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平行线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平行线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平行线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平行线。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平行线与横穿它们的直线所成的角相等。

3. 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 平行线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求平行线的方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平行线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场景,如公交站牌上的线路图,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 练习:布置一些判断平行线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 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平行线定义、性质和判定的理解程度。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第七周笔者在长青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科学记数法,它是在学习乘方的基础上,研究更简便的记数方法,是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

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方法,能将一些大数写成科学记数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寻找科学记数法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总结,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2、难点:

正确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原数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公开课教学设计

28.1锐角三角函数

学习目标:

1. 会表示一个锐角的正弦,能利用锐角的正弦值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经历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一、创设情境:鞋跟多高合适?

美国人体工程学研究人员卡特调查发现,70%以

上的女性喜欢穿鞋跟高度为6至7厘米左右的高跟鞋。

但专家认为穿6厘米以上的高跟鞋腿肚、背部等处的

肌肉非常容易疲劳。

据研究,当高跟鞋的鞋底与地面的夹角为11度

左右时,人脚的感觉最舒适。假设某成年人脚前掌到

脚后跟长为15厘米,你能算出鞋跟在多少厘米左右

高度最佳吗?

同学们:你知道专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二、新知探究:

问题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C=90°,∠A=30°,BC =35m,求AB。

拓展延伸: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

长的水管?

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1/2.

思考:如图,任意画一个Rt △ABC ,

使∠C =90°,∠A =45°,

计算∠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等于45°时,不管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综上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 =90°,当∠A =30°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 ,是一 个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能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量,拼,分,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向学生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训练重点是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得出及利用内角和公式解决一些计算和证明问题。

本节课“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学生在

上学期初步认识和感受空间图形之后的延伸,是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拓展,将

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推理、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公式的运用还充分地体

现了图形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

三、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外角、正方形的内角和、长方形的

内角和,并了解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作了知识

准备。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小组合作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探究的能力,以及归纳、分析能力,能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

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关键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关于初中数学的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关于初中数学的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关于初中数学的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关于初中数学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

(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新人教版数学初中八年级下册16.3《二次根式的加减》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初中八年级下册16.3《二次根式的加减》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1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

本课在学习二次根式乘除运算及化简的基础上,本课在学习二次根式乘除运算及化简的基础上,从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出发,从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出发,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与数的运算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与数的运算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实数的运算律对二次根式的运算仍实数的运算律对二次根式的运算仍然适用.结合二次根式的化简、乘除和加减运算,利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多项式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 1. 探索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和步骤;探索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2.2. 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3.3. 通过探究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体会数学中的类比思想通过探究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体会数学中的类比思想. .

4.4. 类比有理数混合运算和整式混合运算,探索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步骤和

方法方法. .

5.5. 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

6.6. 通过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

1.1. 在化简二次根式的基础上,应用分配律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在化简二次根式的基础上,应用分配律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2.2. 熟练并准确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熟练并准确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

课件课件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概念》公开课精美(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概念》公开课精美(课件)

k≠0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k≠0
在一次函数的定义中, 需要注意什么?
你能独自解答新课导入中的问题吗?
某 登 山 队 大 本 营 所 在 地 的 气 温 为 5℃ , 海 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由大本营向
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
原大本营所在地气温为: _5_℃_ , 因为当海拔增加1km时,气温减少 _6_℃__ . 所以当海拔增加xkm时,气温减少 _6_x_℃_ .
C.y=4x+0.2
D.y=4x+0.2x
4.若点A(2,4)在函数y=kx-2的图象上,则
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 A )
A.(1,1)
B.(-1,1)
C.(-2,-2)
D.(2,-2)
5.已知 y=(m2 -m)xm2 1 是关于x的一次函
数,求m的值.
解:∵ y=(m2 -m)xm2 1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
你能独自解答新课导入中的问题吗?
某 登 山 队 大 本 营 所 在 地 的 气 温 为 5℃ , 海 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由大本营向
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气温是y℃.
因此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 y=5-6x.
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时,他们所 在位置的气温为: 2℃ .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单位: 元)包括月租费22元和拨打电话x分钟的计时费 (按0.1元/分钟收取).

初中数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初中数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初中数学教案小学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初中数学基本概念和定义。

2. 能够运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

2. 数的性质和数的应用。

3. 代数学习。

4.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5. 数据统计与概率。

三、教学过程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

1.1 学习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1.2 学习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四则运算。

1.3 学习小数的认识和运算,包括小数的读写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2. 数的性质和数的应用

2.1 学习数的整除性质,包括整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2 学习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2.3 学习数的比例和比例的应用,包括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计算。

3. 代数学习

3.1 学习代数式和代数方程的概念,掌握代数式的运算和代数方程的解法。

3.2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3.3 学习平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运算。

4.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4.1 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

4.2 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性质,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4.3 学习几何变换和坐标表示,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等。

5. 数据统计与概率

5.1 学习数据统计的方法和应用,包括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5.2 学习概率的概念和计算,包括事件的概率和概率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

初中数学微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5篇

初中数学微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5篇

初中数学微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5篇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 等是负数。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公开课精美(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公开课精美(课件)

而得到.
联系上面的发现,你能归纳出一次函
数y=kx+b(k≠0)与正比例函数y=kx(k≠0)
之间的关系吗?
直线y=kx+b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 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 当b<0时,向下平移 .
总 结 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
1.两点法: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先描 出适合解析式的两点,再通过这两点作直线即可.
-6 6x+5
发现
(1)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形状都 是 一条直线 ,并且倾斜程度 相同 .
(2) 函 数 y=-6x 的 图 象 经过 原点 ,函数y=-6x+5 的图象与y轴交于 (0,5) ,
y=6x
-6 -3
O
y
6 3
3
6
x
即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6x
-3 y=-
向 右 平移 5 个单位长度
-6 6x+5
1
0.5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 出函数上的其它点也在 直线上,所以两点法确 定的图象可以表示对应 的函数图象.
y=-
y
0.5x+1 1
-O 1-
1
y=2x-1 12 x
思考
除了能用两点法得到 一次函数的图象外,你还 能想出别的方法吗?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公开课精美(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公开课精美(课件)

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图上点的横坐标
x表示时间,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
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
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吗?
自变量
y是x的函数
2.下表是我国人口数统计表,年份与人口数
可以分别记作两个变量x和y.对于表中每一个确
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人口数/亿 10.34 11.06 11.76 12.52 13.71
如果每你当个发x=年现a份了时对什y=应么b一?,个那人么口b叫数做当自变 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思考
给出自变量x的一个值,函数 y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值吗?
不可以.在函数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 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会不会存在自变量x的多个值 对应的函数y的值都相同呢?
.
4.当x=1时,函数y=3x-5的函数值等于 -2 .
5. 一支原长为20 cm的蜡烛,点燃后,其剩 余长度与燃烧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从下表看出:
燃烧时间(分) 10
20
30
40
50

剩余长度(cm) 19
18
17
16
15

则剩余长度y(cm)与燃烧时间x(分)的关系式为
y=- 1
10
x+20
,这支蜡烛最多可燃烧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实数》公开课精美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实数》公开课精美课件
实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 实数.
板书设计
1.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实数的运算 3.例题讲解
作业布置
教科书第57页习题6.3 第3、4、5题
再见
所以 3 64 4 4 ; (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3 ,求这个数. (4)因为 3 3, 3 3 ,
所以绝对值为 3的数是 3 或 3 .
典型例题
新知讲解
例2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 3 2) 2
(2) 3 3 2 3
解 ( 3 2) 2 3 ( 2 2) 30 3
第六章 实数
6.3 实数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分类.(重点)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关概念的意义.(重点) 3.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用数轴上 的点表示无理数.(难点) 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 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复习导入
新知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有理数吗?
_整__数___和_分__数___统称为有理数.
新知导入
复习导入 有理数可以怎么分类呢?
按定义分类: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按大小分类:
有理数
正有理数
0 负有理数

初中数学教案3篇

初中数学教案3篇

初中数学教案3篇

初中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提高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

探索活动:

活动一:剪纸拼图。

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观察、猜想:四边形BCFD是什么四边形。

探索:如何说明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活动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应用

练习及解决情境问题。

例题教学

操作——猜想——验证

拓展:数学实验室

小结: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教案篇二

一、指导思想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头绪众多的系统工程,在纷繁的头绪中需要各项工作有序进展,尤为重要的是强化常规,做好细节,教学常规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搞好教学常规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教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于教学各个步骤的细节中,空洞地谈教学能力是苍白的,只有用教师的备课情况、讲课细节、作业批改情况。教学常规培养着教师的基本功,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是在这些常规细节中培养起来。

二、检查反馈

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教案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_1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公开课教案_1

课题:2.2 整式的加减(1)

合并同类项

第一课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2)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

经历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究合并同类项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规范的解题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比较两种求代数式值的方法,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二、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2)难点:多字母同类项的合并.

(3)关键:正确理解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

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实际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同一类事物有很多,为了需要,往往我们要将它们进行分类。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举个例子呢?

你会做吗?

(1) 卓玛从家里带了3朵花到教室,尼玛从家里带了2朵花到教室。请问现在教室里到

底有几朵花?

(2) (2)扎西家里有12头奶牛,有3只绵羊。请问扎西家共有几头奶牛?

2、讲授新课

1.试一试 ?

3125327522

22=+=+=+y x ab ab ab a

a a

2.导学提纲:(议一议)

观察下列各单项式,把你认为相同类型的式子归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0.3ab 2 、 -4a 2b 、9xy 、 -xy -ab 2

观察0.3ab 2,-ab 2中都含有相同字母a 和b ,并且相同字母a 的指数都是1, 相同字母b 的指数是2;而9xy 和 –xy 都含有相同字母x 和y,且相同字母x 指数都是1,相同字母y 指数都是1.

3、归纳: 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