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见病和用药总结
儿科知识点总结口诀
![儿科知识点总结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f1eb69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5.png)
儿科知识点总结口诀一、儿科常见疾病1. 儿童感冒咳嗽忌食冰,多喝水不危害。
2. 小儿发热畏寒退,观察尿液称体温。
3. 腹泻症状需留意,补水补盐缓解快。
4. 婴幼儿疹足球了,避免抓挠加入妙。
二、儿童营养1. 宝宝辅食照月龄,慢慢加进食。
2. 三餐石榴补铁元素,孩子们长高个。
3. 饭后不让下床,减低胃突风险。
4. 巧妈多动手,让孩子爱吃饭。
三、儿童免疫1. 饮食起居讲卫生,培养孩子注意卫生。
2. 疫苗接种预防病,保护孩子健康命。
3. 干湿分离居家里,减少传染最可靠。
4. 注意接触患病人,保护孩子远离病源。
四、儿童生长发育1. 宝宝侧头能扶站,小步慢慢自己迈。
2. 老大别急气,宝贝发育每个不同。
3. 早产儿生长速,迟缓情况要关注。
4. 身高和体重一起看,每年生长曲线比。
五、儿童常见心理问题1. 宝宝哭闹心要平,多陪伴多安抚。
2. 孩子内心容易怕,适当表扬让勇气大。
3. 成绩好成绩坏,家长都要给予肯定。
4. 孩子性向及兴趣,多了解多尊重。
六、儿童常见外伤1. 宝宝自由活动,地方危险要注意。
2. 孩子跑跳易摔倒,平时避免伤害。
3. 孩子眼睛耳朵嘴,外来物切勿乱尝试摘。
4. 小心婴幼儿烫伤切,迅速处理预防发。
口诀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复习,更是一种缩影和概括。
这些儿科口诀简明易懂,涵盖了儿科常见疾病、营养、免疫、生长发育、心理问题和外伤等方面的知识点,能够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滇南本草》治疗儿科病证用药总结
![《滇南本草》治疗儿科病证用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349d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0.png)
《滇南本草》治疗儿科病证用药总结近年来,儿科疾病在孩子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肩负。
传统中药在治疗儿科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滇南本草》作为一部具有丰富药物资源的本草书,对儿科病证的用药也有详尽的记载。
《滇南本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本草书,由明代李时中的《本草纲目》和《本草备要》合成而成。
该书记录了大量的中草药及其药用功效和应用方式,对于儿科医学的探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下是《滇南本草》治疗常见儿科病证的药物总结。
1.肺热咳嗽:孩子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滇南本草》中记载了多种药物可以治疗肺热咳嗽,如橘红、连翘、浙贝母等。
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孩子急性咳嗽。
2.腹痛腹泻:孩子腹痛腹泻常见于胃肠道感染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滇南本草》中记载了一些中药可以治疗腹痛腹泻,如黄连、厚朴、白术等。
这些药物有清热止泻、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孩子腹泻症状较重的状况。
3.高热惊厥:孩子发热惊厥是常见的急性癫痫发作类型之一。
《滇南本草》中记载了一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发热惊厥,如天葵子、生姜、细辛等。
这些药物有解热、冷静、抗惊厥的作用,适用于急性高热引起的发热惊厥患儿。
4.小儿口疮:口疮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症状。
《滇南本草》中记载了一些药物可以治疗小儿口疮,如地肤子、烟盒子、薄荷等。
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生津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口疮引起的口腔痛苦。
5.小儿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在孩子中常见,给生长发育和饮食带来困扰。
《滇南本草》中记载了一些中药可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如茯苓、麦冬、山楂等。
这些药物有健脾和胃、消食和气的作用,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以上仅是《滇南本草》中治疗儿科病证的部分药物总结。
随着医学的进步,如今浩繁中药的功效和用法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探究和确认。
不过,在使用中药治疗儿科病证时,依旧需要谨慎和慎重思量。
应依据孩子的详尽病情和医生的指导,合理选用中药,并注意使用剂量和药物的互相作用。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点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801c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e.png)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点【引言】儿科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专注于研究和治疗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
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点,对于父母以及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包括其诊断要点、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之一,通常由病毒引起。
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根据临床表现,通常不需要特殊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充分饮水、适当使用退热药物。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
2. 肺炎肺炎在儿童中也比较常见,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
诊断肺炎需要结合体格检查、胸部X光以及肺部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休息、充分饮水以及必要时进行氧气治疗。
3. 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食物中毒等。
腹泻通常表现为稀水样便便、腹部胀气、恶心等症状。
诊断腹泻主要根据临床表现,通常不需要特殊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水分、调整饮食以及必要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4.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由过敏原引起。
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
诊断过敏性鼻炎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皮肤过敏原检测等。
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进行免疫疗法。
5.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儿童时期。
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
诊断哮喘需要结合病史、呼吸功能检查以及肺功能试验等。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吸入型支气管舒张剂、忌烟忌酒、避免过敏原等。
6. 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常见的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发热等。
诊断中耳炎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耳部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休息以及必要时进行耳部引流。
7. 感冒感冒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主要症状包括寒战、头痛、咳嗽等。
儿童用药目录
![儿童用药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6836e5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5.png)
儿童用药目录一、前言二、常见儿童疾病及用药指南2.1 上呼吸道感染2.1.1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2.1.2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2.1.3 咽炎2.1.4 扁桃体炎2.1.5 鼻窦炎2.1.6 喉炎2.1.7 诊疗要点2.1.8 常用药物推荐2.2 肺炎2.2.1 病毒性肺炎2.2.2 细菌性肺炎2.2.3 诊疗要点2.2.4 常用药物推荐2.3 腹泻2.3.1 病毒性腹泻 2.3.2 细菌性腹泻 2.3.3 诊疗要点2.3.4 常用药物推荐 2.4 发热2.4.1 病毒性发热 2.4.2 细菌性发热 2.4.3 诊疗要点2.4.4 常用药物推荐 2.5 儿童常见皮肤病 2.5.1 湿疹2.5.2 疱疹2.5.3 汗疱2.5.4 神经性皮炎 2.5.5 诊疗要点2.5.6 常用药物推荐三、关于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3.1 安全性3.2 剂型选择3.3 用药途径3.4 用药剂量3.5 用药时间3.6 药物相互作用四、结语一、前言儿童用药是儿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儿童疾病的增多和多样化,合理用药变得尤为重要。
本目录旨在为医生和家长提供常见儿童疾病及用药指南,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儿童用药管理。
二、常见儿童疾病及用药指南2.1 上呼吸道感染2.1.1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症状包括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
针对不同的症状,可以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2.1.2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应注意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1.3 咽炎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可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局部治疗药物,如含漱液或喷雾剂。
2.1.4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咽痛、发热、吞咽困难等。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
2.1.5 鼻窦炎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的鼻腔感染,可以选用鼻腔冲洗剂或抗生素进行治疗。
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汇报范文
![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汇报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2565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3.png)
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汇报范文儿科用药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医院儿科用药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儿科用药的现状,提高用药质量,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
以下是我们对儿科用药情况的汇报:一、常用药物情况。
1. 抗生素类药物,儿科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较多,尤其是头孢呋辛、头孢丙烯等。
这些抗生素在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时疗效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问题,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指征和用药剂量。
2. 退烧镇痛药物,对于儿童的发热和疼痛,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3. 抗病毒药物,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病毒、水痘病毒等,针对这些病毒感染,我们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对不同病毒的疗效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用药安全情况。
1. 用药指南,为了规范儿科用药行为,我们制定了儿科用药指南,对常用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提高了医务人员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药品管理,我们对医院内的药品进行了分类管理,儿科用药专区设置了专门的药品存放柜和标识,避免了不同药品混淆使用的情况,确保了儿科用药的安全性。
三、用药效果评估。
1. 疗效观察,我们对儿科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了定期观察和评估,发现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疗效良好。
2. 不良反应监测,在用药过程中,我们也密切关注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和调整用药方案,保障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我们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用药指导和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和疗效,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本次汇报,能够引起各位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为儿科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儿常见病及用药指导
![小儿常见病及用药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d8ff4cabb4cf7ec4afed0ce.png)
小儿处于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变化的阶段,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小儿发育可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出生28天内为新生儿期,出生后一个月至一岁为婴儿期,三至十二岁为儿童期。
以下是儿童常见病症及其用药和注意事项:一、感冒1.诊断要点:感冒又称上感,90%由病毒感染引起,即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主要症状有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部不适,并伴有咳嗽发热。
一般轻症感冒在三至四天内即可自愈,重症感冒有时高烧可达数天。
2.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
(2)局部治疗:如,高热用降温贴。
(3)药疗:退热栓。
3.病因:(1)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
生物学方面:细菌感染白细胞增多。
(2)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3)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时常忧虑。
(4)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寒冷刺激。
(5)受凉、淋雨。
(6)社会环境因素:公共集会增多,病毒感染易流行。
4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强,明显流行性,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眼结膜充血,而鼻咽部症状轻。
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区别:普通感冒30%~50%是由鼻病毒引起的,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病,特点是散发性,不引起流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特点是具有流行性,流感的发病季节多在晚秋和冬天,流感的症状非常典型,一发病即出现高烧,常达39℃以上,伴有肌肉酸痛、头痛、咽痛、乏力;而普通感冒则鼻塞流涕明显,也可发烧,但体温不会太高,头痛、咽痛、咳嗽比较轻微。
(2)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流脑、多以实验室检查确认。
5、并发症:(1)多为继发性细菌感染所致:急性中耳炎、鼻窦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
(2)病毒感染:心肌炎。
(3)链球菌感染:急性肾炎、风湿热。
感冒分为风寒(伤风流清涕),风热(浊涕),暑湿(胃肠感冒)。
常用药品分为西药和中药两种。
(一)西药1、小儿氨酚烷胺颗粒。
儿科常用药物指南
![儿科常用药物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a827c9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5.png)
儿科常用药物指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科领域的药物治疗也越来越成熟。
而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和应用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机体构成的不同,儿科药物的使用也具有相应的特殊性。
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儿科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1. 发烧药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药物治疗是控制体温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吲哚美辛。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用的药物,适用于婴幼儿和儿童。
布洛芬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但有肾损害风险。
吲哚美辛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但有引起哮喘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2. 抗生素儿童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等。
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这些感染,但会对儿童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其中,青霉素是治疗儿科感染的首选。
头孢菌素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
3. 呼吸道药物哮喘和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类固醇。
其中,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急性哮喘或支气管痉挛。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慢性哮喘或支气管炎。
类固醇适用于控制儿童嚼烟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的药物,比如抗组胺药和支气管扩张剂等。
4. 抗过敏药物过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儿童也不例外。
抗过敏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过敏反应。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肾上腺素和松果体激素。
其中,抗组胺药是控制过敏反应的主要药物,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等疾病。
肾上腺素和松果体激素适用于严重的过敏反应或症状。
总的来说,儿科药物的使用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了解患儿的基本信息和病情,并根据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症进行选择和应用。
同时,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2a90f5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7.png)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儿童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儿科医院门诊中,常见五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这些疾病的及时预防和治疗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常见的五种疾病及相关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有时还伴有发热。
家长在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相应治疗。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咳嗽和洗手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2. 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大便稀烂和频繁。
腹泻通常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但也可能与饮食不当或其他内外因素有关。
对于腹泻的治疗,首先需要保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可给予适量的益生菌,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此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给孩子食用生食或过多油腻食物,有助于预防腹泻的发生。
3.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喉咙痛、发热、吞咽困难等。
对于轻度的扁桃体炎,可以通过多饮水、适度休息和使用消炎药物缓解症状。
对于复发性扁桃体炎且临床症状明显的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扁桃体切除手术。
4. 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耳痛、听力下降以及发热。
中耳炎的治疗包括服用抗生素、退烧药物和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家长需要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给予治疗,同时避免让孩子接触寒冷和烟雾等刺激因素。
5.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疹以及发热等。
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一般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口腔内药物、退烧药物以及保持患儿卧床休息。
总结儿童常见五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需要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
除了上述提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外,家长还需注意儿童日常饮食的均衡与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加强孩子的锻炼和免疫力提升等,以提高儿童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6eae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b.png)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中医儿科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疾病的一门医学专业。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对于风寒感冒,可服用草果薏苡仁汤。
草果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薏苡仁则可清热降火。
对于风热感冒,可以服用连翘败毒散。
连翘败毒散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的功效,适用于症状轻微的风热感冒。
二、儿童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喘和咳嗽。
中医认为,哮喘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哮喘可采用桑菊石膏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辛夷细辛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温肺祛寒、行气止咳的功效。
三、儿童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稀水、频繁排便等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主要与脾胃湿热、寒湿积聚等因素有关。
治疗腹泻常用橘红承气汤,该方药有止泻、清热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千金泻心汤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利水泻火、消炎的功效。
四、儿童湿疹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体内湿热郁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湿疹可采用黄连阿胶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
五、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症状。
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与心肝失调、脾胃功能紊乱有关。
治疗多动症可使用益气安神丸,该方药有安抚心神、镇静神经的作用。
另外,还可采用赖氏五子衍宝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益气养血、安抚肝阳的功效。
总结起来,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注重调理整体,通过中药的运用来达到平衡人体内部环境的目的。
然而,治疗儿童疾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进行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aa482b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d.png)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和喉咙痛等。
家长可以通过加强孩子的免疫力来预防感染,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合理饮食和避免接触已被感染的人。
2.肺炎:肺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高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
预防肺炎的方法包括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烟和勤洗手。
3.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并伴随腹痛、恶心和呕吐等。
预防腹泻的方法包括提供干净的饮食水源、正确处理和烹饪食物、勤洗手和妥善处理婴儿的尿布等。
4.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口腔和手足部位的疱疹、发热和食欲不振等。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和定期消毒环境等。
5.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身体上出现红色丘疹和水疱,并伴有发热和瘙痒感。
预防水痘的方法包括接种水痘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和定期消毒环境等。
6.儿童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气喘和咳嗽等。
家长可以通过避免接触空气污染和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合理调节室温和湿度等来预防哮喘。
最后,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足的休息也都非常重要,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预防儿科常见疾病的发生。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以确保孩子的健康与成长。
婴幼儿的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
![婴幼儿的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4a9a05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2.png)
婴幼儿的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在婴幼儿期,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育,因此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对于父母和保育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常见疾病,并提供相关的预防措施,以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
一、呼吸道感染1. 感冒:感冒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宝宝容易通过呼吸道与感冒病毒接触,导致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的人群,保持宝宝的免疫力。
2.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烟雾环境,加强锻炼,因为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抵抗力。
二、消化系统感染1. 腹泻: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通常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引起。
预防措施包括让宝宝多饮水、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
2. 呕吐:呕吐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症状,常由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不新鲜的食物。
三、皮肤感染1. 红屁股:红屁股是由尿布摩擦和湿度引起的,容易导致红肿、皮疹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更换尿布、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并使用护肤品,如婴儿爽身粉。
2. 疱疹:婴幼儿常见的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嘴唇周围以及皮肤发红、疼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传播病毒,勤洗手并保持宝宝的免疫力。
四、免疫系统疾病1.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常见症状为高热、咳嗽、结膜炎等。
预防措施是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与患病宝宝接触。
2.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出水疱、瘙痒等。
预防措施包括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与患病宝宝接触。
在预防婴幼儿常见疾病方面,以下措施也需注意:1. 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之一,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2. 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要措施。
儿科实习总结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得
![儿科实习总结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4ff82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4.png)
儿科实习总结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得在儿科实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这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在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上,我认识到临床表现的观察至关重要。
儿童与成人相比,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我们需要综合利用家长的描述、体征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
在接触患儿时,要耐心细致地询问家长关于病情发生的时间、症状特点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联性等信息。
同时,通过观察患儿的面色、体温、皮肤黏膜、呼吸、心率等体征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规律性。
比如,对于儿童的发热病例,我们要根据发热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的其他症状等来进行判断,常见的病原体有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疾病的鉴别诊断,因为不同的疾病可能会有类似的症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二、对于疾病的治疗针对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我的总结是多种方法相结合。
首先,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儿童的生理特点、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代动力学与成人不同,因此儿童用药需要特别小心。
在开展治疗前,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以及相关的药理知识,选用对儿童安全有效的药物。
同时,要注意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非药物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一些轻微的感冒、腹泻等疾病,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休息和改善环境等非药物手段来辅助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提高患儿的自愈能力。
此外,一些疾病还可以通过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方法进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康复服务,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三、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在儿科实习中,我发现与患儿家长的良好沟通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与家长交流时,我们首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理解,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同时,我们要将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详细介绍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消除他们的疑虑和焦虑。
儿科用药总结
![儿科用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e643040740be1e650e9ae8.png)
婴幼儿合理用药一、药物的吸收足月婴儿其胃酸分泌可在出生后几小时内逐渐增加。
但早产儿的胃酸分泌增加很慢,需要经过几天才逐渐增加。
在此期间不利于需要在酸性条件的药物的吸收。
出生不久的婴儿其胃排空时间长于成年人,而许多药物主要在肠内吸收,因而一些在碱性条件下始可吸收的药物常表现起效缓慢。
幼儿由于消化活动旺盛,其药物吸收可与成人相似,药物的吸收常表现较速。
二、药物的分布婴幼儿的机体组成与成人不同。
成熟新生儿其机体水分占到体重的70%~75%,早产儿可高达85%,而成人则为50%~60%。
脂肪的含量,早产儿仅占体重的1%,足月婴儿则约为15%。
血浆蛋白含量新生儿较低(早产儿约为1%),随生长而逐渐增高。
这些因素都影响到药物的分布。
各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大小)以表观分布容积(Vd)表示。
每种药物,在状况相同的人群中其Vd是相对固定的。
不同的年龄组,由于机体组成的不同而Vd值有差异。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水溶性强,它们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
庆大霉素在新生儿(出生~1月龄)的Vd为0.52~0.56L/kg。
随年龄增长,此值相对下降,婴儿(2~12月龄)平均为0.5);儿童(2~12岁)V d值为0.22~0.35,而成人则为0.28~0.31。
青霉素类、短效磺胺(磺胺异口恶唑)等也有类似表现。
地高辛的V d在婴儿和儿童也明显超过成人,但新生儿却有时与成年人相近。
呋塞米的Vd,新生儿、婴儿也远超过成人。
三、药物的代谢许多药物在体内通过代谢而消除。
体内药物的代谢需要酶的参与。
新生儿和婴儿由于酶系统尚未健全,因此药物代谢能力低下。
氯霉素在体内通过与葡糖醛酸、硫酸结合成酯而灭活。
由于新生儿和婴儿的酶系统不健全,葡糖醛酸化和硫酸化的能力远低于儿童和成人,因此氯霉素原药可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灰婴综合征”(孕妇临产前或哺乳妇女服用本药也可引起此反应),严重者可致死。
新生儿和婴儿的其他酶系(如氧化、水解等酶)也较儿童和成人为低。
因此,婴幼儿服用需要在体内转化(代谢)的药物的剂量(按千克体重计算)常相对较低。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1f7d6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6.png)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作为父母,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以及相应的诊疗常规。
1. 儿童感冒及其治疗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和发烧等。
当孩子感冒时,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并保持适当的饮食。
如果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考虑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并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也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
2. 儿童腹泻的处理儿童腹泻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饮食过敏引起的。
当孩子出现腹泻症状时,我们应该确保他们充足饮水以防脱水。
同时,避免给孩子吃含有脂肪或高纤维的食物,可以给他们喂养米汤、面汤和充分煮熟的米饭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发热、血便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3. 儿童哮喘的治疗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呼吸急促、气喘和胸闷等症状。
对于被诊断为哮喘的儿童,家长应定期带他们去儿科医生那里进行随访。
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使用湿化器、吸入药物以及避免触发哮喘的物质。
家长还应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雾化器和吸入器,并确保孩子按规定的剂量使用药物。
4. 儿童扁桃体炎的治疗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症状包括喉咙痛、发烧、咳嗽和吞咽困难。
如果孩子出现扁桃体炎的症状,可以给他们口服退烧药物缓解症状,并鼓励他们多喝水以保持水分摄入。
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使用局部止痛药物或抗生素来减轻疼痛和炎症。
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或咽部严重肿胀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5. 儿童皮炎的处理儿童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可以表现为红肿、瘙痒、起疱和糜烂等症状。
对于轻度的皮炎,可以用保湿剂、外用激素药物或非处方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
在选择外用药物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婴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知识
![婴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8dc63f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6.png)
婴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知识婴幼儿的健康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了解婴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知识,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常见病1.感冒:感冒是婴幼儿的常见病,由于孩子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感冒。
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等。
治疗感冒主要是让孩子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使用儿童感冒药。
2.腹泻:腹泻也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由于饮食不当或感染引起。
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形状改变等。
治疗腹泻需调整饮食,严重时需就医。
3.湿疹: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问题,多与过敏有关。
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疹等。
治疗湿疹需找到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同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二、传染病1.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等,随后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和水疱。
水痘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治疗水痘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抗病毒药物,严重时需就医。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或溃疡、手足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治疗手足口病需隔离患儿,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严重时需就医。
3.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等。
流感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治疗流感需注意休息,遵医嘱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红眼等,随后出现皮疹。
麻疹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治疗麻疹需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抗病毒药物,严重时需就医。
总之,了解婴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知识对于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保障孩子的健康。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儿童常见病及合理用药常识
![儿童常见病及合理用药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85f120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7.png)
儿童常见病及合理用药常识摘要:按国际惯例,18周岁以下均属于儿科治疗范围,而按我国儿科学教科书定义,治疗范围是14周岁以下儿童。
从出生到儿童期结束,是儿童机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期,特别容易患各种疾病。
儿童患病大多为以下几种:如感冒,发热,腹泻,咳嗽等。
适当了解一些用药方法,症状轻时在家里用药治疗。
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本文只提供儿童期家庭治疗的一些方法,仅供家长参考,选择。
关键词:儿童常见病;合理用药;家庭护理;一、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儿童与成年人在生理、病理方面有很大差别,儿童的各种器官及生理功能处于生长发育、逐渐成熟时期,由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性和耐受性等方面与成人比有明显差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药物解毒的酶系统、代谢系统均未发育成熟,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药效学特点对于儿童来说都异于成人。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代谢产物排泄快,对水、电解质调节能力差,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于成人。
而且儿童多有病情较急、变化快的特点,用药更需及时确切。
二、儿童常见疾病及对策2.1感冒常由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内感染,并常伴有头痛、发热、鼻塞、喉痛及全身疼痛等症状。
首先要通过化验确定感染的病菌类型对因治疗,并根据感冒体征对症治疗。
如果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用些抗病毒的药就可以,如:大青叶合剂、双黄连、银黄冲剂、病毒灵(吗啉胍)、板蓝根冲剂、金刚烷胺、抗病毒口服液、抗感解毒冲剂等。
只要不合并细菌感染,就不要用抗菌素。
2.2咳嗽首先要弄清情况,如有无痰液、痰量多少、黏不黏。
更重要的还要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合理使用止咳药与化痰药。
咳嗽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儿童呼吸道较窄,发炎时黏膜肿胀,分泌物较多,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在呼吸道感染时应多使用祛痰药,少用镇咳药,因为使用镇咳药后不利于痰液排出,可能会加重感染。
儿保医师工作总结:如何管理儿童常见病症?
![儿保医师工作总结:如何管理儿童常见病症?](https://img.taocdn.com/s3/m/b66b229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0.png)
儿保医师工作总结:如何管理儿童常见病症?2023年的儿保医师工作总结:如何管理儿童常见病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此同时,儿童的常见病症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对于儿保医师而言,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儿童常见病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以下是本人对儿保医师管理儿童常见病症的一些总结。
一、儿童常见病症的分类和特点儿童常见病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皮肤疾病、运动系统损伤、眼部疾病等。
每种疾病的特点也都不同,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结合病情以及孩子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包括感冒、咳嗽、喉炎、流感等。
这类疾病通常表现为嗓子痛、鼻塞、咳嗽等症状,治疗时需要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同时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和休息。
胃肠道疾病也是很常见的儿童疾病,包括腹泻、呕吐、便秘等。
这些病症通常是由于孩子的饮食不当、食物过敏或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治疗时需要注意保持孩子的饮食清淡,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
皮肤疾病常见的有湿疹、皮炎、荨麻疹等,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孩子的皮肤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度引起的,治疗时需要注意保持孩子身体的清洁,对于孩子敏感的食物和刺激物要避免接触,同时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运动系统损伤也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骨折、扭伤、拉伤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孩子在运动或游戏中发生不慎引起的,治疗时需要根据损伤程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如外敷冰袋、包扎固定等,对于严重的损伤需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眼部疾病包括结膜炎、角膜炎等,通常表现为眼睛发痒、疼痛等症状,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或抗过敏药物。
以上是儿童常见病症的分类和特点,儿保医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儿童常见病症。
二、科学、有效地管理儿童常见病症1、加强健康教育儿保医师在治疗儿童常见病症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家长的健康教育,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来预防和处理孩子的疾病。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8e20a5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a.png)
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引言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生病的情况。
面对儿童的健康问题,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健康问题。
二、呼吸道感染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包括鼻窦炎、鼻咽炎、扁桃体炎等。
通常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等。
对于轻度感染,休息和补充水分是最佳治疗方法。
如果出现高热或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就医。
2. 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常见表现为咳嗽、胸闷、气急等。
对于轻微下呼吸道感染,多数可以通过休息和保持良好的饮食来缓解。
然而,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家长应该及时就医。
三、胃肠道感染1. 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胃肠道感染之一,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
轻度腹泻可以通过休息和适当的饮食调整来缓解。
但要小心孩子是否有脱水的表现,给予足够的水分补充非常关键。
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建议咨询医生。
2. 呕吐:呕吐是胃肠道感染另一个常见表现,通常与食物中毒、感染等相关。
对于轻微呕吐,暂停进食几个小时,并逐渐恢复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是有效方法。
但如果呕吐频率很高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应尽早就医。
四、皮肤问题1. 湿疹:湿疹是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
孩子患有湿疹时,家长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护肤产品。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能有助于减轻湿疹的症状。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请教医生,使用一些药膏或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2. 疱疹:儿童患上水痘或带状疱疹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对于水痘,我们需要注意让孩子充分休息,并避免搔抓造成细菌感染。
针对带状疱疹,及早就医并按医生建议给予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五、消化系统问题1. 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在儿童中很常见,主要表现为呕吐、咳嗽和腹部不适等。
经常小而多餐、避免过度进食和不良饮食习惯是缓解胃食管反流的关键措施。
如果自我调整无效,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建议。
儿科常用药物手册
![儿科常用药物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8de83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5.png)
《儿科常用药物手册》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需要面对处理儿童常见疾病以及处方药物的情况。
而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儿科常用药物也在不断更新和更进一步的发展。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儿科常用药物指南,以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儿科药物。
第一章:常见儿科疾病及治疗1. 儿童感冒和流感:介绍儿童感冒和流感的症状、治疗和使用药物的指导。
2.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探讨儿童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如咳嗽、鼻塞、喉咙痛等,并介绍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3.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呕吐、便秘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儿童皮肤问题:介绍儿童常见的皮肤问题,如湿疹、痱子等,并介绍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5. 儿童过敏反应:解释儿童过敏反应的类型和常见过敏原,并介绍相关药物的使用。
第二章:常用儿科药物介绍1. 发热药物:详细介绍常见的退烧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并指导正确使用方法。
2. 抗生素:提供常见的儿科抗生素种类、适应症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3. 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介绍补充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重要性,并列举常见的儿童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
4. 咳嗽和感冒药物:包括止咳药、祛痰药以及各类儿童感冒药物的使用说明。
5. 皮肤外用药物:介绍常见的皮肤外用药物,如抗菌药膏、激素外用剂等,并提醒正确使用方法。
第三章:用药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管理1.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针对儿童特殊的生理和代谢特点,提醒家长和医生在使用药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 儿童药物的不良反应:列举常见的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并指导正确的处理方法。
3. 药物储存和保质期: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储存药物,并提醒药物的有效期。
4. 药物相互作用:介绍常见的儿童药物相互作用,并提供避免或管理的建议。
第四章:儿童药物应对突发事件1. 儿童药物过敏反应:介绍儿童药物过敏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 药物误服和过量:提供药物误服和过量的应急处理方法。
小儿用药大全
![小儿用药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b0f090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9.png)
小儿用药大全儿童节献礼,熬夜总结:【小儿常见病症用药大全】——记住这些,你就是半个儿科医生。
一、小儿感冒发热咳喘:1.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护彤):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谨慎使用。
2.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3.酚麻美敏混悬液(泰诺):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
4布洛芬混悬液(美林):退热止痛。
5.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沐舒坦):痰稠不易咳出。
6.小儿感冒颗粒: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痛。
7.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肺热咳嗽,痰黄,或兼喘息。
8.小儿清肺化痰颗粒:肺热感冒,咳嗽痰喘。
9.小儿止咳糖浆:祛痰,镇咳。
感冒,咳嗽。
10.小儿麻甘颗粒:肺炎喘咳,咽喉炎症。
11.复方小儿退热栓:发热,惊悸、咽痛。
二、小儿腹泻便秘消化不良:1.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菌群失调,腹泻、便秘、胀气、消化不良。
2.复方胃蛋白酶散:积食,消化不良。
3.小儿健胃消食片:食积,消化不良。
4.小儿七星茶颗粒:积滞化热,消化不良,便秘烦躁。
5.健儿清解液: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6.丁桂儿脐贴: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7.王氏保赤丸:乳滞疳积、吐泻发热、大便秘结、发育不良等。
8.小儿健脾丸: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大便溏泻,体弱无力。
9.龙牡壮骨颗粒:强筋壮骨,和胃健脾,多汗夜惊、发育迟缓。
三、小儿湿疹皮炎烫伤:1. 炉甘石洗剂:瘙痒性皮肤病,荨麻疹和痱子。
2. 儿肤康搽剂:湿疹、热痱、寻麻疹。
3. 糠酸莫米松乳膏(艾洛松):湿疹、皮炎、瘙痒。
4. 百多邦创面消毒喷雾剂:伤口皮肤抗菌消炎。
5. 京万红软膏:水、火烫伤。
四、小儿消炎抗病毒:1.阿莫西林颗粒:广谱抗生素。
2.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希克劳):广谱抗生素。
3.头孢克肟颗粒(达力芬):广谱抗生素。
4.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希舒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5.利巴韦林颗粒(新博林):慎重使用。
6.四季抗病毒合剂:病毒性感冒。
7.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甲型、乙型流感。
五、小儿补充维生素矿物质:1.维生素AD滴剂(伊可新):促进钙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仁生保婴丹始创于1879年.功能:疏风清热、化痰定惊,用于小儿感冒、风寒、食滞化热所致恶寒,流涕、咳嗽有痰不思饮食、夜啼易惊等。
特别适用于婴幼儿使用。
主要成份:防风、竹黄、钩藤、全碣、蝉蜕、川贝、牛黄、珍珠、天麻等。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粉末,味辛凉微苦、气香。
小药箱:保婴丹猴枣散:可治感冒,消化不良,受惊,平时保健使用小儿感冒颗粒(同仁堂):轻微感冒,流鼻涕小儿止咳糖浆儿童百服宁退热贴(贝亲)的,效果很不错啊儿童清肺口服液(同仁堂)感冒:999小儿感冒药、库克(念念妈,我们吃过,效果不错)、臣功再欣、好娃娃(保婴丹不成,太苦小家伙S也不吃)泰诺林滴剂:退烧腹泻:思密达、乳酸菌素消化药:小儿七星茶、金双歧、王氏保赤丸、妈咪爱外伤:好得快喷剂销售金额排行销售数量排行1.龙牡壮骨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2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3 儿康宁糖浆% 龙牡壮骨颗粒%4 珠珀猴枣散% 小儿七星茶%5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小儿开塞露%6 小儿七星茶% 小儿止咳化痰颗粒%7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儿康宁糖浆%8 神奇小儿止咳露% 婴儿健脾散(婴儿素) %9 健儿清解液% 健儿清解液%10 猴枣牛黄散%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
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贻误病情。
1、小儿咽扁冲剂当宝宝发热,并口舌生疮、咳嗽痰黄,伴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时,表明身体有肺胃实热,可服用小儿咽扁冲剂。
包装:每袋为8g用法:1-2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3-5岁每次服用4g,每天3次6-14岁每次服用8g,每天2-3次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2、小儿感冒冲剂当宝宝受了风热,引起发热、咳嗽、流涕、鼻塞、痰粘痰多,或流行性感冒时,可服用小儿感冒冲剂。
包装:每袋为12g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6g,每天2次3岁每次服用6-12g,每天2次4-7岁每次服用12-18g,每天2次8-14每次服用24g,每天2次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3、清宣止咳颗粒当宝宝发热、并伴咳嗽、痰白而稀、鼻塞流清涕时,可服用清宣止咳颗粒。
包装:每袋10g用法:1-3岁每次服用半包,每日3次4-6岁每次服用3/4包,每日3次7-14岁每次服用1包,每日3次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4、一捻金胶囊当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包装:每粒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天1-2次1-3岁每次服用2粒,每天1-2次4-6岁每次服用3粒,每天1-2次小提示:要用白水送服,或溶解于牛奶、果汁内服用。
5、珠珀猴枣散当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包装:每瓶用法:100天以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小提示:平时每周服用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6、儿童清肺口服液当宝宝因肺炎、支气管炎引起面红身热、咳嗽气喘、痰多粘稠并经久不愈时,可服用儿童清肺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5ml,每天2次1-3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4-6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2次7岁以下每次服用10-15ml,每天3次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7、小儿化食丸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包装:每丸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8、四磨汤口服液当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用法:1、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两天2、1岁以上每次服用5-10ml。
每天3次3、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2次9、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用法:1、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2、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3、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4、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10、脾可欣当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事物,或有时呈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
包装:每袋4g用法:1、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2、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3、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小提示:温开水送服。
11、醒脾养儿当宝宝出现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养儿,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包装:每袋2g用法:1、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2、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3、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4、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小提示:温开水送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12、肺热咳喘口服液当宝宝感冒后,引起发热汗出、身寒怕冷、咳嗽痰黄、气喘鼻煽、口干而渴、大便秘结时,可服用肺热咳喘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用法:1、1-3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2、2-7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4次3、8-12岁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13、儿康宁当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有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
包装:每瓶150ml用法: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小提示:宝宝可直接饮服。
14、肺力露当宝宝干咳不止,或喉中出现鸡鸣声,伴气喘难以平卧、呼吸困难时,可服用肺力露。
包装:每瓶100ml用法:1、小于7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2、7-1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小提示:宝宝可直接饮用。
给宝宝用药的常见错误●注射“丙球”防感冒有的宝宝经常伤风感冒,父母很着急,听说打“丙球”有预防作用,便常买来给孩子注射,但效果并不理想。
原来,“丙球”是以混合健康人的血浆为原料制成的,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虽然此种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抗感染的能力有关,但并不能有效的降低感冒的发病率。
这是因为:a感冒的致病真凶是病毒而非细菌,且感冒病毒种类多,又经常变化;b健康儿童与大多数体弱儿血中免疫球蛋白G水平正常,并不低下;c“丙球”所含的有效抗体有限,一般不含特异抗体。
专家忠告防范小儿感冒的“灵丹妙药”是:坚持母乳喂养,从小坚持“三浴”锻炼(即阳光浴、水浴、空气浴),按程序接种疫苗,正确实施生活护理,决不可将希望寄托在“丙球”上。
●用小儿安退烧宝宝一发烧,父母便急着用小儿安。
但你知道小儿安的主要成分是磺胺,而磺胺只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有效,而对病毒无能为力。
此时给宝宝用,非但无效,反可能招致肾脏损害,出现少尿,血尿等症状。
专家忠告小儿发烧大多由感冒病毒所引起,不可随意动用小儿安或抗生素,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才是安全的退烧措施,必要时应请儿科医生自治中。
●吃酵母片治消化不良酵母片为麦酒酵菌的干燥菌体,含多种B族维生素,其药理作用基本上和复合维生素B相似,常用于B族维生素缺乏症的辅助治疗,而对消化不良作用甚微。
但为什么一些家长会认定酵母片能帮助消化呢?可能与酵母发面有关。
事实上,发面用的是活酵素菌,而酵母片中的酵母菌已经死亡,无发酵作用,即使有微弱的发酵作用,也只能使胃中的淀粉产生气体和酸类,引起嗳气,并不能帮助消化,因此治疗宝宝消化不良不宜服用酵片。
专家忠告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胃酶,淀粉酶或多酶片等方可收效。
●把喉片当糖果喉片是一种常用的消炎润喉药物,对咽喉类、扁桃体炎、鹅口疮及口臭等具有良好的作用,加上喉片的辅料中加入了适量的庶糖,桉叶油等物质,入口后既香甜可口,又清凉舒适。
一些父母便将其作为糖果给小儿食用,结果往往成为新的致病隐患。
例如,薄荷喉片可收缩黏膜血管,削弱黏膜的抗病能力,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碘喉片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刺激性与腐蚀性相当大;草珊瑚含片则可使口腔发干。
特别是在口腔没有炎症的情况下,这些喉片中的抗菌成分会杀灭口腔中的有益菌,致使有害菌乘机作乱而引起炎症。
专家忠告:喉片是药,不是糖果,随便给孩子服用有害无益。
●滥服六神丸六神丸是一种中成药,除传统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痈疽疮疖等疾患外,尚能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慢性肝炎等疾病中发挥作用。
由于作用广泛,价格便宜,已成为不少家庭的常备药。
但要给小儿服用,则须慎之又慎。
因为六神丸的成分包括牛黄、麝香、冰片、蟾蜍、珍珠、雄黄等。
其中蟾蜍含有与强心苷结构相似的蟾蜍毒素,应用不当易致心律失常;雄黄主要含有硫化砷成分,对肝肾等生命器官有较强的毒素作用。
儿童处于发育阶段,心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若长期大剂量服用六神丸,很容易造成这些器官的功能损害。
专家忠告:宝宝是否需要服用六神丸,应请教儿科医生,并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不满周岁每次含服1粒,2-3岁每次含服2至3粒,4-8岁每次含服5至6粒,9-14岁每次含服6至8粒。
·服用减肥药研究表明,宝宝肥胖与成人肥胖不同,如果像成人那样服用减肥药或食用各种减肥食品来减肥,则会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大受影响。
专家忠告:明智之举是限制饮食及合理运动。
饮食上宜选用热量少、体积大的食物,如蔬菜、瓜果、面食等。
平时少吃零食,不吃夜宵与奶油蛋糕等。
另外,多做游戏、体操、跳绳等有体位性移动的体育活动,但活动量不要太大,以免增加食欲。
●给宝宝用成人药相当数量的家长不谙小儿用药之道,误认为对成人安全的药,小孩也可用,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行了,却不知小儿的生理与成人有诸多不同,对成人安全的药物对儿童未必安全,有的甚至潜藏危险。
例如四环素类药物可影响小儿骨骼生长或沉积于牙组织中变成“黄板牙”,故9岁以下小儿禁用。
又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可能引起关节病变和妨碍软骨发育,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
再如安痛定、索米痛、去痛片等常用退烧药含有氨基比林成分,易使小儿粒细胞迅速下降,有致命危险。
还有的小儿服用感冒通后出现了血尿,后果之严重不言而喻。
专家忠告:宝宝是否该用药,用什么,用多少,一定要由儿科医生根据病情和年龄来确定,父母千万别自作主张,以免出错。
●中药对宝宝无害中药无害吗?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中药既然是药,必然也有副作用。
如父母经常给宝宝用的至宝锭可出现类似急性汞中毒的症状;服用云南白药导致过敏,滥服人参引起抽风、昏迷。
专家忠告:对待中药要像对待西药一样慎重,以免宝宝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