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接着学生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
1、学习任务分析
“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
(1)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归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有关0的运算教案
有关0的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例3,完成P8“练习二”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课件出示习题)
师:回顾刚才的比赛活动,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情预设】有的是关于0的计算,有的结果等于0,总之,都和0有关。
师:0有很多特性,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有关0的运算)【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算一算”,既让学生复习了关于0的运算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将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1)师:根据刚才练习的一组算式,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②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0+568=568,99-0=99。
预设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例如:128-128=0。
预设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78=0,29×0=0。
预设4: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例如:0÷76=0。(“非0”用得好,表达很准确。)
(2)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导学教案(共5课时)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教案(共5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三、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一)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进一步把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挨次。
2. 让同学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索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看主题图,依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同学提问并对简洁地问题直接解答。
(2)依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连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估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沟通,再全班沟通。
提示同学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安排解答。
引导同学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 小组内相互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老师巡察并对同学的叙述进行指导。
1.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相互补充,留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科书P5~6例2,完成P6“做一做”,P7“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概括乘、除法意义的过程,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再让学生自主提问,自然导入新课,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1)师:你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2(1)。]
①学生独立解题。
②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解题过程。
【学情预设】预设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求4个花瓶一共插的花的数量就是4个3相加,所以是3+3+3+3=12。
预设2:4个3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所以是3×4=12。
教师板书:3+3+3+3=12 3×4=12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经历“过程”,提升认识。
四则运算教案(通用13篇)
四则运算教案(通用13篇)
四则运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学会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类型运算挨次
2让同学熟悉到小数的四则运算挨次和整数一样
3让同学通过整数四则运算到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培育其学问的迁移学习、应用力量
重难点
连乘、乘加、乘减题型中小数四则运算挨次
教学用具
电子幻灯PPT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也就是关于整数的加、减、乘、除,下面大家推断屏幕上每一小题的运算挨次(板书)
(1)连乘:103×8×9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
(2)乘加:103+8×9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乘减:103-8×9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通过复习整数的四则运算挨次
概念分析
同整数相同,连乘根据从左往右挨次依次计算;乘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例题讲解
一、新授
出示P11页“铺瓷砖”,让同学齐读题目,了解题意(a)问题是什么?100块够吗?
实际上是问→100块够铺这么大的面积吗?(b)计算面积(c)面积公式(板书)
二、同学列式计算
(1)提示:先算一块瓷砖面积,再算100块瓷砖面积连乘:
0.9×0.9×100
(2)110块够吗?
A0.9×0.9×110,再和85平方米比较
B0.81×10+81乘加
课堂练习
P11做一做P14第7题
做一做
【乘加】【乘减】
72×0.81+10.47.06×2.4-5.7
=58.32+10.4=58.32+10.4
=68.72=606.528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连乘: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
(2)乘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编写的一本教材。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四则运算的顺序。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
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
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精选3篇)
四班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篇1
(一)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进一步把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挨次。
2. 让同学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索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看主题图,依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同学提问并对简洁地问题直接解答。
(2)依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连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估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沟通,再全班沟通。
提示同学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安排解答。
引导同学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同学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 小组内相互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老师巡察并对同学的叙述进行指导。
1.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相互补充,留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
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本节课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进行计算。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则。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减乘除运算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仍然会混淆运算顺序,对运算规则理解不透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则。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
生动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不同类型的题目,以便进行课
堂练习和巩固。
3.学具:为学生准备计算器、纸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具体安排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材简析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位与作用: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单元四则运算教案的⽂章,供⼤家学习参考!
四则运算(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教学⽬标:
1、熟练掌握⼀、⼆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感受教学与⽣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导⼊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提出问题。
1、肯定学⽣的积极表现,引导学⽣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信息,多媒体展⽰问题。
(⼆)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滑雪场上午有72⼈,中午有44⼈离去,⼜有85⼈到来,现在有多少⼈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下午有多少⼈?
⽣:滑雪场⼀共有多少⼈?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交流,⿎励学⽣发表⾃⼰的看法。
B:给学⽣⼀定的思考时间,⿎励学⽣独⽴列算式,然后求解,师⽣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多媒体展⽰问题⼆:“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
D:请学⽣先进⾏独⽴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理解。例如:问题⼆中算式987÷3表⽰6天总共接待的⼈数,再乘以6表⽰6天总共接待的⼈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
【基于课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在具体运算和解决问题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能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教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学情】
学生在前七册教材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经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对于四则运算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4页例1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加、减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能发现并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评价任务】
1.通过创设青藏铁路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问题,并且说一说加法减法的意义,实现目标一。
2. 通过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学生会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应用,实现目标二。
四年级四则运算教案(通用3篇)
四年级运算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四则运算教案(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运算教案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教学内容:
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运算(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淑红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应用题型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教材的例1是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例2是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两步运算的知识基础,明白了加减法运算的算理,因此例题的重点放在列综合算式和运算顺序上。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练结合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记录或补充内容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情景主题图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看图思考,提出问题。
二、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滑冰场的问题: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
3、出示例2。
4、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5、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
7、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1、独立列式计算,和同桌交流算法
(1)、72-44=2828+85=113
(2)72-44+85=113
2、举手回答
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3、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动手画线段图
5、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
三、巩固新知
做一做1、2
学生自主完成
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概括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p8/1—4
六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1)987÷3×6(2)6÷3×987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七、教学反思
曼新小学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运算(p6/例3(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王淑红
使用时间
一、教材内容分析
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口算训练。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培养学生先审题再解题的习惯。如:(124-85)×12÷36,可以这
样读题:124减85的差乘12,所得的积再除以36,商是多少?读完题,再说说运算顺序。
要注意口算笔算相结合。学生在递等式计算时,往往用口算,而对于较大数之间的运算,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原本没有非常熟练,所以会有很多的错误,再加上以往笔算都是在作业本里列竖式解决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草稿本里列竖式,再把结果抄入作业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便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练结合、讨论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口算卡片、主题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