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艺文志 翻译

合集下载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袓述尧、舜,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

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汉书艺文志》总序翻译昔仲尼而微言绝

《汉书艺文志》总序翻译昔仲尼而微言绝

《汉书艺文志》总序翻译昔仲尼而微言绝[原文]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①,七十子丧而大义乖②。

故《春秋》分为五③,《诗》分为四4,《易》有数家之传⑤。

战国从衡⑥,真伪分争⑦,诸子之言纷然散乱⑧。

至秦患之9,乃燔灭文章⑩,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11,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12,书缺简脱13,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14:“朕甚闵焉15!”於是建藏书之策16,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17。

至成帝时18,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於天下19。

韶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20,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21,太史令尹咸校数术22,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23,撮其指意24,录而奏之。

会向卒25,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26。

歆於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27,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28,以备篇籍29。

[注释] ①没:通“殁”。

死亡。

微言:含义精深的言论。

②七十子:指孑L子门下才德出众的一部分学生。

传说孔子学生三千人,其中七十二人最优秀。

七十系举其成数。

大义:指有关六经的要义。

③《春秋》分为五:指注解《春秋》的有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邹氏、夹氏五家。

④《诗》分为四:指诠释《诗经》的有鲁人毛亨、齐人辕固生、鲁人申培、燕人韩婴四家。

今存毛氏一家,世称《毛诗》。

;⑤《易》有数家之传:传注《易经》的有施仇、孟喜、梁丘贺等数家。

今均佚。

⑥从衡:指战国时代七国之间纵横错杂的政治形势;从,通“纵”,合纵。

衡,通“横”,连横。

⑦真伪分争:真假言论分庭抗礼。

⑧诸子:指先秦的各派学者。

纷然:众多貌。

淆乱:混乱,,淆的异体字。

⑨患:忧虑。

⑩燔(fan 凡):焚烧。

11败:弊。

指秦始皇焚书等弊政。

· 12迄:到。

孝武: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

世13书缺简脱:书中文字残缺,书籍脱落。

书,指书中文字。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原文及翻译汉书艺文志是来自汉代文献中的一篇珍贵考古文献,首先出现在汉灵帝纪元四年中的《汉书艺文志》中,由汉代经学家、史学家班固编撰。

全书共有五十四篇,其中以六大部分组成,即官位、度量衡、艺术、文字、帛书、绘画,以及附录。

下面,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汉书艺文志六艺、其原文及翻译:一、官位官位,古代指的就是宫廷的官职,其原文如下:“天子以卿士十二,士以宗派重官分,宗派校尉,校尉以正太守分,正太守以长史分,长史以司马分,司马以乘马分,乘马以将军分,将军以中卒分,中卒以上士分,上士以列士分,列士以黎民分,黎民以雄士分。

”翻译即:“天子设有卿士十二等官职,士军以宗派、重官为序,宗派归校尉管辖,校尉以太守管理,太守以司马辖管,司马以乘马管理,乘马以将军管理,将军以中卒辖管,中卒以上士管理,上士以列士管理,列士以黎民管理,黎民以雄士管理。

”二、度量衡度量衡,又称“度量”或“度量衡制”,是一种计量单位,是用来衡量各种物质密度和大小的单位,以及衡量距离和重量的单位。

其原文如下:“千里为一里,百尺为一尺,十斤为一斤,两两为一斤,一分为一钱,一石为一斤,一升为一斗。

”翻译即:“一里等于千里,一尺等于百尺,一斤等于十斤,一斤等于两两,一钱等于一分,一斤等于一石,一斗等于一升。

”三、艺术艺术,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借助符号体系创造的审美活动,是以符号的形式表达的审美思想的集合体。

其原文如下:“礼者:敬而亲之。

乐者:和而足之,古之乐也。

文者:择取而治之,以实其心,而礼之以安,以欣其道,而雍以章。

讪者:摈而定之,以给其辞,而愿以怡,以章其纲,而跻以节。

”翻译即:“礼仪是尊重别人,诚实亲近别人。

音乐是一种和谐美妙的艺术,古人就有了音乐。

文学是选取合理的文字,治理其中的内容,以使人们在心志上安宁,以欣喜他们的意义,以雍容其文章的纲目,以创建精致的品行。

讽刺是摈弃诽谤,认定谦虚,以给予语言,以怡悦其人,以明确其纲,以节制其言行。

第二十二章〈汉书。艺文志〉

第二十二章〈汉书。艺文志〉
总括书中的主旨要意,记录下来并向皇帝报告。
适逢刘向病逝,汉哀帝又命令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
承他父亲的事业。刘歆于是汇编群书向皇帝报告他所编辑的《七
略》,所以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
《数术略》和《方技略》。现在选取其中重要的地方,来充实到《艺
文志》中去。
《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 《》L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
《旁篇》三十五卷
以上医经七家,(共)二百一十六卷。
医经的书,是推求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
乐并有节制,就(会)气血平和,寿命长久。至于沉迷声色的人,不
顾及.(音乐)的节制作用,因此生病并使生命死亡。
《宓戏杂子道》二十卷 .
《道要杂子》十八卷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1
《黄帝杂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
《上圣杂子道》二十六卷
《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
《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
《泰壹杂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
《泰壹杂子黄冶》三十一卷
以上神仙十家,(共)二百零五卷。
神仙的书,(是)用来保养生命的真元,而向身外的大自然广求
养生之道。姑且来净化意念,平定心境,把生死看成同等的境域,而
明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限;并且用来思考针、石、汤、火的治疗
手段,调制各种药物混合配合的适宜比例。最好药剂的作用,就像
磁石吸铁一样,靠事物(本身)相互起作用。拙劣的医生违背医理,
把病愈当做病情加剧,把能治好的病人看做死证。
《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汉书艺文志是《汉书》中的一篇章节,记录了汉代的文化艺术发展和成就。

本文将对汉书艺文志原文进行逐段解读和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汉代的文化艺术状况。

【第一段】艺文志太史公曰:“余读史记,览《春秋》,作《左氏》、《国语》、《晏子春秋》、《公孙丑》、《孔子家语》、《论语》、《孟子》、《荀子》,皆次序纪传,无所不备。

而览《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魏书》、《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齐书》、《周书》、《魏书》、《唐书》、《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南明史》、皆无艺文志,是以自为纪传而已。

”【注释】太史公:指司马迁,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也是《史记》的作者。

余读史记:我读了《史记》。

览《春秋》:浏览了《春秋》。

作《左氏》、《国语》、《晏子春秋》、《公孙丑》、《孔子家语》、《论语》、《孟子》、《荀子》:写作了《左氏》、《国语》、《晏子春秋》、《公孙丑》、《孔子家语》、《论语》、《孟子》、《荀子》等书。

次序纪传: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无所不备:无所不包含。

自为纪传而已:只是按照纪传的方式写作。

【第二段】故余欲为志者,以列汉文艺之事,纪其大要,不敢论其深浅。

【注释】故余欲为志者:因此,我打算写一篇志文。

纪其大要:记录其大致情况。

不敢论其深浅:不敢评论其好坏。

【第三段】夫艺者,人情之所不能已也。

圣人谓之至,贤者谓之美,士君子谓之文。

【注释】夫艺者:艺术。

人情之所不能已也:人们无法离开的东西。

圣人谓之至:圣人称之为至高的境界。

贤者谓之美:贤者称之为美好的事物。

士君子谓之文:士人和君子称之为文化。

【第四段】故书以记言,文以载志,兴以记录,衰以示人。

【注释】故书以记言:因此书写出来,以记录人们的言论。

文以载志:文学作品以表达志向。

兴以记录:兴盛时期用来记录历史。

衰以示人:衰落时期用来警示人们。

【第五段】是故笔者欲为之记者,不敢专其事,虽有愚见,亦宜录之。

艺文志诸子略全文翻译《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阅读答案及译文

艺文志诸子略全文翻译《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阅读答案及译文

艺文志诸子略全文翻译《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阅读答案及译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袓述尧、舜,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

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汉书艺文志目录分类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目录分类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目录分类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出处】《论语》是以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言行为主的言论汇编,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全书涉及多方面内容,当中包括儒家治国理念、人伦关系、个人道德规范、先秦时期的社会面貌,乃至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历等。

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一手资料。

元代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

此后一直到清末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的金科玉律。

【作者】《汉书·艺文志》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正文翻译】说明:翻译共分四行:1.原文;2.逐字直译;3.润色调整后的意译,力求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4.重点字词或知识点的说明(此行可能会空缺)。

【扩展阅读】子路其人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或称季路,鲁国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少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

子路后来在卫国作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卷入卫国内乱而战死。

尸首被处以醢刑(将尸体剁成肉酱)。

孔子对子路的感情非常深厚,以下这些轶事或可反映一二。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篇》)孔子一方面认为子路对自己忠诚,如果自己要远离现实隐居,最有可能跟随的就是子路,一方面又认为他勇过于谋。

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割缨。

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

”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

”(《史记·卫康叔世家》)孔子说子路不注重礼仪,但子路在生命的最后为了保持冠带整齐,疏于防守而战死,令人叹惋。

孔子一听说卫国发生内乱,就预料到这名弟子的结局,算是十分了解他了。

(知道子路死讯之后)孔子哭子路于中庭。

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

既哭,进使者而问故。

使者曰:“醢之矣。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汉书·艺文志》原文如下:凡天下之民,耳目所及情思之感,皆由艺文之陈陈也。

故古之王者,莫非贵文。

以为悦人心好耳目,使功业能久传;故敬奉用典籍,慎篇章之制。

先王之教化,不可胜道;世之良史,未有能尽。

自时睢鸠以来,负载益众,文章由此渐盛。

自敖仓、昭台,间河洛之域;又黄老之学,始洪沛而庆封禅。

至于开府、长吏,贤者所肆行,董仲舒以挽天下,封禅之术所由始。

佞幸阉人,非德所在;勇冠智者,艺文所及。

故家世显者,亲习以久,而显于世;同宗贤者,早优而后左右;才力美者,辞章谨丽,笔格工潢;诙谐白者,辞词嵌演,文华极妙。

故文贵道德,德之变者皆文。

道人之美,形而成言,探而实理,出而入説,卒赞之辞,以为溥主。

变而示之诗,以为明主。

故文诗先五言,次七言;儒之馀者,无所用之也。

始者言辞,明主表气人也;理者文辞,言辞广大也;周而后知,文道以求。

古之道人,让许不一。

君子称之为尊,小人夸之为酷。

乐以休舒,故龙然睿而发音;愁以聒噪,故蝇厉而发声。

自重为仲尼,至陶敏亦有差;自怜为禹、汤,至禹、汤未觉盛。

注释:1. "汉书·艺文志":这是《汉书》中的一篇文献,记载了汉代的文学艺术状况和重要人物。

2. "耳目所及情思之感,皆由艺文之陈陈也":人们的感知和思考都来自于艺术和文学的展示。

3. "凡天下之民,耳目所及情思之感,皆由艺文之陈陈也":意思是说艺术和文学对于人们的影响是普遍的。

4. "敬奉用典籍,慎篇章之制":指对待经典书籍要尊敬,对文章的写作要谨慎。

5. "初仓、昭台,间河洛之域":指河洛之间的地区是文学艺术的中心。

6. "黄老之学,始洪沛而庆封禅":指黄老之学的流行,使得洪沛地区有庆祝封禅的活动。

7. "开府、长吏":指负责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务的官员。

8. "佞幸阉人,非德所在":指阉宦之人之所以得宠,是因为抛弃了道德规范。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摘要:I.引言- 汉书艺文志的背景和重要性II.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原文- 翻译III.汉书艺文志的意义和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汉书艺文志在文化史上的地位IV.结论- 汉书艺文志的价值和贡献正文:I.引言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文献,它记录了自先秦至汉朝期间诸多学派和思想家的著作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书艺文志是汉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II.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原文: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翻译:自从孔子去世,精微的言论就消失了;七十子离开人世,大道就变得乖僻。

所以《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时期,各学派争论不休,诸子百家的言论纷繁复杂。

秦始皇对此感到担忧,于是焚毁儒经,使百姓变得愚蠢。

汉朝建立后,改革了秦朝的弊政,大量收集图书,广泛开辟了献书的途径。

到了孝武皇帝时期,书籍残缺简略,礼仪败坏,乐曲崩溃,皇帝感叹地说:“朕非常担忧!”于是建立藏书之策,设置写书之官,收集诸子传说,充实秘府。

到了成帝时期,因为书籍散失较多,派谒者陈农向天下搜求遗书。

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订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太史令尹咸校订数术,侍医李柱国校订方技。

III.汉书艺文志的意义和影响汉书艺文志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不仅记录了古代诸多学派和思想家的著作和理论,而且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书·艺文志》颜注中的解词释义

《汉书·艺文志》颜注中的解词释义

《汉书·艺文志》颜注中的解词释义
《汉书·艺文志》是西汉时期的文学理论著作,由班固所著。

其中的颜注是后人对这部著作的解释和注释。

下面是该书中一些词语的释义解词。

1. 名:指名字、称号。

2. 墨:指墨汁或墨水,用于书写。

3. 真:指文章的真实性、真理性。

5. 讽:指文章中的讽刺、批评的言辞。

6. 直:指文章直接、坦率的表达。

7. 妙:指文章的巧妙、高妙之处。

9. 宏:指文章的宏大、广阔的思想。

10. 才:指文章的才华、才情。

11. 毅:指作者的毅力、坚韧不拔的品质。

12. 碑:指碑文,即刻在碑上的文字。

13. 帖:指帖子,即书法练习时用的纸张。

15. 课:指书法练习、操演。

17. 行:指文章的行文方式、用词句。

22. 授:指文章的教授、讲授。

36.劓:指文章的剪裁、削减。

44. 括:指文章的概括、归纳。

48. 《汉书·艺文志》:是《汉书》文学类著作的一部分,记录了当时文学的创作、流派、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译文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译文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译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译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译文从前孔子去世以后,简洁平实而涵义精深的言论就无人能够传授了;七十二贤去世以后,对儒经大义的解释就开始产生分歧。

所以《春秋》分成了五个学派,《诗经》分成了四个学派,《易经》有了好几家的传注。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学术上也是真价格立门户、互相争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众多而又混乱。

到了秦朝,认为这种状况是一个祸患,就焚毁儒经,想用来使百姓变得愚昧无知,利于统治。

汉朝建立以后,改革了秦朝的弊政,大量收集图书,广泛开辟了献书的途径。

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书籍中文字残缺、竹简脱落,礼乐制度也衰败到了废弛的地步。

皇上感慨地声称道:“朕对此非常有旅啊!”于是建立了藏书的策府,设置了抄书的机构,上自儒经,下到诸子百家的传注与著述,全都收藏到了秘府之中。

到了成帝的时候,见于书籍严重散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搜求散失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订儒经、传注、诸子之书和诗歌、词赋,命令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命令太史令尹咸校订数术之书,命令侍医李柱国校订方技之书。

每一部书校订完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名,总结它的大要内容,抄录下来然后呈报给皇上。

工作即将完毕之际,适逢刘向去世了。

哀帝就又让流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续完成他父亲未竟的事业。

刘歆于是总括了整理完毕的全部书籍的内容,然后向皇上呈报了他的《七略》,包括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现在节取其中的主要内容,用来完善图书的记载。

方技略《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以上医经共七部,记二百一十六卷。

医经,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的本源并用来阐述百病的根由和生死的界限,进而用来研究针刺、砭石、汤药、艾灸施用的范围与探讨各种药物的恰当配伍及其适宜的病症的道理的。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及方技略译文往昔仲尼逝世而精微的言谕消失,孔门七十二贤人丧亡而经谕要义乖违。

因此《春秋》有了五家傅授,《诗经》分别有四家傅注,《易经》也有好几家的注释。

到了战国时,各国或合纵或连横,形势错综复杂,真真假假纷纭争执,诸子百家的言谕错杂混乱。

到了秦代,始皇对此感到忧患,於是焚烧文章书籍,以使百姓愚昧无知。

汉朝兴立,改革秦代的弊政,广泛收集各种典籍,大开献书的途经。

到了孝武帝时,书册又有所散佚短缺礼乐衰颓败坏,皇上感慨地说:“对此我非常忧虑!”於是兴建藏书的策府,设置録写书籍的职官,下至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傅闻等等,全都收入宫廷藏书的秘府。

到成帝时,又因书籍多有散佚,便指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徵求遗留下的书籍。

又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核经书傅注、诸子和诗赋,令步兵校尉任宏校核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核数术类图书,侍医李柱国校核方技之书。

每一种书校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目,摘要说明其内容大意,记録呈报给皇上。

刚好遇上刘向去世,哀帝再令刘向之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来完成乃父的事业。

刘歆於是综括各种书籍而编著成《七略》呈报皇帝。

因而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数术略》、有《兵书略》和《方技略》。

现在节取其中的要点,以使所收藏的篇籍完备具足。

医经是推求人体的血脉、经络、骨髓以及阴阳、表裏等生理特点,以阐发说明各种疾病的本源,区分死生的界限,并衡量具体情况采用针刺、砭石、汤药和艾灸、熨贴等施治方法,调用各种药物配合成适宜治病所需的制剂。

最好药剂之功效,犹如磁石吸铁,立刻见效,这是物类相使的规律。

技艺拙劣的医生,会把轻病误治成重证,把能存活者误治致死。

经方是根据草木等药物的寒温之性,衡量疾病的轻重浅深,凭藉药物的性味,顺着四气感应之所宜,辨明苦辛等种种不同的药味,配制成水火寒热等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郁结,解除症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至於施治失当的,就会用热药加重热证,以寒药增剧寒证,致使精气受伤於内,又未在外部表现出来,这是治疗上的偏差失误。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注释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它记载了西汉、东汉两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其中,艺文志是汉书的一个篇章,主要记载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状况。

以下是汉书艺文志的原文及注释。

原文:「太史公曰:方今之世,文学盛衰,亦以时明。

东观之,光武之世,学者尚多。

自古及今,至于光武之世,既明古学之道,又著文学之业者,其书数十万卷,而后学者尚多。

自光武之后,天下之学者渐稀,至于明帝、章帝之世,又微矣。

自明帝之后,虽有治书者,然其不入于庙堂者,既少。

」注释:太史公:指司马迁,汉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史记》的作者。

文学:古代的一种学术门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

盛衰:指文学的兴盛与衰落。

东观:指东汉时期。

光武之世:指光武帝时期,即东汉初年。

学者:指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士。

尚多:指学者众多,学术繁荣。

自古及今:从古代到现在。

著:指创作、著述。

数十万卷:指著作数量庞大。

后学者:指后来的学者。

自光武之后:从光武帝时期开始。

渐稀:逐渐变少。

明帝、章帝之世:指东汉明帝和章帝时期。

治书者:指从事著述的学者。

入于庙堂:指被朝廷重视和采用。

艺文志这一篇章,以太史公的话开篇,他指出了当时文学的盛衰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他称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学者尚多,他们在学术研究和著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著作数量庞大。

但是从光武帝之后,学者逐渐变少,到了明帝和章帝时期,学术繁荣的局面已经消失,学者们的数量非常有限。

虽然还有一些治书者,但他们很少能够得到朝廷的重视和采用。

这段原文主要描述了当时文学状况的兴衰变化,可以看出,文学在不同朝代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密切相关。

东汉初年,学者众多,学术繁荣;而到了后来的明帝、章帝时期,学者逐渐减少,学术衰落。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艺文志这一篇章的出现,为后世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通过太史公的记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东汉初年文学的繁荣和后来的衰落。

同时,太史公对于学术研究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思考。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译文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译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汉书原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

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原创版)目录1.汉书艺文志序的背景和意义2.原文及翻译概述3.战国至秦朝的文化状况4.汉朝对文化的重视与收集5.汉书艺文志对后世的影响正文一、汉书艺文志序的背景和意义《汉书·艺文志》是班固所著的一部目录学著作,是继《史记·太史公自序》之后的又一部史学经典。

艺文志序详细记录了自先秦至汉代的文化典籍,对后世学术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表现了班固对学术文化的高度重视,是研究古代文化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原文及翻译概述在艺文志序中,班固论述了孔子去世后,七十二贤去世以后,对儒经大义的解释开始产生分歧。

因此,《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了好几家的传注。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学术上也是真价格立门户、互相争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众多而又混乱。

到了秦朝,认为这种状况是一个祸患,就焚毁儒经,想用来使百姓变得愚昧无知,利于统治。

汉朝建立以后,改革了秦朝的弊政,大量收集图书,广泛开辟了献书的途径。

三、战国至秦朝的文化状况在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学术上也是真价格立门户、互相争论。

诸子百家的学说众多而又混乱,导致文化典籍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到了秦朝,秦始皇认为这种状况是一个祸患,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便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想通过这种方式使百姓变得愚昧无知,便于统治。

四、汉朝对文化的重视与收集汉朝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对文化十分重视,认为文化繁荣是国家强盛的象征。

因此,他下令改革秦朝的弊政,广泛收集图书,恢复文化传统。

在汉武帝时期,更是大力推崇儒学,使得儒家文化逐渐成为正统,艺文志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五、汉书艺文志对后世的影响汉书艺文志序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记录了先秦至汉代的文化典籍,还对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书 艺文志 翻译

汉书 艺文志 翻译

《汉书·艺文志》翻译自从孔子去世之后,精要微妙的言论就断绝了,他的七十个弟子死后,经典要义的解释也就出现了分歧。

因此解释《春秋》分为《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五家,解释《诗》的分为《毛诗》、《齐诗》、《鲁诗》、《韩诗》四家,解释《易》的也有好几家传了下来。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真假争论不休,诸子的学说纷纷混乱不清。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对这种状况感到害怕,于是他们便烧毁文章以愚弄百姓。

汉朝建立后,革除秦朝的弊端,大规模征收书籍文章,广开献书的门路。

到孝武帝时期为止,书籍残缺,竹简脱落,礼节遭到破坏,乐礼被摧毁。

圣上喟然感叹到:“朕很悲哀这些事!”于是建立藏书的简策,设置了抄书的官员,内容一直到诸子传说,都充实到秘府。

到成帝的时候,由于书籍散失的特别厉害,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征求分散的书籍。

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查对订正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查对订正兵书,太史令尹咸查对订正占卜的书,侍医李柱国查对订正医药的书。

每次查对订正完一部书籍,刘向就整理编目,概括其大意,记录下来把它上奏给皇帝。

当刘向死了之后,哀帝又派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

刘歆于是总结所有书籍而把《七略》上奏给哀帝,所以就有了《辑略》,有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

现在选取主要的部分,以使所收书篇更加完备。

《易》说:“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纹彩和土地的适应性,近的就取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之于万物,于是创造了八卦,以通达神明的德行,以模仿万物的性情。

”到了殷、商之际,纣王身居帝位,却违背天意,摧残万物,文王作为诸侯顺天命而行天道,天人的预测可以得到并且能显现,于是重叠《易》的十爻,作了上下篇。

孔子做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类共十篇。

所以说《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代圣人,经历了上、中、下三个远古时代。

汉书艺文志序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翻译作者吖小古提交日期2010-7-15 19:46:00 分类: 哟阿古话说访问量3230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讦者为之则苟钩釽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

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

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艺文志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汉书·艺文志》参考译文
从前,孔子死后,经学深远精要的言论的传授就断绝了,孔子的七十多个高才弟子死了以后,儒家思想学说的深邃之义也就产生了分歧。

因此《春秋》被分成五家的传注,《诗经》分成了四家,《易经》有好几家的传注。

战国时代,纵横错杂的政治形势,百家竞起,真伪混淆,互相分辩争鸣,诸子之言纷繁杂乱。

到了秦代,秦始皇对这种形势产生了忧虑,就下令焚烧天下书籍,用来使百姓愚昧无知。

汉朝建国之初,高祖革除了秦朝的弊政,大力收集各种文化典籍,广泛地开辟献书的途径。

到了汉武帝时代,书籍的文字残缺,简册脱落,礼乐制度衰败崩溃,皇上感叹地说道:“我很痛惜这种形势啊!”于是就建立了藏书的策府,设置抄写书籍的官员,下至诸子百家的着作及民间传说,都集中到内廷秘籍之府。

到汉成帝时代,因为图书严重地散失亡佚,就派遣谒者陈农向天下征求遗失散落的书籍。

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勘经书与传注、诸子之书及诗赋之作,命令步兵校尉任宏校勘兵书,太史令尹咸校勘天文、历法、占卜等“数术”之书,侍医李柱国校勘医药方技之书。

每一种书校勘完毕,刘向就分条列出它的篇名题目,摘取归纳它的内容大意,抄录下来,上呈给皇帝。

适逢刘向死了,汉哀帝又让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他的父亲的事业。

刘歆于是汇总群书而向皇上进呈他的《七略》,因此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现在,我删去《七略》中的浮辞,选取其中的要点,用来使这部目录学着作完备成篇。

医经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发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分死生的界限,并且用它推断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制各种药物配方的适当比例。

最恰当的药剂的作用,好比磁石吸铁,依靠药物之间各自的性能,互相促进发挥作用。

技术拙劣的医生违背医理,把容易治好的轻病治成了重病,把能够救活的病人治死。

医学经典中的方剂,是根据草木矿物等各种药物的寒温性质,诊察疾病的深浅程度,凭借药物的治疗作用,考虑人对四时气候感受适应的情况,辨别五脏六腑所适宜的各种药物的性味,制成寒凉温热性能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闭塞,解除郁结,使身体回复到正常。

至于治疗失当的医生,用热药来增加病人的内热,用寒药来增加病人的内寒,造成精气在内里受伤,却不能在外表显露,这是他们严重失误的地方啊。

所以有句谚语说:“有了病不去找那种庸医治疗,自行调养,也能自愈,常常能符合医理。


房中着作,是使男女情爱性情达到极点,运用最高深的房中养生之道进行交合的着作。

因此先代英明的帝王制作室外音乐用来节制房中的情欲,并为此节制修饰。

《左传·昭公元年》说:“先代圣王制作音乐,是用来节制各种事情的。

”房中着作能使人既享房事之乐,而又有所节制,那么就会使人气血平和,寿命长久。

至于那些沉迷色欲的人不重视房中养生之道,因而就导致疾病,甚至断送性命。

神仙学着作,是用来保养人体生命的真元之气,而向身外大自然广求养生之道的着作。

姑且用来净化意念,平定心境,把死与生的境域视为相同,因而在胸中就没有什么害怕了。

然而有的人专门把这种事情作为职务,那么荒诞欺诈怪异迂曲文章就越来越多,这就不是圣明帝王的教化了。

孔子说:“求隐暗之事,行怪异之道,后世是有人遵循的,但我不做这种事情。

”医药方技,是使生命生长不息的工具,是天子之官的一种职务。

远古有名医岐伯、俞拊,中古有扁鹊、医和,他们都能从诊察分析国君的病情,而推论分析出国情;根据诊视国君证候,而推知国家的政事。

汉朝建立后有名医仓公。

现在,他们的医术被埋没,所以要编纂整理他们的着作,并依次排列医药书为四种。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