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2017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经济学基础知识题库
经济学基础知识题库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1. 基础概念1.1 什么是“稀缺”?回答:稀缺是指需求高于可用资源的状况。
1.2 什么是“机会成本”?回答: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个经济决策所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的代价。
1.3 什么是“边际收益”?回答: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1.4 什么是“市场失灵”?回答:市场失灵是指当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时出现的现象。
1.5 什么是“外部性”?回答: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影响。
2. 供给和需求2.1 什么是“需求曲线”?回答:需求曲线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所需求的商品数量。
2.2 什么是“供给曲线”?回答:供给曲线反映了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所提供的商品数量。
2.3 什么是“市场均衡”?回答: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相等时所达到的均衡状态。
2.4 什么是“弹性”?回答:弹性是指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2.5 弹性的种类及其经济意义?回答: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价格弹性。
弹性的大小代表着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对价格或收入变动做出的反应程度。
3. 生产、成本和利润3.1 什么是“生产函数”?回答: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因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3.2 什么是“短期”?回答:短期是指生产者只能改变某些输入因素,另一些输入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生产。
3.3 什么是“长期”?回答: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通过改变所有输入因素来进行生产。
3.4 什么是“固定成本”?回答:固定成本是指与生产规模无关的成本。
3.5 什么是“边际成本”?回答: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商品所需增加的总成本。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1. 基础概念1.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回答:GDP是一国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1.2 什么是“通货膨胀”?回答: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1.3 什么是“经济波动”?回答:经济波动是指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或经济活动总量的变化。
(完整版)经济学基础
(完整版)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1. 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主要理论,帮助读者对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基本概念2.1. 需求和供给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是经济体中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2.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个选择而放弃的下一个最好的选择的代价。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同时满足所有需求,因此需要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权衡。
3. 主要理论3.1.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根据边际效益原理,一个人或企业应该继续进行某项活动,直到其边际效益为零。
这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利用。
3.2. 比较优势和专业化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个人在某种生产活动中相对于其他活动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家之间应该专门从事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活动,然后进行贸易,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3.3.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引起。
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干预来修正资源分配问题。
4. 结论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框架。
通过研究经济学,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进行决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上是对经济学基础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的经济学研究和思考提供一些帮助。
经济学基本概念汇总
经济学基本概念汇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个体行为的学科,通过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本文将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汇总,帮助读者建立对经济学的初步了解。
1.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指的是顾客对商品或服务愿意购买的意愿和能力;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价格由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当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上涨;当供给增加时,价格往往下跌。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逐渐减少的原理说明了为什么人们在满足初级需求后倾向于追求次级需求,例如,当我们饱食时,对于额外的食物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选择一种行动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一项经济活动会带来机会成本。
因此,经济学家强调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权衡利益和机会成本。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工具,用于评估决策的可行性。
它将成本与效益相互比较,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某项活动。
比如,一家公司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来评估是否值得投资新的生产设备。
5.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一种额外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考虑到边际成本可以帮助决策者判断是否继续生产或消费更多单位的产品或服务。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原因引起。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通过征税、补贴或限制垄断来保持市场效率。
7.弹性弹性是衡量供求关系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而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不同商品或服务的弹性情况有所不同。
8.机会经济学机会经济学是研究决策制定者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机会成本、边际效益分析以及利益权衡等概念都是机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一、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以满足无限欲望的社会科学。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最大的满足和效益。
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的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的运作;而宏观经济学则着眼于整个经济的总体表现,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二、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一般向右上方倾斜,体现了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正向关系。
当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如果市场出现失衡,价格将会调整,直到重新达到均衡。
三、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逐渐减少的。
消费者通过比较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来决定购买量。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四、生产者行为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产者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在达到一定点后,其边际产量会逐渐减少。
生产者通过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来决定生产规模和产量。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基本概念1. 经济学定义:研究社会如何管理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2. 经济体系:市场经济(供需决定价格和产量)与计划经济(政府决定资源分配)。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二、供需理论1.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生产的商品或服务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2. 市场均衡: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市场价格和数量。
3. 价格弹性: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三、生产要素1. 劳动力:人力资源,包括技能、经验和教育水平。
2. 土地: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矿产。
3. 资本:人造生产工具,如机器、工厂和交通工具。
4. 企业家精神:创新、风险承担和组织生产的能力。
四、市场结构1. 完全竞争:市场上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无市场势力。
2. 垄断竞争:许多卖家,但每个卖家提供有区别的产品。
3. 寡头市场:少数卖家控制大部分市场份额。
4. 垄断:单一卖家控制整个市场。
五、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1. 国民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经济增长:GDP的增长表示经济产出的增加。
3. 经济周期:经济活动在扩张和衰退之间的循环波动。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
七、国际贸易1.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拥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
2. 贸易顺差与逆差:出口与进口的差额,顺差为正,逆差为负。
3. 国际贸易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八、经济效率与公平1. 经济效率:资源分配使总产出最大化。
2. 公平:资源分配的公正性,考虑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
九、经济指标1. 通货膨胀: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比例。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经济学基本知识及概念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通过研究经济学,可以认识到经济现象的本质、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律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经济决策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必须面临不同的选择,而机会成本就是选择某种行为而失去的其他可行选择的价值。
2.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描述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厂商愿意出售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数量的分配。
3.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或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而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
边际效益则是指得到或生产一单位额外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经济理性的决策通常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时候做出。
4.通胀与失业通胀指的是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情况,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
失业则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有能力而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
通胀和失业是经济中两个常见的问题,政府通常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平衡这两个因素。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稀缺性原理稀缺性原理指出资源有限,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人们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必须做出选择,并承担机会成本。
2.激励原理激励原理指出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激励的影响。
正向激励可以促使人们采取积极行动,而负向激励则可以抑制不良行为。
3.风险收益原则风险收益原则指出在做出决策时,应该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而低风险则对应低收益。
结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体制。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并为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学基础复习
经济学基础复习《经济学基础》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1.均衡价格:当商品达到供求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
2.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3.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轨迹4.等产量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5.机会成本;生产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经济资源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6.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的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7.经济利润;企业所求得的最大利润8.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工资变动的劳动者消费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9.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工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10.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赛1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1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13.自然失业率;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14.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涨15.充分就业;是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指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也就是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最低失业率。
此时,不存在凯恩斯所谓非自愿失业,只存在自愿失业,摩擦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它代表可以到的国民收入最高水平16.完全垄断市场结构:是指除了价格因素外,其他因素所影响的需求变动17.需求的变动18.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消费者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或生活的费用情况的价格指数19.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体系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环节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2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的持续增加,他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到达最大值在递减的规律。
21.通货膨胀:22.公开市场业务:中午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二、单项选择题1、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5%,需求量增加了4%,则这种商品( A )。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学科。
它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而微观经济学将重点放在个体经济行为及市场交易上。
以下是经济学基础的一些复习资料,以便于读者复习和复盘相关知识。
一、微观经济学1.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求双方交易后的一种状态。
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供求两方都满意。
市场均衡点由供求曲线相交的点确定。
在均衡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交易价格通常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特定消费量增加而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例如,一顿饭吃得饱,再吃一口或者两口饭,可能会感到吃得太饱了,不会再感到更满足了。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体现。
3.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需求与价格的变化呈现的弹性关系。
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购买量下降的程度称为价格弹性。
如果需求曲线的密集程度较小,意味着商品本身有较高的价格弹性。
4.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商品或服务生产的所有费用总和。
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等。
这些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生产成本可以在决策制定的时候对生产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学1. 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是一个经济国家中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量过大,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可通过计算物价指数来计算。
通货膨胀率一般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3.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进口超过出口,以货物和服务为计量单位。
贸易逆差通常被视为国际贸易不平衡的体现。
4.税收与支出税收与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财政政策是调整税收与财政支出的手段,通常可用于调节经济增长和失业率。
总之,经济学基础是程序性技能的核心之一,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思维和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资源生产、分配以及利用的原则和规律。
通过研究供需关系、市场机制以及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学提供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经济学可以被定义为一门基于分析的社会科学,它研究个体、家庭、企业和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策。
根据研究的领域和方法,经济学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问题。
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微观问题。
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供给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的分配。
2.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买卖行为决定商品价格和分配资源的一种机制。
市场机制根据供求关系来调节商品价格,当需求增加时,价格上涨;当供给增加时,价格下跌。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分配资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3.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这些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组合和利用决定着经济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4. 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能够生产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最大组合情况。
它反映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的生产能力。
三、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政策制定中。
1. 政府决策:经济学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经济增长政策、就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
2. 企业管理: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它涉及到个体、家庭、企业和国家等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
对于经济学的学习,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下面将介绍一些经济学的基础复习资料。
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关注的是国家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现象。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关注的是市场和价格的形成机制。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供求关系、市场均衡、边际效应等概念。
此外,还需要了解市场结构、市场失灵和市场干预等方面的知识。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可行选择的成本。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权衡。
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某种资源或行为对总效用或总成本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边际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决策的优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5.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和特征。
在经济学中,市场结构对市场的运行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市场结构的不同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市场行为的特点。
6.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在经济学中,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经济政策的种类和目标,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府的作用和影响。
7.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
在国际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如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等。
经济学核心概念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核心概念知识点总结1.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方式。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数量,而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当供给上升,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数量增加。
而当需求上升,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数量增加。
2.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在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状态,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将达到最优化的水平。
在均衡状态下,供给等于需求,双方都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市场均衡对于经济体的稳定和经济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效益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用来评估经济活动的效果与代价。
效益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所获得的收益,而成本则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需要支付的代价。
经济活动的最佳选择是在效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进行,以达到最优化的结果。
4. 政府干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政策和法规来干预市场。
政府的干预可以包括价格管制,资助,补贴等方式来调节市场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公平和效率。
但是政府的过度干预也可能导致市场的扭曲和资源的浪费。
5.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我们作出一项选择时,我们放弃的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每一次决策都意味着机会成本。
因此经济学家强调要对每一次决策进行慎重考虑,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
6. 企业和市场结构企业是经济体中的生产者,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
市场结构对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价格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竞争型市场结构通常能够产生最有效率的结果,而垄断市场结构则可能导致价格垄断和资源浪费。
7. 经济增长与周期性经济增长是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周期性则是指经济发展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变化。
经济增长和周期性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经济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对于理解和解释社会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分配方式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资源、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分析、供求关系等。
2.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就是市场均衡点,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存在的各种竞争形式,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纯粹垄断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果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4.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生产函数则是描述生产要素如何转化为产出的数学模型,通常用来衡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5.成本与收益成本是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货币和资源,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收益是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能获得的货币和资源,包括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分配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外部性、公共品、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
政府通常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7.货币和金融市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货币和资本的交易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等。
8.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国际金融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和汇率变动。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对于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9.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总收入和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则是指国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全面提高。
经济增长和发展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重要目标。
10.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滞胀期和复苏期等。
经济政策是政府用来调控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
以上就是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回复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回复
1.需求和供给: 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需求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而供给表示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提供量。
市场中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来决定。
2.机会成本: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指取得某种物品或享受某种服务所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因为某种资源只能以一种方式使用,所以在选择使用该资源的方式时,必须考虑放弃使用其他方式的机会成本。
3.边际效用: 经济学中,边际效用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或生产对总效用或总产量所产生的影响。
当边际效用递减时,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或消费,其额外效用会逐渐减少。
4.弹性: 弹性指的是某种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也称为价格弹性。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不同,取决于生产和消费者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5.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
每种市场结构都有不同的价格和数量水平,影响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6.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策略。
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影响通货膨胀、利率、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7.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指的是国家采取的政策来管理对外贸易。
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补贴和倾销等,可以影响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
8.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家经济产出的总量随时间的增长。
经济增长所涉及的问题包括生产率、创新、教育和科技等。
经济增长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下如何做出选择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经济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经济学基本概念-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市场均衡:市场上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 边际效用:消费者从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度。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二、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三、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和服务之间做出选择。
- 生产者行为:研究生产者如何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
- 市场结构:市场的竞争程度,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 价格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四、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优势。
- 绝对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的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贸易壁垒:政府设置的阻碍国际贸易的措施,如关税和配额。
- 国际收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易记录,包括贸易和资本流动。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量的增加。
- 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化。
- 人力资本:个人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 技术进步:新发明、创新和改进技术的过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
经济常识知识点整理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或者供应者愿意出售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或者需求方愿意购买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的方式。
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是自由竞争和私人财产权的保护。
市场价格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反映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进而引导资源的流动和分配。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做出某种选择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或机会。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一种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其他的选择。
因此,机会成本考虑了每种选择的权衡和取舍。
4.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额外成本。
在经济学中,人们基于边际效应做出决策。
当额外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递减时,人们会停止投入;而当额外的投入所带来的成本递增时,人们会选择停止行动。
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总产出(GDP)的增长,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6.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特定时间周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间比较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
7.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货币交换的市场。
在外汇市场中,各种货币的汇率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
外汇市场的波动对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都有重要影响。
8.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用于长期投资和融资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
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创新活动,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9.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产出(GDP)的长期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等因素实现。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一、经济学概述1、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资源分配的学科。
它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
2、经济学分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如企业、家庭和消费者等;宏观经济学则侧重于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状况。
3、研究方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旨在描述和解释经济现象,而规范分析则涉及到价值判断和政策建议。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1、需求与供给: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均衡产量。
2、市场类型:根据竞争程度的不同,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类型。
3、生产理论: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如何组合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
4、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涉及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和变化。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是成本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5、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即在考虑生产成本和收益的情况下,使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化。
三、宏观经济学基础1、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规模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该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通常用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
宏观经济学通过分析失业原因和趋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
5、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四、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1、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不是生产效率最高的,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它可以从中获益。
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在经济学中,有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研究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之间达到平衡时,市场价格最为稳定。
2.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或服务的资源。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
劳动力指的是人们的劳动力量,资本指的是投入到生产中的资金和设备,而自然资源指的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等。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3.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值。
它包括了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经济的健康状况和发展水平。
4. 供给需求弹性供给需求弹性是指供给量或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需求弹性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对价格变动做出相应的决策。
当供给或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时,其弹性较大,反之则较小。
5.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件事情所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的价值。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一件事情意味着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决策的代价以及做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以上是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了解这些概念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和做出经济决策。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第一章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2.三个基本经济学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
4.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一定时期、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能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组合的曲线。
第二章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是描述衡量一个国家总产出的标准。
2.GDP建立在商品实物数量和价格两者共同的基础上,因此,无论价格上升还是数量增加都会引起名义GDP.3.通货膨胀采用不变价格来计算产出价值,得到的结果就是实际GDP。
4.人均GDP:总的GDP除以人口总数,就是人均GDP。
5.收入转移:向那些不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支付报酬。
6.生产要素:资本存量、要素质量。
7.政府管制:提供法律框架、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力、保护环境。
8.累进税:通过对收入较高的人实施较高的税率来实现市场收入的再分配。
9.累退税:对收入较低的家庭征收较高的税率。
第三章1.经济交往的原因:⑴作为个人,我们没有能力生产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⑵我们生产自己有能力生产的东西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2.经济参与方:企业、消费者、政府、外国人。
3.两个市场:要素市场,向社会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4.需求强调的观念是:我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5.需求法则: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反之。
需求曲线的共同特征是向下倾斜。
6.需求的因素:价格、偏好、收入、其他商品价格、预期。
7.需求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
反映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
8.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9.市场供给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销售该商品的所有厂商的集体行为。
10.市场供给法则: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价格愈高,供给量越多。
增加的产出必定需要更多地成本,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价格下才会有较多的产出出现,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增加利润,并且诱使生产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人、组织和国家等经济主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的选择。
2. 经济学的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资源、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生产包括生产者的行为和生产方式,分配包括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消费包括个人和组织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
3. 经济学的目的经济学的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产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关系的学科,包括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总需求、总供给等宏观经济指标。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等宏观经济问题。
它探讨宏观经济中的经济波动与对策,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方法与效果。
3.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和总投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个体行为与市场机制的学科,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
2. 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买卖商品和劳务的地方,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市场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寡占市场等。
3. 弹性的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在价格变动时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四、生产者行为的理论1. 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输入用于生产可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增加程度。
2. 生产成本与产出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产出包括总产出、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总利润 ◆总利润的两种计算方法 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总利润=平均成本(单位利润)X 销售数量 单位利润=价格-平均总成本=P-ATC 总利润=(P-ATC)XQ
12.供给行为 ◆厂商如何决定其生产量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关系 ◆单个厂商的供给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
接近最低水平 ※在竞争行业,经济利润接近零,在垄断行业,经济利润最大。 ※在竞争行业,整个过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行业,价格始终超过
可编辑
.
8.企业生产决策 ◆产出水平的选择即是企业的生产决策 对于竞争性厂商而言,他们可以以市场价格出售所有的产品,所以他们的
供给决策就是生产多少。 ◆产出和收益 若竞争性厂商增加产出,其销售收入必然提高。 总收益为一定时期产品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 ◆收益与利润 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总利润取决于产出增加成本增加的数量 ◆生产最大的产量,能带来收益最大化,但不能保证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当增加一额外单位产出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其增加的成本时,才生产这一单
※购买某产品所支付的价格部分取决于生产此商品的厂商数目。 ※产品质量也依赖市场竞争程度。 6.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ⅰ完全竞争厂商没有市场权力(是指改变市场商品或服务价格的能力) ※完全竞争厂商每个厂商相对于市场而言都是如此之小,对市场的总产量和 价格都无显著影响 ⅱ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个别厂商必须接受市场价格,并相应调整产量 ⅲ单个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只能以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商品 ※一旦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对其产品的需求马上变为零 7.市场需求曲线总是向下倾斜的,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1.垄断企业是指该行业的全部商品或服务均由一家提供。 2.垄断厂商的市场权利
市场权力的本质是改变产品价格的能力。垄断者会运用自己的市场权力, 收取较高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多地利润。其市场权力只受到需求和法律的约束。
3.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一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限制了垄断者利用市场权利获得利润的能力。
第四章 1.总效用:(TU)指从一种商品的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数量。 2.边际效用:(MU)指从某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边际单位)消费中所获得的满
可编辑
.
足感。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每一单位商品所产 生的额外效用递减。其适用于较短的周期。 4.边际效用与总效际效用为 负时,总效用减少。2)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 增加的速率减小。 5. 价 格 弹 性 : 由 需 求 量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除 以 价 格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得 来 。
注意:“最终”,也就是说,某一投入边际物质产品并非自始至终减少,它有 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 8.收益递减规律的原因:资源约束。最初边际物质产品增加来源于劳动专业化。 9.总成本:生产商品或服务所花费的所有资源的市场价值。 10.固定成本:总成本中不随产出的改变而改变的那部分成本。短期内,产出 增加,固定成本不变。 11.可变成本:总成本中随着产出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在短期内,总 成本的变化都是由于可变成本的变化而引起的。 12.平均成本的度量:
量 竞争性厂商调整供给数量直至 MC=P 边际成本曲线是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3.供给移动 ◆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供给政策 ◆任何引起边际成本改变的原因都将引起攻击行为的变化
可编辑
.
◆对于边际成本和供给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投入要素的价格 技术水平 预期
14.市场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个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总量 ◆市场供给曲线是所有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之和
第五章 1.市场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生产 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的总量。 2.生产要素:可以被用来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分为短期要素、长期要素。 3.生产函数:产能约束。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生产要素)与最终产品(产品) 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是生产函数。 假设有两种投入品:劳动 L 和资本 K,产出为 Q,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成 Q=F(K,L). 生产函数是在给定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成立的,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 会发生变化。 4.短期生产函数:短期内一些投入(例如土地和资本)是固定的。此时产出取 决于可变投入(如劳动力)的数量。 5.思考:为什么会存在产能上线?
15.竞争性行业的市场供给 ◆决定竞争性市场供给的因素 投入要素的价格 技术水平 预期 行业中的厂商数量
16.行业进入与退出 ◆进入 当存在丰厚利润时,新的厂商将进入该行业 经济利润吸引厂商—厂商数目增加导致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下降
—只要存在利润新厂商就会继续进入竞争性行业—这一过程知道价格下降到平 均成本的最低点,所有的经济利润消失时才会停止。
可编辑
.
一、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总产量。ATC= 二、平均总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13.U 型 ATC 曲线:平均成本曲线经历先递减再递增的过程,ATC 曲线最初的 下降主要归功于固定成本。 14.边际成本(MC):增加一单位生产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第三章 1.经济交往的原因:⑴作为个人,我们没有能力生产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⑵ 我们生产自己有能力生产的东西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2.经济参与方:企业、消费者、政府、外国人。 3.两个市场:要素市场,向社会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4.需求强调的观念是:我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5.需求法则: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反之。需求曲线的共同特征是向下倾斜。 6.需求的因素:价格、偏好、收入、其他商品价格、预期。 7.需求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反映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 8.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9.市场供给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销售该商品的所有厂商的集体行 为。 10.市场供给法则: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价格愈高,供给量越多。增加的产 出必定需要更多地成本,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价格下才会有较多的产出出现, 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增加利润,并且诱使生产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11.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供给曲线移动;供给的变动, 供给曲线的移动。 12.均衡价格:一种价格和数量的组合使得现有买者和买者的意愿相符合。 13.价格上限的三个结果:增加需求数量、减少市场供给、产生市场短缺。 14.价格下限的三个结果:减少需求数量、增加市场供给、引起市场过剩。
.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第一章 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2.三个基本经济学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 4.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一定时期、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能产出 的商品和服务组合的曲线。
第二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 价值总和,它是描述衡量一个国家总产出的标准。 2.GDP 建立在商品实物数量和价格两者共同的基础上,因此,无论价格上升还是 数量增加都会引起名义 GDP. 3.通货膨胀采用不变价格来计算产出价值,得到的结果就是实际 GDP。 4.人均 GDP:总的 GDP 除以人口总数,就是人均 GDP。 5.收入转移:向那些不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支付报酬。 6.生产要素:资本存量、要素质量。 7.政府管制:提供法律框架、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力、保护环境。 8.累进税:通过对收入较高的人实施较高的税率来实现市场收入的再分配。 9.累退税:对收入较低的家庭征收较高的税率。
E=
6.富有弹性:E>1,需求富有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反映强烈。 7.缺乏弹性:E<1,需求缺乏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不敏感。; 8.单位弹性:E=1,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是相等的。 9.弹性与收益:E>1,降价会增加收益;E<1,降价减少收益;E=1,降价不会引 起收益的变化。 10.价格弹性决定因素:商品特性,即是必需品还是奢饰品;替代品的可得性; 相对于收入的价格。
4.边际收益(MR) 是指增加一单位的商品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 完全垄断厂商只有降低价格才能销售处其额外产出,且边际收益总是低于
价格的 5.为什么边际收益低于价格? 当垄断者增加一单位生产时,就必须降低对所销售的每单位产品收取的价
格,而这种价格下降就减少他所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某单位额外产出的 MR 等 于售价扣除前面各单位潜在的收益。
位产出 9.企业生产决策 ◆价格 竞争性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必须接受其产品的现行市场价格。 竞争性厂商额外一单位产出带来的收益等于价格 ◆边际成本 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成本通常会随着产出量的增加而上升 10.利润最大化产出率 ◆竞争性厂商的生产决策,归结起来就是比较价格和边际成本。 只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竞争性厂商就扩大生产水平 当边际成本上升到价格以上时,减少生产
10.垄断与竞争的比较 ※在竞争行业,高价格和利润是消费者需求更多产出的信号,在垄断行业,
情况相同。 ※在竞争行业,高利润吸引新的供应商,在垄断行业,进入壁垒的建立排
斥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在竞争行业,新均衡形成。在垄断行业,没有新均衡的建立。 ※竞争性行业,平均成本接近最低,垄断行业,平均成本不需要处于或者
边际成本(MC)= 边际成本曲线呈上升状态,所增加的一额外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边际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上升,是因为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边际产品递减等价于边际 成本上升,边际产品递减意味着,当我们不断增加某种可变投入时,每一单位的投入所 得到的产品增量会越来越小。换言之,当我们不断增加产量时,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 要增加的这种投入越来越多,也就是边际成本越来越高。 15.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与固定成本、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曲线最初下降归于固定成本被更大的产品分摊;平均成本曲线后 来的上升是由于边际成本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