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类问题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板块模型经典习题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 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3.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 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5.质量为m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3.0 kg 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 开始时两者木板物块拉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6.如图所示;木板长L=1.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10m/s2;求: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来;木板初速度的最大值.7.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 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取10m/s2练习1如图5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取g=10m/s2;试求: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2若在铁块上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6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设木板足够长练习2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的木板A和B;A、B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A、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在对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4N;A和C 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 、B 相碰;碰后立刻达到共同速度;C 瞬间速度不变;但A 、B 并不粘连;求:经过时间t =10s 时A 、B 、C 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 1.解析:2121m m kta a +==..木块和木板相对运动时; 121m g m a μ=恒定不变;g m kta μ-=22..所以正确答案是A.. 2.A 3.g a 12212μμμμ+≥.. 4.答:B C5.解析:1撤力前木板加速;设加速过程的位移为x 1;加速度为a 1;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撤力后木板减速;设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 2;加速度为a 2;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撤力前:F -μm +Mg =Ma 11分解得21m/s 34=a 1分 撤力后:μm +Mg =Ma 21分 解得22m/s 38=a 1分2222211121,21t a x t a x ==1分为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应满足x 1+x 2≤L1分 又a 1t 1=a 2t 21分由以上各式可解得t 1≤1 s所以水平恒力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 s.1分2由上面分析可知;木板在拉力F 作用下的最大位移m 32m 13421212111=⨯⨯=+t a x 1分 可得F 做功的最大值.J 8J 32121=⨯==Fx W 1分 答案:11 s 28 J6.答案120N 24m/s解析1木板与地面间压力大小等于M+mg①故木板所受摩擦力F f=μM+mg=20N②2木板的加速度a=错误!=5m/s2③滑块静止不动;只要木板位移小于木板的长度;滑块就不掉下来;根据v错误!-0=2ax得v0=错误!=4m/s④即木板初速度的最大值是4m/s.7.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v共=a1t1=v0+a2t1解得:t1=1s ;v共=2m/s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物体不会落后于小车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a1t12+v共t-t1+ a3t-t12=2.1m练习1解答略答案如下:1t=1s2①当F≤N时;A、B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2=F;②当2N<F≤6N时;M、m相对静止;③当F>6N时;A、B发生相对滑动;N.画出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如图7所示..练习2解答:假设力F作用后A、C一起加速;则:而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假设成立在A、C滑行6m的过程中:∴v1=2m/sA、B相碰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1=2mv2 ∴v2=1m/s此后A、C相对滑动:;故C匀速运动;;故AB也匀速运动..设经时间t2;C从A右端滑下:v1t2-v2t2=L∴t2=1.5s然后A、B分离;A减速运动直至停止:a A=μ2g=1m/s2;向左;故t=10s时;v A=0.C在B上继续滑动;且C匀速、B加速:a B=a0=1m/s2设经时间t4;C.B速度相等:∴t4=1s此过程中;C.B的相对位移为:;故C没有从B的右端滑下..然后C.B一起加速;加速度为a1;加速的时间为:故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0;2.5m/s;2.5m/s.。
板块相关测试题及答案

板块相关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球表面最大的板块是哪一个?A. 欧亚板块B. 非洲板块C. 南极洲板块D. 太平洋板块答案:D2. 板块构造学说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阿基米德C. 艾萨克·牛顿D. 伽利略答案:A3.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哪里?A. 地壳的重力B. 地幔对流C. 地球的自转D. 太阳和月亮的引力答案:B4. 板块边界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离散型边界B. 汇聚型边界C. 转换型边界D. 稳定型边界答案:D5. 以下哪个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气候变化D. 海平面上升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现象是板块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气候变化D. 海底扩张答案:ABD2. 板块运动可以导致哪些地质活动?A. 地壳抬升B. 地壳下沉C. 地壳断裂D. 地壳稳定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板块边界的类型?A. 离散型边界B. 汇聚型边界C. 转换型边界D. 稳定型边界答案:ABC4. 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包括哪些?A. 形成山脉B. 形成海沟C. 形成裂谷D. 形成平原答案:ABC5.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板块运动?A. 地幔对流B. 地壳的厚度C. 地壳的密度D. 地壳的重力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太平洋板块是地球上最大的板块。
(正确)2. 板块运动只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
(错误)3. 板块的边界可以是稳定的。
(错误)4. 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正确)5. 地壳的厚度会影响板块的运动。
(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由几个大的岩石圈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幔对流的驱动下不断移动,从而引起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
2. 板块运动对地球环境有何影响?答案:板块运动影响着地球的环境,如地震、火山爆发、山脉的形成、海沟的形成等,同时也影响着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

板块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表面由几个主要的板块组成?A. 5个B. 7个C. 9个D. 12个答案:B2. 板块之间的边界通常是什么?A. 平静的B. 稳定的C. 活跃的D. 不可知的答案:C3.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C. 潮汐D. 山脉形成答案:C二、填空题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由若干个_________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热流的作用下不断移动。
答案:板块2. 当两个板块相互远离时,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裂谷作用3. 太平洋板块向西移动,与北美板块相碰撞,形成了_________山脉。
答案:落基山脉三、简答题1. 描述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答案: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当板块相互碰撞时,可以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当板块相互分离时,可以形成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中部的大西洋中脊;当板块相互滑动时,可以形成地震和断层。
2. 解释什么是板块边界,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板块边界是指不同板块相遇的地方,这些地方通常地质活动频繁,如地震和火山活动。
一个例子是环太平洋火山带,也被称为“火环”,这里有许多板块边界,因此地震和火山活动非常频繁。
四、论述题1. 论述板块构造学说对理解地球历史和预测地质活动的重要性。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来理解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过程。
通过研究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例如山脉的形成、大陆的漂移以及古生物的分布。
此外,了解板块边界的地质活动模式对于预测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性练习题及答案,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板块模型经典习题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 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3.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5.质量为m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3.0 kg 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 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 =12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 取10 m/s 2) (1)水平恒力F 作用的最长时间;(2)水平恒力F 做功的最大值.6.如图所示,木板长L =1.6m ,质量M =4.0kg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 =1.0kg 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 =10m/s 2,求: (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来,木板初速度的最大值.7.如图3所示,质量M =8kg 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 ,F =8N ,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 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 =2kg 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 =1.5s 通过的位移大小。
板块问题(答案)

板块问题(参考答案)一、知识清单1. 【答案】2. 【答案】3. 【答案】4. 【答案】5. 【答案】6. 【答案】7. 【答案】二、选择题8. 【答案】C【解析】小车和木块保持相对静止,可将它们视为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 +m )a ,选项C 正确。
9. 【答案】B【解析】由图知,当F=8N 时,加速度为:a=2m/s 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 A +m B )a ,代入数据解得:m A +m B =4kg ,当F 大于8N 时,A 、B 发生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B 有:a==,由图示图象可知,图线的斜率:k====1,解得:m B =1kg ,滑块A 的质量为:m A =3kg .【方法技巧】当拉力较小时,m 和M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拉力达到一定值时,m 和M 发生相对滑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整体和隔离法进行解答.【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象问题的一般方法,通常通过图线的斜率和截距入手分析.10.【答案】AC【解析】木块和木板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F m +M=5 m/s 2,木板的最大加速度a m =μmg M =4 m/s 2<5 m/s 2,故木块和木板相对滑动,木块的加速度为F -μmg m=5.5 m/s 2,B 错误,A 、C 正确;木块和木板刚要相对滑动时,拉力F =(m +M )a m =12 N ,故D 错误。
11.【答案】BC【解析】由a -F 图像可知,当F <48 N 时,甲、乙两物体相对静止,当F >48 N 时,甲、乙两物体相对滑动,此过程中,F -μm 甲g =m 甲a ,对应图线可得:m 甲=ΔF Δa=6 kg ,将F =60 N ,a =8 m/s 2,代入上式可得μ=0.2,B 、C 正确。
(完整版)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docx

2.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 a2,下列反映a1和 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 B 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例 1.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边重合,如图.已知盘AB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 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AB力加速度)1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物块拉力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木板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4.质量为 m=1.0 kg 的小滑块 (可视为质点 )放在质量为m=3.0 kg 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 L=1.0 m 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 3-12 所示 ,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 :(g 取 10 m/s2)(1)水平恒力 F 作用的最长时间 ;(2)水平恒力 F 做功的最大值 .10.如图9 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图9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17.如图 18 所示,小车质量M 为 2.0 kg,与水平地面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 为 0.5 kg ,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则:图18(1)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 1.2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摩擦力多大?(2)欲使小车产生 a= 3.5 m/s2的加速度,需给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推力?(3)若要使物体 m 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4) 若小车长 L =1 m,静止小车在 8.5 N 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物体 m 看作质点 )16.如图所示,木板长L = 1.6m,质量= 4.0kg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 质M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 g=10m/s2,求:(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17.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长为 L=2.7m的平板车,其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0.2m,以速度v0=4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是其左右两个端点.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大小为5N 的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同时将一个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 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 P 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 ,L2PB=3.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平板车上脱离后落到地面上.不计所有摩擦力,g 取10m/s .求:(1)小球从放到平板车上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小球落地瞬间平板车的速度.13.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4kg,长 L=1.4m,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小于 L.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μ= 0.4 ,g= 10m/s .(1)现用恒力 F 作用于木板 M上,为使 m能从 M上滑落, F 的大小范围是多少?(2) 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N 且始终作用于M上,最终使m能从M上滑落,m在M上滑动的时间是多少?18.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长为 L 的均质长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 (可视为质点 ),物体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度 v 向下拉绳,物体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已知整个过程中板的右端都不会到达桌边定滑轮处.试求:(1)当物体刚到达木板中点时木板的位移;(2)若木板与桌面之间有摩擦,为使物体能达到板的右端,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例 1 如图 1 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2的物块A 和木板,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m m Bμ mg 现用水平拉力 F 拉 B,使 A、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 F 的最大值。
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板块模型经典习题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3.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5.质量为m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3.0 kg 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6.如图所示,木板长L=1.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10m/s2,求:(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来,木板初速度的最大值.7.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
高中地理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专题训练(附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专题训练(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结构的是()A. 外核B. 内核C. 上地壳D. 原核答案:D2. 科学家通过下列哪项依据推测了地球内部的结构层次()A. 风化残骸B. 构造地貌C. 地震波传播D. 地球表面材料答案:C3. 下列选项对地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壳是地球最外表的壳层,是地球构造的最外层B. 地壳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C. 地壳的厚度在不同地域差异很大D. 地壳属于地球的可破碎性层答案:D4. 以下关于地球板块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板块运动是地壳不断变形的表现,是地壳演化的结果之一B. 地球板块运动是以地壳为基础的,地壳是地球板块运动的运动的基础C. 地球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D. 地球板块运动使地球表面产生震动和地质灾害答案:B5. 下列选项对板块边界的描述,正确的是()A. 构造地貌的存在是判定板块边界的重要依据B. 地震波传播的变化是判定板块边界的重要依据C. 地质灾害的分布是判定板块边界的重要依据D. 火山喷发的类型是判定板块边界的重要依据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地球内部结构的主要层次。
答案: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其中,地壳是地球最外表的壳层,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约占地球半径的84%,主要由岩石组成;地核是地幔之下的中心部位,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2. 请简述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源。
答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地球内部的热对流驱动,即地幔内的物质通过对流运动,形成了大规模的地幔对流循环,推动着地壳板块的运动。
另一方面是地球外部的引力驱动,即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对地球产生的牵引力,对地壳板块的运动产生影响。
三、解答题1. 简述地球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地球板块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板块运动是地壳不断变形的表现,通过地质构造的演化,形成了地球上各种地貌景观,如山脉、平原、断裂带等。
地理中的板块构造理论测试题

地理中的板块构造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A 四大板块B 五大板块C 六大板块D 七大板块答案:C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2、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A 地壳比较稳定B 地壳比较活跃C 没有火山地震D 只有张裂拉伸答案:B解析: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运动的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
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A 板块内部B 大陆内部C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D 海洋内部答案:C解析: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所以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4、下列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阿尔卑斯山脉C 安第斯山脉D 乌拉尔山脉答案:D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乌拉尔山脉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其形成与板块运动无关。
5、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是()A 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不断碰撞挤压B 处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不断张裂拉伸C 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不断张裂拉伸D 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不断碰撞挤压答案:B解析: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这两个板块不断地张裂拉伸,导致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6、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C 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地壳稳定D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答案:A解析: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7、下列地理现象中,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海陆变迁D 太阳东升西落答案:C解析: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海陆的变迁。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练习1 〔2021天津〕.如下图,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团v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1^1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二77777777777777777777^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以下反映气和a2变化的图3.〔2006年,全国理综1〕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起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到达%后,便以此速度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4.如图11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A的质量m A 和B的质量m B均为2.0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0.2, 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假设t=0开始, 木板B受F=16N的水平恒力作用,t =1s时F1改为F2=4N,方向不变,t=3s时撤去F2.1〔1〕木板B受F1=16N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B的加速度a A、a B各为多少?〔2〕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人,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12中画出人—t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A.・・f/N A.B I~~I F .1t/s 0—图11:图12高中物理板块问题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 〔2021天津〕.如下图,4 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JZL- 过程中BA受到的摩擦力〔A〕切加尔多历:B.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2.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 〔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以下反映句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选项是〔A〕3 .〔2006年,全国理综I 〕 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 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起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 度〃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到达%后,便以此速度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 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解:运动过程如以下图所示(1)木板B 受F 1=16N 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 、B 的加速度a A 、a B 各为多少?V 对 A : v .=a .-t .-^g- f a A 再次与B 相对静止: V 一 VVVt = —01 = —0- — —0- ““a - V 2AS =S B -S A =2a- + V 0 .t 2 V 2 ―0— 2% V 2 —0— 2%4 .如图11所示,物体A 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 上,木板B 静止于水平面.A 的质量m A 和B 的质量m B 均为2.0kg ,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0.2, B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假设t =0开始, 木板B 受F 1=16N 的水平恒力作用,t =1s 时F 1改为F 2=4N ,方向不变,t =3s 时撤去F 2.第7题答图V 2 0(2)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人,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 (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12中画出f A- t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A.・・f/NA.B|~~|F _2, , , ,,t/s0—―—1—―图11:图1222. 〔20 分〕〔1〕〔5 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m A g=m A a A①〔1 分〕a=N1gA=0.2x10m/s2=2 m/s2② 〔1 分〕F1—N2〔m A+m B〕g—N1m A g=m B a B③ 〔2 分〕代入数据得a B=4 m/s2④ 〔1 分〕(2) (9 分)t产1s时,A、B分别为v A、.v A= a A11⑤ 〔1 分〕=2x1 m/s=2 m/s ⑥〔1 分〕v B= a B11⑦〔1 分〕=4x1 m/s=4 m/s ⑧〔1 分〕F 1改为F 2=4N 后,在B 速度大于A 速度的过程,A 的加速度不变,B 的加速度设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BF 2 — 〃2〔m A +m B 〕 g — 〃 1 m A g=m B a ; ⑨ 〔1 分〕代入数据得a' = - 2m/s 2 ⑩〔1 分〕B设经过时间t 2,A 、B 速度相等,此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V A + a A 12= v B + a' 12〔11〕 •… 〔1 分〕B -代入数据得12=0.5s ⑫〔1分〕6.如图10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B ,长为1m ,质量为2 kg , B 与地面之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0.2.一质量为3 kg 的小铅块A ,放在B 的左端,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4,当A 以3 m/s 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求最终A 对地的位移和A 对B 的位移.解析:对 A : a A =- "A m A =~^A g =■ 4 m/s 2 AA 相对地面做匀减速运动,B 相对地面做匀加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A 的位移为x A , B 的位移为x B , 此时A 、B 到达共同速度v 共,再共同做匀减速运动,经过x 0的位移停止运动.A 在B 上相对B 滑行的时间为t = 1〔13〕-- ⑶〔6分〕0〔1分〕以即思■/〔m J mBg =i 1n zs 2 m B对B : v 共=%・t ③ X B = 2a B , t 2 ④ X A v 共2. v o 2。
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答案

板块模型经典习题1。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3.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木板物块拉力5.质量为m=1。
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
6.如图所示,木板长L=1。
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
板块类问题专题练习(含详细答案)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1.(8分)如图13所示,有一定厚度的长木板AB 在水平面上滑行,木板的质量m 1=4.0kg .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木板上表面距水平面的高度h =0.050m .当木板滑行速度v 0=3.0m/s 时,将一小物块C 轻放在木板右端B 点处.C 可视为质点,它的质量m 2=1.0kg .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C 从木板的左端A 点滑出,它落地时的动能E KC =1.0J .小物块落地后,木板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停在水平面上,这时,木板左端A 点距小物块的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1=0.90m .求:(1)小物块C 从木板的A 点滑出时,木板速度的大小v A ; (2)木板AB 的长度L .2.(8分)如图11所示,将工件P (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轻放在以速率v 匀速运行的水平传送带的最左端A ,工件P 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然后从传送带最右端B 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的长度L =7.5m ,B 距地面的高度h =0.80m. 当v =3.0m/s 时,工件P 从A 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 0=4.4s. 求:(1)工件P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当传送带分别以不同的速率v (运行方向不变)匀速运行时,工件P 均以v 0=5.0m/s 的初速度从A 端水平向右滑上传送带. 试分析当v 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工件P 从A 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 保持不变,并求出对应的时间t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8分)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 =4.0 kg 、长度L =2.0 m 的木板,在F=8.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 0=2.0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 =l.0 kg 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 (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4.(8分)如图12所示,一辆平板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车的左端放置一物块(可视为质点). 已知小车的质量M =8.0kg ,长度l = 2.0 m ,其上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 = 0.80 m. 物块的质量m = 1.0 kg ,它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图13图11现用F = 26 N 水平向左的恒力拉小车,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与小车分离.不计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 取g = 10 m/s 2,求: (1)物块与小车分离前,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2)当物块落地时,物块与小车右端的水平距离.5(8分)如图14所示,质量M = 1.0 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 =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现用水平恒力F = 6.0 N 向右拉长木板,使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 = 1.0 s 撤去力F .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求:(1)撤去力F 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各是多大; (2)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是多大.6.(8分)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质量M=2.0kg ,在长木板的最右端有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1.0kg ,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小滑块与长木板一起以v 0=2.0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如图12所示.某时刻起对长木板施加一个F =12N 的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长木板滑动.若长木板足够长,求:(1)水平恒力F 作用后,小滑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2)小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长木板移动的最大距离.7.(8分)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 ,长度L = 1.0 m .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1)求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2)假设只改变M 、m 、μ、F 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8.(8分)如图15所示,水平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 0.8 m. 质量m = 0.2 kg 的小物块(可以看作质点)放在桌面A 端. 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F =0.8 N 的水平向右的恒力,小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 当它经过桌面上的B 点时撤去力F ,一段时间后小物块从桌面上的C 端飞出,图12m图14v0 图12 图15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 BC = 0.5 m,小物块在A、B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2,在B、C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1.(1)求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2)某同学作出了如下判断:若仅改变AB段的长度而保持BC段的长度不变,或仅改变BC段的长度而保持AB段的长度不变,都可以使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端的水平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图159 (8分)如图1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板槽(两侧挡板的厚度忽略不计),质量M =2.0 kg,槽的长度L = 2.0 m.在木板槽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小滑块与木板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0.2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木板槽施加一个F = 10.0 N水平向左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槽滑动.(1)求小滑块滑到木板槽中点时速度的大小;(2)水平面光滑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木板槽与水平面间是有摩擦的,经测定木板槽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05. 如果使小滑块滑到木板槽中点时的速度与第(1)问所求速度相同,请你通过计算确定一种方案:即只改变M、m、F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实现上述要求(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图1410.(8分)如图17所示,质量M = 5 kg的平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平板的右端有一竖直挡板,一个质量m = 2 kg的木块静止在平板上,木块与挡板之间的距离L = 0.8 m,木块与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4.(1)若对木块施加F =12 N水平向右的恒力,直到木块与挡板相撞,求这个过程经历的时间t ;(2)甲同学说,只增大平板的质量M ,可以缩短上述时间t ; 乙同学说,只减小平板的质量M ,可以缩短上述时间t .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11.(8分)如图14(甲)所示,水平面上A 、B 两点相距6.25m ,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滑块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自左向右滑动,先后经过A 、B 两点。
板块专题

图3 图4板块专题一、木板受到水平拉力【情景1】如图1,A 是小木块,B 是木板,A 和B 都静止在地面上。
A 在B 的右端,从某一时刻起,B 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作用开始向右运动。
AB 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2,板的长度L 。
根据A 、B 间有无相对滑动可分为两种情况。
(假设最大静摩擦力f m 和滑动摩擦力相等)【解析】A 受到的摩擦力f m ≤μ1mg ,因而A 的加速度a A ≤μ1g 。
A 、B 间滑动与否的临界条件为A 、B 的加速度相等,即a A =a B ,亦即:〔F -μ1m 1g -μ2(m 1+m 2)g 〕/m 2=μ1g 。
1、若〔F -μ1m 1g -μ2(m 1+m 2)g 〕/m 2≤μ1g ,则A 、B 间不会滑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用整体法可求出AB 的共同加速度a=〔F -μ2(m 1+m 2)g 〕/(m 1+m 2)。
2、若〔F -μ1m 1g -μ2(m 1+m 2)g 〕/m 2>μ1g ,则A 、B 间会发生相对运动。
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A 、B 都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这时a A =μ1g ,a B =〔F -μ1m 1g -μ2(m 1+m 2)g 〕/m 2。
设A 在B 上滑动的时间是t ,如图2所示,它们的位移关系是S B -S A =L 即a B t 2/2-a A t 2/2=L ,由此可以计算出时间t 。
二. 木块受到水平拉力【情景2】如图3,A 在B 的左端,从某一时刻起,A 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而向右运动。
【解析】A 和B 的受力如图3所示,B 能够滑动的条件是A 对B 的摩擦力f B 大于地对B 的摩擦力f 即f B >f 。
因此,也分两种情况讨论:1、B 不滑动的情况比较简单,A 在B 上做匀加速运动,最终滑落。
2、B 也在运动的情况是最常见的。
根据A 、B 间有无相对运动,又要细分为两种情形。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解析)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A.全球有六大板块B.板块内部较稳定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2.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B.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C.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A.地中海B.大西洋C.红海D.印度洋5.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B.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联合而成C.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内部比较活跃6.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A.东非大裂谷B.红海C.海沟D.大西洋7.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说”的说法是()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其中正确的是()①小黄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
②小洪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③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④小张认为: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⑤小徐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识,也分为三层。
A.①②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9.我国主要位于()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大西洋板块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目前,地震学家能准确测量出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并正在进一步探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D.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地球构造理论11.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高一地理专题练习:地球的构造与板块运动(含答案)

高一地理专题练习:地球的构造与板块运
动(含答案)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高一地理专题练,涉及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附有答案,供学生进行巩固练。
选择题
1. 下列哪个观点支持地球的板块构造说?
A. 地球的磁场方向已经反转多次
B. 海底山脉与陆地山脉具有相同的岩石特征
C.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在地球上各个方向上的差异
D. 北半球的磁北极和南半球的磁南极的位置一直在变化
答案:B
2. 以下哪个板块不属于太平洋板块?
A.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B. 动震北美板块
C. 南美板块
D. 菲律宾板块
答案:A
3.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不是属于构造边界?
A. 东非大裂谷的裂谷构造
B. 阿尔卑斯山前陆的皱褶构造
C. 西伯利亚地块向东北漂移与普通大陆碰撞的绕流构造
D. 安第斯山脉的海沟俯冲构造
答案:D
解答题
1. 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
答案:从内到外分别为固态内核、液态外核、上地幔、下地幔、深部地壳和浅部地壳。
2. 简述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和表征形式。
答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有地幔对流和地壳运动两个方面。
表征形式有板块的扩张、俯冲和滑移等。
3. 简述板块构造说的历程和内容。
答案:板块构造说是地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其主要内容为地球的表层被分成若干块状结构,这些块状结构即板块,板块间相对运动、碰撞、分离等是地壳变化和地球地质灾害活动的基本原因。
板块构造说的历程包括地震带、伏安-维诺区间规律、矿产和构造的对比研究、海底地壳磁性带的探测等过程。
以上是本次高一地理专题练习的内容,希望对同学们进行地理知识巩固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13道专题练习和高考板块练习及答案

板块模型专题练习(一)两个小物块1.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A,B质量分别为6.0 kg和2.0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在物体A上施加水平方向的拉力F,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B.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C.当拉力F<12 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D.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F>18 N时,开始相对滑动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长为L,木板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B,中点为O,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并以v0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
若把质量为m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木板的B端,小木块的初速度为零,最终小木块随木板一起运动。
小木块及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木块及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运动的速度;(2)小木块及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木块最终相对于木板静止时位于OA之间。
3.质量M=8 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F,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物块及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小车足够长,求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4. 光滑水平面上静置质量为M的长木板,质量为m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初速度v0从木板一端开始沿木板运动.已知M>m,则从滑块开始运动起,滑块、木板运动的v-t图象可能是( )(二)传送带5. 如图所示,传送带及地面间的倾角为θ=37°,A、B之间的长度为L=16 m,传送带以速率v=10 m/s 逆时针运动,在传送带上A端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m=0.5 kg的物体,它及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需要多长时间?(g取10 m/s2,sin37°=0.6,cos37°=0.8)6.现在传送带传送货物已被广泛地应用,如图3-2-7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
板块模型经典题目和解答

板块模型经典习题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3.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4.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
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A .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 .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 .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 .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5.质量为m=1.0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3.0 kg的长木板的右端,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木板长L=1.0 m开始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12 N,如图3-12所示,为使小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g取10 m/s2)(1)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2)水平恒力F做功的最大值.6.如图所示,木板长L=1.6m,质量M=4.0kg,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m=1.0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右端,开始时木板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木板以向右的初速度,取g=10m/s2,求:(1)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使小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来,木板初速度的最大值.7.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
(完整版)板块学说练习题(含答案)

4.2板块运动(文科)一、选择题。
(70分,每题2分) 1. 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2.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A.日本B.俄罗斯C.美国 3. 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4.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C. 日本 () °D.加拿大 )° C.大西洋板块 ° )。
D 冲国 D.北冰洋板块 D. 有时扩大,有时缩小读板块示意图,完成 14〜15题。
14. 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 型不同的是( )A.①B .②C .③ D.④15.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 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A. a B . b C . c D . d16. 在板块 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A.海沟 B .孤岛C .海岭D .海岸山脉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回答下题。
5. 下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的是( A .阿拉伯半岛 B .印度半岛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海将会不断扩大 C.太平洋将会进一步扩大 7.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 地球的岩石圈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 B. 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 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 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8. 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东南亚地区 D.拉布拉多半岛 B .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大 •大西洋将会减小 A.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很稳定 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 D.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9.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10.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A.碰撞B.张裂C.分裂 1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 地球的岩石圈是一个整体B. 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岛弧C. 全球共有6个板块D.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 12.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的是( A.海沟、岛弧 B. 海岭、海洋山脉 C. 裂谷、海洋 13. 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板块学说练习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青岛航向、航线一、选择题。
(70 分,每题 2 分)4.2 板块运动(文科)读板块示意图,完成 14~15 题。
14.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 1. 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ft 喷发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2.环太平洋火ft 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 。
A.日本 B.俄罗斯 C.美国 D.加拿大3.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4.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回答下题。
5.下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的是( ) A .阿拉伯半岛 B .印度半岛 C .东南亚地区 D .拉布拉多半岛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海将会不断扩大B .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大C .太平洋将会进一步扩大D .大西洋将会减小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
A. 地球的岩石圈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B. 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ft 、地震分布带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8. 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很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9.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型不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ft 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 A .a B .b C .c D .d 16.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 ) A .海沟 B .孤岛 C .海岭 D .海岸ft 脉17.图中①、②、③、④段边界属于生长边界的有(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图中 a 、b 、c 、d 所在板块绝大部分为海洋的是( ) A .aB .bC .cD .d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 1.(8分)如图13所示,有一定厚度的长木板AB 在水平面上滑行,木板的质量m 1=4.0kg .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木板上表面距水平面的高度h =0.050m .当木板滑行速度v 0=3.0m/s 时,将一小物块C 轻放在木板右端B 点处.C 可视为质点,它的质量m 2=1.0kg .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C 从木板的左端A 点滑出,它落地时的动能E KC =1.0J .小物块落地后,木板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停在水平面上,这时,木板左端A 点距小物块的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1=0.90m .求: (1)小物块C 从木板的A 点滑出时,木板速度的大小v A ; (2)木板AB 的长度L .2.(8分)如图11所示,将工件P (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轻放在以速率v 匀速运行的水平传送带的最左端A ,工件P 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然后从传送带最右端B 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的长度L =7.5m ,B 距地面的高度h =0.80m. 当v =3.0m/s 时,工件P 从A 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 0=4.4s. 求: (1)工件P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当传送带分别以不同的速率v (运行方向不变)匀速运行时,工件P 均以v 0=5.0m/s 的初速度从A 端水平向右滑上传送带. 试分析当v 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工件P 从A 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 保持不变,并求出对应的时间t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8分)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 =4.0 kg 、长度L =2.0 m 的木板,在F=8.0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 0=2.0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 =l.0 kg 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1)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求物块离开木板所需的时间;(2)若物块与木板间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停止运动.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4.(8分)如图12所示,一辆平板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车的左端放置一物块(可视为质点). 已知小车的质量M =8.0kg ,长度l = 2.0 m ,其上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 = 0.80 m. 物块的质量m = 1.0 kg ,它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现用F = 26 N 水平向左的恒力拉小车,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与小车分离.不计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 取g = 10 m/s 2,求: (1)物块与小车分离前,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2)当物块落地时,物块与小车右端的水平距离.5(8分)如图14所示,质量M = 1.0 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 = 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0.现用水平恒力F = 6.0 N 向右拉长木板,使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 = 1.0 s 撤去力F .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求:(1)撤去力F 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各是多大;图13图11图12(2)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是多大.6.(8分)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木板,质量M=2.0kg ,在长木板的最右端有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1.0kg ,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小滑块与长木板一起以v 0=2.0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如图12所示.某时刻起对长木板施加一个F =12N 的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长木板滑动.若长木板足够长,求:(1)水平恒力F 作用后,小滑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2)小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长木板移动的最大距离.7.(8分)如图1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块木板,质量M = 1.0 kg ,长度L = 1.0 m .在木板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3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小滑块施加一个F = 8.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滑动. (1)求小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2)假设只改变M 、m 、μ、F 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使得小滑块速度总是木板速度的2倍,请你通过计算确定改变后的那个物理量的数值(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8.(8分)如图15所示,水平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 0.8 m. 质量m = 0.2 kg 的小物块(可以看作质点)放在桌面A 端. 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F =0.8 N 的水平向右的恒力,小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 当它经过桌面上的B 点时撤去力F ,一段时间后小物块从桌面上的C 端飞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 = BC = 0.5 m ,小物块在A 、B 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 = 0.2,在B 、C 间运动时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 0.1.(1)求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 端的水平距离;(2)某同学作出了如下判断:若仅改变AB 段的长度而保持BC 段的长度不变,或仅改变BC 段的长度而保持AB 段的长度不变,都可以使小物块落地点与桌面C 端的水平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9 (8分)如图14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板槽(两侧挡板的厚度忽略不计),质量M = 2.0 kg ,槽的长度L = 2.0 m .在木板槽的最左端有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质量m = 1.0 kg .小滑块与木板槽m图14v图12图15 图15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0.20.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起对木板槽施加一个F = 10.0 N水平向左的恒力,此后小滑块将相对木板槽滑动.(1)求小滑块滑到木板槽中点时速度的大小;(2)水平面光滑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木板槽与水平面间是有摩擦的,经测定木板槽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 0.05. 如果使小滑块滑到木板槽中点时的速度与第(1)问所求速度相同,请你通过计算确定一种方案:即只改变M、m、F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实现上述要求(只要提出一种方案即可).10.(8分)如图17所示,质量M = 5 kg的平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平板的右端有一竖直挡板,一个质量m = 2 kg的木块静止在平板上,木块与挡板之间的距离L = 0.8 m,木块与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4.(1)若对木块施加F = 12 N水平向右的恒力,直到木块与挡板相撞,求这个过程经历的时间t;(2)甲同学说,只增大平板的质量M,可以缩短上述时间t;乙同学说,只减小平板的质量M,可以缩短上述时间t.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11.(8分)如图14(甲)所示,水平面上A、B两点相距6.25m,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滑块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自左向右滑动,先后经过A、B两点。
在滑块到达A点之前,滑块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所受的水平推力大小为0.4N。
从滑块经过A点开始,滑块受到的推力按照如图14(乙)所示的规律变化,已知滑块在3.0s时刻的速度大小为0.8m/s。
求:(1)滑块受到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滑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图14 图17答案1、分析: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C 受力如图1,离开木板之前作向右的匀加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v C ,C 离开木板后向右做平抛运动,砸到地面后立即停下来;木板的受力如图2,C 离开它之前,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假设C 离开木板时木板的速度为v A ,随后木板以初速度v A 匀减速滑动,直到停下来。
(1)C 平抛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得:021222+=+KC C E gh m v m 代入数据:s m v C /1=向右平抛的水平位移:m ghv t v S cc c X 1.02=== 所以C 离开木板后,木板实际上由于地面摩擦力而匀减速滑动的位移为:m S S S X 11=+=滑C 离开木板后,木板受力如图3,由牛顿第二定律:0110a m g m f ==μ地得:20/2s m g a ==μ故:s m S a v A /220==(2)小物块C 放到木板上后离开木板之前,假设小物块C 在这个过程中的位移为S 2,则木板的位移为S 2+l , 根据动能定理:对木板1m : )(21))((20212v v m l S f f A -=++-地 ① 对小物块2m :021222-=C v m fS ② 假设C 滑上木块到分离所经历的时间为t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 对木板1m : )()(01v v m t f f A -=+-地 ③ 对小物块2m :02-=C v m ft ④联立③④得:地f f 31=⑤ 联立①②⑤:m l 6.0=2图1图2 图32解:(1)设P 从B 端做平抛运动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 3,根据平抛运动公式 2321gt h = 得 s 4.023==ght 则P 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t AB = t 0- t 3=4.0s假设P 从A 到B 的过程中,一直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P 到B 时的速度v B ≤v ,P 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2 5.0/2AB B L Lt v v=≥=s. 由于'ABAB tt >,说明P 在到达B 之前已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设P 的质量为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P 在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 g mmga μμ==,则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10v t gμ-=位移 2102v s gμ-=做匀速运动的时间 vs L t 12-=且 12AB t t t =+ 联立以上4式,解得 0.10μ=(2)P 从B 到落地所用的时间总为t 3=0.4s ,因此时间t 的变化取决于P 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t AB 的变化.① 若v >v 0,开始阶段P 做加速度为μ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假设传送带的速度为某一值v 1时,P 从AB 之间的某点D 开始相对传送带静止. 增大传送带的速度v ,则P 在到达D 点后仍将加速. 由于P 在AD 间的运动情况不变,而在DB 间的速度变大,所以t AB 变小. 可见随着v 的增大,t AB 减小. 当v 增大到v max 时,P 从A 到B 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到B 时的速度恰好等于v max . 如果v 再增大,P 从A 到B 的运动情况不再变化,即t AB 保持不变,因此t 也保持不变. 根据运动学公式 gL v v μ2202max =- 得 6.3m/s m/s 40220max ==+=gL v v μ所以 s 3.10max =-=gv v t AB μ 3 1.7s AB t t t =+=② 若v < v 0,开始阶段P 做加速度大小为μ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假设传送带的速度为某一值v 2时,P 从AB 之间的某点E 开始相对传送带静止. 减小传送带的速度v ,则P 在到达E 点后仍将减速. 由于P 在AE 间的运动情况不变,而在EB 间的速度变小,所以t AB 变大. 可见随着v 的减小,t AB 变大. 当v 减小到v min 时,P 从A 到B 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到B 时的速度恰好等于v min . 如果v 再减小,P 从A 到B 的运动情况不再变化,即t AB 保持不变,因此t 也保持不变. 根据运动学公式 gL v v μ22min 20=- 得 m/s 2.3m/s 10220min ==-=gL v v μ 所以 s 8.1min0=-=gv v t AB μ 3 2.2s AB t t t =+=综上所述,当传送带的速度v ≥6.3m/s 时,P 从A 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保持不变,均为t =1.7s ;当传送带的速度0≤v ≤3.2m/s 时,P 从A 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也保持不变,均为t =2.2s.3解:(1)未放物块之前,木板做匀速运动.因此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MgF= 0.20 若物块与木板间无摩擦,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保持静止.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图1所示,它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1. f 1-F = Ma 1f 1 = μ (m+M ) ga 1 =MF g M m -+)(μ= 0.50 m/s 2设物块经过时间t 离开木板. 木板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L = v 0t -21a 1t 2解得 t = 1.2 s 或6.8 s其中t = 6.8 s 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1.2s 后物块离开木板.(2)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则物块放在木板上后将做匀加速运动,设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2.μmg = ma 2 a 2 = μg = 2.0 m/s 2木板水平方向受力如图2所示,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3. f 1 + f 2-F = Ma 3 μ (M+m ) g + μmg -F = Ma 3 a 3 = 1.0 m/s2设经时间t Ⅰ,物块与木板速度相等,此时它们的速度为v ,此过程中木板的位移为s 1,物块的位移为s 2. v = v 0-a 3t Ⅰ v = a 2t Ⅰs 1 = v 0t Ⅰ-21a 3t Ⅰ2s 2 =21a 2t Ⅰ2解得 t Ⅰ =32s ,v =34m/s ,s 1 =910m ,s 2 =94m因为s 1-s 2< L ,所以物块仍然在木板上.之后,它们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如图3所示,二者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它们共同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4. f 1-F = (M +m ) a 4μ (M+m ) g -F = (M +m ) a 4 a 4 = 0.40 m/s 2 设再经过时间t Ⅱ,它们停止运动. 0 = v -a 4t Ⅱ t Ⅱ =310s图11图21 2a 3 图31t 总 = t Ⅰ + t Ⅱ= 4.0 s因此将物块放在木板上后,经过 4.0 s 木板停止运动.4解:(1)物块所受摩擦力f=μ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的加速度a 1=fm= μg = 2.0 m/s 2 小车所受摩擦力f ′=f=μmg ,设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f ′=Ma 2解得 a 2=F mg Mμ-=3.0m/s 2小车一直向左做加速运动,因此从开始运动到物块与小车分离,小车向左运动的距离为所求的最大距离. 设经过时间t 物块与小车分离,此过程中物块的位移 s 1=2112a t 小车的位移 s 2=2212a t由如图1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 s 2-s 1=l 解得 t = 2.0 s , s 2= 6.0 m即物块与小车分离前,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6.0m (2)物块与小车分离时,速度分别为 v 1=a 1t= 4.0 m/s ,v 2=a 2t= 6.0 m/s物块与小车分离后向左做平抛运动,设物块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则t '=物块与小车分离后,小车向左运动的加速度2F a M'== 3.25 m/s 2物块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 物块向左的水平位移 11 1.6s v t ''== m 小车向左的位移 222212s v t a t ''''=+=2.66 m由图2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当物块落地时,物块与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相距21s s ''-=1.06 m图1图25解:(1)对长木板施加恒力F 的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相对滑动,小滑块和长木板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f = mg 设小滑块的加速度为a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 1解得 a 1 = 2.0 m/s2长木板受的摩擦力 f ′ = f = μmg 设长木板的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f ′= Ma 2解得 a 2 = 4.0 m/s2经过时间t = 1.0 s ,小滑块的速度 v 1 = a 1 t = 2.0 m/s 长木板的速度 v 2 = a 2 t = 4.0 m/s(2)撤去力F 后的一段时间内,小滑块的速度小于长木板的速度,小滑块仍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长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设长木板运动的加速度为a 3,此时长木板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 Ma 3解得 a 3 = 2.0 m/s 2设再经过时间t 1后,小滑块与长木板的速度相等. 即 v 1 + a 1 t 1 = v 2-a 3 t 1 解得 t 1 = 0.50 s此时二者的速度均为 v = v 1 + a 1 t 1 = 3.0 m/s.如图所示,在对长木板施加力F 的时间内,小滑块的位移是s 1,长木板的位移是s 2;从撤去F 到二者速度相等的过程,小滑块的位移是s 3,长木板的位移是s 4.小滑块的总位移s 块 = s 1+s 3 = 21111212121t a t v t a ++ = 2.25 m长木板的总位移s 板 = s 2+s 4 = 1122221t vv t a ++= 3.75 m在运动中小滑块距长木板右端的最大距离为s = s 板 – s 块 = 1.5 mff ′F6(1)小滑块所受向右的摩擦力f = μ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滑块的加速度a 1=fm= μg = 2.0 m/s 2 从水平恒力开始作用到小滑块的速度为0,小滑块向左运动最远,最远距离为m 1.0m 0.20.20.2221201=⨯==a v s(2)当用水平恒力F =12N 向右推木板后,长木板受向左的摩擦力 f ′ = f 设长木板运动的加速度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f ′ = Ma 2解得 a 2 = 5.0 m/s 2长木板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m .0m 0.50.20.2222202=⨯==a v s经历时间4.022==a v t s 从水平恒力开始作用到小滑块的速度为0,经历时间 0.111==a v t s 在t 1时间内,长木板向右做a 2 = 5.0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t 3 = t 1 – t 2 = 0.6s此过程中,长木板向右运动的距离9.0212323==t a s m小滑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相对长木板移动的距离 s = s 1 – s 2 + s 3 = 1.5 m 7解:(1)小滑块受到F =8.0 N 水平向右的恒力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向左的摩擦力f = μ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滑块的加速度a 1=mf F -= 5.0 m/s 2设经过时间t 后小滑块离开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