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挖空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挖空训练《烛之武退秦师》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然(
)郑亡,子
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
)缒而(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
(
)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
)东道
主(
),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
君尝为(
2
)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
)还也。”亦去(
)之。
1
跟定斐然成绩斐然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晋军(驻扎)函 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取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一说表修饰)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 的过错)。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许之。 夜(在夜晚)缒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 经)知亡矣。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越国以鄙远,(越 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对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 (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取独)往来,共其乏困,君亦 无所害。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并列,不译。一说 表转折)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 既东(在东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秦,将焉 (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秦伯说(通“悦”),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 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是)还 也。”亦去(离开)之。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翻译: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烛之武退秦师 挖空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挖空训练(《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多角度复习与练习
练习1:挖孔训练1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假设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
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清楚、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艺木特点】一、伏笔照应,组织严密。
该文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
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
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亳无关系,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为全文作了铺垫。
秦、晋虽是联合,二者并不是无隙可乘,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
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
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
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充分,收尾也圆满。
二、波澜起伏,生动活泼。
行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
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曲折。
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
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
最后对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
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详略得当,说理透彻。
文章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
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
在烛之武“夜缱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都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层次井然。
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本基础知识识记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往...(),行李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二、基础知识梳理整合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共.其乏困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无能为也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多义词1.鄙(10年5考)(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_______________(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_(6)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_______________(7)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_______________(8)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___1、答案:(1)边疆地区,边远的地方(2)庸俗,浅陋,鄙俗(3)目光短浅(4)当作边境(边疆) (5)浅陋(6)动词,鄙薄,轻视(7)自称的谦词(8)村野之处,乡下2.辞(10年2考)(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_______________(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_______________(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5)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_______________(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_______________(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8)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9)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 _______________(10)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_______________(11)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_______________(1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___2、答案:2.(1)名词,言词,言语(2)名词,文辞,文学(3)动词,推辞(4)动词,告别,辞别(5)动词,讲究,计较(6)名词,辞令,应酬的言辞(7)动词,辞谢,婉言道歉(8)动词,推托、推辞(9)动词,告别(10)动词,审问、审讯(11)名词,托词、借口(12)名词,古体一种文体________________(2)(2014·大纲)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新唐书·韦凑传》) ________________ (3)(2014·四川)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梁书·王筠传》________________(4)(2013·江苏)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及答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参考答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拒绝)曰:“臣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
”许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而(表修饰)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君知其难也。
高中语文必修1——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取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连词,表承接,译成“才”“就”)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许之。
夜(在夜晚)缒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对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之(取独)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连词,表承接。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在东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是)还也。
”亦去(离开)之。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向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就)请(请求)荆卿曰:“秦兵旦暮(早晚)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您,对对方的尊称),岂(怎么,哪里)可得哉?”荆卿曰:“微(没有)太子言,臣愿得谒(请求)之。
今行而无信(信物),则秦未可亲(亲近,接近)也。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
• 重要句子翻译: •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晋文公、秦穆公(共同出兵)围困郑国,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
而且又对晋国有二心。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如果放弃灭亡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 有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
•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 主 )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氾南。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秦 军)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顺接连词, 才)求子,是(这)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 夜(名作状,在夜晚)缒而(顺承连词,不翻译)出,见 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把)鄙(当做边界)远, 君知其难也,焉(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的)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之(主谓间,取消 独立性)往来,共其乏困(缺乏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 夫晋,何厌之有? •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它)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
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从哪里取得贪求的土地呢?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顺承连词, 就)夕设版焉,君之所知(所+动词=名词,知道的)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已经)东封(作为疆界)郑,又 欲肆(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秦,将焉(哪里) 取之?阙秦以(而)利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 孙戍之,乃(顺承,就)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因 (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 亲附),不知;以乱易(替代)整,不武。吾其(语气副 词,还是)还也。”亦去之。
【挖空训练】高三语文教材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巩固
高三语文教材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基础巩固一、挖空梳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1()于楚也。
晋军2()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3()必退。
”公从之。
辞4()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5()寡人之过6()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7()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8()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9()郑以陪10()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11()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12()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13()秦,将焉14()取之?阙秦以利晋,唯15()君图之。
”秦伯说16(),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17()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18()整,不武。
吾其19()还也。
”亦去20()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夫晋,何厌之有?译文:(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译文:(3)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译文:(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三、文化常识整理(一)文化常识梳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必修一文言文挖空训练
必修一文言文挖空训练烛之武退秦师【作者】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句式:):“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整句翻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句式:),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作者】刘向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句式:)。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句式:)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句式:)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1、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君亦无所害。
且君..()之往来,共.()其乏困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来归.()丹,..()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参考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缒而出之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东方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灭亡D.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答案:D.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越国以鄙远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敢以烦执事答案: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他是非常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B.秦晋围郑,使郑国君臣忍辱负重,但郑国大夫烛之武却不顾个人安危,离间秦晋,最终使秦军撤退。
C.烛之武是一个有勇有谋、善于辞令的外交家。
D.本文通过叙述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表达了知恩图报的思想。
答案:D.本文通过叙述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表达了知恩图报的思想。
二、简答题4、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本文讲述了春秋时期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就在这种危机时刻,烛之武被派往秦国游说,最终成功地说服秦王放弃了进攻郑国的故事。
文章刻画了烛之武这一形象,展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同时,文章也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外交智慧和民族精神。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为古代记叙散文,三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都是我国古代叙事散文的典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烛之武退秦师》是其中的第一篇,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这篇课文要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清除语言障碍,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章法作一些探究,并汲取语言营养,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
2、教育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新教材)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指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贰,从属二主)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氾(fán)南。
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壮年。
古时男子三十为“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答应)之。
夜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自言冒昧的谦辞)以烦执事..(把..(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越国以鄙远远地当作边邑。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远,指郑国),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供..(外交使者)之往来,共其乏困...(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给他们缺少的资粮。
共,同“供”,供给),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版,指版筑的工事)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把……当作疆界)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若不阙.(quē)(侵损、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唯,表示希望、祈请。
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ɡ)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同盟),不知.(zhì)(同“智”);以乱易整..(这是不....(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不武符合武德的。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2017级高一)
《烛之武退秦师》挖空训练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
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
..()之.()
...(),行李
..()东道主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
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挖空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含(5)
高中语文必修 1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以( 因 ) 其无礼于 ( ) 晋,且 ( 而且 ) 于楚也。
晋( 扎 ) 函陵,秦 ( 扎 ) 氾南。
佚之狐言于 ( ) 伯曰:“国危矣,若 ( 若是 ) 使之武秦君,() 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 ( 取独 )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 通“矣” ) 。
”公曰:“吾不能够早用子,今急而( 才,一表修 )求子,是寡人之也( 是我的 ) 。
然 ( 但是 ) 亡,子亦有不利焉 ( 啊 ) !” 之。
(在夜晚 )而(表修,一表承接) 出,秦伯,曰:“秦、晋,既(已)知亡矣。
若 (若是 )亡而有益于君,敢以( 用,拿 ) 事。
越国以鄙, ( 越国把地看作邑) 君知其也,焉 ( 何,什么 )用亡以陪?之厚,君之薄也。
( 国的力雄厚了,你秦国的力量相就削弱了) 若舍以 ( 把⋯⋯作 ) 道主 ( 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之 ( 取独 ) 来往,共(供给)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予)晋君矣,君焦、瑕,朝而( 表并列,不。
一表折 ) 夕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之有?( 晋国,有什么能它足呢) 既 (在方 ) 封,又欲肆 ( 延伸、) 其西封 ( 疆界 ) ,若不 ( 侵 )秦,将焉 (哪里) 取之?秦以 ( 而 ) 利晋,唯 ( 希望 ) 君 ( 考 ) 之。
”秦伯 ( 通“悦” ) ,与人盟 ( 立盟 ) 。
使杞子、逢、戍之,乃 ( 于是,就 ) 。
子犯之。
公曰:“不能够。
微 ( 没有 ) 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 ( 依靠 ) 人之力而敝 ( 害 ) 之,不仁;失其所与 (交,附 )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 是 ) 也。
”亦去 ( 走开 ) 之。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王,尽收其地,兵北( 向北 ) 略 ( 掠,取 ) 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害怕,乃( 于是,就 ) ( 求 ) 卿曰:“秦兵旦暮 ( 早晚 ) 渡易水,欲侍足下( 您,方的尊称) , ( 怎么,哪里 ) 可得哉 ?” 卿曰:“微 ( 没有 ) 太子言,臣愿得 ( 拜会,前往 ) 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1 )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2 )其无礼于晋....(3句式: 译 ),
且贰.(4 )于楚也。
晋军.(5活用: )函陵,秦军.(6活用: )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7句式 : 译 )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8 )必退。
”公从.(9 )之。
辞曰:“臣之壮...也.(10之的用法: 译: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11 )为.(12 )也已.
(13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14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5句式: 译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6用法: )!”许之..(17句式: 译 )。
夜缒(zhuì)而.(18表示的关系: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9释: )知亡矣。
若亡.(20用法: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1句式: )(译: )。
越国以.(22用法: )鄙.(23活用: )远.(24活用: )(句译: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5句式: 译: )(焉: )(用: )(陪: )?邻之.厚,君之.薄也(26之的用法: 译: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7句式: )(以为: )(东道主: ),行李..(lǐ)(28译: )之.往来(29之字用法: ),共.(30解释: )其乏困..(物资),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31读音及解释: )晋君赐.矣(32译: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33而的用法: ),君之所知也。
夫.(34音: 译: )晋,何厌(...35.. )之有...(36句式: )?
既东封.郑(37东的用法: )(38封: ),又欲肆.(39 )其西封,若[1]不阙.(quē)(40解释: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41读音: )(解释: ),与郑人盟.(42解释: )。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3微: )(44夫的读音与解释: )。
因.(45解释: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46 ),不知.(47读音: )(解释: );以乱易.(48 )整,不武。
吾其.还也(49用法: 译: )。
”亦去之
1、使动用法使退却
2、因为
3、状语后置对晋国没有礼貌
4、不专
一5、名做动驻军6、名做动驻军7、状语后置佚之狐对郑伯说8、军队9、答应10、取独在我壮年的时候11、没有能力12、做13、语气词“了”14、您15、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啊16、语气词“啊”17、省略句(烛之武)答应了这件事
18、修饰关系19、已经20、使动使郑国灭亡21、省略句哪里敢用(这件事)麻烦您22、用23、鄙:边境意动用法当作边境24、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25、疑问句宾语前置为什么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土地焉:什么用:因为陪:增加26、取独27、省略句:以(之)为东道主,把它作为东方道路的主人28、使者29、取独当使者来往的时候30、通“供”提供31、对32、动词做名词恩惠33、转折但是34、二声那35、通“餍”满足36、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的?
37、名词作状语38、意动用法把郑国当作边境39、扩张40、侵损、消减41、通“悦”高兴42、结盟43、假如没有44、那个人45、凭借、依靠46、结交所字结构所结交的人盟友47、通“智”明智48、代替49、还是委婉语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