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初一语文同步练习册大家做好了吗?它的参考答案大家核对了吗?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供参考阅读!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1.童年的朋友chàn pú ɡū nong lòu liǔ jiá zōng tuó 2.应诅咒润惩 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
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理解与鉴赏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
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
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拓展与提高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积累与运用1.窖颓挲wù chóu chú zì2. 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3.(1)E (2)A (3)F D (4)B (5)A (6)B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理解与鉴赏(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共30套),一下为期中两课的练习:《冰心诗三首》同步练习1、常识填空。
冰心,原名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文学家。
课文中的三首诗分别出自她的诗集《________》、《________》。
2、默写。
(1)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母亲》一诗中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朗诵并默写这三首诗,体悟三首诗表达的不同的感情。
5、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鸟巢()折叠()倘()若抛()下嫩()绿6、阅读《嫩绿的芽儿》,完成练习(原文略)。
(30分)(1)本诗所选择的三个意象是什么?这三个意象次序能否调换?(2)芽儿、花儿、果儿各自的愿望是什么?从中你能否领悟出这首诗的寓意吗?(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1、阅读小诗完成下列各题。
还是您吗老师韩笑还是您吗老师那个留长发的漂亮阿姨还是您吗老师那个戴眼镜的慈祥妈妈还是您吗老师那个银发苍苍的老祖母您默默地不说话噢正是您啊老师您默默地不说话此刻我看见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泪花此刻您还是默默地不说话 (引自《当代中学生诗歌散文选•绿太阳》)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感情。
(2)、诗歌的前三节分别用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老师哪三个阶段的生活经历?2、诗歌中三次写到“默默地不说话”,从修辞的角度看,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推敲,其深层含义是?3、“满树的桃李”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在这里,它指的是。
4、为什么此时“满树的桃李,都挂满了晶莹的泪花”?5、片断写作练习,试着写一首小诗,内容自定,行数不限。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 1、谢婉莹儿童《繁星春水》《嫩绿的芽儿》 2、(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2)“发展你自己!” 3、诗人巧妙地借前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情)受到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一部分:1.朱自清字,本文选自。
(2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酝酿( ) 蓑笠( ) 耀( ) 抖(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⑴还有各种花的香,都是微微润湿的空气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
( )⑵春天像小姑娘,(比喻姿态优美)的,笑着,走着。
( )⑶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欢欢喜喜的样子)张开了眼。
( )⑷唱出(形容声音圆润、柔媚)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4分)涨:( ) 散:( )混:( ) 薄:( )5.根据作者的思路,《春》可分为、、三部分,其中作者运用五幅画面、、、、描绘春天美好的景象。
(3分)6.这篇课文多处运用叠词,说说下列句子中叠词的表达作用。
(4分)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⑵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7.《春》从表达方式看,是一篇散文。
(1分)8.作者写春草很细腻,请在“春草图”里找出下列特征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5分)⑴萌动的幼芽,挤破泥土的阻碍。
⑵初生的春草,带着几分娇柔的神态。
⑶那芳美的色泽,纯净又新鲜。
⑷一片片,一片片,铺向远处的天边。
⑸这温顺柔和的草儿,多讨人喜欢。
9.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指出来。
(2分)⑴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⑶“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⑷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10.下面句子把静景作了动态描写,请把这种描写的关键词语找出来。
(4分)⑴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⑵在它的东岸,并排卧着的是一条从太原到长治的公路。
第二部分:(一)⑴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⑵可别恼。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⑷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1*. 在山的那边积累与运用1.chīshùn xuān kū2.(1)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指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极度迷恋。
(2)隐蔽,不外露。
(3)是“我”心情沮丧的主观感受。
(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本希望看到大海,结果看到的依然是青黑的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拟人的修辞手法。
)(4)指幻想全部落空。
(5)喧闹沸腾。
3.(1)指自然界的海。
(2)指美好的人生理想。
理解与鉴赏1.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2.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那样富有诱惑力。
但爬上山顶后,“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所以“我”会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3.“枯干”形容对海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有力。
拓展与提高示例:名利庸俗;成功奋斗2. 走一步,再走一步积累与运用1.chàn sǒng hǎn lín xún jièlǚ2.哀迂啜翼翼3.(1)啜泣辍学点缀(2)幕布羡慕日暮(3)俏丽峻峭稍微4. (1)告诫,教导。
(2)形容人瘦削。
(3)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5.C理解与鉴赏1.景物描写,渲染“我”绝望、恐惧的心理,并且越来越焦虑,同时为下面父亲帮“我”作铺垫。
2.因为这次经历是“我”历尽艰难险阻,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取得胜利的一次经历,对“我”今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3.遇到困难,“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予指导、鼓励,不能包办代替,路要靠孩子自己走,在走路的过程中经受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而更好地成长、成熟起来。
4.一、二问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问围绕“遇到困难,化整为零”来答即可。
拓展与提高当失败和挫折接踵而至时,不要放弃希望,继续努力,否则难以求得生存(或:取得成功)。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63833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2.(5分) 请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xún 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前进,永不懈dài 。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也是中华民族生不是的精神源泉之一。
(1)遵xún (________)(2)懈dài (________)(3)精(________)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10分 )3. 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指代的意思(1)“埋骨何须地,青山无处不为家”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________。
髓⋅髓⋅桑⋅梓⋅婵娟四、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5.(5分) 诗词句积累填空。
(1)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雨雪霏霏。
(2)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4)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诗句的意思和你积累的课外知识正确选填花名。
(只填序号)A.桃花 B.梨花 C.葵花 D.梅花 E.荷花 F.杏花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_______开。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________村。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________别样红。
④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_______________向日倾。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大全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大全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晏子使楚一、1.将要 2.犯罪 3.只 4.本来二、A三、1.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2.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
3.古义:辱;今义:疾病。
四、B五、略六、(一)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
何以:用什么方法。
何坐:犯了什么罪。
避席:分开座位。
2.D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盗窃,一来到楚国就盗窃,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盗窃。
还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的发难。
4.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二)1.没有来由的礼物,没有功绩的恩赐,是灾祸的前兆。
2.明察秋毫,深谋远虑;阴险狡诈;利令智昏,但能知错就改。
3.这那么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擅长分析^p ,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
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答案木兰诗1、略2、《乐府诗集》;南北朝3、文告;通贴;带兵的人;搀扶;买;集市;军机军事;织布机4、D5、A6、C7、夸大;对偶;排比;对偶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9、东市长鞭10、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1、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12、A13、D14、A15、磨刀霍霍;扑朔迷离16、A17.天子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
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土。
18.动作描写。
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9.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长期征战的慎重和机敏。
20.木兰代父参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意近即可)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我的教师积累与运用1.zhì fén kē tuì dānɡ pū bǔ yú2.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教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教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教师。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
《风筝》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憔悴..()()诀.别()什.物()虐.杀()恍.然()荡漾.()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⑶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8.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
9.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结尾。
要求:补写一句话;含蓄、简练。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
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第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痴.想()隐秘.()凝.成()喧腾.()瞬.间()s•o扰()小qŒ()庸l”()g‘负()qŠng天()2.体会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⑴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⑵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4分)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4.体会诗句的意义,回答问题:(4分)⑴“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⑵“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5.《生命生命》一文开头写小飞蛾是什么意思?(4分)6.瓜苗一例,从这个角度去说生命力之强大。
(2分)7.《生命生命》中作者的三点思考是什么?有什么联系?(4分)8.细读《生命生命》,第一段都是围绕“”一语展开的,第二段都是围绕“”一词展开的。
(4分)9.朗读《在山的那边》一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
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4分)10.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是()(2分)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会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A、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B、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
C、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习题(全册,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习题(全册,含答案)《春》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酝酿()()抖擞()应和()黄晕()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1)涨(2)散()()()()(3)晕(4)藏()()3.下列各项中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明朗润泽。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B.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C.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指引同伴。舒活:舒展、活动。D.卖弄:炫耀。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D.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5.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呼唤朋友,招引同伴。()(2)比喻姿态优美。()(3)指振作、旺盛的样子。()(4)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6.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2)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3)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阅读课文5、6段,回答7~10题。7.第5段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写出了对春天的丰富感受,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1)写嗅觉的:(2)写听觉的:(3)写触觉的:8.第5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第6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小草的颜色吗?为什么?10.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北国之春孙立燕春天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走来了。春天,无论在哪里,总是这般美好。尽管北国的春天来得迟些,却是来得清奇,来得壮美。江南的春我没有领略过,但那“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群鸟乱飞”的朝气勃勃,常令我心驰神往。在我心中,江南是春天的宠儿,爱的给予太多了。所以,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但是,灰姑娘也自有她天然的风韵。在某个清晨,你会不经意地发现,窗子上那些斑斑驳驳的霜花已有好些日子不光顾了。走在风里已感觉不到凛冽的寒,迎面扑来的是大地氤氲的温润;蓝天白云也如同告别青涩童年的少女,变得多姿、亮丽了;坚硬的土地松软,脚踏上去没了声音,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田野里苍茫的一片,偶尔会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露出的几簇绿草芽;那一排排的树木都已脱了藏青色的褂子,换上了淡黄透绿的衣裳;红杏的枝头依然落着寂寞的尖,缀着的景色只有心中的那份渴望。春天的活泼劲就是这样在令人难耐的期盼中酝酿着。北国的春天没有名花的娇贵,也没有美酒的香醇,可她那种半醉半醒的眠思,纵是“无情也动人”啊!北国的春天,无花只有寒,春雪是她唯一的绽放。那似花非花的落蕊,在北方的大地上,铺染着一幅清奇、苍劲、古朴的水墨画。当人们的足迹浸润这幅画的时候,内心里也被踩得泥泞不堪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觉到了一种抖也抖不掉的清凉。“春风十里柔情”,那是南国的情愫,而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像升腾的野火,像昂扬的斗士,像冲锋者的擂鼓。它使你想起了“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北国之春,我真想张开双臂,扑进你这返浆大地的怀抱,任由自己的每一处足迹都写满了豪情。(选自《吉林农业·乡土文学》2013年第2期)(1)作者眼中南国的春与北国的春各有怎样的特点?(2)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选文主要描写了北国的春天的哪两种景物?为什么主要写这两种景物?(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 niàng sǒu hè yùn 嘹烘润宛2.(1)涨 zhǎng(涨价) zhàng(涨红了脸)(2) sǎn(零散) sàn(散步)(3)yūn(晕车) yùn(黄晕)(4)zàng(宝藏) cáng(捉迷藏)3. C4.D5. (1)呼朋引伴(2)花枝招展(3)抖擞(4)酝酿6. (1)闹(2)逼(3)朗润(4)烘托安静课后能力提升7.(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8.【解析】此题考查文段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对春风的和暖与清新特点的描写中思考作者的情感。答案:借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赞颂了春天,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9.【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是为了写春雨,属于侧面描写。答案:不仅仅是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因为这一句还侧面写出了春雨对树、草等自然万物的洗涤、滋润。10.【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要考虑细雨“斜”的原因——春风使然,“织”字与“像细丝”照应。答案: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地写了春风。“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生动形象。11.(1)【解析】此题考查对春天特征的概括。结合全文内容,从文中筛选“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等语句进行概括。答案:南国的春是温婉的,像天姿国色的丽人,北国的春是质朴豪放的,像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首先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表达作用。答案:比喻。将春天比喻为一幅水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国的春清奇、苍劲、古朴的特点。(3)【解析】此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把握。选文抓住了北国春天富有特征的春雪和春风进行描写。答案:春雪和春风。因为这两种景物和南国的春景形成对比,能突出北国之春的特点。(4)【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由文章对春景的描绘及最后一段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北国春天的喜爱之情。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北国春天由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含答案)第1课《春》同步练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涨(zhǎng)起来酝酿(XXXɡ)窠巢(kēcháo)B.嫩绿(nèn)嘹(liáo)亮抖擞(sǒu)C.应和(hè)黄晕(yùn)薄烟(bò)D.披蓑(suō)朗润(rùn)宛(wǎn)转答案:B。
应为“娇”,注音为ji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卖弄稀疏缭亮烘托呼朋引伴B.静默应和薄烟舒活抖擞精神C.蓑笠嫩绿抚摸酝酿繁花嫩叶D.润湿眨眼黄晕宛转花枝招展答案:A。
应为“卖相”,错别字为“卖弄”。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时工作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答案:C。
引号应放在“不错的”后面。
4、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将其还原,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案:D。
正确顺序为④③②①。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4-6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第1段:花的图;第2段:雨的图;第3段:春景图。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答案:(1)描绘了花丛中热闹的场景;(2)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春风的感觉。
3、第一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答案:可以。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全册)
《风筝》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憔悴..()()诀.别()什.物()虐.杀()恍.然()荡漾.()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⑵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⑶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8.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
9.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结尾。
要求:补写一句话;含蓄、简练。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
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题及参考答案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册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答案1、古代诗文中有不少描绘自然风光的佳句,请按要求写出你最喜欢或熟悉的句子。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2、在下列词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副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白首方悔读书迟竹直心虚乃吾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城山色半城湖黑发不知勤学早水性淡泊是我师3、有人把老师作过很多比喻,如“把老师比作蜡烛,因为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把老师比作小草,因为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你把老师比作什么呢?说说理由。
我把老师比作,因为它。
我把老师比作,因为它。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①-②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旅游项目。
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① 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时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30英里B、60英里C、80英里D、100英里② 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录音的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续正确的一项是( )A、饱览美景B、不要超车C、驾车慢行D、热爱生命5、__中学团委准备为召开部分团员座谈会发布通知,通知正文的最后一句应写的是( )A、恭候莅临B、望准时出席C、敬请届时指导D、欢迎大家光临6、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指( )A、信的内容B、写信人的谦称C、代指后面的敬礼D、礼貌用语7、“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 )A、黄河B、淮河C、长江D、汾河8、有位美国老年妇人来游仙女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
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册语文答案
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册语文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总结报告、活动方案、演讲致辞、自我介绍、简历模板、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contract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summar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self-introduction, resume templat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册语文答案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1、略2、略
二、修辞手法:拟人、排比、反复语气:疑问、猜测、无可
奈何表现的思想感情: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
三、1、翻开断砖找蜈蚣;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拔何首
乌的根;摘覆盆子
2、乐园:快乐的园地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
有吸引力的特征在文中,这两个词表现了一种美好的童趣、
好奇的童心
1、一个智力受损的男孩将自己得了“最高分”的作文,献
给妈妈做生日礼物
2、要点:虽然他“只能写三五行”,但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美
好愿望他的愿望真挚动人,既是对爱的期待,也是他的爱的
表达;以美丽的花朵来比喻他的作文,是很恰当的,正如末
第1页共3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 B
4. D
5. A
二、填空题
1. 李白,杜甫
2. 《诗经》
3. 鲁迅
4. 鲁迅的《朝花夕拾》
5. 《红楼梦》
三、阅读理解
(一)《春》
1. 春天的景象
2. 春天的气息
3. 春天的生命力
(二)《背影》
1. 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 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3. 亲情的珍贵
四、古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
五、作文
题目:《我的梦想》
范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不例外。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可以治病救人,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希望。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会努力学习,掌握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结束语
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愿你们在语文的世界里不断发现新知,享受学习的乐趣。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虚构的,实际的练习册答案应根据具体的教材和习题来制定。
同步练习册7年级语文答案
同步练习册7年级语文答案【同步练习册7年级语文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蹒跚(pán shān)C. 踌躇(chóu tú)D. 蹒跚(pán shā)答案:B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孜孜不倦B. 兢兢业业C. 默默无闻D. 锲而不舍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经验。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C.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比赛。
D. 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努力。
答案:B二、填空题1. 请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答案:我劝天公重抖擞2. 根据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描述了他在百草园中的经历,请根据记忆填写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看到的景象。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_________,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答案:伏在菜花上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1.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荷塘的哪些特点?答案:作者描绘了荷塘的曲折、叶子的高耸和花朵的点缀等特点。
2. 作者用哪些比喻来描述荷叶和荷花?答案:作者用“舞女的裙”比喻荷叶,用“明珠”、“星星”和“刚出浴的美人”来比喻荷花。
四、作文题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内容围绕“我的校园生活”。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81646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32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2. 写出下面的词语(1)________: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2)________: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 阅读理解《河中石兽》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________,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
4.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
(1)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________(2)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
________(3)“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5分)(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其中“逼”字好在哪里,请简述你的理解。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童年读书(莫言)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常常读起书来会不顾一起。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
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真是一辈子也忘不掉。
初一语文同步训练上册答案
初一语文同步训练上册答案第一单元爱护大自然课前预习题答案1.《篱笆女人和狗》中,篱笆是一个象征性的意象,代表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2.《幸福之路》中,郭泽生在喜马拉雅山的旅行过程中,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美景,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幸福之路》中,郭泽生迷路的原因是因为追逐一只美丽的蓝色蝴蝶。
课后习题答案1.请简述三毛在《沙漠中的人》一文中的体验和感受。
答:三毛在沙漠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艰难,但她并没有被击倒。
她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和智慧克服了困境,最终找到了出路。
在沙漠中,她感受到了自然界的伟大和壮观,也深切体会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她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使她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和净化。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许多人生哲理。
请简述一下父亲给保尔的几句话。
答:父亲告诉保尔:“ 挑战自己的极限,永不停息!”这句话告诉保尔要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向前,永不停歇。
父亲还告诉保尔:“志愿是人生的旅途。
”这句话强调了志愿的重要性,只有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志向,才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方向,并且为之努力。
语文实践活动答案1.请你观察你所居住的城市或乡村,写一篇文章,描述它的自然景观。
答:我居住的城市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这座城市位于大海之滨,拥有着壮丽的海滩和蔚蓝的海水。
每天早上,我经常看到一群群海鸥在海滩上翱翔,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在海滩上,有很多沙丘,它们高耸入云,时而呈现出各种奇特的形状。
远处,可以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与蔚蓝的海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城市中心的公园里有很多花草树木,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鲜艳。
整个城市散发着独特的海滨气息,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第二单元人与社会课前预习题答案1.《从军记》中,主人公小峰通过参军经历,认识到了军人的责任和使命。
2.《从军记》中,小峰因为战斗的胜利而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课后习题答案1.请你简述《红岩》中的主人公冯小刚的形象及其对于革命事业的贡献。
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七上整理
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七上整理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1、略2、略二、修辞手法:拟人、排比、反复语气:疑问、猜测、无可奈何表现的思想感情: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三、1、翻开断砖找蜈蚣;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2、乐园:快乐的园地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征在文中,这两个词表现了一种美好的童趣、好奇的童心1、一个智力受损的男孩将自己得了“分”的作文,献给妈妈做生日礼物2、要点:虽然他“只能写三五行”,但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他的愿望真挚动人,既是对爱的期待,也是他的爱的表达;以美丽的花朵来比喻他的作文,是很恰当的,正如末段所说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3、表现出小男孩用心、认真的程度之深4、因为老师有爱心,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孩子5、动作(神态、心理、细节),表现了妈妈的欣慰和对孩子的爱6、略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语文一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前预习1.quán chōnɡ jǐnɡ 裨缩徘huái 耸2.(1)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领域。
3.(1)亲近阅读增长提高丰富(2)示例:不管是散步,还是游泳,不管是旅游,还是读书,都使人身心放松。
4-5.略二、课堂练习1.C2.(1)删除“只有”(或把“只有”改为“只要”;或删除“一”并把“就”改为“才”)。
(2)把“改进”改为“提高”。
3.拥有“硕士”“博士”或更高的学位从不阅读文学作品4.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5.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6.不能。
因为三个加点词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初一语文同步练习册大家做好了吗?它的参考答案大家核对了吗?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供参考
阅读!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
chànpúɡūnonglòuliǔjiázōngtuó2.应诅咒润惩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4.如:“明晃晃、密密、乌
黑乌黑”等。
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
有光译。
5.B6.D
理解与鉴赏
拓展与提高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
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
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一面
积累与运用
1.窖颓挲wùchóuchúzì
2.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
3.(1)E(2)A(3)FD(4)B(5)A(6)B
4.①—C②—D③—E④—A⑤—B
理解与鉴赏
(一)1.C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
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
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有着
意志顽强
(二)1.抒情议论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
命道路。
3.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鼓舞,获得
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4.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
悼念。
5.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
和无限崇敬。
“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拓展与提高
1.略
2.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
3.我的老师
积累与运用
1.zhìfénkētuìdānɡpūbǔyú
理解与鉴赏
(1)有一件小事曾占据过“我”的心灵(2)老师为我们排除纠纷。
(3)老师是温柔慈爱、公平热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2.记叙、议论、抒情
3.B
4.D
5.不能,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真实反映了作者当时
的心情。
如果删去,不亲切。
拓展与提高
1.D
2.示例:你妙语连珠,像连接不断的知识阶梯,引领我们步
入文学殿堂。
4.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积累与运用
1.mèijuékānqūpòyíngtīhèjīshuānglínbān
2.(1)轩(2)妆(3)彰造句能准确运用词语即可。
3.A(B项中“赋于”的“于”应为“予”,C项中“新频”的“频”应为“颖”,D
项中“卓着”的“着”应为
“著”)。
4.A(“根”确有比喻子孙后代的意思,如“他是刘家
的`一条根”句中的“根”就比喻后辈儿孙。
但是在“我的根在中国”一句中,“根”就不是比喻那个了,考查这句话的前后,这里的“根”应比喻贝聿铭先生的祖祖辈辈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的本源。
)理解与鉴赏
1.第一个“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
其中包含迷信因素。
第二个“风水”指的是建筑要
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不包含迷信因素。
2.建筑屋宇和它周围的
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光影美学的恰当运用3.在一个现代化的
建
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4.成功的原因:①坚持自己的兴趣与追求;②建筑设计新颖、风格独特;③爱国、热爱中
国传统文化;④作风严谨、认真细致。
……拓展与提高
1.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
2.例: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奖,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5.赵普
积累与运用
1.lìhéqièhōngxúnwòchuòdúzhìzhuì
2.宋史·赵普传则平北宋政治家半部《论语》治天下赵匡胤
3.(1)手不释卷(2)以天下事为己任(3)龌龊循默刚毅果断
4.年轻时熟悉少关上书箱曾经当已经性格,性情又终于
5.(1)处理决断执行死刑(2)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不干净,肮脏,人品恶劣。
(3)任何一天的第二天。
今天开始的第二天(4)脸
色色彩。
理解与鉴赏
1.(1)太祖/常劝/以读书(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2.(1)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来劝(赵普)。
(2)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
(3)第二天,赵普重新奏请任用此人。
(4)(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奏”“复奏”“又以其人奏”,“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拓展与提高
1.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
又生动。
2.B
初一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与运用
1.záo畦yínjǐsuǐ倜傥蜕
2.A
3.鲁迅文学思想革命朝花夕拾
4.对比。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
通过对比,反映了封建教育的
方法、内容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5.C
6.“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造句略
理解与鉴赏
2.形:高大、肥胖;声:长吟、弹琴;色:碧绿、紫红;味:又酸
又甜;趣:翻断砖,拔何首乌。
3.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动作描写,表现了儿童捕鸟的动作和心理,写出冬天百草园捕鸟的乐趣。
4.第一层(至“只好来捕鸟”)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引出雪地捕鸟。
第二层(至段末)具体介绍捕鸟的过程。
5.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
6.描绘了春夏秋冬的百草园四季图。
(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
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雪,冬天。
)这样就写出了百草园一年
四季都充满乐趣,给儿时的“我”带来的欢乐照应了“那时却是我
的乐园”。
7.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与后文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比。
拓展与提高
1.言之有理即可。
2.请按应用文的一般格式拟定征稿启事。
拟稿时,须写清征稿的范围、征稿的目的要求及投稿方式,最后还别忘了写清征稿截止日
期及征稿单位。
7.月迹
积累与运用
1.qìjūbǐnɡshūniǎoxiànmùcāoxījíqùwēi
2.(1)粗粗疏疏疏疏累累
(2)袅袅淡淡痒痒3.(1)铺砌(2)看浮捧颤
理解与鉴赏
拓展与提高
1.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提示:热爱、亲切、忧伤等均可。
思绪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