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详细》

合集下载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由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以及文学本身的种种原因,传统的诗词古文创作局限于少数文人的范围,新起来的戏曲小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流行南北。诗词古文的语言风格一味模唐仿宋,有人还甚至标榜学习周秦汉魏,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曲高和寡,与那语言浅近通俗的戏曲、小说相比较就不易的人们接受。戏曲、小说的题材大都取自人民群众所关心和熟悉的生活,同时由于作者多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他们看问题,谈人论事,也都和人民群众好恶接近,所以戏曲小说,特别是杂剧成了元代趺学创作中最受欢迎的剧艺。前人把它和唐诗、宋词并称,作为一个朝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许多作家也享受很高的荣誉。

诗词只是在少数文人学士之问传播,散文多经世、酬世应用之作,不像戏曲小说在大庭广众的勾栏中说唱演出。戏剧演出必须争取看官听众,故事须群众喜见乐闻。因为演员和少数作者都要靠此谋生。不像诗词作者并不以写诗作词为生,多数是公余闲暇,或家有钱财,舞文弄墨,自我陶醉或者发发牢骚而已。当然也有少数人把写作诗词当做政治斗争的工具。不过总的说来,戏曲小说真正能做到雅俗共赏,而诗词古文却只能在官场和骚人雅士中问流传,主要是士大夫独抒怀抱或互相唱和。

一般说来,元代文学中少数诗词、古文,多数小说、散曲、杂剧、南曲戏文等等中的一个共同东西,就是或多或少反映出来了那种同情民生疾苦和抗议民族压迫的忧国忧民思想。这个思想是蒙古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和疯狂奴役劳动人民的必然产物。但是诗词、戏剧等除开这个共同点以外,也还各有其自身的特征。文学体裁的运用,和作家的社会地位自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体裁有雅俗新旧,采用某种体裁却和作家的身份地位以及文学修养有关系。传统的诗词古文更多的被社会地位高而持有正统思想的人所选用,至于戏剧小说本不登大雅之堂,写作者大半社会地位低下而思想受到传统束缚较少。这样诗词古文是一个情调,而戏曲小说另是一个情调。惟有散曲较为复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全国。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金的1234年为起点,至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结束,时间跨度共一百三十余年。

一、元代社会特点

(一)、疆域辽阔,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二)、蒙古人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三)、一度废除科举,使儒生失去仕进机会,有的沦为书会才人,与艺人相倚为生。

(四)、各种教派之发展。传统的儒家和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得到了发展。程朱理学首次成为官学。

(五)、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

二、元代文学特点

是中古文学的第三期,叙事文学第一次占据文坛的主导

地位,作者与受者出现互动。诗歌创作承前与启后;散文重视经世致用;小说与戏曲成就辉煌。

第一节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

一政权。早在金代,征服了汉人的就女真人率先汉化,而忽必烈灭宋之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1271年,他以“元”为国号,取《易经》“乾元”之义,表明了他对汉族文明的推崇。忽必烈深知,要巩固元朝的统治,必须用汉法以治汉人。为此,他任用许衡、姚枢等儒生,以宽容和尊礼的态度对待佛教、道教。结果,统治得以稳定。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蒙古统治者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习气,提高了文化素质。

元代文学就是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发

展起来的,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风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继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 五、历史剧 如: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关汉卿《单刀会》、高文秀《渑池会》 等。
22
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
23
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 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 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毫无惭色的自称: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 楼的生活面貌,成为判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 胆宣言。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他 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行乐,同时又 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 迫者的同情和赞颂。
36
五、 关于《西厢记》大团圆结局的思考:
1、是作者理想的体现,老百姓愿望的反 映——愿普天下有情都成了眷属。
2、是中国传统的中和美学思想的反映,强 调对立面的均衡、统一与和谐。如李泽 厚所讲:“中国人重视的是以理节情的 平衡,郑玄《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 义。”的美学标准。
3、“是一种闭了眼睛的补救,是对社会生 活的浅层次观照”,中国文化历来缺乏 正视现实的勇气。
• 唱词的安排:每一折音乐上只用同一宫调的曲 子,四折四种,不相重复。
• 每个宫调下又有曲牌即曲子的调名,杂剧的曲 文即按照曲牌的规定来填写。杂剧一折的宫调 下通常有十个左右的曲牌组列,称为联套、套 数、套曲。
12
• 元杂剧中的角色基本分三大类:末、旦、 净。(另外还有:杂。)末又分为:正 末、冲末和小末。旦分为:正旦、外旦 和搽旦。

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史
四、社会思想
一、国号及分期
1206—1368 1234—1368 1271—1368 1276—1368 1279—1368
《易经》:“大哉乾元”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
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前四汗时期(1206—1259 ) 忽必烈时期(1260—1294) 元中期(1295—1332) 元代末期(1333—1368)
第一节
话本
一、什么是“说话”?
二、说话四家
三、话本的结构
四、话本的成就
返回
一、什么是说话?
“话”有故事的意思,说话就
是讲故事
返回
二、说话四家
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声)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返回
三、话本的结构
--话本即说话人讲故事的底本 1、入话序诗和篇尾结诗 2、头回(开篇,开场白) 3、本事正文,韵散相兼 4、分回和目录

曹操(京 剧《青梅 煮酒论英 雄》

杨七郎 (京剧 《金沙 滩》)

金兀术 (京剧 《挑滑 车》)

崇公道 (京剧 《玉堂 春》)

县官 (京剧 《打砂 锅》)

刘利华 (京剧 《三岔 口》)

胡车 (京剧 《战宛 城》)
返回
第一章 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话本 小说话本 讲史话本 说经话本 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关汉卿

第二章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第三章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第四章宋元南戏

第五章元代散曲

元代社会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1、城市经济的繁荣为俗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民族压迫使元代文学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

3、文士落魄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创作。

4、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质朴刚健、酣畅自然的文学风格。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元曲:元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代文学特点:叙事性文学的新形式—戏剧,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

中国戏曲发展经历:原始歌舞——“踏摇娘”——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元杂剧。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

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和形式特点:

南北方戏剧圈:(一)(前期)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二)(后期)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

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

❖ 二、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 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 《西厢记》出现之前的演变轨迹: ❖ 唐·元稹《会真记》(《莺莺传》)-宋·赵
德麟《商调蝶恋花》—金·董解元《西厢记诸 宫调》 —元 王实甫《西厢记》
❖ “董西厢”的新突破: ❖ 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婚姻自由
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 了多情的才子,莺莺富有了反抗性;故事结 局以莺莺张生私奔团圆作结。
折:训子。第四折:刀会。 ❖ 扮演:正末:乔公(第一折),司马徽(第
二折),关羽(第三、四折)。冲末:鲁肃。 杂:关平、关兴、周仓、黄文(东吴信使)。 ❖ (此为末本,由乔公、司马徽、关羽主唱。)
❖ 二、主题思想
❖ 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 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英武的民族英雄 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反抗元蒙统治者 的民族情绪。
❖ 四、艺术特色
❖ (1)勾栏喜剧:剧中的主要人物为妓女、嫖 客,赵盼儿战胜周舍用的是打情骂俏的“风 月手段”,具有青楼调笑的作风。
❖ (2)语言特色:质朴自然,泼辣明快。
第四节 历史剧《单刀会》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一、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
❖ 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 剧情:第一折:定计。第二折:劝阻。第三
第二节 悲剧名作《窦娥冤》
❖ 一、剧作的题材来源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三代(袁行霈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三代(袁行霈版本)

第六编元代文学

一、元代文学概述

(一)元朝及元朝文学的时间界限

元代:从通史讲,指忽必烈灭南宋的1279年到元顺帝从大都北逃的1368年。

从断代史讲,包括1206年-1271年的蒙古时期,1279年-1368年的元朝时期和1371年-1570年的“后元”时期。

元朝文学: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年)到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年),约134年时间。(二)元朝的社会发展情况

1.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经济日益繁荣。

2.政治上:社会黑暗,吏治腐败,冤狱遍野,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弄得民不聊生。

3.推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人分四等、十类。

4.思想上:呈现出活跃松动的态势。

5.文化上,一是广泛吸纳各民族的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文化的大融合;二是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低下。

(三)元代社会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1.经济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催生了庞大而密集的市民群体,为元曲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受众和土壤等物质条件。

2.社会的黑暗,腐败的吏治,深重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和人民群众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以及信仰的多元化,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3.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沦为书会才人,成为市民文学的编撰者、整理者和倡导者。

4.信仰的多样化,松动了封建礼教的磐石,使元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众多违背封建礼教的人物。

5.文化的大融合,使元代的文坛更加多姿多彩。

(四)元代文学发展概况

1.抒情文学退居次要位置

2.叙事文学兴盛,并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

3.元曲是元代文学的辉煌代表

(五)元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关汉卿

第二章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第三章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第四章宋元南戏

第五章元代散曲

元代社会对文学开展的影响

1、城市经济的繁荣为俗文学的兴盛奠定了根底。

2、民族压迫使元代文学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对抗意识。

3、文士落魄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创作。

4、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质朴刚健、酣畅自然的文学风格。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元曲:元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局部。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代文学特点:叙事性文学的新形式—戏剧,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元杂剧的兴起和开展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

中国戏曲开展经历:原始歌舞——“踏摇娘〞——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元杂剧。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

二、元杂剧的开展概况和形式特点:

南北方戏剧圈:〔一〕〔前期〕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局部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出色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二〕〔后期〕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 二、元代抒情文学的衰退 相比之下,元代的抒情文学则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元代 抒情文学的代表——散曲,虽然同样作者众多,作品也不 少——隋树森《全元散曲》共收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 而这显然不是当时散曲的全部——但总体成就远不如戏剧, 尤其是杂剧。 • “诗词”虽然仍处于所谓“正宗”的地位,而且也有所创 新,有些诗人像萨都剌、杨维桢也写出了一些令人目瞩目 的作品,但就它们的总体创作而言,其成就纵向看远不如 唐、宋,甚而是清代也不如,横向看也不如同时代的散曲。
3、科介。也称科范、科,指唱、白以外的动作。一般来说, 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 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 接科”;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一折毛延寿定计,注明 “做忖科”;三是表示武打动作,高文秀《襄阳会》四折 “四将做混战科”;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梧桐 雨》二折玉环舞蹈,“正旦做舞科”;有时也表示剧中的 舞台效果。《汉宫秋》“雁叫科”。
元杂剧的发展分期
• 两期: • 一般的研究者大多把元杂剧分为前后两期,以大德年间 (1297—1307)为界。前期是高度繁盛的时期,作家作 品的数量相当可观。当时活动的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后期活动的中心南移 向临安(今杭州),主要作家有秦简夫、郑光祖、乔吉等。
元杂剧的发展分期
• 3、经济原因:城市的畸形发展。宋金时代,在瓦舍勾栏等固 定场所面向城市民众的各类伎艺演出已经很盛。蒙古军攻占北 方以后,在许多地方造成破坏,但若干中心城市,却反而人口 激增,财富更为集中,出现畸形繁荣;全国统一以后,城市经 济的增长更为迅速。而随着都市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自然也 相应地壮大,观赏既富于市俗性又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戏曲对于 他们是很合适的精神享受。他们以自己所拥有的财力支持了元 杂剧的成长。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1271年—1368年,共97年。)

概说

中国文学发展到了元代,四种主要的文体: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首次齐备。

元朝立国,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朝廷设立官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教科书。元朝统治集团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被忽视。

•元代文学产生的社会形态

元朝统治的年間,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居住于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既有斗争,更有沟通、融合。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

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有些人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还擅长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例如贯云石(回纥人)、萨都喇(蒙古人)等所写的诗词或散曲,造诣颇高;杂剧作

家则有杨景贤(蒙古人)、李直夫(蒙古人)等。西北游牧民族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率直的性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中,使元代的文坛更加多姿多彩。民族杂居,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

元代文学的定位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史家往往对元有所忽视。《元史》被认为是中国正史草率成篇的代表。20世纪以来,现代中国逐渐融人世界潮流,由于元蒙对世界史的巨大影响,学者们也给以元史更多的关注。近代大史学家和文史专家们,比如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等人,都曾特别致力于元史的研究。今天,元史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显学。在汉唐元明清等王朝之间,元代历经时间最短,仅有九十年,如果把它的属国算上,它实际领有的国土,则是世界历史之最:横跨欧亚大陆。当然,元代不是最短的,相较于秦、隋而言它又长了许多。也正是因为这样,元代用汉语写作的文坛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坛。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元代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流派众多,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本文将从元代文学的特

点和代表作品入手,展开对元代文学的探讨。

元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元代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时期,

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文学的多样发展。汉族文人继承和发

展了宋代文学的优秀传统,以陆游、郑光祖等为代表的南宋词派成为

元代重要的流派之一。此外,元代还出现了以辽、金等少数民族为主

体的文人群体,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融入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形成了别

具一格的文学风貌。

元代文学的特点之二是写实性。元代文人在作品中通常力图真实

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的内心体验。他们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关注

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弱点,以此来表达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如郑光祖的《鹧鸪天·靖康耻》中写下了悲愤的文字:“臣心一片磁

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作品以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触动

着读者,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的特点之三是戏剧性。元代是我国文化史上戏曲发展的

黄金时期,戏曲文学在元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元杂剧成为元代戏曲

的主要形式之一,它融合了汉文化、回鹘文化、蒙古文化等多种民族

的艺术元素,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元代戏剧以其剧情曲折、人物

丰满、语言生动的特点,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成为当时社会文化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如《元曲选》中收录的元杂剧《牡

丹亭》、《西华山》等,以及《元曲选》中的元词《劝学篇》、《秋

胡戏》等。这些作品在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形式各异,各具特色,是元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元明清文学整理[1]

元明清文学整理[1]

1、元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浦

元代两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元代四大爱情戏:郑光祖的《倩女幽魂》、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浦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大令。小令又称叶儿,是基本单位。

2、元代戏曲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3、元代文学的特点:

元代文坛,无论是叙事性还是抒情性的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具体如下:

①俗:世俗,通俗,浅显直白,把雅人高人当做俗人来写,语言世俗化,浅显直白,清心质朴,多用口语、

方言,多用俗词俗字。

②真:不虚饰,不造作,尽情宣泄爱和恨,让内心情感自然流露,毫无遮掩。追求简洁明快的抒情风格,

与传统的诗词审美大异其趣。

③俏:趣。构思精巧,出语新奇,妙趣横生,常有出人意料的构思与遣词用句。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

体制上一般由四折组成。演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类。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在全剧只能由正末或者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代表是元杂剧四大家。

南戏:是流行于东南沿海的一种戏剧形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定。曲词宫调也没有规定。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类,均可歌唱,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例如:高明《琵琶记》

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史

元明清历史分期:

元朝:

蒙古(1206-1270,太祖至世祖)

元(1271-1368,世祖至顺帝/惠宗)

北元(1368-1388)

从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起,历史上都泛称为元朝。

忽必烈1260年即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

元顺帝(惠宗)1368年北走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始去元国号。

社会文化:国家统一,社会歧视,社会等级十等、知识分子第九,轻视科举、知识分子走向民间,宗教自由,程朱理学

明(1368-1644,太祖至思宗)

南明(1645-1663,福王、唐王、桂王、韩王)

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红巾军。1367年前用韩宋龙凤年号。1367年未立国号,称吴元年。1368年始称明朝。

1644年崇祯帝自缢后,明朝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几个政权,史称南明。有福王弘光、唐王隆武、鲁王、唐王绍武、桂王永历、韩王定武等。均为清所灭。社会文化:政治上极度专治,经济上重农抑商,尊崇理学,

后金(清)(1616-1636,1636-1643,太祖至太宗)

清(1644-1919,世祖至废帝)

满洲国(1932-1945,废帝)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1644年,顺治帝福临定都北京。

1911年,宣统帝逊位。1917年复辟12天。1924年北京政变后被赶出北京。1932年在日本扶持下于长春成立满洲国,1934年称帝。1945年满洲帝国灭亡。

社会文化:专制体制强化,民族关系紧张,经学盛行。

元朝文学史

元朝文学史

元朝文学史

1. 元代文学简介

元朝(1271-1368)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文学发展

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元代文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是中国文学

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元代文学内容广泛,涉及诗、词、曲、小说、散文等多种体裁,而其中,元曲和元杂剧的创作和发展更是成为文学

史上的一大亮点。

2. 元代诗词

元代诗词是在唐宋诗词的基础上,又经历了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元代诗词以形象、生动、绚丽多彩的情景,以及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的语言表达为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包括吴潜、王之涣、杨

维桢等。元代的词也非常出色,诸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李

清照的《如梦令》都是元代词的代表作品。

3. 元曲

元曲是元代时期自成一家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元曲通常是由音乐和舞蹈配合表演的,因此其中大量的描写和表

达都是以音乐、舞蹈和表演为基础的。元曲的主题多样,涉及爱情、

战争、社会、官场等多个方面,并且在创作上寻求到了更为多样化和

自由化的表现手法。元曲的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汉宫秋》、

《牡丹亭》等。

4. 元杂剧

元杂剧是元代戏曲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具有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元杂剧在文学创作上更加突出了情节和人物描写的个性化,具有创新性与变化性。元杂剧的主题创造了不少世界经典,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元曲和元杂剧的创作和发展,相信将会为中华文化的长盛不衰、文化丰富多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一个朝代,但它却拥有着丰富的文学遗产。元朝立国

之初,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学体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本文将从元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代表作品和文学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究和总结。

一、元代文学的发展背景

元朝建立于忽必烈之手,后期蒙古族和汉族的结合,汉人的参与对于文学发展

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元朝的开放政策,与中亚、西亚等地交往加强,也为元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代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成熟。

二、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元代的文学作品种类丰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和代表性的是戏曲、诗歌和小说。以下列举一些代表作品:

1.戏曲

元代的戏曲,是在唐宋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被誉为元曲三大家之

一的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汉宫秋》、《单刀会》等作品都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在结构上严谨,情节曲折,且在唱腔、音乐等方面也有着突破性的发展,影响了后世的戏曲艺术。

2.诗歌

元代诗歌对唐宋诗歌的传承和创新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元代

著名诗人有韩淲、郑庄公、杜光庭等。他们的诗歌从题材、意境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元代文学中的精品。

3.小说

元代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不仅在叙事和描写技巧上有着优秀的表现,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思想观念的浮沉、变革。

三、元代文学的特点

元代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互融

元代文学中的多个文学体裁相互影响,互相借鉴。诗歌受到戏曲的影响,戏曲也因受到诗歌的影响而逐渐成熟。同时,小说和戏曲的结合也成为了元代文学的特色之一。

元代文学概论

元代文学概论
2、元杂剧的兴盛是戏曲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历史 的产物
1 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
2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3、元代文人社会地位卑下,客观上促进了杂剧的兴盛发展。
· (二)元杂剧的题材内容与分期
· 元杂剧的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 豪侠、神仙道化等。
· ①爱情婚姻剧:《西厢记》 · ②神仙道化剧:《黄粱梦》 · ③公案剧:《鲁斋郎》 · ④社会剧:《窦娥冤》 · ⑤历史剧:《梧桐雨》《汉宫秋》
· 2、后期(1307-1368)衰微期:南方戏剧圈 · ▲中心:杭州。 · ▲作家:多北方籍而流寓南方的,如郑光祖、宫天挺、乔吉、
秦简夫等,少数是南方人,杂剧创作渐趋于衰微。 · ▲内容:作品多缺乏前期杂剧的现实性,爱情剧、文人事迹
剧及神仙道化剧有所发展。 · ▲艺术:偏向曲词的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 · 杂剧南移后脱离了它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与南戏并存的过程
· 小令:单支曲;
· 套数: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 数、散套。
· 3、南戏
· 南戏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 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剧目210多 种。代表作为高明的《琵琶记》。
· (二)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
· 1、话本
·
“说话”:是一种技艺,一种职业,是古代民间艺
· 3、1279-1368: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百度文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