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库存管理的四种实现形式
联合库存管理(JMI)
联合库存管理(JMI)
(一)JMI的含义
联合库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ntory,JMI)是一种在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且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JMI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是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角度进行考虑,使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全都,从而消退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联合库存管理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从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动身,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进而部分地消退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
(二)JMI的优点
JMI模式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为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供应了条件和保证。
(2)削减了供应链中的需求扭曲现象,降低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3)库存作为供需双方信息交流和协调的纽带,可以暴露供应链管理中的缺陷,为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了依据。
联合管理库存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对比
联合库存管理
一、联合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
(一)联合管理库存的基础——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以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代理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并通过对该框架协议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VMI的管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零售商系统供应商VMI系统
销售、库存数据
预测订单确认:
发货信息
框衆协仪
约束
配送中心
通过几年的实施,VMI被证明是比较先进的库存管理办法。VMI由上游企业拥有和管理库存,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VMI也有以下局限性:1.VMI中供应商和
零售商协作水平有限;2.VMI对于企业间的信任要求较高;
3.VMI中的框架协议虽然是双方协定,但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决策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协商,难免造成失误;
4、VMI的实施减少了库存总费用,但在VMI系统中,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意外损失(如物品毁坏)不是由用户承担,而是由供应商承担。由此可见,VMI实际上是对传统库存控制策略进行“责任倒置”后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这无疑加大了供应商的风险。
为了克服VMI系统的局限性和规避传统库存控制中的牛鞭效应,联合库存
管理(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随之而出。
(二)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在VMI(供应
商管理库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简单地说,JMI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JMI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JMI的管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联合库存管理JMI 和供应商库存管理VMI的比较
供应商库存管理和联合库存管理比较
1 、供应商库存管理(VMI)
传统的多级库存控制是基于成本为目标的库存优化,主要考虑的是生产——VMI,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而联合库存管理则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地区分销中心就是一种联合库存管理思想的体现,它既是一个商品的联合库存中心又是需求信息的交互中心。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他强调供需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任何相邻接点需求的确立都是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企业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他体现了供应链企业问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VMI应用的优点
VMI在国内目前的应用中,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①可以消除长鞭效应,提高服务水平和库存周转。
一般来说,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的巨大优点是供应商对订货批量有清楚的认识,有能力控制长鞭效应。当然,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情况也不一样。例如,在快速反应战略中,供应商的认识通过客户需求信息的传达来实现,使其可以减少提前期,而在。供应商管理库存”中,零售商提供需求信息,供应商作出订货决策并完全控制订货批量的变化。影响供应商的认识可以减少系统整体成本并改善整个系统的服务水平。更高的服务水平对供应商的好处是,管理费用和库存成本都明显下降。供应商能够减少预测的不确定性,更好地协调生产与配送,讲得更具体些,预测不确定性的减少导致安全库存的减少,存储与发货成本的减少,从而提高服务水平。对于空调行业据业内统计数据,全国厂商估计有700万台空调库存。长期以来,美的空调一直自认成绩不错,但是依然有最少5—7天的零部件库存和几十万台的成品库存。VMI以后,美的零部件库存周转率在2002年上升到七十至八十次每年。零部件库存也由原来平均的5天至7天存货水平,大幅降低为3天左右,而且这3天的库存也是由供应商管理并承担相应成本。库存周转率提高后,一系列相关的财务“风向标”也随之“由阴转晴”,资金占用降低、资金利用效率提高、资金风险下降、库存成本直线下降、原材料成本也相应降低.
联合管理库存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对比
联合库存管理
一、联合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
(一)联合管理库存的基础——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以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代理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并通过对该框架协议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VMI的管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通过几年的实施,VMI被证明是比较先进的库存管理办法。VMI由上游企业拥有和管理库存,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VMI也有以下局限性:
1.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协作水平有限;
2.VMI对于企业间的信任要求较高;
3.VMI中的框架协议虽然是双方协定,但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决策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协商,难免造成失误;
4、VMI的实施减少了库存总费用,但在VMI系统中,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意外损失(如物品毁坏)不是由用户承担,而是由供应商承担。由此可见,VMI 实际上是对传统库存控制策略进行“责任倒置”后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这无疑加大了供应商的风险。
为了克服VMI系统的局限性和规避传统库存控制中的牛鞭效应,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随之而出。
(二)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是一种在VMI(供应
商管理库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简单地说,JMI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JMI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JMI的管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
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
供应链中的不同成员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目标,当系统没有协调时,供应链各成员自身优化而行动,结果只是局部最优,这导致重复建立库存,无法达到供应链整体的最优。
为了实现全局最优,供应链成员应该认识到什么是对整个系统最优,为协调供应链各成员的行为,必须获得信息,而获得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这种双赢的伙伴关系,为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提供了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下面介绍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有时也称为“供应商补充库存系统”,是指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
在采用VMI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权由供应商把握,但是,在店铺的空间安排,商品货架布置等店铺空间管理决策方面仍然由零售商主导。
VMI是建立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降
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还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双赢。
VMI的特点是:
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点数据并使用该数据来协调其生产、库存活动与及零售商的实际销售活动;
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伤或损坏负责。实施VMI有很多优点。
联合库存管理的四种实现形式
Ab ta t T e p p rd v lp o r rai n p ra h s sr c : h a e e e s fu e l ig a p c e o z o
21 适用 范 围和运作 机 理 分析 .
a p iain s o e 。o eain e tr d raii g me h ns p lc t c p s p rt txu e a e l n c a im. o o n z
理库存策略环境下供应商不确定风险 单方面放大现象 , . 因此是
在供应 商管理库存策略 基础上进行创 新发展 的一种联合库存
担和分享。 在 以下 三 种 情 况 。 采 用 货 存 供 方 的联 合 库存 管理 的 策 略 , 对 双 力 具 有 明显 的好 处 :
时, 主要有 四种实现形式 :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 、 货存 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 、
客户铺底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它们在适用范 围、 行机 理和 运
式, 简化订货流程 , 从而 町以获得质量 、 成本、 交付期 的保证 , 避 免质量责任风险和库存过量风险 ; 同时有利于供应方合理进行
生产计划优化 管理 , 实现 按单生产 , 以有效地 规避 “ 可 牛鞭 效
联合库存管理
集中管理和优化控制可以降低库存的持有成本 和缺货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
3
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联合库存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客户满意度。
联合库存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联合库存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得到广 泛应用。它是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发展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联合库存管理逐 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库存管理模式。目前,全球许多企业都在 采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
案例五
总结词
通过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联合库存管理,某医 疗器械企业实现了对库存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
详细描述
该医疗器械企业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联合库存 管理后,将RFID技术应用于库存管理中。
这使得该企业能够实时监控库存情况,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同时,通过与供 应商和销售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 该企业能够更好地规划生产和销售计划,优
案例三:某电商企业的分布式库存管理实践
总结词
通过采用分布式库存管理,某电商企业提高了订单处理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详细描述
该电商企业采用分布式库存管理后,将库存分散存储在不同的仓库和地点,以更接近客户的方式进行管理。这 使得订单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同时,通过实时监控库存情况,该企业能够及时进行库 存补充和调整,优化了库存水平。
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利弊
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利弊
从传统的ABC库存管理办法到JIT的“零库存管理”,库存总是企业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产业化浪潮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从强调大而全的纵向管理模式转向强调以核心竞争力为主的横向管理模式,即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由于其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集成性、群体性和分布性等特点,因此在供应链中有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给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几种模式
供应链库存管理不是简单的需求预测与补给,而是要通过库存管理获得用户服务与利润的优化,从而达到供应链整体及节点企业双赢的目的。上世纪90年代初,管理者把供应链库存管理重点放在控制方法和预测方法的科学性,其中以AFR(Aggregate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合计预测与补给)供应链管理库存模式最具代表性。AFR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主导其分销中心及库存的管理,是商业贸易伙伴交互作用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用于预测的核心数据主要来自于销售历史数据,AFR缺乏集成的供应链计划,可能会导致高库存或低定单满足率,容易形成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从而导致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降低,影响供应链上企业的快速响应时间,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
为了解决AFR的上述缺点,有学者提出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模式,VMI是以零售商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性改进的合作性策略。VMI对减缓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的出现有着积极作用,但VMI有以下缺点:
联合库存管理的所有权归属
联合库存管理的基本思想
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从实现机制的层面上分析,联合库存管理策略在实际应用时,主要有四种实现形式: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客户铺地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
一、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需求方通过供应方支付定金、或预付货款、或者提供保证金等形式,获得预定的某个时间的一定数量的货物所有权。但该批货物在当前没有实际交付需求方,而是存放于供应方,由供应方负责管理。根据双方约定,或者需求方案照约定的提前期提出交付请求时,由供应商按照需求方的需求家户进行补给,并承担货物交付前和交付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数量、交付期等风险。因此,这种实现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所有权转移为基础的供应链委托代理,体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模式管理下的货存所有权是属于需求方的。
二、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
在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下,需求方通过将供应方按期报送需求计划,由供应方将货物送达需求方指定地方存放,保证需求方的满足。但该批货物并没有实际交付需求方,而是存放于需求方,由供应方或者双方负责管理,供应方拥有所有权。根据双方约定,由需求方领用,定期结算。
所以,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供应方是拥有货存的所有权的。
三、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
联合库存管理
什么是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简称JMI)是近年来在国外出现的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是一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力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把供应链系统管理集成为上游和下游链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从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了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
第三方物流系统是一种实现物流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承包商,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了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效率。
襄汉公司案例
襄汉公司介绍
襄汉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大型设备制造企业,主要生产举重机械设备和混泥土设备,如汽车举重机、混泥土运输车等,总资产超过25.8亿,员工人数超过4000人,是武汉市重点扶植企业,实力雄厚。公司产品品种多,结构复杂,所需要的零部件和所用的材料种类多,库存物料品种多,库存管理难度大。
一、襄汉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襄汉公司的库存管理还处在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初级阶段,持有库存主要是为了缓冲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不确定性、实现大规模生产、防范物料预期的价格上涨或供给减少以及缓解需求季节性的波动或实现均衡生产等。目前,襄汉公司的库存管理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库存管理多级化
联合库存管理
2. 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
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在供应链
库存管理中应充分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两 种资源管理系统:MRPII和DRP。原材料 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应采用制造资源计划系 统MRPII,而在产品联合库存协调管理中 心则应采用物资资源配送计划DRP。这样 在供应链系统中把两种资源计划系统很好 地结合起来。
联合库存管理
本节大纲
1、联合库存的基本思想
2、联合库存管理的优点缺点
3、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策略
4、案例:襄汉公司
联合库存的基本思想
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简称JMI)
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供需双方在共享库存信息的 基础上,以生产为中心,共同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 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一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 造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 临的2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 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临节 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 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 纽带和协调中心。从这点看,JMI实际上是供应链 节点纵横两方面的协作。
案列:襄汉公司
襄汉公司.docx
联合库存管理定义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 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供应 链中各个节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 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 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 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 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联合库存管理
(2)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
原材料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应采用制 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 在产品联合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则应 采用物资资源配送计划DRP。 在供应链系统中,应该把两种资源 计划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
MRPII
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II),它是对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资源进行 有效计划的一整套生产经营管理计划体系,是一 种计划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覆盖企业生产活动所 有领域、有效利用资源的生产管理思想和方法的 人-机应用系统。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 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各种制造资源和企业生产 经营各环节实行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和 协调,达到既能连续均衡生产,又能最大限度地 降低各种物品的库存量,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的管理方法。
第四节
一、基本思想
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
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
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 链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 致,从而消除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
销售商 地区分销 中心
顾 客
工 厂
销售商
顾 客
传统的供应链活动过程模型
供应商 制造商 成 品 库存 分销商
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
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式
供应链中的不同成员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目标,当系统没有协调时,供应链各成员自身优化而行动,结果只是局部最优,这导致重复建立库存,无法达到供应链整体的最优。
为了实现全局最优,供应链成员应该认识到什么是对整个系统最优,为协调供应链各成员的行为,必须获得信息,而获得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这种双赢的伙伴关系,为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提供了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下面介绍四种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一、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有时也称为“供应商补充库存系统",是指供应商在用户的允许下,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
在采用VMI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权由供应商把握,但是,在店铺的空间安排,商品货架布置等店铺空间管理决策方面仍然由零售商主导.
VMI是建立在零售商与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降低
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还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双赢。
VMI的特点是:
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点数据并使用该数据来协调其生产、库存活动与及零售商的实际销售活动;
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伤或损坏负责.实施VMI有很多优点。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策略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策略
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
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动身,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供应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应链各方必需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的愿景。
(2)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掌握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联合库存管理中心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整与安排,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估等等。
(3)建立利益的安排、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需建立一种公正的利益安排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各级供应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全都性和稳定性,削
减由于多重预估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准时性和透明性。整个供应链通过构建库存管理网络系统,使全部的供应链信息与供应处的管理信息同步,提高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精确性。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且要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
联合库存管理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联 合库存动态运作模式
来自百度文库
联合库存动态运作模式
市场需求
采购
原材料 联合库存
生产延迟
产成品 联合库存 库存政策 市场订单
销售
生产调整
四、总结
联合库存是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有效手段
通过联合库存模式,供应链上企业间共同管理 库存、共享信息,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 交流。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减少为满足需求波 动而设立的库存,下游企业也可以预先得到交 货的相关信息,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也无需过 多设立库存,使供应链库存成本降低。
3、联合库存管理主要思想
各节点共同参与库存管理计划管理,共 同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并 将计划下达到各制造单元和销售单元执 行
4、联合库存管理主要优点
共享库存信息,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换 与协调,改善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 成本与风险,改善客户服务水平
二、联合库存管理的实 施策略
1、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
宝供物流信息化进程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全面实施物流企业的ERP
通过 电子商务-B2B,与客户 结成供应链一体化合作伙伴
与客户进行电子数据交换-EDI。
与客户实现数据对接--Data downstream
业务运作与成本 核算、结算一体化系统-Unification,
【精选】联合库存管理的四种实现形式
联合库存管理的四种实现形式
1 引言
联合库存管理是建立在供应链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库存管理策略。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相比,它在机制上更加重视库存责任和权力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分担和分享,力求预防和规避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环境下的权责失衡和“牛鞭效应”。从实现机制的层面上分析,联合库存管理策略在实际应用时,主要有四种实现形式、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客户铺地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它们在适用范围、运行机理和实现机制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应当辩证分析,合适选用,不可一概而论。
2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需求方通过供应方支付定金、或预付货款、或者提供保证金等形式,获得预定的某个时间的一定数量的货物所有权。但该批货物在当前没有实际交付需求方,而是存放于供应方,由供应方负责管理。根据双方约定,或者需求方案照约定的提前期提出交付请求时,由供应商按照需求方的需求家户进行补给,并承担货物交付前和交付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数量、交付期等风险。因此,这种实现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所有权转移为基础的供应链委托代理,体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2.1 适用范围和运作机理分析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对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发展,使供需双方责任与权利更加平衡,避免了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环境下供应商不确定风险单方面放大现象,因此是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一种联合库存管理策略。
这种形式有利于需求方采用定期订货模式和定量模式,简化订货流程,从而可以获得质量、成本、交付期的保证,避免质量责任风险和库存过量风险;同时有利益供应方合理进行生产计划优化管理,实现按单生产,可以有效地规避“牛鞭效应”和应收账款风险,增强计划的准确性和资金周转效率。但供应方会承担质量风险、交付不能风险、进项物料涨价风险;需求方会承担增加订单可能不能满足,取消订单丧失保证金的风险,采购物流跌价风险。这样就加强了在供应链委托代理基础上的约束机制,使责任和权利在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进行了分担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库存管理的四种实现形式
1 引言
联合库存管理是建立在供应链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库存管理策略。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相比,它在机制上更加重视库存责任和权力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分担和分享,力求预防和规避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环境下的权责失衡和“牛鞭效应”。从实现机制的层面上分析,联合库存管理策略在实际应用时,主要有四种实现形式、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客户铺地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它们在适用范围、运行机理和实现机制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应当辩证分析,合适选用,不可一概而论。
2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需求方通过供应方支付定金、或预付货款、或者提供保证金等形式,获得预定的某个时间的一定数量的货物所有权。但该批货物在当前没有实际交付需求方,而是存放于供应方,由供应方负责管理。根据双方约定,或者需求方案照约定的提前期提出交付请求时,由供应商按照需求方的需求家户进行补给,并承担货物交付前和交付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数量、交付期等风险。因此,这种实现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所有权转移为基础的供应链委托代理,体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2.1 适用范围和运作机理分析
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对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发展,使供需双方责任与权利更加平衡,避免了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环境下供应商不确定风险单方面放大现象,因此是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一种联合库存管理策略。
这种形式有利于需求方采用定期订货模式和定量模式,简化订货流程,从而可以获得质量、成本、交付期的保证,避免质量责任风险和库存过量风险;同时有利益供应方合理进行生产计划优化管理,实现按单生产,可以有效地规避“牛鞭效应”和应收账款风险,增强计划的准确性和资金周转效率。但供应方会承担质量风险、交付不能风险、进项物料涨价风险;需求方会承担增加订单可能不能满足,取消订单丧失保证金的风险,采购物流跌价风险。这样就加强了在供应链委托代理基础上的约束机制,使责任和权利在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进行了分担和分享。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采用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的策略对双方具有明显的好处:
(1)如果供需双方合作关系比较密切;
(2)供应方的供应能力较强,产品质量稳定,市场环境平稳;
(3)需求方在一定时期的总需求量比较明确,并且适合进行连续补给。
但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该实现形式并不具有优势,需求方应当建立合理的安全库存以应对需求:
(1)距离远,每次批量较小,并且时间窗口狭窄,物流运作成本高;
(2)需求计划不确定,并且时间窗口狭窄,供应方不能做到生产与供应的同步协调运作,不能及时保证对需求方进行联系补给;
(3)供应方资源紧张和生产能力有限,或者市场环境不稳定,不能保证计划准时供应。
2.2 实现机制分析
为了有效降低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双方应当建立合作契约机制,共同遵循合作原则、互惠双赢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应当尽可能采用物流信息技术,使供应链运行信息即时共享,稳定协调。建立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双方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权利和责任至关重要。
在契约中供应方应当对需求方明确如下事项:
(1)需求方的家户需求量应当明确,避免中途临时变更计划。这样,有利于供应方进行合理的生产排程,增强生产的计划性;有利于供应方制定合理的物料需求计划,避免物料库存过大;有利于供应方边生产边补给,见地生产成本,改善服务质量。
(2)需求方的需求时间窗口应当明确,尤其是提前期和交付时间。因为时间窗口过于狭窄会增加供应方的供应难度和供应成本;时间窗口过宽则会倒置计划的不准确,容易产生浪费。
(3)需求方应明确约定定金或预付货款或保证金的形式及其数量,一级付款形式和要求。如果订货减少或者取消,则由需求方承担责任,有利于分担风险。同时为了规避需求方小批量多频次订货风险,需求方应当除了约定定金或预付货款或保证金的形式及其数量,还应当加强订货和补给时间窗口的制约。
同时,需求方应当对供应方明确如下事项:
(1)供应方应当按照要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交付货物的质量进行保证。这样质量责任主要由供应方承担,需求方可以在质量方面强化对供应方的管理,有效预防和规避质量问题。
供应方应当按照交付时间窗口约定进行交付,不能延误,也不能提前过早。如果条件允许应通过双方的合理生产排程进行连续补给。如果供应方已经将货物用工装器具,或者按照需求方要求进行了合适包装,那么该批货物就可以直接运抵生产车间和指定零售点、终端点。这样需求方可以有效减少重复搬运作业,降低库存。
(3)供应方应当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分批进行补给。这样有利于需求方按照订单生产,
避免产品挤压导致的库存损失和降价损失,也有助于供应方平衡生产能力。
3 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
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是,根据契约,供应方将货物存放于需求方,由双方或供应方负责货物的日常管理,按照需求方需求计划进行连续补给,在约定时间进行核算。供应方承担质量责任,需求方承担支付责任;库存中的自然毁损风险由双方约定承担,人为毁损风险由责任方承担。
3.1适用范围和运作机理分析
在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下,需求方通过将供应方按期报送需求计划,由供应方将货物送达需求方指定地方存放,保证需求方的满足。但该批货物并没有实际交付需求方,而是存放于需求方,由供应方或者双方负责管理,供应方拥有所有权。根据双方约定,由需求方领用,定期结算。
这种形式有利于供应方采用定量订货方式,简化订货流程;供应方可以进行补库式生产,有效地规避生产过程中的“牛鞭效应”。但在需求不足时会承担库存过量风险;在需求方信用不足时的资金损失风险。对于需求方而言,便于实现按单定制化生产,及时满足顾客需求;需求方可以获得质量、成本、交付期的保证,避免质量责任风险和库存过量风险,但会承担供应方不确定性风险所导致的供应短缺。
因此,如果需求方是供应方的主要客户,需求量比较稳定,且信用良好,那么,通过建立库存需方机制对双方而言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因为供应方可以获得稳定的订单,并且有利于采用定量订货模式,通过规模化运作有效降低物流成本;需求方可以获得稳定的供应,实现就近连续补给,及时满足,从根本上规避补给风险。
在大型制造企业之间、地区总代理制销售企业之间、生产和销售时效性强的情况下,这种联合库存管理策略具有优势。
3.2实现机制分析
为了有效降低风险,实现价值最大化,双方应当明确如下事项的基础上,建立合作机制。
(1)合理设计安全库存量与再订货点。在设计安全库存量与再订货点时,既要保证需求方满足,又要使供应方能够通过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补给有效地降低运作成本,因此它是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2)明确约定库存管理责任范围,明确约定库存管理责任计算方式,订立风险分担协议,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这是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的保障。
(3)规范出库程序和操作流程,明确出库量计算方法,严格履行结算制度。这是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得以实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