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第8课时
《会计基础》(电子商务) 课程标准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40421006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学时64学时修读学期第2学期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审核人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会计基础》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目标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实物演示、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建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具备初步的会计核算的实操能力。
1.2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根据就业导向和高职应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从新的设计理念出发,将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会计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把握重要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一种拓展能力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融合,共育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了解会计的含义,熟悉基本职能、掌握会计对象和信息质量要求;(2)了解会计要素含义,掌握会计要素的容及特点;(3)了解会计等式的含义,理解企业经济业务四大典型,掌握会计等式的具体运用;(4)熟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5)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特点,熟练其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6)了解会计凭证的含义、熟悉会计凭证的种类,掌握其填制与审核方法;(7)了解会计账簿的种类、用途,掌握其登记方法;(8)熟悉对账、结账的方法;掌握错账更正的方法;(9)了解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及其结果的处理;(10)了解财务会计报表的意义、种类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11)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种类,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运用。
2.2能力目标(1)能够规的开展会计工作;(2)能够识别、填制与审核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3)能够根据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并审核各类型的记账凭证;(4)能够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及各类型的明细账;(5)能够编制科目汇总表;(6)能够根据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7)能够进行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8)能够对财产清查的结果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9)能够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10)能够对中小型企业进行全套账务处理;(11)能够终身学习以胜任变化环境下的新会计工作。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学时数:76学时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______ 适用专业:会计事务________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会计课程的入门课。
本课程以基本原理和基础练习为主,不拘泥于一时的制度,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课堂上讲述最基本的会计基本循环原理,同时进行模拟实训练习,讲练结合,从练习中让学生自己体会会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章绪论(4学时)(一)教学内容:任务一:认知会计基本知识(1学时)任务二:会计基本假设(1学时)任务三:会计基础及核算方法(1学时)任务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学时)(二)基本要求:了解会计对象现目标;理解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假设;掌握企业会计概念有会计核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会计概念;理解并掌握会计假设;理解运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8学时)(-)教学内容:任务一:财务状况会计要素(3学时)任务二:经营成果会计要素(3学时)任务三:会计等式(2学时)(二)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和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掌握会计等式及相关原理;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掌握会计等式;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6学时)(一)教学内容:任务一:会计科目(2学时)任务二:账户(2学时)任务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2学时)(二)基本要求:了解会计科目及账户的概念,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掌握账户结构。
(三)教学重点、难点:会计科目设置的意义,会计科目名称,账户与科目的区别,账户的性质与其结构。
第四章复式记账(8学时)(-)教学内容:任务一:复式记账(2学时)任务二:借贷记账法(2学时)任务三:会计分录及试算平衡(4学时)(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熟练编制会计科目。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
《会计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学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4.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会计概述:会计的定义、目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和会计等式的构成。
3. 会计科目:常见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4. 会计核算方法:记账、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5.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核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加深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会计案例资料。
4. 会计模拟实验工具:提供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实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会计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会计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会计概述和会计要素2. 第3-4周: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3. 第5-6周:会计核算方法4. 第7-8周:财务报表的编制5. 第9-10周:财务报表分析和会计实验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会计等式的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核算程序、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周:会计概述和会计要素的教学。
会计学基础(第四版)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会计是以()为标志。
A.官厅会计 B. 复式簿记 C. 注册会计师协会 D. 成本会计2.古代会计是以()为主的。
A.官厅会计 B. 民间会计 C. 单式记账 D. 复式记账3.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 反映B. 控制C. 监督D. 预测4.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基本要求的是()。
A. 可靠性原则B. 谨慎性原则C. 货币计量原则D. 可比性原则5.“四柱清册”产生于()。
A. 西周B.唐代C. 宋代D. 清代6.计提坏账准备是体现()要求。
A. 可靠性原则B. 谨慎性原则C. 配比原则D. 相关性原则7.会计的本质是()。
A. 提供会计信息B. 经济管理C. 认定受托责任D. 决策8.下列不能构成会计主体的是A. 业主个人B. 子公司C. 分公司D. 某一车间9.会计循环的最后环节是()。
A. 对账B. 结账C. 编制报表D. 登记账簿10.会计计量属性目前应用最多的是()。
A. 历史成本B. 重置成本C. 可变现净值D. 公允价值二、多项选择题1.会计学的发展阶段包括()。
A. 古代会计B. 近代会计C. 现代会计D. 管理会计2.现代会计的两个重要标志是()。
A. 注册会计师B. 会计电算化C.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D. 复式簿记系统3.下列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可靠性B.准确性C.可理解性D. 实质重于形式4.会计信息的基本载体是()。
A. 会计凭证B. 会计账簿C. 会计报表D. 复式记账5.会计前提包括()。
A.会计主体B. 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6.会计基础包括()。
A.复式记账B.权责发生制C.收付实现制D.资金运动7.我国《会计法》明确提出会计具有()基本职能。
A.管理B.计划C.核算D.监督8.会计核算方法包括()等。
A.会计主体B.设置账户C.复式记账D.财产清查9、会计确认的标准包括()。
A.可定义性B.可计量性C.相关性D.可靠性三、判断题1.财务会计的对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都是企业经营资金运动,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会计专业学时: 108 学时(包括复习与测试)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制定人:一、教材和参考资料1、建议使用教材:《会计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第五版。
二、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与内容会计基础是金融事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专业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盒财务收支进行核算盒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让学生:(1)熟悉会计:熟悉会计的特征、发展、分类、职能、及相关的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科目:熟悉使用运用会计科目,针对会计科目准确分类。
(3)掌握账务处理程序:熟练把各经济发生的业务,可以准确的按照账务处理的程序完成所需要的财务数据。
三、学时分配表四、考核成绩分配比例教学内容会计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记账法借贷法下的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报表综合复习与教学计划匹配讲授学时4464644448860训练学时24612序号1234567891011 总计总学时448410444481472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总论 【教学要求】 1. 熟悉会计的概念 2. 熟悉会计对象 3. 熟悉会计目标 4. 熟悉会计准则体系 5. 熟悉会计的核算方法 6. 熟悉收付实现制 7. 熟悉会计的基本特征 8. 熟悉会计的基本职能 9. 掌握会计基本假设 10. 掌握权责发生制 11. 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教学内容:会计的概念:组成要素、基本特征、发展历程、对象与目标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职能与核算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 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础教案4-1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第 8次课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步骤1、组织教学:(1分钟)1、师生互相问好2、考勤。
步骤2、回忆上次课的内容,并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5分钟)上一章中大家学习了账户与复式记账法,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那么现在就来问问大家第二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会计的六要素是什么?会计的恒等式是?什么是平行登记?平行登记的规则是什么?什么是复式记账?什么是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是?步骤3、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内容。
(5分钟)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规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类。
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要素构成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利润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利润表。
会计恒等式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并且无论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
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同一会计凭证,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总括登记,又要在有关明细账中进行明细登记的方法叫作平行登记;平行登记规则可以概括为同期、同方向、同金额。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是指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法,称为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导言: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企业会根据本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相应设置不同的账户,并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提供信息。
引出:意大利的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于1494年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系统介绍了复式记账法,并开始了近代会计的历史。
歌德曾给予复式记账法高度评价,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记账法在经济生活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
由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比较复杂,经济活动比较频繁,其会计业务具有代表性。
会计基础第8次课测试题
考核内容:会计凭证考试时间15分钟试卷反复反复利用,请学员用答题卡书写单选每题3分多选每题5分判断每题2分一、单项选择题1、某单位第52笔经济业务需涉及3张记账凭证,则正确的编号为()。
A.152、252、252B.52又1/3、52又2/3、52又3/3C.52-1、52-2、52-3D.1/3、2/3、3/32、将记账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依据是()。
A.凭证用途的不同B.凭证填制手续的不同C.记载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D.所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3、下列业务中,应该填制现金收款凭证的是()。
A.将现金存入银行B.从银行提取现金C.出售产品一批,收到一张转账支票D.出售多余材料,收到现金4、接收外单位投资的材料一批,应填制()。
A.收款凭证B.付款凭证C.转账凭证D.汇总凭证5、以下项目中,属于一次凭证和累计凭证的主要区别是()。
A.一次凭证是记载一笔经济业务,累计凭证是记载多笔经济业务B.累计凭证是自制原始凭证,一次凭证是外来原始凭证C.累计凭证填制的手续是多次完成的,一次凭证填制的手续是一次完成的D.累计凭证是汇总凭证,一次凭证是单式凭证6、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加计合计数以后,如有空行应()。
A.空置不填B.划线注销C.盖章注销D.签字注销7、可以不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是()。
A.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B.从银行提取现金的记账凭证C.以现金发放工资的记账凭证D.职工临时性借款的记账凭证8、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当()。
A.不予受理B.予以受理C.予以纠正D.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9、付款凭证左上角的“贷方科目”可能登记的科目是()。
A.预付账款B.银行存款C.预付账款D.其他应付款10、限额领料单属于()。
A.通用凭证B.一次凭证C.累计凭证D.汇总凭证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会计凭证的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有()。
A.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B.规定传递程序C.确定传递时间D.建立会计凭证交接的签收制度2、关于记账凭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会计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会计核算、会计软件应用与会计手工技能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80学时,10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会计核算、会计软件应用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会计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会计账务处理、会计软件应用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出纳、会计核算、会计软件应用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会计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认知会计职业、训练会计基本技能、理解并运用会计专门方法”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理念,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
1了解会计数字与文字书写的基本要求,了解珠算的发展历史和运算方法,掌握票据录入和点钞的基本指法。
2.理解会计的基础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具备继续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
3.正确分析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内容,能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准确地进行会计处理,会进行信息化平台下的初始设置和经济业务核算。
基础会计(第九版)
出版工作
2019年7月,《基础会计(第九版)》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该教材共十个项目,分别为初识会计、基于会计对象开设账户、选用借贷记账法、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核 算会计业务、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开展财产清查、确定账务处理程序、编制会计报表、组织会计工作。 每个 项目都有知识目标及课后习题。
教材目录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
《基础会计(第九版)》有配套的答案、教案、课程标准、课件和微课。
教材特色
教材特色
第九版教材在保持第八版“还原会计工作原貌”“注重会计工作细节””增加微课资源”等特色的前提下, 把中国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与会计专业教学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植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
该教材共十个项目,分别为初识会计、基于会计对象开设账户、选用借贷记账法、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核 算会计业务、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开展财产清查、确定账务处理程序、编制会计报表、组织会计工作。
成书过程
修订情况
出版工作
修订情况
该教材符合自2019年4月1日起执行的《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文件;会计报表是按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文件进行设计和填报的;在组织会计 工作的理论中,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 十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 和国财政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和《会计档案管理 办法》修改了相关内容。在会计工作载体方面,发票中“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发票管理若干事项的公告》中《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表》填写的;缴纳税费等原始 凭证是市级国税局、地税局合并之后所使用的现行票据。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教案一、课程简介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5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6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7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8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9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0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5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6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7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8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19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0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5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6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7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8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29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30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3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基础会计学教案第 3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会计基础(第4版)信息化教学资源版
成书过程
该教材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是根据国家职业育人才培养和企业会计岗位人才需求而编写而成。
该教材由于家臻担任主编,陈洪法、田晓静担任副主编。参与该教材编写的人员有于家臻、陈洪法、田晓静、 郭继英、王希军、王述新。全书由陈洪法统稿,于家臻总纂并定稿。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华会计校的支 持;同时编者参考了部分同类教材和相关站的资料。
会计基础(第4版)信息化教学资 源版
2019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教材特色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6 作者简介
《会计基础(第4版)信息化教学资源版》是由于家臻主编,2019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财经类 专业教材。该教材既可以作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及相关专业基础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业在职会计人员培训和自学 用书。
2019年4月,该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2020年12月8日,该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
内容简介
全书共8个项目,包括会计概述、账户与复式记账、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 查、财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此外,附录还包含了活动评价表。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该教材有配套教材——《会计基础(第4版)同步习题》。 该教材还配有教学指南和电子教案等上资源。
教材特色
修订后的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作者简介
于家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
谢谢观看
会计基础教案4-1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第 8次课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步骤1、组织教学:(1分钟)1、师生互相问好2、考勤。
步骤2、回忆上次课的内容,并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5分钟)上一章中大家学习了账户与复式记账法,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那么现在就来问问大家第二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会计的六要素是什么?会计的恒等式是?什么是平行登记?平行登记的规则是什么?什么是复式记账?什么是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是?步骤3、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内容。
(5分钟)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规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类。
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要素构成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利润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利润表。
会计恒等式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并且无论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
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同一会计凭证,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总括登记,又要在有关明细账中进行明细登记的方法叫作平行登记;平行登记规则可以概括为同期、同方向、同金额。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是指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法,称为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导言: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企业会根据本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相应设置不同的账户,并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提供信息。
引出:意大利的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于1494年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系统介绍了复式记账法,并开始了近代会计的历史。
歌德曾给予复式记账法高度评价,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记账法在经济生活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
由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比较复杂,经济活动比较频繁,其会计业务具有代表性。
(最新最全)2022《会计基础》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故A选项正确。
2.B[解析]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牡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对会计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现代数学、行为秤学等被引入会计,丰富了会计学的内容,传统的会计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3.A[解析]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从会计发展过程以及《会计法》的规定来看,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4.A[解析]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其中外部监督又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5.A[解析]《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3备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故本题选A。
二、多项选择题1.AB[解析]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从会计发展过程以厦《会计法》的规定来看,会计的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
2.ABCD[解析]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ABCD选项均为会计核算的对象。
3.ABC[解析]会计基在假设分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4.ABCD[解析]贲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首先应当符合资产的定义。
除此之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八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题中四个选项都正确。
三、判断题2.√[解析]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客。
最新《基础会计》教案电子教案
______经济管理_____学院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课程编码:2300104总学时/实验学时:80学时/16学时开课时间:2017年9月5日至2017年12月20周学时:每周4学时授课年级、专业、班级:2016级会计学2班,3班使用教材:《基础会计》(第5版),陈国辉、迟旭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中级财务会计》(第5版),刘永泽、陈立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授课教师:刘建胜一、课程总览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是各专业会计学或会计学各分支的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任务,及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的相关理论、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其具体运用;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具体要求,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其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了解会计工作组织的有关内容及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等等。
为后续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地掌握《会计基础》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64课时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该课程的既定目标。
课程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是商业的语言,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是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及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课程教学方法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可选用以下不同方法进行教学: 1.项目教学法 2.案例教学法 3.参与式教学法4.任务驱动教学法 5.情境体验教学法 6.现场体验式教学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理论讲授式”、“案例启发式”、“课堂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并要求课后巩固,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9-2020(上)高一《会计基础(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第五版)高教)》教案
学校《会计基础》教案——学年学期任课教师:任课班级:周课时:节学年学期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第 1 课第 2 课第 3 课第 4 课第 5 课第 6 课第7课第8 课第9 课第 10 课结果: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仍然保持相等【小结】不同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资产与权益的变化的四种类型:①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②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③资产之间有增有减;④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都没有破坏资产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而是在原有平衡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资产恒等于权益。
【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一、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二、会计平衡公式例1:固定资产增加实收资本增加例2:银行存款减少短期借款减少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例3:银行存款减少原材料增加例4:短期借款减少长期借款增加一项资产减少另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负债增加第 11 课第 12 课第 13 课【幻灯片演示】6.试算平衡(1)全部账户的期初余额借方合计数=全部账户的期初余额贷方合计数(2)全部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借方合计数=全部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贷方合计数(3)全部账户的期末余额借方合计数=全部账户的期末余额贷方合计数【举例2】【幻灯片演示】【资料】上面学生的练习【要求】编制试算平衡表【讲解】【幻灯片演示】【讲解】【幻灯片演示】5分钟【举例2】【幻灯片演示】【讲解】15分钟板书设计:二、借贷记账法(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1.确定会计分录(1)定义——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第 14 课款110 000元,偿还兴华工厂货款10 000元。
贷:银行存款119 000【要求】开设应付账款的总账及明细账并进行登记【分析】1.题目要求登记的账户是什么?——应付账款2.应付账款的明细科目分别是什么?——红旗工厂、兴华工厂3.每一笔业务登记几个账户?——既要登记总账也要登记明细账4.总账和明细账登记时间一样吗?——一样5.总账和明细账登记方法一样吗?——一样6.总账和明细账登记金额相等吗?——一样【讲解】【幻灯片演示】三、平行登记要点【归纳】【分析】10分钟【讲解】【幻灯片演示】10分钟。
基础会计课件(精品课程)第8章 财产清查
有余额。
(一)现金清查结果的处理
1、现金短缺
(1)发现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2)批后处理时:
借:其他应收款——出纳员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现金溢余
(1)发现时: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批后处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
1.在审批之前 根据已查明属实的财产盘盈、盘亏或毁损的 数字,编制“账存实存对比表”,作为原始凭 证,据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以调整 账簿记录,使账存数与实存数相一致。但对于 应收而收不回的坏账损失,在批准前不作调整 账簿记录,待批准后再作处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往来款项清查结果的处理
1、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2、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3)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额=期末结存数量(实地盘存数)×单价 本期销售(耗用)额=其初结存额+本期入库额- 期末结存额
2.实地盘存制的优缺点 (1)优点:简化了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核算工作。 (2)缺点: ●不能随时反映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结存动 态。 ●不利于财产物资的管理和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影响成本结转的及时性。
三、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
1.全面清查
2.局部清查
(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划分为:
1.定期清查
2.不定期清查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财产清查的方法
基础会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第二版课程设计前言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大学中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为学生打下会计思维基础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为基础会计第二版的课程设计,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大纲,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主要包括:1.使学生了解会计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3.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价值观;4.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会计基础原理2.会计核算基础3.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分析4.费用的计算和分摊5.流动资产的管理和核算6.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7.长期投资管理和核算8.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管理和核算9.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10.税收管理和核算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程设计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
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会计基础理论和实务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具体会计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动学习,促进学生成果共享和知识共建。
4.课程设计通过实际的会计案例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日常表现与作业评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与作业的完成情况;2.考试与考核: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试评分和考核;3.课程设计评估: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情况和表现进行评分和评估,以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结语基础会计课程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本课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实际效益,为将来的学业和职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 课时
课题:总论
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重点: 会计假设
过程:
一、复习:
1、收入的特征
2、费用的划分
二、新授: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前提为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服务。
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的对象,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对象,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会计的目标。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很大。
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
由于持续经营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的设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缩减经营规模乃至停业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
为此,往往要求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作出分析和判断。
一旦判定企业不符合持续经营前提,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所以又称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
根据持续经营前提,一个企业将要按当前的规模和状况持续经营下去。
要最终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只能等到一个企业在若干年后歇业的时候核算一次盈亏。
但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经营决策要求及时得到有关信息,不能等到歇业时一次性地核算盈亏。
为此,就要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成一个个相等的期间,分期核算和反映。
会计分期对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这样的会计方法。
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一年,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也称为年报。
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为满足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也要求企业按短于一年的期间编制财务报告,例如,要求股份有限公司每半年提供一次中期报告。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为此,需要货币这样一个统一的量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最终体现为货币量,所以也有可能采用货币这个统一尺度进行会计核算。
当然,统一采用货币尺度,也有不利之处,许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些因素,并不是都能用货币来计量的,比如,企业经营战略,在消费者当中的信誉度,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等等。
为了弥补货币量度的局限性,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
在我国,要求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是对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前提的具体化。
考虑到一些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多地涉及外币,同时也规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当然,提供给境内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巩固:
1、小结本课内容。
2、课堂练习
为何要进行会计分期
四、作业:
教材p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