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实验讲义
工程热力学讲义第五章
t ,c t ,max
Wnet ,max Q1
Wnet ,max t ,c Q1 0.364 1000 364 kJ P 432 kJ
or
W0 432 t 0.432 t ,c Q1 1000
违反第二定律,所以不可能
18
热效率
T1=1500K;T2=300K; p1=28.0MPa;p2=0.1MPa 1.不是卡诺循环
' c
c可大于,小于,或等于1
c ' 1
11
三.概括性卡诺循环 1. 循环组成 1 定温吸热 →2 3 定温放热 →4 2 同(n)类可逆→3 4 同(n)类可逆→1
理论上Th→Tl温度连续变化的储热器可满足。工质在4→1中把热 量放给储热器,在2→3中又从储热器中收回。
q2 面积1mn2 TL s12 q1 面积34op3 Th s34 TL s12 TL wnet q1 q2 q2 1 1 tC t 1 Th s 34 Th q1 q1 q1
设为制冷循环
Tc 400 c 1.33 T0 Tc 700 400
t tc
不可能
Q2 4000 0.4 wnet 10000
c 可能但不可逆
27
注意:1)任何循环(可逆,不可逆;正向,反向) 第一定律都适用。故判断过程方向时仅有 第一定律是不够的; 2)热量、功的“+‖、“-”均基于系统,故取系 统 不同可有正负差别; Q Q 0 中, 不是工质微元熵变 Tr Tr 3)克氏积分
q1i
Thi
全部循环求和 lim (
i 1
q2i
Tli
)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讲解
实验一 空气定压比热容测定一、实验目的1.增强热物性实验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气体比热容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构思。
2.学习本实验中所涉及的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由实验数据计算出比热容数值和比热容关系式的方法。
3.学会实验中所用各种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由热力学可知,气体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式为()p p hc T∂=∂ (1) 在没有对外界作功的气体定压流动过程中,p dQ dh M=, 此时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可表示为p p TQM c )(1∂∂=(2) 当气体在此定压过程中由温度t 1被加热至t 2时,气体在此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可由下式确定)(1221t t M Q c p t t pm-=(kJ/kg ℃) (3)式中,M —气体的质量流量,kg/s;Q p —气体在定压流动过程中吸收的热量,kJ/s 。
大气是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
当湿空气由温度t 1被加热至t 2时,其中的水蒸汽也要吸收热量,这部分热量要根据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来确定。
如果计算干空气的比热容,必须从加热给湿空气的热量中扣除这部分热量,剩余的才是干空气的吸热量。
低压气体的比热容通常用温度的多项式表示,例如空气比热容的实验关系式为3162741087268.41002402.41076019.102319.1T T T c p ---⨯-⨯+⨯-=(kJ/kgK)式中T 为绝对温度,单位为K 。
该式可用于250~600K 范围的空气,平均偏差为0.03%,最大偏差为0.28%。
在距室温不远的温度范围内,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认为是线性的,即可近似的表示为Bt A c p += (4)由t 1加热到t 2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则为m t t t t pm Bt A tt B A dt t t Bt A c+=++=-+=⎰221122121(5) 这说明,此时气体的平均比热容等于平均温度t m = ( t 1 + t 2 ) / 2时的定压比热容。
【工程热力学精品讲义】第7章
喷管 cf p 扩压管 p cf
2) cf dcf vdp
cf
1 2
cf2
的能量来源
是压降,是焓㶲(即技术功)转换成机械能。
14
二、几何条件
dcf cf
~
dA
A
力学条件 过程方程
dp Ma2 dcf
p
cf
dp dv
pv
Ma2 dcf dv cf v
连续性方程 dA dcf dv A cf v
.
9
滞止参数的求取 ★理想气体:
▲定比热容
▲变比热容
T0
T1
cf21 2cp
p0
p1
T0 T1
1
v0
RgT0 p0
h0 T0 pr0 T1 pr1
p0
p1
pr 0 pr1
★水蒸气: h0
h1
1 2
cf21
s0 s1
其他状态参数
p0 t0
h0 h1
10 s1
4.声速方程
? 声音的速度330m/s
速度达Ma = 7,若飞机在–20℃ 的高空飞行,其 t0 = 334 ℃。
加上与空气的摩擦温度将极高,如美国航天飞机设计承受最
高温1650℃,实际经受温度1350~1400℃
12
7–2 促使流速改变的条件
一、力学条件
dcf cf
~
dp
p
流动可逆绝热 δq dh vdp 0
气流焓㶲 dex,H dh T0ds dh vdp
c
p
s
v2 p v s
等熵过程中
dp dv 0
pv
p
v
s
p v
工程热力学实验讲义
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1-1 空气绝热指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绝热膨胀和定容加热过程中空气的压力变化,计算空气绝热指数。
理解绝热膨胀过程和定容加热过程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气体的绝热指数定义为气体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以K 表示,即p vc k c =。
本实验利用定量空气在绝热膨胀过程和定容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测定空气的绝热指数K 。
实验过程的P-V 图如图1所示。
图中AB 为绝热膨胀过程;BC 为定容加热过程。
图1 等容和绝热过程AB 为绝热过程,1122k kp v p v = (1) BC 为定容过程,23v v = (2)假设状态A 和C 温度相同,则23T T =。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对于状态A 、C 可得:1133p v p v = (3)将(3)式两边K 次方得:()()1133kkp v p v = (4)由(1)、(4)两式得,1132kp p p p ⎛⎫=⎪⎝⎭,再两边取对数,得: 1213ln ln p p k p p ⎛⎫ ⎪⎝⎭=⎛⎫ ⎪⎝⎭(5)因此,只要测出A 、B 、C 三状态下的压力123,,p p p 且将其代入(5)式,即可求得空气的绝热指数k 。
三、实验装置空气绝热指数测定仪由刚性容器,充气阀、排气阀和U 型差压计组成,如图2所示。
空气绝热指数测定仪以绝热膨胀和定容加热两个基本热力过程为工作原理,测出空气绝热指数。
整个仪器简单明了,操作简便,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基本和公式从事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工作能力,从而起到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效果。
图2 空气绝热指数测定装置示意图1-有机玻璃容器;2-进气及测压三通;3 U 型压力计;4 -气囊;5-放气阀门。
四、实验步骤实验对装置的气密性要求较高。
因此,在实验开始时,应检查其气密性。
通过充气阀对刚性容器充气,使U 型压差计的水柱h ∆达到2200mmH O 左右,记下h ∆值,5分钟后再观察h ∆值,看是否发生变化。
最新[工学]-第十四章-工程热力学教学讲义PPT课件
§14-1 概 述
应用:化学反应的过程 chemical reaction
√ 动力装置煤、油、天然气的燃烧
水处理 化工过程
目的:
热力学基本定律用于化学过程, 研究这些过程能量的转换、平衡、 方向性、化学平衡
有化学反应过程的特点
1、独立变量数
无化学反应:简单可压缩系统,2 有化学反应:独立变量数>2
Q0 p''
Qp
Qp0'
Q
0 p
CO
Q
o p'
Q p 0 '' 3 9 3 5 2 2 k J/k m o lCC O 2 Q p 0 ' 2 8 2 9 9 3 k J/k m o lC O 2Q
o p
''
CO2
燃烧热值(发热量、热值)
Heating value of the fuel
1kmol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的绝对值 Complete 放热为负 H f
热效应与反应热Heat of reaction
反应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过程量
容积变化功
热效应: T
状态量
1 kmol
盖斯定律
Hess Law
盖斯定律(1840年)
当反应前后物质的
C Qp2 D
种类给定时,化学反
应的热效应,与中间 Qp1
Qp3
过程无关,只与过程 A 初始和终了状态有关。 Qp4
B
Qp5
Qp1 Qp2 Qp3 Qp4 Qp5
E
某些测不出(或不易 测)的热效应可由易
测的热效应代替。
标准态
盖斯2OQQ p0''Q p0 p 0 测 不11 准0同52 Q时9k p0产J/k 生Qm p0o '' lC QO p0'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讲义_4-1
卡诺定理小结
1、在两个不同 T 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一切 可逆热机 tR = tC 2、多热源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 tR多 < 同温限间工作卡诺机 tC 3、不可逆热机tIR < 同热源间工作可逆热机tR tIR < tR= tC
∴ 在给定的温度界限间工作的一切热机,
tC最高
热机极限
Q2R多 = T2(sc-sa) tR多 1
T2
_
6
5 s
T1
概括性卡诺热机 Ericsson cycle
如果吸热和放热的多变指数相同
∴ ab = cd = ef
完全回热
T2 T1
T a n d
T1
b n
tR概括 1
tC
e T2
c
f s
这个结论提供了一个提高热效率的途径
Q E 21000m 1800m 11.7
mkg水降低5C放热:
Q cmt 21000m[ J ]
第二类永动机???
水面
耗功 发电机
蒸汽
制冷系统
水
单热源热机
perpetual-motion machine
1874-1898, J.W.Kelly, hydropneumaticpulsating-vacu-engine, collected millions of dollars. 1918, the U.S. Patent Office decreed that it would on longer consider any perpetual-motion machine applications. 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洪成,水变油
克劳修斯表述
工程热力学(讲义)
1 课程学习1.1 热力学基本定律1.1.1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定义第一节热力系热力系:由界面包围着的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的总和。
按热力系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可将热力系分为:闭口系(或闭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为控制质量(c.m.);开口系(或开系)--与外界之间有物质交换,把研究对象规划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称控制容积(c.v.)。
按热力系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情况将热力系分为:简单热力系--与外界只交换热量及一种形式的准静功;绝热系--与外界无热交换;孤立系--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按热力系内部状况将热力系分为:单元系--只包含一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多元系--包含两种以上化学成分的物质;均匀系--热力系各部分具有相同的性质;均匀系--热力系各部分具有不同的性质。
工程热力学中讨论的热力系:简单可压缩系--热力系与外界只有准静功的交换,且由压缩流体构成。
第二节热力系的描述热力系的状态、平衡状态及状态参数*热力系的状态:热力系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
在热力学中我们一般取设备中的流体工质作为研究对象,这时热力系的状态即是指气体所呈现的物理状况。
*平衡状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各部分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的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热力系各处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均匀一致的。
而温差是驱动热流的不平衡势,温差的消失是系统建立平衡的必要条件。
对于一个状态可以自由变化的热力系而言,如果系统内或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一切不平衡势都不存在,则热力系的一切可见宏观变化均将停止,此时热力系所处的状态即是平衡状态。
各种不平衡势的消失是系统建立起平衡状态的必要条件。
*状态参数:用来描述热力系平衡态的物理量。
处于平衡态的热力系其状态参数具有确定的值,而非平衡热力系的状态参数是不确定的。
状态参数的特性描述热力系状态的物理量可分为两类:强度量和尺度量(1)强度量与系统中所含物质无关,在热力系中任一点具有确定的数值的物理量。
工程热力学实验课件
安全注意事项
1、加压最高——一般不超过 、加压最高 一般不超过8MPa 一般不超过 2、降压不要过快 、 3、玻璃仪器易碎品注意保护 、 4、注意用电安全 、
三、观测要点—— 观测要点
低于临界温度的状态变化及相变现象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 临界乳光现象 四、绘制等温曲线 按表2的数据仿图三绘制出 1. 按表 的数据仿图三绘制出 p-v 图上分别 画出20℃ 画出 ℃,27℃,31.2℃和50℃四条等温线。 ℃ ℃ ℃四条等温线。 2. 将实验测得的等温线与图三所示的标准等 温线进行比较。 温线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3
RT a p= − 2 v −b v
2
PV − (bp − RT )V + aV − ab = 0
a=? b=? 对CO2, Pc=? Tc=? 范德瓦尔公式三种解与CO2的p-v图—— 范德瓦尔公式三种解与 图
2)范德瓦尔方程式的分析 范德瓦尔方程式的分析 3 2 pv − (bp + RT )v + av − ab = 0 当t ≥ 31.1°C 时 , 方程式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当t < 31.1°C 时 , 方程式与实验结果不吻合 C点为临界点,pc, tc, 点为临界点, 点为临界点 vc分别为临界压力,临 分别为临界压力, 界温度, 界温度,临界比容
五、实验注意问题
1、水温、先测量低温等温线20℃后逐渐升温读水 、水温、先测量低温等温线 ℃ 以玻璃柱上为准。 温,以玻璃柱上为准。 2、压力怎么样加? 、压力怎么样加? 3、压力怎么样读?(是表压还是绝对压力) ?(是表压还是绝对压力 、压力怎么样读?(是表压还是绝对压力) 体积如何读? 体积如何读? 4、温度设置技巧。 、温度设置技巧。 5、观察临界状态:①汽液模糊现象②乳光现象。 、观察临界状态: 汽液模糊现象②乳光现象。 6、 50℃的的压力 ~比容 变化中会有相转变吗? 比容v变化中会有相转变吗 、 ℃的的压力p 比容 变化中会有相转变吗? 7、 20℃、 27℃的CO2的状态(注意实验纪录) 的状态(注意实验纪录) 、 ℃ ℃ 热蒸汽态; 饱和状态; ① 过热蒸汽态; ② 干饱和状态; 饱和态( 液共存) ③ 湿饱和态(气、液共存) ④ 饱和液态 ; ⑤ 未饱和液体状态
工程热力学讲义第十章
wnet ,act q1
wnet t q1 t o c
T
以燃气为高温热源,环境为低温热源时卡诺 循环的热效率。 与实际循环相当的内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相对热效率(relative thermal efficiency), 反映该内部可逆循环因与高、低温热源 存在温差(外部不可逆)而造成的损失。
点1:v1
R g T1 p1
287 J /(kg K ) 333 .15 K 3 0 . 562 m / kg 6 0.17 10 Pa
14.5
点2:v v1 0.562 m 3 / kg 0.0387 m 3 / kg 2
21
1-2是定熵过程,有
v1 p 2 p1 v 2 k 1. 4 p 0 . 17 MPa 14 . 5 7.18 MPa 1
点5: v5 v1 0.562 m 3 / kg
v4 p5 p 4 v 5 0.055 m / k g 0.562 m 3 / k g 10 .3MPa
3 k 1. 4
0.398 MPa
q2 cV (T5 T1 ) 0.718 kJ /(kg.K ) (779 K 333 K ) 320 kJ / kg
11
p1
2.循环热效率
wnet t q1
wnet qnet q1 q2
q1 q23 q34 cV T3 T2 c p T4 T3
q2 q51 cV T5 T1
T5 T1 q2 t 1 1 T3 T2 T4 T3 q1
18
v1 v2 p3 p2
工程热力学讲义第8章_[1].doc
第8章 湿 空 气本章基本要求理解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饱和度、湿空气密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和角系数等概念的定义式及物理意义。
熟练使用湿空气的焓湿图。
掌握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的计算和分析。
8.1 湿空气性质一、湿空气成分及压力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汽v a p p p B +==二、饱和空气与未饱和空气未饱和空气=干空气+过热水蒸汽 饱和空气=干空气+饱和水蒸汽 注意:由未饱和空气到饱和空气的途径:1.等压降温2.等温加压露点温度:维持水蒸汽含量不变,冷却使未饱和湿空气的温度降至水蒸汽的饱和状态,所对应的温度。
三、湿空气的分子量及气体常数Bp M r M r M v v v a a 95.1097.28-=+= B p R v378.01287-=结论:湿空气的气体常数随水蒸汽分压力的提高而增大四、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每立方米湿空气终所含水蒸汽的质量。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sv ρρφ= 相对湿度反映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接近饱和的程度。
思考:在某温度t 下,φ值小,表示空气如何,吸湿能力如何;φ 值大,示空气如何,吸湿能力如何。
相对湿度的范围:0<φ<1。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sv p p =φ 五、含温量(比湿度)由于湿空气中只有干空气的质量,不会随湿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而改变。
定义:含湿量(或称比湿度):在含有1kg 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混有的水蒸气质量称为湿空气的)。
Vv P B p d -=622 g/kg(a) 六、焓定义:1kg 干空气的焓和0.001dkg 水蒸汽的焓的总和v a dh h h 001.0+=代入:)85.12501(001.001.1t d t h ++= g/kg(a) 七、湿球温度用湿纱布包裹温度计的水银头部,由于空气是未饱和空气,湿球纱布上的水分将蒸发,水分蒸发所需的热量来自两部分:1.降低湿布上水分本身的温度而放出热量。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讲义42PPT课件
可逆过程
SSf
0
不可逆绝热过程 S 0 Sf 0
可逆绝热过程 S 0 Sf 0
不易求
Sg 0 Sg 0 Sg 0 Sg 0
熵变的计算方法
理想气体 任何过程
S21
2
1 cv
dTRlnv2
T
v1
S21
2
1 cp
dTRlnp2
T
p1
仅 可 逆 过 程
S21
2
1 cp
dvv12cv
∴ 对任意循环
Q Tr
0
克劳修斯 不等式
= 可逆循环 < 不可逆循环 > 不可能 热二律表达式之一
克劳修斯不等式例题
A 热机是否能实现
Q
T
2000 1000
800 300
可能
0.667kJ/K 0
1000 K 2000 kJ
如果:W=1500 kJ
Q
T
2000 1000
500 300
不可能
0.333kJ/K 0
克劳修斯不等式
Q Tr
0 dS 0
dS 0
Q 0 熵的物理意义
可逆时 dS 0
Q 0
熵变表示可逆 过程中热交换
dS 0
Q 0 的方向和大小
熵是状态量
dS 0
dS可 逆 dS不 可 逆 0
可逆循环
Q T
0
Q Q
0
1a2 T 2b1 T
Q Q
2b1 T
1b2 T
p
a
2
Q Q
A 1200 kJ 1500 kJ
800 kJ 500 kJ
300 K
注意: 热量的正和负是站在循环的立场上
《工程热力学》电子讲稿-all
第0章绪论一、相关知识1。
能源与能量的利用能量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
能源:提供各种有效能量的物质资源。
暖气—热能;风—风能;太阳—太阳能;原子—原子能,汽、柴油-化学能。
能量的利用过程实质是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过程,参看课本图0—1。
大多数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被利用.热能的直接应用——供热、采暖热能的动力应用——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2.热力学热力学:一门研究物质的能量、能量传递和转换以及能量与物质性质之间普遍关系的科学. 工程热力学: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主要为...机械能...)之间的转换规律及其工程应用,是热力学的工程分支。
3.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1)蒸汽动力装置锅炉(2) 内燃机汽油机/ 柴油机(3)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机车(4) 蒸汽压缩制冷装置冷库、空调四种装置都是热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
二、课程内容1.基本概念及定律(基础)热力系统、状态参数、平衡态、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等.U(热力学能)、H(焓)、S(熵Entropy)、Ex(Exergy)、An(Anergy)热力学第0定律: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两系统彼此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热力学第1定律:热能作为一种能量形态,可以和其它能量形态相互转换,转换中能量的总量守恒。
热力学第2定律:一切自发实现的涉及热现象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3定律:当趋于绝对零度时,各种物质的熵都趋于零.2.能量转换过程和循环的分析研究及计算方法(方法)热能 机械能提高热效率大气中的热能能否利用?抽掉中间挡板是否做功?3.能量转换过程常用工质的热力性质(工具)水、氧气、空气、氨(制冷剂)4.化学热力学(第十三章,自学)(补充) 燃料的燃烧基础+方法+工具+(补充)三、研究方法热力学按研究方法分1。
宏观热力学(经典)宏观热力学: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简化模型,推导公式得出结论,结果可靠。
不足:未考虑分析原子结构,无法说明热现象本质及其内在原因。
工程热力学讲义(西安交通大学版)
工程热力学讲义(傅秦生)绪论[第一讲]§0-1自然界地能源及其利用一、能源及其分类能源是指可向人类提供各种能量和动力地物质资源1、按来源分:可分为来自太阳地辐射能;存储于地球内部地能量和来自其它天体地引力能量等区分2、按形态分: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又可分为再生和非再生能源3、按使用程度和技术分: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对于能源工作者更多地是采用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地概念4、按污染程度分: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5、按性质分:可分为含能体能源和过程性能源.二、能源地利用与社会历史发展能源利用地三个历史时期:薪柴时期(麦节、动物地粪便等)、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三、能源地利用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一个国家地国民经济与能源地开发与利用有着依存关系*人民生活地改善离不开能源地开发与利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地年增长率E = -------------------------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地年增长率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概况四、能源地利用与环境能源在其开发、输送、加工、转换、利用、利用和消费过程中,必然环境造成污染:1、温室效应与热污染2、酸雨3、臭氧层地破坏4、放射性污染第1页共5页5、其它污染五、 能源地利用与人类社会地可持续发展1、 非再生能源地大量消耗2、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节能是解决可持续发展地战略措施之一 六、 我国地能源事业1、 储量丰富、种类齐全2、 多种能源结构 [第二讲]§0-2 热能地利用一、人类利用地主要能源有:水力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燃料地化学能和原子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源地开发和利用就是热能地开发和利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1、热能利用地形式 直接利用:是指直接用热能加热物体,热能地形式不发生变化.间接利用:是指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对动力地需要 •(图热电厂工作原理图)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源地利用就是热能地利用•「如何实现热能向机械能转换?转换地基本规律是什么?动力--如何提高热能向机械能转换地能量利用率(经济性)?厂如何实现机械能向热能地转换?转换地基本规律是什么? 制冷伙热泵 * 「如何提高机械能向热能转换地能量利用率(经济性)?2、热力学发展史1763---1784年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使之用于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1842年、1843---1848年迈尔和焦耳各自独立发现热力学第一定律; 1824年卡若提出了卡若循环和卡若定理,奠定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基础;1850---1851年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先后对立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1906---1912年能斯特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0-3工程热力学地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热力学是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规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或能量利用率)为主要目地地以门学科 •二、 主要内容(一)、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八工质地热力性质和热力学过程:理想气体、实际气体(不能理想化地气体) 第2页共5页工程热力学讲义(傅秦生),也是本学科研究地一个重要方面,以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节、蒸汽和湿空气等工程热力学讲义(傅秦生)(三)、工程热力学地应用:工程力学过程、热力学循环、装置地分析研究.三、研究方法经典热力学:宏观和唯象地方法,简单、可靠.宏观:从宏观研究气体.唯象:从现象出发进行研究.优点:只用到高等数学地微积分即可,结论可靠.缺点:内部过程不能解释.统计热力学:微观和统计地方法.优点:可以解释许多现象.缺点:要用到概率统计方法,结果与实际有偏差. 工程热力学研究以经典热力学为主,统计热力学为辅.四、教与学1、教材:《工程热力学》沈维道主编第三版2、参考书:《工程热力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热工基础与应用》傅秦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Thermodynamics 》2、教与学:课堂教学为主+自学作业答疑+面授说明: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是本专业地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 第三讲]第一章基本概念§1-1 热力系统与工质一、热力系统1、定义:人为划定地一定范围内地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热力系或系或热力系统.(全称是热力学系统).(图示说明)2、分类⑴按物质交换分: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地系统CM. 开口系:与外界有物质交换地系统CN. 热力学工程研究地主要情况⑵按能量交换分:简单可压缩系:热力系与外界只有热量和可可逆体积变化功地交换.(一般情况都是该系统)孤立系:与外界无任何能量和物质交换地热力系.(现实没有,是一个抽象模型)绝热系: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地系统.(是一个抽象模型)热源:与外界仅有热量地交换,且有限热量地交换不引起系统温度变化地热力系统.(如:发电厂地锅炉,生活地环境.而热污染是无限热量交换.)热源又有高温热源(热源)和低温热源.⑶分类方法3单项系统多项系统⑷分类方法4单元系统多元系统二、工质(工作物质)用来实现能量相互转换地媒介物质称为工质.(图示)它包括:理想气体、实际气体、蒸气.虽然在物质有三种状态,但在热力学中,工质主要是指气体(理想气体、实际气体、蒸气).[ 第四讲]1-2 热力状态热力系在某一瞬间所呈现地宏观物理状况.(简称状态)一、状态参数1、定义:描述系统状态地宏观物理量•2、分类「延量参数:有关•如H、U、S等•广延量参数具有可加性.⑴按与所含工质地量是否有关:-强度量参数:无关.如p、T、v、h等广延量参数和强度量参数可以相互转化.一般广延量参数用大写字母表示,强度量参数用小写字母表示.「基本状态参数:可以直接或易测地状态参数.如:p、v和T等.⑵按是否直接或易测•I非基本状态参数:不能直接或易测地状态参数•如:H、U、S等.3、数学特征:状态一定,状态参数一定.也是物理学中质量一定、上升高度一定时,物体所具有地势能就确定路线无关.2z=z(x,,y)dz=0 或dz=z2-Z i二、基本状态参数上述说明了状态一定,其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那么状态参数确定或要确定一个状态则需要几个状态参数到基本状态参数.1、比体积:比体积就是单位质量地工质所占地体积.即:V 2 1v= — m /kg v=—m p2、压力:压力即物理学中地压强.单位是Pa.2 5 3⑴单位换算1Pa=1N/ m 1MPa=10 Pa 1kPa=10 Pa0.1MPa=750.06mmHg1at=735.6mmHg0.1MPa=1.01972at=0.98623atm具体换算见教材p13地表1-1⑵解释:气体压力是气体分子撞击器壁地统计(平均)效果⑶三、地四、[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4页共5页.与走地.这就涉及[ 第十二讲] [ 第十三讲] [ 第十四讲] [ 第十五讲]。
【工程热力学精品讲义】第5章
δq
Tr 0
克劳修斯不等式
结合克氏等式,有
0,则
δq 0 可逆 “=”
Tr
不可逆“<”
注意:1)Tr是热源温度;
2)工质循环,故 q 的符号以工质考虑。
例A443233
25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δq 0 δq δq 0
Tr
T 1A2 r
T 2 B1 r
δq δq δq δq
第5章开篇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 ★能量守恒,节能,节什么
★世界能源危机纯粹是别有用心之人的炒作。
环境介质中积聚了无穷的能量,据计算全球海水质量约
? 为 m = 1.42×1021 kg,如海水温度降低 3.36×10–6 K ,其
6
能质降低的过程可自发进行,反之需一定条件—补偿过 程,其总效果是总体能质降低。
Q1 Q2 Wnet
代价
T2 Q2 T1
代价
T1 Q2T2
Wnet Q1 Q2
系统什么性质能反应此特性? 熵 7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典型表述
1.克劳修斯叙述——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不花代价地从低温 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29
五、 熵的微观意义
1)有序和无序
有序
无序
30
2)熵增与无序度
a
b
c
假定为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s
Rg
ln
v2 v1
sc sb sa
a
b
sa sb
sab 0
a
b
ta tb
sab 0
31
S k lnW 玻尔兹曼关系
清华大学工程热力学讲义_6-1
临界点
饱和气线
p
三相线
饱和固线
T
v
汽相和液相
因固相不流动, 更关心汽液两相
过热器 锅 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冰蓄冷
凝 汽 器
给水泵
§6-2 汽化与饱和
汽化: 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物理过程 (不涉及化学变化)
Vaporization
蒸发:汽液表面上的汽化 沸腾: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 (气体和液体均处在饱和状态下)
Ice
Water Steam
热力学面:以p,v,T表示的物质各种状态
的曲面
六个区:三个单相区、三个两相区 水的热力学面
单相区
液
气
固--液
两相区
液--气
p
p
T
固
T
固--气
v
v
Saturation line
饱和液线
饱和线、三相线和临界点
Triple line
临界点
p
饱和气线
三相线
饱和固线
ptp 611.2Pa,T tp 273.16K T
§6-3 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
t < ts
未饱和水
t = ts
t = ts
t = ts
t > ts
v > v’’ h > h’’ s > s’’
饱和水 饱和湿蒸汽 饱和干蒸汽 过热蒸汽
v < v’ h < h’ s < s’
v = v’ v ’< v <v’’ v = v’’ h = h’ h ’< h <h’’ h = h’’ s = s’ s ’< s <s’’ s =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1-1 空气绝热指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绝热膨胀和定容加热过程中空气的压力变化,计算空气绝热指数。
理解绝热膨胀过程和定容加热过程以及平衡态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气体的绝热指数定义为气体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以K 表示,即p vc k c =。
本实验利用定量空气在绝热膨胀过程和定容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测定空气的绝热指数K 。
实验过程的P-V 图如图1所示。
图中AB 为绝热膨胀过程;BC 为定容加热过程。
图1 等容和绝热过程AB 为绝热过程,1122k kp v p v = (1) BC 为定容过程,23v v = (2)假设状态A 和C 温度相同,则23T T =。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对于状态A 、C 可得:1133p v p v = (3)将(3)式两边K 次方得:()()1133kkp v p v = (4)由(1)、(4)两式得,1132kp p p p ⎛⎫=⎪⎝⎭,再两边取对数,得: 1213ln ln p p k p p ⎛⎫ ⎪⎝⎭=⎛⎫ ⎪⎝⎭(5)因此,只要测出A 、B 、C 三状态下的压力123,,p p p 且将其代入(5)式,即可求得空气的绝热指数k 。
三、实验装置空气绝热指数测定仪由刚性容器,充气阀、排气阀和U 型差压计组成,如图2所示。
空气绝热指数测定仪以绝热膨胀和定容加热两个基本热力过程为工作原理,测出空气绝热指数。
整个仪器简单明了,操作简便,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基本和公式从事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工作能力,从而起到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效果。
图2 空气绝热指数测定装置示意图1-有机玻璃容器;2-进气及测压三通;3 U 型压力计;4 -气囊;5-放气阀门。
四、实验步骤实验对装置的气密性要求较高。
因此,在实验开始时,应检查其气密性。
通过充气阀对刚性容器充气,使U 型压差计的水柱h ∆达到2200mmH O 左右,记下h ∆值,5分钟后再观察h ∆值,看是否发生变化。
若不变化,说明气密性满足要求;若变化,说明装置漏气。
若漏气,检查管路连接处,排除漏气。
若不能排除,则报告老师做进一步处理。
此步骤一定要认真,否则将给实验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气密性检查完毕后可开始实验。
分以下几步进行:首先使大容器内的气体达到状态A 点。
关闭放气阀,利用充气阀(即橡皮球)进行充气。
使U 型差压计的两侧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值。
等待一段时间,U 型差压计的读数不再变化以后,记录下这时U 型差压计的读数1h ,则11a p p h =+,a p 为大气压力。
然后进行放气使大容器内的气体由A 点达到状态B 点。
这是一个绝热过程,因此放气的过程一定要快,使放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和外界的热交换可以忽略。
转动排气阀进行放气,并迅速关闭排气阀。
这时U 型差压计内读数在剧烈震荡不易读数,等U 型差压计读数刚趋于稳定时立刻读出2h 值,22a p p h =+。
继续等待U 型差压计的读数变化。
等到读数稳定后,读取3h 值,33a p p h =+。
稳定过程需要几分钟。
利用k_check.exe 软件检查所测的实验数据,根据软件给出的结果总结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复上述步骤,多做几遍,进行数据处理。
六、思考问题:1. 放气操作时应注意什么?原因是什么?2. 把实验结果与标准值做比较,并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3. 实验操作中的一个难点是读2h 值,试分析2h 的误差对结果的影响附:k_check 软件使用方法:k_check 软件是本实验室编制的一个检查实验数据的小程序。
程序运行后,根据提示首先输入大气压值a p ,然后依次输入1h ,2h ,3h 值,程序就会给出计算出的绝热指数K 。
如果有几组数据需要检查,继续输入下一组1h ,2h ,3h 值即可。
§1-2 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加深对饱和状态的理解,从而建立液体温度达到对应液面压力的饱和温度时,沸腾便会发生的基本概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掌握饱和蒸汽p-t关系图表的编制方法观察小容积的泡态沸腾现象二、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可视性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仪。
实验装置主要由加热密封容器(产生饱和蒸汽)、电接点压力表、调压器(0~220V)、电压表、水银温度计(0~200℃)、测温管(管底注入少量机油,用来传递和均匀温度)和透明玻璃窗等组成(参见图1)。
采用电接点压力表的目的,在于使用中能限制压力的意外升高,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图 11 –电接点压力表2 –保温棉3 –密封容器4 –观察窗5 –电加热器6 –机壳7 –调压器8 –温度计9 –测温管10 –蒸馏水三、实验原理考察水在定压下加热时水的状态的变化过程。
随着热量的加入,水的温度不断升高。
当温度上升到某温度值t时水开始沸腾。
此沸腾温度称为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同样,此时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继续加热,水中不断产生水蒸汽,随着加热过程的进行,水蒸汽不断增加,直至全部变为蒸汽,而达到干饱和蒸汽状态。
对干饱和蒸汽继续加热,由蒸汽的温度由饱和温度逐渐升高。
水在汽化过程中,呈现出五种状态,即未饱和水、饱和水、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在汽化阶段,处于汽液两相平衡共存的状态,它的特点是定温定压,即一定的压力对应着一定的饱和温度,或一定的温度对应着一定的饱和压力。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熟悉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将调压器指针置于零位,然后接通电源。
将电接点压力表的上限压力指针拨到稍高于最高试验压力(如:0.7MPa)的位置。
将调压器输出电压调至170V,待蒸汽压力升至接近于第一个待测定的压力值时,将电压降至20-50V左右(参考值)。
由于热惯性,压力将会继续上升,待工况稳定(压力和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时,记录下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重复上述实验,在0~0.6Pa(表压)范围内,取5个压力值,顺序分别进行测试。
实验点应尽可能分布均匀。
实验完毕后,将调压器指针旋回零位,并断开电源。
记录实验环境的温度和大气压力B。
注意事项:本装置允许使用压力为0.8MPa(表压),不可超压操作。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记录与计算数据记录表绘制p - t 关系曲线将实验结果在p - t坐标系中标出,清除特殊偏离点,绘制曲线。
整理经验公式将实验点绘制在双对数坐标中,实验曲线将基本呈一直线,所以饱和水蒸汽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可近似整理成下列经验公式:4100p=t⨯思考问题1.调节调压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把实验结果与标准值做比较,并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1-3 气体定压比热的测定气体定压比热的测定是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实验之一。
实验中涉及温度、压力、热量(电功)、流量等基本量的测量;计算中用到比热及混合气体(湿空气)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实验的目的是增加热物性实验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培养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实验目的了解气体比热测定装置的基本原理和构思熟悉本实验中的测温、测压、测热、测流量的方法 掌握由基本数据计算出比热值和求得比热公式的方法 分析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可能途径二、 实验装置比热(pm C)。
气体的流量由节流阀控制,气体出口温度由输入电热器的功率来调节。
本比热仪可测300℃以下气体的定压比热。
三、实验步骤接通电源及测量仪表,选择所需的出口温度计插入混流网的凹槽中。
摘下流量计上的温度计,开动风机,调节节流阀,使流量保持在额定值附近。
测出流量计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o t )和湿球温度(w t )。
图 11 – 比热仪主体2 – 温度计3 – 流量计4 – 风机将温度计插回流量计,调节流量,使它保持在额定值附近。
逐渐提高电热器功率,使出口温度升至预计温度 [可以根据下式预先估计所需电功率:τtW ∆≈12。
式中,W 为电热器输入电功率(瓦);t ∆为进出口温度差(℃);τ为每流过10升空气所需时间(秒)]。
待出口温度稳定后(出口温度在10分钟之内无变化或有微小起伏,即可视为稳定),读出下列数据:每10升气体通过流量计所需时间(τ,秒);比热仪进口温度(1t ,℃)-即流量计的出口出口温度;出口温度(2t ,℃);当时相应的大气压力(B ,毫米汞柱)和流量计出口处的表压(h ∆,毫米水柱);电热器的输入功率(W ,瓦)。
根据流量计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从湿空气的干湿图查出含湿量(d ,克/公斤干空气),并根据下式计算出水蒸汽的容积成分:图 21 – 多层杜瓦瓶2 – 电热器3 – 均流网4 – 绝缘垫5 – 旋流片6 – 混流网7 – 出口温度计冷空气热空气6221622ddr w +=根据电热器消耗的电功率,可算得电热器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Q W ∙= KJ/秒干空气流量(质量流量)为:()()()15.27327.291000/1056.735/106.1314+⨯⨯⨯∆+-==∙∙o w o t h B r T R V P G τθθθ()()()15.2736.131106447.43+∆+-⨯⨯=-o w t h B r τ 公斤/秒水蒸汽流量为:()15.27306.471000/1056.735/106.134+⨯⨯⨯∆+==∙∙o w o w w w t h B r T R V P G τ()()15.2736.13108889.23+∆+⨯⨯=-o w t h B r τ 公斤/秒水蒸汽吸收的热量为:()⎰+=∙∙210001167.04404.0t t ww dtt G Q()()[]21221200005835.04404.0t t t t G w -+-= KJ/秒干空气的定压比热为: ()()121221t t G Q Q t t G Q C wt t pm--=-=∙∙∙∙∙θθθ KJ/(公斤﹒℃)五、四、数据记录注意事项切勿在无气流通过的情况下使电热器投入工作,以免引起局部过热而损坏比热仪主体。
输入电热器的电压不得超过220伏。
气体出口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00℃。
加热和冷却要缓慢进行,防止温度计和比热仪主体因温度骤升骤除而破裂。
停止实验时,应先切断电热器,让风机继续运行十五分钟左右(温度较低时可适当缩短)。
§1-4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 关系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掌握CO2的PVT 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测定CO2的 p-v -t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