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1]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解新思想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解新思想的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政治、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新的教材也在不断涌现,其中不乏融入了新的思想和理论。
本文将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解新思想这一主题展开思考,探讨新思想对学生的启发和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的出现,不仅仅是对原有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更新,更是为了引入新的思想和理论。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挑战,如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等,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教材也力求让学生了解并思考这些新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思想,都是近年来社会上广泛讨论和探索的话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这些新思想的内容,更可以学会如何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所讲解的新思想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影响。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思想观念和政治理念,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新的教材讲解新思想,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批判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传统思想和新思想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思想,教材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新思想的历史背景、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从而形成对这些新思想的理解和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的讲解新思想,也使得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新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挑战,而这些新问题和挑战往往需要新的思想和理论来进行应对。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的讲解新思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新趋势,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做好准备。
高三思想政治新教材特点分析
高三思想政治新教材特点分析高中学生步入社会,不可避免地要参与政治生活。
因此,现行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三思想政治课教材主要定位于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素质的培养。
该教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讲述我国的政治制度、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宗教、外交政策的基本知识,明显地分成了具有密切联系的两大部分。
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关于政治、国家、民主、政党、民族、宗教、国际社会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二是我国的国家制度、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以及民族、宗教、外交等重大政策的基本内容。
前者是矛盾的普遍性,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后者是矛盾的特殊性,是前者的具体化和深化,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形成了高三思想政治教材的知识体系,使教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知识、能力与觉悟相结合,加强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样应体现教养、教育、发展的职能,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重任务。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既有认知方面的要求,又有能力和觉悟方面的要求(参见前面的教学目标分析)。
这种三结合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之中。
除了教材正文通过知识点(概念、原理、观点、结论、重要的经济现象)的论述,体现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目标以外,各课的课后练习部分也改变了以往简单地从课文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题型,设计了一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
根据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所学的知识范围内,通过各种题型,体现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的具体要求。
这样安排,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克服为应试而教的倾向,从而有意识、有目的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
二、以知法、守法、用法教育推动思想品德教育在现代社会里,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有机组成的复杂结构,它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等。
高中_思想政治_新教材的特点_与现行政治教材比较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 观点教育, 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
一 、 高 中 《思 想 政 治》 新 教 材 的 基 本 框架特点
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经历探究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 分
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 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
图 1 必修课程的内容及核心概念
必修课程教材的设计反映了“三个代表”的重 对于必修课程教材的框架设计, 它会更依赖相关学
要思想, 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 涵盖了当前 科的理论逻辑, 更显现学科的“专业拓展”特征,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新的要求, 贯彻了 也更具“探究性”的色彩。
“三贴近”的原则, 体现了课程以人为本、注重能力 发展的追求。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做一个有政 治觉悟的人、做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做一个有理
选修
必修 4 选修 1 选修 2 选修 3 选修 4 选修 5 选修 6
生活与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王 婷 北 京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院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教 材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中 学 高 级 教 师 1 00031
常常难以用从课本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 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新编教材, 学习过程的
实问题。因此, 在新教材编写中, 仿真情境的设计 步骤、持续和策略是呈现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
和引入, 成为编写教材至关重要的环节。
的基础, 强调在思维和操作过程中感受、感悟、把
因此, 基于上述认识, 新教材编写者采取了以 握学科知识的意义。因此, 现行教材的关注点是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几种解读方法-最新教育文档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几种解读方法在传统教材观中,教材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教材记熟了,知识就丰富了。
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老老实实地、忠实地“传教”教材,传授客观的、静止的、远离学生生活的知识,再通过“题海战术”,巩固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考出高分就“万事大吉”了。
由此,教材被人为地拔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教学活动的“圣经”。
这种做法使丰富的课程资源被忽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从而使学生的发展受限,也使教师的专业能力无法发挥。
高中政治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高中文科的其他学科,也不能完全照搬其他文科学科,例如语文或英语学科的教材解读方法。
政治学科的教材解读方法需要创新。
目前高中政治新教材虽然尚未形成有统一称谓的教材解读方法,但教材解读方法的实践探索已相当丰富。
我在教学实践中,在借鉴同行教学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探索高中政治教材解读方法。
一、知识分析式解读知识分析式解读的具体操作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在通读整本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材内容逻辑结构方面的联系和认识过程上的联系,因为它反映了整个知识体系的构成。
只有充分了解了教材的内在逻辑系统性和教材的知识逻辑结构形式,才能更好地从宏观的角度解读教材,而不是人为地把教材“肢解”为支离破碎、孤立无关、枯燥无味的知识点。
2.教师必须节选出自己所要教授的大致内容,明确一定的知识范围,为后续从微观上解读教材做好铺垫。
3.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微观分析(从量化分析到质的分析):首先在量上必须确定该节选的内容知识点的数量,其次对量化的知识点做质的分析。
如哪些属于感性认识和哪些属于理性认识的知识;若干知识点之间是如何相联系的;哪些知识是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主导成分,即所谓的重点和难点;哪些属于陈述性知识;哪些属于程序性知识,等等。
4.对于教材的辅助文本加以解读,并把这些辅助文本与相关知识点进行关联或合并。
5.重新组织处理教材,生成本章节或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落实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对高中政治新教材的解析
对高中政治新教材的解析引言高中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起着重要作用。
而高中政治材的设计与应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政治材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1. 教材内容更新与实用性高中政治材的内容更新及时,相关政治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更加紧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现实情况,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提倡思辨与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政治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政治现象。
这有助于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强调价值观与公民意识的培养高中政治材强调了对社会公正、公平和文明的追求,促进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教材中的案例和材料鼓励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引导他们判断和表达个人的价值观。
4. 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挑战尽管高中政治材在实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有所改进,但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教材的篇幅有限,对一些重要的政治概念和理论只能进行简单的介绍,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同时,教材中的案例和材料选择也有待进一步扩充和多样化。
5. 教材与教师的配套高中政治材与教师的配套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教材本身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也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结论高中政治材在内容更新、实用性、思维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然而,教材仍面临深度和广度的挑战,并需要更好地与教师的配套。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总结和改进的过程中,高中政治材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中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本文将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标准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它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环境和挑战。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创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创新。
它着重强调了党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增强对党和国家发展的自信和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拓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拓展。
传统的思政教学注重理论的灌输,而新课程标准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
四、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通过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改革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传统的考试评价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新课程标准则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评价方式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项目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至关重要的环 节。
六、高中教材处理注意事项
1、树立“大教材观”,充分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2、依据教科书组织教学活动 3、依据实际需要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调整 4、指导学生阅读和掌握教科书
5、建立促进发展和课程评价机制 关于转变评价观念的追求——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 生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 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三、课程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义现代化建设常识 3、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4、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 和态度 5、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 6、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追求——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 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岁孩子的研究
• 一个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孩子做的研究: • 课题:关于蓝鲸的研究 • 要求:选题;供阅参考书目;确定研究角度(至 少写三方面、两张纸);写一份研究报告(图文 并茂)。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I之’S‘rllESIS摘要我国在21世纪初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变革。
其中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对课程改革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对教材改革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及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
基于知识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学生要求获得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需要一套全新的教材。
本课题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以人教社96版课标指导下的教材和04版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为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编写依据在总分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较旧教材的编写依据更能体现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新教材在教材结构上实现了由“以本为本”到“以生为本”的转变;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减整合,使内容设置更能体现时代性;在呈现方式上,教材栏目更加多样化,版式设计和图文风格更精美新颖。
新教材较旧教材所发生的变化给教师教学以新的启示。
主要体现在树立新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最终目的是实现教材改革的目标,完成课程改革的任务。
教材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新教材在内容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体系上适应了新的课程理念。
通过对教材的比较研究,可以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顺利达到高中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研究教材有助于高中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顺利实施新课程。
研究教材给教师的教学以启迪,教师根据教材的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使教材、教师、教学融为一体。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比较研究;教学启示③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自1999年起,我国思想政治改革进程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1999年6月,《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随后教育部又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拉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序幕。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袁安慧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在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反复阅读、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理出教材内容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实际问题、逻辑结构和思想方法,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从而掌握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弥补其缺陷的活动和过程。
思想政治课教材解读的主要对象是课本,但它不仅仅是课本,还包括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件、时政材料以及经典著作等一切有关资料。
在传统的课程观下,教材成了知识的权威、好教师的标准是会“教教材”。
因而,在这种课程观指导下的教材解读,就是对教材文本本身的分析、挖掘和再现,重视知识性,而忽视了能力;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解读必然是封闭的、单向的、独断性的。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而不是单向的。
它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谋求逻辑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注重启发引导并重视学生主体的民主参与,建构精心预设与灵活生成的相统一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呈现和展示的是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教材已不再是教材文本与师生的阅读——明理的关系,而是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中的儿童的对话关系、伙伴关系、共同成长的关系”。
①就是说,教材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教材是为实现一定课程目标而精心编制的、负载着一定知识和信息,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进行对话的文本。
好教师的标准不再是会“教教材”,而是会“用教材”、“选教材”。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既尊重教材,又依据所教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对教材做一定“改造”。
因此,我们对教材的解读应该有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
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解读,其意义重大。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及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以下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并没有明确的告知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学习解读: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
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解读
《文化生活》教材的设计理念
➢ 教材的目标理念: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 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寻求思想政治 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 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增 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
➢ 教材使用的理念:强调教材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 生活和文化生活之间的互动,在设计上为开放互动式 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留下尽可能大的 空间,为改进评价方式提供条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的呈现方式
➢ 本册教材分为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 ➢ 单元题下面有一段简洁的导语,告诉学生学习本单元
科
经
国
科
生
公
学
济
家
学
活
民
社
学
和
思
中
道
会
常
国
维
的
德
主
识
际
常
法
与
义
组
识
律
伦
常
织
常
理
识
常
识
常
识
识
课程目标
➢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 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 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 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 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课标解读
第三单元 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
第一课 科技发展和观念更新 框题1:科技发展产生的新观念 框题2:面对科技“双刃剑” 第二课 生命科学引起的伦理冲突 框题1:试管婴儿产生的难题 框题2:是是非非克隆人
第三课 网络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 框题1:来自虚拟空间的道德挑战 框题2:网络的道德规范
探究与实践: 探究与实践:科技发展引起的伦理冲突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拓展性课程,着眼于“三个面向”。 通过国际比较、鉴别,认识我国政治 制度的特点。 ——西方政治体制一般知识: 政体、分权制、多党制等 ——我国的政治体制 ——常见的国际组织
科学思维常识
实用性课程。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和一 般方法,侧重于技能性和应用性。 ——学会科学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与实践: 探究与实践:永远的的雷锋
2.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 .
2.6 解释市场经济中,自愿交往和交换的契约、 信用关系,辨析欺诈行为的代价与后果,明确 诚实守信的价值。 第一课 诚实守信 框题1:市场经济呼唤诚实守信 框题2:诚实守信,从我做起
2.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 .
2.7评述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竞争,树立“注重效 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 第二课 公平竞争 框题1:充满竞争的社会 框题2: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特殊价值课程。最直接、最系统地讲授马 克思主义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 大林,一直讲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 ——从马克思到“三个代表”一脉相承关 系 ——“三个代表”
经济学常识
一门实用性、拓展性课程,将经济学原理 和经济思想史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试图系统地 向学生介绍一些古典的经济学原理,并引导其 用这些原理来认识和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古典经济学理论 ——市场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和教学的几点认识
二、 丰富写作素材 。 拓展 学生的个性 空间
兴 奋 的状 态 中。妨评价 有戈 动值物 的习 作旁
“ “ 会蛾察 ” 学 . . 通过激发写作兴趣 , 学生有 了强烈的表达 批 :你观察得 多仔细呀” 亮眼睛 ,
、
注意兴趣培养 , 出学生 的个性发展 突
欲望, 但一提起笔 , 又无 从下 手 , 却 原 就在 于
尽 个人全面素质的反映。 它不仅包含一个人的观 师 在作文教 学 中 ,要把 激发学 生情趣 放在 首 开 教 师 的指 导 。教 师要 因 势 利 导 , 量 从 学 生
察能力 、 维能力 、 思 创造 能力 、 达能力 、 表 记忆 位 , 是作 文贴 近学生 的生活 , 习作成 为学 生 易于接触的一些人 、 、 来作切入点 , 让 事 物 引导学 能力等 。而且还涵盖着一个人 的 世界观 、 价值 自我表 现、 自我发展 、 自我愉悦 、 自我锻炼 的机 生带着 情感去 观察 ,思考 自己充 满个性 的生
师应对教 材有 深刻 的理解 和把 握并 以新课 程 实 际生活相 联系 , 以引起学 生的兴 趣 , 难 不能 贴近实际 、 贴近学生 , 遵循 由浅人 深的逻辑 , 符 理念 为指 导不 断改进教 法学法。 文是对新教 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新课 程立 足于学生 现实 合 学生 的认知 规律 ; 3 力 求淡 化对相 关学科 本 ()
的独特感 受得 到 _尊 重 . r 浞性得 以放 飞, 丰 闪 、的 尤
叶圣 陶先 生 说 : 作文 为 的 就 是 写 出 自 己 学生缺乏材料的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 富的想象 如同插 上 了翅 膀 自r 翱翔 写 乜
涌出心 田 只有 为学 生提供 想要 说的话 。想说是一种 “ 表达的欲望 ” 当学 进行个 表达的基础。 , 为此 语文课程标准》 要 语句如涓涓细流 , 生有 了 自己心里想说 的衙, 了对周 同事 物的 求学生 “ 成 留心观察周 围事 物的 习惯 , 有 养 有意 观察 , 有了对 现实生 活 的关 注和 热爱 , 才能 提 识地丰 富 自己的见 闻 ,珍惜 个人的独特感 受 ,
政治新教材:个人学习感悟
政治新教材:个人学习感悟引言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新教材的推出旨在更好地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素养。
本文将结合个人学习体验,对新教材的内容、形式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新教材内容概述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被融入到各个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 政治理论的现代化:新教材结合了最新的政治理论成果,反映了国家的政策方向和社会热点问题,使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
3. 案例分析与讨论:新教材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新教材形式分析1. 图文并茂:新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图表、插图和漫画,使抽象的政治理论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性增强:新教材设计了多种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增强了学习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3. 数字化教学资源:新教材配套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多媒体教案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手段。
三、学习感悟1. 政治意识的提高:通过学习新教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思辨能力的培养:新教材的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我的思辨能力。
3. 社会责任感的加强:新教材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论新教材的推出,是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它不仅丰富了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新教材的学习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此文档旨在表达对新教材的敬意与肯定,同时希望每位学习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摘要: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媒介,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课程资源,是适应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推动学习者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三观、获得知识智慧的工具。
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是高中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主要依据,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有重要的意义,是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要资料。
文章主要分析了思政教材的演变过程、思政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要求、同时对高中新旧思政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了几点关于教材编写的经验和启示,对教师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利用教材教导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政教材对比分析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演变过程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是指师生学习的材料,主要包括文字或者影像等;狭义指教科书:它是一个文化知识的传播媒介;而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指教师开展活动的素材,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晚清时期初创这个时期的课程名称为修身课或者讲经课。
教材内容多为古人的言语、书籍等,比如《论语》《孝经》《三字经》。
而这些教材的内容不全都是正确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比如“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体现了做人的一些基本准则,古往今来都得到了人们的推崇;但是“三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或许在中央集权的国家可以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推崇,因为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行下效的精神、维护了国家的秩序,但是现如今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没有所谓的“高人一等”,所以“三纲”的内容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地进行改变。
(二)民国时期改变这个时期的思政课程名称仍然是修身课,1922年之后改称为公民课本。
这一时期课程的内容将国民党的“民族、民权、民生”和蒋介石的“新生活”纳入其中。
“三民主义”是为了激励中国人民复兴中华,而“新生活”以“礼义廉耻”为理论基础,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等思想,目的是为了使国民军事化,随时准备为国家和敌人拼命。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为了更好地理解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本文将对其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其中的关键内容。
一、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主动履行公民责任。
通过研究政治课程,学生将获得以下能力和知识:1. 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意识。
2. 理解和运用政治理论和基本概念。
3. 掌握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基本知识。
4. 能够分析和评价政治事件和政策。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内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涵盖了以下内容:1. 国家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组织结构、宪政体制、决策机构等方面的知识。
2. 政治思想与理论:主要介绍各种政治思想流派、政治理论和思想家的重要观点。
3. 国际政治关系:涵盖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国际合作与竞争等相关知识。
4. 公民权利与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
5. 政治参与与民主管理:重点探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民主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6. 当代政治热点问题:包括当前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和事件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2.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政治事件和政策,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政治组织和决策机构的运作方式。
5. 模拟实践:进行模拟选举、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过程。
四、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在政治课程中的研究成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知识与理解:通过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政治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分析与评价:通过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分析和评价政治事件和政策的能力。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一、新课标研制工作的依据和要求(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三)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总之,体现德育课程的性质要求,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是整个研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的因素。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四、课程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一)必修课程(二)选修课程(三)整合课程内容的原则特点:内容选择: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
组织方式:只遵循理论逻辑不违背理论逻辑,更合乎生活逻辑。
(四)确立必修课程总体框架的思路。
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是课程的本质特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内容目标的灵魂。
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是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
特点:1、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课程内容目标的灵魂。
2、涵盖了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新的要求。
3、有利于建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课程框架,更好地体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教育部于2004年3月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给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强调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在其每一细节中都渗透出对学生的生命的关怀。
(一)确立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和谐,倡导新的教育、学习、评价模式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一种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强调了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索,使得以往的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生命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好得和学生的成长融合在了一起。
新的课程标准在讲到教学观时,认为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并将这种过程升华,认为通过这种互动和交往,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共同列为对人的生命发展的一种关怀,而这种关怀更全面,更富有人性化。
在知识获取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和学生作为获取同样“新鲜”知识的“受众”,学生渴望获得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而教师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和学生分享新的发现,达到一种共进、共识。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对“新鲜”知识的挖掘、发现。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就淡化了知识的简单传授与预设,学生通过研究,慢慢掌握知识生成过程的理念,而教师在其中既充当了学生这种理念形成的引导者,也可以成为这种理念形成的受益者。
在教育价值观上,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只片面强调学生学习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而新的课程理念确立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偏向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袁安慧
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在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反复阅读、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理出教材内容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实际问题、逻辑结构和思想方法,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从而掌握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弥补其缺陷的活动和过程。
思想政治课教材解读的主要对象是课本,但它不仅仅是课本,还包括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件、时政材料以及经典著作等一切有关资料。
在传统的课程观下,教材成了知识的权威、好教师的标准是会“教教材”。
因而,在这种课程观指导下的教材解读,就是对教材文本本身的分析、挖掘和再现,重视知识性,而忽视了能力;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解读必然是封闭的、单向的、独断性的。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而不是单向的。
它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谋求逻辑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注重启发引导并重视学生主体的民主参与,建构精心预设与灵活生成的相统一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呈现和展示的是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教材已不再是教材文本与师生的阅读——明理的关系,而是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中的儿童的对话关系、伙伴关系、共同成长的关系”。
①就是说,教材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教材是为实现一定课程目标而精心编制的、负载着一定知识和信息,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进行对话的文本。
好教师的标准不再是会“教教材”,而是会“用教材”、“选教材”。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既尊重教材,又依据所教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对教材做一定“改造”。
因此,我们对教材的解读应该有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
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解读,其意义重大。
它有利于于教师切实把
握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德育方向,可为本课程确定教学目标、贯彻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及确定具体实施方案打下基础。
新教材如何新解读?新教材的分析与解读仍然要基于课本,但教材解读并非完完全全地再现课本,而是要高于课本,是忠于课程标准和课本基础上的创造。
解读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笔者认为要综合以下一些方法。
第一、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解读。
解读新教材,必须认真阅读和研究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要求,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以及倡导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内容以及此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上把握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要重视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因为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上把每个知识点讲到怎样的深度都做了一定的规定,如有的是“了解”,有的是“理解”,有的是“说明”。
这样,就可以克服我们在教学中不知道怎样把握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有些教师刚接触到新教材时,未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也就不能旧教材的体系中摆脱出来,所以就一些知识点到底讲到怎样的深度和广度胸中无数,不敢轻易少讲,因而导致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
这成了很多教师的困惑。
而认真阅读和研究教学要求之后,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该抓的抓,该放的放。
第二、结合课程标准通读课本,把握课本的逻辑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它要求教师站在教材作者的立场上,用教材作者的主观精神去分析问题,领悟、理解教材,解释教材的内在理念和精神实质。
如《经济生活》新教材,在通读完课本之后,要理清教材的逻辑体系。
如经济生活模块分四个主题,以生产为主线,按照为什么生产、谁来生产、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的逻辑顺序来建构的。
而且教材的作者也非常有心,以与学生最接近的内容——消费为起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一下进入角色,而且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经济生活的逻辑结构
弄清逻辑结构,还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比如说《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介绍多彩的消费,对于商品、货币、消费者之间就存在这样的联系:消费什么?商品。
用什么去消费,货币。
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这样这三个知识就可以把整个单元的内容窜起来了,教师容易讲解,学生容易理解记忆。
图示:
第三、联系经典和国家政策进行解读。
思想政治课课本的理论知识主要源自于马列和邓小平等伟人的经典著作、社会科学经典著作与党和国家的权威性文献。
这就要求我们联系经典著作和文献来解读和分析教材,同时要特别注意研究怎样用课本中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分析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国内外形势,去解决社会现实问题,预见和指导未来。
为了提高解读课本的能力,还必须适当阅读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弄清每个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问题的来龙去脉,以便从中发现异同,启发思路,不能喧宾夺主,用教参代替课本。
第四、教师以主体身份介入,联系学生实际、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进行解读。
新课程新教材都非常注重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而学生的生活具有较大的地域性、时间性和个体性。
所以,在解读教材时,要联系生活
的实际,把握当时、当地学生的生活热点及其所遇问题,在生活中开发教学资源,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展开教学。
如:《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在解读时就要考虑到学生平时学生在哪些方面消费比较多,学生平时就可能存在哪些消费心理,可以在课前就作充分地了解,这样这节课上得才有的放矢,最后达到教育的目标。
第五、联系对立面的观点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矛盾点。
课本上很多内容都有其对立面,如:唯物和唯心、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三权分立制、多党制与我国的政党制度等。
这些对立面有的是针对历史上的一些问题,有的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还有的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的一些逆反性思维来讲的。
我们在分析正面观点时,要适当补充一点反面的观点,让学生去讨论、去比较、去鉴别。
这有利于学生在冲突的价值观斗争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新教材《经济生活》中的合作探究“金钱面面观”,我们主张的“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但我们在解读时就要联系其他的与之相背的金钱观,准备好一些反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引起价值冲突,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六、质疑教材,弥补教材的不足,以开放的心态完善、发展教学内容。
这点要求很高。
它要求我们教师站在更高的学术平台上去俯瞰教材,挖掘出连作者都没有明确意识到或没来得及清晰而系统地表达的潜在思想。
还要求我们教师以批判地精神去质疑教材,揭示教材的缺陷。
在一次省级培训上,不少教师发言说找到教材不少内容上前后存在着矛盾,还有的在定义上存在缺陷。
这说明我们教师的确在很用心地解读教材。
第七,解读新教材,还要注意归纳新旧教材知识体系的不同。
新教材的体系打乱了旧教材的体系,重新编排,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
同时,在知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的原先是重点的,现在不是了;原先有的,现在删掉了;同时新增添了很多新的知识,如《经济生活》中“替代品”、“互补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在使用教材时得心应手。
总之,教材的解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本身,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着手,这样才能使教材真正发挥作用,也使我们的教学更彰显生命的活力。
(责编: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