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神话艺术之嬗变以先秦时期玉器审美与功能为理路中国古代神话中国古代玉器神话思维艺术思维宗法玉制祭祀
归纳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美术鉴赏论文
归纳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
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
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鱼形玉器在唐代、宋代开始盛行。
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玉,是权力的象征。
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
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
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
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被应用于礼仪、祭祀、丧葬、装饰和生活用品中。
汉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生动、奇特、优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古代人心目中,玉融天地之灵气,和日月之精华,具有温润洁净、晶莹剔透、精光内蕴、厚重不迁的美好自然属性。
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实践过程中,玉又与“人性”相融合,成为君子“比德于玉”的对象,成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
从审美的角度看,大量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商代晚期这一时期受认知世界方式的影响,玉器作品凝结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等巫术文化因素,主要成为人们沟通天地、敬神祈福的法器,在玉器的造型、纹饰以及用玉的观念上都呈现出神秘朴拙的审美特色。
【精】玉文化发展史
华夏祖先选择美石磨制玉器,最早见于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
在我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人类生活,社会的变迁,比金、银、铜、铁器不知要早多少年。
从旧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玉器的佩带代表着人们社会地位。
从碾磨的玉器到精美的玉雕作品,玉器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玉的文化随之更加丰富———新石器时代的玉龙、玉璧,商周的玉刀、玉戈,春秋的剑饰、带钩,汉代的瑞兽,唐宋的花鸟发簪,及元明清的大件玉雕,特别是清代,雕琢艺术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玉雕史的巅峰。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的工匠陆子冈所制作的玉佩,开创了图文并茂、构图新颖、做工精湛的玉佩饰物之先河,至今仍被推崇备至,俗称“子冈佩”。
它为玉的文化添增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美玉得到我们东方人的万般垂爱。
东方人往往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等。
我国出土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玉器。
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
但我国玉器的起源,应当比这更早。
玉器脱胎于石器的母体,远远超越了石器。
最初只是小玉块钻一孔用作垂饰,或象磨制石器一样,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纹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比较大,比较复杂,可算做工艺品。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加工玉石器的技术是相同的。
制石技术由打制发展到磨制,经历了数千年,制玉技术大致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二者在使用技术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实用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术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复杂。
玉器不仅要求光洁度比石器高,有的还要镌刻各种花纹图案,这是出于人们审美的需要,是非实用的艺术装饰。
这在石器上很少见。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具有实用价值的有玉斧、玉铲、玉刀、玉戈等生产工具和武器,用作装饰品的有玉环、玉球、玉镯、玉璜、玉玦、玉珠、玉管等。
关于珠宝玉器的神话故事
关于珠宝玉器的神话故事珠宝玉器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各个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传说,珠宝玉器都常常被赋予神秘和神圣的力量。
本文将探索几个与珠宝玉器相关的神话故事,揭示它们背后的美丽和寓意。
在古埃及,人们相信太阳神拉与巨蛇阿珀订下了契约,太阳神为了感谢巨蛇的保护,将自己的眼泪化为黄琼珠宝。
这些珠宝被埃及人视为神性的象征物,被奉为圣物崇拜。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黄琼宝石的创造神话。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玉石一直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有一个关于玉石的美丽传说,讲述了一个名叫仙女的妖精。
仙女因犯了一个错误而被地府的妖王委托到人间修炼。
她流连人间,悲伤万分。
天上观音菩萨得知此事后,便将她转化为一块玉石。
从此以后,这块玉石拥有了奇特的力量,它能够护佑人们免受邪恶之气的侵害。
人们将这块玉石称之为“仙女玉”,并将它作为护身符佩戴在身上。
在北欧神话中,有一颗神秘的珠宝被称为雷神之泪。
故事中,雷神索尔在与地狱巨兽战斗时,用他巨大的锤子猛击了怪兽的头颅,使血液喷洒得满天飞舞。
这些飞溅的血液最终变成了一颗美丽的红宝石,人们称之为雷神之泪。
这颗珠宝镶嵌在雷神的头盔上,被认为是无敌和力量的象征。
除了珠宝,玉器在古代文化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远古中国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中,女娲为了修复天空上的破洞,使用石块中天河的碎片和五彩石糊补。
这些五彩石被视为宝贵的玉器,它们代表着女娲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传说中,女娲用玉器糊补天空的破洞,让天地重归平衡。
珠宝玉器的神话故事不仅赋予了这些首饰以美丽和神秘的意义,还给人们带来了信仰和希望。
这些故事以奇幻的方式讲述了人们对珠宝玉器的崇拜和对力量的渴望。
珠宝玉器在这些故事中既是物质化的存在,又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象征。
总结起来,珠宝玉器作为古老文明中的一部分,承载了人们对美好和神奇的向往。
无论是黄琼珠宝、仙女玉、雷神之泪还是女娲补天,这些故事都传递了人们对于珠宝玉器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春秋战国时代玉器概述
春秋战国时代玉器概述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在社会体制方面,正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的时期;在社会形势方面,小国林立,彼此吞并,战争频繁,直至归并为几个大国,形成了大国争霸的社会局面;同样是在这一时期,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兼并与战争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地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作用,中国的思想也是在这个时期最为活跃,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灿烂的文化景观。
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工艺与当时的青铜工艺、髹漆工艺和印染织绣工艺等一样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在玉质材料选择的精美与多样性方面还是在雕琢工艺的进步、造型与纹饰的艺术性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我国玉器工艺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方面,自商周以来,玉器一直被上层统治阶级视作地位与身份的象征物,多作为礼器使用。
进入春秋战国之后,玉的身价更是倍增,并将玉那温润光泽的天质与当时的道德观念相比附,所谓“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礼记·聘义》)等,把玉同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一系列当时所遵奉的观念相联系,把玉视作重宝之物,系于身上以表其德。
这对于玉器工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铸铁技术的发展以及长期以来雕琢经验的积累,也为玉器工艺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
其他诸如审美趣味、社会习俗等因素也都是造成这一时期玉器艺术出现新气象的重要因素。
1.玉器的种类目前在全国各地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非常丰富,其中春秋时代比较重要的发现有:河南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玉石器400余件,包括璧、璜、琮、块、钺、簪、瑗、牌、佩、梳以及各种饰件等品种;河南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有春秋早期的块、璜、环、觿种玉佩饰等:山东蓬莱县村里集春秋墓出土的玉璜、玉兽面纹饰等。
还有河南洛阳小屯村、金村等墓中也都出土有春秋时期的玉器。
中国古代的玉器文化与艺术
中国古代的玉器文化与艺术玉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它以玉石为原材料,经过琢磨和雕刻而成。
玉器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奢侈品,更是哲学、历史、艺术和文化的结晶。
在中国古代,玉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代表了贵族身份和地位,也承载了一种人文精神。
玉器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和玉器制作各种工具和装饰品。
在商周时期,玉器逐渐成为了贵族阶层的专属物品,只有贵族才能拥有和佩戴玉器。
在这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也逐渐丰富,例如璧、玦、珪、圭、琮、璜等。
这些玉器不仅具有装饰性,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玉器非常精美,雕刻技法也非常高超,例如还珠、勾玉、龙纹等。
这些玉器不仅是贵族们的装饰品,也被用作祭祀和礼仪活动。
在战国时期,玉器的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造出了一系列非常精美的作品,例如春秋翠玉容、铜铸鉴、葫芦壶等。
到了汉朝时期,玉器文化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古代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玉器样式越来越多样化,雕刻技术也变得更加精湛。
它们的造型、题材、艺术风格等也越来越多元化。
在这个时期,玉器的用途也更加广泛,例如宣纸珂、牌、钮、笔案等等,都广泛应用于汉代的书法、绘画、文学、印章等领域。
到了唐代,玉器文化又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发展。
唐代玉器以天然和人造形式并存,其中以天然形式居多。
在唐代,玉器的不仅有极强的艺术性,也承担了很多实际的功能,例如佩玉、护身符、挂件、领南珮等。
唐代的玉器精美绝伦,象征着唐代的繁荣和兴盛,它们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的常用物品。
尽管玉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玉的制作技术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文化积累,但在现代,中国玉器的制作依然是一个高精度的手工过程。
中国手工制作的玉器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经常出现在国际拍卖行的拍卖中。
中国玉器,不仅是文化符号,也是代表了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之一。
古代玉器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
古代玉器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古代玉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玉器的制作历史悠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古代玉器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首先,古代玉器的艺术风格相当多样化。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玉器的制作技艺和风格都有所不同。
战国时期的玉器,以质朴、简洁、自然的风格为主,石纹自然、线条流畅、意境深邃。
而到了汉代,玉器制作技艺已经更加成熟,玉器的做工更加精细、细腻,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
唐代玉器则强调装饰的华丽和寓意的深刻,通常雕刻了许多神秘神话传说中的兽头、鸟尾、鱼形等。
其次,古代玉器的艺术风格也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贯穿于其认识论、宇宙观、伦理观、政治观和审美观等方面,影响深远。
古代玉器的图案和形态多是各种鸟兽、花鸟、神话传说等,这些元素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生命力和审美价值。
同时,古代玉器也常以人物、动物或神仙等的形象表达人的命运和心灵境界,如《麒麟出山》、《龙门岁首图》等作品,寓意深刻。
在玉器的制作中,古代玉工也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艺,便是对原材料的鉴识和挑选。
古代玉器通常采用的是具有特定功效的玉石,如青玉、白玉、翡翠等,玉石纹理、色泽、硬度等也都是制作中非常关注的问题。
此外,古代玉工们还采用一些特殊工艺,在玉器的制作上不断发展创新,例如玉的成型、玉的雕刻、玉的拼接、玉的镂空、玉的镶嵌等等,让玉器的制作工艺越来越高深。
最后,古代玉器的制作还注重传承、发扬光大。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古代玉器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让这一艺术品种更好地传承下去,古代玉器制作的技艺历来被视为技压群雄,由典型的家族式传承,在不断创新和革新的过程中,把中国古代玉文化发扬光大。
同时,也有不少玉器收藏家和爱好者,为古代玉文化的传承努力着,让这些古代玉器的价值和魅力得以延续。
古代中国玉器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
古代中国玉器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中国玉器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工艺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玉器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吉祥物、神器、贵重礼品,其制作与使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价值。
一、发展历程玉器的历史可追溯到中国文明的早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而来的,它们主要是简单的玉器,如玉珮、玉钺、玉琮等。
而商代,出现了象征权力的神话玉器,如玉犀、玉头盔、玉飞天等。
周代是中国玉器艺术的重要时期,玉器开始从装饰品向艺术品转化。
在这段时期,玉制品的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制作出来的玉器颜色、透明度、纹理呈现出更为完美的状态。
周代玉器种类丰富,不仅常见的玉璧、玉琮等朝廷祭祀用品,还有玉佩、玉器、玉块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小玉器。
随着秦汉时期的到来,玉器的制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个时期的玉器作品中,中央官员和皇室成员的象征性玉制品作为最高级别的玉器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类别。
作为一种“文物”,早期的玉制物品多是政治或宗教的象征。
汉代玉器的制作水平更是达到了巅峰,这一时期的玉器作品中,工艺和美学相得益彰,置身于其间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和宋朝时期的玉器不仅保持了前人的传统,更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代玉器呈现出一种“淡雅”的风格,而宋代则注重于玉器的造型和内容的结合,体现出了精致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明清时期为界,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已经进入一个高峰时期。
明代玉器以宗族玉作为代表,这种玉器通常是贴有丰厚的玉浆,手感柔滑、温润,极具触感。
而清代玉器则以各类玉佩、玉板、玉饰为代表,制作技艺精巧,多采用镂空、透雕、玉雕等技法能很好的表现出雕刻的形状。
二、特点玉器的特点不仅在于它的形状、造型、工艺等方面的表现,更在于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历史独特性和精神内涵。
中华文化始终崇尚孔子的“文以载道”,满足了中国文化中作为装饰和象征的特定需求,成为了礼仪之邦文化的代表之一。
先秦时期的玉器制作与艺术审美
先秦时期的玉器制作与艺术审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艺术迅猛发展的时期之一。
其中,玉器制作与艺术审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先秦时期玉器制作的技艺以及艺术审美的演变。
先秦时期,玉器作为贵族社会的象征,不仅仅起到实用的作用,更多的是表达人们的身份和地位。
玉器的制作要求精湛的技艺,需要熟练的雕刻和琢磨技巧。
玉器制作常常涉及到繁复的构思和精细的处理,以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在玉器的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选择合适的玉石材料。
先秦时期的玉石种类较多,包括和田玉、黄龙玉等。
不同种类的玉石有着不同的特性,例如色泽、透明度和纹路等。
制作高质量的玉器需要选材精准,才能使得最终的作品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先秦时期,玉器的外观形态以及雕刻题材有着明显的特点。
一些玉器形态如玉佩、玉琮等,常常采用祛繁就简的艺术手法,追求简洁、精致与独特。
同时,许多玉器还常以动植物、神话传说等题材进行雕刻,展示出古代人们所追求的崇高价值观念和美好愿景。
除了形态与题材的特点外,先秦时期的玉器在装饰上也有独特的风格。
其中,蚀刻是先秦时期玉器制作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技法。
蚀刻通过在玉器表面采用酸蚀或磨刻等方式,使得玉器表层产生细腻的纹样。
这些纹样往往具有抽象与符号化的特点,强调了对自然与人类世界之间联系的理解与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秦时期玉器制作与艺术审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战国时期,玉器制作技术更加精湛,展现出更高层次的艺术触觉。
同时,玉器的图案、纹样也更为复杂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发展与思想变革的趋势。
在先秦时期的艺术审美中,人们追求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感。
玉器作为一种与自然材料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展示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通过对形态、题材和装饰的选择与处理,人们努力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玉器作品,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总而言之,在先秦时期的玉器制作中,技艺的精湛和艺术审美的追求相得益彰。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演变历史。
从古代到现代,玉文化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古代的玉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们开始使用玉石制作工具和装饰品。
玉石在古代被视为神圣的象征,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意义。
在商代,玉石的使用逐渐扩大,成为贵族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同时,玉器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提高,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作品。
到了周朝,玉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在周代,玉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精湛的玉器作品。
玉器被广泛用于祭祀、礼仪和装饰等方面,成为了周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玉石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吉祥、祥瑞和幸福的象征。
随着历史的发展,玉文化逐渐融入到中国的各个时期和地区。
在秦汉时期,玉文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玉器样式和工艺。
玉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作品。
在唐宋时期,玉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玉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玉器作品。
到了明清时期,玉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明朝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作品。
清朝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出现了许多珍贵的玉器作品。
同时,玉石的使用也逐渐扩大,成为了普通百姓的装饰品。
近现代以来,玉文化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争的影响,玉文化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玉文化得到了重视和保护,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现在,玉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工艺、装饰和收藏等方面。
总的来说,玉文化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玉文化在制作工艺、象征意义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先秦玉器分析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简析中外设计史论文-V1
先秦玉器分析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简析中外设计史论文-V1先秦玉器分析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简析中外设计史一、引言玉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先秦时期的玉器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玉器的分析,来探讨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中外设计史中的地位。
二、先秦玉器的分类1. 器物类玉器:如玉鼎、玉盘等,用于祭祀和宴享等场合。
2. 装饰类玉器:如玉佩、玉璧等,主要用于身份象征和美观装饰。
3. 生活用具类玉器:如玉勾、玉镯等,主要用于生活和劳动。
三、先秦玉器的特点1. 造型简约:先秦玉器的造型简约而不失庄重,体现了古人“朴素而不简陋”的审美观。
2. 色泽优美:先秦玉器的色泽纯美,以青色、白色、灰白色为主,给人以清新,安静之感。
3. 雕工精湛:先秦玉器的雕工精湛,常常以玉质本身的自然纹理为基础,运用象形、神话、历史等各种主题,表现出深邃的文化内涵。
四、先秦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 具有神圣意义:先秦玉器作为祭器和信仰用品,具有神圣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神灵观念的重要性。
2. 体现审美观念:先秦玉器所呈现的审美观念,是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审美特征。
3. 体现文化内涵:先秦玉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代表着先秦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人生、历史等方面的见解和理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先秦玉器在中外设计史中的地位1. 具有文化价值:先秦玉器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成为影响中外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影响后世设计:先秦玉器的简约造型、精湛雕工、青白色调等元素,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影响了后世的设计与创作,成为中外设计的重要源头之一。
3. 深化文化交流:通过先秦玉器的传播和展示,加深了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六、结论通过对先秦玉器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以及在中外设计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
先秦玉器与玉文化当我们在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时,玉器与玉文化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先秦时期的玉器与玉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
本文将带大家穿越时空,探寻先秦玉器的奥秘及其所蕴含的玉文化内涵。
引子:良渚古国的玉器传奇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一个文化共同体,以其精美的玉器而闻名于世。
良渚古国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形状独特,如璧、琮、璜等,其中许多器物上刻有神秘的图案和符号,为我们破解先秦玉器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一、先秦玉器的艺术魅力1、材质美:先秦时期的玉器多采用和田玉、蓝田玉等名贵玉石,这些玉石质地细腻、色泽温润,具有独特的材质美。
2、造型美:先秦玉器的造型丰富多样,如璧、琮、璜、玦等,每种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寓意,充满了造型美。
3、工艺美:先秦玉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如良渚文化的玉器上刻有细如发丝的纹饰,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4、神韵美:先秦玉器多配有神秘、抽象的图案和符号,这些图案和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和信仰,成为了先秦玉器的神韵美。
二、先秦玉文化的深厚底蕴1、政治意义:在先秦时期,玉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只有社会上层的贵族才能拥有和佩戴玉器。
因此,玉器成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经济价值:先秦时期,玉器作为一种珍贵的商品和交换媒介,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在当时的市场中,玉器的价格甚至可以与黄金等同。
2、文化内涵:玉器在先秦时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相信,玉能通天地、沟通神灵,因此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祭祀和崇拜对象。
同时,玉器上的图案和符号也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观念。
结论:先秦玉器与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先秦时期的玉器和玉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不仅要欣赏这些古老玉器的独特之美,更要在传承与发展中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传承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先秦玉器和玉文化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玉、尚玉的国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玉器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贯穿了整个文明史。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玉器的追求和赞美从未停止。
玉器的起源、发展、繁荣和衰落,与中国文明史的发展紧密相连,也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
一、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至夏朝新石器时代,约从公元前5000年开始,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玉器。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主要由手工完成,技法简单,数量较少,主要作为祭祀、记事等活动的礼仪用具。
到了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玉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繁荣起来。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如玉璧、玉琮等,表明夏朝的玉器制作技艺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商周时期:商朝至春秋战国商周时期,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玉器制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玉器和复杂的组合玉器。
商朝的玉器多以动物形象为题材,如玉龙、玉虎等,富有神秘色彩。
周朝的玉器则更注重礼仪和教化,如玉圭、玉琮等。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人的兴起和学术环境的宽松,玉器制作也呈现出自由化、个性化的趋势。
三、秦汉时期:秦朝至三国秦汉时期,约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19年,玉器制作逐渐统一化和规范化。
秦朝的玉器多为礼仪用具,如玉玺、玉璧等。
汉朝的玉器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如玉杯、玉砚等。
同时,汉朝的玉器制作还融合了外来文化元素,如胡人形象、佛教题材等。
四、隋唐至明清时期:隋朝至清朝隋唐至明清时期,约从公元581年到公元1912年,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样式繁复华丽,功能也逐渐转向了装饰和陈设。
隋唐时期的玉器以生活用品为主,如玉杯、玉盘等,工艺水平高超。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玉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审美趣味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更注重精细的工艺和繁复的装饰。
五、近现代至当代:1912年至今近现代至当代的玉器制作则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秦朝的玉器制作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精华
秦朝的玉器制作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精华秦朝的玉器制作: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玉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秦朝的玉器制作被誉为其精华所在。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着彪炳史册的成就,同时也在玉器制作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突破。
本文将深入探讨秦朝玉器制作的独特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古代玉文化的重要影响。
一、秦朝玉器制作的独特特点1. 大胆创新:秦朝玉器制作大胆创新,形式多样。
与之前的时期相比,秦朝玉器的造型更加简洁大气,注重线条的流畅感,形成了独特的“秦风”。
其创新体现在雕刻技法、工艺处理、纹饰创新等方面。
例如,玉器上的纹饰减少了瑞兽和神话传说的装饰,更多地呈现几何形态和抽象纹样。
2. 素雅朴实:秦朝玉器制作注重素雅朴实的风格,追求一种纯粹的美感。
玉器的颜色以青玉为主,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质感。
秦代玉器追求的并不是华丽的外观,而是通过形态的简洁和工艺的精湛,展现出一种内敛的优雅之美。
3. 玉质精良:秦朝玉器制作中,首先需要选择上等的玉石原料。
秦代玉器以和田玉为主要材料,其质地坚韧,光泽温润。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注重细节处理,精心选择每一块玉料,力求将原始材料的天然美与艺术处理完美结合。
二、秦朝玉器制作对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影响1. 提升玉器制作水平:秦朝玉器制作积极推动了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发展,并对后世玉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代的创新理念和制作工艺为后来的玉器制作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崭新的玉器制作风格。
2. 形成独特风格:秦代玉器制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贯穿了后来历史时期的玉器制作,成为华夏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秦代玉器的简洁几何纹样,为后世玉器的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范本。
3. 传承玉文化:秦朝玉器制作的独特特点为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代玉器制作的技术和工艺在后世得到继承和发展,秦朝的玉器制作成为中国古代玉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总之,秦朝的玉器制作堪称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精华所在。
中国玉雕工艺发展历程
中国玉雕工艺发展历程
中国玉雕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起源于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玉雕工艺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原始时期: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发现玉石的美妙之处,并开始尝试用原始工具进行简单的雕刻。
这些雕刻通常是简单的图案和符号,用于装饰和信仰。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玉雕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玉雕作品开始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主题涉及人物、动物、花卉等多种题材。
同时,玉雕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精细化。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玉雕工艺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玉雕作品多以人物造型为主,大量采用透雕、浮雕等技法,雕刻精细,形象传神。
玉雕作品开始进入皇室和贵族社会,并成为文人士大夫的重要收藏品。
4.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玉雕工艺继续发展,并逐渐扩大了应用范围。
玉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还被广泛用于饰品、器皿等日常用品。
玉雕技术也进一步精湛,创作风格多样。
5. 现代时期:近百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玉雕工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现代玉雕作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工艺和技术,还创新了各种形式,融入了现代审美和艺术表现手法。
总体来说,中国玉雕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雕刻到如今的精湛技艺,代代传承。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先秦时期的玉文化,将玉推上了神圣的地位
先秦时期的玉文化,将玉推上了神圣的地位商周时代,玉器的数量、品种及制作工艺有明显的提高。
河南殷墟“妇好”墓700 多件玉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圆雕或浮雕的人像和各种动物,在造型上既有写实性,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一时期玉器中的珍品。
我国利用玉的历史最迟可追溯到7000 年前,河姆渡遗址就有玉管、玉珠等。
早期主要用做装饰品及玉琮、玉璧类礼器,也将玉和石器一起加工制成实用器皿。
商周时代,玉器的数量、品种及制作工艺有明显的提高。
礼器类的玉器,已出现了“琮、璧、圭、璋、璜、琥”六种“瑞玉”,此外还有生产工具和戈、矛、斧等武器类玉器,均无使用痕迹,并不是实用之物。
实用器皿有臼、杯、梳、耳勺、带钩等。
有的青铜器配件上还装有玉质部件,成为珍贵的复合器。
古代制玉的方法源于制作石器,完成一件玉制品,要经过锯截、琢磨、穿孔、雕刻和抛光等工序。
《诗经》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致概括了以上制玉的工艺过程。
战国白玉剑饰玉器雕琢的发展继续到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各诸侯国不在完全受中央集权的约束,有各自发展以致到最终的各个诸侯争霸的局面。
因各国区域、人文风格和文化习俗的差异,玉制品呈现多样化、地方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如楚地文化可能倾向于巫文化、黄河流域注重中原习惯等等。
反正上至统治者,下至文武大臣,做到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社会风气,从头武装到脚的配饰趋势。
这种趋势就如同现近的潮流配饰一般,当然在当时也只能在贵族阶层流行。
殷墟鸟型玉鑴战国时期这种装饰玉的习惯,达到了泛滥的程度。
不过每件东西所包含的意思不同,为了显示主人的身份罢了。
有点像印第安人的纹身一般,密密麻麻,让外人看起来有点奇怪,但生处在那个时代也许我们也会跟随潮流挂很多。
这个时期和田玉的普及逐渐被众多高层所接收,慢慢形成两千多年的和田玉的“崇拜”。
和田玉器先秦时期的玉文化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玉器已不能像在原始社会那样,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继续占主流或垄断地位了。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玉文化是指与玉相关的艺术、信仰和传统习俗等的综合体。
它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古代,玉被视为神圣的象征和吉祥的象征。
早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玉器进行祭祀活动。
到了商周时期,玉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物品。
玉在这个时期的用途逐渐多样化,除了作为装饰品和祭祀用品外,还用于制作礼器、印章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文化逐渐从贵族阶层传播到普通人群中。
到了秦汉时期,玉的使用逐渐普及,不再局限于权贵阶层。
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将玉器当作礼物、交往的纪念品和婚嫁用品。
同时,玉雕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雕作品。
进入唐宋时期,玉文化进一步繁荣。
人们开始对玉的纹饰和工艺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制作方法。
与此同时,玉器也成为文人墨客的赏玩之物,被视为雅致品味的象征。
到了明清时期,玉文化达到了巅峰。
在明朝,玉器制作技艺更加精湛,玉刀、玉雷和玉纹笔等玉雕艺术品相继问世。
而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时期,玉文化进一步繁荣。
清代玉制品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纹饰更加精美,尤以“白玉酒器”和“翡翠观音像”为代表。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玉文化在中国逐渐淡化。
然而,玉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被人们作为收藏品和精美的礼品。
总的来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玉文化经历了从神圣和贵族象征到大众文化的转变。
它承载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
先秦玉器分析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简析中外设计史论文(一)
先秦玉器分析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简析中外设计史论文(一)先秦时期,玉器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经过长期的发展,产生了极为精美的作品。
本文将分析先秦玉器,并探讨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同时讲授中外设计史的论文。
先秦玉器是中国玉文化的基础,玉器的制作早期仅仅是使用原石打磨,所以最初玉器的形式比较简单,设计比较原始。
到战国时期,玉器逐渐成为了宗教信仰、封建官僚、地位地位象征和礼品等东西,玉器的使用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我国劳作、饮食、衣着等方面的习俗,均与玉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先秦时期流行的“玉为贵”的思想,使得玉成为了社会地位的象征,也因此玉器得以继承发扬。
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的医学也对于玉有深入的研究,并认为玉具备辟邪、解毒、护身健康等效能,这也为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同样地,中国传统文化与先秦玉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孟子所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说明了与玉器同样重要的是对文化的寻求和提炼。
此外,这种和玉器息息相关的文化精神,也一直贯穿在中外设计史中。
不论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与手工艺品,还是西方的艺术品,均受到玉器文化的启迪。
例如中餐具、数码产品等,它们都继承了中国(或西方)传统文化中,对于“物得其正,神得其和”的追求,而恰恰这一追求变成了设计史中对于玉的传承。
综上所述,中外设计史在对于先秦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中,无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先秦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理解好和玉器相关的文化精神,也有利于设计师在他们的创作中,更好地转化和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基因,从而不断创新、更加符合目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艺术来源:章海虹《美术大观》一、春秋战国时期玉况器概况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列国纷争,新旧交替促使诸侯各国竞相开发、发展地方文化经济,治玉手工业勃兴大盛,玉文化在中华大地得到蓬勃发展。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私塾相继兴起,讲学之风日益兴旺,各国相继进入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的高潮,传统工艺大力创新,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就。
诸子百家崇玉而纷纷宣扬“以玉比德”、“玉不去身”之说,促进了列国琢玉工艺的发展。
崇玉、爱玉、用玉之风大盛,列国贵族争相崇玉、爱玉。
此时玉器不仅仅是上层统治阶级专享的奢侈品,而且表现出一定的普及性,上起帝王将相,下到庶民百姓,无不以玉为贵,祭祀、装饰、丧葬各个领域被广泛运用。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大致可以分为礼器、装饰器、实用器、葬玉等。
礼器同时包括璧、圭、璋、琮、璜、琥等。
此时礼器等石器时代晚期所特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受到一定的冲击,其庄重肃穆之感日减,装饰艺术价值渐增。
玉器的形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圭、璋、琮逐渐减少,直到战国晚期最终消失。
玉璜、玉也大为改观而成为装饰精美的佩饰或串饰玉件。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佩饰的盛行,春秋战国时期装饰玉占全部出土玉器数量的70% 以上。
装饰玉品种繁多,主要有环、牌饰、串饰、佩饰和动物形玉雕等。
实用器包括玉梳、簪、镜架等。
葬玉是指专为死者制作的以祈求尸体不朽的玉制品。
东周时期专用于殓葬的玉器有瞑目、玉含、踏玉、玉塞、玉册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纹饰(一)玉器纹饰种类及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在创作思想、设计意匠、技术加工等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总的特点是细腻精美、精雕细刻,和田玉质的玉器增多,注重装饰审美的世俗化,这时期玉上雕琢的各种纹饰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种类很多,这里就较常见及重要的纹饰做些介绍。
1.谷纹谷纹又称谷粒纹,即在玉器表面琢刻凸起的弧形圆点,谷纹通常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整齐排列或不规则排列许多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玉器作为特殊符号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标志。
在它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其艺术内涵愈显丰而不可厚重,深受民众的喜爱。
但是,它是怎样产生与发展?又是怎样的原因造成了在不同时期的造型特征和审美功能?而其嬗变的背后蕴含着何种意义?本文对先秦时期考古挖掘出土的玉器进行了分类整理,梳理出最具代表的属于“神性”色彩的玉器,将其归纳为红山文化中的“玉龙”、“玉鸟”;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六器中的“玉璧”、“玉琮”、“玉琥”、“玉璜”、“玉璋”、“玉圭”。
并通过原始思维情境下,艺术的发生发展,来剖析玉器的起源问题。
本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史前社会原始先民的精神思想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史前人类的原始思维即神话思维,及原始审美的方式两方面的问题。
可以说神话思维中的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直接影响了玉器在其雕琢过程中的形制,如玉器的造型、纹饰等都与宗教信仰和精神崇拜息息相关。
而受原始审美意识影响的玉器形制,则反过来对神话思维中的原始巫术和原始图腾造成了深远影响。
其次,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组成,“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
祭祀作为一种重要的仪式流传至今,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
自古是“玉神物”的玉器便承担着作为祭祀器物的重责。
随着宗法制度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主要手段以后,神灵崇拜消退,玉器受严格的宗法和礼治制度的制约,与神性相关,用来祭祀天地鬼神的玉器形制,逐渐规制到“六器”。
笔者以为,探讨这些问题离不开神话学知识,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艺术的土壤,它为艺术提供了创作的原始材料和赋予了艺术品的精神意义。
当代学者以多元化形式重新挖掘、阐释玉器新的价值及意义,跨学科研究为玉器开辟了新的生存土壤。
在神话永恒性特征下,产生玉器这一直观性的视觉符号材料,并成为神话学与艺术史视界融合现象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因此深入了解玉器形象中的神话因素、古籍中的神话记载,都有助于剖析早期玉器艺术嬗变之动因。
艺术史研究理论的接触首要课题便是艺术的起源问题,20 世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艺术中首次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
人类的艺术史发生于人类的文明史之前,那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始时刻,而还原这一时刻的历史便依仗神话。
原始社会用来看世界的方式是巫术与神话,它们是原始社会相互依存的独立个体。
神话是什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神的话语(故事),它是民间口头相传,具有幻想性的文学作品,也是对原始世界未知元素的解读。
笔者认为,巫术用现代人思维解释就是在原始社会应付自然界的方式,它是连接人与上天的媒介,用巫术传达神对人类的各类启示。
在巫师进行巫术仪式的过程中,玉器的出现便成为现实世界与神话的连接载体。
中国古代神话在世界神话体系中独树一帜,虽然不曾完整的保存至今,但依然留存下来了零星片段。
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
因此,研究中国古代神话是了解中华民族性的根源。
中国古代玉器传承了8000 年历史。
在远古时期,它被看作是联系上天与人类的媒介,在封建的王权社会中,它又是从王权的象征过度到承载礼治社会的至高无上的礼仪和高贵的品质。
在世界文明中,中国文化以灿烂多彩而著称。
它不仅底蕴深厚,而且历史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在人类发展中,这种文化积淀着中华多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孕育着中华民族的专属符号。
它将历史定格,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的审美、情感及宗教信仰。
远古先民们创造了神话,它并非空想,是劳动过程中的具体的感受和欲求,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
它所创造的神的世界,投影了人类初期对世界的认知,又服务于统治阶级巩固了其统治利益。
中国古代神话零星片段的存在,由诗人和哲学家加以保存,赋诗以见志或转换为哲理加以阐述,来寻求历史的真相。
研究中国古代神话,追寻中华民族性的根源,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丰硕遗产更具深刻的了解。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一)理论意义:笔者文章立意的基础之一是以玉器文化本身的理论体系为根据。
杨伯达在其《关于玉学的理论框架及其观点的探讨》一文中,将玉学理论框架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总结,玉学理论的框架是指它的理论结构观点、脉络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其全部内容。
本文玉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主要包含哲学的(即美学、神学)功利的(瑞符、符祀、敛尸、食玉等);伦理的(比德)这三大层面的内容。
① 笔者文章立意的基础之二便是希尔斯在其《论传统》一书中提到的关键性概念——实质性传统。
它崇尚于过去的智慧、成就和其中蕴涵的传统制度,并把过去承载的行为模式视为有效的指南的思想倾向,某些世代相传的事物、主题延存。
“详细来讲,某种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甚至是艺术风格、社会制度,虽然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但都保持了某些不变的主题性。
”②中国古代玉器的蕴含的传统文化便是遵循了这一概念进行发生发展的。
笔者文章的立意之三便是叶舒宪先生于2013 年11 月在《文化学刊》发表《大传统:神话学与艺术史的人类学转向》一文,表示在此文章发表之前,中国神话学与艺术学的良性互动过程中,国内还并没有出现过“神话美术学”或“艺术神话学”之类的著述明目,但是像艺术人类学、视觉人类学和美术考古学之类的书名和论文题目早已屡见不鲜。
基于此,笔者认为“艺术神话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用新视角来拓展它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二)现实意义及研究目的中国人崇玉、尚玉的情结从远古时期延至现代依然经久不衰。
在原始古玉发展的高峰期,同时期的新西兰毛利人玉文化和玛雅人玉文化也出现过精美的玉器,但却再此之后退出艺术史的舞台。
现观当代社会中提到中国艺术,只知青铜时代而不知玉器时代,只谈丝绸之路未提玉石之路,这对玉石信仰传承至今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因而笔者第一是想弘扬中国玉文化;第二是想艺术学这一学科根据自身特色再细化分支,为以后的“艺术神话学”新概念体系的成熟提供可行性的便利条件。
二、目前的研究现状(一)网络资源: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查找的文献主要是以中国古代玉器和中国古代神话的相关文献为主,对各类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梳理,主要以博士论文为主。
笔者以“中国古玉”、“中国神话”、“艺术思维“、“神话思维”、“巫觋”、“祭祀” 等为检索词,发现,以“中国古玉”为检索词,截止到2015 年12 月为止,共搜索到5553 篇。
其中主要是以考古学、中国文学、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哲学、地质学、工业经济等跨学科方面的为主。
以”中国神话”为主题检索词,在主题中查找到的文献仅68 篇。
其中,博硕士论文仅占10 篇左右。
以“艺术神话”做主题检索,查找到148 篇。
其中,博硕士论文仅占7 篇。
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艺术神话学”这一概念有关文献,是检索不到资料的。
从中国知网上有关“玉器神话”为题的博硕士论文统计中看,主要内容涉及玉器审美特征、玉文化元素在现当代艺术中的运用、玉文化在我国的跨文化影响、玉文化的历史演变等等。
(二)文献资料方面:中国历史上研究玉器的文献资料林林总总,可谓是丰富的文化宝库。
历代重要文献如《周礼》、《仪礼》、《礼记》中,对各朝各代的用玉情况进行系统说明;一些神话典籍中如《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长物志》等中也出现了关于玉器的相关内容;还有经典文学著作中也存有玉器的影子,如《诗经》、《楚辞》等等。
当代专著文献以杨伯达的《巫玉之光》、刘斌的《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论》、《中国玉文化玉学从论》一至四编等。
而在期刊文献方面则以叶舒宪为代表。
他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古代玉器的神话学研究论文更是为这一空白领域做了巨大贡献,如:《中国玉器起源的神话学分析——以兴隆洼文化玉珏为例》、《女娲补天与玉石为天的神话关观》、《红山文化玉蛇耳坠与山海经珥蛇神话——四重证据求证天人合一神话大传统“》、《玉教神话与华夏核心价值——从玉器时代大传统到青铜时代小传统》、《三星堆与西南玉石之路——夏桀伐岷山与巴蜀神话历史》等就是佐证。
三、课题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手段(一)文献检索与研读在写作的过程中,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将基础知识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
(二)论文中交叉学科的综合运用笔者将艺术学、神话学、人类学、考古学、图像学、设计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进行综合运用,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来完善写作内容。
(三)相关采访与来信息获取为进一步清楚和完善写作内容,对相关专家进行访问,进行专业领域内的学习。
(四)实践的接触与学习实地调查,对现今存留下下来的文物遗址进行实地考察。
第一章神话与艺术碰撞进程中的人工结晶——玉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伯纳特·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做了详细论述。
他提到,从广义的民族学角度来说,文化或者文明,是指存在的全部的知识与信仰、艺术与风俗、道德与法律方面以及作为“社会人”所掌握和汲取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①也就是说自从人类诞生之后,文化就随之产生,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神话是远古先民及后世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历史轮回中缔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无数代人口口相传的创作。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
具有较高的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自古以来就是创作的源泉,是不朽的。
孕育着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更影响着数千年以来人类的精神及思想。
对后世文化和文学的发生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徇烂的神话,相比较更为系统、成熟的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古埃及神话等,中国上古神话显得凋零。
沈雁冰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一文中曾经说:“关于中国神话的书籍向来是非常零散,没有集合成书的著作”②。
因此,想要整理出一本关于中国神话的书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情。
关于神话的记录在以山海经为主体,《天问》、《诗经》、《淮南子》等一系列著述的零星片段之中,口传时代,神话的意义似乎停留在神话文本这个层面。
即所谓的文章和著述就是神话,事实上并非如此。
《山海经》这些神话文本并非等同于神话,它并不是以这种单一形式进行流传,当代学者也已经以多元形式去重新阐释、发掘神话新的价值与意义,跨学科研究,为神话开辟了新的生存土壤。
叶舒宪在其《大传统:神话学与艺术史的人类学转向》一文中,总结了神话与艺术的视界融合现象,提出当代研究中存在的比较热门的几个领域如:一、史前到上古的玉器形象研究;二、青铜器图像研究;三、萨满教艺术研究;四、汉画像研究等。
充分证明了从上古至今,在神话永恒性特征下,古人为当代研究提供着直观性的视觉符号材料,从而印证了神话研究的无限潜力。
第一节神话思维与审美意识的初现一、神话对于神话,当代人并不会觉得陌生,它出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文学作品、影视艺术、二次元文化等等。
今天汉语里的“神话”一词,是日语译化所得,根源于古希腊语mutho 或mythos,意思是“故事、传说、叙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