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的三种有限元解法研究_彭大炜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有限元法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有限元法知识点总结

材料力学有限元法知识点总结材料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性质和变形行为的学科,而有限元法则是一种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有限元法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实体划分为无数小的单元,通过对这些小单元进行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整个实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对材料力学有限元法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有限元法基础概念有限元法基于将实际连续的物体离散为有限数量的单元,通过计算每个单元的受力、变形等性质,再通过组合这些单元的结果来近似整个物体的行为。

它包含以下几个基础概念:1.1 单元(Element):有限元法中的基本组成单元,可以是一维的线段、二维的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三维的四面体、六面体等。

1.2 节点(Node):单元的角点或边上的点,用于定义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边界条件。

1.3 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每个节点与力学性质相关的物理量,如位移、应力等。

根据问题的不同,在每个节点上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自由度。

1.4 单元刚度矩阵(Element Stiffness Matrix):描述单元内部受力和变形关系的矩阵,在有限元法中通过组合所有单元的刚度矩阵来得到整个系统的刚度矩阵。

1.5 全局刚度矩阵(Global Stiffness Matrix):由所有单元刚度矩阵组合而成的整个系统的刚度矩阵,用于计算节点的位移和应力。

2. 有限元法的数学原理有限元法的数学原理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2.1 变分原理(Variational Principle):有限元法的数学基础是根据变分原理推导实现的。

它通过对结构的势能进行变分并进行最小化,得到满足结构力学行为和边界条件的位移和应力场。

2.2 加权残差法(Weighted Residuals Method):有限元法通过将变分原理中的势能函数展开为一系列基函数的线性组合,并使用权重函数对残差进行加权求和的方式进行近似。

这样可以将求解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问题,进而进行数值计算。

FPSO典型舱段极限强度

FPSO典型舱段极限强度
!
第!"卷第"期 #$#%年%#月
文章编号%$$%@E<$$#$#%$"@$$#$@$"
中国海洋平台 &'()* +,,-'+./01*2,+.3
4567!")57" 89:7;#$#%
8+(%$F%###"GFHIIJF%$$%@E<$$F#$#%F$"F#$#%$"$E
典型舱段极限强度
!7&+-&+-TH__HJNS)MJW5JN\-TH_ZMVX&57;1WX7;)MJW5JN##"$$%;BHMJNIO;&THJM\
!!856+%('+9aMI9X5J *YMnOInOMIH@IWMWH:MJM6ZIHI ^9WT5XQ5VWT9:MVN5T56XMV9MIWVO:WOV95Q,65MWHJN 0V5XO:WH5J-W5VMN9MJX+QQ65MXHJNS,0-+\^MHJTO66;MWTV99@IW9_IWV5JNQVM^9^5X96HI9IWMY6HIT9XW5IWOXZHWI O6WH^MW9Y9MVHJN:M_M:HWZOJX9VU9VWH:M6Y9JXHJN^5^9JWMJX!$gY5``MU9;:5JIHX9VHJNWT9^MW9VHM6J5J6HJ9MVHWZ MJXM:WOM6I9M:5JXHWH5JIHJWT9 `5V]HJNMV9M5QWT9,0-+72T9V96MWH5JITH_Y9W`99JWT9U9VWH:M665MXMJX T5VHb5JWM665MXHJWT9:5^YHJ9X65MXHIX9W9V^HJ9XYZWT9V9I_5JI9M^_6HWOX95_9VMW5VVMWH55QY9JXHJN^5^9JW XHV9:W6Z:M6:O6MW9XYZWT9`T569ITH_`MU972T9V9IO6WIIT5`WTMWmWT9V9IHIWMJ:9MYH6HWZ5QWT9IWVO:WOV9W5^HX@ MV:TY9JXHJN ^5^9JWHIIWV5JN9V`T9JWT9IWVO:WOV9HIIOYG9:W9XW5U9VWH:M665MX[`T9JT5VHb5JWM665MXHI HJWV5XO:9X;WT9V9IHIWMJ:9MYH6HWZ5QWT9IWVO:WOV9W5U9VWH:M69PW9VJM665MXHIV9XO:9X;MJXWT9HJQ6O9J:95JWT9 ^HX@U9VWH:M69PWV9^96Z THNT Y9JXHJN ^5^9JWHINV9MW9V;`T9JWT9O6WH^MW9 Y9JXHJN ^5^9JW5::OVI;WT9 :5VV9I_5JXHJNIWVO:WOV9N9J9VM66ZIOQQ9VIYO:]6HJNQMH6OV9HJM6MVN9MV9M[WT9T5VHb5JWM6O6WH^MW9^5^9JWM6`MZI M__9MVIY9Q5V9WT9U9VWH:M6O6WH^MW9^5^9JW[WT9YH6N9IWVO:WOV99QQ9:WHU96ZWVMJIHWIWT9:5^YHJ9X65MXY9W`99J WT9^HXX69MV:TMJXWT9T5VHb5JWM6^5^9JW7

《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和评估环境条件应用指南(2021)》发布

《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和评估环境条件应用指南(2021)》发布

4 结论以某型号的自升式平台坠物风险较大的作业甲板为对象,根据实际工况建立有限元模型,结果显示立管坠落后不仅会穿透甲板,还依旧以较大的动能继续向下坠落,对下部结构和设备造成很大威胁。

通过将纵骨由角钢替换为T型材和增加纵骨的数量都可以有效防止甲板被击穿,且增加纵骨数量的改良方案效果较为明显。

本研究可以为工程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1]郝灜. 物体坠落对平台甲板冲击破坏的判据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2]HSE UK. An Examination of the Number andFrequency of Serious Dropped Object and Swinging Load Involving Cranes and Lifting Devices on Offshore Installations for the Period 1981 to 1995[R]. 1996. [3]DNV. Accident Statistics for Mobile Offshore Units onthe UK Continental Shelf 1980—1998[S]. 1996.[4]张海, 刘蕊, 王秀存, 等. 坠落物体产生的冲击载荷对海底管线的损伤分析[J]. 海洋技术, 2008 (1):77-80.[5]ALSOS H S, AMADH J. On the Resistance toPenetration of Stiffened Plates, Part II, Experi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09, 36 (6): 799-807.[6]CHO S R, LEE H S.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Investigations on the Response of Stiffened Plates Subjected to Lateral Collisions[J]. Marine Structures, 2009, 22 (1): 84-95.[7]ALSOS H S, AMADH J, HOPPERSTAD O S. On theResistance to Penetration of Stiffened Plates, Part II: Numerical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09, 36 (7): 875-887.[8]DNV. Design Against Accidental Loads, RecommendedPractice: DNV-RP-C204[S]. 2010.[9]BV. Rule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Offshore Units[S].2013.[10]彭大炜, 张世联. 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的三种有限元解法研究[J]. 中国海洋平台, 2010, 25(2): 1-5.《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和评估环境条件应用指南(2021)》发布《海洋工程结构设计和评估环境条件应用指南(2021)》于2021年2月22日发布,于2021年4月1日生效。

有限元分析基础知识

有限元分析基础知识

2000,4
ANSYS单元分类
1. 杆单元,包括二维杆单元和三维杆单元,线性调节 元,主要包括: LINK1,LINK8,LINK10,LINK11,LINK180等。 2. 弹簧阻尼单元,包括COMBIN系列: COMBIN7,COMBIN14,COMBIN37,COMBIN40等。 3. 质量元,MASS21。
ANSYS/Structural求解功能
ANSYS/Structural求解功能
Static -- 结构静力问题(包括线性和非线性问题) Modal -- 模态振动特性计算分析(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 Harmonic -- 谐波分析 Transient -- 瞬态分析 Spectrum -- 谱分析 Eigen Buckling -- 特征值屈曲分析(线性) Substructural -- 子结构分析 。。。。。。
2000,4
有限元分析步骤(续)
• 集合所有单元的平衡方程,集合依据的是所有相邻 单元在公共节点 处的位移相等;建立总体的有限元方程组。 • 引入边界条件 • 求解有限元方程组,得到未知节点位移 • 计算单元应力,对不同的单元,对应力的处理还有不同的方法
2000,4
ANSYS文件结构
二进制文件 Jobname.db (数据库文件) Jobname.dbb (备份文件) Jobname.rst (结构分析结果文件) Jobname.rth (热分析结果文件) Jobname.rmg (电磁场分析结果文件) Jobname.rfl (流体分析结果文件) Jobname.tri (三角化刚度矩阵文件) Jobname.emat (单元矩阵文件) Jobname.esav (单元保存文件)
2000,4
简例(续)

极限强度法

极限强度法

极限强度法1. 什么是极限强度法极限强度法(Ultimate Strength Method)是一种结构设计方法,用于计算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确定结构的极限状态。

该方法通过将结构的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与材料的极限强度进行比较,判断结构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 极限强度法的原理极限强度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结构的承载能力与结构产生失效的载荷进行比较。

在设计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安全系数来确保结构在设计荷载下不会发生失效。

3. 极限强度法的步骤3.1 确定设计荷载首先需要确定结构所受的设计荷载,包括静载荷、动载荷及其组合。

3.2 选择材料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结构的使用寿命、强度要求以及耐久性等因素。

3.3 计算应力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材料的力学性质,计算结构中各个构件的应力分布。

3.4 比较应力与极限强度将计算得到的应力与材料的极限强度进行比较。

如果应力小于极限强度,则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应力大于极限强度,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3.5 确定安全系数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使用要求和材料的可靠性情况,确定合适的安全系数。

3.6 检验结构的强度使用所选的安全系数对结构进行强度检验,确保结构在设计荷载下不会发生失效。

4. 极限强度法的优势和局限性4.1 优势•极限强度法较为简单,易于理解和应用。

•可以有效地评估结构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安全系数。

4.2 局限性•极限强度法仅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结构,对于复杂的结构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析。

•极限强度法无法考虑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仅能满足强度要求。

•对材料的极限强度的估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5. 结论极限强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设计方法,可以通过比较结构的应力与材料的极限强度来判断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极限状态。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明确设计荷载、选择合适的材料、计算应力、比较应力与极限强度、确定安全系数以及检验结构的强度。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边坡中的应用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边坡中的应用
x
非对称楔形体模型 非对称楔形体计算 等效塑性应变图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安全系数为1.60, 用理正岩土系列软件计算安全系数为1.636。 两者的计算误差为2.2%。
5、边坡分类举例 可视、动态、定量
一 级 二级 分 分类 类
土质
类 边坡
均 质 边 坡
碎裂 散体 岩石
边坡
变形破坏特征
旋转滑动 F=1.016
一、有限元极限分析法
经典极限分析法适用工程设计 但需要事先知道破坏面,适应性差
有限元法适应性广,但无法算 安全系数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既适用于工程 设计,且适应性广
特别适用于岩土工程设计 (边(滑)坡、地基、隧道)
1、有限元极限分析法的原理 安全系数定义 强度储备安全系数
抗滑力 Fs 下滑力
9米 1.17
11米 1.19
桩长: 15米 17米 安全系数:1.19 1.19
19米 1.23
桩长: 21米 23米 安全系数:1.25 1.29
25米 1.34
合理桩长: 桩长安全系数大于设计安全系数
----------------------------------------------------------
1.55 1.41 1.30 1.20 1.12 0.01 0.01 0.01 0.01 0.00
二、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岩石边坡 中的应用
1、具有两组平行节理面的岩质边坡
两组方向不同的节理,第一组软弱结构面倾 角30度,第二组软弱结构面倾角75度.
计算结果
计算方法 有限元法
安全系数 1.18
极限平衡方法 (Spencer )
云阳分界梁隧道出口段滑坡
1、工程概况 两条隧道通过滑坡地段

考虑土体强度非线性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

考虑土体强度非线性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分析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Analysis Considering Nonlinear Soil Strength
PENG Xiaogang1 WANG Huanyu2 LI Youzhi1
1. Shenzhen Tagen Group Co., Ltd., Shenzhen, Guangdong 518034, China;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5, China
y W1
=
1 3
c~
ih
r3 cos idi =c~c03 f1
i0
(10)
同理,块体OAC和OAB的功率也可算出,通过叠加可
得到总的重力做功功率: Wg =c~c03 ^ f1 -f2 -f3h
(11)
f1,f2,f3为无量纲函数,具体如下:
f1
=
3^1
1 +9 tan2
{th
6^3
tan
{t
cos
出了一种切线技术,用以分析岩土工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Yang[14]表示,该切线的上限解为真实极限荷载的一个严格
上限值,拓展了广义切线技术在极限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对于强度包络线上的任意一点,切线方程为:
x =ct +tan {t vn
(2)
式中:ct、φt——等效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根据几何关系和公式(1),可将土体等效内摩擦角正
+
t0 T
mE
(6)
式中:Vs、Vp——横波和纵波的波速; f ——土体放大系数;
t0——回填土底部水平加速度与垂直加速度之间的 初始时间差。

某超限高层结构性能化设计及弹塑性分析

某超限高层结构性能化设计及弹塑性分析

某超限高层结构性能化设计及弹塑性分析倪炜麟【摘要】在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中,抗震性能设计方法是一种基于结构在未来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地震作用下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而广泛采用的设计方法.本文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分别采用PKPM、ETABS和SAUSAGE软件对某超高层结构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分析.验证结构在多遇地震(35gal)、设防地震(100gal)、罕遇地震(220gal)以及极罕遇地震(400gal)下的性能表现,验证结构性能设计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当地震烈度小于规范要求的罕遇地震作用时,结构主要指标均表现良好,而当地震水平超出规范规定的罕遇地震时,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增大,具有严重破坏的可能.【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年(卷),期】2017(024)005【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抗震性能分析;弹塑性分析;极军遇地震;SAUSAGE;超高层结构【作者】倪炜麟【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正文语种】中文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PBSD)是90年代初期由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提出的,是指对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和采取构造措施,使结构在未来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地震作用下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1]。

结构性能水准是指建筑物在可能会遇到的特定设计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容许破坏程度,包括整体结构、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室内物件和设施以及对建筑物功能有影响的场地设施等。

性能目标是建筑物在每一个设计地震水平下所要求达到的性能水平。

性能目标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性能要求的重要性、经济考虑(伤亡、财产损失、业务中断、震后修复)和其他因素(如文化历史遗迹)等综合因素来确定的[2]。

本文对某超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基于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分析进行介绍,了解结构在不同程度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的三种有限元解法研究

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的三种有限元解法研究
第 2 5卷第 2 期
21 0 0年 4月
中 国 海 洋 平

Vo. o 1 25 N .2
A pr 2 0 ., 01
CH I A N 0FFSH OR E TF0 RM PIA
文 章编 号 :0 1 5 0 2 1 ) 20 0 5 1 0 — 0 (0 O 0 0 1 4 0
思 路 。通 过 RekigNo 2 c l . 3模 型数 值 计 算 , 上 述 3种 解 法 各 自的 计 算 过 程 、 解 特 点 和 要 点 进 行 了比较 和 归 n 对 求
纳 。 为 更 准 确 、 效 地 运 用 非 线 性 有 限元 程 序 计 算 分 析 结 构 极 限 强 度 提 出 了合 理 的 建议 。 高
图 1 非 线 性 有 限元 分 析 流 程
收稿 日期 :2 0 — 10 ; 修 改稿 收到 日期 :2 0 — 22 0 91 — 3 0 91-5
作者 简 介 :彭 大 炜 ( 9 4 ) 男 , 士 研 究 生 , 18 一 , 硕 主要 从 事 船 体 结 构 极 限 强 度 分 析 研 究 。
关 键 词 :弧 长 法 ; 尼 因子 法 ; 阻 准静 态 法 ; 限承 载 能 力 极 中 图 分 类 号 :U6 1 4 6.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St d n Thr e FEA e h d f S r c u e Ul i a e S r ng h An l ss u yo e M t o s o t u t r tm t t e t a y i
近 年来 , 构设 计 的思路 已经 逐 步从 传 统 的许用 应 力 设 计 向 极 限状 结
态 设计发 展 ¨ 。研 究结 构 的极 限强 度水 平 , 1 】 确定 其 与 设 计 载荷 水 平 之 间 的确 切裕 度 , 已成 为结 构理 性设 计 的核 心和 基础 。

基于有限元法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基于有限元法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基于有限元法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杨巍;张宁;许良【摘要】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通过相互作用积分法建立了求解三维穿透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法和解析法求得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载荷、裂纹长度、试样宽度、厚度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在对比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三维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有限元模型都可以很好的模拟出应力强度因子的值,二维状态时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规律与三维状态时的分布规律有较大差异,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应忽略应力强度因子的三维效应,对三维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求解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3【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相互作用积分方法;三维穿透裂纹;应力强度因子;ANSYS【作者】杨巍;张宁;许良【作者单位】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工程部,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沈阳110136;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实验室,沈阳1101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46.1断裂是工程构件最危险的一种失效方式,尤其是脆性断裂,它是突然发生破坏,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征兆,这就常常引起灾难性的事故。

大量断裂事故分析中发现,断裂皆与结构中存在缺陷或裂纹有关。

由缺陷或裂纹所引起的机械、结构的断裂失效,是工程中最重要、最常见的失效模式[1]。

传统强度理论是建立在假设材料无缺陷的基础上的,但工程实际中很多按传统强度理论设计的结构由于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出现大量断裂失效。

为保证含裂纹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预测裂纹的扩展速率和构件的断裂强度,在断裂力学的工程应用中,应力强度因子K是判断含裂纹结构的断裂和计算裂纹扩展速率的重要参数。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有解析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权函数法等[2]。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上海华东院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上海华东院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上海华东院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郑颖人董天文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岩土工程两种安全系数定义强度储备安全系数抗滑力 Fs = 下滑力超载安全系数极限荷载 Fs = 实际荷载传统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极限分析法的含义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法进行岩土工程的极限分析,具有有限元法适应性广,又具极限分析算安全系数优点。

两种有限元极限分析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不断降低岩土C、? 值,直到破坏。

1 c′ = c Ftrial1 φ ′ = arctan( tan φ ) Ftrial有限元增量加载法(超载法)不断增加荷载,直到破坏。

一、在地基工程中的应用1 2 3 4 地基极限承载力(验证 Prandtl 解)有单个节理的岩石地基的承载力载荷板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碎石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二、桩基础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三、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一、在地基工程中的应用1增量加载有限元法求地基极限承载力1.1无重土地基(验证 Prandtl 解)计算简图及有限元剖分动画采用莫尔-库伦准则和D-P准则不同D-P准则(DP1~DP5)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空间问题:DP4等面积圆准则平面应变: DP3—关联准则 DP5—非关联准则非关联流动法则下极限承载力Φ(° ) DP1 DP2 DP3 DP40 6.023 6.023 5.219 5.4815 8.228 7.629 6.580 7.05110 11.826 9.743 8.413 9.16515 18.216 12.540 10.800 12.29020 29.611 16.269 14.132 16.96725 49.720 20.619 18.778 23.888DP5 5.219 Prandtl 5.142(DP1- P)/P (DP2- P)/P (DP3- P)/P (DP4- P)/P6.589 6.4890.2680 0.1757 0.0140 0.08668.496 8.3450.4171 0.1675 0.0081 0.098311.004 15.021 20.169 10.977 14.835 20.7210.6595 0.1424 -0.0161 0.1196 0.9960 0.0967 -0.0474 0.14371.3995 -0.0049 -0.0918 0.15280.1713 0.1713 0.0150 0.0659DP5/P 0.0150 0.0154 0.0181 0.0025 0.0125 -0.0266地基滑动面验证(与Prandtl有限元计算滑面解比较)极限状态时地基附近的破坏滑动面及位移矢量图Prandtl 破坏机构图B0 EπO被动区过渡区π _φ4+ 2φd142D主动区Ad2C验算d1、d2、hPrandtl 破坏机构有关参数d1 d2 h0.50 0.71 1.000.55 0.79 1.250.60 0.89 1.570.65 1.01 1.990.71 1.16 2.530.79 1.35 3.270.87 1.59 4.29有限元计算的有关参数(DP3) Φ(°*************d1 d2 h0.49 0.70 0.980.53 0.80 1.250.60 0.90 1.500.65 1.05 1.920.70 0.75 0.89 1.19 2.51 1.35 1.62 3.15 4.201.2 考虑土重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求解N γ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与经验公式的比较Φ (°)N γ (汉森、太沙基) N γ (魏锡克) N γ (梅耶霍夫) N(γ FEM)5 10 15 200.0894 0.4670 1.4185 3.53740.4493 1.2242 2.6479 5.38630.0697 0.3669 1.1290 2.87090.631 1.665 3.674 6.35太沙基公式偏保守2 求含单个节理的岩石地基的承载力2.1考虑节理倾角影响地基岩块参数为: c1 = 1.0MPa, ?1 = 40 oo c = 0 . 1 MPa, ? = 10 节理基本参数为: 2 。

基于有限元法的结构强度与可靠性分析方法

基于有限元法的结构强度与可靠性分析方法

基于有限元法的结构强度与可靠性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领域的发展也呈现出飞速的增长。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机械行业具有了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应用场景。

对于机械制造这个复杂的领域来说,结构强度与可靠性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而有限元法(FE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设计和分析过程中的计算方法,已经成为了无法替代的利器。

因此,本文将对基于有限元法的结构强度与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一、有限元法简介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将复杂的结构体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简单的有限元单元来近似代表整个结构。

通过对单元依次进行分析,得出整个结构的力学性能。

由于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结构体的边界条件和各种复杂的加载条件,因此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有限元法在结构强度分析中的应用1. 建立有限元模型要使用有限元法来进行结构强度分析,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限元模型。

这一过程包括将结构分割成多个小单元、设置边界条件和施加外部荷载等步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有限元模型的难度已经不再是问题。

2. 分析结构的应力状态有限元法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分析结构的应力状态。

一旦有限元模型建立完成,使用数值计算技术就能够实现结构的应力状态的分析。

在该过程中,有限元软件将针对每个节点计算出相应的应力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分析结构的强度,并且找出潜在的弱点,从而及时进行优化。

3. 评估结构的疲劳性能除了分析结构的静态强度之外,有限元法还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的疲劳性能。

在这种情况下,有限元模型需要包括结构的疲劳参数,例如应力集中因素和裂纹的特性。

然后,有限元法可以用来计算出结构的寿命,并进行相关的疲劳分析。

三、有限元法在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除了在结构强度分析中广泛使用之外,有限元法在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被重视。

通常,为了使结构达到所需的可靠性要求,需要进行可靠性评估并分析潜在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有限元法可以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以发现可能导致故障或失效的原因。

斜坡地基桩前土抗力的应变楔模型修正

斜坡地基桩前土抗力的应变楔模型修正

第51卷第7期2020年7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51No.7Jul.2020斜坡地基桩前土抗力的应变楔模型修正彭文哲,赵明华,杨超炜,刘亚楠(湖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2)摘要:针对斜坡地基桥梁基桩承载特性,引入斜坡地基水平极限承载力模型及平地应变楔模型,提出适用于斜坡地基桩前土抗力计算分析的桩前土楔模型,包括上部土楔及下部修正应变楔2部分。

根据不同的土体强度发挥程度,提出桩前土楔的3个发展阶段。

讨论下部修正应变楔与平地地基应变楔的区别,并基于静力平衡方程,推导上部土楔提供的土抗力随深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研究结果表明:桩前土楔模型地基土抗力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及工程实例的数值模拟结果均较吻合,可用于合理预测斜坡地基桩前土抗力;当桩顶水平荷载增大时,应变楔深度增大,应变楔层数也不断增加;内摩擦角发挥值不断增大,近似呈非线性增大,增大速度逐渐变慢。

关键词:桥梁工程;桩前土抗力;斜坡地基;应变楔;水平受荷桩中图分类号:TU473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672-7207(2020)07-1936-10Modification of strain wedge model for soil resistance in front ofpiles in sloping groundPENG Wenzhe,ZHAO Minghua,YANG Chaowei,LIU Yanan(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Abstract:Considering the behavior of piles in sloping ground,a soil wedge model wa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soil resistance in front of piles in sloping ground by developing the strain wedge technique in level ground and employing the model for lateral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in sloping ground.The soil wedge model consisted of two parts,i.e.upper soil wedge and lower modified strain wedge.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soil wedge on the basis of the exerting extent of the soil strength were proposed.The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soil resistance along with depth in the upper soil wedge was derived based on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whil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wer modified strain wedge technique and the strain wedge technique in level ground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model are well consonant with the model test results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for an engineering project.It is reasonable to predict the soil resistance in front of piles in sloping ground by the suggested model.The depth and layers of strain wedg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ateral loads atop the pile,the fan angle nonlinearly increases,and the growth rate slows down gradually.Key words:bridge engineering;soil resistance in front of piles;sloping ground;strain wedge;laterally loaded pilesDOI:10.11817/j.issn.1672-7207.2020.07.019收稿日期:2019−09−22;修回日期:2019−11−11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8178,51908208)(Projects(51478178,51908208)supported by the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通信作者:赵明华,博士,教授,从事桩基础及软土地基处理研究;E-mail:*****************第7期彭文哲,等:斜坡地基桩前土抗力的应变楔模型修正桩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或半路半桥的建设,以减少桥面(路面)不均匀沉降,但桥梁桩基不可避免地承受车辆制动引起的水平荷载。

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的三种有限元解法研究

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的三种有限元解法研究

第25卷第2期2010年4月中国海洋平台CHI NA O FFSH OR E PL AT FO RM V ol.25N o.2A pr.,2010收稿日期:2009 11 03;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9 12 25作者简介:彭大炜(198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船体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研究。

文章编号:1001 4500(2010)02 0001 05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的三种有限元解法研究彭大炜, 张世联(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摘 要:介绍了弧长法、阻尼因子法和准静态法等3种计算结构极限强度的非线性有限元解法及其求解思路。

通过Reckling N o.23模型数值计算,对上述3种解法各自的计算过程、求解特点和要点进行了比较和归纳。

为更准确、高效地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计算分析结构极限强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弧长法;阻尼因子法;准静态法;极限承载能力中图分类号:U 661.41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ree FEA Methods of Structure Ultimate Strength AnalysisPENG Da w ei, ZH ANG Shi lian(Shang hai Jiao T ong Univer sity,Shanghai 200030,China)Abstract:Three alg orithm s,Arc Length metho d,Dam ping Factor metho d and QuasiStatic method in no nlinear FEA method of ultim ate strength analy si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three algorithms have differ ent analysis processes,features and key points,w hichare discussed and com pared w ith one another through a num eral calculation by Reckling N o23test m odel.The result of the comparisons gives a r easonable sugg estio n for better use of nonlinear FEA m ethod of ultimate streng th analysis.Key words:Arc Leng th method,Dam ping Factor m ethod,Quasi Static method,ultimate streng th图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流程0 前言近年来,结构设计的思路已经逐步从传统的许用应力设计向极限状态设计发展[1]。

基于有限元法的单边裂纹孔板应力强度因子

基于有限元法的单边裂纹孔板应力强度因子

基于有限元法的单边裂纹孔板应力强度因子李岩;张巨伟;刘明岳【摘要】To study the effect of plate length and circular hole radius on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of the finite width cracked hold-plate under tensile loading. this paper uses ABAQU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software to d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gives the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solve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of the finite width cracked hole-plat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te length, the hole radius and the crack length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of the finite width cracked hole-plate.%为了研究板长、圆孔半径对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有限宽度平板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运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有限宽度带孔单边裂纹平板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求解方法.结果表明,板长、板内圆孔半径和裂纹长度对有限宽度裂纹平板的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有着很大的影响.【期刊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3页(P145-147)【关键词】ABAQUS;有限宽度平板;应力强度因子;裂纹【作者】李岩;张巨伟;刘明岳【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30 引言在工程实践中,有限宽度平板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由于制造、运输、装配、使用或材料本身等原因使其存在裂纹或孔洞。

一维椭圆和抛物型方程的三次超收敛有限体积元方法的开题报告

一维椭圆和抛物型方程的三次超收敛有限体积元方法的开题报告

一维椭圆和抛物型方程的三次超收敛有限体积元方法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一维椭圆和抛物型方程是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

针对这些方程,研究人员已经发明了许多有效的求解方法。

其中,有限体积元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求解方法,它最早被用于气动力学领域的计算,现已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结构力学、交通流动等领域。

在有限体积元方法中,离散化的空间是一个由有限体积单元组成的网格,该网格以离散化后的物理区域为基础,并且通常使用数值通量计算方法来计算单元之间的通量。

针对一维椭圆和抛物型方程,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有限体积元方法的收敛性,并且已经证明了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但是,人们也意识到,对于一些物理问题,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是必要的。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如何通过增加网格密度和使用高阶格式来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

在有限体积元方法中,超收敛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表示该方法中的误差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减小。

因此,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将三次超收敛集成到有限体积元方法中,以提高方程求解的精度和效率。

二、研究目的在本文中,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开发一种新的三次超收敛有限体积元方法,该方法能够高效地求解一维椭圆和抛物型方程,并提高方程求解的精度和效率。

我们将使用有限体积元方法对方程进行时间离散化和空间离散化,并使用数值通量计算方法来计算单元之间的通量。

我们将使用三次插值来实现三次超收敛性,并将其集成到有限体积元方法中。

最后,我们将使用数值实验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将其与其他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三、研究内容1. 对一维椭圆和抛物型方程进行数学建模,并介绍有限体积元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推导三次超收敛有限体积元方法的离散方程,并进行数值解析。

3. 编写计算程序,对一维椭圆和抛物型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4. 利用计算结果验证三次超收敛有限体积元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极限强度的探讨赵越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极限强度的探讨赵越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极限强度的探讨赵越发布时间:2021-10-27T07:30:44.07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0期作者:赵越[导读] 摘要:为了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一定要重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极限强度分析。

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57摘要:为了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一定要重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极限强度分析。

为了简化这一设计工作,要建立极限状态下的受力模型,再简化计算模型,应用逐步破坏法慢慢进行荷载增量,使得船舶结构最为脆弱的构件出现破坏,在刚好出现破坏时,这个强度是船舶的极限强度。

这样准确地计算其极限强度后,可以在设计工作中对船体结构进行加强,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海运事业的发展欣欣向荣。

为保障船舶运输的安全性,需要重视船舶结构的极限强度。

关键词:船舶;海洋工程结构;极限强度引言为了提升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定要深入分析船舶结构和海洋工程结构,保证其强度满足运输要求。

分析运算此类强度问题时,需要有创新的方式方法,尝试一些全新的研究方式,合理运用运算的内容,彻底解决船舶航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极限状态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极限状态就是其强度达到一个临界值,在船舶结构恰好能承受的范围上,此时船舶与海洋结构处在破坏和不破坏的边缘。

通过分析这种状态,直接导入模型的极限强度,这样便于后续计算工作的开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船舶与海洋结构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从完好到屈服最终破坏,是不可能处于极限临界状态的。

为了弄清楚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极限强度的变化关系,在计算中,可以采用增量法不断增加作用于船舶结构的荷载,通过无线分割增量进行有限元计算,才可以确定极限强度的值。

所以为了确定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的极限强度,一般在极限状态下应用逐步破坏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2极限强度计算分析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的合理性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全面的计算需要相关人员对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2期2010年4月中国海洋平台CHI NA O FFSH OR E PL AT FO RM V ol.25N o.2A pr.,2010收稿日期:2009-11-03;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9-12-25作者简介:彭大炜(198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船体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研究。

文章编号:1001-4500(2010)02-0001-05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的三种有限元解法研究彭大炜, 张世联(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摘 要:介绍了弧长法、阻尼因子法和准静态法等3种计算结构极限强度的非线性有限元解法及其求解思路。

通过Reckling N o.23模型数值计算,对上述3种解法各自的计算过程、求解特点和要点进行了比较和归纳。

为更准确、高效地运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计算分析结构极限强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弧长法;阻尼因子法;准静态法;极限承载能力中图分类号:U 661.41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ree FEA Methods of Structure Ultimate Strength AnalysisPENG Da -w ei, ZH ANG Sh-i lian(Shang hai Jiao T ong Univer sity,Shanghai 200030,China)Abstract:Three alg orithm s,Arc -Length metho d,Dam ping Factor metho d and Quas-iStatic method in no nlinear FEA method of ultim ate strength analy si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 -per.The three algorithms have differ ent analysis processes,features and key points,w hichare discussed and com pared w ith one another through a num eral calculation by Reckling N o23test m odel.The result of the comparisons gives a r easonable sugg estio n for better use of non -linear FEA m ethod of ultimate streng th analysis.Key words:Arc -Leng th method,Dam ping Factor m ethod,Quas-i Static method,ult-imate streng th图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流程0 前言近年来,结构设计的思路已经逐步从传统的许用应力设计向极限状态设计发展[1]。

研究结构的极限强度水平,确定其与设计载荷水平之间的确切裕度,已成为结构理性设计的核心和基础。

目前,船体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的方法主要有[2]:实船事故调查和模型试验法、直接法(解析法)、以Smith 法为代表的逐步崩溃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线性有限元法现已成为计算和评估结构极限承载能力最理想的方法,其分析问题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在非线性有限元法中,有3种不同的分析结构极限强度的解法。

它们分别是弧长法、阻尼因子法和准静态法。

本文基于ABAQU S 大型通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以Reckling -N o.23试验模型为对象,分别采用上述3种解法进行极限强度的数值分析,并研究不同解法的求解过程,对不同解法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且还针对如何更准确、高效地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分析结构极限强度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1 理论介绍从求解本质而言,弧长法和阻尼因子法是以结构非线性静态平衡方程式(1)的求解(牛顿拉-普森迭代)为基础。

而准静态方法是以结构非线性运动方程式(2)的显式求解(中心差分法)为基础。

{P }-{I }=0(1)[M]{&u }={P }-{I }(2)式中:{P}为载荷列阵;{I }为内力列阵;[M]为质量矩阵;{&u }为加速度列阵。

以下分别简要介绍这3种解法的基本思路。

1.1 弧长法弧长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设置一个参数(弧长l )来控制平衡方程的增量迭代和收敛。

将(1)式写成增量格式:[K T ]{$u}={$P}-{R}(3)式中:[K T ]为切线刚度矩阵;{$u}为位移增量;{$P}为载荷增量;{R}为残差力。

在弧长法中,第i 步迭代的载荷增量{$P}i ,由载荷增量因子$K i 和参考载荷{P ref }来控制,即{$P}i =$K i {P ref }(4)将(4)式代入(3)式即得到弧长法的第i 步迭代的增量形格式:[K T ]{$u}i =$K i {P ref }-{R}i(5)图2 弧长法示意图弧长法求解时,是以前一步增量计算得到的平衡点为圆心,以弧长增量$l i 为半径,通过牛顿拉-普森迭代搜索下一个平衡点,如图2所示。

每一步的弧长增量$l i 、载荷增量因子$K i 和位移增量{$u}i 通过下面的约束方程来控制:|$l i |=|{$u i }|2+|$K i {P ref }|2(6)通过迭代,直至残差力在容差{R}i 范围内。

当第i 步迭代完成时,有载荷列阵{P }i =E i {$P}i =E i $K i {P ref }(7)位移列阵{u}i =E i {$u}i(8)弧长l i =E i $li(9)由于在弧长增量$l i 中同时包含了载荷增量{$P i }和位移增量{$u i }的信息,运用弧长法能够全程跟踪结构在/加载0($K i >0)和/卸载0($K i <0)过程中的载荷-位移平衡路径。

但在实际运用时,存在跟踪失败[3]和收敛性问题。

目前弧长法还在不断地研究改进。

1.2 阻尼因子法阻尼因子法仍采用传统的载荷步长增量来进行非线性迭代求解。

其思路是通过在平衡方程式(1)中引入阻尼力项来求解结构不稳定崩溃的问题,求解的平衡方程为{P}-{I }-{F v }=0(10)其中{F v }为阻尼力列阵,取决于求解时结构变形的速度,由广义节点速度{v }来表征:#2#中国海洋平台 第25卷 第2期{F v }=c[M *]{v }(11)式中:c 为阻尼系数[4];M *为人工质量矩阵;广义节点速度{v}={$u}/$t 。

加载的初始阶段,结构尚处于稳定状态,此时广义节点速度{v}很小,故阻尼力项{F v }对平衡方程式(10)几乎没有影响,可以忽略。

随着载荷的不断增加,结构趋向于不稳定,当外载{P}已经不能完全由结构内力{I }来平衡时,结构达到极限状态,相当部分的应变能将释放转化为动能,广义节点速率{v}迅速增大。

此时,阻尼力项{F v }通过做功消耗释放的应变能,在平衡方程式(10)中起到维持求解系统的/平衡0作用。

由于采用传统的载荷步长来进行非线性迭代,阻尼因子法无法继续有效跟踪结构在/卸载0过程中的载荷-位移路径,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几乎水平(斜率为0)的直线。

通过考察阻尼力项{F v }为维持系统/平衡0所做的功所占结构应变能百分比的历史变化曲线,就能够确定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比弧长法、阻尼因子法的数值收敛性要好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更广泛。

1.3 准静态法与弧长法和阻尼因子法的静态求解方法不同,准静态法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结构动态求解的过程。

在求解时,对式(2)采用中心差分法进行显示的时间积分,由一个增量步的动力学条件计算下一个增量步的动力学条件,直至求解时间结束。

准静态法的基本思路就是用慢速加载的动态分析来模拟静态问题,所以,求解关键是要设置合适加载速率。

加载速率过快会导致求解结果的局部性(剧烈的结构局部变形),使计算结果偏离/准静态0的要求;而过慢的加载速率意味着较长的加载时间,从而使计算时间大幅度增加。

故分析时,通常会取从快到慢多个加载速率进行分析比较,以选定一个合适的加载速率。

判断加载速率是否合适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分析过程中结构模型的动能与其应变能之比,一般准静态的要求是小于5%。

由于中心差分法是条件稳定的算法[5],在分析时,时间步长$t 必须小于稳定性限制$t stable 才能保证求解的稳定性:$t s table =2/X max \$t e(12)式中:X max 为结构最高阶固有频率;$t e 为结构模型中最小尺寸的单元的稳定时间步长。

$t e 与单元的特征尺度L e 、弹性模量E 和材料密度Q 有关,是稳定性限制$t stable 的上界[6]:$t e =L e /E/Q(13) 在计算中,由于结构最高阶频率X max 不易求得,故时间步长$t 就取为$t e 。

相比弧长法和阻尼因子法,准静态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采用中心差分法进行显式时间积分不存在收敛性的问题。

因此,准静态法能够很好地求解更复杂结构崩溃问题,如结构的自接触和材料的失效问题。

在求解极限状态问题时,时间步长$t 往往较小,准静态/缓慢0加载可能导致求解的机时很长,这时可采用质量放大等方法进行调整。

2 数值计算分析2.1 Reckling N o.23模型试验Reckling (1979)[7]采用箱型剖面模拟实船剖面进行了系列总纵极限承载能力试验,以研究船体梁在极限状态下各种崩溃模式和剖面应力分布。

本文选取加强筋较多的Reckling No.23号模型作为分析对象,模图3 Reckling 有限元模型一阶屈曲模态型跨长l =500mm 。

表1列出了模型截面尺寸和材料属性。

表1 R eckling N o.23模型截面尺寸和材料属性加筋板尺寸/mm 屈服应力/(N/mm 2)弹性模量/(N /mm 2)压缩翼板(甲板)600@2.5246210000拉伸翼板(底板)600@2.5246210000舷侧板400@2.5246210000翼板加强筋30@20@2.5246210000舷侧加强筋30@2.5246210000#3#第2期 彭大炜等 结构极限强度分析的三种有限元解法研究在进行极限强度分析时,可将如图3所示模型的第一阶线性屈曲模态的变形形式作为结构的初始缺陷图4 载荷-位移平衡路径曲线(弧长法)引入模型网格。

2.2 弧长法解采用弧长法时,在模型两端设置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参考载荷(中垂弯矩),对应各弧长增量步的载荷与位移的表达式如式(7)~式(9)所示。

得到的端面弯矩-转角曲线如图4所示:考察曲线峰值点对应的弯矩,即为采用弧长法得到的极限载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