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库存管理的四种实现形式
供应链库存的四种模式
供应链库存的四种模式2015-3-13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不是简单的需求预测与补给,而是要通过库存管理获得用户服务与利润的优化,其主要内容包括采用先进的商业建模技术来评价库存策略、提前期和运输变化的准确效果;决定经济批量时考虑供应链企业各方面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库存状态的前提下确定适当的服务水平。
通过对客户、生产、运输等资源的平衡利用,企业对供应链中不确定性产生的缺货、延迟等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缓解与控制。
根据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主体及内涵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各自为政的,物流渠道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各自管理自有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而且相互封闭。
供应链中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是基于交易层次之上的由订单驱动的静态单级管理库存的方式。
2.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MI)JMI模式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模式,更多地体现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Bullwhip”效应,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
这种模式下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从而使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能从相互的协调性来考虑问题,保证供应链相邻两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实体对需求预测水平的高度一致,从而消除需求变异放大。
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营过程,而是供需的连接纽带和协调中心。
3.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VMI)VMI模式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是一种库存决策代理模式。
它以系统的、集成的思想管理库存,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化运行。
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上游组织对下游组织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与管理,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以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并通过对该框架协议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
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CPFR)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建立在JMI和VMI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二者缺乏供应链集成等主要缺点,能同时降低分销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
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
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供应链中的不同成员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目标,当系统没有协调时,供应链各成员自身优化而行动,结果只是局部最优,这导致重复建立库存,无法达到供应链整体的最优.为了实现全局最优,供应链成员应该认识到什么是对整个系统最优,为协调供应链各成员的行为,必须获得信息,而获得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
这种双赢的伙伴关系,为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提供了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下面介绍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有时也称为“供应商补充库存系统”,是指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权由供应商把握,但是,在店铺的空间安排,商品货架布置等店铺空间管理决策方面仍然由零售商主导。
VMI是建立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还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双赢。
VMI的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点数据并使用该数据来协调其生产、库存活动与及零售商的实际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伤或损坏负责。
实施VMI有很多优点。
首先,供应商拥有库,对于零售商来说,可以省去多余的定货部门,使人工任务自动化,可以从过程中去除不必要的控制步骤,使库存成本更低,服务水平更高其次,供应商拥有库存,供应商会对库存考虑更多,并尽可能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通过协调对多个零售生产与配送,进一步降低总成本。
此外,供应商能按照销售时点的数据,对需求做出预测,能更准确地确定客货批量,减少预测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安全库存量,命名存储与供货成本更小,同时,供应商能更快响应用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使得用户的库存水平也降低。
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具有以下 特点
将各个节点的库存进行 集中管理,避免库存分 散和重复现象。
各个节点企业共同参与 库存管理,形成合作伙 伴关系,实现共赢。
通过对库存的优化控制 ,实现库存成本的最小 化和库存水平的合理化 。
联合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1 2
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性
通过联合库存管理,可以加强供应链各节点企 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 灵活性。
全局优化。
灵活应对
03
同时,混合库存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变化进行灵
活调整,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03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步骤
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框架
建立联合库存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应由各成员单位的高层领导组成,负责制定联合库存管 理的战略和政策。
建立联合库存协调中心
该中心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库存管理,包括库存水平、补货频 率、退货处理等。
案例三:某电商企业的分布式库存管理实践
总结词
通过采用分布式库存管理,某电商企业提高了订单处理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详细描述
该电商企业采用分布式库存管理后,将库存分散存储在不同的仓库和地点,以更接近客户的方式进行管理。这 使得订单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同时,通过实时监控库存情况,该企业能够及时进行库 存补充和调整,优化了库存水平。
02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中心化库存管理模式
集中库存
中心化库存管理模式将所有库 存集中管理,统一规划、统一 采购பைடு நூலகம்统一存储和统一配送。
资源整合
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 降低库存成本。
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共享,实时掌握库存动态 ,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
联合库存管理的四种实现形式
的发 展 。 供 需双 方 责 任 与 权 利 更 加 平 衡 。 免 了 在 供 应 商 管 使 避
o MI( itMaaigIvnoy t tg n nlzs ter fJ J n n gn n etr)s aey ad aaye hi o r
实现机制等方面各不相 同, 因此应 当辨证分析 , 合适选用 。 口 不 J
一
概而论。
() 1 如果供需双方合作关系 比较密切 : () 2 供应方 的供应 能力较 强, 产品质量 稳定 , 市场环境 甲
稳:
2 货存 供方 的联合库存 管理形 式
货存供 方的联合库 存管理形 式是需求方通 过 向供应方 支
一
但往下列三 种情况下 , 该实现 形式并 不具有优势 , 需求方 应当建立合理 的安全库 存以应对需求 :
( ) 离远 , 次 批 量 较 小 , 且 时 『窗 口狭 窄 , 流 运 作 1距 每 并 日 J 物
成本高;
2 一 8
维普资讯
2Wu a o b rWok d m ,Wu a 3 0 2 hn ) . h n Z n e rsAc e y a hn 4 0 6 ,C ia
商按照需求方的需求计划进 行补给 , 并承担货物交 付前 和交 付 过程中所发牛的质量 、 数量 、 交付期等风险。因此, 这种 实现 形
L g t s eh o g N3 20 oii T c nl y 0 ,0 6 sc o ( )需求 计划不确定 ,t}时间窗 口狭窄 , 2 J{ . 供应 方小能做
式, 简化订货流程 , 从而 町以获得质量 、 成本、 交付期 的保证 , 避 免质量责任风险和库存过量风险 ; 同时有利于供应方合理进行
联合管理库存概述及案例分析精编版
SEC
MIN
SEC
MIN
SEC
MIN
SEC
联合库存管理(JMI)
一种新型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
201315213 李艳锐 201315216 孟雪 201315218 金玉 201315226 喻伟 201315303 邓艳
目录
1.定义 2.实施策略 3.模式及实现形式 4.管理模式 5.优缺点 6.与VMI区别 7.案例分析
的互惠互利和合作的关系。
合作
联合库存管理の实施策略
1.
2.
3.
4.
建立战略 合作框架 协议,结 成战略联 盟关系
建立供应 链协作管 理机制
建立信息 共享的沟
通渠道
注重发挥第三 方物流公司对 库存的协调作 用,把其部分 职能外包出去, 使企业能致力 于核心业务。
联合库存管理の两种模式
1 核心企业集中库存管理模式
襄汉公司的联合库存控制管理模式图
供应商
第三方物流 系统
分销商
供应商
原材 料JMI
襄汉 公司
分销商
产销 JMI
总结
• 联合库存管理下,供应商取消自身产成品库存,而将 库存直接设置到核心企业的原材料仓库中,分销商不 建立自己的库存,并由核心企业从成品库存直接送到 用户手中。好处为:
• ①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各个供应商的分散库存为公 司的集中库存,减少了供应商的库存保管费用;
JMI能够给企业库存管理带来的优势
1
信息优势
4大优势 2
3
成本优势 物流优势
4
战略联盟的优势
JMI的劣势
1
建立和协调成本较高
4大劣势
2 企业合作联盟的建立较困难 3 建立的协调中心运作困难
联合库存管理JMI 和供应商库存管理VMI的比较
供应商库存管理和联合库存管理比较1 、供应商库存管理(VMI)传统的多级库存控制是基于成本为目标的库存优化,主要考虑的是生产——VMI,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而联合库存管理则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地区分销中心就是一种联合库存管理思想的体现,它既是一个商品的联合库存中心又是需求信息的交互中心。
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他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任何相邻接点需求的确立都是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企业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他体现了供应链企业问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VMI应用的优点VMI在国内目前的应用中,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可以消除长鞭效应,提高服务水平和库存周转。
一般来说,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的巨大优点是供应商对订货批量有清楚的认识,有能力控制长鞭效应。
当然,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情况也不一样。
例如,在快速反应战略中,供应商的认识通过客户需求信息的传达来实现,使其可以减少提前期,而在。
供应商管理库存”中,零售商提供需求信息,供应商作出订货决策并完全控制订货批量的变化。
影响供应商的认识可以减少系统整体成本并改善整个系统的服务水平。
更高的服务水平对供应商的好处是,管理费用和库存成本都明显下降。
供应商能够减少预测的不确定性,更好地协调生产与配送,讲得更具体些,预测不确定性的减少导致安全库存的减少,存储与发货成本的减少,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对于空调行业据业内统计数据,全国厂商估计有700万台空调库存。
长期以来,美的空调一直自认成绩不错,但是依然有最少5—7天的零部件库存和几十万台的成品库存。
VMI以后,美的零部件库存周转率在2002年上升到七十至八十次每年。
零部件库存也由原来平均的5天至7天存货水平,大幅降低为3天左右,而且这3天的库存也是由供应商管理并承担相应成本。
联合库存管理法在供应链库存控制中的应用
联合库存管理法在供应链库存控制中的应用联合库存管理法是一种基于合作关系的库存管理方法,它适用于供应链中多个参与者之间的协作管理。
在供应链库存控制中,联合库存管理法可以使得供应链中的不同参与者共享库存信息,从而实现更加有效的库存管理。
具体而言,联合库存管理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于供应链库存控制:
1. 信息共享:联合库存管理法可以使得供应链中的不同参与者
共享库存信息,从而实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库存掌控。
通过共享库存信息,供应链中的不同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情况,进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库存调整。
2. 合作决策:联合库存管理法可以使得供应链中的不同参与者
共同制定库存管理策略并进行决策。
通过合作决策,供应链中的参与者可以更好地协调各自的库存管理行动,以达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效果。
3. 风险共担:联合库存管理法可以使得供应链中的不同参与者
共同承担库存管理风险。
通过风险共担,供应链中的参与者可以更好地协同应对库存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成本和风险。
总之,联合库存管理法在供应链库存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供应链中的不同参与者实现更加高效、准确和协调的库存管理。
- 1 -。
联合管理库存的原理
联合管理库存的原理联合管理库存(Joint Inventory Management,JIM)是一种供应链中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协同作业和信息共享,最大化供应链效率和利润。
它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联合管理库存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协同作业:联合管理库存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作业。
各个参与者通过共享信息,并以有效的方式共同制定库存管理策略。
通过协同作业,整个供应链可以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库存过剩或库存不足的问题。
2.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联合管理库存实施的基础。
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共享销售数据、库存信息、生产计划等重要信息。
只有通过充分而及时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调整供应计划并有效地管理库存。
3.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联合管理库存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地调整生产和供应计划。
同时,需求预测也是库存管理的关键因素,可以帮助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减少库存数量,降低库存风险。
4.安全库存设置:安全库存是为了应对库存不确定性和需求波动而设置的额外库存量。
联合管理库存中,各个环节需要共同制定合适的安全库存策略,以确保供应链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能满足市场需求。
安全库存的准确设置可以帮助减少库存持有成本,并提高供应链的响应能力。
5.订单管理与跟踪:联合管理库存中,订单管理和跟踪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各个参与者需要共同制定合适的订单策略,包括订单的频率、批量和交货时间等。
同时,通过对订单的跟踪和分析,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实时地了解订单的状态和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决策。
6.库存优化:联合管理库存的目标之一是优化库存水平。
通过合理的需求预测、安全库存的设置以及订单管理的优化,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可以降低库存水平,并在减少库存持有成本的同时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联合库存的实施步骤为
联合库存的实施步骤1. 介绍本文档提供了联合库存实施的步骤和指导。
联合库存是一种库存管理的方式,旨在通过集中管理和优化库存,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实施联合库存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以下是具体步骤:•收集供应链相关数据,包括供应商的信息、产品信息、销售数据等。
•分析数据,识别关键指标,例如库存周转率、供应商交货准时率等。
3. 制定联合库存策略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联合库存策略是实施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具体步骤:•确定库存目标,例如减少库存周转时间、提高服务水平等。
•定义库存策略,例如安全库存的设置、订货点的确定等。
•确定库存管理的责任和角色,例如指定库存管理员、供应商协调人等。
4. 优化供应链协作联合库存需要不同环节的供应链协作,以实现库存的共享和优化。
以下是具体步骤:•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信息共享和及时协调。
•制定供应商评估指标,评估供应商交货准时率和质量等。
•与销售团队紧密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以及及时调整库存策略。
5. 实施库存管理系统为了更加高效地管理联合库存,可以考虑实施库存管理系统。
以下是具体步骤:•选择适合的库存管理系统,根据需求选择云端或本地部署。
•迁移数据,将现有的库存数据导入到库存管理系统中。
•培训员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库存管理系统。
•进行系统测试和调整,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和准确。
6. 监控和持续改进联合库存实施后,需要进行监控和持续改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具体步骤:•设定关键指标和监控机制,例如库存周转时间、安全库存水平等。
•定期分析数据,评估联合库存的效果,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调整订货点、优化供应商合作等。
7.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联合库存的实施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制定策略、优化供应链协作、实施库存管理系统以及监控和持续改进。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联合库存的实施步骤
联合库存的实施步骤引言联合库存是一个重要的供应链管理概念,它可以帮助企业在多个仓库或分销中心之间进行库存共享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联合库存实施的基本步骤,并提供一些建议来确保顺利的实施过程。
步骤一:需求分析和规划在开始联合库存的实施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
这包括确定所需的功能和特性,以及对现有库存和供应链流程的评估。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步骤:1.定义目标:明确联合库存实施的目标,例如减少库存成本、改善订单交付时间等。
2.评估现状:分析当前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流程,识别潜在的瓶颈和问题。
3.确定需求:确定需要的功能和特性,例如库存追踪、供应链可视化、库存共享等。
4.制定计划:根据需求和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分配和风险评估。
步骤二:系统选择和部署一旦需求分析和规划完成,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联合库存系统,并进行系统部署。
以下是一些建议:1.市场调研:研究市场上不同的联合库存系统,比较其功能、价格和用户评价。
2.选择合适的系统:根据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联合库存系统,并与供应链团队共同评估其适用性。
3.系统集成:将联合库存系统与现有的库存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系统进行集成。
4.测试和培训:在正式部署之前,进行系统测试并提供培训以确保用户能够正确使用系统。
步骤三:数据准备和数据迁移在联合库存系统部署之前,需要进行数据准备和数据迁移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步骤:1.数据清理:对现有的库存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数据导入:将库存数据从现有系统导入联合库存系统中,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3.数据迁移:迁移过程中可能涉及到一些额外的工作,例如数据转换、数据映射等。
确保在数据迁移过程中不会丢失任何重要的信息。
步骤四:用户培训和沟通一旦系统部署和数据迁移完成,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与他们进行沟通以确保他们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联合库存系统。
以下是一些建议:1.用户培训:为所有使用联合库存系统的人员提供培训,包括库存管理员、供应链经理等。
联合库存实施的步骤
联合库存实施的步骤简介联合库存是指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共同管理和利用库存资源,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在实施联合库存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来确保实施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联合库存实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需求分析在开始实施联合库存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各参与企业的库存状况进行了解,确定各企业的库存管理目标和需求,以及共享库存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采用以下列点进行梳理: - 了解各企业的库存规模、结构和特点 - 确定各企业的库存管理目标和需求 - 确定共享库存的范围和内容步骤二:协议签订在需求分析阶段完成后,各参与企业需要签订联合库存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共享库存的具体管理方式。
协议签订阶段的步骤如下: - 确定参与企业,并建立联合库存主体 - 确定协议的签订方式和时间 - 确定协议的具体内容,包括共享库存的管理规则、风险分担等步骤三:系统对接在协议签订完成后,各参与企业需要进行系统对接,实现库存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系统对接的步骤如下: - 确定系统对接的方式和标准 - 通过接口或其他方式,实现库存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 测试数据对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步骤四:库存统一管理系统对接完成后,各参与企业可以开始进行库存的统一管理。
库存统一管理的步骤如下: - 对共享库存进行分类和整理 - 制定库存管理准则和流程 - 实施库存管理工具或系统,对共享库存进行实时管理和监控步骤五:库存安全保障在库存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库存进行安全保障,以避免库存的丢失和损坏。
库存安全保障的步骤如下: - 制定库存安全管理制度 - 加强库存安全防范措施,如安装监控系统、加强巡查等 - 设立库存安全责任人,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核对注意事项在实施联合库存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各参与企业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起共同的利益意识 - 对于涉及到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的共享,要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 在库存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处理库存异常情况,避免对联合库存的影响 - 定期进行联合库存的评估和优化,及时调整共享库存的范围和方式结论实施联合库存需要经过需求分析、协议签订、系统对接、库存统一管理和库存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步骤。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步骤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步骤1. 理解联合库存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什么是联合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的目标和优势2. 准备工作•确定项目团队和角色•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表•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和承诺3. 评估现有库存管理流程和系统•分析现有库存管理流程的弊端和局限性•评估现有库存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确定改进的关键点和目标4. 制定联合库存管理策略•设定库存目标和指标•制定库存预测和需求规划策略•确定协同配送和补货策略5. 选择适合的库存管理软件•研究市场上的库存管理软件•选择符合需求的库存管理软件•安装和配置库存管理软件6. 数据迁移和培训•迁移现有库存数据到新系统中•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熟悉新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功能7. 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系统•把新系统投入到实际运营中•监控和跟踪系统的性能和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联合库存管理系统8. 设立库存管理绩效考核指标•设立库存周转率、满足率等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对库存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绩效结果制定改进措施9.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建立持续改进的文化和机制•定期组织评审和改进活动•利用数据和反馈不断优化联合库存管理流程10. 总结•归纳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步骤和关键点•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和价值以上是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步骤。
通过理解概念和目标、进行准备工作、评估现有流程和系统、制定策略、选择适合的软件、数据迁移和培训、实施系统、设立绩效考核指标以及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可以有效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提升库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持续改进是确保联合库存管理系统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定期评估和改进活动,不断优化流程和系统,提高整体绩效。
联合库存的实施步骤有哪些
联合库存的实施步骤有哪些1. 确定联合库存实施的目标•确定联合库存实施的目标是什么,比如减少库存损失、提高供应链效率等。
2. 分析与评估当前库存管理流程•对目前的库存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物料采购、入库、存储、出库等环节,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 确定联合库存的战略•根据实施目标和当前库存管理分析的结果,确定联合库存的战略,包括库存集中、共享库存等。
4. 设计联合库存的流程和流程细节•设计联合库存的流程和流程细节,包括物料调拨、库存核对等。
5. 建立联合库存的技术支持平台•建立联合库存的技术支持平台,包括物料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
6. 培训与沟通•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联合库存的实施步骤和使用方法,并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调。
7. 实施联合库存•进行联合库存的实施,根据设计的流程和流程细节,开展物料的调拨、库存的核对等工作。
8. 监控与优化•对联合库存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优化,不断改进和提升联合库存的效率。
9. 收尾与总结•进行联合库存实施的总结和收尾工作,包括对实施过程的总结和反馈,对实施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九个步骤,可以有效地实施联合库存,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损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沟通,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联合库存的步骤和技术支持平台。
另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监控和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确保联合库存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最后,对联合库存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在未来的实施中不断积累和改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联合库存管理(JMI)
联合库存管理(JMI)(一)JMI的含义联合库存管理(Joint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在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且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JMI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
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是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角度进行考虑,使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联合库存管理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从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进而部分地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
(二)JMI的优点JMI模式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为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2)减少了供应链中的需求扭曲现象,降低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3)库存作为供需双方信息交流和协调的纽带,可以暴露供应链管理中的缺陷,为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
(4)为实现零库存管理、JIT采购以及精细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
(5)进一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原则。
(三)JMI的实施过程1.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保证机制。
联合库存的实施步骤有哪些 (2)
联合库存的实施步骤有哪些1. 确定联合库存的目标和范围•确定联合库存的目标,例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产品可用性、减少库存风险等。
•确定联合库存的范围,包括哪些产品或物料需要纳入联合库存管理。
2. 分析现有库存•对现有库存进行分析,了解不同产品的库存水平、周转率等信息。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哪些产品适合纳入联合库存管理,哪些不适合。
3. 设计联合库存策略•根据联合库存的目标和现有库存的分析结果,制定联合库存策略。
•考虑到不同产品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合理的库存水平、备货规则、订货点等策略。
4. 选择合适的联合库存技术和工具•研究不同的联合库存技术和工具,如预测模型、库存优化软件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以支持联合库存的实施和管理。
5. 建立供应链合作和沟通机制•与供应链中的各个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协调。
•确定联合库存的共享和管理责任,明确各方的角色和责任。
6. 进行联合库存试点和优化•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联合库存的试点,测试联合库存策略和工具的效果。
•根据试点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不断提高联合库存的效果和效益。
7. 建立联合库存绩效评估机制•建立评估联合库存绩效的指标体系,例如库存周转率、服务水平、库存成本等。
•定期进行联合库存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8. 培训和培养联合库存管理人员•培训和培养具有联合库存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和培训材料,以提高联合库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9. 持续改进和优化联合库存管理•持续关注供应链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联合库存策略和管理方法。
•推动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和流程的改进,以支持联合库存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以上是实施联合库存的一般步骤,具体的实施过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联合库存的实施需要各个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以达到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标。
仓库常见的四大库存管理模式
仓库常见的四大库存管理模式库存管理一直是仓库业务当中的重点,以前的普遍的观点认为:仓库里的商品越多,表明企业越发达、越兴隆,但这一观点已经被现代管理理念所推翻,丰田为此还推出过“零库存”概念。
但从现实角度出发,国内的仓储管理领域目前依然采用了之前的一些管理理念,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本文中,总结了四类常用的库存管理模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并加以学习。
一、JIT库存管理模式JIT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看板等工具的应用,保证了生产的同步化和均衡化,实行“适时、适量、适物”的生产,效果明显。
生产过程体现两个特点:高效及时和连续性。
JIT的基本原理是以需定供、以需定产,即供方(上一环节)根据需方(下一环节)的要求,按照需求方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时间、地点等要求,将生产物资或采购物资,不多、不少、不早、不晚且质量有保证地送到指定地点。
整个过程的起点不是传统的原材料购进,而是根据企业得到的销售订单,以销售为起点倒推至原材料采购,即整个采购生产是在销售需求的拖动下完成的。
假设从材料购进到产品销售依次经过A(材料购进)B(第一生产阶段)C(第二生产阶段)D(产品完成)E(销售实现),则在JIT存货管理下当天的存货需求由E开始逐级传递。
二、经济批量法经济批量法是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时常用的一种以量定期方法,是指根据单位产品支付费用最小原则确定批量的方法,也是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时常用的一种以量定期方法。
经济批量法的应用是有一定限定条件的,或者说其应用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分析对象的使用或减少必须是均衡的。
优势:在一定时期内,确知某项库存的耗用量/销售量,这一数量在分析期保持不变;每次订货成本固定不变。
如订购原材料所花费的定单费、接收验货费用等;单件库存储存成本固定不变,如仓库保管费、保险费以及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等;库存能得到及时补充,因而不考虑保险库存。
三、再订货点库存法再订货点是用来明确启动补给订货策略时的货品单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库存管理的四种实现形式1 引言联合库存管理是建立在供应链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库存管理策略。
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相比,它在机制上更加重视库存责任和权力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分担和分享,力求预防和规避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环境下的权责失衡和“牛鞭效应”。
从实现机制的层面上分析,联合库存管理策略在实际应用时,主要有四种实现形式、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客户铺地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
它们在适用范围、运行机理和实现机制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应当辩证分析,合适选用,不可一概而论。
2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需求方通过供应方支付定金、或预付货款、或者提供保证金等形式,获得预定的某个时间的一定数量的货物所有权。
但该批货物在当前没有实际交付需求方,而是存放于供应方,由供应方负责管理。
根据双方约定,或者需求方案照约定的提前期提出交付请求时,由供应商按照需求方的需求家户进行补给,并承担货物交付前和交付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数量、交付期等风险。
因此,这种实现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所有权转移为基础的供应链委托代理,体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2.1 适用范围和运作机理分析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对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发展,使供需双方责任与权利更加平衡,避免了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环境下供应商不确定风险单方面放大现象,因此是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一种联合库存管理策略。
这种形式有利于需求方采用定期订货模式和定量模式,简化订货流程,从而可以获得质量、成本、交付期的保证,避免质量责任风险和库存过量风险;同时有利益供应方合理进行生产计划优化管理,实现按单生产,可以有效地规避“牛鞭效应”和应收账款风险,增强计划的准确性和资金周转效率。
但供应方会承担质量风险、交付不能风险、进项物料涨价风险;需求方会承担增加订单可能不能满足,取消订单丧失保证金的风险,采购物流跌价风险。
这样就加强了在供应链委托代理基础上的约束机制,使责任和权利在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进行了分担和分享。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采用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的策略对双方具有明显的好处:(1)如果供需双方合作关系比较密切;(2)供应方的供应能力较强,产品质量稳定,市场环境平稳;(3)需求方在一定时期的总需求量比较明确,并且适合进行连续补给。
但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该实现形式并不具有优势,需求方应当建立合理的安全库存以应对需求:(1)距离远,每次批量较小,并且时间窗口狭窄,物流运作成本高;(2)需求计划不确定,并且时间窗口狭窄,供应方不能做到生产与供应的同步协调运作,不能及时保证对需求方进行联系补给;(3)供应方资源紧张和生产能力有限,或者市场环境不稳定,不能保证计划准时供应。
2.2 实现机制分析为了有效降低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双方应当建立合作契约机制,共同遵循合作原则、互惠双赢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应当尽可能采用物流信息技术,使供应链运行信息即时共享,稳定协调。
建立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双方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权利和责任至关重要。
在契约中供应方应当对需求方明确如下事项:(1)需求方的家户需求量应当明确,避免中途临时变更计划。
这样,有利于供应方进行合理的生产排程,增强生产的计划性;有利于供应方制定合理的物料需求计划,避免物料库存过大;有利于供应方边生产边补给,见地生产成本,改善服务质量。
(2)需求方的需求时间窗口应当明确,尤其是提前期和交付时间。
因为时间窗口过于狭窄会增加供应方的供应难度和供应成本;时间窗口过宽则会倒置计划的不准确,容易产生浪费。
(3)需求方应明确约定定金或预付货款或保证金的形式及其数量,一级付款形式和要求。
如果订货减少或者取消,则由需求方承担责任,有利于分担风险。
同时为了规避需求方小批量多频次订货风险,需求方应当除了约定定金或预付货款或保证金的形式及其数量,还应当加强订货和补给时间窗口的制约。
同时,需求方应当对供应方明确如下事项:(1)供应方应当按照要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交付货物的质量进行保证。
这样质量责任主要由供应方承担,需求方可以在质量方面强化对供应方的管理,有效预防和规避质量问题。
供应方应当按照交付时间窗口约定进行交付,不能延误,也不能提前过早。
如果条件允许应通过双方的合理生产排程进行连续补给。
如果供应方已经将货物用工装器具,或者按照需求方要求进行了合适包装,那么该批货物就可以直接运抵生产车间和指定零售点、终端点。
这样需求方可以有效减少重复搬运作业,降低库存。
(3)供应方应当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分批进行补给。
这样有利于需求方按照订单生产,避免产品挤压导致的库存损失和降价损失,也有助于供应方平衡生产能力。
3 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根据契约,供应方将货物存放于需求方,由双方或供应方负责货物的日常管理,按照需求方需求计划进行连续补给,在约定时间进行核算。
供应方承担质量责任,需求方承担支付责任;库存中的自然毁损风险由双方约定承担,人为毁损风险由责任方承担。
3.1适用范围和运作机理分析在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下,需求方通过将供应方按期报送需求计划,由供应方将货物送达需求方指定地方存放,保证需求方的满足。
但该批货物并没有实际交付需求方,而是存放于需求方,由供应方或者双方负责管理,供应方拥有所有权。
根据双方约定,由需求方领用,定期结算。
这种形式有利于供应方采用定量订货方式,简化订货流程;供应方可以进行补库式生产,有效地规避生产过程中的“牛鞭效应”。
但在需求不足时会承担库存过量风险;在需求方信用不足时的资金损失风险。
对于需求方而言,便于实现按单定制化生产,及时满足顾客需求;需求方可以获得质量、成本、交付期的保证,避免质量责任风险和库存过量风险,但会承担供应方不确定性风险所导致的供应短缺。
因此,如果需求方是供应方的主要客户,需求量比较稳定,且信用良好,那么,通过建立库存需方机制对双方而言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因为供应方可以获得稳定的订单,并且有利于采用定量订货模式,通过规模化运作有效降低物流成本;需求方可以获得稳定的供应,实现就近连续补给,及时满足,从根本上规避补给风险。
在大型制造企业之间、地区总代理制销售企业之间、生产和销售时效性强的情况下,这种联合库存管理策略具有优势。
3.2实现机制分析为了有效降低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双方应当明确如下事项的基础上,建立合作机制。
(1)合理设计安全库存量与再订货点。
在设计安全库存量与再订货点时,既要保证需求方满足,又要使供应方能够通过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补给有效地降低运作成本,因此它是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2)明确约定库存管理责任范围,明确约定库存管理责任计算方式,订立风险分担协议,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这是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的保障。
(3)规范出库程序和操作流程,明确出库量计算方法,严格履行结算制度。
这是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得以实现的关键。
(4)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处理日常事务,及时化解矛盾,进行持续改善。
这是保证双方权利,积极推定稳定合作的重要举措。
(5)建立统一编码体系,实现条码互识兼容,实现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这是有效推行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必要条件。
4 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施供应方和需求方通过选择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作为纽带和协调者,管理双方的供需关系的一种机制。
从双方的角度上看,它实质上是一种业务外包形式。
4.1适用范围和运作机理分析在供应链管理活动中,两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到供需双方的有效合作。
一种情况是,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担心将货物交付给下游的需求方之后不能按时收款,甚至收不到款;处于下游的需求方担心在付款后不能按时收货,导致短缺,或者收到的货物在质量、数量、包装等方面不能满足要求。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需求方在供应链活动中往往居于主导地位,如果他们采用倒推方式计算供应货物数量,往往会人为增加供应方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迫切需要一种机制来解决合作信任问题,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就是这种机制的良好表现形式。
在货存第三方的联合管理形式下,第三方与供应方、需求方共同建立委托代理机制,以三种方式实现委托代理关系:(1)需求方可以直接向供应方采购,然后委托第三方安排运输,进行质检和库存管理,按要求进行库内加工,或生产准备,然后由第三方按照需求方要求进行连续补给和顾客服务。
需求方分别向供应方和第三方结算。
(2)需求方将订单直接下达给第三方,由第三方向需求方认可的合格供应商进行采购,安排运输,进行质检和库存管理,由第三方按要求进行库内加工,或生产准备,并进行连接补给和一体化顾客服务。
需求方向第三方结算,第三方向供应方结算。
(3)供应方根据需求方的区域分布、一定时期的需求量规模,在需求方附近选择第三方,并委托其进行库存管理和其他物流服务,接受合格需求方的定单,安排运输,进行顾客服务,负责收款。
第三方与供应方、需求方建立委托代理机制是实现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策略的重要前提。
合格的第三方可以整合供应链作业,见地运作成本和改善顾客服务,实现供应链运作一体化,提高供应链柔性,因此不仅可以规避供应方、需求方的交易风险,而且可以见地交易成本,并改善物流服务,使需求方能够实现订单化生产或顾客化营销,使供应方集中资源管理核心业务。
但是,如果第三方选择不当则会增加双方的风险成本,加剧三方的博弈。
因此,建立三方合作与约束机制是发挥这种形式优势的前提条件。
4.2 实现机制分析为了有效见地风险,建立三方合作约束的有效机制,双方应当共同选择良好的第三方合作伙伴。
(1)组成跨企业职能的团队,共同选择第三方,并在选定第三方后将其纳入团队进行管理;(2)共同设定服务目标;(3)明确三方权利与义务;(4)共同制定作业流程和作业准则,尤其是需求计划确认、发货指令、收货回款确认等作业流程和作业准则应当具有可操作性;(5)建立冲突解决机制和持续改善机制。
5 客户铺地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在销售管理活动中,企业并不能准确地知道它的客户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需要多少的产品。
但是,一旦客户需求确定,那么留给供应方的时间窗口就非常狭窄了。
在这种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供应方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职能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需求点设立库存,快速满足其不确定性需求;二是快速配送,满足不确定性需求。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供应方都会遇到两个不能回避的问题:高成本、风险大。
在这种情况下,供应方迫切需要一种机制来保证既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够使成本合理,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客户铺地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就是实现这种机制的一种良好选择。
5.1 适用范围和运作机理分析客户铺地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供应方通过对客户进行评价,选择市场能力强且信用良好的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一定规模的货物以“铺底”的形式交付给客户进行管理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