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之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心理角度来看,包括认知差异与性格差异。其中认知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差异和认知方式差异。

(一)认知能力差异

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在13岁以前是直线上升发展的,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时达到最高峰,26~35岁保持高原水平,35岁开始有下降趋势。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智力类型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知觉方面的差异有三种类型:综合型,即知觉具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能力较弱;分析型,即知觉具有强的分析能力,对细节感知清晰,但整体性较差;分析综合型,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即同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记忆类型的差异,根据人们怎样记忆材料可分为:视觉型,运用视觉记忆效果好;听觉型,运用听觉识记效果好;运动型,有运动参加时记忆效果较好;混合型记忆,运用多种记忆效果较好。言语和思维方面,有的人言语特点富于形象性,情绪因素占优势,属于生动的言语类型或形象思维类型;有的人言语特点富于概括性,逻辑因素占优势,属于逻辑联系的言语类型或抽象思维类型;还有居二

者之间的混合型。在思维能力方面,每个人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品质上又都有自己的特点。

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力发展水平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它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有高有低。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又称常态分布,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正态分布函数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心理学家根据智力发展水平把儿童分成三个等级,即超常儿童、常态儿童、低常儿童。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著超过同龄儿童平均水平的儿童。一般认为,IQ 超过 130 为智力超常,大约占 4.4%;IQ 低于 70 为智力落后,大约占 2.7%;IQ 超过140 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大约占1.3%。

第十三讲__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十三讲__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不同的研究对智力的遗传性给出了不 同的估计。
分开抚养的双生子研究认为,遗传系 数大约在0.6~0.8之间。
同卵和异卵双生子的比较研究认为, 遗传系数大约在0.7~0.8之间。
这些数字表明基因确实在影响智力的 个体差异但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智力的遗传性 似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 说,随着个体的成长,个体早期环境的 差异的作用越来越小。
行为主义一般把个别差异归结于不 同的经验或不同环境的影响,而认知论 者则常常根据遗传和环境的结合或交互 作用来说明差异。
在个别差异的问题上存在着争议。
对学习中个别差异问题的争议
智力的根源问题 教育的作用问题 教师应如何对待不同 智力水平的学生
智力的根源问题
智力的很多方面至少部分是遗传的。 很多关于智力的根源和稳定性的争论, 其焦点就在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程度上。 因此,清楚地理解遗传的和环境的影响 这两个概念就非常关键。
与智力测验分数有关的因素
主要抚养人的情绪和言语应答,及其 与孩子关系的密切程度
对约束和惩罚的回避 物理环境的布置和活动的安排 合适的娱乐材料的提供 日常刺激的变化
研究者发现这些因素在预测智力测 验的分数时,比社会经济变量和家庭结 构变量要更有预测力。
已经有证据表明,通过应用认真建 构的干预措施,我们对孩子们的智力功 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本文由ajing79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第九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教,只有适 应了学生学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 下,如何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使其潜力发挥到最佳状态,是摆在教师面前的 重要问题。因材施教是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来的,不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就无法进行因材 施教。因此,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学基础。本章先讨论影响教学效果的几种重要的心 理差异上的变量, 然后讨论优生与差生的不同心理特点, 最后将探讨针对个体差异的因材施 教模式。 本章重点:心理差异(包括认知差异、专门领域知识上的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 与教育、优生与差生的比较、因材施教的心理学问题等。 本章难点:学生心理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一、认知差异与教育 二、人格差异与教育 三、性别差异与教学第一节 心理差异与教育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 个体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这意味着教师 在选择教育方法时, 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不同教育方法。 许多实验已经 证明,心理差异与教育方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一、认知差异与教育在各种心理差异中, 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无疑与实际教育联系最为密切。 这里从一般认 知能力、 专门领域知识构造、 认知风格三个方面讨论认知差异与教学方法之间在教学效果上 的相互作用。(一)一般认知能力差异一般认知能力,也可称之为智力,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个体差异。凭常识就可以知道,有 些学生聪明, 有些学生则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 学习速度快, 一教即会; 有的学生的学习速度慢,虽然能教会,但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并注意放慢进度。关于学 生的一般认知能力和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已有许多定量研究,现将这些结果总结如下。 1.一般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 一般认知能力实际上总是能 预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这种观点已被各门学科和各种教育层次上的研究所证实。例如, 就一般认知能力的测量结果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而言, 国外的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是 0.6 至 0.7,中学阶段是 0.5 至 0.6,到了大学以后则仅为 0.4 至 0.5。但是必须指出的是, 并非所有的

教育心理学—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四)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包括认知、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志向水平、智力、学习风格等方面,所有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问接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存在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智力)两方面的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

而稳定的风格。

了解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典型思维

方式,有助于教师据此引导学生,采取与学习任务相吻合的认知方式。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认知方式、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辐合型与发散型认知方式。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心理学

家赫尔曼·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威特金在其实验研究中发现,有些人在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的影响;而有些人则较多地受来自于身体内部的线索影响。他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型。后来研究发现,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

具有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作业设计方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作业设计方案-幼儿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作业设计方案

《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别与因材施教》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别,明确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2.掌握不同个体差别对进修和教学的影响。

3.培养学生因材施教的认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和内容。

2.个体差别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3.因材施教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实例,引发学生对个体差别和因材施教的兴趣。

2.知识讲解:教师介绍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个体差别的种类,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个体差别对进修和教学的影响。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个体差别,思考如何因材施教。

4.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个体差别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教师和学生,模拟因材施教的过程,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对不同个体差别。

6.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平时进修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评判:

1.教室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理解个体差别和因材施教的观点,是否能够提出合理建议。

2.作业评定:安置相关作业,包括个体差别分析和因材施教方案设计,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小组互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评判彼此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增进合作进修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反思: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智力的群体差异
2. 智力的性别差异
(1)智力结构或智力品质上 的差异。一般来说,男性在空间 关系、图形知觉、逻辑演绎、数 学推理、机械操作、视觉反应等 方面表现更好,而女性则在语言 表达、数的识记、机械记忆、听 觉反应等方面显示出优势。
(2)智力表现早晚上的 差异。相对而言,一般女性 的智力表现较早,男性的智 力表现较晚。这也是解释小 学女生成绩更好、中学男生 成绩更好现象的一个原因。
(2)沉思型。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 精确性高。沉思型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 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这 种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出反应, 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但是,当他们回答熟悉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时, 反应也是比较快的。在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时, 沉思型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沉思型学生的 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他们在 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 绩会更好。
2. 智商
智商即智力商数,是个人智力测验成绩与同年龄被试者成绩 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体智力高低的标准。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发表于 1905 年,是 法国教育部为了设计一种鉴别儿童学习能力的工具而 聘请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编制的,称为比奈 - 西蒙智 力量表。比奈 -西蒙智力量表奠定了智力测验编制的科 学基础。
思维模式是指学习者是首 先收集、积累许多细节材料, 然后把它们组织到一种形式 中,还是首先有一个总的概 念轮廓,然后再去收集有关 信息证明这个概念;是倾向 于有条有理地收集信息,深 思熟虑后得出结论,还是倾 向于做出巨大的、直觉式的 思维跳跃。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联系中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个体差异的类型

个体差异也叫个性差异、个别差异,是指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不同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要因人定标,因材施教。近年来,关于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心理学、教育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变量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主要从六个方面研究。

(一)能力的个体差异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具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多种能力。而这些不同的能力往往又是融为一体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称为智能。由于能力是一种外显的、对活动或工作任务具有直接影响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最主要、最明显的个体差异变量。

(二)思维的个体差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

思维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品质上,即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就是说,思维的品质就是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三)兴趣的个体差异

兴趣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定向、维持和激励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兴趣往往导致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兴趣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兴趣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兴趣品质上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稳定性上的个体差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_PPT课件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_PPT课件
话题:
1.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吗?,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
2.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差异?因材施教意味着 什么?
第一 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的个别差异 心理的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
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 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心理的个别差异的主要表现都来自不同的文 化背景和社会阶段。
二八女多娇, 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 七魄泛波涛。
郑板桥的故事(续)
同学们听了,无不点头称赞,夸先生的诗作得好。只有郑板桥 问:”先生,你认识这个少女吗?”陆先生摇头说:“不认识。” 郑板桥又问:“既然不认识,你怎知道她刚好16岁呢?”陆先生 听了,只是点头,没有回答。郑板桥又问:“你没有看见少女落 水,又怎么知道她是风吹落小桥呢?”陆先生听了便说:“依你 看,这四句诗应该怎样改呢?”郑板桥想了想,便改为:
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生家 庭文化背景的差异
先前知识的差异 志向水平的差异(即学习动机的差异) 智力的差异 能力倾向(素质)的差异 学习方式的差异 性格差异 男、女生的学习差异
认知方式差异的主要表现
1、场依存与场独立 2、冲动型与沉思型 3、辐合型和发散型
郑板桥的故事
有一天,郑板桥跟先生和同窗一起往郊外春 游,当他们走到一座小石桥上面时,陆先生俯 身一看,桥下有个穿红着绿的少女尸体卡在两 块石头之间,没有被急流冲走。看到这个少女 横遭天折,陆先生十分痛惜,便随口吟诗一首: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资料课件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资料课件

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 高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环境包括改善物理环境(如教室布置、教学设施等) 和心理环境(如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创造一个舒适、 和谐、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 手段。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资料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 个别差异在教学中的影响 • 如何应对个别差异 • 因材施教与个别差异的未来发展
01
个别差异的概念
定义
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差 异,包括认知、情感、性格、兴趣等多个方 面。
个别差异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独特表 现,这些表现与其他个体存在明显的不同。
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 与学习过程。
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因材施教,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 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实施原则
了解学生
教育者应通过观察、交流、评 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兴 趣、特长和需求,为因材施教
提供依据。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创新
翻转课 堂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堂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课前 预习、课中讨论、课后巩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浅谈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浅谈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浅谈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差异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及所受的教育不同,其心理也就各有特点。因此,因材施教问题历来为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所重视。

以个别差异为研究对象的差异心理,主要研究人格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两方面。

众所周知,人们的心理是有其共同性的。例如,同一社会、同一民族、同一年龄阶段的人,甚至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不论是在认识、情感和意志方面,或是在智力(包括能力)、性格(包括气质)方面,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人的心理的共性。没有这些共性,人们就不可能互相交往和沟通。然而,人的心理还有其差异性的一面。任何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都总是活生生的人,他的心理活动或精神面貌是具有自己的特色的。正因为人的心理有差异性,每个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主体”,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个体而存在,才能形成个人的心理的独特性和无限多样性。

智力差异是心理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则认为,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教学原则的因材施教,主要是指以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为依据。孔子曾明确地指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其意思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方法和措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程颢、程颐和朱熹从孔子丰富的教育实践材料中概括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是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的条件和方式,达到统一的教育要求。因材施教既是一条成功的教育原则,也是一条有效的教学原则。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便是后世因材施教的发源。张载提出的几点看法更为具体。第一,教育应当“尽人之材”。其意有二:一是教育者应尽力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才能;二是要认真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第二,教育学生既要注意内容的“难易”,又要顾及天资的“美恶”。第三,教人必须“当其可,乘其间”。“当其可”,是指当学生在心理上、知识上达到可以接受某种学习的时候,教育者须及时进行教育。“乘其间”,

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

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

第二节 认知差异与学习
一、智力理论的新发展 (一)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JPKC
言语智力 自我反省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
加德纳 多元智力理论 社交智力 空间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音乐智力
(二)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智力是使个体产生 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 理能力, 理能力,产生这种适 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 信息加工活动中的元 成分、 成分、操作成分和知 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 用。
JPKC
元成分
知识 习得 成分
操作 成分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一)智力的个别差异
1.智力的水平差异 1.智力的水平差异 2.智力的结构差异 2.智力的结构差异
JPKC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学习
JPKC
1.智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1.智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2.智商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 2.智商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 3.智力与教学方法在影响学业成绩上 3.智力与教学方法在影响学业成绩上 的交互作用
根据智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JPKC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 智力差异。 教学组织方面的改革包括分校、 智力差异 。 教学组织方面的改革包括分校 、 分班、班内分组及跳、留级等。 分班、班内分组及跳、留级等。 改革教学方式, (2)改革教学方式,适应学生智力差 教学方式有多种多样, 其中掌握学习、 异 。 教学方式有多种多样 , 其中掌握学习 、 个别指导及个人化教学系统就是众多适应 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中较有代表性的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

教育关注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关注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关注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对每一个个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每个人的背景、条件、性格和兴趣等差异,个体之间在教育

中存在的差异也日益凸显。因此,教育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和培训。

首先,教育必须重视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在个体之间由于各种因素

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差异。这种差异可能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兴趣、认知方式、价值观等方面。教育必须关注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

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其次,教育必须实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培训。这种教育方式

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

习成果和自信心。因此,教育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为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此外,教育还必须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特别

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教育场所。通过了解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教育工作

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教育支持和

帮助。

最后,教育还必须注重评价的个体差异。教育评价是衡量教育效果的重

要手段,但是由于学生的背景、条件和认知方式等差异,他们的教育评价也

存在差异。因此,教育必须注重评价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为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认知风格的分类。
•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 分析考量型——囫囵吞枣型 • 冲动型——沉思型 • 敏锐型——平稳型 • 冒险型——谨慎型 • 认知繁化型——认知简化型 • 宽容型——偏执型 • 主动求知型——被动求知型 • 统观策略型——集中策略型
202wk.baidu.com/5/13
(二)认知风格与学习 • 1.场依存型—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与学习
2020/5/13
根据智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智 力差异。教学组织方面的改革包括分校、 分班、班内分组及跳、留级等。 • (2)改革教学方式,适应学生智力差异 。教学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掌握学习、 个别指导及个人化教学系统就是众多适应 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中较有代表性的 教学方式。
元成分
知识 习得 成分
操作 成分
2020/5/13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 (一)智力的个别差异
– 1.智力的水平差异 – 2.智力的结构差异
2020/5/13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学习
• 1.智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 2.智商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 • 3.智力与教学方法在影响学业成绩上的交
互作用
2020/5/13
三、研究个别差异的意义
• 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依据
–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任何教育影响的 效果都以落在什么样的“心理基地”上为转移 。
–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其它具 体情况,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进行教 学、教育工作。
2020/5/13
第二节 认知差异与学习
2020/5/13
【学习目标】
1. 了解个别差异的含义及其教学意义; 2. 结合自己和其他学生的案例,说明个别差异形
成的原因; 3. 说明学生智力个别差异的含义及适应这种差异
的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利弊; 4. 说明与学习有关的几种认识风格的特征,并就
如何根据学生认知风格进行教学提出建议; 5. 说明适应学生智力个别差异的几种教学方式的
2020/5/13
二、个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 (二)体质状况的影响 • (三)社会、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的影响 • (四)个人心理生活各方面的联系与制约 • (五)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020/5/13
(五)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 1.基因与环境的关系 • 2.反应的交互作用 • 3.唤起的交互作用 • 4.超前的交互作用
– 沉思型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 认真审视,权衡方法,选择最佳方案,因而错 误较少。
– 冲动型学习者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 据问题的部分信息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 快,但容易发生错误。
2020/5/13
3.立法型—执行型—司法型与学习
斯腾伯格从“心理自我管理”(mental selfgovernment)理论来探讨思维风格及其学习风 格问题 • 心理自我管理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功能。 立法型风格的特点是喜欢创造和提出规则,依照 自己的方式行事,喜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行政 型风格的特点是喜欢按照既定的规则、程序解决 问题,喜欢已经建构好的活动;司法型风格喜欢 判断和评价事实、程序和规则,喜欢完成分析或 评价任务。
• 一、智力理论的新发展 –(一)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自我反省智力
言语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
社交智力
加德纳 多元智力理论
空间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音乐智力
2020/5/13
(二)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 理论
– 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 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 能力,产生这种适应 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 息加工活动中的元成 分、操作成分和知识 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
– 场依存性者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依赖外在的 参照(身外客观事物),场独立性者对客观事 物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 感觉。
2020/5/13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与学习 •
2020/5/13
2.冲动型—沉思型认知风格与学习
• 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 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 准确性。
2020/5/13
三、认知结构的差异与学习 • (一)原有知识与学习成绩的总相关
主要个体心理因素同学业成就因果关系模型(司继伟,2000)
2020/5/13
(二)原有知识与教学处理的相互作用
四、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学习
• (一)认知风格及其分类
–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 方式。
2020/5/13
第一节 差异心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
• 一、差异心理与个别差异
• 差异心理包括心理方面的群体差异与个别 差异。前者包括文化差异、年龄差异、性 别差异等,后者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差异。
• 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指个体心理的差别性, 指个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包括认知方面的个别差异与人格方面的 个别差异。
司法型的 喜欢判断和评价人和事。
喜欢评判他人的工作,写批判性 的文章,给予反馈和建议。
君主型的
喜欢在每次做一件事,并为此付出几 乎所有的精力和物力。
喜欢自己专注于一项工作,如艺 术、科学、历史和商业等。
等级型的
喜欢一次做很多事,但会根据时间和 精力优先考虑该做的事。
喜欢预算做事时间,使自己有更 多的时间和精力做重要的事。
特点,并对之作出简略的评价; 6. 分析焦虑、控制点对学习的影响。
2020/5/13
本章内容
差异心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 认知差异与学习 人格差异与学习 特殊学习者及其教育
2020/5/13
第一节 差异心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意 义
• 一、差异心理与个别差异 • 二、个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 三、研究个别差异的意义
形 式
寡头型的
喜欢一次做很多事,但在考虑优先该 做哪些事上会犹豫不决。
喜欢在阅读理解项目上花费很多 的时间,但也可能无法完成一些 标准化的语言能力测试。
2020/5/13
“心理自我监控”风格表
风格
特征
学习风格实例
立法型的
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发明、设 计、做事,很少有固定的结构。
喜欢做科学项目,写诗、编故事 、音乐与艺术作品原创。
功 能
行政型的
喜欢遵循指导,做一些告诉他(她) 该做的事,要被告知一定的结构。
喜欢解决问题,写特定主题的论 文,依样板做艺术性工作,按设 计来建造,学习固定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