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习目标】仔细研读材料,概述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隋朝的灭亡;在地图上指出隋朝大运河的关键点;对比秦隋两朝,用自己的话说出其共同点。
【学习指导】1.独立思考探究案上的问题,结合课本内容和问题,自主完成探究案上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边讨论边做记录,总结答题方法。
探究案——探寻王朝兴亡的规律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
它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隋统一后,在政治上首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开凿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控制。
隋朝创立了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分久必合隋统一材料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
材料二: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探究一: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隋统一有什么意义?二、百舸争流大运河《汴水》《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探究二:两人对大运河的开凿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同?三、罄竹难书伐暴君历史上的秦朝和隋朝都是二世而亡,但都辉煌一时,对后世影响深远。
探究三: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给我们什么启示?【史海泛舟】认识大运河经营洛阳和修大运河是彼此相关连的两件事。
大运河把以长安为政治中心的中国西部,与旧日北朝的高齐与南朝的陈控制的东部地区紧密联系起来。
中学和大学的教科书上大多强调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枢纽作用,其实这是按照元朝大运河的走向和作用来理解隋唐运河了。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教学难点】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教学过程】1、本学期需准备:小笔记本一个,主要是梳理笔记,定期检查。
没有其他练习册。
2、出示朝代歌,回顾朝代更替的基本知识点。
本学期我们就要学习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先来学习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了哪些事情呢?(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隋建立的过程。
(可结合地图,发问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地图?进一步引领学生回顾南北朝政权更替)生: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强调需要整理的笔记: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都城:长安(古今地名对照)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
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
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
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Yuchijio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
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2、隋统一全国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师生一起回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继续提出问题: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师生一起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篇1一、整合教材子目,巧设教学活动(一)遵循特定原则,整合教材子目本课完整展现了隋朝从建立、统一、强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和完整性。
隋朝的统一与强盛离不开隋朝两位皇帝的励精图治,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实现全国统一,他发展经济的同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则正式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此外,隋炀帝还开凿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将统一的隋朝推向繁荣。
但同时,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暴政,又使得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因此,基于历史的时序性,我将第二子目“开通大运河”和第三子目“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互相对调。
这样的调整便于子目之间的合理过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对于隋朝的这段历史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统编教材是集合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汇编而成,并将作为统一教材推行全国,所以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教材中每一个子目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任意调整子目、整合板块。
我认为对于教学中子目的调整和板块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整体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材的有些子目之间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体系,子目之间跨度大,逻辑性不强。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并结合一些过渡方法,将不同知识点沟通衔接起来,使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其次,时序性原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隋朝的建立与发展;
2.研究隋朝的统一与国家治理;
3.了解隋朝的疆域扩张及其原因;
4.掌握隋朝的政权更迭与灭亡。
二、教学重难点:
1.隋朝的统一与治理;
2.隋朝的疆域扩张;
3.隋朝政权更迭与灭亡。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学生《历史》教材;
3.课堂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隋朝地图及图片,引起学生对隋朝的兴趣。
2.知识讲授:讲解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统一与治理。
3.讨论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隋朝的疆域扩张及其原因。
4.知识总结: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5.运用技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隋朝政权更迭与灭亡的过程。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阅读作业。
五、教学延伸:
1.补充阅读: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2.写作任务:为学生布置写一篇短文,描述隋朝的统一与消亡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并给予评价;
3.个别辅导和讨论,帮助理解难点。
人教部编版2020年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4.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新课导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这首诗说得就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板书课题)课程讲(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授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繁荣”(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开通大运河1.大运河的开通(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①经济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②政治原因: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隋朝历史的基本框架,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隋朝的成立和统一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更趋向于理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
3.课堂讨论小组的划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版图、隋炀帝的画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隋唐时期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画卷。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答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以及隋朝的灭亡。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相对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隋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让学生对隋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失落》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失落》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隋朝的统一过程以及造成隋朝失落的原因;2. 掌握隋文帝杨坚的重要决策与措施;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隋朝在统一中国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2. 隋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3. 隋朝为什么失去统治权力。
教学准备1. 课本《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3. 学生课前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对隋朝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隋朝统一和失落的思考。
新知呈现(10分钟)展示隋朝统一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隋朝的统一过程,并与学生讨论其意义和影响。
深化认识(15分钟)结合课本内容,教师详细讲解隋朝的统一措施,包括平定北方的战争和征服南方的行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统治期间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
分组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隋朝重要决策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该决策对隋朝统一和失落的影响,并进行小组讨论。
组织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提问。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隋朝的统一过程和失落原因,并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内容。
拓展延伸(5分钟)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隋朝的统一和失落进行思考和探究,并鼓励学生拓展阅读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隋朝的统一过程和失落原因。
通过分组研究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研究能力。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和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对历史事件持续深入思考的兴趣。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本课内容涵盖了隋朝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历史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隋朝的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入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以及其中的人物和事件。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后世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教学难点:对隋朝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历史意义。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史料阅读法: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隋朝的历史,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与隋朝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隋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隋朝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呈现隋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及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建立背景、隋文帝的统一措施、隋炀帝的统治及其衰败、隋朝的灭亡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认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具体过程、原因及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统一措施、灭亡过程及其原因,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隋朝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隋朝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从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繁荣、隋朝的灭亡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繁荣景象以及灭亡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朝的建立,对隋朝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引导,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隋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统一过程、繁荣景象以及灭亡原因,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繁荣景象以及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隋朝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课件,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隋朝的历史知识,了解隋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隋朝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隋朝是由谁建立的吗?隋朝在我国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隋朝的统一过程、繁荣景象以及灭亡原因,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隋朝的历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情况。
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0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精品教案(精选)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隋朝的历史贡献;
技能目标: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隋朝的建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隋文帝杨坚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隋朝的统一:
师:课件出示隋王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隋朝是何时统一的?隋朝是由谁统一的?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历史贡献?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隋朝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可能认识不深。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隋朝的初步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隋朝的历史。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讲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隋朝的历史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
3.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和资料。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隋朝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强调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拓展(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教师进行讲解。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以及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2.难点: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隋朝的历史。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隋朝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等方式,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以及隋朝时期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人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建立起对隋朝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的作用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隋朝历史背景的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隋朝时期的历史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隋朝历史问题,提高史学研究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北周和隋朝的交替吗?隋朝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PPT呈现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集体智慧】【个人升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隋朝的建立、统一与灭亡的人物、时间;(2)大运河的流向与位置;(3)科举制创立等基本知识。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隋朝统一的原因”“开通大运河是好是坏”“隋朝灭亡的原因”等,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隋朝大运河”的观察,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3.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运行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
学习重点:大运河与科举制创立。
学习难点:大运河地位与作用。
【学生预习指导】阅读本课,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581年,__杨坚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__589__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2.说说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与作用,介绍大运河的情况。
3.__隋文帝__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__隋炀帝__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谈谈科举制的作用。
4.__618__年,隋朝灭亡。
分小组讨论灭亡原因。
教学步骤(一)导: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中国历史朝代歌吗?生: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与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师:常言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中国历经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是哪一个朝代最终结束了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的统一?生:隋朝。
师:隋朝的建立者是谁?统一全国的条件有哪些?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发展生产?又是怎样灭亡的?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隋朝,去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个短暂繁荣的社会吧。
(二)学:一、隋的统一1.人物:__杨坚__(即隋文帝),统一时间:__589年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
(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师生一起回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继续提出问题: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师生一起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
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
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
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2.(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产生前,古代中国的举人制度)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出现的原因)学生分
组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4.(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回归课本知识: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多媒体出示问题: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总结历史认识: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答案提示: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三、课堂总结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
开凿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
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
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
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