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
(二)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降水、灌溉、入渗、 土壤水分再分布,植 株根系吸水和蒸腾, 以及土壤蒸发等一系 列水量转化过程在连 续不断地进行着,形 成了农田水分循环过 程。
通过土壤水分的变化过 程,对照作物需水的 要求,就可以制定作 物灌溉制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1.旱作物田块水量平衡方程
选取单位面积农 田,以作物最大 根系活动层深度 为边界,分析某 一时段内所有的 来水量及去水量。
3)地下水补给量(G)
地下水补给量系指地下 水借土壤毛细管作用 上升至作物根系吸水 层而被作物利用的水 量,其大小与地下水 埋藏深度、土壤性质 、作物种类、作物需 水强度、计划湿润土 层含水量等有关。
具体数据要根据试验来确定, 一般当地下水埋深为1.02.0m时,地下水补给量可达
Pe+In+G=ET +ΔSw
2、掌握制定稻田灌溉制度的列表法 3、掌握制定旱地灌溉制度的图解法参
数的确定、图表的制定方法等
来耗水水量量: :WWI0==PE+TI++DG++RRSI++RR’’Io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式中: WI、W。分别为来水量与去水量;
P为t时段内降雨量; I为灌水量; G 为地下水补给量; RI为地面流入量; R’I为地下流入量。
来耗水水量量::WWI0==PE+T+I+DG++RRSI++RR’o’I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加强田间管理,且在农田 四周修筑田埂,可防止 地面流入、流出量,即 Ri=0,Rs=0,另由于地 下流入,流出量R’i和 R’O很小,在实际应用 时往往予以忽略,因而 上式可简化为: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3.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确定
作物的生理指标包括叶水势、气孔阻力、细 胞液浓度、冠层-空气(冠层)温度差等。利用 作物各种水分生理特征和变化规律作为灌溉的指 标,能更合理地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它对 水分的需要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 水量平衡法以作物各发育期内水层变化(水 田)或作物主要根系层内土壤水分变化(旱田) 为依据,要求在作物各发育期内水层变化(水田 )或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维持在作物适宜水 层深度或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之间,降至下 限时灌水,以保作物充分供水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目1.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2.试验资料 3.生理、生态指标 4.水量平衡原理分析
一.灌溉制度的定义
灌溉制度是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 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 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它包括作物灌水 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定额及灌溉定额。
感谢观看
01
二.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积 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调查经 验范围内水文年份的不同生育前的作物田间耗 水强度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 溉定额,并由此确定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灌溉试验站已进行 了多年的灌溉试验工作,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 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积累了一 大批相关的试验观测资料,这些资料为制定灌 溉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3、有效降水量P0
(1)设计降水量 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25%、
50%、75%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 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类似) 选定三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 降水分布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 及其出现的时间。
3、有效降水量P0
m
Wmax
Wmin
667
H
(
' m
ax
' m
in
)
(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 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需根据当 地实际情况确定。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 段、土壤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对 某一特定作物其深度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
现蕾期 开花结铃期 吐絮期 0.4~0.6m 0.6~0.8m 0.6~0.8m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灌浆期 0.4~0.5m 0.5~0.6m 0.6~0.8m 0.8m
2、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的确定
土壤适宜含水量: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介于
θmax与θmin之间。
冬小麦、棉花和玉米各生育阶段要求的土壤适宜含水量
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 水)等作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 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频 率为25%)、一般年(频率为50%)和中等 干旱年(频率为75%)及特旱年(频率为 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
(二)研究灌溉制度的意义 1)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是已建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 水的重要依据。
'
(四)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M1)的确定
工程灌溉制度范本
工程灌溉制度范本第一部分:总则为了保证农田灌溉工程的正常运行,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制定本工程灌溉制度。
第二部分:灌溉工程管理1. 灌溉工程的责任管理人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对农田进行灌溉,确保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2. 灌溉工程的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灌溉设备和管道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保证灌溉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灌溉工程的管理人员应根据农田的土壤和作物需水情况,合理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造成浪费。
第三部分:灌溉水资源管理1. 灌溉水资源的使用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擅自占用、挪用和浪费水资源。
2. 灌溉水资源的分配应公平合理,不得偏袒个别农户,确保每个农田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水量。
3. 灌溉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应加强宣传和推广,鼓励农民使用节水设备和技术,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
第四部分:灌溉管道管理1. 灌溉管道的安装和维护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灌溉水的顺利流动和正常供应。
2. 灌溉管道的冲洗和清理应定期进行,防止管道被堵塞影响灌溉效果。
3. 灌溉管道的使用和维护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事故和损坏。
第五部分:灌溉设备管理1. 灌溉设备的选购应注意质量和性能,选用符合要求的设备,并按照规定使用和保养。
2. 灌溉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有相关证书和技能,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3. 灌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第六部分:灌溉效果评估1. 灌溉效果评估应定期进行,了解农田的灌溉情况和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灌溉方案。
2. 灌溉效果评估应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灌溉的效率和成本,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3. 灌溉效果评估结果应向相关部门和农民公布,接受监督和评议,促进灌溉工程的持续改进。
第七部分: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工程灌溉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停工、责任追究等。
2. 对于因违规行为导致的损失和事故,将追究责任,并进行赔偿和惩罚。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
一、充分灌溉条件
1、品质:所灌溉的水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2、温度:所灌溉的水温不宜过高,保证植物生长状况良好。
3、湿度:所灌溉的水要具有较高的湿度,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4、数量:灌溉量要充足,以确保植物足够的水分供应。
二、充分灌溉制度
1、定期灌溉:定期灌溉有助于植物的有效利用水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选择节水的灌溉方式:建议使用节水的灌溉方式,如灌溉系统、降雨浇灌等,减少灌溉时耗水量。
3、控制灌溉压力:在灌溉时应合理控制灌溉压力,以免过大的压力伤害植物。
4、采用节水工具:可以选择采用节水工具,如节水降压器、流量调节器等,有利于节约灌溉水分。
- 1 -。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是为了减少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具体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包括以下方面:
1. 灌溉制度优化: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
2. 土壤水分管理: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及时调整水分供给,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灌水利用效率。
3. 灌溉设备改进:采用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喷灌、微灌等,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灌水利用率。
4. 水源利用合理化:优化水源的配置和调配,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水危机。
5. 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调整灌溉水中的肥料含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施肥效果和作物产量。
6. 灌溉管理:建立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灌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水平,确保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实施和效果。
7. 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检测灌溉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灌溉效果,评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具体的规范内容还需根据灌溉区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
水的重要依据。
2 )灌溉制度关系到灌区内作物产量(效益)
和品质的提高,及灌区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
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三)制定灌溉制度的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各地群众都 积累了不少确定灌溉制度的经验与方法。 这些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应 成为制定灌溉制度最宝贵的资料。
m hmax hmin
水稻生育期内任一时段 农田水分变化图解法
(一)农田水量平衡方程
旱作物的生育期任一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根系层)H内 的水量平衡可表示为: W W W P K M ET
t 0 r 0
K=kt,k为t时段内平均每
昼夜地下水补给量 (mm 或
m3/hm2);ET=et,e为t时段 内平均每昼夜的作物田间
本田灌溉
生育期内灌溉
1、泡田定额 M1 M1 = (h0 + s1 + e1 t1 -P1) =0.667(h0 + s1 + e1t1-P1) (mm) (m3/亩)
M1 : 泡 田 定 额 ; h0 : 插 秧 时 田 面 所 需 水 层 深 度 (mm);s1:泡田期的渗漏量,即开始泡田到插秧 期间的总渗漏量(mm);e1:泡田期水田田面平均蒸 发强度(mm/d),可用水面蒸发强度代替; t1:泡田 期日数(d); P1:泡田期内的降雨量。
W0 Wmin t ek
m Wmax Wmin 667nH(max min )
' ' m Wmax Wmin 667H (max min )
(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 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作物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作物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作物灌溉制度:
1、灌溉:灌溉是指将水从一个水源输送到指定地点的灌溉方法,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2、排水:排水是指将土壤内的积水排出土壤,以防止土壤过度受水影响,从而保护作物不受水淹没。
3、水文技术:水文技术是一种衡量水分在土壤中流动的技术,其主要任务是监测水文状况,控制灌溉量,确保灌溉可以有效地对作物有益。
4、土壤湿度控制:土壤湿度控制是一种技术手段,旨在根据土壤的湿度状况,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土壤的水分含量,以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5、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指将水以合理的方式通过合理的管道、工具和设备将水从一个水源输送到指定地点的技术。
6、土壤补给系统:土壤补给系统是灌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必要的水分、养分、活力和有机物质,以改善作物的栽培环境。
农业灌溉制度的现状与改进
农业灌溉制度的现状与改进
农业灌溉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农业灌溉制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亟待改进。
下面将就我国农业灌溉制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农业灌溉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农业灌溉设施老化严重,许多灌溉设施建设年代较久,设备老化,致使灌溉效率低下。
其次,灌溉水源不足是制约农业灌溉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许多地区水资源日益匮乏,导致农业灌溉水源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再者,灌溉管理体制不完善也是我国农业灌溉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
农业灌溉管理体制分散,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二、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灌溉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力度,对老化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灌溉设施的效率和稳定性。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采取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同时,要适时进行节水灌溉和科学施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再者,要优化农业灌溉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农业灌溉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农业灌溉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农业灌溉制度的改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农业灌溉制度,提高农业灌溉设施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才能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我国农业灌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农田灌溉原理-灌溉制度
来去水水量量: :WWI0==PE+TI++DG++RRSI++RR’’Io
19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式中: WI、W。分别为来水量与去水量;
P为t时段内降雨量; I为灌水量; G 为地下水补给量; RI为地面流入量; R’I为地下流入量。
h1
10
hmax h2 hmin
河南农业大学
3、算例:
基本资料如下: (1)早稻生育期各阶段耗水强度。见前表; (2)生育期降雨量。见表中第5栏; (3)各生育期适宜水层深度。见下表。 根据灌区具体条件,采取浅灌深蓄方式灌 溉,黄熟期自然落干。
计算过程列于表中。
11
河南农业大学
此表可由实验获得,也可以 查有关当地资料整理得到。
6
河南农业大学
泡田定额按土壤、地势、地下水埋深和耕犁深 度相类似田块上的实测资料决定。
一般在h0=30~50mm条件下,泡田定额大 约等于以下数值:
粘土和粘壤土为50~80m3/亩;
中壤土和沙壤土为80~120m3/亩(地下水 埋深大于2m时)或70~100m3/亩(地下 水埋深小于2m时);
轻沙壤土为100~160m3/亩(地下水埋深 大于2m时)或80~130m3/亩(地下水埋 深小于2m时)。
=ET+D+Rs+R’o+ΔSw
式中: ΔSw为时段t内土壤储水量的变
化量。
21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加强田间管理,且在农田 四周修筑田埂,可防止 地面流入、流出量,即 Ri=0,Rs=0,另由于 地 下 流 入 , 流 出 量 R’i 和 R’O很小,在实际应用时 往往予以忽略,因而上 式可简化为:
灌溉排水渠设计与灌溉制度
灌溉排水渠设计与灌溉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灌溉系统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节约用水并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而在灌溉系统中,灌溉排水渠的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
灌溉排水渠的设计基本概念灌溉排水渠是为了输送农作物所需要的水而建造的一种水路系统。
灌溉排水渠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排水,如地下排水、地上排水甚至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处理等。
不过在灌溉排水渠的设计中,主要还是以地上排水的形式居多。
设计原则在灌溉排水渠的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把灌溉排水渠尽量设计成有利于自然流动的形式,以保证水流畅通。
•把灌溉排水渠设计成为有利于农作物栽种的形式,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把灌溉排水渠设计成为有利于灌溉水的质量保障的形式,防止农作物受到污染影响。
•把灌溉排水渠的设计精简、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考虑其后期维护和管理的方便性。
设计要素对于灌溉排水渠的设计要素,需要考虑以下内容:•灌溉排水渠的空间位置:需要考虑土地利用、水源分配、地形等因素。
•灌溉排水渠的尺寸:需要考虑水流量、坡度、土地品质和使用方式等因素。
•灌溉排水渠的材质:需要选择结构耐用、经济、环保的材料,并尽可能降低材料的成本。
•灌溉排水渠的维护管理:需要考虑风险预防、设备检修、污泥清理等因素。
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指在灌溉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规定,目的是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灌溉制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灌溉设施和水源资源进行制定。
灌溉制度的制定灌溉制度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土地利用方案:灌溉制度需要与土地利用方案配套,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水源管理:制定灌溉制度需要对水源进行科学的分配和管理,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灌溉设施维护:灌溉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稳定性。
•灌溉作业管理:制定灌溉制度需要考虑农户的意愿和竞争力,避免因灌溉导致的土地荒芜。
灌溉制度的实施灌溉制度应该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的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最终灌溉效果的达到预期。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可是农业生产中超级重要的一环啊!那到底怎么确定灌溉制度呢?
首先要考虑作物的需水规律。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那可是大不相同的呀!就像小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需要不同的营养一样。
要仔细研究作物什么时候最需要水,需要多少水。
还要结合土壤的墒情,土壤就像是作物的家,要保证这个家有适宜的湿度呀!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得细心再细心,不然就会出大问题呢!
在确定灌溉制度的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也是至关重要的呀!要是灌溉不合理,那不是把作物给害了嘛!就好比给人吃错了药一样,后果不堪设想啊!所以一定要保证灌溉系统的稳定运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而且要注意灌溉的水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了会造成浪费,还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过少了作物又喝不饱水,长不好呀!这就像是走钢丝,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呢!
灌溉制度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呀!无论是大田作物还是果园、蔬菜园,都需要合适的灌溉制度。
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呀!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让农民们的辛勤付出得到更好的回报。
而且还能节约用水,这可是为我们的地球妈妈做贡献呢!就像给地球妈妈送上一份贴心的礼物一样。
比如说在某个大型农场里,他们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土壤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
以前他们总是盲目地浇水,结果产量不高,还浪费了好多水。
但是自从有了这个灌溉制度,哇塞,那效果简直太明显了!作物长得又壮又好,产量大幅提升,农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啦!这不就是灌溉制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嘛!
所以说呀,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农业生产的一把金钥匙,能打开丰收的大门呢!大家可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林地灌溉方案
林地灌溉方案
一、灌溉水源选择
林地的灌溉水源应首先考虑可利用的湖泊、水库、河流等自然水源,以及经过处理的可利用的废水。
在选择灌溉水源时,需要考虑水源的可靠性、水质以及水量等因素。
二、灌溉系统设计
灌溉系统的设计应根据林地的地形、土壤、植物种类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而言,林地灌溉系统可以采用滴灌、喷灌或漫灌等方式。
滴灌适用于植物密度高、需水要求精确的林地;喷灌适用于大面积、地形平坦的林地;漫灌适用于地形复杂、水源充足的林地。
三、灌溉制度制定
灌溉制度的制定应根据植物的需水特性、土壤湿度、气候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灌溉的时间、次数和水量等应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同时避免过度灌溉导致的土壤硬化和植物病害等问题。
四、灌溉设备选择与安装
在选择灌溉设备时,应根据具体的灌溉需求、水源条件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设备。
同时,设备的安装应确保方便可靠,不会影响林地的交通和使用。
五、灌溉用水管理
为了确保林地的可持续生长,需要对灌溉用水进行科学管理。
这包括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控制灌溉水量、定期检查灌溉设备等措施,以实现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率的目标。
六、灌溉效益评估
在实施林地灌溉方案后,应对其效益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植物生长状况、土壤湿度、灌溉用水量等方面的监测和记录,以便对灌溉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改进。
同时,应关注灌溉对环境的影响,确保方案的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通过喷洒水雾到作物上,实现对农田的灌溉。
喷灌具有节水、节能、提高灌溉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是喷灌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下面将从喷灌的灌溉制度和工作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喷灌的灌溉制度1. 灌溉制度的概念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间、次数、水量等安排。
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灌溉制度的原则(1)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溉。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应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2)考虑土壤特性。
不同土壤的保水能力、透水性等特性不同,应根据土壤特性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3)结合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灌溉影响较大,应根据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象因素制定灌溉计划。
(4)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保证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 灌溉制度的制定(1)收集资料。
收集作物种类、生长周期、需水规律、土壤类型、气象数据等资料。
(2)计算灌溉需求。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计算农田的灌溉需求。
(3)确定灌溉时间。
根据灌溉需求和作物生长周期,确定灌溉时间。
(4)计算灌溉水量。
根据农田面积、土壤类型、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因素,计算灌溉水量。
(5)制定灌溉计划。
根据灌溉需求和灌溉水量,制定灌溉计划,包括灌溉时间、次数、水量等。
二、喷灌的工作制度1. 工作制度的概念工作制度是指喷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设备操作、维护、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合理的工作制度可以保证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灌溉效率。
2. 工作制度的原则(1)操作简便。
喷灌系统的操作应简单方便,便于农民掌握。
(2)安全可靠。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易于维护。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便于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4)高效节能。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提高水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三章: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及用水量、灌水率
C :取决于平均相对湿度与白天风速的修正系数。
ET0 的计算只考虑了气象因素对需水量的影响,实际作物 需水量ET 还应考虑作物与土壤因素进行修正。
第二步:实际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 1)土壤水分充足:
ET Kc ET0
Kc : 作物系数,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 面积有关。实测结果表明,Kc 在作物全生育期的变化规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物 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定性分析: 1)Y-W 线的拐点A0左边(阶段1), d y /d w逐步增大:表明产量的增 加幅度大于投入量增加幅度;
2)Y-W 线的拐点A0右边(阶段2), d y /d w逐步减小:表明产量的增 加幅度小于水投入量增加幅度,即 “报酬递减”。 结论: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从 优化用水的角度看,应该首先考虑 水的利用效率。
充分灌溉制度: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
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充分灌溉制度的3种确定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来确定; (2)根据灌溉实验资料来确定(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
灌水技术); (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 生产实践中,第3种方法结合第1、2种方法的实际资料, 得出的制度比较完善。水生作物和旱作物的灌溉制度的 制定方法截然不同。
P1 : t1时期内的降雨量(mm);
(2)水稻生育期内灌溉制度:水量平衡方程
h2 h1 P m E C
h1: 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
P :时段内降雨量;m:时段内的灌水量; E :时段内
田间耗水量;C:时段内排水量,式中各式均以mm计。
如果时段初的农田水分处于适宜水层上限(hmax),经过一 个时段的消耗,田面水层降到适宜水层的下限(hmin),这时 如果没有降雨,则需进行灌溉,灌水定额即为:
灌溉制度
2.基本资料的收集与确定
1)土壤储水量的变化量ΔSw
受计划湿润层深度变化的影响,也受含水 量变化的影响。
Pe+In+G=ET +ΔSw
(1)计划湿润层对ΔSw的影响
ΔSw=H*A(θt – θ0)
H 为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指在 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 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3)灌溉制度
经计算得,灌水次数为10次,灌溉定额为340mm,即227立方米/亩;若泡田 定额为80立方米/亩,则总灌溉定额为M=227+80=307m3/亩。由计算表可得 到灌水时间和每次灌水量。由此得到灌溉制度的全部四个要素。
(二)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降水、灌溉、入渗、 土壤水分再分布,植 株根系吸水和蒸腾, 以及土壤蒸发等一系 列水量转化过程在连 续不断地进行着,形 成了农田水分循环过 程。
第二章
农田灌溉原理
(三)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节:灌溉制度的确定
灌溉制度概述: 它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已成灌区
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 业生产的发展,水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 挥。
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 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 灌水的制度。它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 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即灌溉制 度四要素。
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 允许最大和允许最小 含水率之间变化。允 许最大含水率(θmax ) 一般以不致造成深层 渗漏为原则,所以采 用θmax=θ田,θ田为土 壤田间持水率。
ΔSw θ =H*A(θt – θ0)
灌溉制度名词解释
灌溉制度名词解释灌溉制度名词解释: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水资源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水分而促进作物生长发展的一种技术措施。
它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水资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提高土壤的供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效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条件、灌溉方式、灌溉工具和灌溉管理等四大部分。
1. 灌溉条件:灌溉条件是指在做灌溉时,要求被灌溉分布土壤的水分条件,以及土壤的渗透性、流动性、吸水性、蓄水性等因素,也就是说,灌溉条件是指在被灌溉的土壤上,要求它具备的水分条件。
2. 灌溉方式:灌溉方式是指灌溉的方法,即以何种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使土壤中的水分达到要求的水平,以达到灌溉的目的。
一般来说,灌溉方式可分为河流灌溉法、人工灌溉法和雨水灌溉法三种。
3. 灌溉工具:灌溉工具是指用来引水和实施灌溉的机械设备,一般来说,常见的灌溉工具有拖拉机、小型汽车、摩托车、滚筒灌溉机、洒水机等。
4. 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是指对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灌溉工具的维护、管理和灌溉技术的改进,以及如何确保灌溉安全等问题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上述内容就是灌溉制度名词解释,总体来说,灌溉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水资源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水分而促进作物生长发展的一种技术措施,它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灌溉条件、灌溉方式、灌溉工具和灌溉管理等四部分。
灌溉制度的正确实施,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提高土壤的供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效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灌溉制度的正确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此外,灌溉制度的正确实施还可以减少农田灌溉时发生的水污染,减少农田因土壤水分不足或渗透性差而导致的水涝灾害,保护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的安全性。
总之,灌溉制度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提高土壤的供水能力,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效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农田灌溉时发生的水污染,减少农田因土壤水分不足或渗透性差而导致的水涝灾害,保护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的安全性。
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
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一、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利设施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中型水库灌溉管理机构设置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工作一般由水利部门或者由专门的水利管理机构负责。
该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灌溉管理部门,负责中型水库的日常管理和运行工作,包括水库的调度、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工作。
同时,该机构还应设立专门的巡查监测部门,负责对中型水库的水质、水位等进行定期巡查监测,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三、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水资源。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遵循合理、科学、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最大效益。
2.保护水资源。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避免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损失。
3.统一管理。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4.科学调度。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根据不同的灌溉需求,科学制定水库的调度计划,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水库的日常管理。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规定水库的日常管理程序,包括对水库的定期巡查、水位监测、水质监测等工作。
2.水库的调度管理。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规定水库的调度计划,根据不同的灌溉需求制定合理的用水方案,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水库的灌溉制度。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规定灌溉水源的分配原则、水质要求、灌溉周期等内容,确保灌溉的质量和效率。
4.水库的排水制度。
中型水库的灌溉管理制度应规定水库的排水计划,确保水库的排水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五、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实施为了确保中型水库灌溉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加强对中型水库的监督检查。
田地用水管理制度
田地用水管理制度
田地用水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灌溉制度。
灌溉是农田用水的主要方式,占据了大部分用水量。
灌溉制度是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求,制定灌溉方案、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等规定。
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保护水资源。
第二,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田地用水管理的重要内容。
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建立水资源监测、调度、分配等机制,以及设立水资源费用收取标准等。
通过水资源管理制度,可以保护水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水资源保护制度。
水资源的保护是田地用水管理的基础。
水资源保护制度包括设立水资源保护区、禁止乱排乱倒、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源地污染等内容。
通过水资源保护制度,可以有效预防水资源污染和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第四,水权制度。
水是公共资源,但是水资源的使用权需要通过水权制度来进行管理。
水权制度是指在保证公平、合理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需求,确定水资源使用权以及水资源的出让和调配等。
通过水权制度,可以保证水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农田用水的合理利用。
总之,田地用水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它直接关系到农田产量、农民生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个科学合理的田地用水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重视和加强田地用水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