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分布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供暖9.59亿平方米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供暖9.59亿平方米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供暖9.59亿平方米
段金平
【期刊名称】《城市地质》
【年(卷),期】2009(4)2
【摘要】近日通过评审的《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报告》表明,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折合0.662亿吨标准煤,可供暖面积达9.59亿平方米,可满足2020年北京市总体规划中总供暖面积的要求。

该项目由北京市财政出资,北京市地勘局承担,历时3年,项目组调查了北京平原区6400平方千米范围内3米~150米的浅层地温能资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评价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资源量,并进行了地源热泵适宜区划,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评为优秀级。

【总页数】1页(P52-52)
【关键词】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地质勘查;总体规划
【作者】段金平
【作者单位】《城市地质》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1
【相关文献】
1.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成果 [J], 卫万顺;郑桂森;王新娟;李文伟;栾英波;徐光辉;刘清晓;江剑;王泽龙
2.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分布规律研究 [J], 王新娟;栾英波;路明;李志萍
3.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探讨——以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为例 [J], 卫万顺;郑桂森;栾英波;王新娟;李文伟;冉伟彦;王泽龙
4.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供暖
5.59亿平方米 [J],
5.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卫万顺;郑桂森;栾英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

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

工提供埋管工艺和埋管材料热
传导性能等。 砂质粉土
土壤的传热性能取决于土
细砂
壤的热导率、密度、比热容等。 粘土
土壤的含水量对其密度和导热
性有决定性影响,潮湿土壤的
热导率高于干燥土壤。
F
场地浅层地热资源调查
2. 热响应试验
取得换热孔的有 效传热系数、岩 土体平均导热系 数、地层初始温 度等参数,计算 确定换热孔的合 理间距
D 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
E 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案建议
浅层地热能勘查的目的与分区
需要解决的问题: 1、特定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特征下,地
下含水层的流动和传热机制; 2、地下含水层储能与水热调蓄的能力。
由于各地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 致各地区岩(土)层的导热性和水文地质参数差异巨大,在 一个地区能成功应用的地下换热系统,在另一地区往往并不 适用。
勘查要求:
• 勘察井深度一般宜小于200m,当有多个含水层组 且无水质分析资料时,应进行分层勘查,取得各 层水化学资料;
• 勘察井工作量按下表确定。
地下水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调查
勘察井工作量
工程热负荷q/ kW
q<500
勘察井数量数量/ 个
1~2
500≤q<2000
2~3
q≥2000
≥3
注:工程热负荷取冷、热负荷中较大者。
地热资源与浅层地热能区别
温度 (℃)
深度 (m)
利用性
建筑中 利用
平面 分布
垂向 分布
地热
>25
n×102 ~n×103
发电、 直接利 用
供暖、 供热水
地热田
热储中
浅层 地温

浅析北京平原区热储温度与断裂关系

浅析北京平原区热储温度与断裂关系

浅析北京平原区热储温度与断裂关系郭帅;王维逸;王治;马静晨;姜辉;王卓卓【摘要】本文搜集了38个水样点的水化学数据,这些水样点位于北京平原区的5个地热田.水样点的取水层位均为蓟县系雾迷山组,水样点揭露的地热水均属于同一个含水系统.根据水化学类型分析,该含水系统地下热水径流方向由西北、西南部向东部流动.利用Na-K-Mg三角图和饱和指数选取合适的地热温标,估算了各水样点的热储温度范围.热储温度的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北东向为长轴方向的椭圆形,与黄庄-高丽营断裂、良乡-前门断裂、八宝山断裂、顺义断裂、南口孙河断裂和小汤山断裂等控热断裂有关,且北东向断裂对于温度的控制作用更大,热储温度在断裂交汇处出现高值区域,这些高值区域正是寻找地热的有利地区.【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6(011)001【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地下热水;水化学;热储温度;断裂;北京【作者】郭帅;王维逸;王治;马静晨;姜辉;王卓卓【作者单位】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100048;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100048;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100048;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100048;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100048;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北京平原区地热田多沿构造断裂来进行划分,据前人资料,这些断裂多为导水、导热断裂。

在地下热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程中,热储温度是评价地热资源潜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北京平原区地热井众多,尤其是早期地热井的热储温度数据难以搜集。

地热温标方法是利用地下热水中的某些化学组分的含量与温度的关系,估算矿物与水反应的平衡温度,也就是深部热储的温度(汪集旸等,1993)。

本文在水样点水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Na-K-Mg三角图和饱和指数计算,结合地热温标应用规律估算水样点热储温度。

并对热储温度与断裂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寻找地热的有利地区提供依据。

北京浅层地温能勘查开发利用情况调查

北京浅层地温能勘查开发利用情况调查

北京浅层地温能勘查开发利用情况调查经济快速增长,能源形势日趋严峻,节能减排呼声日益高涨。

作为重要的新型能源,浅层地温能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迅速,但勘查评价滞后一直就是制约浅层地温能发展的瓶颈。

浅层地温能资源家底不清,给城市的专项规划和管理工作造成被动;缺乏勘查评价的技术标准,为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序开发带来隐患;因为缺乏长期监测数据,开发利用后地质环境变化无从得知……2006年4月28日,北京市地勘局向北京市政府提交了《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战略研究》成果的报告。

报告得到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市财政局同意开展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工作。

三年项目周期结束,2009年8月7日,“北京市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成果报告会在京召开。

由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水文队、地调院、勘察院联合实施的这一项目,查明了北京平原区6400平方公里范围内3米~150米的浅层地温能资源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评价了浅层地温能的资源量,并进行了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区划,成果内容居世界科学前沿,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年前,在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北京市地勘局地质勘察技术院实施的奥运村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工程,让41.3万平方米的奥运村真正实现了制冷供暖零排放、无污染,也实现了中国政府向世界的“绿色奥运”的承诺。

2009年8月7日,“北京市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成果报告会在位于北京西四环的地质大厦召开。

历时3年,由北京市财政出资,北京市地勘局承担,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水文队、地调院、勘察院联合实施的这一项目,查明了北京平原区6400平方公里范围内3米~150米的浅层地温能资源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评价了浅层地温能的资源量,并进行了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区划,成果内容居世界科学前沿,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使地质工作成果更好服务于首都经济发展,北京市地勘局邀请国土资源部和全市10余家委办局参加成果报告会暨交接仪式,向其介绍项目取得的最新进展,并无偿地与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成果共享,回报社会,希望藉此大力推动浅层地温能健康有序发展,有效缓解北京化石燃料紧张和环境压力巨大的问题。

地源热泵系统实例分析

地源热泵系统实例分析
三、本系统运行情况
热泵机组开启3台的时间占总运行时间7%以下、开启2台时间占74.5%、开启1台时间占18.5%;深井泵及变频器从06年10月运行以来最多开启1台,夏季平均运行频率为74%、冬季平均运行频率为77.2%;末端循环泵最多开启2台。末端供回水温差大多在2.5~4.8℃之间,系统运行效率较高。
四、本系统与改造前系统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得出原系统出现高能耗的原因: 1、系统设计不合理。单台深井泵抽水后经一台板换换热后回灌,能量利用不够充分;地下水系统存在能量短路现象。 2、施工组织不得力,成井质量不高。井水含沙量严重超标,造成井周围抽空导致地面塌陷。提高成井质量可以解决井水含沙量过大的问题,可去除井水侧的二次循环设备能耗及板换换热的温差损失,有利于实现井水的100%回灌。
8.87(kW·h/m2·a)
3.15
本系统与其它采暖空调系统对比 图表4 本系统制冷季折合煤耗为3.15 Kg/m2•季,与冷水机组制冷相比少耗煤3.89Kg/m2•季,节能55.3%。
六、本系统与其它采暖空调系统对比
表6:
不同空调系统总能耗统计表
统计周期 系统类型
采暖季折算标准煤(Kg/m2.a)
四、本系统与改造前系统对比
表2:
改造前后设备投运情况对比
对比项目投入设备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后节省
备 注
热泵机组kW
123
123

深井泵kW
4*37
55/22
126
频率给定70%
井水侧二次循环泵kW
3*15

45
末端循环泵kW
3*18.5
18.5
37
合 计kW
371.5

我国陆区浅层地温场空间分布及规律研究_一_王贵玲

我国陆区浅层地温场空间分布及规律研究_一_王贵玲

20

25
2.47
45.54
23
3.03
33
3.41
20
1.4
28.97
50
2.54
26
1.83
50.62
60
1.5
40
2.2
35

35
1.74
20
3.85
37.1
2.94
变温带厚度呈正相关关系。基岩埋深越大的地区、地 下水对地温的干扰越强,变温带厚度越大。福州的研 究表明,水动力条件较好的区域变温带厚度较大,这 主要是由于含水层与地表水、大气降雨等联系紧密, 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所致。
综上,恒温层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共同制约,其
中气候最大,控制整体变化趋势。断裂的存在一般
会使局部地温增大,地下水的影响则较复杂,会使
地温向水温方向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基岩浅埋区
的地温略大于深埋区。
(未完待续)
54 2015 年 02 月
2. 陆区浅层地温场恒温带特征及影响因素
在地表下面一定深度范围内,地温变化逐渐消失, 在此深度上,地温常年基本保持恒定不变。这一深度 范围内的地层即恒温带(层),也称常温带或中性层。
恒温带上部为变温带,下部为增温带。变温带 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越向地层深处所 受影响越小。增温带主要受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 越向地层深处所受影响越大,温度越高。在恒温带 处,地球内部热能与太阳能的影响达到一种平衡,
层地温场的状况。研究恒温带的温度、厚度等参数 的影响因素,对于浅层地温能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恒温带温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根据表 1 的数据作出我国陆区恒温带温度与年 平均气温等值线图(见图 2、图 3)。两图温度变化趋势 十分相近,总体都表现出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 纬度东部大于西部的特点。说明在我国陆区范围内, 恒温层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本次调查数据表

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及勘查评价方法

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及勘查评价方法
功率 温度 (kw) (℃)
循环液 平均温 度
(℃)
地埋管 回填料 周围岩 换热功率
材料热 热导率 土体平 (KW)
导率 (W/m·℃)
(W/m·℃)
均热导 率 (W/m·℃)
现场 测试
理论 计算
12 13.4 41.7 0.42
1.8
1.65
8
6.89
立水桥 121 12 16.5 43.6 0.42
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砂土透水性好。
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
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
粘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防水性能好,不易被水冲蚀
流失,具有较大粘聚力。
松散沉积物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固体颗粒 构成土的骨架,其间布满相互贯通的孔隙。孔隙中被水和 空气充填。
(孔隙水)
3—分选不良的,含泥、砂的砾石; 4—经过部分胶结的砂岩;
(孔隙水)
5—具有结构性孔隙的粘土; 6—经过压缩的粘土;
(束缚水)
7、8—具有溶隙及溶穴的可溶岩 (裂隙水)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 的地质营力,其主要作 用是应力的传递者与热 量及化学组分的传输者。
2、地下水分类 地壳表层十余公里范围内,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空隙,
山西太原市西部某工地(双U)K=6.3 w/(m℃),R=0.16,热阻小是因为105 米内砂卵石层厚32米。(单U)测得K=5.5 w/(m℃),现场换热试验拟合得的地层 平均热导率是2.6w/(m ℃)。
北 京 立 水 桥 试 验 孔
试验孔基本情况: (1)120m双U。分别在钻孔内的30~123m处安装温度传感器6个。 (2)4月份空载循环8天,温度下降0.4 ℃,日变幅度±0.1 ℃,末期稳定在17.9 ℃。 (3)加热8天,加热电功率是8kw,实际加热量6.8kw,末期的平均温度稳定在34.9℃, 温升了17 ℃,每延米换热量56.7w/m,K=3.3w/ (m ℃),每延米的总热阻R= 0.303m℃/w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

烤烟气候适宜性区划1、气候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利用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在某个区域的若干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和日平均风速等资料,计算了某地的人体舒适度指数,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该区域各地四季白天人体舒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该区域的旅游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并提出了该区域各季节的最佳旅游区域.由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四个指标来评价舒适指数具体可参考特吉旺法。

2、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适宜性区划浅层地温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不像化石燃料那样在获取能源和生产电力的同时排放大量的燃烧产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引起温室效应、酸雨、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因此,开发利用清洁无污染的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但是其可再生性是有限度的。

如果开发利用不当,也会产生热泵效率低下、对水资源损耗等问题,因此,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图11-2 北京平原区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划分图根据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区划结果(图11-3),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主要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潮白河冲洪积扇和拒马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这些地区第四系颗粒较粗,岩性以砂砾石或砂卵砾石为主,含水层赋水性好,单井出水能力较大,地层回灌能力也好,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为1345km2。

在各冲洪积扇顶部,回灌能力大于80%的地区,采用1抽1灌;回灌能力为50%~80%的地区,采用2抽3灌;回灌能力介于30%~50%之间的区域采用1抽2灌的方式。

在单一潜水含水层区,由于地下水交替条件好,可以适当减少抽水和抽灌井间距;在建筑用地紧张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错开抽灌井垂向位置,以增加抽灌井之间的直线距离,使得抽、灌井在相应水平方向上的水动力场水力坡度变缓,使得温度强迫对流传递现象减弱,而且水温在含水层以水平传导为主,不同层回灌也增加了温度的传递路程,使得抽、灌井的温度受影响程度减小。

研究北京市地形与气候的教案

研究北京市地形与气候的教案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于气候分析和预测的研究日益重要。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一个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研究北京市地形与气候的教案。

一、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北京市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的自然环境,掌握地形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掌握分析和预测气候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案内容1.北京市地形特点北京市地形高低起伏大,东西两侧为山地,北部为平原区。

北京市中部地势较低,处于滨海和山地之间,是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2.北京市气候特点北京市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由于北京市地处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区,市内无海洋影响,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两季气温适宜。

北京市降雨分布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气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3.研究北京市气候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查看历史气象数据、观察自然环境和研究气候模型等多种方法,掌握分析和预测气候的技巧。

学生可以了解如何收集气象信息,并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4.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通过对南海和蒙古高原的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观察北京市之间的气候变化,学生可以了解这些变化的趋势和未来的预测。

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选择一些实例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2.讲授法:通过讲授地形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系统的认识。

3.实验法:通过实验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和气候的原理和变化规律。

四、教学评价1.学生自己制定问题,通过调查和阅读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

2.学生通过实验和操作,掌握地形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及其变化规律。

3.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掌握气候预测方法及分析技巧。

4.学生制作气象预报的作品,同时学生也要手写文章介绍分析思路和预测依据等,形成定期交流、比赛等形式。

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探讨——以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为例

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探讨——以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为例

资源 利用率不 高和 工程 经济浪 费等 问题 ,部 分工程 还
出现 了环 境 安全 隐 患 。
2基 本思路及体 系
浅层地 温能 资源 与传统 矿产 资源都 具有 相同 的特
北京地 区地 质调 查研 究工作 已有百 余年 历史取 得 了众 多研究成果 ,但 是对有关地温 能资源 的地 质勘查、 评 价和 监测工 作都 比较薄 弱 。为 了减 少开 发风险 ,科
2 0 0l
2 0 01
V0 . No 1 15 .
卫万顺 等 :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体 系 探讨
第5 卷
第1 期
浅层 地温能资源 地质勘查 评价体 系探讨
— —
以北 京 平 原 区浅 层 地 温 能 资 源地 质 勘 查 为例
_
Y7 -YI ,郑桂 森 J b  ̄ , ,栾 英波 ,王新 娟 ,李 文伟 ,冉 伟彦 ,王 泽龙
而且 开采 强度 与地质 结构 、岩性、地 下水 赋存特 征和 岩土体 的物 理性 质密切 相关 。为合理 评价 浅层地温 能
基 金 项 目:I 平 原 区 浅 层 地 温 能 资 源 地 质 勘 查 项 目 ( x 0 60 00 3 8 )资 助 。 -京 I : p m2 0 —0 -42 9 作者简介 : 卫万 l( 9 4) i 1 6 -,男,博士研 究生 ,教授级高 工 ,主要 从事城市 地质调查 、矿产地 质 、浅 层地温能 资源研 究  ̄
com o
2 0 01

2 0 0l
第5 卷 第1 期
理论探讨
V015 . No 1 .
● i

L——T—— I
地 质勘 查

北京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北京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因此,开发分区是浅层地热能工程勘查评价的 前提、勘查评价方法选择的依据、应用系统方式初 步选择的依据,依据地质条件的分区,可以初步确 定热泵系统的方式。
区划原则
本次进行浅层能适宜性区划的源则为地质条件为基础,水文地质条件为 依托,热泵应用技术做媒介,经济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地热能开发利用与 地质环境保护相结合,平面划分与垂向控制相结合。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特点
北京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 利用工程服务功能以冬季供暖 和夏季制冷为主,兼顾提供生 活热水,少量项目有加热游泳 池(如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局 游泳馆项目,北京人民警察学 院项目)、加热景观水池(如 国家大剧院项目)和温室大棚 (北方苗木基地供暖系统改造 工程项目)等功能。可见,地 源热泵技术在北京市得到了快 速的发展,而且应用范围比较 广泛。
评价分区结果
根据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区划结果,北京平原区地下水 式地源热泵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主要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 潮白河冲洪积扇和拒马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第四系颗粒 较粗,岩性以砂砾石或砂卵砾石为主,含水层赋水性好, 单井出水能力较大,地层回灌能里也好,适宜和较适宜区 面积为1345km2。地埋管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则位于各冲 洪积扇中下部,地层颗粒细,含水层回灌能力差,而地层 可钻性强,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3496 km2。
地理概况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 缘,全市土地面积16410.54km2。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 东三面环山,西部山区统称为西 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区统称 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东南部是 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北 京平原区面积6400km2,海拔高 度10~55m,西北部地势高,东 南部地势低,平均坡度1-2‰,是 典型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形。
研究成果显示,如按可供暖面积9.59×108 m2计算,浅层地温能 与燃煤+冷水机组相比,利用浅层地温能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4.1万 吨,二氧化硫38.3万吨,二氧化碳2610.1万t;与蓄热式电锅炉+冷水 机组相比,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15.1万t,二氧化硫141.5万t,二氧 化碳9633.6万t。可见,北京市浅层地温能利用的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平原区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典型的平原,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城市群。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全球气候逐渐升温,北京平原区的地温场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对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北京平原区的浅层地温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明显高于冬季。

其中,最高地温一般出现在7—8月份,平均温度能够达到30℃以上。

其次,地表地貌的变化也会影响浅层地温场。

在北京平原区内,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地温场。

例如,温度往往比较低的淀粉水库、气温高的山区等地,其浅层地温场也会有显著的差异。

此外,城市化进程也对浅层地温场产生了影响。

城市化改变了自然地貌,增加了建筑物和人类活动等的热量和废热排放,导致城市区域的温度较高。

此外,还有一些气象因素也会对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场产生影响。

例如,风速、降雨等因素会影响地表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浅层地温。

同样的,气温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浅层地温。

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浅层地温场中温度的升高也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复杂而又多样的。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尤其是城市化对地温的影响,以更好地监测和预测地表温度变化,为城市生态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摘要:浅层地热能又称浅层地温能,一般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200m以浅范围内未受污染的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可开发利用价值的温度低于25℃的热能。

浅层地热能具有可循环再生、清洁环保、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埋藏较浅、可就近开发利用等特点,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资源,通过地源热泵技术进行开发利用,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

随着传统能源的紧缺和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重视以及热泵技术的日益成熟,加之中国浅层地热能资源较为丰富,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在中国城市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双碳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双碳背景;发展趋势1.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根据地热能交换形式的不同,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式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三种模式。

1.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由传热介质通过水平或竖直的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热泵系统,通过传热介质在封闭的地下埋管中流动和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利用热泵技术将地下土壤中的热量进行转移,从而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传热。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受地下水量的影响较小,基本不会造成地下水破坏或污染,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强,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将地下水作为低品位热源,利用少量的电能输入,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从而达到供热或供冷的一种系统。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合于比较丰富、稳定、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地区。

它的优点是系统的水井占地面积小、综合造价低、简便易行,并可以满足大面积建筑物的供暖制冷的需要。

1.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利用热泵技术,将池塘、湖泊或河流中的地表水作为低品位热源,通过少量的高品位电能输入,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从而达到供热或供冷的一种系统。

我国不同地区浅层地温能特征及利用

我国不同地区浅层地温能特征及利用
等 , 量 也呈 下 降趋 势 。这些 地 区适 于 地埋 水
存 在关 中盆地北 部 , 溶体 主要 由寒武 系 、 岩 奥 陶系碳 酸盐岩 构成 含水体 , 简称 渭北 岩溶 水 。
除 在山 区和深 切沟谷 中小 范围裸 露外 ,大部
作用 , 为换热 系 统保 持 冷热 负荷 的平 衡 起到
积 极作 用 。济南 市 一 项 地 埋 管 热 泵 系统 工
程, 利用 地 下岩 溶水 有 助于 传热 ( 热 ) 散 的特
管热 泵系统 或 复合 型多 能源 系统 建设 。
分隐伏 于新 生界及 古 、 中生界 之下 , 顶面埋 深
点, 在施 工 面 积 有 限 的 条件 下 , 度 减 小 地 适 埋 管 的间距 , 得 了突破 。 取 南方 广 大岩 溶分 布地 区溶洞 、 暗河都 拥 有较 丰 富 的地下 水 , 且埋 藏较 浅 。 由于地 下 水 的 温度 较 低 ( 当地年 平均 气 温温 度 )对 为 , 只需 在夏 季 制冷 的南 方地 区十分 有利 , 且 而 暗河 水流 动速 度 较快 , 需考土 壤换 热器 垂直 浅埋 管 拥 技术 、 自然 能 源优 化 互 补利 用 技 术 、 季工 夏
包 括 重 庆 市 、 南省 、 州 省 、 云 贵 四川 省 、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 。地 表 大面 积 露 , 溶现 岩
况热 量 多级 分 流技 术 、 能控 制等 多项 自主 智
_
H A M LM 热 泵专栏 ET U P OU N P C

浅层 地 温 能 ・
我 国不 同地 区浅层地 温 能特 征及利 用
中国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协 会 地 温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专 业 委 员 会 I 继 昌 赵

行业标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的编制和应用

行业标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的编制和应用
探 、 探、 钻 测试 、 验 等 。针对 地 埋 管换 热 方 式 、 下 试 地 水换 热方式 和地表 水换 热 方式 浅 层 地热 能 勘查 , 分别 提 出了勘 查 的内容和要 求 , 勘查工 作量 、 对 现场热 响应
试验 、 水 和 回灌 试 验 提 出 了 明 确 的 指 标 。 抽
讨 。 很 多 专 家 提 出 了很 中 肯 的 意 见 。 规 范 编 写 组 吸 纳 了各 方 面 专 家 的 建 议 , 出 了 送 审 稿 和 报 批 搞 。 经 国 提 土 资 源 标 准 化 委 员 会 水 工 环 地 质 分 技 术 委 员 会 的 审
强监测 , 握 开发 动态 。国土资 源行业 标 准《 ZT 掌 D /
进 地 了 地 下 水 换 热 系 统 和 地 埋 管 换 热 系 统 适 宜 性 分
浅层 地热能 开发 利 用评 价 内容包 括 : 境影 响 预 环 测、 经济成 本评估 和 开 发利 用 方 案制 定 。评 价 和预 测 浅 层地热 能开发可 能带来 的生态 环境效 应和 环境地 质 问题 , 论证 浅层地 热能不 同开发方 式 的建设 、 运行成 本 及 经济性 。开发利 用方案 要满足 区域浅 层地 热能利 用 规 划和地源 热泵工 程设计 的需求 。
0 2 -20 2 5 0 9浅层 地 热 能 勘 查 评 价规 范 》 的发 布 , 在 并 20 0 9年 7月 3 1日试 行 , 成 为 浅层 地 热 能勘 查 的 技 将
术 依据 。
查, 国土 资源部 于 2 0 0 9年 7月 发 布 了《 层 地 热 能 勘 浅 查评 价规 范》 。 浅层 地热 能勘查 分 为 区域浅 层地 热能 调查 和场 地
区, 计算 了南 昌市 区的浅层 地热容量 、 下水 循环利 用 地 量、 适宜 区 范 围 内换 热 功 率 、 供 暖 面 积 和 可 制冷 面 可

北京市平原区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

北京市平原区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

收稿日期:2010-01-14作者简介:董殿伟(1978—),男,工程师。

受当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蕴藏于地下岩土体内的浅层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及适宜性存在较大差异。

北京市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量巨大,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北京市平原区浅层地温能静态储量为1.9×1015kJ ,折合6620×104t 标准煤,可供暖制冷面积为9.59×108m 2,不但能满足2020年北京市供暖需求,还可以减少烟尘排放量15.09×104t 和二氧化碳排放量9633.63×104t ,能有效缓解北京市石化燃料紧张和环境压力巨大的问题。

因此,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地质条件为基础,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托,评价浅层地温能资源的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即地埋管式和地下水式地源热泵在北京市平原区的适宜性,用于指导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和实际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层次分析法是适合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1北京平原区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1.1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Analytia1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 .L .Saaty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AHP 是一种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这种层次权重分析方法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较为方便。

浅层地温能不同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受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施工条件、岩土体热物性等条件影响,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需要首先根据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值,再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价不同条件下利用浅层地温资源的适宜性,可由层次分析法实现。

北京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北京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4 0多万 m ,占北 京市 浅层 地温 能 开发 利用 面积 0 2 (0 80万 m ) 5 %。到 20 的 0 0 6年底 , 市有 80多 全 0
北京市 地勘 局共 同承办 的 “ 国地热 ( 层地 温 全 浅
能) 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 在京召开 , 国土资 源部党组副书记 、副部长李元和副部长 负小苏等 出席会议 ,来 自全国 40多位代表考察了示范工 0 程, 并就国内外地热资源勘查评价、 开发利用情况 等进行 了经验交流。 07 1 2 20 年 月 7日, 中国地质 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成立 ,中心设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3 07 期
G O H R I N R Y E T E MA E E G
・1 3・
在 19 99年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为建筑物供暖的研 究与试验。8 年来 , 已先后完成友谊 医院 、 空军丰 台招待所 、 中石化管理干部学院 、 友谊宾馆 、 用友 软件园、中协宾馆等数百项 以浅层地温能开发进 行建筑物的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工程 ,总面积约
在在北 京 市地勘 局 。该 中心专 门从 事全 国浅 层地
万 m 的建筑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 。 2 冷)利用地 源热泵技术, 每平方米地面空间可提供 2 0 30 0 — 0W 的能量 , 可为 4 6 - m 的住宅类建筑( 5W/2 按 0 m 的 负荷指标计算) 供暖 , 若结合 3 % 一 0 0 5 %调峰热
增。为保护环境 , 北京市采取了禁止燃烧原煤 、 高 硫、 高灰煤 ; 在煤炭燃烧过程中采用降尘除硫等积 极措施 , 收到一定效果 , 但消耗煤等常规能源所带 来的环境问题仍不容乐观。 对北京来说 , 节约资源 主要指节约不可再生的常规能源 ,而要真正实现 规模化的节约效应 , 就必须大力发展地热能、 阳 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分布规律研究王新娟1栾英波2路 明1李志萍1(1.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北京市 100195 2.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北京市 100195)提 要 浅层地温能分布规律的研究,是浅层地温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该文研究了影响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分布规律的地质构造、第四系空间结构及地下水径流条件,2008年6月地下水温测量结果。

研究表明: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除几个地温异常区地温偏高(摄氏20几度)外,其余地区均在14.5e ~16.5e 之间,适合应用热泵系统。

该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指导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合理开发利用的依据。

关键词 浅层地温 第四系地层 地质构造 地下水径流Study of Distribu tion Law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Resources in Beijing Plain AreaWang Xinjuan 1Luan Yingbo 2Lu Ming 1Li Zhiping1(1.Beijing Hydro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Team2.Beijing Municipal Bureau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s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rational de -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hallo w geothermal resources.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impact of shallow geo -thermal of Beijing plai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Quaternary spatial structure and groundw -ater runoff conditions etc,combining the surveying results of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in June,2008,the study indicates:shallow geothermal of Beijing plain area is between 14.5e ~16.5e except the higher ground temperature (20degrees or more Celsius)in a few abnormal places,and it is suitable for lising heat pump sys -tems.The study results about the shallow grou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a ws can be as the basis to guide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hallow geother mal in Beijing plain area.Keywords shallow geothermal;quaternary system stratum;geological struc ture;groundwater runoff作者简介:王新娟(1973-),女,博士,主要从事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评价及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2009-08-311 前言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进入21世纪,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国均在大力寻找和开发环保可再生能源,我国面临同样问题。

浅层地温能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环保、清洁、储量巨大的新型能源资源,近年来在我国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重视。

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为200m)范围内的岩土体、地下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温热能[1]。

浅层地温能是热能的一种形式,是地热资源的一部分。

其温度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2e ~3e ,比较恒定,储存于地下岩石(土层)和岩石裂隙或土层孔隙的水体中,可通过水热交换方式利用其部分低品位地热资源用于供暖或空调。

浅层地温能分布不仅受地质构造的控制,而且与第四系地层结构、岩性及地下水径流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四系地层是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赋存介质,地层结构控制着浅层地温能资源分布;岩土体物理、热物理性质及地下水径流条件则直接影响着地下热传导过程。

2 平原区第四系地层结构特征由上述浅层地温能定义可知,第四系地层结构及其中所含的水体是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储存介质,第四系结构特征、组成物质岩性及其含水状况直接影响着浅层地温能资源的赋存及其热传导过程,同时决定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北京平原是由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及大石河等河流冲洪积扇及冲、湖积平原组成(见图1)。

平原区第四系沉积物受基岩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和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为主的河流作用控制。

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及各大水系河谷地带、山麓地带以及山间盆地中。

沉积类型多,沉积物组成复杂。

山前以残坡积相与洪坡积相的砂、砾石及粘性土为主,构成洪积扇或台地;平原则为冲洪积、冲积相的砂砾石、粘土、砂质粘土,沿河地带有风成沙丘或砂带。

由西北向东南,从山前至平原,第四系沉积厚度逐渐增大,层次增多,沉积物颗粒变细。

在西、北部山前地带和河流冲洪积扇的中上部,第四系厚度一般为20~40m,为单一的砂、卵砾石层或砂、卵砾石层,顶部覆盖薄层粘性土。

在冲洪积扇的中下部、冲积平原地区,第四系厚度逐渐增大,顺义凹陷、马池口凹陷第四系沉积厚度大于600m,平谷凹陷第四系沉积厚度大于500m(见图2),岩性也逐渐过渡为粘性土夹多层砂、砂砾石[2]。

图1 北京平原区冲洪积扇分布图2 北京市平原区基底构造与第四系厚度从热泵系统利用角度讲,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必须能顺利抽取和回灌地下水,方能获取地下能量。

因此,在各冲洪积扇的中上部,地层颗粒较粗,地下水赋水性好,地层回灌能力强,对于水源热泵的利用比较有利;在各冲洪积扇的中下部及冲湖积平原区,地层颗粒较细,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差,相应的回灌能力也差,然而,其地层可钻性强,地层厚度大,也适宜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应用。

3地质构造对地温场的控制北京地区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它们对前期的构造和地层都有不同的改造,其中燕山运动对北京地区的构造格局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它不仅使地层发生褶皱,而且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断裂(见图2),如紫荆关、八宝山北东,形成了京西迭隆起、北京迭断陷,大兴迭隆起及大厂迭断陷,隆起与凹陷的边缘皆为北东向断裂所控制。

喜马拉雅期运动使NW-SE向挤压变为NW-SE向张引,形成了北西向断裂构造,对北京平原地貌的形成及其演化起到了控制作用,由于受到北东及北西向两组主要交叉断裂分割及活动影响,从而引起了地层差异性升降,形成了棋盘状格局。

自新生代以来,北西向断裂活动的加剧,山区不断抬升,平原强烈下降,并接受了巨厚的沉积物,形成了一系列第四系沉积中心,从此,平原区两隆一凹的构造格架解体。

北京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严格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地热异常分布及地温变化与地质构造有着明显的联系。

如洼里、小汤山、牛栏山、沙河等地由于地质条件和构造的原因出现地热异常区,见图3*。

图3北京平原区70m以浅地温异常分区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地温场分布及地温变化与地质构造有着明显的联系,在平面上如洼里、牛栏山、沙河等地温场等值线的较高地区以闭合形态分布,均呈北东走向,并且分布在断裂附近。

北京凹陷内明显高于相邻地区,区内地下70m处地温一般为22e~30e,位于建国门附近JR-63*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市平原区地热地质普查报告(内部)。

地热井在70m处地温达到2714e,第四系底界145m处温度达到2912e,区内地温梯度一般在3e~5e /100m 。

剖面上断裂带附近的地温在同一个高度上地温达到最高值,见图4。

图4 北京平原区70m 以浅地温场分布在八宝山断裂带上方的Ñ-75和黄庄-高丽营断裂带上方的Ñ-88地层温度较高,70m 处地温为1519e 和21122e ,远离断裂带温度迅速降低。

北京地区构造较为发育,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众多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甚至个别断裂现今仍在活动。

断裂使基岩强烈破碎或抬升,裂隙的形成为深部热源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从而使断裂附近地温较高;牛栏山-顺义一带古生界及中上元古界的灰岩埋深较浅,在250m 左右。

这一带在70m 处地温为16e 以上,明显受到基岩断裂的控制[3]。

4 地下水径流对地温场的影响浅层地下水不仅对垂向温度有影响,而且在水平方向上影响也非常明显,由于地下水的水平径流使得热异常区迎水一侧温度下降,背水侧外围局部温度升高,即造成异常区的下移,其程度取决于异常区内热传导的情况、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及人工开采情况。

在等温线图上同一异常区内各等温线形态并不相似,靠近地下水上游的地方等值线较密,而下游地区等值线稀疏,其主要原因就是受浅层地下水的循环条件影响。

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流动的总体趋势是从由山区向平原、由北西向南东流动。

山前地带径流条件好,水力坡度015j ~118j ;由冲洪积扇顶部向中部含水层水力坡度逐渐减小,径流变弱,水力坡度0125j ~015j ;冲洪积扇下部地下水径流条件变差,水力坡度011j ~012j (见图5)。

图5 平原区2008年6月潜水等水位线图5显示,一些地区由于地下水的集中和超量开采形成局部的降落漏斗,在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布区,第四系孔隙水的径流方向由原来依地形地貌变化而改为流向漏斗中心,但全市平原区地下水流动总趋势仍是从北西向南东流动。

在地下水换热系统中,由于回灌水与原始含水层温度存在的差异,在导热和对流等作用下,回灌井水的/温度锋面0会导致近抽水井出水温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通常称为/热贯通0现象。

进行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地区,在地下水换热系统工程设计和布置的时候,要考虑到水热对流对于地下含水层温度场和井群布局的影响。

5 地温场分布规律511 分布规律通过对北京平原区436个井的地下水温测量,以地下水温代替地温,编制北京平原区2008年6月份地温等值线图,见图6。

由地温等值线图可看出,除洼里、小汤山、牛栏山、沙河等地由于地质条件和构造的原因出现地热异常区外,北京平原区地温场总体分布特征为:1)地下水温度由西北山前的16.5e 向东南平原区逐渐降低到14.5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