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论文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高中化学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的应用。

通过分析化学问题的特点和求解过程,发现数学思维和方法在解决化学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分析了数学方法在化学计算、化学公式推导和化学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数学方法对于化学学科的推动作用和一些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数学和化学的融合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建议。

一、引言2.1 化学计算在化学计算过程中,数学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数、溶液浓度等,都需要进行数学运算。

在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计算等方面,也需要运用数学的知识。

2.2 化学公式推导2.3 化学实验数据处理在化学实验中,数据的处理常常需要运用数学方法。

包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平均值的计算、误差分析等。

通过数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数据结果,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三、数学方法对化学学科的推动作用数学方法在化学解题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解题效率,而且扩展了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

通过数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化学规律和现象,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数学方法的应用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在化学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在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很难将数学方法与化学解题相结合。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有些问题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应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数学和化学的融合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方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三是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科研究,提高教师对数学方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的理解和把握。

五、结论。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教学探究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教学探究

-047-2023年第31期(总第371期)课堂调查和研究表明,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许多学生在初次接触高中化学时会感到学习难度较高,并因此出现畏难和抵触情绪。

同时,有的高中生解答化学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解题正确率却难以保证。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在解题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成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对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教学的意义(一)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进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缺乏对计算题基本解题技巧的讲解,导致学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思考题目,且解题错误率也较高,这使得学生普遍认为化学学习难度较大,缺乏积极性。

如果学生掌握了相关解题技巧,就能更全面地分析化学计算题的含义,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解题效率,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确保课堂整体教学进度。

(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于任何科目的学习来说都至关重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

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引入解题技巧讲解,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化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解答计算题时,教师应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共同探讨科学完善的解决方案,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增强学生化学学习意识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对其学习和成长十分关键。

学生只有不断增强学习意识和优化学习方法,才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更全面地理解教材内容。

二、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在当今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显著问题需要解决:教师通常过分注重学生解题速度,而对解答准确性的关注相对不足,这使得学生难以充分掌握知识点,从而降低整体教学效率。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在黑板上展示各种计算题,鼓励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回答这些问题,尽管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但也给高中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感到课堂学习非常困难,难以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也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高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浅析

高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浅析

高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浅析摘要〕无论是单纯计算,还是关于方程式计算,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比重;在高考大纲中,近些年对化学计算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渗透到各类题型中,给化学科目的备考、应考带来一定的挑战。

如何处理日常教学中计算题能力的培养和高考试题中计算题的考查,让教师的教全面,让学生的学不困难,让高考的考达到考查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充分分析教材,精准把握考纲,巧妙练习题目,从而达到练就扎实的计算能力,以应对多变的考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浅析把高中化学有关计算题目进行归纳、归类,总结出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最终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得分率。

高中化学解答计算题目的主要方法有差量法、守恒法、关系式法、假设法四中,当然还有十字交叉法,图像法、估算法、参照物法等。

本论文主要讲解主要的四种方法。

1 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理论差值”。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值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例1、有NaCl 和NaBr 的混合物16.14g,溶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得到33.14g 沉淀,则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分析:此题的实质把NaCl 和NaBr 混合物转化为AgCl 和AgBr 混合物,把Na元素用Ag 元素替换,就出现质量差:Na~~~~~Ag +△m23 108 85mNa 33.14-16.14=17mNa = 4.6g2 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等作为依据,寻找诸如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复分解反应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几个连续或平行反应前后某种粒子的物质的量相等这些关系作为解题的基本思路。

基于计算题的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探究

基于计算题的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探究

基于计算题的高考化学解题方法探究杨海艳(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㊀222200)摘㊀要:计算题作为高考化学的试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ꎬ其通常考察到的知识点相对较多ꎬ且综合性与难度系统都较高ꎬ这就使学生在对类似的计算题进行解答的时候ꎬ感到极其困难ꎬ因此ꎬ这也是学生相对害怕的一类题型.因此ꎬ为了使学生顺利解决计算题ꎬ并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数ꎬ对计算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究ꎬ从而使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得到有效提高.关键词:高考化学ꎻ计算题ꎻ解题方法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8-0099-02收稿日期:2020-07-05作者简介:杨海艳(1977.7-)ꎬ女ꎬ江苏省灌云人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化学计算题是每年高考化学题中的一种必考题型ꎬ其在高考试题当中大约占15%左右的分值ꎬ从每年高考的试卷分析显示ꎬ由于计算题得分率相对较低ꎬ且大家在心理上不够注重计算题ꎬ这就使每次考试都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失分题.同时ꎬ由于化学计算题的题干当中通常有许多符号㊁文字㊁表达式等ꎬ就会为学生营造出 难解答㊁难理解 的假象.因此ꎬ化学教师需注重计算题的类型分析ꎬ通过合理㊁高效的方法ꎬ掌握相关解题技巧ꎬ这不仅能节约考试时计算题解答时间ꎬ而且还能使计算正确率得到有效改善ꎬ从而使学生计算题失分现象得到有效转变.㊀㊀一㊁等量法等量法作为对化学计算题进行处理的常用方法ꎬ该方法的运用关键是找到物质产生反应前后量具体的变化ꎬ但是在应用该方法的时候ꎬ需注意以下2点:(1)选用的差值需和物质的数值存有比例关系.(2)在数据的填写与计算过程当中ꎬ需注意使用单位的正确性ꎬ原则是 上下要相同ꎬ左右要相当 .例1㊀白色的固体PCl5受到热挥发且发生分解:PCl5(g) PCl3(g)+Cl2(g)ꎬ现在把5.85gPCl5装入到2.05L的容器当中ꎬ并于277ħ时实现平衡ꎬ容器的压强是1.01ˑ105Paꎬ其中ꎬ混合气体的具体物质量是0.05molꎬ求取平衡时的PCl5分解率.解析㊀该试题主要是通过三段式的方式进行解题ꎬ也就是通过假设参与反应的PCl5㊁PCl3与量Cl2ꎬ之后按照混合气体物质量是0.05molꎬ就能求取得到参与反应的PCl5ꎬ以得出相应的分解率ꎬ具体为:PCl5(g)=5.85g/208.5g/mol=0.028molꎬ建设参与反应PCl5的物质量是xꎬ则PCl5(g) PCl3(g)+Cl2(g)㊀Δn111x0.05mol-0.028mol=0.022mol因此ꎬx=0.022molꎬ即PCl5分解率是0.022mol/0.028molˑ100%ʈ78.6%.㊀㊀二㊁原子守恒法对于原子守恒法而言ꎬ其主要是按照化学反应过程前后的原子种类与个数均保持不变的原理ꎬ通过计算或者推导的方法.该方法运用于化学计算题中ꎬ通常不需要进行化学反应式的应用ꎬ只要确定反应的起始以及终点反应时的离子关系ꎬ也就是以相应的守恒关系ꎬ对化学试题实施计算ꎬ并获得结果.例2㊀在一定的温度下ꎬ1L密封的容器当中加入1molN2与3molH2ꎬ确保化学反应之间的平衡ꎬ检测可得平衡混合物当中的N2㊁H2㊁NH3的物质量分别是M㊁N㊁Qꎬ如果温度持续不变ꎬ只是对初始的物质量进行改变ꎬ而M㊁N㊁Q保持不变ꎬN2㊁H2㊁NH3的具体加入量通过x㊁y㊁z进行表示ꎬ需满足的条件为:(1)如果x=0ꎬ且y=0ꎬ那么z=.99(2)如果x=0.75molꎬ那么y=.z=.(3)x㊁y㊁z需满足的条件为.该题目解决的常用思路为等效平衡.如果通过原子守恒进行解决该问题ꎬ其就会变得更加简单ꎬ且更易解决.容器内部增加的物质需包含2mol氮原子以及6mol氢原子.即(1)如果x=0ꎬ且y=0ꎬ那么z=2molꎻ(2)如果x=0.75molꎬ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ꎬz=2mol-0.75molˑ2=0.5molꎻ根据氢原子守恒可知ꎬy=(6mol-3ˑ0.5mol)/2=2.25molꎻ(3)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ꎬ2x+z=2ꎻ根据氢原子守恒可知2x+3z=6.㊀㊀三㊁极值法在部分化学高考试题中ꎬ通常会出现笼统㊁模糊的问题ꎬ对该类型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极值法ꎬ也就是把题目进行极限化处理ꎬ并通过相关的化学知识实施分析与判断ꎬ并通过该方法进行解题的关键通常是根据题干条件ꎬ明确满足相关条件的极限假设.例3㊀把总物质量是nmol的Na㊁Al(当中的Na物质量的分数是x)ꎬ将相应的H2O置入其中ꎬ产生充分反应后ꎬNa㊁Al均全部反应ꎬ共生成了VL的气体ꎬ那么ꎬ下列说法正确的为(㊀㊀).A.x=V/11.2n㊀㊀㊀B.0<xɤ0.5C.V=33.6n(1-x)D.2n<Vɤ22.4n解析㊀本试题主要是通过极值思想对x的范围进行明确ꎬ其中最容易产生错误的就是把x的范围主观认为是0<x<1ꎬ也就是两个极限都是Al或者都是Naꎬ这就忽略了Al无法和H2O反应后产生H2.因此ꎬ在运用该方法的时候ꎬ需注重极限情况的正确选择.即Na㊁Al全部都被反应掉ꎬ也就是2Al+2NaOH+2H2O 2NaAlO2+3H3ʏ当中的Al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ꎬ或者是Na为过量的.首先ꎬ恰好是完全反应ꎬ也就是Na㊁Al根据1ʒ1进行混合ꎬx=0.5.根据就是2Na+2H2O 2NaOH+H2ʏ可知ꎬ生成了0.25mol的H2.根据2Al+2NaOH+2H2O2NaAlO2+3H3ʏ可知ꎬ生成了0.75molH2.因此ꎬ共生成nmolH2ꎬ也就是V=22.4nL.其次ꎬ如果Na过量ꎬ即0.5<x<1ꎬn(Na)=xmolꎬn(Al)=n(1-x)molꎬ根据2Na+2H2O 2NaOH+H2ʏ可知ꎬ生成了0.5nxmol的H2ꎬ根据2Al+2NaOH+2H2O 2NaAlO2+3H3ʏ可知ꎬ生成了1.5n(1-x)molH2.因此ꎬ共生成了n(1.5-x)molH2ꎬV=22.4n(1.5-x)L.最后ꎬ如果全部都为Naꎬ那么x=1ꎬ共生成为11.2nLH2.由上可知ꎬH2的体积是2n<Vɤ22.4nLꎬ即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㊀㊀四㊁整体思维法之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较害怕计算类型的题ꎬ主要的原因就是无法准确分析其中相对复杂的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而通过整体思维法的应用ꎬ则能够有效解决该类型的试题㊁所谓的整体思维法ꎬ其主要就是从整体的角度关注物质变化的整体规律ꎬ以促使学生实现迅速解题的效果.例4㊀将15g的Fe与Fe2O3当中溶入150mLH2SO4ꎬ并生成了1.68L的H2ꎬ这时候ꎬFe与Fe2O3二者全部反应ꎬ在反应的溶液当中添加KSCNꎬ没有看到有颜色变化ꎬ想要中和过量H2SO4ꎬ而且Fe2+均转变成Fe(OH)2ꎬ共反应了3mol L-1NaOH溶液共200mLꎬ那么ꎬ原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㊀㊀).A.1.5mol L-1㊀㊀㊀B.2mol L-1C.2.5mol L-1㊀㊀㊀D.3mol L-1解析㊀本试题并不需要书写较为复杂化的化学方程式ꎬ也不需要具体反应过程ꎬ只需具备整体思维法ꎬ对整体反应状况进行了解ꎬ把握物质联系的整体规律ꎬ根据SO2-4离子守恒得:n(H2SO4)=n(Na2SO4)ꎬ而根据Na+的离子守恒得:n(H2SO4)=1/2n(NaOH)=1/2ˑ3mol/Lˑ0.2L=0.3molꎬ因此ꎬ原H2SO4物质量浓度为:c(H2SO4)=0.3mol/0.15L=2mol/Lꎬ由此可知ꎬ本题正确选项为B.综上所述ꎬ高考化学试题中ꎬ计算题虽然相对较难ꎬ但只有充分掌握解答该类型习题的相应解决方法ꎬ就相当于获得了捷径ꎬ因此ꎬ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ꎬ需深化对该类型习题解决方法的了解与学习ꎬ并在化学理论知识夯实的基础上ꎬ顺利解决化学计算题ꎬ并顺利完成高考ꎬ获取高分数.㊀㊀参考文献:[1]李成珠.全国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新解题思维探究[J].名师在线ꎬ2019(12):56-57.[2]景锐剑.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化学复习策略[J].名师在线ꎬ2018(06):37-38.[3]沈律.基于高考新要求下高中化学高效学习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ꎬ2018(07):157-158.[4]赵佳琛.浅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7(36):71.[5]冉贞春.基于对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的再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ꎬ2017(07):71.[责任编辑:季春阳]001。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中学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中学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初中化学竞赛试题中常设置新颖、灵活的计算题,借以考查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为了提高解题速率,提高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巧非常必要。

现将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1.守恒法例1 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则×2=×1+×2a=40(克)故Br%=40%。

2.巧设数据法例2 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和NH4HCO3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3.极植法例3 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B.40C.56D.65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0.25克。

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探究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探究

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探究陈㊀菊(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㊀215400)摘㊀要:化学计算类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ꎬ是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障碍ꎬ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化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计算类问题ꎻ解题障碍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4-0091-02收稿日期:2021-05-25作者简介:陈菊(1981.9-)ꎬ女ꎬ江苏省太仓人ꎬ硕士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化学计算类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ꎬ是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化学教学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入手ꎬ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应用能力ꎬ将简单的运算融入到具体主题单元中ꎬ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计算问题就是落实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体现ꎬ是检测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情况的重要途径.㊀㊀一㊁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概述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ꎬ是学生在化学学科教学中需要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它将化学知识中的 物质 与数学学科中的 定量化 联系起来ꎬ与其他的化学问题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本质上来说ꎬ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就是以定量化手段来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掌握情况.相反ꎬ借助化学计算问题ꎬ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ꎬ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整体上来看ꎬ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设计的基点在于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ꎬ学生想要顺利的完成解题ꎬ需要对相关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ꎬ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相反ꎬ通过定量化的计算ꎬ还能够辅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与数学计算相融合ꎬ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理清其中的量的关系ꎬ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ꎬ在审题初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ꎬ能够理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ꎻ在表征阶段ꎬ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对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符号㊁化学语言和化学图式做出正确的表征ꎻ在列式解题阶段ꎬ需要学生能够应用正确的公式完成解题ꎻ在检验阶段ꎬ需要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反思能力ꎬ能够及时回顾解题方法应用是否正确ꎬ计算过程是否准确.因此ꎬ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的解题过程不仅是一个考查学生化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过程ꎬ还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㊀㊀二㊁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常用解题方法在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中ꎬ解题方法有很多ꎬ常见的解题方主要有以下几种:差量法㊁守恒法㊁极端假设法㊁平均值㊁关系式㊁公式法和图解分析法等.差量法主要应用于有关剩余物和气体成分的计算类问题中ꎬ是通过把寻找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ꎬ进而列出比例式进行求解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 理论差量 和 实际差量 两种情况ꎬ此处的差量主要包括质量差㊁体积差㊁压强差等ꎬ其实质就是数学教学中的 等比定理 .守恒法主要应用于题目中蕴含守恒关系的问题中ꎬ核心思想就是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㊁电荷守恒㊁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的是电子守恒等关系ꎬ设立条件未知数ꎬ进而列出方程进行求解ꎬ这是化学计算类问题中较为常用的解题方法之一.平均值法主要应用于缺少数据的混合物的判断中(混合物是两组分且需要满足相应的混合计算规律)ꎬ是根据两种或者多种物质的某一平均值来推断物质的范围的解题方法ꎬ其主要包括平均摩尔质量法㊁平均碳原子法㊁平均氢原子法和平均分子式法等.公式法主要应用于解决关于溶液和化学反应速率相关问题的计算ꎬ其主要就是通过化学原理和化学定律总结出的一般公式解题的一种方法ꎬ是化学概念原理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图像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化学平衡㊁物质的量方面的计算ꎬ是学生通过阅读题意ꎬ根据所学的知识作图求解的一种解题方法ꎬ其本质就是借助图形来表示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之间数量变化的情况ꎬ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法㊁抽象图示法和平衡图像法等.㊀㊀三㊁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解题存在的障碍分析1.审题方面存在的障碍1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审题是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顺利解决的保障和前提ꎬ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导致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存在障碍的重要因素.首先ꎬ学生的审题意识不强ꎬ他们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放在审题上ꎬ最常见的就是通读一遍问题就开始下手ꎬ无法完整的挖掘出题目中蕴含的隐藏条件.其主要表现为旋风式的读题ꎬ拿到题目以后囫囵吞枣式的扫一遍题目就开始解题ꎬ导致漏掉部分关键信息ꎬ从而导致解题错误.例如: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100mLꎬ其中硫酸的浓度为0.3mol/Lꎬ硝酸的浓度为0.4mol/Lꎬ将1.92g铜粉倒入其中进行加热ꎬ充分反应后发现生成的NO物质的量为(㊀)mol.A.0.01㊀㊀B.0.015㊀㊀C.0.02㊀㊀D.0.025在这一题目中ꎬ多数学生出错就是因为选了答案Dꎬ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进行仔细审题ꎬ没有搞清楚应该利用哪些物质的量进行计算.另外ꎬ审题方法不当和审题信心不足也是导致审题问题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不能够抓住关键词ꎬ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读题和思考上ꎬ不能够利用纸笔将题目展开分析ꎬ这样审题的结果就是提取的信息较为有限ꎬ一旦出现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就会导致审题错误.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审题信心ꎬ一遇到题干信息较长的题目就开始出现抵触情绪ꎬ还没开始分析题目条件就开始打退堂鼓ꎬ但实际上这类题型则是 纸老虎 .2.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首先ꎬ部分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完善ꎬ无法将面对的问题同化为原来所接触过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他们拿到题目以后找不思路ꎬ有的问题刚刚做过ꎬ并且讲解过ꎬ但是依然会出现 断片 的情况.其次ꎬ部分学生定量思维欠缺ꎬ不能够从定量的角度来把握物质及其反应之间的关系ꎬ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ꎬ仅仅是停留在定性的描述阶段ꎬ不能够借助其中的数量关系来预测物质结构及性质ꎬ这就给学生的问题分析带来的障碍.例如ꎬ在高中化学学习中ꎬ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ꎬ并且能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ꎬ但是让学生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形式(分子㊁离子)和相对大小的定量的角度去理解难度就较大.第三ꎬ部分学生元认知缺失ꎬ在面对新问题时ꎬ虽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的相关知识ꎬ说那是不能够确定自己的解题方案.即使能够快速的找出一种解题方案ꎬ也不能够确定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解题.第四ꎬ思维定式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ꎬ当学生解决具体的化学计算类问题时ꎬ常常会用已经定型化了的思维去思考问题ꎬ依然机械套用以前的解题模式ꎬ进而导致解题失败.主要表现为麻痹大意ꎬ忽略问题细节线索ꎬ这主要与 题海战术 有关ꎻ部分学生一看到见过的术语就会套用相对应的公式ꎬ不管是否合适就开始解题ꎬ更有甚者只能够进行顺向思维ꎬ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ꎬ这些都是思维定式导致的思维固着.3.知识方面存在的障碍化学计算类问题是化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学生想要顺利进行求解ꎬ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熟练地解题技巧是保障.部分学生知识基础掌握不够牢固ꎬ导致在计算类问题的解题中存在问题.例如ꎬ部分学生脑海中的化学知识是零散无序的ꎬ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系统ꎬ当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提取的时候ꎬ就会出现提取失败的情况ꎬ进而导致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够应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群学生ꎬ他们时常会抱怨 这么简单的问题ꎬ当时怎么没有想起来呢? 这就是知识记忆不牢固的结果.㊀㊀四㊁高中化学计算类问题障碍的矫正策略1.审题方面存在的障碍矫正策略首先ꎬ要强化学生的审题训练ꎬ对于那些一看到问题就退缩的学生ꎬ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问题分析ꎬ寻找解题突破口ꎬ让他们认识到审题在整个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ꎬ教育学生拿到问题后不要盲目的去作答ꎬ要多想一想ꎬ引导他们养成边读题边思考的习惯.另外ꎬ教师再进行例题讲解的时候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全面分析问题ꎬ引导学生理清问题中各个条件之间的联系ꎬ教授学生寻找隐含条件的方法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2.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矫正策略首先ꎬ借助认知冲突ꎬ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例如ꎬ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化学规律的适用条件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ꎬ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思路ꎬ进行知识构建ꎬ进而优化学生的认知.另外ꎬ教师还可以借助化学计算题中的 特例 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ꎬ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转换和扩展ꎬ使原有的认知体系得到完善ꎬ甚至得到重建.其次ꎬ借助变式训练ꎬ增加思维的深度.借助变式训练ꎬ能够避免大量练习题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定式的影响ꎬ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3.知识方面存在的障碍矫正策略教授学生灵活应用记忆策略ꎬ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ꎬ在学习某一化学概念时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复述策略ꎬ让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后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描述这一概念ꎬ加深学生的理解.㊀㊀参考文献:[1]杨玉琴.化学计算的学科本质及其教学[J].化学教学ꎬ2013(10):6.[2]吴良根.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学中的记忆策略及其应用[J].教学与管理ꎬ2012(11):78.[责任编辑:季春阳]2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高中化学常见计算题题型的解题思路探究

高中化学常见计算题题型的解题思路探究

高中化学常见计算题题型的解题思路探究王春雨(安徽省濉溪中学ꎬ安徽淮北235100)摘㊀要:在高中化学解题中ꎬ计算题是常见的题目类型ꎬ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ꎬ作为高中化学教师ꎬ应当引导学生掌握计算题解题方式ꎬ加强学生习题训练ꎬ有效利用计算公式ꎬ提高学生化学计算能力ꎬ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据此ꎬ文章分析了高中化学常见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关键词:计算题ꎻ解题思路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1-0133-03收稿日期:2023-10-05作者简介:王春雨(1992.7-)ꎬ女ꎬ安徽省淮北人ꎬ本科ꎬ中学二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计算题是高中化学常考题型ꎬ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理解所学的深度以及运用所学的灵活度.根据内容可将高中化学计算题分为基于氧化还原反应㊁化学反应热㊁化学平衡㊁电化学等类型.为使学生掌握相关题型解题思路ꎬ应做好经典例题讲解.1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涉及的重要反应类型ꎬ几乎贯穿整个高中化学.解答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问题可不用写出化学方程式ꎬ应用电子守恒㊁原子守恒ꎬ构建方程不难求解出相关参数[1].例1㊀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30.8g的甲酸铜[(HCOO)2Cu]ꎬ生成Cu和Cu2O的混合物A以及混合气体B.若在空气中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甲酸铜则生成CO2㊁H2O以及黑色固体D.其中固体A和D的质量相差2.4g.求:(1)红色固体A中Cu的物质的量ꎻ(2)将混合体气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ꎬ消耗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解析㊀对比两种条件下的加热可知ꎬ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为CuO.根据固体A和固体D的质量差以及铜原子个数守恒ꎬ列出一元二次方程ꎬ分别求出隔绝空气条件下生成物Cu和Cu2O的物质的量.由电子得失守恒ꎬ求出混合气体B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1)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ꎬyꎬ由铜原子守恒可得:x+2y=0.2①ꎻ由固体A和D的质量相差2.4g可得:0.2molˑ80g/mol-64x-144y=2.4②ꎻ联立①②解得:x=0.1molꎬy=0.05molꎬ即红色固体A中Cu的物质的量为0.1mol.(2)混合气体B为CO2和COꎬ其中CO中C化合价不变ꎬ由(1)以及得失电子守恒可得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2ˑ0.1mol+1ˑ0.05molˑ22=0.15molꎬ由碳原子守恒可得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30.8g154g/molˑ2-0.15mol=0.25mo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生成CO2ꎬ由氧原子守恒可得需标准状况331下O2的体积V=12ˑ0.25molˑ22.4L/mol=2.8L.2基于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热是从宏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ꎬ是高中化学各类测试的常考知识.解答基于反应热的计算问题应充分理解反应热的含义ꎬ灵活应用盖斯定律寻找相关参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例2㊀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P2O5和P2O3两种固态氧化物.取3.1g单质磷置于3.2g氧气中充分燃烧至反应物耗尽ꎬ放出热量XkJ.求:(1)生成物的组成ꎻ(2)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kJ/molꎬ1molP和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解析㊀分别计算出单质磷以及O2的物质的量ꎬ根据P和O原子的比例关系分析生成物构成ꎻ根据原子守恒求出生成物的物质的量ꎬ根据燃烧热计算原理计算出结果.(1)3.1g单质磷的物质的量为3.1g31g/mol=0.1molꎬ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2g32g/mol=0.1molꎬn(P)ʒn(O)=1ʒ2ꎬ其介于2ʒ5和2ʒ3之间ꎬ因此ꎬ生成物为P2O5和P2O3的混合物.(2)由(1)设生成P2O5和P2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㊁yꎬ由磷原子守恒得:2x+2y=0.1ꎬ由氧原子守恒得:5x+3y=0.2ꎬ解得x=y=0.025mol.由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kJ/molꎬ可得生成0.025mol的P2O3放出热量为(X-0.025Yˑ2)kJꎬ则1molP和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H=-(X-0.025Yˑ2)kJ0.025molˑ2=-(20X-Y)kJ/mol.3基于化学平衡相关的计算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难点ꎬ相关计算题具有难度大㊁抽象性强特点.解答基于化学平衡相关的计算题既要注重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ꎬ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正确的三段式ꎬ列出正确的方程[3].例3㊀已知可逆反应:2SiHCl3(g) SiCl4(g)+SiH2Cl2(g)ꎬ在323K和343K条件下绘制SiHCl3转化率和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ꎬ求:图1㊀转化率与时间变化关系图(1)343K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以及平衡常数(保留2位小数)ꎻ(2)若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Cl4) x(SiH2Cl2)ꎬ其中k正㊁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ꎬx为物质的量分数ꎬa处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解析㊀(1)由图可知343K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22%.2SiHCl3(g) SiCl4(g)+SiH2Cl2(g)起始浓度(mol/L)x00变化浓度(mol/L)0.22x0.11x0.11x平衡浓度(mol/L)0.78x0.11x0.11x则平衡常数K=c(SiH2Cl2)ˑc(SiCl4)c2(SiHCl3)=0.11ˑ0.110.782ʈ0.02(2)由v=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Cl4) x(SiH2Cl2)ꎬ则当平衡时v正=v逆可得k正k逆=x(SiH2Cl2)ˑx(SiCl4)x2(SiHCl3)=K=0.02ꎻ由图可知a点处的转化率为20%ꎬ列出三段式不难求出431x(SiHCl3)=0.8ꎬx(SiCl4)=x(SiH2Cl2)=0.1ꎬ则v正v逆=k正x2(SiHCl3)k逆x(SiCl4) x(SiH2Cl2)=0.02ˑ0.8ˑ0.80.1ˑ0.1ʈ1.3.4基于电化学的计算高中化学电化学部分涉及原电池和电解池两个重要装置.解答基于电化学的计算题应熟悉原电池以及电解池工作原理ꎬ从氧化还原反应视角准确判断电极名称ꎬ各电解物质的放电顺序ꎬ借助电子守恒解答.例4㊀使用如图2所示装置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CuSO4和NaCl混合溶液ꎬ理论上乙两极得到标况下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ꎬ求:图2㊀混合溶液电解装置图图3㊀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1)t1后ꎬ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以及原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变化)ꎻ(2)将标准状况下336mL的氧气通入甲装置中ꎬ理论上在铁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解析㊀电池甲的工作原理为2CO+O22CO2ꎬ通入CO的为负极ꎬ通入O2的为正极ꎬ则铁为阴极ꎬ石墨为阳极.由电解质溶液可知ꎬ石墨电极上Cl-先放电ꎬ而后OH-ꎻ铁电极上Cu2+先放电ꎬ而后H+放电.由图3可得到Ⅰ表示铁电极生成气体与时间的关系ꎬⅡ为石墨电极生成气体和时间的关系.(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石墨电极上t1后OH-放电ꎬ电极反应为4OH--4e- O2ʏ+2H2Oꎻt1前Cl-放电ꎬ由图可知生成Cl2224mLꎬ对应的物质的量为n=0.224L22.4L/mol=0.01mol.由Cl原子守恒ꎬ可知n(NaCl)=0.01molꎬc(NaCl)=0.01mol0.2L=0.05mol/L.(2)336mL的氧气物质的量为n(O2)=0.336L22.4L/mol=0.015molꎬ转移电子数为0.015molˑ4=0.06mol.由图3可知t2时生成Cl2224mLꎬ生成O2112mLꎬ对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1molꎬ0.005molꎬ转移电子数0.01molˑ2+0.005molˑ4=0.04molꎬ由0.06mol>0.04mol可知ꎬ生成Cu转移的电子数为0.04molꎬ则n(Cu)=0.02molꎬm(Cu)=0.02molˑ64g/mol=1.28g.5结束语综上所述ꎬ高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较多ꎬ难度不尽相同.为顺利找到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ꎬ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ꎬ教学实践中ꎬ教师应引导学生脚踏实地ꎬ将基础理论㊁原理搞清楚.同时ꎬ依托经典例题讲解给学生带来解题示范ꎬ使其认真揣摩ꎬ总结解题细节以及注意事项ꎬ真正地理解与掌握.参考文献:[1]丁峰.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ꎬ2020(12):91.[2]陆旭.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J].中学化学ꎬ2022(8):3.[3]季彩红.高中化学平衡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20(28):2.[责任编辑:季春阳]531。

高中化学论文:高考化学计算解题的思维方式

高中化学论文:高考化学计算解题的思维方式

高考化学计算解题的思维方式一、化学计算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化学计算题千变万化,千差万别,解法不一.解题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方法,却应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解题应按一定的基本步骤进行,其中最不可缺少的4个步骤是:1认真阅读,挖掘题示信息认真审题,明确条件和要求,挖掘题示和信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关键题示往往成为解题的突破口.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弄清题意后,在明确化学涵义的基础上,需选择、调用贮存在自己脑中的基础知识块,使之分解、迁移、转换、重组.化学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组合运用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融入思考,运用化学知识,找出已知项与未知项在量方面的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并抓准解题的关键环节;广开思路,使隐蔽的关系项变明显,最终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灵活选择适合的方法将题解出.4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一旦形成解题答案后,有些学生或因盲目冲动、或因焦虑程度过高、或因"暗示"干扰等等,忽视了对解题过程的监控和答案合理性验算,这些都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尤其是化学计算,需要逐步认识和消除心理性失误造成对解题成绩的影响,才可能考出最佳水平.以上4个步骤是解题思维的四个基本步骤.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一种能力,反映了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我们有时称"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为解题的能力公式.示例(2002年春季高考题)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2).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它发生如下分解:C3N3(OH)3=3HNCO.(1)写出HNCO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指明化合物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若按上述反应式进行反应,试计算吸收1.0kgNO2所消耗的三聚氰酸的质量.解析(1)步骤:写出HNCO和NO2反应方程式配平确定化合价变化确定N、C、O、H化合价确定HNCO的结构式(H-NCO),问题得解.(审题、挖掘题示信息)(2)分析反应:H+→+CO2+H2O,反应前后H、O、N化合价不变,根据化合价升降数相等,配平.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形成另一答题点.(基础知识)(3)根据共价化合物化合价概念,可从结构式判断HNC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数=元素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数.由配平的方程式确定计算关系式:C3N3(OH)3~3HNCO~9/4NO2.(逻辑思维)(4)检索审题:知识、方法、计算是否有疏漏,答案的合理性(如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有效数据取舍等,解题规范性等).(心理素质)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2)1.2kg.二、以高考Ⅰ卷为基准的知识点计算训练1以微观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原子序数为主的有关原子结构的计算.2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价态,以反应过程中原子守恒为主的有关化合价计算.3以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观粒子数为主的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4以多角度、多综合为主的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计算.5以物质的量浓度、pH、H+浓度、粒子浓度为主的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计算.6有关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相互关系的计算.7以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为主的计算.8以处理图表数据、定量实验结果等为主的应用性计算.题型训练例释1今有0.1mol·L-1Na2SO4溶液300 mL,0.1mol·L-1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1A1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A1∶1∶1B3∶2∶1C3∶2∶3D1∶1∶3(浓度的计算及思维的敏捷性测试.答:D2 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mol/L 6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A 0.28molB 0.31molC(n+0.2)molD(n+0.4)mol(化学方程式计算、守恒法运用.答:C.)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molA、0.3molB和1.4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为().A4B3C2D1(等效平衡计算、思维多向性等.答:B、C.)4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6、C2H4、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28 B 30 C 38 D 40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守恒法和极端假设法运用等.答:B、C.)5如图1表示金属X,Y以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量的情况,其中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列有关Z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An(Na)∶n(Fe)=2∶1Bn(Mg)∶n(K)=1∶2Cn(Na)∶n(Al)=1∶3Dn(K)∶n(Al)=1∶1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图像计算,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运用等.答:D.三、以高考Ⅱ卷为基准的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化学计算思想方法训练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Ⅱ卷中的化学计算试题,要求考生将题目中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学条件,边计算边讨论足量、适量、过量、不过量等各种边界条件,利用不等式、不定方程、几何定理、数轴、图像等数学工具,灵活机智地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或者是将隐含的信息变为数学的边界条件,以解决化学问题.高考化学试题中计算题使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1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化学问题中定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2分类讨论思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复杂、综合的计算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种情况,然后逐个解决.适用于连续、多步化学反应过程的计算,一般使用"特值-数轴"法.特值:按某个化学方程式恰好反应的比值确定.数轴:用变化的量或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比值作为数轴的变量画出数轴,将连续分步化学反应过程分解为某个范围的特定反应过程,分段讨论,作出完整的答案.3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的思想,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捷的解题途径.可分为利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按现行高考化学计算主流题型,分类设计针对性训练如下.1混合物反应的计算①混合物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类型.混合物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溶液,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理清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必要时可采用图示或简捷的化学用语表示.②二元混合物是混合物计算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其一般解题思路是:设二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③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运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极值法等方法,以简化解题过程.题1在含有7.16gNaHCO3和Na2CO3的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硫酸溶液70 mL,完全反应后生成 1.792L(标准状况下)CO2,计算原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答:2.12g.2过量问题的计算过量判断的化学计算题出现较多,其判断的方法因题型(即所给已知条件)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产物逆推法等.因此判断的方法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难度.题2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答:O2∶24g,H2∶2g或O2∶16g;H2∶10g.3确定复杂化学式的计算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及其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确定其化学式.此类题目将计算、推断融为一体,计算类型灵活多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能力层次上要求较高.其解题的方法思路:一是依据题目所给化学事实,分析判断化合物的成分;二是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题3为测定一种复合氧化物型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g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一半,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g固体.在余下的50mL溶液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如果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 g固体.(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答:①20.45%.②BaFe2O4(或BaO·Fe2O3).4有机物计算推算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的计算,有机物燃烧反应有关量的讨论及有机信息迁移等有关计算.题4某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无铅汽油的抗爆震剂,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0,含碳的质量分数为68.2%,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3.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共有4个甲基.请写出其结构简式.答:(CH3)3COCH3.5多步反应的计算题目特征是化学反应原理是多个连续反应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确定的量的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列出计算.题5已知下列化学反应:4FeS+7O22Fe2O3+4SO2 2H2S+SO2=3S+2H2ONa2SO3+SNa2S2O3用下列途径制备海波(Na2S2O3·5H2O):(1)计算:原料FeS在反应(a)和(b)中的理论分配比.(2)现有88gFeS,设NaOH溶液吸收SO2的吸收率为96%,问最多制备海波质量为多少﹖答:①2∶1.②120g6范围讨论计算依据的化学原理是反应物之间相对含量不同而产物不同(如H2S与O2反应、多元酸与碱反应、CuO与焦炭反应、Na2O2与NaHCO3共热、C12与NH3反应等),所以,此类题目实际上是过量计算的演化和延伸.范围讨论计算的解题方法思路是:(1)写方程式、找完全点.即写出因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别计算找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特殊点.(2)确定范围、计算判断.即以恰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为基准,讨论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情况,从而划出相应的区间,确定不同范围,然后分别讨论在不同范围内推测判断过量,从而找出计算根据,确定计算关系.题6向300 mL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 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固体.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答(1)4种.①KOH、K2CO3.②K2CO3.③K2CO3、KHCO3.④KHCO3.(2)K2CO3∶6.9g,KHCO3∶5.0g;c(KOH)=0.50mol/L.7信息迁移型计算题目材料给出与计算有关的新信息,为了将给出的信息迁移至题设情境中,需要调用苦干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信息迁移题的出现,有利于考查计算技能,有利于公平竞争.题7参考下列(a)~(c)项的叙述并回答有关问题.(a)皂化是使1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b)碘值是使100g油脂加成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假设下述油脂皆为(RCOO)3C3H5型的单甘油酯):(1)主要成分皆为(C17H33COO)3C3H5(相对分子质理884)形成的油,其皂化值是_______.(2)硬化大豆油的碘值小的原因是_________.(3)使碘值为180的鱼油100g硬化所需要吸收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至少是_______L.(4)比较油脂的皂化值大小,可推知油脂_____.答:①190.②主要为饱和脂肪酸甘油酸.③15.9,④不同的油脂,所含的CC数不同.8半定量计算将化学概念、原理的定性知识和化学定量计算结合的一类试题.解答此类题应注重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上,从而形成正确的解计算题的思想方法.删减繁杂的数学计算是高考化学命题的趋势.题8(1)由2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N原子和若干个H原子组成的共价合物,H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个,试写出其中一例的结构简式______.(2)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C、N、H三种元素,且以n(C)和n(N)分别表示C和N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3)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N、O、H四种元素,且以n(C)、n(N)和n(O)分别表示C、N和O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答:①7;H2NCH2-CH2OH.②2n(C)+n(N)+2.③2n(C)+n(N)+2.9数据缺省型的计算数据缺省型题目的特点是:构成计算要素的已知量缺省,要求学生根据计算要求补充这一缺省量,然后进行有关计算.数据缺省型计算题是近几年国家命题组开发出来的成功计算题型.此类试题对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潜能特别有效.题9一般情况下,较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K2Cr2O7、Ca(ClO)2等]氧化浓盐酸时,有如下反应规律:氧化剂+浓盐酸→金属氯化物+水+氯气.将Ag漂粉精(过量)放入BLcmol/L浓盐酸中.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欲测定盐酸被漂粉精氧化的最低浓度D,缺少的条件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并说明字母含义),列出求D的计算式,D=_____(假设溶液体积不变).①漂粉精与不同浓度的盐酸的反应为:Ca(ClO)2+4HCl(浓)=CaC12+2C12↑+2H2O,Ca(ClO)2+2HC1(稀)=CaC12+2HC10.②需测定"标准状况下生成C12的体积VL".D=,或mol/L. 10图表型的计算本题型特点是解题条件隐含在图表之中,旨在考查学生挖掘图表信息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等.题10 图2是100mg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利用图2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_____,B是______.(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由图计算产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答:①CaC2O4CaCO3.②CaC2O4·H2OCaC2O4+H2O↑.③CaC2O4CaCO3+CO↑.④56;CaO.11STS计算计算背景材料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内容,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如最新科技、化工生产、环境治理等方面计算.题11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 mg/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KCN+2KOH+C12→KOCN+2KC1+H2O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移方向和数目:□KOCN+□KOH+□C12→□CO2+□N2+□KC1+□H2O(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______g.答:①C.② ③33.5.题12 已知1mole-转移时所通过的电量为1法拉第(F),1F=96500C.现有一个铅蓄电池,最初有100gPb和100gPbO2加入过量的硫酸,发生如下反应:Pb+PbO2+2H2SO4PbSO4+2H2O理论上,一个电池可以放电直到其中的一个电极完全耗尽为止.假如现不再充电,电池工作到反应完全,若该电池放电电流为 1.00A.通过计算求:(1)正、负极的电极材料,________极先消耗完.(2)理论上该电池放电最长时间是多少小时?答:①正.②22.4h.学生经过以上化学计算题型训练,可形成化学计算解题技能,并逐步培养《考试说明》规定的"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论文简介客观型计算题的速解方法

高中化学论文简介客观型计算题的速解方法

简介客观型计算题的速解方法中学化学计算解题教学的目的、任务的实质在于:培养和形成学生解决计算类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构建一个以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以活动任务的问题类型和有关的操作性知识相契合的知识结构;以及以基本计算技能和化学用语技能为基本技能,以计算类化学问题的解析活动技能为核心的解题技能的技能结构;进而经过类化与系统化而形成一个对解决计算类化学问题活动具有稳定的心理调节作用的经验网络。

一.守恒法守恒的思想是高中化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思想,常用的守恒主要有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子守恒,综合守恒等,守恒法是速解客观型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题]有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 固体,经分析得知其内含水7.62%,K 2CO 3 2.38%,KOH90%若将次样品1克加入到1mol/L 的盐酸46.0 mL 里,过量的酸再用1.07mol/L 的KOH 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A 3.43克B 4.00克C 4.50克D 无法计算[解析]本题是一道很有代表性的经典试题,由于题目中给出了许多干扰项,常常使人感觉到无所适从,若按一般混合物的解题方法-----代数法求解,又会觉得却少条件,但如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有这样的过程存在:KOH 固体 KCl 溶液 KCl 固体[即 KOH HCl KCl(氯原子守恒)所以:KCl 的质量为1mol/L ×46.0×10-3L ×74.5g/mol=3.43g蒸发 HCl 生成 HCl (1mol/L 46.0mL )中和 中和 KOH溶液 (1.07mol/L ) KOH K 2CO 3 H 2Ob ax 4.22b ax 2.11b ax 6.5b ax5.2163916233239[答案] 选A[跟踪练习]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 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1.0mol /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防出224ml 的气体(标况),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等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的铁的质量是( )A 2.8克 B 5.6克 C 11.2克 D 无法计算 [答案] 选A[例2]24ml 浓度为0.05mol/L 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 浓度为0.02mol/L 的K 2Cr 2O 7 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6 B+3 C +2 D 0[解析]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相关知识历来都是高考中的重要热点问题,也是练习题中常见的中重要的知识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更是屡见不鲜.这类题目若运用电子守恒的思路来求解,则往往可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浙教版[原创]化学计算题的巧解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浙教版[原创]化学计算题的巧解

会考中化学计算题的巧解化学会考中,计算题一直是考生比较头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最难得分的题目之一。

根据几年会考下来的经验,化学会考最后两道计算题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学科水平——一般情况下,能做对第一道计算题的学生,通过会考是不成问题的;而做对第二道计算题则是学生水平的体现,也是能否取得B档甚至A档的关键。

所以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特别是较难的第二道计算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会考的优秀率,有着重要意义。

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

而化学计算往往逃不过“三大守恒”定律,既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子得失总数守恒、电荷守恒。

原子守恒指的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不变的,具体应用时,这里的原子还可以延伸为原子团和离子。

电子得失总数守恒简称电子守恒,是指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的电子总数。

电荷守恒指的是由于溶液不带电,故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电量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电量。

下面就列举近几年浙江省会考化学试卷的第二道计算题加以说明。

(2000年,分流)在500mLCu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6.8g铁粉,搅拌并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可得6.4g铜。

要使滤液中SO42-完全沉淀,需要加入2.0mol·L -1BaCl2溶液500mL。

已知Fe3+的氧化性比Cu2+强,求:(1)原混合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2)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

常规解法分析:4BaSO42(SO4)3∵Fe3+∴Fe2(SO4)3完全反应,而CuSO4是否完全反应则未知。

解:(1)SO42-+ Ba2+ == BaSO4↓1mol 1molC(SO42-)×500mL 2.0mol·L-1×500mL ∴C(SO42-)== 2.0mol·L-1(2)CuSO4+Fe==FeSO4+Cu Fe2(SO4)3+ Fe==3FeSO456 64 1 56m 6.4g m==5.6g n 16.8-5.6 n==0.2mol ∴C(CuSO4)==( 2.0mol·L-1×0.5L-0.2mol×3)÷0.5L==0.8mol·L-1巧解分析:本题难在第2步,很多学生会误以为CuSO4完全反应掉了,而用铜直接算CuSO4,这里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能够想到电子得失守恒的话,这里也就不难了。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教学解题失误探析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教学解题失误探析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教学解题失误探析学生解题时,出现某些差错是正常的。

但很多学生却不从思维缺陷上查找原因,而是用“粗心大意”等非智力因素来原谅自己。

同时,教师往往也是从知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纠正,而不重视从思维缺陷上进行分析。

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中的观察,提出影响学生正确解题的三种思维缺陷。

并在所任教的班级进行调查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帮助学生分析影响正确解化学题的思维缺陷,克服障碍,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和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以调查测试题为例,针对影响学生正确解化学题的思维缺陷作一分析。

一、思维粗疏片面肤浅学生解题时,常对哪些与结论(要求)有直接联系的,能有效提供解题途径的条件特别重视,而对其它与结论、“要求”具有间接、隐蔽关系的条件,却会随着解题过程的“得出”而被忽视。

因此,学生很难完整地把握题设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

例1.有一瓶混有少量铜粉的氯化铁固体,怎样把它们分离出来?【诊断结果】有35.2%的同学认为需将混合物加蒸馏水,铜不溶解,氯化铁溶于水,然后过滤,铜粉分离出来。

再把滤液加热蒸发掉水分,即可得氯化铁固体。

事实上,同学们忽略了两个主要隐含条件,1.Cu与FeCl3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来原反应,生成Cu2+和Fe2+;2.将FeCl3溶液蒸干得不到FeCl3晶体,因为Fe3+易水解,受热水解加剧,FeCl3+3H2O Fe(OH)3+3HCl↑,若继续加热,Fe(OH)3又分解,最后得Fe(OH)3和Fe2O3粉末。

例2.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内通入amol硫化氢和bmol二氧化硫(a和b都是正整数,且a≤5,b≤5)反应完全后,容器内的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约是()A.24.5g/L B.11.4g/L C.8g/L D.5.1g/L【诊断结果】1、若没有考虑到SO2和H2S易发生反应的隐含条件(占9.1%)。

则会认为要使气体密度最大,气体的质量必须最大,即a、b都取最大值,2、若疏忽了H2S、SO2的分子量大小,即密度不一样(占12%),则只考虑到H2S过量,而没有考虑到SO2过量的情况。

高中化学计算题典型类型及解法探讨

高中化学计算题典型类型及解法探讨

其中 CL 是守恒的,蒸发后得到的固体 KCL 中的 CL 全部来自于 HCL,思路一下子就简化了不少。
解题:根据 n(KCL)=n(HCL)=0.025L×2mol/L,则: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三、关系式法 对前一反应的某一产物,在参加连续反应后,又再生成,使得 反应形成循环的循环反应,可将方程式相加,消去循环项,找出起始 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求解方 法。 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关键是建立 起关系式,方法有:①利用粒子守恒关系,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前 后的同种元素原子个数必然相等;②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 间的关系;③利用方程式的加合。 例题:在一定条件下,将 m 体积的 NO 与 n 体积的 O2同时通入 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 m/2 体积 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 m 与 n 的比值为() A、3:2 B、2:3 C、8:3 D、3:8 解析:剩余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为 NO,则于 n 体 积的反应 O2的 NO 体积为 m/2。根据题意,所涉及的两个反应分别 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进行叠加可得:4NO+ 3O2+2H2O=4HNO3,可利用叠加后的总反应式计算。 解题:由叠加后的总反应式,可知: (m/2)/n=4:3,得出 m 与 n 的比值为 8:3,答案为 C。 四、平均值法 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依据的 数学原理为两个数 A1、A2 的平均值 A,介于 A1、A2 之间, 常用于混 合物的定量、定性分析,是巧解混合问题的有效方法。 平均值法的规律为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相对原 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生成的某指定物质的量总是介于组分相 应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解题时应首先计算平均分子式或平 均相对原子质量,再用十字交叉法求出各成分物质量之比。 例题:某物质 A 在一定条件下加热,产物均为气体,分解方程 式为 2A=B+2C+2D。已知生成的混合气体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 d, 则 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解析:B、C、D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M=[M(B)+2M(C)+2M (D)]/5,又根据题意可知 M=d×M(H2)=2dg/mol,则 M(B)+2M(C)+ 2M(D)=5M=10dg/mol。接下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得出答案 解题:由 2molM(A)=1molM(B)+2molM(C)+2molM(D),可得: M(A)=5dg/mol,所以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5d。 以上是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典型类型和解题方法,但无论哪种 类型,解题均应按照以下基本步骤进行,即:认真审题,解读出有效 提示信息,明确题意;运用所掌握基础知识,灵活组合已知信息;找 准突破口,形成解题思路;解题过程严格、严谨,对答案合理性进行 验算。 参考文献: [1] 庆 君 君. 高 中 化 学 常 见 计 算 题 [EB/OL]. http://www.docin.

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解题研究

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解题研究

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解题研究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要问同学哪些内容很困难,我想会有很多同学在答出的内容中会包括计算。

那么,是不是计算题真的就很难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只要有方法,勤动脑,多练习,计算题就不成为困难题。

下面老师就根据高中阶段计算题的特点加以分析,希望通过这个分析,为同学们解决计算题提供些许启示。

在化学计算中依据出题特点分成两类:一方程式已知,这是相对而言的,包括:1、反应不熟悉但题干中给出方程式。

这类题就需要适当的设未知数(一般都是求什么设什么),再依据反应中各微粒间的固定比例关系列比例式计算。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需要先画出双线桥,再进行比例式计算。

【例1】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C.每生成1 molCu2S,有4mol硫被氧化D.每转移1.2 mol电子,有0.2 mol硫被氧化分析:先画出双线桥,可知A正确,B错误,C错误。

依据双线桥可知电子和被氧化的硫之比是6:1,故D正确。

答案:AD【练1】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

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成42.0LN2(标准状况) B.有0.250molKNO3被还原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练2】三氟化氮(NF3)气体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如下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若生成2molHNO3,则转移2mol电子 D.NF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2、题干中没有给出反应方程式,但是发生的反应是已知的,并且一般反应≤2个。

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在高中化学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化学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以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数学方法的问题。

例如,当我们需要求解一个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的摩尔质量时,我们可以使用化学计算公式;当我们需要求解反应速率或反应平衡时,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方程式。

这些数学方法对于解决化学问题非常有用,学生应该尽可能地掌握它们。

二、应用数学方法的例子为进一步说明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以下是几个例子:1.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摩尔质量:例如,当我们需要确定一种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时,我们可以使用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它的分子量。

例如,分子式为C2H5OH的乙醇的摩尔质量为2×12+5×1+1×16=46克/摩。

2. 计算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是激烈性的度量单位,通常用mol/L·s来表示。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反应物的摩尔浓度和反应的反应速率,从而计算反应速率。

3. 计算反应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关键因素。

为计算反应平衡,我们可以使用化学统计和浓度变化的原理。

例如,当某化学反应有两个广泛发展反应式时,我们可以使用质量守恒原理以及反应物摩尔浓度来计算反应平衡。

三、应用数学模拟器的优势使用数学模拟器来模拟化学反应是非常有用的。

数学模拟器可以通过数值方法对化学反应进行“模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它还可以用来预测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帮助学生探究并研究更复杂的化学问题。

四、关于数学方法的建议在进行数学运算时请务必遵循以下建议:1. 对题目进行分解和合并,避免混淆概念2. 通过绘制图表或使用数学模拟器等方式可视化化学反应3. 使用化学计算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引言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会遇到数学与化学的结合问题,例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物质的定量关系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较强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问题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问题中,常常需要利用数学方法来寻找平衡系数。

在平衡下列反应:N₂ + H₂ → NH₃需要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使得反应平衡。

这就涉及到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即利用代数方法可用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来求解平衡系数。

这不仅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方程的平衡问题,还需要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数学方法在解决化学方程式的平衡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物质的定量关系计算在物质的定量关系计算中,常常需要利用化学计量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等问题。

这类问题涉及到化学计量、化学公式、原子量等数学知识。

在定量关系计算问题中可以用到的方法有熟练掌握化学式的分子量和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摩尔关系,从而帮助解决问题。

还需要利用数学中的百分数、分数等知识来进行计算。

数学方法在解决定量关系计算问题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在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中,常常需要利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和推导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阶反应,其速率常常与反应物浓度的指数成比例,需要利用微积分的知识来推导反应速率与时间、浓度之间的关系。

这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推导能力。

数学方法在解决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问题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数学方法在化学解题中的重要性通过以上对化学解题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化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方法为化学解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思维方式。

化学解题不仅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对高中化学解题思维认识论文

对高中化学解题思维认识论文

对高中化学解题思维的认识摘要:思维的方法有逻辑思维、有序思维、动态思维、归中思维、极端思维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求解之目的,本文对我在学习高中化学中所用的解题思维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解题科学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庸》在总结先哲们论述的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思维的灵活性是检验一个人创造才能强弱的重要标志,所谓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能迅速、轻而易举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对象的能力,当思维缺乏灵活性时,就表现为思维刻板、僵化和呆滞。

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快速准确解题与思维敏捷性息息相关,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特点是对旧有的知识进行符合逻辑的推导和深化,从而获得新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深刻性,透过复杂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深入思考,掌握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

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图关系:据此判断:⑴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用a、b、c字母填写)。

⑵单质乙的化学式可能是,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是。

解析:在解这类习题时,用充分运用图表中提供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由图示信息可知化合物a一定含乙元素。

再由单质甲+化合物b→化合物a(含乙元素)+化合物c,可以获得新知识,化合物b里一定含有乙元素,所以含乙元素的化合物应为a、b。

化合物a(含乙元素)+化合物b(含乙元素)→单质乙+化合物c,结合我们平时已经掌握的知识:①非金属元素有多种价态的化合物;②不同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之间可以发生反应;③某非金属元素的负价态的化合物可与正价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非金属单质。

高中化学论文:简介客观型计算题的速解方法

高中化学论文:简介客观型计算题的速解方法

简介客观型计算题的速解方法中学化学计算解题教学的目的、任务的实质在于:培养和形成学生解决计算类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构建一个以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以活动任务的问题类型和有关的操作性知识相契合的知识结构;以及以基本计算技能和化学用语技能为基本技能,以计算类化学问题的解析活动技能为核心的解题技能的技能结构;进而经过类化与系统化而形成一个对解决计算类化学问题活动具有稳定的心理调节作用的经验网络。

一.守恒法守恒的思想是高中化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思想,常用的守恒主要有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子守恒,综合守恒等,守恒法是速解客观型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题]有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 固体,经分析得知其内含水7.62%,K 2CO 3 2.38%,KOH90%若将次样品1克加入到1mol/L 的盐酸46.0 mL 里,过量的酸再用1.07mol/L 的KOH 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A 3.43克B 4.00克C 4.50克D 无法计算[解析]本题是一道很有代表性的经典试题,由于题目中给出了许多干扰项,常常使人感觉到无所适从,若按一般混合物的解题方法-----代数法求解,又会觉得却少条件,但如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有这样的过程存在:KOH 固体 KCl 溶液 KCl 固体[即 KOH HCl KCl(氯原子守恒)所以:KCl 的质量为1mol/L ×46.0×10-3L ×74.5g/mol=3.43g蒸发 HCl 生成 HCl (1mol/L 46.0mL )中和 中和 KOH溶液 (1.07mol/L ) KOH K 2CO 3 H 2O163916233239b ax 4.22b ax 2.11b ax 6.5b ax5.2[答案] 选A[跟踪练习]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 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1.0mol /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防出224ml 的气体(标况),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等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的铁的质量是( )A 2.8克 B 5.6克 C 11.2克 D 无法计算 [答案] 选A[例2]24ml 浓度为0.05mol/L 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 浓度为0.02mol/L 的K 2Cr 2O 7 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6 B+3 C +2 D 0[解析]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相关知识历来都是高考中的重要热点问题,也是练习题中常见的中重要的知识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更是屡见不鲜.这类题目若运用电子守恒的思路来求解,则往往可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高中化学论文:图解法处理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两例

高中化学论文:图解法处理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两例

图解法处理饱和溶液的计算问题两例摘要:饱和溶液的析晶计算,通常涉及的过程复杂,学生较难理解,难以建立起正确的等量关系,给学生解题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利用图解法来处理饱和溶液的析晶计算问题。

关键词:溶解度 饱和溶液 计算 图解法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从93年到05年,高考化学全国卷中每年都有一、两道关于溶解度计算的题,但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有关析晶计算通常以选择题出现,而以大题出现的几率不大,因此该考点成了考生容易忽视的一个冷点。

在高考复习中,应强化析晶计算的有关练习。

下面略举几例说明图解法处理饱和溶液的解题思路。

例1 在25℃时,用铂电极电解一定量的Na 2SO 4饱和溶液。

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amol 气体,同时溶液中析出bg Na 2SO 4.10H 2O 。

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此时Na 2SO 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1..100%161A ⨯ 71.100%161(18)b B a b ⨯+ .100%18bC a b⨯+ 71.100%161(36)b D a b ⨯+ 解析:图解过程如下图124题中实质是电解水,阴极析出是H 2,被电解的水与H 2的关系为:2H 20___2H 2,则被电解的水质量m(H 20)=18ag 。

电解后剩余的Na 2SO 4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析出的Na 2SO 4.10H 2O 晶体和被电解的水构成饱和溶液,两饱和溶液中溶质Na 2SO 4的质量分数w 相等,即142/322100%18b w a b=⨯+,故B 正确。

答案:B例2 t ℃时CuSO 4的溶解度是Sg ,其饱和溶液密度为dg/cm 3,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 。

向t ℃时足量的饱和CuSO 4溶液中加入mg 无水CuSO 4或蒸发掉ng 水后再恢复到t ℃,均能获得Wg 胆矾晶体,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160(100)dS A c mol L S =+ 16.925WB S g W n=+.100nSC m g =2500.91600m DWg S =- 解析:①加mg 无水CuSO 4图解过程如图2。

高中化学论文(精选5篇)

高中化学论文(精选5篇)

高中化学论文(精选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高中化学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5篇高中化学论文。

摘要:化学实验是一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的认识的重要课程内容,它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亲自操作,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实践演练一遍,从而对化学知识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本文就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开展实验教学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策略供大家参读。

关键词:高中化学;演示实验;趣味导入;放大细节;直观演示以往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会以口头表达的方式按照书本跟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学生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实验的快乐,对实验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大部分整体氛围还是比较沉闷跟无趣的,这导致许多学生并不喜欢这门课程,只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讨论探究一下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中来,这对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快、更好、更深入地学习高中化学,深刻理解、掌握老师课上提到的知识。

二、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1、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课间休息时,高中生的心理状态相对比较轻松,但进入课堂后,学生需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在过去,化学教师通常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备课内容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状态的转变,化学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中精心设计,多安排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并要求学生上台亲自参与实验,还可以选择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课堂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专注于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有效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论文:用极端法速解化学计算

高中化学论文:用极端法速解化学计算

用极端法速解化学计算极端法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技巧性解法,它适用于混合物的计算。

这种方法的解题思路是假设只有混合物中的某一成份,通过计算得出两个极端值,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例一:8.1克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12克无水晶体,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名称。

解: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若8.1克全为碱金属,有如下关系:R————————ROHM M+178.1 12解得M=35.3若8.1克全为氧化物,则有:R2O--------------------2ROH2M+16 2(M+17)8.1 12解得M=10.7又因为混合物是由碱金属和其氧化物组成,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10.7和35.3之间。

查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知,在此区间内的碱金属只能是钠(23)。

该题若用常规法解很难完成,而用极端法则可事半功倍。

例二:t℃时CuSO4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g, 将32gCuSO4白色粉末加入m克水中形成饱和CuSO4溶液并有CuSO4·5H2O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范围是(A)18g ≤ m ≤128g (B) 36g <m <180g(C) 18g <m <128g (D) 36g ≤m ≤180g分析:该题中CuSO4溶于水时形成饱和溶液且有部分晶体析出,即它处于饱和溶液和晶体之间,用极端法解此题可带来很大方便。

解:假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利用溶解度,找到如下关系:100 : 25 = m : 32m = 128g假设恰好全部形成晶体,则有:CuSO4---------5H2O----------CuSO4·5H2O160 9032 m解得m = 18g由于两种假设都处于极端状态,而题目所给情况是介于二者之间,不包括两个极端值,故耗水量m应为18<m<128,正确答案为(C)。

例三:Mg, Fe, Al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2.8L,则金属混合物中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可能的是(A) 0.12mol (B) 0.15mol (C) 0.08mol (D) 0.10mol分析:物质的量相等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生H2的量只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有关,而已知的三种金属Mg¸Al¸Fe¸其中Mg˛Fe在反应中均呈现+2价,可把它们都看成一种成分,Al在反应中呈现+3价,把它看成另一种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只有在日常的学习和做题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能够运用自如。

关键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思路
解题方法来自于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的形成与基本知识及其体系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关,还与思想方法有关。

正确、灵活的思想方法又源于思维的原则和方式。

要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思维素质,应注意思维原则和方法论的研究与探讨。

解题首先要掌握“基本方法”,进一步要掌握“巧”、“活”、“快”、“准”的解题技巧。

一、关系式法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根据有关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量之间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尤其是多步反应的计算均可采用关系式法计算,此法不仅可简化计算,而且已知数与未知数各有固定的位置,层次清楚,有助打开解题思路。

用关系式法解题的主要法则是:
关系式、关系量,这是根据不能忘;已知未知是条件,条件对准关系量;上下相比列比例,求得写答即完毕。

可以认为化学计算总是在准确寻找关系式及对应量间关系的基
础上进行。

例1 已知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4g,配制20℃的氯化钾饱和溶液670g,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g?
本题是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中溶剂、溶质、溶液的量之间的互算,
可采用关系式法计算。

解:设20℃时KCl饱和溶液670g中含KCl的质量是x克,含水y克。

关系式:水——溶质——饱和溶液
关系量:100g——34g——134g
已未知:y——x——670g
列比例:;
求未知:y=500g;x=170g
答:配制20℃时KCl饱和溶液670g,需氯化钾170g,水500g。

(计算熟练后,左侧的“关系式”等可以不必写出。


对于复杂的多步反应,找关系式的方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找出有关原子在转化过程中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2]。

二、差量法
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由
,可推出,、即为两个数之间的差值,所以叫做差量法。

一般就来反应前后存在量差关系(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之差等),都可以用此法快速求解。

例2:将5.000g氯化钠、溴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溶于水,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高温加热),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为4.914克.若将此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270克,求混合物中各化合物的百分组成。

分析:虽然反应学生熟悉,但容易误认为产生(5.000-4.914)g,或误认为原与质量之和为4.914g,该题一般是列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但不如用“差量法”简捷。

三、元素守恒与电荷守恒法
求解化学计算题的基本途径是把化学方程式转化为数学方程式。

在化学计算中,设哪一未知量为x,依据哪种守恒关系来列方程,就成为解题的关键。

在化学反应中主要有元素(质量或物质的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这两条普遍适用的规律。

例3:若金属阳离子0.8mol/L溶液10ml,恰好把0.4mol/L的碳酸钠溶液30ml中的碳酸根全部沉淀,则n等于:
四、数形结合解题思路
化学计算题往往能用数学方法抽象成函数关系式或坐标系的函
数图像。

化学计算题的图形,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化学反应拼接而成,图中的每一根线段,往往代表一个化学反应(或复合反应),具有一个函数表达式,当图中的线段出现一个转折点(拐点),就说明出现了不同的化学反应,可能有极大值或极小值。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作图、分段及建立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例4:1.常温常压下把1mol由氨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导入密闭的反应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再恢复到原来温度和压强。

若原混xmol合气体中氧气为xmol,最后容器中产生的纯硝酸为ymol,试确定戈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Y=f(x)
的函数表达式。

(当x值变化时,y随之变化的坐标图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形曲线分析,沈段(包括口点)氧气量增加但无硝酸生成,说明发生了反应4NH3+502=4NO+6H2O……(1);ab段氧气量增加,生成硝酸的量也增加,说明又发生了反应2NO+02=2N02……(2);3N02+H20=2HN03+NO……(3);其中反应(2)、(3)是循环反应可以进行加合:4NO+302+2H20=4HN03……(4);b点表示生成硝酸的量最多,说明氨气完全转化为硝酸,可以把反应(1)+(4),得到总反应式NH3+202=HN03+H20……(5);bc段氧气量增加,生成硝酸的量减少,说明氧气过量,发生反应NH3+202=HN03+H2O……(5)。

各线段对应的反应分析清楚后,可以发现有两个拐点:a点和b点,分别代表生成硝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根据其所对应的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

五、结论
以上几种方法只是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中的比较
常见的,高中学生只有在日常的学习和做题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能够运用自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