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合集下载

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报告总结

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报告总结

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报告总结
本文是对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报告的总结。

首先,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

路由器是整个网络的核心设备,对于其配置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包括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等参数的设置。

其次,在实验中,我们了解了路由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可以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路由器可以分割网络,使得网络变得更加稳定和安全。

第三,我们通过实验学习了基本的路由器配置技能。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基本的路由器配置命令,如show running-config、config t、interface等,并学会了如何查看路由器状态、配置路由器和配置接口。

总的来说,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是非常有用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路由器配置技能,还了解了路由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这些都将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相信,在未来,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技能和知识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网络问题,提高网络工作效率。

东华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_百度(精)

东华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_百度(精)

实验名称: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_ ___ __ 专业: 姓名:学号: ___指导教师:朱明______________二0一四年 X 月 X 日一、实验目的1. 根据网络拓扑,了解如何设计静态路由表2. 对CISCO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二、实验内容本实验演示部分使用的拓扑图如下:其中,R1上连接到R2的接口的IP地址为172.16.81.1,R2上连接到R1的接口的IP地址为172.16.81.2。

注意,为了防止两个同学所配的IP地址相同(从而导致IP地址冲突,IP地址的第三个数字“81”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显示器编号选择,比如,显示器编号为25的同学的配置的两个IP地址分别为172.16.25.1和172.16.25.2。

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分别给路由器命名为r1、r2和r3;关闭域名查找;设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

2.根据拓扑图划分出4个网段,要求配置静态路由以实现所有路由器都能够互相通信。

3.把r1上的路由配置删除,然后只配置默认路由,使之能够与其他网络相互通信。

三、实验过程路由器的基本配置:R1:R2:R3:配置静态路由:R1:可以看到多了两条以“S”开头的静态路由条目:R2:R3:查看r3状态:指定从10.1.1.1接口ping目的地,可以ping通:把r1上的路由配置删除,然后只配置默认路由,使之能够与其他网络相互通信: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检查命令。

查看 r1 的路由情况,ping20.3.3.1,能 ping 通:为 r3 的 f0/0 配置 192.168.1.81 的 IP 地址:为 r1 添加到 192.168.1.0 的路由表项: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为 r2 添加到 192.168.1.0 的路由表项:在 windows 的运行窗口中输入 ping10.1.1.1: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在 r1 上从 10.1.1.1 接口 ping192.168.1.81,可以 ping 通:在 r3(209)上从 10.1.1.1 接口 ping192.168.1.81,可以 ping 通:在 windows 的运行窗口中输入 ping 192.168.1.81,可以 ping 通:再次在 r1 上从 10.1.1.1 接口ping192.168.1.81,可以 ping 通: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问题思考:为何在 windows 的 dos 窗口中输入ping10.1.1.1 不能 ping 通?应该是本地连接的 IP 与 r3 的 f0/0 接口的 IP 不属于同一网段修改本地 IP 后,将默认网关改成了 r3 的 f0/0 接口的 IP 地址。

jw3

jw3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 2015年 6月日学院机电年级、专业、班姓名学号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三路由器配置实验指导老师黄高飞一.实验目的1、了解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2、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升级3、掌握静态路由协议的配置4、掌握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5、掌握OSPF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6、掌握广域网协议的配置二.实验原理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设备,其核心功能是转发IP 数据报。

路由器转发IP 数据报的流程可以概括为:从接口1 接收到一个帧,此帧经过接口1 的处理之后去掉帧头和帧尾,得到IP 数据报交至网络层,路由器再根据此IP 数据报的目的IP 地址查找目的网络,从而得到相应的下一跳,最后把IP 数据报交到下一站所对应的的接口2,由接口2 把IP 数据报封装成帧转发出去。

网络设备中,只有共享式集线器和工作组级交换机不需进行配置就可使用,也就是即插即用;大多数网络设备必须正确设置一些参数后,才能正常运行。

换而言之,则是网络设备只有在配置了相应的参数后,其相应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网络设备中参数的多少,依该设备的功能多少而定,即功能越多,则参数也就越多。

这些参数之间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路由器就是属于这一类设备。

普通路由器至少有局域网口、广域网口和Console 口(控制台端口)。

局域网口包括有以太网口(Ethernet Interface 或E 口,又或者是Fast Ethernet Interface 或F 口)、ATM 端口、FDDI 端口等多种与局域网相连的端口,不同的路由器型号、品牌,其局域网口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有的路由器上的网口也可一根据用户的需要而定购。

广域网口(WAN 口,有的路由器上称为Serial Interface 或S 口)的通信速率有2、4、8Mbps 等多种速率,从今后的发展来看,其速率还将会大幅度提高。

广域网口一般通过V.35 与基带调制解调器通过电信通讯线路(如DDN 数字专用线路)再与连接另一路由器的基带调制解调器相连,从而形成点对点连接。

路由器的基础配置(vty连接方式设置远程虚拟终端)

路由器的基础配置(vty连接方式设置远程虚拟终端)

路由器的基础配置(vty连接⽅式设置远程虚拟终端)实验四:路由器的基础配置⼀、实验⽬的实验⽬的:1、了解路由器的基本功能、⼯作状态等基础知识2、了解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式,掌握路由器基本配置的原理3、掌握采⽤vty连接⽅式设置远程虚拟终端的⽅法⼆、实验内容实验内容:1、通过vty连接⽅式设置远程登录的虚拟终端2、对vty端⼝进⾏虚拟⽤户终端配置⾝份验证模式和配置⽤户级别3、创建端⼝组并将指定所有接⼝成员加⼊端⼝组内三、实验原理实验原理:通过对R1、R2、R3进⾏创建⼀个 loopback0接⼝,分别配置接⼝成员ip地址、⽤户级别和设置密⽂,和通过vty连接⽅式开启5个远程登录的虚拟终端,并创建huawei端⼝组将所有接⼝成员加⼊,实现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四、实验器材1、实验器材:电脑Windows 7⼀台,华为虚拟机(eNSP)⼀个2、实验器材:3台路由器,1台LSW交换机,6根⽹线五、实验步骤1、实验步骤第1步:建⽴好拓扑第2步:启动所有的设备服务第3步:双击进⼊到LSW1交换机的命令界⾯第4步:⽤户模式进⼊特权模式命令system-view,给交换机重新命名为Rou第5步:(ser-interface vty 0 4)进⼊虚拟终端,开启vty 0~4 等5个远程虚拟终端第6步:(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cipher Huawei)将5个虚拟终端密⽂设为huawei 第7步:(user privilege level 3)设置⽤户级别为3,quit 退出端⼝模式第8步:创建划分vlan 10 20 30,(port-group Huawei)创建huawei端⼝组第9步:(group-member G 0/0/1 to G0/0/5)将接⼝成员0-5加⼊huawei端⼝组中第10步:(port link-type acc )将端⼝模式设为access类型第11步:(port default vlan 10 )将接⼝成员0-5划分到vlan 10,quit 退出端⼝模式第12步:进⼊vlanif 10三层vlanif接⼝,(ip address 12.0.0.1 24)配置管理ip地址第13步:双击进⼊到R1路由器的命令界⾯第14步:⽤户模式进⼊特权模式命令system-view,给交换机重新命名为Rou-R1第15步:(ser-interface vty 0 4)进⼊虚拟终端,开启vty 0~4 等5个远程虚拟终端第16步:将5个虚拟终端的密⽂都设为huawei第17步:(user privilege level 3)设置⽤户安全级别为3,quit 退出端⼝模式第18步:(router id 1.1.1.1)进⾏⼿⼯配置路由器id第19步:(interface LoopBack0) 创建⼀个 loopback0接⼝第20步:(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255)在 loopback接⼝上指定IP 作为管理地址第21步:(interface G0/0/0)进⼊端⼝成员并(ip address 12.0.0.1 255.255.255.0)配置G0/0/0接⼝ip地址第22步:(interface G0/0/1)进⼊端⼝成员并(ip address 13.0.0.1 255.255.255.0)配置G0/0/1接⼝ip地址第23步:重复第13步到第22步的操作,完成R2路由器和R3路由器的配置六、实验结果(数据和图表)结论实验结果(数据和图表)拓扑模型R1路由器配置:vty连接⽅式设置远程登录的虚拟终端对vty端⼝进⾏⾝份验证模式和⽤户级别配置创建 loopback0接⼝和指定IP 作为管理地址,并将指定接⼝成员配置ip地址R2路由器配置:vty连接⽅式设置远程登录的虚拟终端对vty端⼝进⾏⾝份验证模式和⽤户级别配置。

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实验三

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实验三

路由一配置:Router(config)#host R1R1(config-line)#exitR1(config)#in e0/0R1(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252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in e0/1R1(config-if)#ip add 172.16.128.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in e0/2R1(config-if)#ip add 172.16.130.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in e0/3R1(config-if)#ip add 172.16.138.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router ospf 1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3 area 1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0.0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do show ip ospf neighbor2192.168.2.251/28 R2上学习到的192.168.3.0的路由只能有一条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92.168.2.251 1 FULL/DR 00:00:36 192.168.1.2 Ethernet0/0 R1(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C 172.16.138.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3C 172.16.128.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C 172.16.13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2.240 [110/20] via 192.168.1.2, 00:01:33, Ethernet0/0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IA 192.168.3.0/25 [110/40] via 192.168.1.2, 00:01:09, Ethernet0/0O IA 192.168.3.248/30 [110/30] via 192.168.1.2, 00:01:23, Ethernet0/0R1(config)#router ospf 1R1(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rip subnets metric 30 metric-type 1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2R1(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e0/0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C 172.16.138.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3C 172.16.128.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C 172.16.13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1 10.1.1.0 [110/60] via 192.168.1.2, 00:01:38, Ethernet0/0 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2.240 [110/20] via 192.168.1.2, 00:03:35, Ethernet0/0 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IA 192.168.3.0/25 [110/40] via 192.168.1.2, 00:03:35, Ethernet0/0O IA 192.168.3.248/30 [110/30] via 192.168.1.2, 00:03:35, Ethernet0/0 R1(config)#do ping 10.1.1.1 source 172.16.130.1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0.1.1.1, timeout is 2 seconds:Packet sent with a source address of 172.16.130.1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96/172/300 ms R1(config)#router ospf 1R1(config-router)#area 1 nssaR1(config-router)#summary-address 172.16.128.0 255.255.240.0R1(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192.168.1.2 to network 0.0.0.0172.16.0.0/16 is variably subnetted, 4 subnets, 2 masksC 172.16.138.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3C 172.16.128.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O 172.16.128.0/20 is a summary, 00:01:04, Null0C 172.16.130.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O*IA 0.0.0.0/0 [110/11] via 192.168.1.2, 00:02:55, Ethernet0/0注:只有在重发布以后才可运行NSSA,NSSA的配置必须是双向的路由二配置:Router(config)#host R2R2(config)#in e0/0R2(config-if)#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252R2(config-if)#no shutR2(config-if)#in e0/1R2(config-if)#ip add 192.168.2.251 255.255.255.240R2(config-if)#no shutR2(config-if)#router ospf 1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240 0.0.0.15 area 0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3 area 1R2(config-router)#exitR2(config)#do show ip ospf neighbor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92.168.3.249 1 FULL/DR 00:00:37 192.168.2.243 Ethernet0/1 192.168.1.1 1 FULL/BDR 00:00:31 192.168.1.1 Ethernet0/0 R2(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IA 192.168.3.0/25 [110/30] via 192.168.2.243, 00:01:22, Ethernet0/1O IA 192.168.3.248/30 [110/20] via 192.168.2.243, 00:01:37, Ethernet0/1R2(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O E1 172.16.138.0 [110/40] via 192.168.1.1, 00:01:48, Ethernet0/0O E1 172.16.128.0 [110/40] via 192.168.1.1, 00:01:48, Ethernet0/0O E1 172.16.130.0 [110/40] via 192.168.1.1, 00:01:48, Ethernet0/0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1 10.1.1.0 [110/50] via 192.168.2.243, 00:01:48, Ethernet0/1 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IA 192.168.3.0/25 [110/30] via 192.168.2.243, 00:03:45, Ethernet0/1 O IA 192.168.3.248/30 [110/20] via 192.168.2.243, 00:03:45, Ethernet0/1 R2(config)#router ospf 1R2(config-router)#area 1 nssa no-summaryR2(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N1 172.16.128.0 [110/40] via 192.168.1.1, 00:01:09, Ethernet0/0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1 10.1.1.0 [110/50] via 192.168.2.243, 00:01:09, Ethernet0/1 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O IA 192.168.3.0/24 [110/20] via 192.168.2.243, 00:01:14, Ethernet0/1路由三配置:Router(config)#host R3R3(config)#in e0/1R3(config-if)#ip add 192.168.2.243 255.255.255.240R3(config-if)#no shutR3(config-if)#in e0/2R3(config-if)#ip add 192.168.3.249 255.255.255.252R3(config-if)#no shutR3(config-if)#router ospf 1R3(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248 0.0.0.3 area 2R3(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240 0.0.0.15 area 0R3(config-router)#do show ip ospf neighbor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92.168.2.251 1 FULL/DR 00:00:32 192.168.2.251 Ethernet0/1 192.168.3.250 1 FULL/BDR 00:00:36 192.168.3.250 Ethernet0/2 R3(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1.0 [110/20] via 192.168.2.251, 00:01:31, Ethernet0/1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192.168.3.0/25 [110/20] via 192.168.3.250, 00:01:31, Ethernet0/2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R3(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O E1 172.16.138.0 [110/50] via 192.168.2.251, 00:02:01, Ethernet0/1O E1 172.16.128.0 [110/50] via 192.168.2.251, 00:02:01, Ethernet0/1O E1 172.16.130.0 [110/50] via 192.168.2.251, 00:02:01, Ethernet0/1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1 10.1.1.0 [110/40] via 192.168.3.250, 00:02:01, Ethernet0/2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1.0 [110/20] via 192.168.2.251, 00:02:01, Ethernet0/1 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192.168.3.0/25 [110/20] via 192.168.3.250, 00:02:01, Ethernet0/2 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R3(config-router)#area 2 nssa no-summaryR3(config-router)#area 2 range 192.168.3.0 255.255.255.0R3(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1 172.16.128.0 [110/50] via 192.168.2.251, 00:03:59, Ethernet0/1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N1 10.1.1.0 [110/50] via 192.168.3.250, 00:03:59, Ethernet0/2 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1.0 [110/20] via 192.168.2.251, 00:03:59, Ethernet0/1 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3 subnets, 3 masksO 192.168.3.0/25 [110/20] via 192.168.3.250, 00:03:59, Ethernet0/2 O 192.168.3.0/24 is a summary, 00:03:59, Null0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路由四配置:Router(config)#host R4R4(config)#in e0/2R4(config-if)#ip add 192.168.3.250 255.255.255.252R4(config-if)#no shutR4(config-if)#in e0/1R4(config-if)#ip add 192.168.3.1 255.255.255.128R4(config-if)#no shutR4(config-if)#in e0/0R4(config-if)#ip add 10.1.1.1 255.255.255.0R4(config-if)#no shutR4(config-if)#router ospf 1R4(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248 0.0.0.3 area 2R4(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 0.0.0.127 area 2R4(config-router)#exitR4(config)#router ripR4(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R4(config-router)#exitR4(config)#do show ip ospf neighbor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92.168.3.249 1 FULL/BDR 00:00:36 192.168.3.249 Ethernet0/2 R4(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1.0 [110/30] via 192.168.3.249, 00:01:36, Ethernet0/2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2.240 [110/20] via 192.168.3.249, 00:01:36, Ethernet0/2 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C 192.168.3.0/25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R4(config)#router ospf 1R4(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rip subnets metric 30 metric-type 1R4(config-router)#exitR4(config)#router ripR4(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2R4(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e0/2R4(config-router)#exitR4(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O E1 172.16.138.0 [110/60] via 192.168.3.249, 00:01:19, Ethernet0/2O E1 172.16.128.0 [110/60] via 192.168.3.249, 00:01:19, Ethernet0/2O E1 172.16.130.0 [110/60] via 192.168.3.249, 00:01:19, Ethernet0/2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1.0 [110/30] via 192.168.3.249, 00:01:19, Ethernet0/2 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2.240 [110/20] via 192.168.3.249, 00:01:19, Ethernet0/2 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C 192.168.3.0/25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R4(config)#do ping 172.16.138.1 source 10.1.1.1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72.16.138.1, timeout is 2 seconds: Packet sent with a source address of 10.1.1.1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96/168/260 ms R4(config)#router ospf 1R4(config-router)#area 2 nssa no-summaryR4(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192.168.3.249 to network 0.0.0.0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C 192.168.3.0/25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O*IA 0.0.0.0/0 [110/11] via 192.168.3.249, 00:05:56, Ethernet0/2R4(config-router)#do ping 172.16.130.1 source 10.1.1.1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72.16.130.1, timeout is 2 seconds:Packet sent with a source address of 10.1.1.1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100/193/312 ms实验步骤总结:R1 1、OSPF ,RIP 2、查看邻接关系3、重发布4、完全NSSA5、地址汇总R2 1、OSPF 2、查看邻接关系3、完全NSSAR3 1、OSPF 2、查看邻接关系3、完全NSSA 4、地址汇总R4 1、OSPF ,RIP 2、查看邻接关系3、重发布4、完全NSSA。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静态路由设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静态路由设置

实验三静态路由设置
姓名:谢英明班级:1421302 学号:201420130315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与实现路由表的配置
二、实验设备
路由器3台,交换机1台,主机3台
三、实验拓扑图
四、实验步骤
1.路由器A配置:
2、路由器B配置:
3、路由器C配置:
将路由器A的s0、s1、e0口IP地址和掩码分别设为:
E0ip address: 10.65.1.1 255.255.0.0
S0 ip address: 10.68.1.1 255.255.0.0
S1 ip address: 10.69.1.1 255.255.0.0
将路由器B的s0、s1、e1口IP地址和掩码分别设为:
E1 ip address: 10.67.1.1 255.255.0.0
S0 ip address: 10.70.1.2 255.255.0.0
S1 ip address: 10.69.1.2 255.255.0.0
将路由器C的s0、s1、e0口IP地址和掩码分别设为:
E0:ip address: 10.66.1.1 255.255.0.0
S1: ip address: 10.70.1.1 255.255.0.0
S0:ip address: 10.68.1.2 255.255.0.0
注意事项:连接路由器的链路中只能在在一端设置时钟速率,及时查看自己的命令有没有执行成功。

2.小电脑A的配置代码:
小电脑B的配置代码:
小电脑C的配置代码:
五、实验结果:
1、路由器的配置结果:
该结果表明端口e1,s1,s0设置成功且没有关闭
2、实验结果
分析:路由器的三张路由表表明实验成功。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路由)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路由)

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双实验平台的路由实验设计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实验三路由器的IOS恢复实验实验四路由器通信基础实验实验五静态路由的配置实验实验六RIP路由协议实验实验七OSPF路由协议实验实验八PPP协议实验实验九ACL配置实验实验十NAT配置实验实验十一DHCP配置实验实验十二Packet Tracer综合实验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1.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通过telnet配置设备●基本配置命令1.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网线一根●Console线一根1.3实验环境搭建图1-1实验基本拓扑1.4命令参考1.5 检测PC与路由器的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测,能否ping通路由器;并在PC上运行telnet应用程序登录路由器。

如果没有成功,请检查配置文档实验二路由器的密码恢复实验2.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我们应该掌握:●路由器的密码恢复●路由器重置2.2 设备要求●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线一根2.3实验环境搭建图2-1 实验基本拓扑2.4命令参考真机平台第一步:当我们用console线连接MSR路由器控制时同样需要密码,而这个密码也被遗忘了。

第二步:这时我们可以将MSR路由器的电源关闭,然后在CONSOLE线连接正常的情况下重新启动MSR路由器。

第三步:注意观察终端连接中显示的信息,当出现“press CTRL+B to enter extended boot menu”时我们迅速按下CTRL和B键,这样将进入扩展启动选项。

第四步:在扩展启动选项中有九个选项提供给我们选择,依次是启动CF卡中的系统,进入串口子菜单,进入以太口子菜单,文件控制,修改bootrom的密码,忽略加载系统config文件启动,清空super超级密码,设备操作以及重新启动。

要注意的是清空super超级密码并不是我们要选择的,他只适用于基于密码的验证而不是基于用户名和密码两者验证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路由器的配置评分标准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路由器的配置评分标准

实验三:路由器的配置评分标准若实验报告每一项内容基本达到以下要求则可评为80分,95分封顶,实验报告总分为:实验过程及结果得分*80%+实验总结*20%。

一旦发现抄袭现象,则总分一律评为50分以下。

一、实验过程及结果1、提供实验的网络连接图,否则扣5分2、给出各主机及路由器各端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的规划信息(最好以表格形式给出,这样最为清晰),否则扣除5分。

3、IP地址规划清晰正确,视错误情况扣3-5分。

IP地址规划满足以下要求(以router0为例,router1可类比router0):(1)router0的fa0/0与se0/1/0的IP地址不在同一个网段(络),即网络号不一样;(2)router0的fa0/0的IP地址与PC0及PC1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即网络号一样;(3)fa0/0的IP地址与PC0及PC1的网关地址一样。

即要PC0和PC1的网关地址设置成router0的fa0/0端口的IP地址;(4)router0的se0/1/0端口的IP地址与router1的se0/1/0端口的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即网络号一样。

4、对主机和路由器完成以下几项配置,缺一项扣3分(1)为每台主机配置正确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信息(2)为各路由器所用到的各端口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并使端口处于“UP”状态;(3)为串行端口配置时钟频率,并激活(4)为各路由器配置路由信息协议(RIP)(5)使用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情况,并解释5、路由器的各项配置均有配置过程截图(只保留有用和正确的部分,图片文字能看的清,大小缩放合适)或文字形式的详细的配置命令。

若配置命令不完全、存在错误,视缺失和错误情况酌情扣3-6分6、对截图或配置过程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忌啰嗦),即交代实验原理、思路、实验设计的想法等。

否则酌情扣2-3分6、有实验结果验证及说明,否则扣5分7、实验过程阐述思路清晰,有调理。

实验三 熟悉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及其应用

实验三 熟悉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及其应用

实验三:熟悉路由器配置命令及其应用Ⅰ.实验目标:熟悉路由器的简单配置。

Ⅱ.实验环境:锐捷网络实验室,锐捷路由器R1762,WINDOWS XPⅢ.基本内容:配置路由器的方法(各种窗口菜单的使用)Ⅴ.实验设备:路由器,主机,网络1、网络实验室路由器简介每小组对应一个实验台,每组的机柜里有5台设备,从上到下依次为:2、网络实验设备使用说明⑴RG-RCMS对该组实验台上所有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学生作网络实验时,不需要对控制线进行任何的拔插。

⑵登录任一组设备的方式为:HTTP://RCMS控制台IP地址:该设备的端口号例如登录到第一组的第一台路由器的方式为:HTTP:// 172.16.1.1:8080●每台设备的登录密码均为:Star●进入特权方式的命令为:enable 14Ⅵ.实验内容:第一部分:熟悉锐捷路由器配置命令一、路由器基本操作1.由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Router> enableRouter#例如上机实验使用的方式是:Router> enable 14 //进入特权模式Password: starRouter# config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2.返回用户模式Router# exit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Router>二、配置模式:1、全局配置模式:[主机名(config)#]:配置路由器的整体参数2、子模式:⑴线路配置模式:[主机名(config-line)#]:配置路由器的线路参数⑵接口配置模式:[主机名(config-if)#]: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①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 exitRouter#②进入接口配置模式(interface命令用于指定要配置的接口,interface-id是接口号,路由器的接口和交换机不一样(可以用show interface 先看一下有什么区别,这里我们选择一个端口来配置ip 地址)Router(config)# interface interface-idRouter(config-if)#ip address192.168.1.1255.255.255.0Router(config)# no shutdown(激活端口)③从子模式下直接返回特权模式Router(config-if)# endRouter#三、路由器帮助命令操作特点:1.支持命令简写(按TAB键将命令补充完整)2.在每种操作模式下直接输入“?”显示该模式下所有的命令3.命令空格“?”显示命令参数并对其解释说明4.字符“?”显示以该字符开头的命令5.命令历史缓存:(Ctrl+P)显示上一条命令,(Ctrl+N)显示下一条命令6.错误提示信息附1:help命令详解要查看帮助系统的一些简要信息,请执行help命令。

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

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

路由器配置实验报告导言:在网络时代,路由器作为一种关键设备,起着连接网络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实现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互通,还能够进行网络数据的转发和策略控制。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路由器配置的实验,学习和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以及相关知识,为今后的网络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了解网络连接和数据转发原理,熟悉一些网络设备的设置。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一台路由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2. 实验软件:路由器配置界面三、实验步骤1. 连接设备将电脑与路由器通过网线连接,确保网络正常通信。

2. 打开路由器配置界面在电脑浏览器中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进入路由器的配置界面。

输入管理员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3. 修改管理员密码为了保证路由器的安全性,我们需要修改管理员密码。

在配置界面中找到“密码管理”选项,选择修改密码,设置一个强密码并记住。

4. 设置无线网络在配置界面的无线设置中,我们可以设置网络名称(SSID)、安全性以及访问密码等。

根据实际需求配置相关参数,并保存设置。

5. 设置端口转发在路由器配置界面的“端口转发”或“端口映射”选项中,进行相关端口的设置。

通过端口转发,将外部请求导向内部的特定设备,实现局域网的访问外网。

根据需要,配置相关端口转发规则,并保存生效。

6. 配置IP地址在配置界面的网络设置中,我们可以为路由器分配内网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根据局域网的具体环境和要求,设置相应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保存设置。

7. 连接外部网络配置路由器的外网连接,使其可以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根据外网类型(以太网、光纤等),设置相关连接参数,确保外网正常访问。

8. 测试网络连接通过在电脑中打开浏览器,输入一个网址,检查路由器是否正常工作、数据是否正常转发。

同时,还可以进行PING命令等工具的使用,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和延迟情况。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路由器配置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学会了一些常用的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实验三路由器的配置一、实验类型:设计性二、实验目的:1、掌握路由器常用端口的配置方法;2、掌握配置路由器的常用命令;3、理解RIP协议的传播、分析、挑选路由,来实现路由发现、路由选择、路由切换等功能;4、掌握RIP动态路由信息协议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内容:1、搭建实验环境,对各个路由器进行端口配置;2、测试各路由器及主机间的连通性;3、配置完成后,选择网络中任何一个路由器,用命令show iproute,并对该结果进行分析与论述。

四、要求:必开五、每组人数:2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路由器 15台,PC机50台,其他常规仪器。

七、路由器的常用配置命令对于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主要是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为路由器命名2.配置各端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激活(1)配置以太网端口(2)配置串行口3.配置路由(静态和动态二选一,推荐配置动态路由)(1)配置静态路由(2)配置动态路由4.其他辅助命令(1)查看路由其当前正在运行的配置信息(2)返回到上一级模式(3)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下面以图示拓扑结构为例进行说明Router1: E0端口192.168.1.1,S0端口192.168.6.1Router2: E0端口192.168.2.1,S0端口192.168.8.1子网掩码:255.255.255.01.为路由器命名Router1> //用户执行模式提示符Router1>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r1# //特权模式提示符Router1#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outer1(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Router1(config)#hostname lab_a //配置Ruter1改名称为lab_a2.配置Router1的各端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激活(Ruter2的配置方法与之类似)(1)配置Router1的E0端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激活Rurer1>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uter1# //特权模式提示符Ruter1#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uter1(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Ruter1(config)#interface E0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对E0口进行配置Ruter1(config-if)# //接口配置模式提示符Ruter1(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配置接口的IP地址与掩码,192.168.1.1为接口的IP地址,255.255.255.0为接口的子网掩码Ruter1(config-if)#no shutdown//激活接口,如果要手工管理性关闭接口,则使用“shutdown”命令Ruter1(config-if)#end//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Ruter1#show interface //查看配置后接口状态(2)配置Router1的S0端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时钟,并激活Ruter1>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uter1# //特权模式提示符Ruter1#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uter1(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Ruter1(config)#interface S0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Ruter1(config-if)# //接口配置模式提示符Ruter1(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6.1 255.255.255.0 //配置接口的IP地址与掩码,192.168.6.1为接口的IP地址,255.255.255.0为接口的子网掩码Ruter1(config-if)#clock rate 56000 //配置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为56000(如果串口不充当DCE端,则不需要配置时钟频率)Ruter1(config-if)#no shutdown//激活接口,如果要手工管理性关闭接口,则使用“shutdown”命令Ruter1(config-if)#end//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Ruter1#show running-config //查看正在运行的配置文件的内容3.为Ruter1配置路由(1)配置静态路由Ruter1>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uter1# //特权模式提示符Ruter1#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uter1(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Router1#(config)# 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8.1//为Ruter1配置静态路由,192.168.2.0是指所要到达的目的网络,255.255.255.0 为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192.168.8.1是指数据包向目的地址前进的下一个路由器的端口地址(2)配置动态路由Ruter1# //特权模式提示符Ruter1#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uter1(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Ruter1(config)#route rip //启动RIP路由协议Rute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指定发布的网络Rute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6.0 //指定发布的网络4.为Ruter2配置路由(1)配置静态路由Ruter2>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uter2# //特权模式提示符Ruter2#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uter2(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Router2#(config)# 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6.1//为Ruter1配置静态路由,192.168.1.0是指所要到达的目的网络,255.255.255.0 为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192.168.6.1是指数据包向目的地址前进的下一个路由器的端口地址(2)配置动态路由Ruter2# //特权模式提示符Ruter2#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uter2(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Ruter2(config)#route rip //启动RIP路由协议Rute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 //指定发布的网络Rute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8.0 //指定发布的网络八、实验指导1.实验基本配置本实验按照图3.1进行连接。

实验三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实验三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实验三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

2.学会查看路由器系统和配置信息,掌握路由器的工作状态。

二、实验设备R1762路由器两台,PC 机一台,直连线一条,V.35线缆一条。

三、技术原理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路由器有以下四种命令行操作模式:1.用户模式,提示符为Red-Giant >,这是进入路由器后得到的第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路由器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

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 即可进入下面的特权模式。

2.特权模式,提示符为Red-Giant #,这是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路由器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和查看。

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 即可进入下面的全局配置模式。

3.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为Red-Giant (config)#,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路由器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陆信息等)。

全局模式下输入类似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即可进入下面的端口模式。

4.端口模式,提示符为Red-Giant (config-if)#,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路由器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可以通过exit 命令退回到当前模式的上一级操作模式,通过end 命令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锐捷路由器Fastethernet 接口默认情况下是10M/100M 自适应端口,双工模式也为自适应,并且在默认情况下路由器物理端口处于关闭状态。

路由器提供广域网接口(serial 高速同步串口),使用V .35线缆连接广域网接口链路。

在广域网连接时一端为DCE (数据通信设备),一端为DTE (数据终端设备)。

路由器配置代码总汇手则(所有实验)

路由器配置代码总汇手则(所有实验)

路由器配置代码总汇手则(所有实验)路由器配置代码总汇手则(所有实验)路由器配置是计算机网络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有效地配置路由器能够提升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总结并介绍路由器配置的代码手则,包括常用的配置指令和实验操作步骤。

以下是不同实验中的路由器配置代码总汇手则:实验一:基本路由器配置1. 登录路由器: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以下指令登录到路由器:```telnet 192.168.1.1```2. 进入特权模式:使用以下指令进入特权模式:```enable```3.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以下指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igure terminal```4. 配置路由器主机名:通过以下指令为路由器设置主机名:```hostname Router1```5. 配置管理接口的IP地址:使用以下指令为管理接口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interface FastEthernet0/0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no shutdown```6. 配置路由:使用以下指令配置路由表:```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1```7. 保存配置:输入以下指令保存配置并退出配置模式:```endwrite```实验二: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1.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使用以下指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igure terminal```2. 配置NAT池:通过以下指令配置NAT池的起始IP地址和结束IP地址:```ip nat pool NATPOOL 203.0.113.1 203.0.113.10 netmask 255.255.255.0```3.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使用以下指令配置ACL以允许需要进行NAT转换的IP地址范围:```access-list 1 permit 10.0.0.0 0.255.255.255```4. 配置内外部接口:输入以下指令配置内部和外部接口,并将NAT与ACL绑定:```interface FastEthernet0/0ip nat insideip access-group 1 ininterface Serial0/0/0ip nat outside```5. 启用NAT:使用以下指令启用NAT功能:```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NATPOOL overload```6. 保存配置:输入以下指令保存配置并退出配置模式:```endwrite```实验三:路由器安全配置1. 登录路由器: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以下指令登录到路由器:```telnet 192.168.1.1```2. 进入特权模式:使用以下指令进入特权模式:```enable3.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以下指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igure terminal```4. 配置登录认证:使用以下指令为路由器设置登录认证方式和密码:```line vty 0 15login localpassword [password]```请将 `[password]` 替换为您设置的密码。

华为路由器配置

华为路由器配置

华为路由器配置实验三路由器基本配置一、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1、实验内容:通过Console口配置Quidway R系列中低端路由器2、实验目的:掌握Console口方式配置路由器3、实验环境:PC机一部Console 线缆根(RS232串口接PC机的COM口,水晶头一端插在路由器Console口上)4、实验步骤:第一步:将RJ45的一端插入到路由器的Console口中,另外一端为9针的串口接口和一个25针的串口接口,接在计算机合适的串口上如下图:图1 物理连接第二步: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 9X 的Hyperterm(超级终端)等,建立新连接,选择实际连接时使用的微机上的RS-232 串口,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9600 波特、8 位数据位、1 位停止位、无校验、无流控,并选择终端仿真类型为VT100,如下图(Windows 9X 下的“超级终端”设置界面)。

图2 建立超级终端图3选择实际连接使用的微机串口图4 设置端口参数图5 选择终端仿真类型二搭建本地或远程的Telnet 连接配置环境1、实验内容:通过Telnet方式配置Quidway R系列中低端路由器2、实验目的:掌握Telnet方式配置路由器3、实验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用户被授权可以Telnet到某路由器,并存在有用户终端到该路由器的路由,用户则可以通过Telnet方式对路由器进行配置。

配置终端(PC机)使用标准以太网线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相连。

要求Telnet之前,路由器的以太网口已经配置了IP地址,并能正常工作。

IP地址的配置在接口视图下执行ip address 命令。

[Quidway-Ethernet0] ip address 10.0.0.1 255.0.0.0然后将PC的IP地址修改成10.0.0.X/8即可进行Telnet配置连接了。

4、实验步骤:路由器启动后,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使用Telnet 客户端程序建立与路由器的连接并登录到路由器,然后对路由器进行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路由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路由配置

实验三路由配置[参考文件夹”文档“的”Packet_Tracer图文教程”]第一部分: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技巧;2、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3、熟悉广域网线缆的方式。

【实验背景】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

每个校区出口利用一台路由器进行,两台路由器间学校申请了一条2M的DDN专线进行相连,要求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相互访问。

技术原理:1、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报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

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和转发的,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

2、生成路由表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配置和动态配置,即静态路由协议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3、静态路由是指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4、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有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性高。

5、缺省路由可以看做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

当数据在查找路由表时,没有找到目标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时,为数据指定路由。

【实验步骤】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1、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2、查看路由表生成的直连路由;3、在路由表R1、R2上配置静态路由;4、验证R1、R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5、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1/01的IP地址;6、PC1、PC2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实验设备】PC 2台;Router-PT可扩展路由2台(Switch_2811无V.35线接口);Switch_2960 2台;DCE串口线;直连线;交叉线PC1IP:192.168.1.2Submask:255.255.255.0Gateway:192.168.1.1PC2IP:192.168.2.2Submask:255.255.255.0Gateway:192.168.2.1R1enconfthostname R1int fa 1/0no shut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exitint serial 2/0no shut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clock rate 64000(必须配置时钟才可通信)endR2enconfthostname R2int fa 1/0no shut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exitint serial 2/0no shutip address 192.168.3.2 255.255.255.0no shutendR1enconft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3.2endshow ip routeR2enconft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3.1endshow ip route第二部分:路由器RIP动态路由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RIP协议的配置方法;2、掌握查看通过动态路由协议RIP学习产生的路由;3、熟悉广域网线缆的方式。

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报告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路由器基本配置的操作步骤,包括IP地址配置、路由协议配置等内容。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一台路由器2. 实验软件:路由器配置工具三:实验步骤1. 网络拓扑设计在实验室环境中,设置一个简单的拓扑结构,包括一个局域网和一个广域网。

局域网内有两台主机,广域网通过路由器与局域网连接。

2. 路由器基本设置1) 连接路由器将计算机与路由器通过网线连接,并确认连接正常。

2) 登录路由器打开配置工具,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并输入管理员账号密码登录路由器的管理界面。

3) 修改管理员密码在路由器管理界面中,找到系统设置选项,修改管理员密码以保证安全性。

4) 配置设备名称在路由器管理界面中,找到设备名称设置选项,将设备名称修改为用户定义的名称。

5) 配置IP地址在路由器管理界面中,找到接口配置选项,为路由器的各个接口配置合适的IP地址。

6) 保存配置在路由器管理界面中,找到配置保存选项,保存已经修改的配置。

3. 路由协议配置1) 静态路由配置在路由器管理界面中,找到静态路由设置选项,为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项,使得路由器能够正确地转发数据包。

2) 动态路由配置在路由器管理界面中,找到动态路由设置选项,选择适合的路由协议并进行配置,实现路由器的动态路由功能。

四: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操作,成功完成了路由器基本配置。

通过测试,发现路由器能够正确地转发数据包,并且实现了动态路由功能。

五: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没有涉及附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缩写,指互联网协议地址。

每台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都需要拥有唯一的IP地址,用于标识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

2. 静态路由: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其中每条路由包含目标网络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

3. 动态路由:由路由器通过某种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的路由信息,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

路由器配置实验实训报告

路由器配置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熟悉路由器的不同命令行操作模式,了解单臂路由的配置方法,并能够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二、实验内容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2. 单臂路由配置3. 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实现三、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Cisco Packet Tracer 6.2sv 模拟软件,一台PC,一台路由器(如Router2811),交叉线,配置线。

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如Windows 10),Cisco Packet Tracer 6.2sv。

四、实验步骤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添加一台路由器(如Router2811)和一台PC。

(2)通过Console线缆连接PC和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

(3)打开PC的终端模拟器,按照以下步骤进入路由器配置模式:- 连接到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

- 输入命令“enable”进入特权模式。

- 输入命令“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4)进行以下基本配置:- 设置路由器的主机名:`hostname 路由器名称`-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配置接口的IP地址:`ip address IP地址子网掩码`- 配置默认网关:`ip default-gateway Default-Gateway-IP`(5)保存配置:`write memory`2. 单臂路由配置(1)在Packet Tracer拓扑图中添加一台交换机(如Switch2960)和两台PC。

(2)将路由器的FastEthernet0/0接口连接到交换机的FastEthernet0/1接口。

(3)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并为每台PC分配相应的VLAN。

(4)在路由器上配置单臂路由:-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配置VLAN成员:`switchport mode access`- 配置VLAN ID:`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ID`(5)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igure terminal`- 添加静态路由:`ip route 目标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3. 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实现(1)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间路由:-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igure terminal`- 配置路由协议:`router rip`- 配置路由器ID:`router-id 路由器ID`- 配置VLAN路由:`network VLAN-ID`(2)在PC上配置默认网关:- 进入PC的网络连接设置。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引言: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它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在网络通信中,路由器的配置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过程,包括网络拓扑设计、IP地址分配、静态路由配置和网络安全设置。

一、网络拓扑设计在开始配置路由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设计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拓扑结构,包括一个路由器和两台主机。

路由器连接到互联网,并将数据包转发给两台主机。

二、IP地址分配在配置路由器之前,我们需要为网络中的设备分配IP地址。

IP地址是网络中唯一标识设备的地址。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私有IP地址范围(如192.168.0.0/24)来分配给路由器和主机。

为了保证网络的可扩展性,我们使用子网掩码将IP地址划分为不同的子网。

三、静态路由配置静态路由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静态路由配置来实现路由器的转发功能。

通过配置路由表,我们可以指定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的路径。

四、网络安全设置网络安全是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的重要方面。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配置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设置来保护我们的网络。

例如,我们可以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来限制特定IP地址或端口的访问,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五、实验结果经过以上的配置步骤,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我们可以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确保数据包能够正常地从一个主机传输到另一个主机。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traceroute命令来跟踪数据包的路径,以验证静态路由配置是否正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过程。

我们学习了网络拓扑设计、IP地址分配、静态路由配置和网络安全设置等重要概念和技术。

路由器实验报告1汇总

路由器实验报告1汇总

路由器实验报告1汇总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文将对实验内容进行汇总和总结,并提供详细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一、实验概述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路由器设备,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内容:路由器的基本设置与配置、网络的互连与通信、路由协议的配置与调整、网络故障排除与处理等。

二、实验内容2.1 路由器的基本设置与配置在第一个实验中,我们首先了解了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然后,通过对路由器设备的设置和配置,我们成功建立了基本的网络连接,并进行了相关的网络测试。

2.2 网络的互连与通信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网络的互连与通信。

通过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和地址,我们实现了多个网络之间的互通,并进行了网络通信的测试和分析。

2.3 路由协议的配置与调整在第三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路由协议,并在路由器上进行了相应的配置和调整。

通过对路由协议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成功实现了网络的自动路由选择和优化。

2.4 网络故障排除与处理在第四个实验中,我们面对了一系列网络故障,并通过对路由器的故障排除和处理,成功恢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

这个实验对于我们理解网络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3.1 路由器的基本设置与配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根据由实验指导书给出的教程,成功地完成了路由器的基本设置和配置。

通过对网络的测试和监控,我们发现路由器能够正常工作,并实现了网络间的通信。

3.2 网络的互连与通信通过对路由器接口和地址的配置,我们成功实现了多个网络之间的互通。

通过网络通信的测试,我们发现数据能够正常传输,并且延迟较低,网络的吞吐量也较高。

3.3 路由协议的配置与调整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并实践了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通过对路由器的配置和调整,我们成功实现了网络的自动路由选择,并提高了整个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3.4 网络故障排除与处理在面对网络故障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排除和处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目的:1、熟悉路由器几种模式,熟练应用快捷键2、了解路由器的一般配置步骤3、熟悉基本的配置命令,会查看命令参数4、理解路由器各种口令的作用,并会恢复路由器的口令实验知识要点:路由器的软件和硬件结构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路由器的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单元,和计算机一样,它是路由器的控制和运算部件。

RAM/DRAM:内存,用于存储临时的运算结果,如:路由表、ARP表、快速交换缓存、缓冲数据包、数据队列、当前配置。

RAM中的数据在路由器断电后是会丢失的。

FLASH:可擦除、可编程的ROM,用于存放路由器的IOS,FLASH的可擦除特性允许我们更新、升级IOS而不用更换路由器内部的芯片。

路由器断电后,FLASH的内容不会丢失。

FLASH容量较大时,就可以存放多个IOS版本。

NVRAM:非易失性RAM,用于存放路由器的配置文件,路由器断电后,NVRAM中的内容仍然保持。

ROM:只读存储器,存储了路由器的开机诊断程序、引导程序和特殊版本的IOS软件(用于诊断等有限用途),ROM 中软件升级时需要更换芯片。

接口(Interface):用于网络连接,路由器就是通过这些接口和不同的网络进行连接的。

(背板图片)路由器的启动过程:ser mode):通常用来查看路由器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无法对路由器进行配置,可以查看的路由器信息也做全局性修改和设置的模式,还可以向下分为一些子模式,比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是Cisco的IOS是命令行界面,有两种基本工作模式:(如下图)用户模式(U 是有限的;特权模式(Privilege mode):可以更改路由器的配置,当然也可以查看路由器的所有信息。

全局配置模式:不能使用查看性质的命令,但是确实如接口配置模式、线路配置模式、路由进程配置模式等各种模式下的CLI 提示符命令提示符 模式用于进入该模式的IOS 命令 描述Router>用户EXEC 模式登陆后的默认模式“只能查看”有限的路由器信息 Router#特权EXEC 模式 在提示符Router>下输入置命令 enable详细的查看、测试、调试和配Router(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 在提示符Router#下输入 config terminal置修改高级配置和全局配Router(config-if)#接口级(一种配置模式)tethernet0) 执行用于接口的命令在提示符Router(config)#下输入interface [interface name](如fas Router(config-router)# 路由引擎级(一种配置模式)执行路由引擎命令在提示符Router(config)#下输入Router [routing protocol] (如rip、igrp)Router(config-line)#线路级(一种配置模式)下输入Line [port](如console0、vty 0 4)执行线路配置命令在提示符Router(config)#aux0、 快捷键:命令描述Ctrl-A ☺ 移至命令行开头 Ctrl-E ☺ 移至命令行末尾 Esc-B 后移一个词 Ctrl-F ☺ 前移一个字符 Ctrl-B ☺ 后移一个字符 Esc-F 前移一个词左箭头 把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右箭头 把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CTRL-P ☺ 显示最后一次输入的命令 上箭头 显示最后一次输入的命令 CTRL-N ☺ 显示下一条输入的命令 下箭头 显示最早输入的命令 CTRL-D ☺ 删除光标上方的字符 <BACKSPACE> ☺ 删除光标前的字符CTRL-R ☺ 重新显示当前行 CTRL-U ☺ 完全删除当前行 CTRL-W ☺ 词 删除光标前的一个CTRL-Z ☺ 从配置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 <TAB> ☺ 字完整命令关键$ ☺ 当它显示在行首时,表示在行的末尾还有字符未显示出来配置寄存器:是一个16位的虚拟寄存器,用于指定路由器启动的次序、中断参数和设置控制台波特率等。

该寄存器的值通常是以十六进制来表示的。

利用配置命令config regis 配置寄存器的最后4位,指定的是,路由器在使用的启动文件所在的配置寄存器各位的含ter 可以改变配置寄存器的值。

启动的时候必须位置。

义寄存器位数 十六进制 功能描述0-3(启动次序)0x0000-在引导提示符下(>或rommon >从ROM 中引导,0x000F启动字段:0000-停留下)0001-4 - 未使用 5 - 未使用6 0x0040 配置系统忽略NVRAM 中的配置信息7 0x0080 启动OEM 位8 0x01置,系统会进入引导监控模式00 设置之后,暂停键在系统运行时无法使用;如果没有设下(rommon>) 9 -10 0x0400 广播地址全0的就是11 0x08800bps-1200到0x1控制台线路速度,默认的就是00即960013 0x2000 如果启动失败,系统以缺省ROM 软件启动14 0x4000 -150x8000该设置能够启用诊断消息,并忽略NVRAM 的内容典型参数:: 运行过程中中断键被屏蔽,NVRAM 中配置的内容以确定启动次序,如果启动失败会采用缺省的ROM 软件进行启动。

l 0x2142:恢复密码时候使用。

忽略NVRAM 配置信息而进入初始配置对话模式中去。

l 0x2102路由器会查看路由器查找IOS 流程:SHOW命令:显示路由器的各种信息密码恢复步骤实验拓扑:路由器后面板实验任务描述:根据网络拓扑图,搭建网络环境,并完成以下试验任务:路由器常用命令及使用技巧查看路由器的版本信息为路由器定义名称设置路由器的时间并查看时间为路由器添加特权密码启用控制台密码设置aux密码为TELNET 访问启用密码不执行DNS 解析配置路由器,使得控制台端口不会中止你的连接配置路由器,使得路由器发送的控制台屏幕的消息不会附加到命令行中 配置路由器,使得当登陆控制台端口的时候显示一个标题。

配置路由器各类接口查看网络连通行(PING命令的使用,用TELNET命令测试实验是否成功) 用SHOW命令查看配置信息、检测接口状态及路由器状态等相关信息保存配置信息了解密码恢复过程实验步骤及调试:一、 步骤路由器常用命令及使用技巧1、Router> //用户模式Router>? //察看在用户模式下的可执行的命令2、Router>enable //(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Router#Router#? //察看在特权模式下的可执行的命令3、Router#config terminal //(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4、Router(config)#end //退回到特权模式Router#exit/disable //退回到用户模式Router>quit/exit //退出控制线路【注】路由器的模式大致可分为:A、用户模式:权限最低,通常只能使用少量查看性质的命令B、特权模式:可以使用更多查看性质的命令和一些少量修改路由器参数的命令C、全局配置模式:不能使用查看性质的命令,但是确实做全局性修改和设置的模式, 还可以向下分为一些子模式,比如接口配置模式、线路配置模式、路由进程配置模式等。

5、无论是在用户EXEC模式还是特权EXEC模式下,我们都可以在提示符Router>或Router#下输入问号,以查看可用命令列表。

EG:Router>?Router#?【注】当可执行的命令很多,又无法在一屏中全部显示时,IOS将显示提示符“—more—”,按下空格键后,IOS将显示下一页命令,按下回车键后,IOS将显示下一行命令,当余下的命令全部显示后,提示符Router>将再次出现。

6、使用单词帮助来找出以特定字母打头的命令EG:Router#c?clear clock configure connect copy7、在问号前加上命令中的字符,可缩小搜索范围EG:Router#co?configure connect copy8、在命令后面加上问号,可了解该命令的语法,该命令后可以接的参数EG:Router#config ?memory configure from NV memorynetwork configure from a TFTP network hostoverwrite-network overwrite NV memory from TFTP network hostterminal configure from the terminal<cr>9、输入的命令不正确时,将出现一条消息,指出语法错误EG:Router#show rnnning-config∧%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10、当命令需要更多的参数时,将出现消息Ambiguous commandEG:Router#show access%Ambiguous command:" show access "输入所需的参数,就可以消除Ambiguous command错误11、show命令的使用(该命令用来查看路由器的各种信息)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r#show **** //(参数)查看路由器的版本信息R2_2801#R2_2801#show version //查看路由器的版本信息为路由器定义名称R2_2801>R2_2801>enR2_2801#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2_2801 (config)#hostname cisco //名字为ciscocisco(config)#设置路由器的时间并查看时间cisco#clock set hours:minutes:seconds day month year //注意月份用英文,其余用数字。

例如设置08年3月3日 16:30cisco#clock set 16:30:00 3 may 2008cisco#show clock //查看当前日期时间设置为路由器添加特权密码R2_2801 (config)#R2_2801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密码为ciscoR2_2801 (config)#R2_2801config)#enable secret pfcisco //密码为pfciscoR2_2801 (config)#【注】如果同时设置了这两个密码,路由器采用加密的密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