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案例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9.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这是我上的一节研究课,这节课过去好久了,每当我静下心来,总是能感受到学生思考的气息,对于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前面认识角的基础和提前预习的习惯。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我的教学思路是:交流—验证—证明—结论。

果然不出我所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内角这个概念,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于是,我提出研究的问题: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在学生研究前,我们简单交流了验证的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要求。这个过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研究的方法和合作时需要注意的规则,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方法进行验证。在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交流后,大家开始研究了,我留给学生的时间是8分。

学生的研究开始了,一个个俨然是小科学家,积极主动,非常投入。课堂中少了一份喧闹,多了一份沉静和思考,偶尔会有一两个同学的争论声,在这轻声的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在研究中不断地进行碰撞。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轻轻地走进每一个小组,寻找需要我帮助的小组和解决问题的地方,我发现大部分小组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和交流。其中第2组,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验证,我给他们提供了方法,进行指导后,小组学习进入正常的轨道。之后,我进入了需要我参与的第5小组,这个小组存在的问题是组长不停地指责组员做得不好,组员在组长的埋怨声中不知所措。我加入这个小组后,首先帮助他们确定验证的方法,给每个人分工,然后和他们一起用测量的方法进行验证。

再一起交流“撕”的方法,即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下图:

在大家的交流中,我们获得一个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在180°。

学反思: 最想倾诉的几个问题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干什么?

经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学生干什么,怎么干。其实,这个时候教师的提示对学生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

仅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学习状态。

我想,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做的是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然后找到最需要你帮助的小组,参与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状态,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因为在几分的交流时间内,教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使每个小组有解决问题的思路。

2.当学生的认知和原有的经验发生了冲突,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后获得结论。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下,会有很多情况出现,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这样做了,我可能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不知所措等。

其实,在课堂中,这是进行教学的最好契机,抓住学生最核心的问题,重组我们的课堂思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讨问题。我想,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的,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比如,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时候,学生一直没有想到要验证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只要验证按角分的三类就行了。教学时,我一直想提醒大家,但是总是不甘心,希望学生能自己去体悟,最后学生悟的不错。我想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价值的。

3.要重视学生的反思和交流。

教师教给学生的,学生不一定能听得懂。但是让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思路,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个再思考的过程,教师能从中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感受。

在整理案例的时候,我试图从两方面去体现这一点。一方面是让学生不停地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又提出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对话中体现出学生自己的思路和经验,这一点体现得还不够,我的笔不能把学生的交流充分表达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四、教后记: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而教学计划永远是对教学的一种预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既要注重课前的精心预设,更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就有要求我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作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人才,只有头脑里充满着智慧,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才能把“意外”变成“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