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教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

八年级上册教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

八年级上册教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依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观赏本节导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学校要进行金秋美术作品竞赛,小欧很快乐,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与竞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假如这块画布的面积是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书P68页的问题)

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索并沟通解法)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

一般地,假如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 =a (x0)中,规定x =。

2、试一试:你能依据等式: =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3、想一想:以下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建议:求值时,要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写出应当满意的关系式,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记法写出对应的值。例如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

4、例1 求以下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1;(3) ;(4)0.0001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6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6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6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

(a+b)(a-b)=a2-b2 (1)

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

a2-b2=(a+b)(a-b) (2)

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讲解

如x2-16

=(x)2-42

=(x+4)(x-4).

9 m 2-4n2

=(3 m )2-(2n)2

=(3 m +2n)(3 m -2n)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 (2)9a2- b2.

上海市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函数的认识

上海市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函数的认识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学校:年级:初二课时数:2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组长备注

课题函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函数的认识

重点、难点函数的认识

考点及考试要求

教学内容

函数

概念

变量: 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常量: 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函数: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变化有两个变量,设为x和y,如果在x的允许取值范围内,变量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变量y叫做变量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函数解析式: 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式子称为函数解析式

定义域: 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y=来表示.这里括号内的字母x表示自变量,括号外的为了深入研究函数,我们把语句”y是x的函数”用记号)x(f

y=表示时,)a(f表示当x=a时的函数值.

字母f表示y随着x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在函数用记号)x(f

函数的概念

1. 下列各式中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 (A) y x =

(B) y x =- (C) y x =± (D) y x =-

2. 圆的周长公式2C r π=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r ,π是变量,2为常量 (B) r ,C 是变量,π,2为常量 (C) r 是变量, 2,π,C 为常量 (D) C 是变量,r ,,2π为常量

3. 关系式(1)1x 2y +=;(2)x y =;(3)1x y 2-=;(4)x

1

y =

;中,y 是x 的函数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下列图像不是函数的是 ( )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1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为使学生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特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教材内容包括: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章《勾股定理》、第三章《实数》,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其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第二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其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三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是通过可能性的大小认识概率,并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概率计算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

上海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6.1(2)二次根式教案

上海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6.1(2)二次根式教案

16.1(2)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重点: 二次根式乘除法的性质.

难点: 体会运用性质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流程】

流程意图说明

1.

复习字母的取值范围及计算.

2.自我探求实数运算的二次根式的性质3、4.

3.二次根式乘除法的性质应用:化简二次根式.

4.归纳小结,理清概念,掌握方法.

5.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检验目标的适切性. 【学习导航】 一.学习准备

1.(1)二次根式x 21-中的字母x 的取值范围是____;

(2)二次根式3

21

+x 中字母x 的取值范围是____.

2.(口答)计算: (1)2

)3

2(

=____; (2)()2

9=_____; (3)2

)5

25

(-=___;

(4)()2

9

- =_____; (5)

16=_______; (6)2)5(-=______.

二1..观察讨论:

在实数运算中我们由

9494⨯=⨯;5454⨯=⨯;

16

9169=;2

323

=

得出两个等式:

=ab ( )

=b

a

( ) 这两个等式也作为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分别为二次根式的性质3和性质4. 2.探究:18与23相等吗?为什么?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3与相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2

3

== 还有其他方法吗?

3.一般地,设0,0≥≥b a ,那么a b ab =2

.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几个因式的乘积,其中有的因式是_____________式,那么这样的因式可以用它的______平方根代替后移到根号外面.

类似地,设0,0〉≥b a ,那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教案 PPT课件 (20份) 沪科版9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教案 PPT课件 (20份) 沪科版9

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画法表示怀疑,你认为他的
画法对不对呢?请说明理由。
小明的画法正确。因为在Rt△ BCD A E 和Rt△ BED中,C=DEB=90,BC=
BE,BD=BD,根据HL,可得 Rt△ BCD D
≌Rt△ BED。所以,DBC=DBE,所 C
B
以BD平分ABC。
小结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 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谢谢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教案ppt(20份) 沪科版1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教案ppt(20份) 沪科版1
4、已知点 A (2,a)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是 B ( b,-3 ) ,则 ab=_6_。
5、若点 (10-a,5+b) 与点 (2,-5) 关
于 y 轴对称,则 a+b=_2__。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 P(3,a)
和点 Q(b,-4) 关于 x 轴对称,则 a+b=
__7 _。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⑵ 画出四边形 ABCD 关于 y 轴的 对称图形 A1B1C1D1;
⑶ 写出点 A1,B1,C1,D1 的坐标。
A(-2,4)
y
B(-3,3)
6
C(-4,1) D(-1,2)
A4 B
A1 B1
AB11((23,,43)) C1(4,1) D1(1,2)
D2 D1
C
-4 -2 O
2
-2
C1
4x
巩固练习
⑵ 将△ABC 向右平移 6 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
△A2B2C2,写出点 A2,B2,C2,的坐标; ⑶ 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
条直线对称?若是,请在图上画出这条对称轴。
A1(0,4) B1(2,2) C1(1,1)
y
A A1
x=3
A2
A2(6,4) B2(4,2) C2(5,1)
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 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 的_垂_直_平_分_线_;反过来,如果两个 图形各对对应点的连线被同一条直线 _垂_直_平_分_,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 条直线对称。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 19.8(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 19.8(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教学设计表

进行线段转化,试着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3、几何画板演示辅助线添法,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5、小总结:根据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当遇到线段的倍分问题时,可以使用线段的转化来解决,那么推论1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新思路?题还可以使用特殊角转化(推论1)(板书)

例题讲解,巩固运用(1)13’30

-

19’40

掌握例

题1

1、让我们来看看

这道例题能不能

使用我们学习的

新思路去解决?

题目(板书):

已知:AB=AC,∠

B=30°,AD⊥AC

求证:

1

=

2

BD DC

请学生在导学单

上先标出已知条

件(一位同学上台

标记),并思考如

何证明

3、讲解例题(板

2、一位学生用粉

笔标出已知条件,

效果图:

全体学生思考如

何证明

书)

深化理解,变式训练19’40

-

27’30

完成导

学单上

练习部

分第1

1、通过用特殊角

转化线段的倍分

关系,我们已经解

决了一道例题,现

在请你们自主完

成练习部分第一

题:

3、巡场进行个别

辅导(①指出这题

是例题1的变式②

提示学生将已知

在图上进行标

记),请完成得快

的同学上台分享

思路

2、完成导学单上

练习部分第一题

4、一位学生上台

讲练习1

(通过垂直平分

线的定义得到

BD=AD,得∠B=

∠BAD=30°,从而

∠DAC=∠BAC-∠

BAD=120°-30°=90

°,于是

CD=2AD=2BD)

几何画板操

作简单、绘图

精准直观,可

以很好地辅

助几何题的

讲解。辅以电

子白板取代

传统黑板,

ActivInspir

e电子白板

笔取代粉笔,

如虎添翼。

自主梳理,证明推论227’30

-

32’00

由推论

1的逆

命题得

到推论

2,理解

推论2

的证明

最新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优质课教案

最新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优质课教案

12.2 一次函数

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点;(重点)

2.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点)

3.经历利用正比例函数图象直观分析正比例函数性质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形成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一、情境导入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各式各样的钟表.时钟的秒针每旋转一圈,表示时间过了1min;旋转两圈,表示时间过了2min……

那么,秒针走过的圈数与经过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类型一】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关系式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x-4; (2)y=5x2-6;

(3)y=2πx; (4)y=-x 2;

(5)y=1

x

;(6)y=8x2+x(1-8x).

解析:首先看每个函数的表达式能否变形转化为y=kx+b(k≠0,k、b是常数)的形式,如果x的次数是1,则是一次函数,否则不是一次函数;在一次函数中,如果常数项b=0,那么它是正比例函数.

解:(1)是一次函数,不是正比例函数;

(2)不是一次函数,也不是正比例函数;

(3)是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

(4)是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

(5)不是一次函数,也不是正比例函数;

(6)是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

方法总结:一个函数是一次函数的条件:自变量是一次整式,一次项系数不为零;判断一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条件:自变量是一次整式,一次项系数不为零,常数项为零.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上册数学 19.7-19.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上册数学 19.7-19.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19.7-19.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 2.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 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

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这里用到的是“AAS”,“ASA”或“SAS”判定定理.

要点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

要点诠释:(1)“HL”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ASA、AAS、SSS、HL.

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

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

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

要点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上海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6.1(1)二次根式教案

上海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6.1(1)二次根式教案

16.1(1)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a 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性质1,2. 难点: 恒等式a a =2

.

流程意图说明

1. 复习巩固代数式概念.

2. 观察讨论学习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概念和意义.

3. 经历二次根式性质的推导过程,感受二次根式两条性质的异同.

4. 应用性质1、2求二次根式的值.

5. 归纳小结,理清概念,掌握方法.

6. 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检验目标的适切性. 【学习导航】

一.学习准备

根据你的学习体会,请写出几个你认为是代数式的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数式是用________和_____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其实,就是运用符号构成的数学语言.)

二.二次根式的定义:

1.若a ≥0,则a 的算术平方根可表示为 . a 可看作由平方根号“

”与a 所成的式子,这也是一个代数式.

代数式a (a ≥0)叫做二次根式,读作“根号a ”,其中a 是被开方数.

2、

32、12

+a 、)04(422≥--ac b ac b )2(2

1

〉-x x 等,都是二次根式.

想一想:二次根式a 中的被开方数为什么必须大于或等于零? 请举出几个你认为是二次根式的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有意义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例题1 设x 是实数,当x 满足什么条件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12-x ; (2)x -2 ; 思考:由 ≥0得x . 解: 所以,当x 时,二次根式 12-x 有意义.

x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

数学的课件很有意义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篇1)

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

①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位等边对等角

④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以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⑤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想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⑥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⑦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⑧定理;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⑩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2、直角三角形

①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④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⑤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⑥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山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平移》教案教学设计

山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平移》教案教学设计

山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平移》教案教学设计

探究新知1.平移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

个图形沿某个

方向移动一定

的距离,这样的

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和大小。

2.它由什么要素决定?

3.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1.举一些生活中平移的实

例。

2.学生回答问题

3、指出图中的对应点、对

应线段、对应角

4.试一试

反馈训练应用提高教材:P80页随堂练习1、2、3 1题.分组举出实例

2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3题动手画

探究新知2 (二)、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

1、想一想:(课件演示)

(1)在上图中,线段AE,BF,CG,DH有怎

样的位置关系?

(2)图中每对对应线段之间有怎样的位置

关系?

(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2、归纳平移的基本性质: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对应线段平行且相

等,对应角相等。

3、做一做:(课件演

示)

如图所示,△ABE沿

射线XY的方向

平移一定距离后成为

△CDF.找出图中存在

的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和一组全等三角

形.

1、学生分组讨论

2、分组回答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边看边思考回答。

5、讨论后回答

反馈训练应用提高1、练习:册P91页1、2

2思考:图中的四个小三

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边长为2cm,能通过平移

△ABC得到其它

三角形吗?若能,请画出

平移的方向,并说出平移

的距离.

1、按照要求完成。

2、讨论完成。

板书设计

图形的平移例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观察——分析

——探索——概括。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

布置作业A组:课本习题P80#1、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教案ppt(20份) 沪科版3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教案ppt(20份) 沪科版3

7、已知,如图,△ABC 的∠A>∠ABC, 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 DE 分别交 AC、BC 于点 D、E,则 AD+BD 与 BC 的关系是 A 【 B 】 D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B C E D、不能确定 8、如图,在△ABC 中, ∠BAC=100º ,DF 、EG 分别为 AB 和 AC 的垂直平 20º B 分线,则∠DAE=___。
2、过点 E、F 作直线。 则直线 EF 就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E
A
O
B
F
为什么这样作出的直线 EF,就 思考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呢? 设所作直线 EF 交 AB 于点 O,你能给出证明吗?
A
E
O
B
点评
F
要证得直线 EF 是 线段 AB 的垂直 平分线,应证得∠AOE=90º ,OA=OB。 故应先证得△AEF≌△BEF,再证得 △AOE≌△BOE。
3、如图,△ABC 中, AB=AC,AB 的垂 直平分线 MN 交 AC 上于点 D。 A ⑴ 若 AB=AC=14,BC =10,则△BCD 的周长 M =___; 24 D N ⑵ 若△BCD 的周长为 26, 17 BC=9,则 AB=___。
B C
4、如图,△ABC 中, EF, MN,分别为 AB,AC 的垂直 平分线,若 BC=12cm,则 12 cm。B △FAN 的周长为___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引言

1.1 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1.1.1 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1.1.2 数学对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1.3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1.1.4 数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1.2 课程目标和结构

1.2.1 课程目标: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1.2.2 课程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1.2.3 教学内容涵盖: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1.2.4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1.3 学生背景和需求

1.3.1 学生已掌握的基础数学知识

1.3.2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常见困难和需求

1.3.3 针对学生背景和需求的教学策略

1.3.4 学生个性化学习支持

二、知识点讲解

2.1 代数基础

2.1.1 代数表达式和方程的基本概念

2.1.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2.1.3 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实际应用

2.1.4 代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2.2 几何初步

2.2.1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2.2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2.2.3 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2.2.4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 数据的初步认识

2.3.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3.2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应用

2.3.3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和应用

2.3.4 数据在实际问题中的分析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3.1 代数教学

3.1.1 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则和解题技巧3.1.2 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及步骤

3.1.3 代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3.1.4 代数思维和解题策略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内点的坐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横轴和纵轴等,会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让学生体会到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2.经历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写出坐标和由坐标描点的过程,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会准确地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

【教学难点】

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各坐标轴上点坐标的特点,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

(一)回顾一下数轴的概念,及实数与数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二)情境:(多媒体显示)

如图所示请指出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直线表示一条笔直公路,向东为正方向,原点为学校位置,A、B是位于公路旁两学生家的位置,你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吗?这说明了什么?

引申:确定一个点在直线上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据,这个实数可称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怎样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呢?

二、观察交流,构建新知。

观察、交流、思考:

(1)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什么条件?

(2)既然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那么能否用两条数轴建立模型来表示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边操作边讲出:为了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我们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有了坐标平面,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引导观察:如图中点P可以这样表示:由P向x轴作垂线,垂足M在x 轴上的坐标是-2,点P向y轴作垂线,垂足N在y轴的坐标是3,于是就说点P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3,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记作(-2,3),即P点坐标(-2,3)。

引导练习:写出点A、B、C的坐标。

学生相互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强调点的坐标的有序性和正确规范书写)

教师提问:已知平面内任意一点,可以写出它的坐标;反之,给出一点的坐标,你能在上图中描出吗?

试一试:D(1,3)E(-3,2)F(-4,-1)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原点O的坐标、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O点坐标(0,0),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点横坐标为0,试一试:描点:G(0,1),H(1,0)(注意区别)

三、观察思考,探究规律。

教师讲解:两条坐标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不属于任何象限。

学生活动:观察、认知上图中各象限内已描出各点的坐标特点: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分别是:(+,+)、(—,+)、(—,—)、(+,—)。

四、随堂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的第1题。

五、课堂小结:(投影显示,学生归纳)

(一)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请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应用平面上点的坐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坐标系中的图形;

2.平面上点的坐标特点及运用;

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平面上点的坐标形成的图形;

2.不同情况下的点的坐标特点。

【教学难点】

对点的坐标特点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提问学生,检测所学)

(一)有关坐标系概念的复习;

(二)如何由点的位置写坐标及由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通过订正上节课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巩固理解知识点。)

二、观察交流、构建新知。

(一)教材例题1(投影显示)

师:选第(1)题进行讲解,讲明解题方法,然后让学生完成第(2)题;

生:认真完成第(2)题,领悟坐标系中形成的图形。

(二)阅读理解:“交流”中的内容。(多媒体显示,学生提前预习准备)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生:说出点的坐标,并进行描述。

(说明:描述语言要准确到位,可让多名学生回答,然后互相指正,教师加以总结归纳一般方法:一先建立坐标系;二描出关键点;三用线段依次连接成图)

(三)针对“交流”中图形,深入探讨点的坐标特点。

教师指出: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上节课已学内容,提问学生);

对称点的坐标特点:

1.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简记“横等纵反”);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横反纵等);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横反纵反)(紧密结合图形进行讲解)

2.第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a,b)特点是a=b;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a,b)特点是a+b=0。

3.平行于x轴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等。

4.点到x轴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轴距离是横坐标绝对值。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加以指导)

三、针对训练

(一)点A(m-1,2m)在第二象限内,求m范围。若在x轴上呢?在第一、三象限坐标轴的夹角平分线上呢?

(二)点A(m,m-1)与点B(3,2m)关于x轴对称,求m值,若关于y轴对称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