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共83页
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12.18
军事 成立北约1949
经互会1949
成立华约1955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两极格局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世界局势
整体:美苏两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局部的热战
柏林危机(1948年) 美苏“冷战”第一次高潮
美国力图分裂德国,把西德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
3.欧洲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 强,提高欧洲在国际上地位。 ②经济上与美国竞争和政治上的独立自主, 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严重削弱。 ③冲击了“二战”后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 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原因:内因: ①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封建残余; ②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 ③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 利用国家政权大力进行经济发展等。 外因: ①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时机如朝鲜、越南战争; ②美国的扶持; 表现: 20C50-70’S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 美国的经济大国。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的汽车工业 会 在 日年 本第 东 京届 举奥 行运
1964 18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大国之梦
材料一: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1952—1960年 1961—1970年 8.2 11.2 2.8 4.1 2.7 2.8 联邦 德国 7.5 4.8 法国 4.8 5.8 意大利 5.8 5.6
材料二: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 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 “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9月,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1982年上台的中曾 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 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战后的政治格局》课件
全球化与地区冲突的挑战
1
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化的推进对国际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全新的影响和挑战。
2
地区冲突的复杂性
地区冲突和对抗对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3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面对全球化和地区冲突,国际合作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战后政治格局的展望和影响
全球治理的挑战
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紧 密,以推动共同利益和发展。
世界二极格局的形成
1 冷战的爆发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竞争促使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形成.
2 冷战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政治对峙和武器竞赛对全球有着深远的影响.
3 意识形态之争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抗使得世界二极格局更加明显.
大国间的对抗与博弈
军备竞赛
美苏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军备竞 赛,世界的安全形势牵动着全 人类的心。
争夺霸权
各大国争相争夺全球的政治和 经济霸权,导致了紧张的国际 局势。
地区冷战
冷战期间,不同地区都发生了 各种局部冲突和对抗。
后冷战时期的多极格局
1 超级大国的演变
冷战结束后,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开始发生变化。
2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许多新兴经济体崭露头角,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多极化的影响
改变的权力平衡
二战后,欧洲列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新的超 级大国也崛起。
国际组织的兴起
为了解决全球问题,诸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开 始崭露头角。
国际关系的重塑
外交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转变
战争后,许多国家调整了外交政 策以适应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新的国际合作机制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深化
发展
多极化趋势出现
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及发展中国家 成为世界重要力量
美苏争霸史实:
1、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 遏制政策,打压苏联。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 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 2、70年代:苏联向美国霸权发起全面挑战,势力 范围扩张到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美国则陷入 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 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 3、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七十年代期间——苏攻美守 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同时,苏联因经济发展停 滞,军费开始沉重,转而全面收缩。
八十年代以来——苏联萎缩
美苏争霸影响:
美苏争霸削弱了美、苏两国的对内控制力,
反过来又影响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进程, 使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转型。
煤钢联营
(1951年)
欧共体
(1967年)
欧 盟与欧元
(1993年)
开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7
雅尔塔体制 建立联合国始 冷战的展开
战后国际政治 格局的演变
殖民体系 的瓦解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冷战的结束
美苏冷战 的始末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阶 段 格 局 表 现
二战结束后 二战后至20世 纪50年代 20世纪六七十 年代 20世纪80年代 末至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 初至今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根据雅尔塔会议等大国会议的协议,美苏两分天 下 富尔顿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 织;莫洛托夫计划与经互会、华约组织 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中国 振兴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精品课件)
一、冷战政策
1、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 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 2、定义: 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 “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杜鲁门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开始标志: 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标志 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北约和华约形成的目的是什么?回顾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是什么?比较一下两次 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的格局有什么异同点?
目的:争夺世界霸权,维护本国利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异:不再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同: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争夺世界霸权
二、美苏争霸
1、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 中占优势。(美攻苏守)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 (苏攻美守)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双方实现有限缓和直至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
2、影响:
美苏争霸,不仅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给两国带 来沉重负担,进而也影响到世界的局势。
答: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
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 战后的敌对关系。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 家利益。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 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美国是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和国家联盟实力不断增 2 定义: 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 影响:政治格局多极化,地区冲突 科索沃战争 概况: 1999年,由于南斯拉夫联盟内部民族矛盾激化,北约借口干涉, 科索沃战争爆发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影响:
二战后的政治格局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1.原因: 欧盟)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关键因素:法德宿敌的和解;
4、冷战的表现:
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 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
领域 政治 经济
政策措施 美国
杜鲁门主义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军事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沙条约组织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 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此即“杜鲁门主义”。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 以发起冷战,它的目的是什么?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进而向全世界扩张。
材料一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 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 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 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经济发展的需要;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 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 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国际格局的变化与大国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国、法国、 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 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苏关系紧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 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 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 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 局的演变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随着世界 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 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 断加强。 【主要表现】 (1)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分天 下,“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 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崛起等,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 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 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军事
北约建立
①原因: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②成立:1949年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③性质: 军事政治集团
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从盟友到对手——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1.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2. 战后初期的形势 3.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冷战的开始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1947年 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 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 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此即“杜鲁门主义” 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此即“杜鲁门主义”。 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 合作转向公开对抗,向全球扩张。 公开对抗 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转向公开对抗,向全球扩张。 它的发表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它的发表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洲联合的原因 1.欧洲联合的原因 2.欧洲的联合 2.欧洲的联合——欧共体成立 欧洲的联合——欧共体成立 3.欧洲联合的影响 3.欧洲联合的影响 二、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 1. 经济的崛起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三维国际象棋盘” ◆ “三维国际象棋盘”
---约瑟夫 奈 约瑟夫·奈 约瑟夫
单极----多极结构论” 由一个全球性超 多极结构论” ◆ “单极 多极结构论 级大国和多个地区性大国构成的世界。 级大国和多个地区性大国构成的世界。
---亨廷顿 亨廷顿
什么是“极”?两极之“极”和多极之“极”含义是否 什么是“ 两极之“ 和多极之“ 相同? 相同?
冷战” 冷战 杜鲁门主义1947 ——“冷战”正式开始 杜鲁门主义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 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的征服企图。 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 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 照其自己的方式, 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本 身的命运。 身的命运。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 .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 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 .冷战结束后, 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 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 多极世界” .从某些维度看, 单极世界” 都 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非多极化格局
年广东历史25)约瑟夫•奈教授 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 年指出, (2009年广东历史 )约瑟夫 奈教授 年广东历史 年指出 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 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 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 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 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 ),力量非 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 常分散。 常分散。下列表述同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战后世界格局
战后世界新格局(一)战后国际关系演变1、变化原因:(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反对法西斯。
(2)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
(4)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和平”演变。
2、演变的表现:(1)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了德、意、日。
(2)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建立了联合国。
(3)美国推行冷战遏制苏联,对亚洲实行局部战争。
(4)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6)苏联推行霸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
(7)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经济上日、西欧、美三足鼎立,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
(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增强。
3、基本格局:(1)第三世界崛起和西欧、日本的实力增长,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冷战是战后四十年国际关系的核心。
(3)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二)冷战中的对峙1、冷战政策(1)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专题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根本原因 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 2、表现 80年代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要求在国际事务中 增大日本的发言权;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席位;出兵参与美国的海外军事行动等。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二战后,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 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独立、发展经济,广大 发展中国家希望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 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3、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4、任务(行动纲领):政治上,反对美苏超级大国的 霸权主义;经济上,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意义:标志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 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民族解 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易错易混: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 面,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2、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是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 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缓和与动荡并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时间: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2)推动因素:(直接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 瓦解;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欧盟实力的增强;日本 的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提 高等。 (3)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 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 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注意: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的 多极化。多极化的格局并没有真正形成,还只是一个 趋势,它的形成还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四)中国振兴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实力的消长,国家的兴衰不可避免,国际关系的格局和中心舞台也就随之改变。
二战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改变了原本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一种新的世界格局的悄然形成,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最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总的演变过程是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
法西斯德国、日本成为战败国,法国和英国受到严重削弱,欧洲的政治中心地位基本丧失。
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资本主义世界由“英国时代”走进“美国世纪”,。
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逐渐增长,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和苏联两国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由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对立加剧,两国由战时同盟关系演变为对抗关系,随着1949年“北约”组织和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演说。
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苏联饱受战争破坏之后,独创性地开启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使苏联的经济规模迅速膨胀,并直指美国的霸权地位。
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等12个西方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即“北约”。
1955年5月14日,苏、波、捷、匈、保、罗、阿和民主德国签订《华沙条约》,正式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华约”。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从二战之后到1990年苏联解体为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成为世界世界形态的主要存在形式,即我们所说的冷战。
战后的政治格局PPT参考课件
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1776年建国 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然而已成为世界上最发 达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时,美国走向独立,领土大块大 块地扩充,资本主义经济大步地发展;19世纪后 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欧洲二、 三百年完成的事,它在不到百年内便完成了。
一战
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4—
1929
1929年 资本主义 ——
资本主 义经济
1933 固有矛盾 经济
“繁荣” 一时
大危 机
美国
摆脱危机 (罗斯福新政)
寻找出路
德、日
(法西斯专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欧、亚战争
策源地形成
1—5 BBCCB 6—12 DBCCA CB
冷战
界 格
繁荣一时 经济大危机
美日欧经济
经济全球 化
局
一战
二战
三足鼎立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复习目标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影响和实质; (2)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影响; (3)以“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 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4)知道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掌握欧亚战 争策源地的形成,并认识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命 运 的 抉 择
他们上台前,国家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面对困境 他们却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最终出现两种截 然不同的命运。
困境: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道路:美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走向法西斯道路
命运:美摆脱危机,成为反法西斯胜利的重要力量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变化
阶段
世界格 局
二战后至20世纪 50年代中期
两极对峙格局的 形成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两极格局下,表现出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
多极化趋势
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杜鲁门主义、马
主要表 现
歇尔计划、“北约”; 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经互会、
华约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 国、中国振兴以及不
结盟运动的兴起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一 超独大、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 欧盟、日本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 重要力量;俄罗斯走出低谷;中
国国际地位提高
认识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 4.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1/3/11
4
煤钢联营
(1951年)
开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3/11
欧共体
(1967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
欧 盟与欧元
(1993年)
深化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7
发展
5
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及发展中国家
成为世界重要力量
2
美苏争霸史实:
1、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 遏制政策,打压苏联。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 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
2、70年代:苏联向美国霸权发起全面挑战,势力
范围扩张到西亚五、、非六洲十和年拉丁代美—洲—。美美国攻则苏陷入守
雅尔塔体制 建立联合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
战后世界 的重构
冷战的开始
冷战的展开
战后国际政治 冷战的结束 格局的演变
2021/3/11
殖民体系 的瓦解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美苏冷战 的始末
1
阶段
二战结束后
二战后至20世 纪50年代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格局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表现
根据雅尔塔会议等大国会议的协议,美苏两分天 下
富尔顿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 织;莫洛托夫计划与经互会、华约组织
20世纪六七十 多极化趋势出现 年代
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中国 振兴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 两极格局瓦解 末至90年代初
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
20世纪90年代 初至今2021/3/11
多极化趋势加强
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一.两极格局形成
1.形成背景:
1)基础因素:法西斯被消灭,失去合作的基础 2)美苏因素:美政经军实力资本主义世界头号 强国.苏政军实力增长,唯一可与美国相抗衡国 家 3)西欧因素:二战后实力削弱,欧洲中心地位基 本丧失 4)差异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 方面差异
一.两极格局形成
1.形成背景:
是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一、两极格局形成 二、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 三、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什么是“极”?
“极”是指国际力量对比形成的基 本格局。是具有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 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 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 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 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发起冷战, 它的目的是什么?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进而向全世界扩张
材料二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 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 企图…… —杜鲁门
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冷战”序幕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 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 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 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 来。……所有这些名城 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 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而 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 强的高压控制。”
材料中的“铁幕”指什么? 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2.形成过程: “冷战”含义: 美国为首西方资’国家,对苏联等社’国 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敌对行动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在⼀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种结构、态势。
它是⼀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较集中⽽概括的表现形式。
战后初期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形成的美苏为⾸的两⼤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演变,到20世纪90年代初最终⽡解,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向发展。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国⾸脑主要通过德⿊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美、苏、英三⼤国在第⼆次世界⼤战后期,为了各⾃的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问题,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系列国际会议上达成了谅解和协议。
其实质是由美苏两个⼤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范围。
雅尔塔体制的确⽴,反映了⼆战期间形成的国际⼒量对⽐的状况,在⼀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与民主原则;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的作⽤;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共处;联合国的建⽴也是雅尔塔体制的⼀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个重要标志。
但它具有美、苏、英三⼤国根据各⾃实⼒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彩,损害了⼀些主权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结束了欧洲在世界政治的中⼼地位,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两极政治格局 ⼆战后,美国⼀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代替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局⾯,独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
1947年美国先后抛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949年5⽉策划建⽴了“北⼤西洋公约组织”以及其他⼀些组织,形成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圈。
北⼤西洋公约组织的成⽴,标志着以美国为⾸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对美国和西⽅其他国家政治上的孤⽴和敌视、意识形态上的攻击与诬蔑、经济上的制裁与封锁、军事上的包围和威胁,苏联和⼈民民主国家不得不奋起⾃卫。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30年代上台的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议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合约,并且有办法也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的改变了世界的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的企图向现实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加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势力均衡。
由于英法及其他大陆欧洲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强大的苏联也在国际关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受传统政策思想的影响,积极经营美洲,很少涉足美洲之外的国际事务,因而对欧亚的一系列变化并不是表现得很积极。
因而出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方面力量的相互影响,解释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各国矛盾日益尖锐,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诱因!战争还是由好战的的意志日耳曼人挑起,1939年9月3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的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而美国国会则在9月5日通过了《中立宣言》宣布对战争双方采取中立态度!还是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一样,美国在战争初期并不想介入!一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才对德日宣战,正式参加战争!战争一直到1945年4月16日,苏联人在他们伟大的元帅朱可夫的指挥下从遥远的东欧平原的斯大林格勒城下打到了第三帝国首都,并且攻破的这座欧洲名称~~~~柏林!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自杀身亡!第三帝国灭亡!5月2日,德国人向苏联人投降!1945年8月6日,美国人对负隅顽抗的日本人使用了自己的新式武器~~~~原子弹,3/5的广岛被毁,14万平民丧生,两天后,苏联人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率领下越过中苏边境如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8月9日,美国人又对长崎放下了一颗原子弹,7万多平民丧生,至此,日本迫于各国的压力,已无力继续战争与8月中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