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产出 9.企业生产决策 ◆价格 竞争性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必须接受其产品的现行市场价格。 竞争性厂商额外一单位产出带来的收益等于价格 ◆边际成本 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成本通常会随着产出量的增加而上升 10.利润最大化产出率 ◆竞争性厂商的生产决策,归结起来就是比较价格和边际成本。 只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竞争性厂商就扩大生产水平 当边际成本上升到价格以上时,减少生产
1.垄断企业是指该行业的全部商品或服务均由一家提供。 2.垄断厂商的市场权利
市场权力的本质是改变产品价格的能力。垄断者会运用自己的市场权力, 收取较高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多地利润。其市场权力只受到需求和法律的约束。
3.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一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限制了垄断者利用市场权利获得利润的能力。
.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第一章 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2.三个基本经济学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 4.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一定时期、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能产出 的商品和服务组合的曲线。
第二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 价值总和,它是描述衡量一个国家总产出的标准。 2.GDP 建立在商品实物数量和价格两者共同的基础上,因此,无论价格上升还是 数量增加都会引起名义 GDP. 3.通货膨胀采用不变价格来计算产出价值,得到的结果就是实际 GDP。 4.人均 GDP:总的 GDP 除以人口总数,就是人均 GDP。 5.收入转移:向那些不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支付报酬。 6.生产要素:资本存量、要素质量。 7.政府管制:提供法律框架、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力、保护环境。 8.累进税:通过对收入较高的人实施较高的税率来实现市场收入的再分配。 9.累退税:对收入较低的家庭征收较高的税率。
4.边际收益(MR) 是指增加一单位的商品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 完全垄断厂商只有降低价格才能销售处其额外产出,且边际收益总是低于
价格的 5.为什么边际收益低于价格? 当垄断者增加一单位生产时,就必须降低对所销售的每单位产品收取的价
格,而这种价格下降就减少他所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某单位额外产出的 MR 等 于售价扣除前面各单位潜在的收益。
6.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时利润最大,垄断 厂商在此处生产。
7.垄断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决策比较 完全竞争厂商在 MC=MR(=P)处产出 垄断厂商在 MC=MR(<P)处产出
可编辑
.
8.利润最大化
9.进入壁垒的障碍 专利保护;法律诉讼;独家授权;捆绑产品;政府特权 由于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进入威胁并不影响完全垄断厂商的利润状况。
可编辑
.
一、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总产量。ATC= 二、平均总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13.U 型 ATC 曲线:平均成本曲线经历先递减再递增的过程,ATC 曲线最初的 下降主要归功于固定成本。 14.边际成本(MC):增加一单位生产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第四章 1.总效用:(TU)指从一种商品的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数量。 2.边际效用:(MU)指从某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边际单位)消费中所获得的满
可编辑wenku.baidu.com
.
足感。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每一单位商品所产 生的额外效用递减。其适用于较短的周期。 4.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1)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 负时,总效用减少。2)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 增加的速率减小。 5. 价 格 弹 性 : 由 需 求 量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除 以 价 格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得 来 。
10.垄断与竞争的比较 ※在竞争行业,高价格和利润是消费者需求更多产出的信号,在垄断行业,
情况相同。 ※在竞争行业,高利润吸引新的供应商,在垄断行业,进入壁垒的建立排
斥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在竞争行业,新均衡形成。在垄断行业,没有新均衡的建立。 ※竞争性行业,平均成本接近最低,垄断行业,平均成本不需要处于或者
可编辑
.
8.企业生产决策 ◆产出水平的选择即是企业的生产决策 对于竞争性厂商而言,他们可以以市场价格出售所有的产品,所以他们的
供给决策就是生产多少。 ◆产出和收益 若竞争性厂商增加产出,其销售收入必然提高。 总收益为一定时期产品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 ◆收益与利润 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总利润取决于产出增加成本增加的数量 ◆生产最大的产量,能带来收益最大化,但不能保证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当增加一额外单位产出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其增加的成本时,才生产这一单
第五章 1.市场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生产 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的总量。 2.生产要素:可以被用来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分为短期要素、长期要素。 3.生产函数:产能约束。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生产要素)与最终产品(产品) 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是生产函数。 假设有两种投入品:劳动 L 和资本 K,产出为 Q,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成 Q=F(K,L). 生产函数是在给定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成立的,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 会发生变化。 4.短期生产函数:短期内一些投入(例如土地和资本)是固定的。此时产出取 决于可变投入(如劳动力)的数量。 5.思考:为什么会存在产能上线?
可编辑
.
◆退出 当厂商发现其他领域的投资利润更好时,将退出该行业。 如果价格下降到平均成本之下,厂商将离开该行业。 当厂商离开该行业时,市场的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
◆均衡 竞争性行业存在利润导致进入 竞争性行业存在亏损导致退出 长期均衡: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成本;经济利润不会持续太久
17.竞争性市场特征 众多厂商;产品同质;低进入壁垒;MC=P;零经济利润;完全信息 第七章
边际成本(MC)= 边际成本曲线呈上升状态,所增加的一额外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边际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上升,是因为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边际产品递减等价于边际 成本上升,边际产品递减意味着,当我们不断增加某种可变投入时,每一单位的投入所 得到的产品增量会越来越小。换言之,当我们不断增加产量时,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 要增加的这种投入越来越多,也就是边际成本越来越高。 15.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与固定成本、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曲线最初下降归于固定成本被更大的产品分摊;平均成本曲线后 来的上升是由于边际成本的上升。
注意:“最终”,也就是说,某一投入边际物质产品并非自始至终减少,它有 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 8.收益递减规律的原因:资源约束。最初边际物质产品增加来源于劳动专业化。 9.总成本:生产商品或服务所花费的所有资源的市场价值。 10.固定成本:总成本中不随产出的改变而改变的那部分成本。短期内,产出 增加,固定成本不变。 11.可变成本:总成本中随着产出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在短期内,总 成本的变化都是由于可变成本的变化而引起的。 12.平均成本的度量:
15.竞争性行业的市场供给 ◆决定竞争性市场供给的因素 投入要素的价格 技术水平 预期 行业中的厂商数量
16.行业进入与退出 ◆进入 当存在丰厚利润时,新的厂商将进入该行业 经济利润吸引厂商—厂商数目增加导致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下降
—只要存在利润新厂商就会继续进入竞争性行业—这一过程知道价格下降到平 均成本的最低点,所有的经济利润消失时才会停止。
E=
6.富有弹性:E>1,需求富有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反映强烈。 7.缺乏弹性:E<1,需求缺乏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不敏感。; 8.单位弹性:E=1,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是相等的。 9.弹性与收益:E>1,降价会增加收益;E<1,降价减少收益;E=1,降价不会引 起收益的变化。 10.价格弹性决定因素:商品特性,即是必需品还是奢饰品;替代品的可得性; 相对于收入的价格。
可编辑
.
11.总利润 ◆总利润的两种计算方法 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总利润=平均成本(单位利润)X 销售数量 单位利润=价格-平均总成本=P-ATC 总利润=(P-ATC)XQ
12.供给行为 ◆厂商如何决定其生产量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关系 ◆单个厂商的供给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
※购买某产品所支付的价格部分取决于生产此商品的厂商数目。 ※产品质量也依赖市场竞争程度。 6.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ⅰ完全竞争厂商没有市场权力(是指改变市场商品或服务价格的能力) ※完全竞争厂商每个厂商相对于市场而言都是如此之小,对市场的总产量和 价格都无显著影响 ⅱ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个别厂商必须接受市场价格,并相应调整产量 ⅲ单个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只能以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商品 ※一旦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对其产品的需求马上变为零 7.市场需求曲线总是向下倾斜的,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第三章 1.经济交往的原因:⑴作为个人,我们没有能力生产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⑵ 我们生产自己有能力生产的东西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2.经济参与方:企业、消费者、政府、外国人。 3.两个市场:要素市场,向社会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4.需求强调的观念是:我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5.需求法则: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反之。需求曲线的共同特征是向下倾斜。 6.需求的因素:价格、偏好、收入、其他商品价格、预期。 7.需求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反映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 8.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9.市场供给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销售该商品的所有厂商的集体行 为。 10.市场供给法则: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价格愈高,供给量越多。增加的产 出必定需要更多地成本,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价格下才会有较多的产出出现, 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增加利润,并且诱使生产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11.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供给曲线移动;供给的变动, 供给曲线的移动。 12.均衡价格:一种价格和数量的组合使得现有买者和买者的意愿相符合。 13.价格上限的三个结果:增加需求数量、减少市场供给、产生市场短缺。 14.价格下限的三个结果:减少需求数量、增加市场供给、引起市场过剩。
接近最低水平 ※在竞争行业,经济利润接近零,在垄断行业,经济利润最大。 ※在竞争行业,整个过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行业,价格始终超过
潜在产出的上限取决于最少的要素,即短边原则或木桶效应。 6.边际物质产品:指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 反应每一单位要素对生产的贡献。
边际物质产品(MPP):
。
7.收益递减规律: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一种投入数量增加“最终”会达到 一个临界点,此后边际物质产品随这一投入要素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第六章 1.市场结构:不同的企业获利的机会不尽相同;市场结构对企业利润追逐构成 影响;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中厂商的绝对数量以及相对大小。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众多厂商生产相同的的产品。例如农场主 3.垄断:是指单独一家企业提供了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全部供给。例如地方公用 事业公司。 4.不完全竞争: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双寡头是指只有两家企业提供产出;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大企业完全或几乎控制某一产业。 5.市场结构对产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量 竞争性厂商调整供给数量直至 MC=P 边际成本曲线是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3.供给移动 ◆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供给政策 ◆任何引起边际成本改变的原因都将引起攻击行为的变化
可编辑
.
◆对于边际成本和供给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投入要素的价格 技术水平 预期
14.市场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个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总量 ◆市场供给曲线是所有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之和
1.垄断企业是指该行业的全部商品或服务均由一家提供。 2.垄断厂商的市场权利
市场权力的本质是改变产品价格的能力。垄断者会运用自己的市场权力, 收取较高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多地利润。其市场权力只受到需求和法律的约束。
3.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一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限制了垄断者利用市场权利获得利润的能力。
.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第一章 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2.三个基本经济学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 4.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一定时期、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能产出 的商品和服务组合的曲线。
第二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 价值总和,它是描述衡量一个国家总产出的标准。 2.GDP 建立在商品实物数量和价格两者共同的基础上,因此,无论价格上升还是 数量增加都会引起名义 GDP. 3.通货膨胀采用不变价格来计算产出价值,得到的结果就是实际 GDP。 4.人均 GDP:总的 GDP 除以人口总数,就是人均 GDP。 5.收入转移:向那些不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支付报酬。 6.生产要素:资本存量、要素质量。 7.政府管制:提供法律框架、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力、保护环境。 8.累进税:通过对收入较高的人实施较高的税率来实现市场收入的再分配。 9.累退税:对收入较低的家庭征收较高的税率。
4.边际收益(MR) 是指增加一单位的商品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 完全垄断厂商只有降低价格才能销售处其额外产出,且边际收益总是低于
价格的 5.为什么边际收益低于价格? 当垄断者增加一单位生产时,就必须降低对所销售的每单位产品收取的价
格,而这种价格下降就减少他所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某单位额外产出的 MR 等 于售价扣除前面各单位潜在的收益。
6.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时利润最大,垄断 厂商在此处生产。
7.垄断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决策比较 完全竞争厂商在 MC=MR(=P)处产出 垄断厂商在 MC=MR(<P)处产出
可编辑
.
8.利润最大化
9.进入壁垒的障碍 专利保护;法律诉讼;独家授权;捆绑产品;政府特权 由于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进入威胁并不影响完全垄断厂商的利润状况。
可编辑
.
一、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总产量。ATC= 二、平均总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13.U 型 ATC 曲线:平均成本曲线经历先递减再递增的过程,ATC 曲线最初的 下降主要归功于固定成本。 14.边际成本(MC):增加一单位生产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第四章 1.总效用:(TU)指从一种商品的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数量。 2.边际效用:(MU)指从某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边际单位)消费中所获得的满
可编辑wenku.baidu.com
.
足感。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每一单位商品所产 生的额外效用递减。其适用于较短的周期。 4.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1)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 负时,总效用减少。2)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 增加的速率减小。 5. 价 格 弹 性 : 由 需 求 量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除 以 价 格 变 化 的 百 分 比 得 来 。
10.垄断与竞争的比较 ※在竞争行业,高价格和利润是消费者需求更多产出的信号,在垄断行业,
情况相同。 ※在竞争行业,高利润吸引新的供应商,在垄断行业,进入壁垒的建立排
斥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在竞争行业,新均衡形成。在垄断行业,没有新均衡的建立。 ※竞争性行业,平均成本接近最低,垄断行业,平均成本不需要处于或者
可编辑
.
8.企业生产决策 ◆产出水平的选择即是企业的生产决策 对于竞争性厂商而言,他们可以以市场价格出售所有的产品,所以他们的
供给决策就是生产多少。 ◆产出和收益 若竞争性厂商增加产出,其销售收入必然提高。 总收益为一定时期产品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 ◆收益与利润 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总利润取决于产出增加成本增加的数量 ◆生产最大的产量,能带来收益最大化,但不能保证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当增加一额外单位产出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其增加的成本时,才生产这一单
第五章 1.市场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生产 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的总量。 2.生产要素:可以被用来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分为短期要素、长期要素。 3.生产函数:产能约束。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生产要素)与最终产品(产品) 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是生产函数。 假设有两种投入品:劳动 L 和资本 K,产出为 Q,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成 Q=F(K,L). 生产函数是在给定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成立的,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 会发生变化。 4.短期生产函数:短期内一些投入(例如土地和资本)是固定的。此时产出取 决于可变投入(如劳动力)的数量。 5.思考:为什么会存在产能上线?
可编辑
.
◆退出 当厂商发现其他领域的投资利润更好时,将退出该行业。 如果价格下降到平均成本之下,厂商将离开该行业。 当厂商离开该行业时,市场的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
◆均衡 竞争性行业存在利润导致进入 竞争性行业存在亏损导致退出 长期均衡: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成本;经济利润不会持续太久
17.竞争性市场特征 众多厂商;产品同质;低进入壁垒;MC=P;零经济利润;完全信息 第七章
边际成本(MC)= 边际成本曲线呈上升状态,所增加的一额外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边际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上升,是因为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边际产品递减等价于边际 成本上升,边际产品递减意味着,当我们不断增加某种可变投入时,每一单位的投入所 得到的产品增量会越来越小。换言之,当我们不断增加产量时,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 要增加的这种投入越来越多,也就是边际成本越来越高。 15.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与固定成本、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曲线最初下降归于固定成本被更大的产品分摊;平均成本曲线后 来的上升是由于边际成本的上升。
注意:“最终”,也就是说,某一投入边际物质产品并非自始至终减少,它有 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 8.收益递减规律的原因:资源约束。最初边际物质产品增加来源于劳动专业化。 9.总成本:生产商品或服务所花费的所有资源的市场价值。 10.固定成本:总成本中不随产出的改变而改变的那部分成本。短期内,产出 增加,固定成本不变。 11.可变成本:总成本中随着产出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在短期内,总 成本的变化都是由于可变成本的变化而引起的。 12.平均成本的度量:
15.竞争性行业的市场供给 ◆决定竞争性市场供给的因素 投入要素的价格 技术水平 预期 行业中的厂商数量
16.行业进入与退出 ◆进入 当存在丰厚利润时,新的厂商将进入该行业 经济利润吸引厂商—厂商数目增加导致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下降
—只要存在利润新厂商就会继续进入竞争性行业—这一过程知道价格下降到平 均成本的最低点,所有的经济利润消失时才会停止。
E=
6.富有弹性:E>1,需求富有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反映强烈。 7.缺乏弹性:E<1,需求缺乏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不敏感。; 8.单位弹性:E=1,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是相等的。 9.弹性与收益:E>1,降价会增加收益;E<1,降价减少收益;E=1,降价不会引 起收益的变化。 10.价格弹性决定因素:商品特性,即是必需品还是奢饰品;替代品的可得性; 相对于收入的价格。
可编辑
.
11.总利润 ◆总利润的两种计算方法 总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总利润=平均成本(单位利润)X 销售数量 单位利润=价格-平均总成本=P-ATC 总利润=(P-ATC)XQ
12.供给行为 ◆厂商如何决定其生产量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关系 ◆单个厂商的供给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每个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
※购买某产品所支付的价格部分取决于生产此商品的厂商数目。 ※产品质量也依赖市场竞争程度。 6.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ⅰ完全竞争厂商没有市场权力(是指改变市场商品或服务价格的能力) ※完全竞争厂商每个厂商相对于市场而言都是如此之小,对市场的总产量和 价格都无显著影响 ⅱ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个别厂商必须接受市场价格,并相应调整产量 ⅲ单个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只能以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商品 ※一旦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对其产品的需求马上变为零 7.市场需求曲线总是向下倾斜的,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第三章 1.经济交往的原因:⑴作为个人,我们没有能力生产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⑵ 我们生产自己有能力生产的东西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2.经济参与方:企业、消费者、政府、外国人。 3.两个市场:要素市场,向社会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4.需求强调的观念是:我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5.需求法则: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反之。需求曲线的共同特征是向下倾斜。 6.需求的因素:价格、偏好、收入、其他商品价格、预期。 7.需求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反映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 8.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9.市场供给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销售该商品的所有厂商的集体行 为。 10.市场供给法则: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价格愈高,供给量越多。增加的产 出必定需要更多地成本,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价格下才会有较多的产出出现, 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增加利润,并且诱使生产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11.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供给曲线移动;供给的变动, 供给曲线的移动。 12.均衡价格:一种价格和数量的组合使得现有买者和买者的意愿相符合。 13.价格上限的三个结果:增加需求数量、减少市场供给、产生市场短缺。 14.价格下限的三个结果:减少需求数量、增加市场供给、引起市场过剩。
接近最低水平 ※在竞争行业,经济利润接近零,在垄断行业,经济利润最大。 ※在竞争行业,整个过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行业,价格始终超过
潜在产出的上限取决于最少的要素,即短边原则或木桶效应。 6.边际物质产品:指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 反应每一单位要素对生产的贡献。
边际物质产品(MPP):
。
7.收益递减规律: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一种投入数量增加“最终”会达到 一个临界点,此后边际物质产品随这一投入要素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第六章 1.市场结构:不同的企业获利的机会不尽相同;市场结构对企业利润追逐构成 影响;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中厂商的绝对数量以及相对大小。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众多厂商生产相同的的产品。例如农场主 3.垄断:是指单独一家企业提供了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全部供给。例如地方公用 事业公司。 4.不完全竞争: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双寡头是指只有两家企业提供产出;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大企业完全或几乎控制某一产业。 5.市场结构对产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量 竞争性厂商调整供给数量直至 MC=P 边际成本曲线是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3.供给移动 ◆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供给政策 ◆任何引起边际成本改变的原因都将引起攻击行为的变化
可编辑
.
◆对于边际成本和供给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投入要素的价格 技术水平 预期
14.市场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个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总量 ◆市场供给曲线是所有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