水平范围是随下垫面均一性而定的。铅直方向一般是从下垫面到几十米甚至百米高度,愈接近下垫面,小气候特征愈显著,随着远离下垫面,小气候效应就逐渐减弱,到达某一高度以上,小气候现象就完全消失。正如L.J.贝顿( Batten) 所指出,小气候是代表从地面到不受地面影响高度的气候。十几米或者100米的高度。这一层是人类生活或动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

4.研究目的:1 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2 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

方法

3 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

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

境。

二.材料和方法

2.1观测点概况

2.测点概况

a.测点名称:北京林业大学气象站裸地处

b.测点位于北纬40°,东经116°19’海拔40m 2

c.属于平原区,附近无水体,地面大多较为平坦,土壤周围有水泥地。

d.北面是气象站的楼,南面为高大的居民楼,东面是一些老的平房,西面有花圃及农田,周围是一般的围墙。

e.植被状况:测点地面周围有一些矮树,距测点0.5米左右。距测点1.5米左右,还有一

些低矮植物

f.土壤状况:土壤为棕壤,较干燥,土壤里可见一些碎石

2.2测定内容及方法:

1、测定内容:太阳辐射;20cm、150cm处的空气温度;风;气压;不同深度土壤

温度。

2、实验仪器:直接辐射表、天空辐射表、通风干湿表、风速表、气压表、土壤温度表3、测定步骤:①通风表上水,通风,悬挂在20cm高处和150cm处。

②观测地温(0cm、Tmax、5cm、10cm、15cm、20cm) 注:Tmin在气象站早读一次

③观测云量、天气状况。

④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后通风

⑤将风速表悬挂在1m高处,松开罗盘小套

管,按下启动杆。

⑥读15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

读后通风

⑦读风向及指示风速。

⑧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

后通风。

⑨读气压。(经三次订正得出气压值)

⑩观测地温

三、结果分析

晴天数据

数据分析:⑴影响太阳直射辐射的因子

①太阳高度角

②大气透明度

③云量

④海拔高度

⑵因子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a.太阳高度角越小,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大,因而,地面单位面积上

所获得的太阳辐射(S)就越小;

b.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越厚,太阳辐射被减弱也较多,到达地面

的直接辐射就越小。(Sb=S*太阳高度角h的正弦值)。

②大气透明度的影响

大气透明系数越小,太阳辐射受到的减弱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越小。

(大气透明度的特征用大气透明系数P来表示。系数决定于大气中所含的水汽,

水汽凝结物和尘粒杂质的多少,这些物质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差,透明系数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