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30年之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之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之基本经验摘要: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是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并将其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一次真正的革命,其主要任务是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在于从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而科学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开放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其中,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经验,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将“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继续解决那些尚未根本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一、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伊始,中央就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都应当清除。

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判断是非、正误和取舍的标准,只能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尤其是生产力标准。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同现实的生产力相适应。

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必然超前了。

党的“八大”发现了这个矛盾,但并不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超前的生产关系,而是落后的生产力。

其实,在这种名为“先进”实则超前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力不仅不能发展,而且受到了束缚、阻碍甚至破坏。

改革开放就是要改变这种形式上超前而实际上倒退的生产关系。

改革开放的根本判断标准只能是“生产力标准”。

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四个化”,就必须实现“四个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由贫穷愚昧落后向富裕文明发达的转变。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 ·第一节
实施改革的现实依据与理论基础
二、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分析的局限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的分析主要是从生产关系的性质 来判断矛盾存在与否。由于对社 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停留在它的 基本特征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社 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清醒、科学 的认识,因而没有真正找到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 径和手段,在主要矛盾和基本国 情的把握上出现了严重失误。
第七章 ·第三节
第二代改革的启动及对改革中重大社会关系的处理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也是改革与稳 定的基础。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 的发展。
第二,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 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第七章 ·第四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第四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一,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 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 来,必须对外开放。
主动开放
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需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 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更好地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一带 一路‛)、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进 发展。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形成竞争的新优势,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 握主动权。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不仅由于这是从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中得出的必然结论,而且因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的实行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命运;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层含义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另一层含义也意味着,乱改革也是“走到邪路上去了”,也只有死路一条。

[2]一、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一)改革开放的依据1、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有过科学的判断,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

斯大林没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为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毛泽东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做出了重要的丰富和发展。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没有找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手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地区分和正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

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

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的背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

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管理论丛与技术研究专刊25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包含了两层深刻的含义:其一层含义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另一层含义也意味着,乱改革也是“走到邪路上去了”,也只有死路一条。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回顾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动力来自何方?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方向和判断标准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只有在理论上弄清楚上述问题,才能树立正确的改革观,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理论, 找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途径。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改革开放要回答的首要问题,这就必须搞清楚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

1.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就社会主义社会而言,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区别?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这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存在着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

事物皆具有其特殊性,认识事物就要从多方面研究矛盾特殊性。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以及由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制约着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某一时期的主要矛盾的转化。

矛盾的不同性质决定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不同手段和途径,也决定了这一社会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2021年考研政治考试热点:改革开放

2021年考研政治考试热点:改革开放

2021年考研政治考试热点:改革开放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的确,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在这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从实践中持续获得真知,人民变得更加幸福,祖国变得更加富强。

在我们无比自豪的同时,该知识点无疑成为了考研政治的重要考点。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考点。

一、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1.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2.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3.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持续发展,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也要相对应地持续实行。

改革开放只有实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必须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干下去,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二、意义及成果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使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加,在体制上进一步创新,由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由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变为逐步迈入小康社会。

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能够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的关键抉择。

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和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到2020年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当代中国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就是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放生产力,提升国民经济。

经济体制是其他各方面体制的基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其他各方面改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

第七讲 改革开放论

第七讲   改革开放论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要多方 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 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 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 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 化大经济的需要。 2.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3.“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 失的标准。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 判断改革的是成败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友展,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 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 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 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 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 优化配置,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它也使 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环境与 生态安全等受到挑战和威胁。因此,在开放过程中, 要提高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切实维护国家各种安 全的能力:对开放型经济中产生的风险和问题要做 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加强对全球经济走势和波动 的预测,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国内产业提升、 技术进要有充分的认识,制定和实施国家技术和产 业发展战略,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正 确处理好利用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发展国内市场 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
【深度思考】(1)比较新民主义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异同。 (2)涉及社会基本矛盾的考点: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 作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社会主义的基本 矛盾和发展动力;错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七章 改革开放

第七章 改革开放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苏果云
1、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1)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丰富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 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着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着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三,把社会基本矛盾、 第四,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第四,
导入
改革开放是中国正确选择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苏果云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黄河三角洲
滨州临港产业区 东营临港产业区 莱州临港产业区 潍坊临港产业区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天津滨海区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 苏果云
导入
改革开放是中国正确选择
启示之一:中国缘起改革开放? 启示之一:中国缘起改革开放? 启示之二:中国改革开放特色所在? 启示之二:中国改革开放特色所在? 启示之三: 启示之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 会主义改革开放之路。
从国内看,实行改革开放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 从国内看, 停滞落后历史教训的结果; 停滞落后历史教训的结果; 从国内看, 从国内看,实行改革开放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 汉代通西域 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唐朝加强对外交流 从国内看,实行改革开放是冲破传统的、 从国内看,实行改革开放是冲破传统的、僵化 传统的 明朝郑和下西洋 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 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 明末海禁 清朝闭关锁国 从国际看,实行改革开放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要求 要求。 从国际看,实行改革开放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要求。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谢谢大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马恩列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 论的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始
•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 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 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 乎家家外出讨饭。 1978 年 11 月 24 日,小 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 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 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 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②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在教育方面,免除义务教育阶
段的学杂费,尤其是高考制度恢复,当时全国录取的 大学新生仅有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录取大学新生 达到 567 万名;在科技方面,从 1979 年远程火箭发射 实验成功,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再到2008年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发射升空、神七实施太 空行走等这些航天科技方面的成就,体现出我国科技 水平的快速发展;在体育事业方面,从1984年许海峰 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后,中国体育健儿更是将金牌 总数猛增到51枚,奖牌总数达到100枚。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 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 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 影响。
•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 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 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 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 变革。‛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 节,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 史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必须围绕发展社会生产 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强大动力。

考研政治教程毛概第七章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考研政治教程毛概第七章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改⾰开放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是我国实⾏改⾰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盾的论述⾸先是⽑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问题》中提出的。

主要有四个⽅⾯的内容。

第⼀,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仍然是⽣产⼒和⽣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盾,正是这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盾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是⼈民根本利益⼀致基础上的⽭盾,是⾮对抗性的⽭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解决社会基本⽭盾的思想。

⽑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是⾮对抗性的⼈民内部⽭盾,可以依靠社会主义⾃⾝的⼒量来解决。

第四,分析中国存在的两种社会⽭盾。

即敌我⽭盾和⼈民内部⽭盾。

不同性质的⽭盾解决⽅法不同。

邓⼩平在充分肯定⽑泽东关于基本⽭盾的论述之后,在新的实践中进⼀步丰富和发展了⽭盾理论。

其主要内容有:第⼀,判定⼀种⽣产关系和⽣产⼒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产⼒的要求,能否推动⽣产⼒的发展。

第⼆,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产⼒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盾、主要⽭盾和根本任务统⼀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盾的途径是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序幕拉开了,全面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势不可当地展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西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2010年是中国改革改革开放33周年。

33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回顾33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总结33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助于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认识与理解。

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3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决非偶然,有其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时代依据。

(一)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交互作用形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是怎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又是什么?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也是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这方面的实践,当然不可能对这一问题做出直接而明确的回答。

恩格斯只是科学地预见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深深感到,‚今后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方面,我们每前进和提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

改革开放开放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开放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2.国际背景 •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 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 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 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 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 ——胡锦涛
(1)时代主题的转换 • (2)新技术革命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
决定在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 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有从世界和时代的坐标 中去认识,才能更加准确; • 一个社会的变革,只有从历史和现实的对
比中把握,才能更加清晰。
我们党在上世纪70 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 开放的重大决策,主
要有两方面的背景。
1.国内背景
(二)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
用,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才会促进生
产力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就是使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适应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 律。但他们没有分析社会主义社 会的矛盾问题。
(2)中国对外开放
• 对外贸易总量
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 亿美元猛增到21737亿美元,增长了104倍。其中, 出口总额从98亿美元增加到12178亿美元,增长 了124倍;进口总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9560亿美 元,增长了87倍。1979-2007年进出口贸易年均 增长17.4%,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8.1%,进口年 均增长16.7%。
发挥。‛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40年来的伟大跨越,也许透过微观个体的视角,更容易可触可感。有学者回忆道, 开放之初,中国学者受邀出国还是一种荣耀。而如今,不少学者出国访问成了生活日常。 过去的荣耀,碍于精力有限,现在都“只能回邮件婉拒”。确实,全球治理、大宗商品价 格、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气候变化……讨论这些问题,已经绕不开中国,国际社会都想听 到中国声音、了解中国看法。前后变化,令千千万万中国人深刻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步伐 不断加大带来的全球视野、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带来的强烈自信,也让世界愿意接受 共谋发展繁荣良方的“中国方案”、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40年来,中国 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 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 显示了中国力量;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正如习近平 同志所说,“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 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惊天动地之契约”
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 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
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关廷珠 关友德 严立苻 严立华 严国昌 严立坤 严 金昌 严家芝 关友章 严学昌 韩国云 关友江 严立学 严 俊昌 严美昌 严宏昌 严付昌 严家其 严国品 关友申 该契约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藏品号为GB54563。
二、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依据
改革开放是中国正确选择
1、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2)全文

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2)全文
❖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特点:体现了从实际出 发和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 统一。
❖ 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有利于从抽象的 姓“资”姓“社”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不因这种纠 缠的争论而贻误改革开放的时机,促进社会主义社 会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互关系
❖ 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 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改革和扩大 企业自主权的结晶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 业承包制。这两种新体制在理论上的新认识就是“两权分离”说,即所 有权和经营权可以分离。
❖ 成果: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 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 大胆改革。
❖ 斯大林:苏联1936年宣布“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斯大林在很长一个时 期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社会基本矛盾。他坚信苏联的社会生产 关系“完成适合于生产力的增长”。违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晚年认 识到社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 作根本性的问题提出来。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要求
❖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 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
一起来。
❖ 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 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改革开放的目的
❖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 的中华民族
人’。口说无凭,得立个字据。”
❖ 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不仅由于这是从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中得出的必然结论,而且因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的实行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命运;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层含义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另一层含义也意味着,乱改革也是“走到邪路上去了”,也只有死路一条。

[2]一、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一)改革开放的依据1、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以改革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有过科学的判断,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

斯大林没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为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毛泽东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做出了重要的丰富和发展。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没有找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手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地区分和正确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摘要: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40多年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也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道路。

近代以来,从1840年鸦片战争直到今天,在这180多年的时间里,改革开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世界50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对世界500年社会主义发展的这样的一个继承和传承。

同时,我们有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今天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它是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实践探索。

本文旨在从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三方面分析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在新时代仍然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早在 2012年的时候,他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那么为什么说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一、理论依据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当时的中国落后于世界20多年,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在濒临崩溃的边缘,这是我们国内的一个情况。

当时的国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世界刚刚经历了新兴的科技革命,经济正在迅速的向前发展,但是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这个时候中国再不进行改革,只会远远地被甩在世界的后面。

所以邓小平同志有一句话,他说如果现在再不实现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因此改革开放才能赶上时代,改变命运,因为这是关乎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

1978年,在我国的中部地区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在安徽的小岗村,一些村民和干部冲破旧体制的限制,开始包干到组,包产到户。

对于这个问题,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去分析。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那么对于这一顿矛盾怎么去解决,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革命,二是通过改革。

改革开放教案相关知识点

改革开放教案相关知识点

改革开放知识点总结改革开放属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和措施,十五大后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国策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源于1978年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当时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届时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这次会议是以邓小平为代表以及最底层农民开展的,小岗村成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改革开放的影响:改革开放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取得不断地提高。

改革开放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与外交领域创造了良好的空间还稳定了国内国际,并且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全球经济趋势。

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的理论阐明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他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总设计师。

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不断发展,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不断进行。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必须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干下去,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当代中国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就是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放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

经济体制是其他各方面体制的基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其他各方面改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

政府要发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