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考研题20页PPT
毛概第四章课件
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
斯大林
赫鲁晓夫
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赫鲁晓夫在 苏共20大上作了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在 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 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 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了动荡。如何对待斯 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尖锐地摆 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究竟什么是苏联模式?
视频
“苏联模式”暨“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
• 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始于20 年代中期斯大林上台执政,完成于斯大林执政 晚期。
其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
经济上 政治上 对外关系上
所有制上,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 所有制;在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 重工业;经济形式上,认为只有消 费品是商品,而生产资料不是商品; 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自上而下的 指令性计划。
又比如对农业和农民问题的认识
1959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 取作为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 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 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 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 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又要 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 理!”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落后 发展极不平衡
如何在中国这样 一个经济文化比 较落东方大国建 设和巩固社会主 义是党面临的崭 新的课题。
中国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呢?
1956年4月到1966年4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的十年,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初步探索阶段
一党制,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党代替人民管理国家,人民当家 作主的权利实际上失去效力
毛概第四章学习用PPT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农、下中农, 依靠贫农、下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 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 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
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国内
无产阶级 中国人民
1953— 1953 1956年的 1956年的 主要社会 矛盾 对外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
1949年-1952年,中国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1949年-1952年,中国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银元之战,米粮之战;“三反” (银元之战,米粮之战;“三反”、“五反”运 五反” 动)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 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劳模 耿长锁
河北饶阳 县耿长锁农业 生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充分显示了合 作生产的优势。 作生产的优势。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高级社 高级社 2.初级社 初级社 1.互助组 互助组
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单选题: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判断题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第四章
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四章
正文
第7 页
一、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基础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 类 社 会 基 本 结 构
从自然界演化到人类社会,是自然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这次飞跃的产生,既有生命 以及类人猿产生的自然前提,还有以劳动为转化基础的现实条件,其中劳动是自然界得以 演变到人类社会的最重要因素。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 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劳动还需要有借以进行的社会形 式,这就是所谓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 类 社 会 基 本 结 构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比起来,是一种更高级、更特殊 的运动形式。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由地理环境、人 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构成。简单而言,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 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与之相对的是社会意识,社
社会存在的物质性活动过程。但是,社会生产实践作为物质胜的活动,具有不同于物质实
体的复杂性,必须把它抽象为生产方式范畴,才能准确地把握。从这点来看,生产方式是
第四章
把握社会生产实践的逻辑范畴。
毛概第四章课件
小结:过早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理论 本身的不完善
(1)对新民主主 义社会的性质不 确定 (2)对新民主主 义社会的存在时 间估计和设想得 过短 (3)主要矛盾和 基本任务脱节
主观认识
(1)根源在 于毛泽东对社 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认识 (2)毛对两 个积极性判断 的变化
客观因素
(1)工业化 目标的影响 (2)国际背 景,尤其是苏 联的压力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 道路
毛泽东主 席“关于 合作化问 题” 的报告传 达到农村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 助合作道路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 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半社会 主义
土地及其它主要生 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统一经营
集体劳动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
农业合作化的意义
农业合作化实现 了土地公有,避免 了两极分化。同时 也解决了社会主义 工业化同小农经济 的矛盾,在新的基 础上巩固了工农联 盟和社会主义制度。
农业合作化促进 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兴修了许多 水利工程,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 这就增强了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
谈谈党提出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 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 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 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有制 的问题。
建交时间 1949.11.23 1950.1.18 1950.4.1
ppt毛中特概论 第四章
5、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互助组。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 年底,主要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 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初级社。从1954年到1955年春, 是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阶段。 第三阶段,高级社。从1955年下半年到 1956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阶段。
到1956年底,全国入
社农户占总农户的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 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 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 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 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 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 好。”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以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2、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渐进方式 3、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4、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 时进行 5、社会主义改造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发展生 产力这个中心
(四)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 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五)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
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 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毛概课件)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其经验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90
• 社会性质? • 经济构成? • 阶级构成? • 主要矛盾? • 发展前途?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2
1954年的中国工业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6月
14日),载《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329页。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3
三种基本阶级力量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量才使用、适当安排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8
工商业改造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9
和平赎买
• 和平赎买,就是国家用和平的方法有偿地
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 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
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 企业经营所获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包含 “四马分肥”和定股定息等两种方式)。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0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92
• 提出时间:1952年9月 • 主要内容:过渡时期,“一化(建设、主
体)三改(改造、两翼)”
• 必要性: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 • 可能性:国营经济、农业经济、私营经济、
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因素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毛概第4章课件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 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 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 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2、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出现这些问题,既有历史条件局限的因素, 也有认识上的一些原因。 • 就认识方面来看,主要是对所有制结构的选择和 理解上,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只能是全民所有制 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后农民个体生产和私人资本主义长期存在的必 要性和积极作用缺乏认识。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对这些问题曾有所察觉,也对某些问题做过纠正, 但当时毕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这一根本性问题没有搞清,致使一些遗留问题 长期没有能够得到解决。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的具体三个步骤
手 工 第 业 一 供 步 销 小 组 手 工 第 业 二 供 步 销 合 作 社 手 工 第 业 三 生 步 产 合 作 社
稳步
稳步
福建闽 侯县的 手工业 合作社 工人在 制造水 车,为 农业生 产服务。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 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入社手工业者
参考文献:
•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 体会议上的报告》;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 社1991年。 • 2.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见《毛泽东文集》第5卷。 • 3.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见 《毛泽东文集》第7卷。 • 4.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 治报告》《刘少奇选集》下。 •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 •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3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在经典社会主义理论指 导下,以苏联集体农庄为 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社 会为宗旨、以生产资料公 有制为目标、以行政手段 方式展开的一场农村全方 位变革运动。
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 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农业社会主义改 造大体经历的三 个发展阶段
第一步:互助组
第三步:高级社 三阶段
第二步:初级社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 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 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 业人员的92%以上,对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
上海市的手工业者 建立生产合作社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依据
(1)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一,落后的小农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 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法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第二,中国原有的民主资本主义不紧工业资本比重 小,而且缺乏重工业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推 进工业化的发展。同时,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资本家与 工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
企业公积 金30%
职工福利 15%
定息
高薪
按照核定的资本家私股的股额, 付给资本家一定息率(年息5%,略高 于当时的银行利息)的股息。 全国拥有定息的私方人员共 114.2万人。 定息从1956年1月1日起计算, 直至1962年12月31日,7年不
为什么能和平赎买?
马恩的设想为和平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RESENTED BY OfficePLUS第四章章节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三节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01 PART ONE TITLE HERE 资本主义的形成交换生产有用买卖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所有者决定性能够满足有用性自然属性本质的因素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同时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具有特定的形式、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原有价值新创造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正常生产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社会价值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复杂的劳动价值量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复杂度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最基本私人劳动社会劳动(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存在转化命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条件商业的发展促进作用原始积累加速02 PART ONE TITLE HERE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增殖剩余价值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P180(单选)(1)劳动者是有人身自由的;丧失了一无所有价值决定因素P180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历史道德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生产资料形式劳动力形式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叫不变资本劳动力形式存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且产生出剩余价值产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可变资本3.剩余价值率P183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为准确地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该用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
毛概课件第四章
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前页 后页
(2)遵循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的原则,以互助合作 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 互助合作道路。
农业合作化运动 政府向农民发放 国家基金贷款
前页 后页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 的阶级政策。 农村阶级和阶层状况 土地改革后,贫农和 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 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 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 在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 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 农村阶级政策 依靠贫农、下中 农,团结其他中 农,由限制到逐 步消灭富农剥削。
本节内容提要: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前页
后页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 泽东在理论上一个重大 贡 献 , 就是提出了从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 渡 的 理 论,这是对新民 主主义理论的发展。
前页
后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1)1952年9月,毛泽 东提出要从现在开始用 10到15年的时间基本完 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 不是等10年以后,这是 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开始;
前页
后页
(2)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 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2月毛泽东在《为 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 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 宣传提纲》中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三大经济成分级力量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经济成分与三大阶级力量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课件
苏共二十大
17
揭了盖 子
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捅了娄子 突然袭击 造成混乱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 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8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 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 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 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
1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
1928-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3-1937年“二五”计划期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1928-1940年整整12年间,苏联建立了包括拖拉机厂在内的几百 家大型工厂。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生产的坦克和喀秋莎自行火炮,比德国、捷 克、法国和其他所有支持希特勒的欧洲国家的总和还多出一倍。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 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政治上: 缺乏民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把国内外一切积 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 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
毛概课课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概述
改造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
任务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和方法
1
准备阶段
思想准备、组织准备。
2
过渡阶段
过渡性质的社会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法权的消亡。
3
基本完成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阶级矛盾和斗争仍然存在,需要正确处理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土地革命
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解放 了农民阶级,加强了农村经济 和社会稳定。
农村集体化
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提高 农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历史意义
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基础和经验。
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 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核心地位和集中统 一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建设的中心。
3 科学技术创新
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推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
1 彻底改变社会性质
从剥削制度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3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削弱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2 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铺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 础。
4 引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激发了全球社会主义 运动。
矛盾与斗争
最新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PT课件
压迫,难以获得很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
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
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
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
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
33
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之当时我
.
36
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 只有农业发展了,工业柴油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建立重 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既可以更 好地提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又可以增加资金积累和扩大 市场,这不仅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用于保 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
.
18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 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适合生产力的发 展相适应的。
• 另一方面他又不很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 展就自相矛盾了,
.
19
矛盾的划分
•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八大前夕,--改造完成后我国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对于经济文化迅 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 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 新本领。
.
31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实行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 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大学毛概详细ppt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 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 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加入农 业合作社的农户已达 1.17亿户,其中加入 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 农户总数的87.8%,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广东省中山县农 民在学习毛泽东 “ 关于农业合作化 问题 ” 的报告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农民们成群 结队报名入 社的场面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图为初级农业生产 合作社以土地入股 多少和参加劳动的 数量质量多少,对 社员进行粮食分配。
毛概第四章课件
美国 英国 日本 中国
工业生产 国民生产 人均国民生产 年增长速度 总值增长率 总值增长率
表1、表2结论: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制度 确立后,我国经济建设虽然经历过曲折, 但总的说来,它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39
社会主义改造后:
经济基础基本建立 政治领域发生变化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社会形态过渡合作社经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土地革命后农民成私有者成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19181920为反对外来武装干涉和平息国内战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2 (1956年底基本完成)
北京同仁堂(始建于1669年)
总经理 乐松生
同仁堂的新生
53
54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55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原因: A、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然性 B、改造的必然性: 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8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实现的可能性 A、我国已有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 B、土改后,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C、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国家 资本主义形式。 D、当时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45
第四,必须从人类认识规律的角度, 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 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5.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出要走一条有 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主要是强调正确处理:
A.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B.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C.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关系 D.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2.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及社会主 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说明中国共产党:
A.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C.开始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D.开始改革开放的事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闫学军
2019年09月25日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NEUQ SKY
5.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总结“大跃进 ”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 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 :
A.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B.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C.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
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3.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论述了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
声的文章,是毛泽东发表的: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纪念孙中山先生》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2.《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标志。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 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同旧社会的基本 矛盾性质是一样的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 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 决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C.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 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 强国
D.文化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
向,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7.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 和曲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 果。这些成果包括: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6.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创建中N国EU和Q 探SKY 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 一系列重要的理论。主要有 :
A.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 为主导的方针,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B.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 主义两个阶段,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 的时间
A.不要四面出击 B.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
务 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3.20世纪50年代,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中,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 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 主义”的领导人是: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6.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 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 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
A.教条主义地对待苏联模式 B.没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 C.照搬革命时期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云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4.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系统论述了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强调,社 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问题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正确处理敌我矛盾的问题 D.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的问题
社会主义”的问题
yxj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题 NEUQ SKY
二、多项选择题 1.1956年起,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与此相联系,毛泽东提出了一系 列新思想,主要有: A.强调独立自主 B.提出以苏为鉴 C.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D.强调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