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分析

合集下载

马铃薯疮痂病研究进展

马铃薯疮痂病研究进展
Key Words: potato; common scab; pathogen; pathogenic mechanism; control technique
1 疮痂病的分布与危害
1.1 马铃薯疮痂病分布 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pp.)目前被视为
世界上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在美国 、 [1-4] 日本、 加拿大、韩国、芬兰、印度等马铃薯生产国均有 报道。马铃薯疮痂病在中国马铃薯生产区普遍存 在 , [5] 各 马 铃 薯 生 产 区 也 均 有 相 关 报 道 。 近 年 来 , 该 病 主 要 分 布 在 河 北 [6-8]、 甘 肃 [9]、 四 川 、 [7,8] 贵 州 、 [7,8] 山 东 、 [10] 云 南 、 [11,12] 山 西 、 [13] 新 疆 、 [14] 陕 西[15]、内蒙古 、 [16] 黑龙江 、 [17] 辽宁、吉林[18]等省、
自治区。 1.2 马铃薯疮痂病危害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植物病原链霉菌引起的植 物细菌性病害,可侵染马铃薯等多种植物。疮痂 病菌属于放线菌科链霉菌属。可通过土壤和种薯 等进行传播,该病主要侵染马铃薯块茎,可在其 表面形成疮痂病病斑,使鲜薯外观变劣,布满疤 痕,薯块质量和商品价值降低。疮痂病病原菌除 侵染马铃薯外,对甜菜、萝卜等块茎类作物也会 侵染。由于该病寄主不断增加,防治技术有限, 该病已经成为世界种植业中重大疾病之一。
1890 年,在美国康乃狄克州首次发现疮痂病 菌的致病菌株,命名为 Oospora scabies[22],后来又 命名为 Actinomyces scabies[23],最后将该菌株名字确 定为 Sreptomyces scabies[24]。该菌株具有螺旋形孢子 链 , 灰 色 , 表 面 光 滑 , 培 养 基 pH = 5 时 适 宜 生 长,产生黑色素[2]。

《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毒素ThaxtominA产量的差异研究》范文

《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毒素ThaxtominA产量的差异研究》范文

《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毒素Thaxtomin A产量的差异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产区,近年来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给当地马铃薯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该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疮痂链霉菌,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Thaxtomin A被认为是导致马铃薯发病的关键因素。

因此,对于Thaxtomin A产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深入探讨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毒素Thaxtomin A产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一)实验材料本研究选用了内蒙古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株,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健康和患病马铃薯样本。

(二)实验方法1. 病原菌培养:将选定的病原菌株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及Thaxtomin A的产量。

2. 毒素提取与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提取的Thaxtomin A进行定量分析。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Thaxtomin A产量差异的原因。

三、实验结果(一)不同培养基对Thaxtomin A产量的影响实验发现,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的生长及Thaxtomin A的产量有显著影响。

其中,某类型培养基(如XX培养基)能显著提高Thaxtomin A的产量。

(二)马铃薯生长阶段对Thaxtomin A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马铃薯生长的不同阶段,病原菌产生的Thaxtomin A产量存在明显差异。

在马铃薯生长的中后期,病原菌的毒素产量较高。

(三)地域差异对Thaxtomin A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的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各地区病原菌产生的Thaxtomin A产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某地区(如XX地区)的病原菌毒素产量较高。

四、讨论与分析(一)不同培养基的选择针对培养基对Thaxtomin A产量的影响,可选择适合病原菌生长和毒素合成的培养基,以提高Thaxtomin A的产量。

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引言: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主要食用部分为块茎。

然而,马铃薯疮痂病是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病害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和发展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筛选和鉴定马铃薯疮痂病的拮抗菌,并评估其在防治疮痂病过程中的效果。

一、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马铃薯疮痂病是由疮痂病菌(Streptomyces scabies)引起的,此细菌普遍存在于土壤中,一旦环境条件适合,就会侵害马铃薯。

疮痂病菌能够在马铃薯的表皮上产生痂皮状病斑,对马铃薯的外观造成严重影响。

二、拮抗菌筛选和鉴定为了寻找对疮痂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我们采集了不同生长环境的土壤样品,并将其制备成悬浮液。

然后,通过筛选试验,挑选出对疮痂病菌具有潜在抑制作用的原悬浮液。

接下来,我们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

我们采用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来确定这些菌株的分类学位置。

通过比对其16S rRNA序列与数据库中已有的菌株进行比对,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筛选出的拮抗菌株。

三、拮抗活性评估为了评估拮抗菌株的抗菌活性,我们进行了体外抑制圈试验。

将筛选出的拮抗菌株培养于琼脂平板上,然后在中心打孔,接种马铃薯疮痂病菌。

根据对抑制圈的直径测量,我们可以评估菌株的抑菌活性强弱。

在体内实验中,我们将拮抗菌株通过种子处理的方式引导进入马铃薯植株内。

然后,我们人工接种马铃薯疮痂病菌,观察病程和病害发展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拮抗菌株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病害程度以及产量等参数,我们可以评估拮抗效果。

四、防效研究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筛选出的拮抗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体内实验显示,拮抗菌株处理组的病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产量也相对较高。

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拮抗菌株能够通过竞争性抑制、产生抗生物质和激活植物免疫等多种机制来抵御疮痂病菌的侵害。

马铃薯疮痂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马铃薯疮痂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马铃薯疮痂病在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 5.2以下很少发病。

并且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马铃薯疮痂病总结:
1.病原菌:一种放线菌类微生物。

2. 传播途径:病菌在病薯和土壤中越冬,从薯块皮孔及伤口侵入。

3. 易发条件: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夏季高温干旱地区易发生。

4. 感病症状:发病部位在块茎,表面为褐色斑点或中间凹陷,呈疮痂状,严重影响薯块的外观品质。

5. 综合防治:
1) 选健康薯种。

一定要从无病区调种,种薯注意消毒。

2) 实行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在易感疮痂病的地块尽量不种植马铃薯。

3) 水分调控。

天气干燥有利于放线菌侵染,如果干旱延长,则发病更为严重。

因此在结薯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及时浇水,可抑制病情的发生和加重。

4) 适期收获。

如果块茎形成期已感病,在接近成熟时, 可以在薯体积达到一定大小时提前收获,以免病斑进一步扩大。

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德国进口品萃病害专用疫苗,稀释1500倍液拌种。

配合品萃冲施型套餐一起使用,处理土壤,以菌克菌、采用“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

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常规药剂: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用于拌种;加瑞农、铜大师用于土壤处理。

马铃薯粉痂病害致病因素与防控措施2020-1-5

马铃薯粉痂病害致病因素与防控措施2020-1-5

马铃薯粉痂病害致病因素与防控措施内容引言症状病害的影响致病微生物病原菌的生命周期影响病害的诸多因素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湿度)降水量土壤类型土壤pH季节侵染检测游动孢子的释放栽培品种抗性病原菌类型与病原菌变种病害控制抗病品种杀菌剂减少种薯传播侵染使用化学药剂减少土壤传播侵染栽培措施抗性植物(油菜,饲用油菜,曼陀罗)立法风险评估与综合防控致谢参考文献引言由土壤粉痂病菌侵染马铃薯块茎引起的粉痂病害,是一种斑点病害,近年来变得日益重要。

世界上第一次明确地报导马铃薯粉痂病是在1841年德国不伦瑞克的一个科学大会上,(在不伦瑞克)Wallroth在当地作物上描述了粉痂病(这一)病害(Wallroth,1842;Morse,1914)。

大约5年后(在1846年)英国第一次报道了粉痂病(Anonymous,1981)。

从此以后,一些国家先后报道了粉痂病害捷克斯洛伐克(Blattny,1935),爱尔兰(Whitehead et al.,1953),芬兰(Makarainen et al., 1994),意大利(Goidanich & Mezzetti, 1948),挪威(Wollenweber, 1921),Russia(Gomolyako, 1930),西西里(Tuttobene, 1986),瑞典(Merz, 1989),荷兰(Mol & Ormel, 1946),亚洲马铃薯种植区域(Mann et al., 1921; Gjaerum et al., 1975; Nachmias & Krikun, 1988; Eraslan & Turhan, 1989a),澳大利亚(Cockayne, 1920; Bald, 1941; Anonymous, 1971; Letham, 1977; Hughes, 1980),北美洲(Gussow, 1913; Melhus, 1913; Morse, 1913, 1914),南美洲(de Lagerheim, 1981; Lyman & Rogers, 1915; Mujica, 1942; Jones, 1975; Ciampi et al., 1992)。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作者:夏善勇盛万民来源:《植物保护》2022年第01期摘要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由放线菌目链霉菌属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的土传兼种传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不仅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时还会导致马铃薯出苗延迟甚至引起幼苗死亡,造成产量下降,给马铃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全球危害马铃薯生产的第四大病害。

2015年我国确立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种植区域和规模不断扩大,马铃薯疮痂病在我国很多省(自治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商品薯、加工原料薯和种薯的生产,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

本文对马铃薯疮痂病症状、发病因素、传播规律、致病机理、分类方法以及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发生情况、种类及分布进行归纳,并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和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致病机理;鉴定方法;种类分布;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3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88/j.zwbh.2020505Research progress on potato common scab disease in China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XIA Shanyong,SHENG Wanmin*(Potato Research Institute,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Biology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Potato in Heilongjiang, Harbin150086, China)AbstractPotato common scab is caused by the soilborne bacterial pathogen Streptomyces spp., which belongs to Streptomyces of Actinomyces. 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potato planting areas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not only affects the appearance quality and price of potatoes, but also delays the emergence of potatoes and even causes the death of seedlings in severe cases, resulting in a decline in yield and enormous economic losses to the potato industry. It has become the fourth major disease endangering potato production worldwide. In 2015, China established the strategy of using potatoes as a staple food, which further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otato industry.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potatoplanting areas and scales, potato common scab has occurred to varying degrees in many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roduction of commercial potatoes, processed raw potatoes and seed potatoes, and has been expanding and aggravating year by year. The potato common scab has become the main disease restricting potato production i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summarized the symptoms, pathogenicfactors, transmission routes,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potato common scab and its occurrenc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and also sorted ou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order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control of potato common scab in China.Key wordspotato common scab;pathogenic mechanism;identification method;species distribution;control measure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茄科Solanaceae茄属 Solanum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目前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非禾本科作物,其不仅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矿物质盐类、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1],而且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疮痂病防治和治疗办法

马铃薯疮痂病防治和治疗办法

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品质下降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会导致块茎表面出 现疤痕和凹陷,影响其外观和品质。
种薯繁育受阻
如果种薯带菌,将导致病害在田间传 播,因此疮痂病对种薯繁育造成不利
影响。
产量下降
由于疮痂病的危害,马铃薯的块茎重 量和大小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产 量下降。
土壤质量下降
由于疮痂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 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马铃薯的后 续生产。
疮痂病会导致马铃薯块茎出现病斑,降低马铃薯的品 质和产量。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给防治带来困难,需要采 取综合措施。
应根据发病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 力。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疮痂病有抗性的马铃薯品种,从根本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种子消毒
对马铃薯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用化学药剂浸泡或使用热处理方法 ,以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菌。
02
疮痂病的防治
农业防治
品种选择
选择对疮痂病有较强抗性的马铃薯品种。
轮作制度
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 扩散。
种薯处理
使用无病种薯,并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 病原菌的传播。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铜制剂、硫制剂等。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轮制度
实行与非茄科作物的轮作制度,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 的积累。
化学治疗
药剂拌种
01
使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如用咯菌腈、苯醚甲环唑等药剂
,以减轻疮痂病的发病率。
土壤消毒
02
使用化学药剂如氯化苦、溴甲烷等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消灭土
壤中的病原菌。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总结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总结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总结1、真菌性病害针对马铃薯真菌病害而言,在我县发生普遍,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的病害主要还是马铃薯晚疫病,经常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毁灭性的危害,特别是我县今年晚疫病疯狂发生。

从近年来的马铃薯病害田间调查过程中发现,其它马铃薯真菌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对于马铃薯真菌病害的综合防治应根据具体年份结合气候特点有所侧重,避免一切可能的损失。

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干腐病。

1、1晚疫病1、1、1症状叶片上面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发生不规则的小斑点,随着病斑的扩大愈合而变成暗褐色,感病的叶面全部或大部被病斑覆盖。

气候潮湿时,病叶呈水浸状软化腐败,蔓延极快,在叶背面健康与患病部位的交界处出现一层状似绒毛的白色霉层;有时叶面和叶背的整个病斑上,也可形成此种霉轮(孢囊梗和孢囊)。

这是晚疫症状最显著的特征。

茎和叶柄上常表现纵向发展的褐斑。

气候潮湿或重露之后,也可在病斑上产生白色霉轮。

病害严重时,干旱条件下表现全株枯死,多雨条件下整株腐败而变黑。

块茎感病时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微凹陷的褐斑。

病薯的切面可见到皮下组织呈红褐色;变色区域大小和厚薄,依发病程度而定。

1、1、2综合防治1、1、2、1栽培抗病品种:这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也是国内外历史上最成功的措施。

1、1、2、2适时早播:晚疫的流行多发生在8月份,如能适当提早播种,并选用早熟品种,使马铃薯在晚疫病流行之前接近成熟,从而避免马铃薯的严重减产。

1、1、2、3加厚培土层,勿使块茎露出土面:加厚培土层可以阻止植株上的孢子落到地面而侵染块茎。

1、1、2、4喷药保护:在晚疫病未来之前进行预防。

如果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深埋,再用药剂喷洒病株地面进行灭菌。

最后再采取全面的喷药保护。

防治晚疫病的药剂很多,最经济的有波尔多液、硫酸铜溶液,新产品有瑞毒霉、克露、大生、雷多米尔、安克加代森锰锌等。

马铃薯疮痂病主要病原菌及防治药剂筛选

马铃薯疮痂病主要病原菌及防治药剂筛选

马铃薯疮痂病主要病原菌及防治药剂筛选作者:周巍巍来源:《新农业》2019年第12期马铃薯作为我国四大主粮作物之一,是马铃薯产量和消费第一大国,总产量常年保持在9000万吨以上。

随着我国近年来对马铃薯需求和种植规模的增加,病害对于马铃薯的伤害正在日渐剧增。

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种传病害是马铃薯疮痂病,受到该病侵害的马铃薯表面会形成疮痂,大大降低我国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受病薯块不能长时间储藏且容易被其他的病菌感染,在脱毒微型薯生产中发生疮痂病会将病原菌带入种薯基地,造成种薯带菌,并随着种薯调运远距离传播病害。

马铃薯疮痂病可由多种植物病原链霉菌引起,病原菌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比较广泛,组成的成分也较为复杂。

1 马铃薯疮痂病害的症状与致病菌马铃薯块茎表面出现一些粗糙的病斑这种情况常常被认为是马铃薯疮痂病,但是人们并没有对此种症状加以重视。

马铃薯块茎疮痂病症状分为表皮粗糙、普通疮痂、表皮凸起和表皮凹陷四种表现形式。

我国报道的主要症状有表面平状、表面凸起和表面凹陷,其中表面凹陷的癥状尤为严重。

马铃薯疮痂的病原菌主要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两种表现形式,其中非致病菌不会产生毒素,而致病菌会产生毒素,所以马铃薯疮痂病的致病原是毒素。

马铃薯疮痂病菌致病类型有25余种,国内研究目前报道了10余种。

不同症状的马铃薯疮痂病是否与不同致病种或者不同表现形式的入侵方式有关,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尚没有定论。

了解马铃薯疮痂病不同症状与致病种的相关性对抗病育种及病害药剂防治至关重要。

马铃薯疮痂病菌可通过马铃薯的皮孔、伤口和气孔入侵。

2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宁夏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贾云等研究发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灌根造成的马铃薯疮痂病病级为0.29;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灌根造成的马铃薯疮痂病病级为0.19;50%王铜可湿性粉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灌根和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王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灌根造成的马铃薯疮痂病病级都为0.18;4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灌根造成的马铃薯疮痂病病级为0.12;配方处理能使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病级大大降低。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马铃薯疮痂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马铃薯的地下部分,引起薯块表
面的症状。

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土壤因素、气候因素、污染因素等。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主要受土壤中病原菌数量的影响。

病原菌主要是薯瘟病菌和放线菌,它们在土壤中存在,并在适宜的气候和温度条件下迅速繁殖。

此外,土壤中的有机质
含量、酸碱度、含水量等也对病害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气候条件也是马铃薯疮痂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夏季高温、高湿和多雨是造成马铃薯疮
痂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病菌繁殖速度快,也更容易感染马铃薯。

除了自然因素外,疮痂病的发生还受到污染因素的影响。

由于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
病菌数量的增加,从而使马铃薯更容易遭受感染。

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选择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力,可以有效降低病菌的数量,减
少马铃薯的感染率。

第二种措施是加强土壤管理。

适当控制土壤的酸碱度和含水量,添加有机肥等措施,
可以减少病菌的繁殖,从而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

第三种措施是采用化学防治。

马铃薯疮痂病还可以采用药剂喷洒的方法进行化学防治。

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药剂,并遵循药剂使用的规范操作程序。

总之,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需要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马铃薯疮痂病不同抗性品种发病与健康块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马铃薯疮痂病不同抗性品种发病与健康块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杨 鑫,赖振光,樊吴静,等.马铃薯疮痂病不同抗性品种发病与健康块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4):134-14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4.018马铃薯疮痂病不同抗性品种发病与健康块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杨 鑫,赖振光,樊吴静,李丽淑,何虎翼,唐洲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对比分析马铃薯不同抗性品种发病与健康块茎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的差异性。

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改变了内生细菌原有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与健康块茎相比,易感病品种闽薯2号发病块茎内生细菌Shannon指数降低,独有OTU明显提高,抗病品种中薯566发病块茎内生细菌Shannon指数略有提高,独有OTU数量降低;不同品种发病和健康块茎门、属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抗病品种块茎内生细菌多样性和有益微生物群落结构比易感病品种更丰富和稳定,闽薯2号发病块茎内慢生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有益菌群不同程度降低,而中薯566发病块茎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明显提高;放线菌属(Actinobacteria)是健康块茎的重要细菌类群,对拮抗内生菌的挖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品种抗性;内生细菌;群体多样性;丰富度指数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14-0134-07收稿日期:2022-09-07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09-ES19);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9GXNSFBA245095);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编号:2021YM06)。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防治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防治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与防治作者:毛芙蓉刘燕妮李彦军王会志来源:《吉林蔬菜》 2014年第10期毛芙蓉1 刘燕妮1 李彦军1 王会志1(1.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33)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是一种世界性的马铃薯病害,普遍存在于我国马铃薯各主产区。

该病由植物链霉菌引起,主要危害马铃薯块茎,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商品性和耐储藏性。

近年来马铃薯疮痂病在马铃薯微型薯繁育和大田生产上发生日趋严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危害症状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主要危害块茎,从皮孔和伤口侵入,发病初期在块茎表皮产生褐色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侵染点周围的组织坏死,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的平状、凸起或凹陷的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薯块的品质降低。

同时由于表皮组织被破坏,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造成块茎腐烂。

匍匐茎也可受害,多呈近圆形或圆形的病斑。

2 病原特征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较复杂,至今已鉴定和报道了多种疮痂病病原,多为链霉菌属,属于放线菌。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包括Streptomyces.scabies、S.galilaeus、S.bobili、S.acidiscabies和S.turgidiscabies等,并不断有新的致病种被发现,呈现出较大的多样性。

在平板培养基上菌落呈辐射状,因种类不同孢子链呈螺旋状或直-柔曲状,孢子白色、灰色或橙红色,大小约为(0.5~0.6)μm×(1.0~1.2)μm,不同种产生的黑色素也有一定的差异[1,3]。

3 病害发生流行规律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基质中,营腐生生活。

连作造成土壤中病原菌的大量积累,种薯带菌是疮痂病扩散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在块茎生长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气孔和伤口侵入,病害发生的温度范围为11~30℃,适温20~22℃。

通气性好的中性至微碱性砂质土壤有利于发病,而当土壤pH值在5.0以下则极少发病。

马铃薯疮痂病菌及防控手段研究进展

马铃薯疮痂病菌及防控手段研究进展

中国瓜菜2022,35(8):12-17收稿日期:2021-12-28;修回日期:2022-05-3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YFE0115700);黑龙江省马铃薯生物学与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条件建设;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2019ZX16B02-11);中央引导地方发展专项(ZY21C02)作者简介:夏善勇,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

E-mail :*******************通信作者:盛万民,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

E-mail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不仅能够为人体提供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且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部署、精准扶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具有重要作用[1]。

近年来,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的推进,我国马铃薯种植规模和范围逐年递增,倒茬轮作年限缩短甚至难以实现。

常年连作使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发生定向变化,病菌积累,土传病害发生严重。

由诸多植物病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 .)所引起的马铃薯疮痂病是主要土传病害之一,不仅严重威胁着商品薯的外观,还导致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降低,小薯比例增加,影响马铃薯的加工品质,降低其市场竞争力[2]。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年发病面积在40万hm 2以上,平均病株率在30%左右,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3]。

该病害最早于1890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被发现,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马铃薯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4],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美国[5]、加拿大[6]、德国[7]和中国[8]等近30个国家。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马铃薯品质需求的不断增加,该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马铃薯疮痂病症状、发病规律和危害1.1马铃薯疮痂病症状疮痂病病原菌可在病薯、植株病残体及土壤中马铃薯疮痂病菌及防控手段研究进展夏善勇,牛志敏,李庆全,张丽娟,盛万民(黑龙江省马铃薯生物学与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哈尔滨150086)摘要: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 )是由放线菌目链霉菌属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的土传兼种传病害,在世界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广泛分布,已成为马铃薯生产上四大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商品性及加工品质,给马铃薯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马铃薯疮痂病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马铃薯疮痂病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9):137G142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h t t p://h l j n y k x.h a a s e p.c n D O I:10.11942/j.i s s n1002G2767.2023.09.0137庞泽,田国奎,王海艳,等.马铃薯疮痂病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9):137G142.马铃薯疮痂病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庞㊀泽,田国奎,王海艳,李凤云,潘㊀阳,丁凯鑫,李明雪,王立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疮痂病是马铃薯现阶段常见的病害之一,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感病的马铃薯薯块会产生凹陷状或凸起状的病斑,严重的会覆盖整个块茎,整个薯块的外观表型变差,整体品质下降,且不耐储藏,极易发生腐烂.疮痂病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进度,因此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愈发重要.本文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病症表现㊁发病规律㊁致病机理㊁防治措施与手段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马铃薯抗疮痂病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致病机理;防治措施;抗病育种㊀㊀马铃薯(S o l a n u mt u b e r o s u m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 o o d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U n i t e d收稿日期:2023G03G05基金项目: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C A R SG09GE S37);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马铃薯疮痂病发生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及调控对策研究(C Z K Y F202100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课题G马铃薯疮痂病致病毒素T h a x t o m i nA耐受基因挖掘及表达分析.第一作者:庞泽(1996-),男,硕士,研究实习员,从事马铃薯作物育种研究.EGm a i l:1925675258@q q.c o m.通信作者:王立春(1978-),男,硕士,研究员,从事马铃薯作物育种研究.EGm a i l:w a n g l i c h u n78@163.c o m.N a t i o n s,F A O)2022年最新统计,从全球范围内来看,马铃薯现阶段已成为第三大粮食作物,并且在谷类作物单产接近极限的情况下,马铃薯成为全球粮食安全体系中的首选作物之一.具F A O 报告显示,全球大约有2/3的人口将马铃薯作为主粮消费,将近50%的马铃薯用于家庭主食或者蔬菜,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加工比例平均在40%以上.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以鲜食马铃薯作为主要的消费方式,但在中国㊁印度㊁俄罗斯等国家,马铃薯的消费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休闲和快餐等高附加值食品消费逐步增加.亚洲范围内,部分地区或国家的马铃薯消费量正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中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n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S o l v i n gS t r a t e g i e s o f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R i c eS U N Y u1,Z E N G X i a n n a n1,W A N G Q i1,S O N G Q i u l a i1,W A N G M a n l i1,L I X i c h e n1, F E N GY a n j i a n g2(1.I n s t i t u t e o fC r o p C u l t i v a t i o n a n dT i l l a g e,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H a r b i n150086, C h i n a;2.R i c e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e,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J i a m u s i15402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L o d g i n g i sac o m m o n p r o b l e mi nr i c e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h a sb e c o m et h e m a i nf a c t o rr e s t r i c t i n g t h e 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r i c e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i tw i l l l e a dt o y i e l dl o s sa n dr i c e q u a l i t y d e c l i n e.A n a l y z ea n d s u m m a r i z e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o f r i c e l o d g i n g.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 g e n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p l a n t m o r p h o l o g y,n a t u r a lc o n d i t i o n sa n dc u l t i v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 c a u s e l o d g i n g o f r i c e.R i c e l o d g i n g c a nd i r e c t l y l e a d t oc h a n g e s i n y i e l da n d q u a l i t y,r e d u c i n gy i e l d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 f f e c t i n g r i c e q u a l i t y,t h e r e b y a f f e c t i n g t h er i c ei n d u s t r y.I ti s p r o p o s e dt o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d e a lw i t ht h e l o d g i n gp r o b l e mo f r i c eb y c o m b i n i n gp l a n t i n gg o o d f i e l d s,m e t h o d s a n d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K e y w o r d s:r i c e;l o d g i n g;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m e a s u r e73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9期国㊁印度㊁孟加拉国,约占世界的40%左右.所以我国对于马铃薯的种植及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㊀㊀2015年以来,我国主张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伴随着战略计划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也相应地有所增长,相继而来的是与马铃薯相关的病虫害愈发严重.现阶段马铃薯疮痂病(P o t a t oC o m m o nS c a b ,P C S )是马铃薯第四大病害[1],以土传为主,种薯带病的情况也时常发生[2].感染疮痂病之后的马铃薯表皮会出现凹陷状或凸起状病斑,变得粗糙,外观表型变差,品质显著降低,失去商品性和市场价值,对马铃薯产业极具破坏性[3].但是随着马铃薯在国家乃至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对于马铃薯疮痂病研究的工作刻不容缓.本研究综述了马铃薯疮痂病病症表现㊁发病规律㊁致病机理,并总结了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措施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后续的马铃薯疮痂病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1㊀马铃薯疮痂病的病症现阶段对于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中发现,疮痂病对于植株地上部分危害表现不明显,主要危害部位是块茎表皮部分.感染后表皮侵染点周围组织坏死,形成木栓化病斑或斑块,会呈现凹陷状病斑㊁凸起状病斑和平状病斑3种,颜色基本呈黑色㊁锈色或褐色.病斑类型主要与病原菌的生理小种有关,有研究表明,致病菌种S t r e p t o m yc e s a c id i s c a b ie s 等会产生凹陷状病斑[4];S .pu n i c i s c a b i e ㊁S .n i v e i s c a b i e s ㊁S .t u r g i d i s c a b i e s 等会产生凸起状病斑[5G6];S .a u r e o f a c i e n s ㊁S .g r i s e u s 等会产生平状病斑[7].另外,病原菌的生长环境也直接影响病斑类型,如果侵染时期生长环境适宜,则容易形成凹陷状病斑,反之则形成凸起状病[8].还有研究表明彩色马铃薯的抗病性要高于普通马铃薯.«马铃薯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中,对马铃薯疮痂病病情调查与分级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表1).表1㊀马铃薯疮痂病病情等级调查标准病级病情抗性0健康的块茎1块茎表面上1~2个溃疡高抗(H R )(D I <10)3块茎表面上3~4个溃疡,溃疡占块茎表面积未超过1/4抗病(R )(10ɤD I <30)5块茎表面上5~7个溃疡,溃疡占块茎表面积1/4~1/3中抗(M R )(30ɤD I <50)7块茎表面上8~10个溃疡,溃疡占块茎表面积1/3~1/2感病(S )(50ɤD I <70)9块茎表面上10个以上溃疡,溃疡占块茎表面积1/2以上高感(H S )(D I ȡ70)㊀㊀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如下:D I =ð(s in i)9Nˑ100式中,D I 为病情指数;s i 为发病等级;n i 为相应发病级别的块茎数;i 为病情分级的各个级别;N 为调查总块茎数.2㊀马铃薯疮痂病危害及发病规律1891年,T h a x t e r [9]首次发表了有关马铃薯疮痂病的相关报道,经研究发现疮痂链霉菌是引发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病因,并首次从疮痂病菌病薯上提取致病菌种O o s p o r a s c a b i e s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疮痂病相关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其他致病菌种也相继被报道.在中国㊁南非㊁俄罗斯㊁印度㊁美国等多个国家㊁地区均有报道[7].现阶段已经鉴定出的链霉菌约700多个种和亚种[10].但是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的链霉菌都具有致病性,已知具有致病性的疮痂链霉菌约为20种左右,疮痂链霉菌㊁酸性疮痂链霉菌和肿痂链霉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种[11].通常情况下致病菌S .s c a b i e s 会进入植物体的组织,皮孔㊁伤口㊁幼嫩的块茎都是致病菌感染的渠道,然后会产生致病毒素环二肽(T h a x t o m i n s),它是产生疮痂病的主要诱因.该病的症状包括块茎表面结痂状㊁隆起或凹陷性病变等表现.疮痂病的发生致使马铃薯表型变差,严重影响商品薯的质量,极不耐储藏,市场价值明显降低,并且会给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2].S a n t o s Gc e r v a n t e s 等[13]研究发现,疮痂病病菌还能侵染萝卜㊁甜菜㊁胡萝卜和防风草等主根作物.由于马铃薯疮痂病是土传病害,发病部位在块茎部分,所以温度㊁湿度以及土壤酸碱度等都将83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9期㊀㊀庞㊀泽等:马铃薯疮痂病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是影响疮痂病发病的主要条件[14].一般来说,土壤温度在25~30ħ时马铃薯疮痂病极易发病,在通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土壤湿度高马铃薯疮痂病会变得更容易发生.研究表明,马铃薯疮痂病生存的最适p H约为6.0~7.5,这与马铃薯高产土壤p H5.0~7.0最为接近,尤其现在化肥的过量使用,使土壤碱化,更为马铃薯疮痂病生长提供了条件.尤其是种薯繁育时,由于种植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连作现象,更加剧了疮痂病的发生,导致现在种薯都带有疮痂病菌,再加上带病种薯之间跨地区调运,进而为疮痂病大面积发生提供了病原[14G15].这些情况,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马铃薯疮痂病大面积发生.3㊀马铃薯疮痂病致病机理马铃薯疮痂病致病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研究马铃薯疮痂病的致病机理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其致病原因.通常情况下当病原菌侵染寄主植物后,会在植物体内产生酶㊁毒素㊁激素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一般都包含毒性,被统称为致病因子[16].毒素作为致病因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病原菌与植物互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彼此联系的桥梁.因此,毒素是开展疮痂病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的关键之处.20世纪90年代,R o s e m a r y等[17]首先对马铃薯疮痂病进行了研究,他们从致病菌中提取了一类特有的毒素,并命名为T h a x t o m i n s,并发现这类毒素可诱导马铃薯块茎产生疮痂症状.K i n g 等[18]针对疮痂病致病菌进一步开展研究,发现离体培养后的致病菌还可以提取出T h a x t o m i n s毒素,纯化后接种于马铃薯上,未成熟的块茎组织会表现出疮痂症状.赵伟全等[19]研究发现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均能产生T h a x t o m i n s毒素,这说明疮痂病病原菌的致病性与T h a x t o m i n s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L o r i a等[7]则证明了T h a x t o m i n s属于非寄主专化性毒素.这些都可以佐证T h a x t o m i n s 是主要的致病因子.T h a x t o m i n s毒素共含有11种成分,T h a x t o m i nA 是最早分离出来且最主要的致病毒素[18].破坏植物细胞壁纤维素会使病原链霉菌更加容易入侵植物体内[20],而T h a x t o m i nA在抑制细胞壁纤维素合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21].L e i n e r等[22]研究了T h a x t o m i nA浓度对幼苗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的影响,发现在低浓度时会抑制幼苗的生长;高浓度时会抑制细胞生长和膨大,使幼苗致死. T h a x t o m i nA对马铃薯块茎的影响与幼苗相似,细胞异常膨大形成凸状病斑,细胞死亡则形成凹状病斑.4㊀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措施与手段作为世界性的土传病害难题,疮痂病一直以来备受各国专家重视,但目前仍然没有解决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措施.现阶段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方向主要是抗病品种选育,另外通过化学㊁生物和农业等手段进行防治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4.1㊀抗病品种选育抗病育种的选育工作一直以来是减轻和解决某种病害的最有利的措施,同时也是最高效㊁有力的方法.早有学者就疮痂病抗病品种的筛选㊁选育与鉴定开展工作,但由于致病菌种类较为复杂,完全免疫的品种还未见报道.国外研究团队,对于马铃薯疮痂病育种工作涉及较早,已经有很多优秀的㊁抗性较高的马铃薯品种,例如 N a v a j o 和 B l a n c a [23]㊁ M a r c y [24]㊁ A l o a k o n o h i t a E m i l i a [25]㊁ R u s s e t B u r b a n k [26]㊁ N i c o l a B F1 C h a r l o t t e 等[27].2001年M i s h r a等[28]对马铃薯开展了疮痂病抗性评价,筛选出8个发病率较低的品种. P a s c o等[27]在2005年进行了马铃薯品种抗疮痂病鉴定实验,从发病情况来看 B F15 C h a r l o t t e S i r tém a 和 N i c o l a 较轻.2013年,A t i q等[29]在疮痂病抗性鉴定中筛选出 S HG692 S HG704 和 C a r d i n a l 3个抗病品种.随着我国疮痂病致病性不断加重,我国科研工作者也越发重视抗病品种的筛选与选育工作.2013年康蓉[1]对马铃薯品种抗性评价中发现 青海大白花 抗性最好, 陇薯3号 抗性最差.2015年邢莹莹[30]针对黑龙江地区开展主栽马铃薯品种疮痂病抗性鉴定,研究发现9份主栽品种中 克新18 对黑龙江地区的3种病原菌抗性一致.同年杜魏甫[31]也开展了疮痂病抗病鉴定,结果得到23个马铃薯资源中 阿乌洋芋 靖薯1号 紫云1号 和 C88 的抗病性较高.2017年何虎翼等[32]整理了自然病圃中36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D825 和 D731 为高抗疮痂病品系,并均表现为早熟.吴立萍[33]也在当93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9期年利用盆栽接种法对108个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从中筛选出 M E X 750847 M a r i s pe e r G2 C E G G69.1 L 08104G12 等9个高抗种质资源及 垦薯1号 84115M a r i s e e r 陇薯14号翼张薯8号 等11个中抗种质资源;2018年王腾等[34]针对黑龙江省的主栽品种开展了疮痂病病情指数评价工作,发现12份主栽品种中 克新18抗病性较强,病情指数为12.11.2020年赵远征等[35]在呼和浩特市对马铃薯进行疮痂病田间抗性鉴定,从48个马铃薯品种中筛选出17个高抗品种.综上所述,通过抗病品种的筛选,获得了一些抗性较好的马铃薯品种.但是这些品种因种植时间和地点等因素制约,在不同地区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所以针对马铃薯与疮痂病的特殊关系,经过抗性鉴定筛选出的品种并不能满足大面积抗疮痂病马铃薯种植的需要,因此抗疮痂病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工作变得愈发重要,疮痂病病情也作为重要的育种指标进行调查.4.2㊀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在大田生产上被广泛使用,也是解决植物病害最便捷的方法.1976年,D a v i s 等[36]最早报道了关于马铃薯疮痂病可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方法与手段,开启了马铃薯疮痂病通过化学药剂控制的新思路.2012年张露等[37]通过研究发现,对种薯或垄沟喷施氟啶胺悬浮剂能明显减轻马铃薯疮痂病的症状.周芳等[38]对种薯与植株喷施2,4GD 后,疮痂病病薯率有明显降低.王宏虬等[39]评价了5种植物病害诱抗剂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1.00m m o l L-1的水杨酸对疮痂病产生较好的诱抗效果.还有研究发现化学试剂甲霜锰锌㊁硫酸链霉素㊁寡雄腐霉㊁多菌灵㊁可杀得2000等,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寡雄腐霉田间防效较好,最高能达到51 56%.胡新等[40]研究发现用药量为1.20k g h m -2的20%噻唑锌悬浮剂可以对马铃薯疮痂病产生74.31%的防效.但是农药残留㊁污染环境等问题一直以来是使用化学药剂的痛点问题,尤其是长期使用还会出现耐药性,因此化学试剂不是解决马铃薯疮痂病的最优选择.4.3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目前来说在农业发展角度来看属于热点问题,同样也是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芽孢杆菌可以防治马铃薯疮痂病已经被公众所认知.陈志垚[41]通过实验证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贝莱斯芽孢杆菌对马铃薯疮痂病链霉菌S .s c a b i e s 具有拮抗作用.周洋子等[42]筛选出1株萎缩芽孢杆菌,李玉聪等[43]从马铃薯种植地土壤分离得到1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疮痂病有拮抗作用.李勇等[44]分离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Z WQ G1对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的效果.李驰等[45]从疮痂病病斑的坏死组织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环圈链霉菌(S t r e p t o m yc e s a n u l a t u s )P B S H 9,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的萌发和生长,提高产量.马东梅等[46]从土壤中分离到的1株桃色顶孢霉,该菌株在一定程度上有抑菌效果且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对于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还有很多,并且生物防治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同样有着局限性,通常防治效果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并且可能需要技术人员指导使用,这大大增加了种植成本,造成推广范围不大等特点.因此生物防治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4.4㊀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一种农业综合性技术措施,他可以通过改善和调节农作物生长环境来增强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马铃薯疮痂病作为非常严重的土传病害,可以通过土壤轮作的方式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有研究表明,通过土壤轮作可以减轻马铃薯疮痂病的病情指数.S a k u m a 等[47]和L a r k i n 等[48]分别将燕麦和芸苔属作物当作绿肥进行使用,减轻了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此外还可采取施用土壤改良剂或控制水分等措施来减少疮痂病的发生.5㊀展望由于马铃薯疮痂病危害的严重性,不仅影响了粮食安全,而且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也造成了较大的挑战.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粮仓,在提升马铃薯品质,改善马铃薯疮痂病抗病性上应作为先驱者,积极面对困难并克服.早日达成 中国饭碗装中国粮 的目标.今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总结马铃薯疮痂病的致病机理,从而为马铃薯抗疮痂病研究提供新的方向;(2)更深入地对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经济有效且对环境更友好的方式解决或减轻马铃薯疮痂病的04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9期㊀㊀庞㊀泽等:马铃薯疮痂病危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问题;(3)国家应更注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育种工作者们应更重视抗疮痂病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工作,从根源上解决疮痂病难防难治的问题.参考文献:[1]㊀康蓉.甘肃马铃薯疮痂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3.[2]㊀F R Y B A,L O R I A R.T h a x t o m i n A:e v i d e n c ef o ra p l a n tc e l lw a l l t a r g e t[J].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M o l e c u l a r P l a n t P a t h o l o g y,2002,60(1):1G8.[3]㊀朱展鹏,蒋建霞,傅欣雨,等.马铃薯疮痂病抗病资源鉴定和药剂筛选[J].中国马铃薯,2021,35(2):170G175.[4]㊀F A U C H E RE,S A V A R D T,B E A U L I E U C.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a c t i n o m y c e t e s i s o l a t e d f r o mc o m m o ns c a b l e s i o n so n p o t a t o t u b e r s[J].C a n a d i a nJ o u r n a l o fP l a n tP a t h o l o g y,1992,14(3):197G202.[5]㊀M I Y A J I MA K,T A N A K A F,T A K E U C H I T,e t a l.S t r e p t o m y c e s t u r g i d i s c a b i e s s p.n o v[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S y s t e m a t i c B a c t e r i o l o g y,1998,2(2):495G502.[6]㊀P A R K D H,K I M JS,KWO N S W,e t a l.S t r e p t o m y c e s i u r i d i s c a b i e i s p.n o v.,S t r e p t o m y c e s p u n i c i s c a b i e i s p.n o v.a n d S t r e p t o m y c e s n i v e i s c ab i e i s p.n o v.,w h ic hc a u s e p o t a t oc o m m o n s c a bd i se a s e i nK o r e a[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S y s t e m a t i ca n d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M i c r o b i o l o g y,2003,53(6):2049G2054.[7]㊀L O R I AR,B U K H A L I DRA,F R YBA,e t a l.P l a n t 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i nt h e g e n u s S t r e p t o m y c e s[J].P l a n t D i s e a s e,1997,81(8):836G846.[8]㊀H A C K E R J,MUH L D O R F E R I,T S C H A P E H,e ta l.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i s l a n d s o f v i r u l e n t b a c t e r i aGs t r u c t u r e,f u n c t i o n a n di m p a c t o n m i c r o b i a l e v o l u t i o n[J].M o l e c u l a r M i c r o b i o l o g y,1997(6):23.[9]㊀T H A X T E R R.T h ec o n n e c t i c u t s p e c i e so f G y m n o s p o r a n g i u m(c e d a r a p p l e s)[M].C o n n e c t i c u tA g r i c u lT u r a lE x p e r i m e n tS t a t i o n,1891.[10]㊀夏善勇,盛万民.我国马铃薯疮痂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22,48(1):7G16,28.[11]㊀L E I M I N G E RJH,F R A N K M,W E N KC,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S t r e p t o m y c e s s p e c i e sc a u s i n g p o t a t oc o m m o n s c a b i nG e r m a n y[J].P l a n t P a t h o l o g y,2013,62(3):611G623.[12]㊀H I L T U N E N L H,K E L L O N I E M IJ,V A L K O N E N J.R e p e a t e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a n o n p a t h o g e n i c s t r e p t o m y c e ss t r a i ne n h a n c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u p p r e s s i v e n e s st o p o t a t oc o m m o n s c a b[J].P l a n tD i s e a s e,2017,101(1):224G232.[13]㊀S A N T O SGC E R V A N T E S M E,F E L I XGG A S T E L UM R,H E R R E R AGR O D R G U E Z G,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a n d c h e m i c a l c o n t r o l o f S t r e p t o m y c e s a c i d i s c a b i e sa s s o c i a t e d t o p o t a t o c o m m o n s c a b[J].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P o t a t oR e s e a r c h,2016,94(1):1G12.[14]㊀郝智勇.马铃薯种薯疮痂病成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1):158G159.[15]㊀W I L S O N C R,R A N S OM L M,P E M B E R T O N B M.T h e r e l a t i v e i m p o r t a n c eo fs e e dGb o r n ei n o c u l u m t oc o m m o ns c a b d i s e a s e o f p o t a t oa n d t h ee f f i c a c y o f s e e dt u b e ra n ds o i lt r e a t m e n t s f o r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J].J o u r n a l o f P h y t o p a t h o l o g y,1999,147(1):13G18.[16]㊀王军.病原菌毒素对植物的致病作用[J].中国森林病虫,2001,20(6):9G11.[17]㊀R O S E MA R Y,L O R I A,R A G H I D A,e ta l.D i f f e r e n t i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 a x t o m i n s b y p a t h o g e n i c S t r e p t o m y c e ss p e c i e s i n v i t r o[J].P h y t o p a t h o l o g y,1995,85(5):537G541.[18]㊀K I N G RR,C L A R KL.C o r r e l a t i o no f p h y t o t o x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w i t h 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o f S t r e p t o m y c e s s c a b i e s i s o l a t e s f r o ms c a bi n f e c t e d p o t a t ot u b e r s[J].A 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o fP o t a t oR e s e a r c h,1991,68(10):675G680.[19]㊀赵伟全,杨文香,李亚宁,等.中国马铃薯疮痂病菌的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2):313G318.[20]㊀L O R I A R,B I G N E L LD R,MO L LS,e t a l.T h a x t o m i nb i o s y n t h e s i s:t h e p a t ht o p l a n t p a t h o g e n ic i t y i nt h e g e n u sS t r e p t o m y c e s[J].A n t o n i ev a nL e e u w e n h o e k,2008,94(1):3G10.[21]㊀B I S C H O F FV,C O O K S O NSJ,WUS,e t a l.T h a x t o m i n Aa f f e c t sC E S AGc o m p l e xd e n s i t y,e x p r e s s i o no fc e l lw a l lg e n e s,c e l l w a l l 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 c a u s e s e c t o p i c l i g n i f i c a t i o n i nA r a b i d o p s i s t h a l i a n a s e e d l i n g s[J].J o u r n a lo fe x p e r i m e n t a lb o t a n y,2009,60(3):955G965.[22]㊀L E I N E R R.P r o b a b l ei n v o l v e m e n to f T h a x t o m i n A i n 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o f S t r e p t o m y c e s s c a b i e s o ns e e d l i n g s[J].P h y t o p a t h o l o g y,1996,86(7):709G713.[23]㊀E D MU N D S O N W C,M C L E A NJG,F R U T C H E YC W,e t a l.N a v a j o a n d b l a n c a:t w o n e w p o t a t o v a r i e t i e s r e s i s t a n tt os c a ba n da d a p t e dt o C o l o r a d o[J].A m e r i c a n P o t a t oJ o u r n a l,1961,38(7):236G239.[24]㊀d eJ O N G W S,H A L S E T H D E,B R O D I E B B,e ta l.M a r c y:a c h i p p i n g v a r i e t y w i t hr e s i s t a n c e t oc o m m o ns c a ba n d t h e g o l d e nn e m a t o d e[J].A 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 o fP o t a t oR e s e a r c h,2006,83(2):189G193.[25]㊀C O N R O YR J,J E S S U PR J.V a r i e t i e s o f S o l a n u m t u b e r o s u m, s u b s p.a n d i g e n a,a s a s o u r c e o f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c o m m o n s c a b[J].A n i m a l P r o d u c t i o nS c i e n c e,1962,2(7):242G243.[26]㊀B I Z I MU N G U B,H O L M D G,K AW C HU K L M,e t a l.A l t a c r o w n:An e wr u s s e t p o t a t o c u l t i v a rw i t h r e s i s t a n c e t oc o m m o n s c a b a nd a l o w i n c i de n c e of t u b e r s d e f o r m i t i e s[J].A 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 o f P o t a t oR e s e a r c h,2011,88:72G81.[27]㊀P A S C OC,J O U A NB,A N D R I V O N D.R e s i s t a n c eo f p o t a t og e n o t y p e s t oc o m m o na n dn e t t e ds c a bGc a u s i n g s p e c i e so fS t r e p t o m y c e s[J].P l a n t P a t h o l o g y,2005,54(3):383G392.[28]㊀M I S H R AKK,S R I V A S T A V A JS.S c r e e n i n gp o t a t o c u l t i v a r s14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9期f o r c o m m o n s c a b o f p o t a t o i n a n a t u r a l l y i n f e s t e d f i e l d [J ].P o t a t oR e s e a r c h ,2001,44(1):19G24.[29]㊀A T I Q M ,K H A L I D A R ,HU S S I A N W ,e ta l .G e n e t i cp o t e n t i a l o f p o t a t o g e r m p l a s m a ga i n s tc o m m o ns c a bd i s e a s e c a u s e db y S t r e p t o m yc e s s c a b i e s [J ].P a k i s t a nJ o u r n a lo f P h y t o p a t h o l o g y,2013,25(1):27G30.[30]㊀邢莹莹.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鉴定及主栽品种的抗性评价[D ].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31]㊀杜魏甫.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菌鉴定及品种资源抗性评价[D ].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16.[32]㊀何虎翼,谭冠宁,何新民,等马铃薯品种(系)资源的疮痂病抗性鉴定[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4):786G793.[33]㊀吴立萍.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疮痂病抗性鉴定及其抗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34]㊀王腾,马爽,孙继英,等.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疮痂病的田间抗性比较[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2):58G60.[35]㊀赵远征,徐利敏,聂峰杰,等.不同马铃薯品种抗疮痂病的田间鉴定与评价[J ].北方农业学报,2020,48(1):81G86.[36]㊀D A V I SJR .I n f l u e n c e o f s o i lm o i s t u r e a n d f u n gi c i d e t r e a t m e n t s o nc o m m o ns c a b a n d m i n e r a lc o n t e n to f p o t a t o e s [J ].P h y t o p a t h o l o g y,1976,66(2):228G233.[37]㊀张露,艾玉廷,马健,等.不同比例氟啶胺对马铃薯块茎疮痂病防治效果[J ].中国马铃薯,2013,27(3):175G178.[38]㊀周芳,贾景丽,刘兆财,等.2,4GD 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效果[J ].中国马铃薯,2018,32(4):235G239.[39]㊀王宏虬,缪福俊,李彪,等.马铃薯疮痂病最适诱抗剂筛选试验[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7):1125G1129.[40]㊀胡新,高世杰.20%噻唑锌悬浮剂拌种对马铃薯疮痂病及其他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10):36G39.[41]㊀陈志垚.马铃薯疮痂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机制初步研究[D ].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1.[42]㊀周洋子,邱慧珍,董莉,等.马铃薯疮痂病高效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0,38(5):259G266.[43]㊀李玉聪,李滨影,油心怡,等.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初探[J ].生物技术通报,2018,34(10):116G121.[44]㊀李勇,郭凤柳,赵伟全,等.马铃薯疮痂病菌拮抗菌Z W Q G1的鉴定及防效测定[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94G99.[45]㊀李驰,张笑宇.马铃薯疮痂病生防菌筛选及其鉴定[C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恩施州人民政府.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414G415.[46]㊀马东梅,李双,台莲梅,等.桃色顶孢霉获得及其发酵液对马铃薯疮痂病菌的抑制作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0):84G87.[47]㊀S A K UMA F ,MA E D A M ,T A K A H A S H I M ,e ta l .S u p p r e s s i o no f c o m m o n s c a b o f p o t a t o c a u s e d b y S t r e p t o m yc e s t u r g id i s c a b ie s u s i n g l o p s i d e do a t g r e e n m a n u r e [J ].P l a n t D i s e a s e ,2011,95(9):1124G1130.[48]㊀L A R K I N RP ,G R I F F I N TS .C o n t r o l o f s o i l b o r n e p o t a t od i se a s e s u s i n g B r a s s i c a g r e e n m a n u r e s [J ].C r o p Pr o t e c t i o n ,2007,26(7):1067G1077.R e s e a r c hP r o gr e s s o nH a z a r d s a n dP r e v e n t i o no f P o t a t o S c a bD i s e a s eP A N GZ e ,T I N A G u o k u i ,W A N G H a i y a n ,L IF e n g y u n ,P A N Y a n g ,D I N G K a i x i n ,L I M i n gx u e ,W A N GL i c h u n(K e s h a nB r a n c h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P o t a t o B i o l o g y an d G e n e t i c s ,M i n i s t r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R u r a lA f f a i r s /P o t a t oI m p r o v e m e n tC e n t e ro fC h i n a ,Q i qi h a r 161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S c a b d i s e a s e i s o n e o f t h e c o m m o n d i s e a s e s o f p o t a t o e s a t pr e s e n t ,a n d i t i s a s e r i o u s s o i l b o r n e d i s e a s e t h a tw i d e l y o c c u r s i nC h i n a a n de v e na r o u n d t h ew o r l d .I n f e c t e d p o t a t o t u b e r sw i l l pr o d u c e c o n c a v e o r c o n v e x s p o t s ,w h i c hc a n c o v e r t h e e n t i r e t u b e r i n s e v e r e c a s e s .T h e a p p e a r a n c e a n d p h e n o t y p eo f t h e e n t i r e t u b e rw i l l d e t e r i o r a t e ,t h e o v e r a l l q u a l i t y w i l l d e c r e a s e ,a n d i t i sn o t r e s i s t a n t t o s t o r a g e a n d i s p r o n e t od e c a y .P o t a t o c o m m o n s c a bh a sb e c o m ea m a j o rd i s e a s et h a t r e s t r i c t s p o t a t o p r o d u c t i o ni nC h i n a ,g r e a t l y l i m i t i n g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g r e s s o f t h e p o t a t o i n d u s t r y i nC h i n a .T h e r e f o r e ,r e s e a r c ho n p o t a t o c o m m o n s c a b i s b e c o m i n g i n c r e a s i n g l yi m p o r t a n t .T h i s a r t i c l e s u m m a r i z e d t h e s y m p t o m s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m e c h a n i s m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m e a s u r e s a n dm e t h o d s o f p o t a t o c o m m o n s c a bd i s e a s e ,a n d p r o v i d e d p r o s p e c t s f o r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o n p o t a t o s c a b r e s i s t a n c e .K e yw o r d s :p o t a t o ;c o m m o n s c a b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c o n t r o lm e a s u r e s ;d i s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c eb r e e d i n g 24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马铃薯土传病害(疮痂病)综合防控试验

马铃薯土传病害(疮痂病)综合防控试验

2017 年第 9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12科研◎试验报告马铃薯土传病害(疮痂病)综合防控试验孙利军 吕 军 汪 奎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它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食用口感好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但马铃薯可患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病害,其中疮痂病是由链霉菌属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

本文利用土壤消毒兼叶面喷施杀菌剂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土传病害(疮痂病)进行综述,以其探索出有效防控措施,将土传病害对马铃薯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马铃薯品种夏波蒂,级别为种薯带疮痂病原种,由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

1.2 试验情况试验地为新开垦的未种过马铃薯的田块,于5月13日播种,采用人工开穴点播,10月14日考种,10月16日收获。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2个水平24个处理,行长4.5m ,行距0.8m ,7行区,小区面积25.2m 2,全试验净面积604m 2。

A 水平(土壤消毒处理):Ⅰ、Ⅱ、Ⅲ、Ⅳ、Ⅴ。

B 水平(喷施杀菌剂):1、2、3、4、5。

Ⅰ×1:淡紫拟青霉×碧秀丹 Ⅰ×2:淡紫拟青霉×氧化亚铜Ⅰ×3:淡紫拟青霉×农用链霉素 Ⅰ×4:淡紫拟青霉×空白 Ⅰ×5:空白×空白Ⅱ×1:地菌净 ×碧秀丹 Ⅱ×2:地菌净 ×氧化亚铜 Ⅱ×3:地菌净 ×农用链霉素 Ⅱ×4:地菌净 ×空白Ⅱ×5:空白×空白Ⅲ×1:五氯硝基苯 ×碧秀丹 Ⅲ×2:五氯硝基苯 ×氧化亚铜Ⅲ×3:五氯硝基苯 ×农用链霉素 Ⅲ×4:五氯硝基苯 ×空白 Ⅲ×5:空白×空白Ⅳ×1:地丰(抗重茬1号)×碧秀丹Ⅳ×2:地丰(抗重茬1号)×氧化亚铜 Ⅳ×3:地丰(抗重茬1号)×农用链霉素Ⅳ×4:地丰(抗重茬1号) ×空白 Ⅳ×5:空白×空白Ⅴ×1:空白×碧秀丹 Ⅴ×2:空白×氧化亚铜Ⅴ×3:空白×农用链霉素 Ⅴ×4:空白×空白1.4 栽培管理试验地施用基肥为撒可富复合肥(N:P :K=12:19:16)50kg 。

《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毒素ThaxtominA产量的差异研究》范文

《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毒素ThaxtominA产量的差异研究》范文

《内蒙古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毒素Thaxtomin A产量的差异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产区,近年来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给当地马铃薯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Thaxtomin A是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毒素Thaxtomin A产量的差异,对于防治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研究,为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选取内蒙古地区不同地点、不同年份的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样本,以及健康马铃薯样本。

2.2 方法2.2.1 病原菌培养对采集的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

2.2.2 Thaxtomin A产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物中Thaxtomin A的含量,比较不同样本间Thaxtomin A产量的差异。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Thaxtomin A产量与病原菌种类、地域、年份等因素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3.1 Thaxtomin A产量差异通过对不同样本的测定,我们发现内蒙古地区不同地点、不同年份的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产生的Thaxtomin A产量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某些地区的病原菌产生的Thaxtomin A产量较高,对马铃薯的危害也更为严重。

3.2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Thaxtomin A产量与病原菌种类、地域、年份等因素有关。

不同种类的病原菌产生的Thaxtomin A 产量存在差异,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Thaxtomin A产量也会因为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此外,地域因素也会影响Thaxtomin A的产量,不同地区的病原菌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产量的差异。

3.3 结果讨论Thaxtomin A是马铃薯疮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其产量的差异将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018 年第 11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26科研◎农业科学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郝振波马铃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因其丰富的营养,很受人们的青睐。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马铃薯的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降低病虫对马铃薯种植的影响,一定要对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深入研究。

1 马铃薯主要病害和防治1.1 粉痂病粉痂病主要会发生在高温度的环境下或者是土壤较为干旱的条件下,它会对幼时的马铃薯块和生长时期的马铃薯块都会有影响。

当马铃薯感染粉痂病时首先会在马铃薯的表面上出现一些褐色的斑纹,慢慢的斑纹会逐渐的凸起,最后会形成大小不一的瘢痕。

当马铃薯的病情逐渐变得严重时,马铃薯的表面会发生破裂,表皮的下面会出现深褐色的物质,马铃薯的根部会长出一些瘤状物。

对于马铃薯粉痂病的防治首先选种子时应该选择没有病毒的种子,从根本上断绝粉痂病的产生。

选种子时,还应该通过正规的渠道选择种子,不能从有过粉痂病的地区购买种子,还应该对种子施加一些钾肥、草木灰等。

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对于曾经发生过粉痂病的土地,一定要经过五年才可以继续使用。

1.2 晚疫病马铃薯的晚疫病可以发生在马铃薯成长的每一个时期。

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这种病发生的几率更大。

马铃薯的晚疫病大多数会发生在潮湿的气候之下,它的潜伏期较短,一旦受到感染就会多次侵染、多次发病。

如果遇到多雨的天气,传播的速度会更快。

晚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毒,病原是致病疫霉菌,是一种寄生性较高的寄生菌。

病原体会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到感染的马铃薯表面产生孢子,并且由风力进行传播。

它会在叶子的表面进行快速传播,并会逐渐的进入到叶子的里面并产生新的孢子,这种病的传染速度极快,一旦马铃薯受到感染,很快就会进行再度感染。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该从选种开始,选种时应该严格选择,淘汰掉感染的种子,选择优良的种子。

马铃薯抗疮痂病相关因子分析++

马铃薯抗疮痂病相关因子分析++

兴电灌区是我县三大高扬程灌区之一,包括靖安、五合、东升、北滩四乡,灌溉面积19.5万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等一系列农业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适宜我县高扬程灌区种植的马铃薯面积不断扩大,其种植经济效益在小麦、玉米、油葵等常规作物之上,2000年至2008年种植面积由2.58万亩增加到8.2万亩,灌区户均种植面积达3.46亩,已成为促进我县兴电灌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但是,近两年来不断生发和蔓延的马铃薯疮痂病却极大地影响到马铃薯的生长成形,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效益。

9月初,正值兴电灌区马铃薯收获时节,笔者就当地马铃薯疮痂病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了解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症状及危害程度近两年来,马铃薯疮痂病在我县兴电灌区的马铃薯种植区不断蔓延,平均发病率约为6-8%,较严重地块发病率可达到15%以上,该病主要为害马铃薯块茎,最初在块茎表面产生浅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大斑,以后病部细胞组织木栓化,使病部表皮粗糙,开裂后病斑边缘隆起,中央凹陷,呈疮痂状。

由于发病马铃薯块茎粗糙,形色难看,故无法按正常价格销售,绝大部分被以最低价(0.20-0.36元/公斤)收购用于马铃薯淀粉加工。

在马铃薯疮痂病较为为严重的地块,如按正常产值(1500元/亩)估算,其产值约减少230元。

今年,受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我县兴电灌区马铃薯年产值降低约689万元,其危害程度之重为近年来各类马铃薯病害之首,应当引起我县农业行政部门和农业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立即研究根治方法,最大限度消除马铃薯疮痂病对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危害。

二、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规律及其病原确认虽然马铃薯疮痂病在兴电灌区的大面积生发蔓延,但广大马铃薯种植农户对该病尚未有明确认识,对于如何根治更是束手无策。

9月24日,经县农技中心植保站科技人员对患病薯块进行检测分析,确认其为马铃薯疮痂病,并对其病原及发病规律做出了初步描述:马铃薯疮痂病病原属放线菌链霉菌马铃薯疮痂链霉菌细菌,其菌丝细长,有分枝、多核,直径为0.5-1微米,末端呈螺旋状,连续分割生成大量孢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分析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属于放线菌目链霉菌属的疮痂病链霉菌引起的土传植物病害,在全球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广泛。

受到疮痂病病原菌感染后的马铃薯薯块表面会形成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薯的价格。

在我国部分马铃薯种植地区深受该病害的影响,并且具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本研究对全国四个马铃薯种植作区的九个省份地区进行样品采集,对疮痂病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生理生化、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待测菌株进行系统鉴定,采用小薯片法和萝卜幼苗法对其进行致病性验证。

结果如下:(1)马铃薯疮痂病样品共26个,病斑类型包括网状、凸状、凹状和平状4种。

(2)通过对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共获得206株放线菌,其中病原链霉菌共68株,检出率约为33.0%。

经鉴定结果表明,供采样地区所分离病原链霉菌包括S.bobili、
S.galilaeus、S.scabies、S.acidiscabies和S.bottropensis共5种。

其中优势菌为S.scabies,各地区病原菌种类如下:吉林省为S.acidiscabies(12株);福建省S.scabies(7株);湖南省为S.scabies(10株);云南省为S.scabies(3株),S.bobili(2株),S.galilaeus(1株);安徽省为S.scabies(1株);宁夏省为S.scabies(21株);山西省为S.bobili(8株);湖北省为S.bottropensis(3株)。

(3)通过对菌株的致病基因(txtAB、nec1、tom A)检测,结果表明,链霉菌致病岛中基因型具有多样性,共检测出两种分别为txt AB+/nec1+/tom A+和
txtAB+/nec1-/tom A-。

(4)利用萝卜幼苗和小薯片方法对待测菌株进行致病性验证结果表明,含有txt AB基因的待测病原链霉菌均可在小薯片上定殖并使其产生黑褐色坏死斑,并表现出对萝卜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