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和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课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 动为主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2 000~3 000 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千米
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 宙射线作用
2、水 圈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地 海洋水
冰川水



大气水
河流水
3.大气垂直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 动状况,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 高层大气 。
4.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其主体 是地球上的 海洋 ,淡水的主体是 冰川 。
5.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所构成的圈层,
包括大气圈的 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上部 。
4.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分为_上___地__幔 和 下地幔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 岩石圈 。
5.地核:主要是由铁 和镍 组成,分为 外核 和 内核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外部圈层:包括 大气圈 、水圈 和 生物圈。 2.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 减小 。低层大气由 干洁空气、水汽 和 固体杂质 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氮 和 氧 。
③ ④ ⑤
33
横波在通过A面时,
60
波速 变大,通过B面时,
B
400
波速 突然消,失

说明B面以下的⑥物质接近
2900
于 液体 状态。
⑦ 6000
③是 软流层 ; ①和②合起来是 岩石圈;⑦ 是 内核; 岩浆发源于 ③ 。
二.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 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壳特点:厚薄不均,硅铝层不连续。

2. 地幔。是指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 (33~2900km),约占地球体积的83.3%。其 中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部分; 上地幔指莫霍面至670km深度处的地幔上部 (33~670km);主要由橄揽质超基性岩石组成, 是高温熔融的岩浆发源地,也称软流层。 下地幔指670~2900km范围的地幔下部。 整个地幔物质成分,一般认为与球粒陨石相近, 即以铁、镁、硅酸盐为主。
2、剥蚀作用。是指组成地壳表面的物 质受重力、风力、地面流水、地下水、冰 川、湖泊、海洋和生物等各种外动力破坏, 并不断降低地面高度的总过程。
据动力和作用方式分:地壳运动、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1、岩浆作用。是指地壳深处的岩浆,在 构造运动出现破裂带时沿破裂带上升,侵入 到地壳内(侵入活动)或喷出地面(火山活 动),冷凝成岩石的全过程。2个小片录象
2、地壳运动。 泛指由于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表层(即岩石 圈,主要是地壳)的变形和变位等机械运动, 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PPT动漫演示]
4、变质作用。 是指由于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化学活 动性流体的影响,使地壳深处岩石的矿物 成分、结构、构造(有时还有化学成分)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质变过程。
(二)外力地质作用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发生的自然力(地 质营力)来源于地球外部的能,包括太阳 辐射产生的热能(风、流水、冰川、波浪 等外营力的能源),天体引力产生的潮汐 能,生物及其生命活动产生的生物能等。 由外部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辐射能、天体 引力能及其它行星、恒星对地球的辐射等) 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4. 地核 。是指古登堡面以下的地球核心部分 (2900~6371km)。包括内核、过渡层和外核 三部分,厚约3473km,其体积约占地球总体积 的17%。据推测,地核密度为9.71-17.9g/cm³, 温度在2000-3000℃之间,压力可达300-360G Pa(约10000atm)。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 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态为固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探究二:生物圈是地球圈层构造中的一个特殊圈层,与其他圈层 相比,有些什么不同? 答案:(1)生物圈具有生命活动现象,是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结 构的圈层; (2)生物圈不占有独立的空间范围,渗透于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之间; (3)生物圈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生物圈中生物的出现,使自然界化学元素进行迁移,改造了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岩石圈是指( C )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D.地壳和上地幔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三个圈层分别是(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 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地球内部 圈层的依据
2.不连续界面
界面
深度 (km)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洋部分较薄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氧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干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洁 空 气
水汽、杂质多
3.生物圈 ①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 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②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③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震 1)剧烈地壳运动,极短时间、释放能量 2)相关概念 A震源:地下岩层断裂 B震中: 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3)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纵波快于横波达地表) 4)震级 A能量释放的大小 B每升高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C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5)烈度: A破坏程度 B等震线 C除与震级有关外,还与地质构造、地面建筑有关 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离震中越近、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7)两大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80%地震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集中15% C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多地震国家
7)海浪: A近岸浅水带 B波浪能量较高,搬运较粗砂砾;潮流流 速较慢,搬运物粉砂和淤泥
4、沉积作用 1)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搬运能力下降,物质堆积 2)流水: A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分别是砾石、粉砂、黏土 B冲积扇(山麓)、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3)风 A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B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方向)
5)地幔物质的对流是驱动力。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6)海底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大陆板块要古老些 7)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8)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 3、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 1)褶皱 A岩层的弯曲变形, B地形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系 C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从两翼到中心岩层变老 常成山岭
地貌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外部圈层 1、大气圈 2、水圈: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水面以下200米到地面以上100米,“生物膜” 二、内部圈层 1、二个不连续面 1)莫霍界面 A33千米 B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2)古登堡界面 A2900千米 B纵波下降,横波消失
2、地壳 1)很薄的固体外壳 2)平均17千米,大陆33千米,海洋6千米 3)上层硅铝层(花岗岩),下层硅镁层(玄武岩) 4)硅铝层广见大陆,大洋很薄甚至缺失;硅镁普遍存在 3、地幔 1)固态,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2)上地幔和下地幔 3)软流层,呈熔融状态,岩浆发源地 4)岩石圈,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4、地核 1)外核,液态、以铁镍为主 2)内核,固态、极高温高压下结晶的铁镍合金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化学方法
01
元素地球化学
研究地壳中元素的分布、迁移和富集规律,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来探
讨地壳中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02
同位素地球化学
利用同位素分馏原理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研究地壳中物质的来源、演
化和年代学问题,包括岩石成因、地壳演化、古气候变化等。
03
有机地球化学
研究地壳中有机质的类型、分布、成因和演化规律,探讨有机质与矿产
03
海洋与大气相互作 用
海洋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水分 等方式与大气相互作用,影响气 候变化。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大气相互作用
生物通过呼吸、光合作用等过程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影响大气 组成。
生物与水相互作用
生物通过摄取、排泄等方式与水进行物质交换,影响水体的化学 和生物特性。
生物与岩石相互作用
地质学方法
岩石学
通过观察和研究岩石的类型、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历史,进而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 成和演化过程。
地层学
研究地层的层序、厚度、岩性、化石等特征,分析地层的 形成时代和沉积环境,探讨地球表面的演化历史。
构造地质学
研究地壳上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形成机制 和演化历史,探讨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动力学的关系。
05
地球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方法
重力测量
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重 力变化,推断地下不同 密度物质的分布,进而 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学
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的特性,研究地球 内部的结构和性质,包 括地震波速、震源机制 等。
地磁学
研究地球磁场及其变化 ,通过磁场异常来推断 地下岩石的磁性和分布 ,进而探讨地球内部的 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点地球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层次。

根据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分为两种类型: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洲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厚度较大,密度较低。

海洋地壳则由玄武岩组成,厚度较薄,密度较高。

地壳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范围。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由固态岩石组成,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

地幔温度较高,存在部分熔融物质,形成了地球上的火山和岩浆。

地幔是地球内部传热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区域。

地核是地球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一层液态的铁-镍合金,厚度约为2200公里。

内核则是一层固态的铁-镍合金,直径约为2400公里。

地核是地球内部磁场产生的主要区域,也是地震波传播的主要路径。

地球圈层结构是由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物质分层和物理特性差异所形成的。

地壳、地幔和地核具有不同的密度、温度和物质组成,这些差异导致了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

地球圈层结构也为我们研究地球演化、地震活动和地热能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地球圈层结构对地质活动、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地壳的不断运动和碰撞形成了地震带和地震断裂带,地幔的对流和上升形成了火山和岩浆活动。

地核的磁场和物质运动则影响了地球的磁性和地热活动。

研究地球圈层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球表面的地理变化,对预测自然灾害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球圈层结构是地球内部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层次,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这些圈层具有不同的密度、温度和物质组成,影响着地球的地质活动、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

研究地球圈层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球表面的地理变化,对预测自然灾害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奥秘。

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

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

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内部不同物质的层次结构。

根据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地球的分布情况,通常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主要圈层。

首先是地壳,它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两部分。

大陆壳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酸性岩石组成,厚度在30-70千米之间;海洋壳主要由玄武岩和辉绿岩等碱性岩石组成,厚度约为5-7千米。

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0千米。

地壳是地球上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层,也是人类居住和开发利用的主要区域。

地壳中富含各种矿物资源,如金、银、铜、铁等。

其次是地幔,地幔是位于地壳下面的一层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大部分圈层,占地球体积的84%。

地幔的物质主要是镁铁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辉石等。

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885千米。

地幔由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组成,上地幔主要是岩石形态,下地幔则更接近于塑性流体状态。

地幔中存在着地幔对流,它是地球内部能量和物质传递的重要方式。

地幔对流的存在也导致了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发生。

最内层是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层的圈层,占地球体积的15%。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主要是液态,内核则是固态。

外核的平均厚度约为2,267千米,内核的厚度约为1,220千米。

地核是地球内部传导热量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区域。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圈层是莫霍面,它是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个界面。

莫霍面是根据地震波速度变化的结果,地震波在通过莫霍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莫霍面的深度约为30-70千米,可以测定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位置。

总体来说,地球的圈层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层次特征。

地壳、地幔和地核按照密度和物质成分不同分层分明,各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物质和物理特征的变化。

这种层次结构直接影响着地球的地质、地热、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发生。

通过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为地壳变动、岩石圈运动、地震预测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读图,完成10~12题。
① ③
蒸 腾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地球的圈层的结构(共29张PPT)

地球的圈层的结构(共29张PPT)

思考题
莫霍界面
地壳
1 请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地幔是固体,外核是液体
地幔
外核 古登堡界面
内核
2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
什么问题?
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识导航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核
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 幔为界,厚度为3400多千 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 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 和内核两层。地核的温度 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深度 /km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球的内部 圈层结构图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壳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 是地球 表面一层薄薄的、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 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 平均厚度为17千米。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校徽+学校名称 School Name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圈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厚度一般在20-70公里之间,最厚处可达到70公里以上。

海洋地壳则由玄武岩组成,厚度相对较薄,一般在5-10公里之间。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0公里。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固态圈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主要由镁铁硅酸盐岩石组成,温度和压力较高。

地幔可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部分。

上地幔温度较低,岩石相对坚硬,而下地幔温度较高,岩石变得更加粘稠。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是地球的内核圈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外核是液态的,温度较高,厚度约为2250公里。

内核则是固态的,温度更高,厚度约为1220公里。

地核的存在使得地球具有磁场。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圈层厚度变化大:地壳的厚度相对较薄,而地幔和地核的厚度则相对较大。

地壳的厚度主要受到地质运动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有所差异。

地幔和地核的厚度则主要受到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2. 圈层物质组成不同:不同圈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差异。

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而地幔则主要由镁铁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则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

这种不同的物质组成导致了不同圈层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3. 圈层温度和压力变化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逐渐增大。

地壳的温度和压力相对较低,而地幔和地核的温度和压力则较高。

地幔和地核的高温高压条件对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球的地热活动有重要影响。

4. 圈层状态不同:地壳和地幔是固态的,而地核的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这种不同的状态使得地球内部存在着物质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了地球的对流循环。

5. 圈层相互作用:不同圈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地壳的运动和地幔的物质循环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的板块构造和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约占全球面积的71%;
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表至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为地核,由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组成。

新课标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课标地球的圈层结构

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大气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运动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 加而递减 随高度增 加而递增
天气现象复杂; 对流运动 该层与人类关系 最为密切;
平流层 高层 大气
天气晴朗,利于 平流运动 高空飞行;臭氧 层吸收紫外线;
电离层反射 无线电短波
密度小,气压低
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 球 上 的 水
海洋水
冰川水 河流水
大气水
地表水
湖泊水 生物水
陆地水
地下水
水圈作用
★ 水循环改变地貌,促进地理环 境的发展和演化
★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的 物质基础,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资源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在地球的生态 系统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由气体和悬浮物 大气圈 组成的包围地球 的复杂系统 地表水体构成 的连续但不规 则的圈层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气体和悬浮物 是地球自然 质,主要成分 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氮和氧
水圈
地表水、 地下水、 大气水、 生物水等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水圈里的水 处于不间断 的循环运动 之中
生物圈与大气 圈、水圈和岩 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生物圈2号
科学家们将人类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 圈一号”,为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 国从1984年起花费了近2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 建造了一个几乎完全密闭的“生物圈二号”实验 基地。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二 号”。按照计划,他们将在里面呆上两年,如不 发生严重意外,实验结束前是不能出来的。两年 中除了提供第一批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外,其余 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解决。能源,取自太阳能; 氧气,由他们种植的植物制造;粮食,靠他们自 己在里面种地获得;肉类和蛋白质,取自他们养 的鸡、鸭、猪、羊。甚至包括里面的气温和气候, 也是由他们来设法控制,并尽可能模拟地球气候。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有六大圈层:大气圈、护层、地幔、地壳、表层和核心。

这些圈层是地球
的水汽分布和温度特征,以及地球物理形态和地质构造等变化的重要调节者。

建筑工程设计师需要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从而能够更好地规划项目和安排顺畅地施工,这样才能更加安全高效地实现建筑功能。

地球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它包含水汽、气态物质,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氮
气等,还有细小的悬浮微粒,并涵盖范围最广的区域范围,但内部结构稠密,其厚度只有百分之六十为一个地球半径。

大气圈促进地球热量平衡,同时支持有机生物活动。

同样重要的,地球上有一个错综复杂的护层系统,由磁暴、太阳风和表面碱蒸发组成,具有超强的保护作用,可以阻挡太阳碎片和其他宇宙物质的侵袭,调节地球的温度和气候。

另一个重要的结构是地幔。

它位于地壳之下,厚度可达一千公里,包含熔融的
矿物质、气体和碎石,密度较低,温度超过千摄氏度,有着非常混乱的内部结构。

地壳是地球圈层中最薄的,厚度只有百分之三十;它具有低密度、温度比较低、断裂作用强烈的特点,由岩石和其它混合物构成,参与控制地壳重力作用、地质运动和活动等。

地壳之上又分布着一层表层,其厚度和地幔的厚度差不多,由土壤、岩石和苔
藓构成,称为表层,表层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和影响的一层,因此建筑工程设计师需要重视地质特性,例如岩性、土壤性质和地层构造等,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地球的核心,由热带硅酸盐和金属混合而成,铁为主要成分,厚度可
达三千五百公里,温度高达5千摄氏度,其内部的熔融金属通过磁力和发射的热能,支持地球在空间中的运动和轨道稳定。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应该可以有基本的了解。

地球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 地球环境由大气、水、生物以及 地壳、地幔、 等六大圈层组成。 地壳、地幔、地核等六大圈层组成。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1.1 (大气圈) 大气圈)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 是很厚的一层气体, 是很厚的一层气体, 包围着整个地球。 包围着整个地球。
传播速度 突然下降
完全消失
?地球外核 波 地球外核s波
消失,内核 波 消失,内核s波 重新出现, 重新出现,说 明什么? 明什么?
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 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Moho)最先由 莫霍面Moho) 克罗地亚学者莫霍洛维奇(A. 克罗地亚学者莫霍洛维奇(A. Mohoroviche, 1857 - 1936) 于1909年发现.在莫霍面上下, 1909年发现 在莫霍面上下, 年发现. 纵波速度从 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左 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 迅速增加到 km/s左 横波速度则从 速度则从4.2 km/s增加 增加到 右;横波速度则从4.2 km/s增加到4.4km/s 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 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 km, 在大洋之下平均仅为6km。后来,人们 km, 大洋之下平均仅为6km。后来, 就把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 就把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到古 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 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2.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初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初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初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均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它们又可分别再分为几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物质运动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

一、地球外部圈层地球液态表面以上,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成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就是围困着地球的气体,厚度存有几万千米,总质量约5136108t。

由于受到地心的引力,以地球表面的大气最稀疏(约存有3/4分散在地面至100km高度范围内,1/2分散在地面至10km高度范围内),向外逐渐浑浊,过渡阶段为宇宙气体,故大气圈并无明晰的上界。

大气存有显著的可压缩性,其密度和压力与温度成反比,并与高度成反比,以海平面的密度和压力最小。

根据温度和密度等大气物理特征可以将大气圈自下而上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失层,其中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就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

其中绝大部分汇集在海洋里(占总水量的97%),另一部分分布在陆上河流、湖沼和表层岩石的孔隙中。

此外,地球上的水还以固态水(两极和山地的冰川)或水汽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约占总水量的2%。

陆上江河湖沼的水或直接、或通过水汽、地下水与海洋相通。

所以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包围地球的完整圈层水圈。

水圈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并在其间不断循环。

水循环是地球外部圈层物质循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生物(包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存活和活动的范围。

现代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形成了一个适合生命存有的环境。

地球独有的天文条件,加之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本身等的调节作用,提供更多了适合生命的各种气候条件;磁层和大气层将有毒于生命的高能电磁辐射和磁铁离子抵挡或稀释;生物通过体温或光合作用在大气中展开着必不可少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互换;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提供更多着所需的水分和矿物养料等等。

这样,在岩石圈上部、大气圈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到处都存有生命的踪迹。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幔 地核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地幔 地核
上 地 幔
外 核 内核 下地幔
地壳
“通往地心之路”—火山
目前,地质科学家已经在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钻探井, 其中4000米至5000米以上的深井有20个。12262米的科探井世界纪录是由 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的SG3井保持的;德国曾经打了一口9100米的科探井。 在我国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开钻的5118米科探井工程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 三深井。
这种改变对人类又有什么影响
思考
地球圈层结构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上是上下平行 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圈层确是相 互渗透相互重叠。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地幔 地核
上 地 幔
外 核 内核 下地幔
地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软流层,这里可能为 岩浆的主要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交错、相 互影响,构成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外部 圈层。
1、大气圈
环绕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
1、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2000—3000千米
氮 78% 氧21%
其他气体1%
(氩、二氧化碳、臭氧等)
电离层
海拔高度
高层大气
50千米
臭氧层
平流层
12千米
1、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天气复杂多变
对流层
2、水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体,占71%
冰川水 河流水 大气水
地表水
地 球 上 的 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B圈层的主体是
,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3)A、B、C、D四大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更新之中的是
字母)。
条件之一。
(字母)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
【解析】第(1)题,图中A、B、C、D依次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
气圈。第(2)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占地球水体的96.53%,生物圈中
(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B圈层是一个
(
)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传播速度随着通过介质的性质不同而发生变化;经过不 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都是弹性波; 都是能量的载体和传递形式 ①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内部圈层; ②研究地震的能量和震级的划分
【微思考】
(1)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
理吗?
提示:合理。用“半熟的鸡蛋”来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 ,则蛋壳为地壳;
生物圈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 圈的上部
【微思考】
(1)连接地球内部圈层和外层结构的圈层是哪个圈层?
提示:岩石圈。
(2)地球外部各个圈层具有怎样的联系?
提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过关题组】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圈层名称: A ,B ,C ,D 。 。 (填
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第(3)题,处于不断循环更新之中的圈层是水圈 ,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答案:(1)岩石圈 水圈 (2)海洋 生物 (3)B D 生物圈 大气圈
【补偿训练】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
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
(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球内部分为 地壳、地幔和地核。 (5)地球内部圈层物质状态的判断。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判断出
物质的状态。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活动】 答案:四大圈层各有特点,但它们之间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 互联系,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也存在分 异和变化,要深入认识,应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认识。例如:
(1)大气运动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大气运动有什么规律?
(3)水圈的性质、特征、组成分别是怎样的? (4)海水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5)岩石圈是否万古不变? (6)生物圈有什么分布规律?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为什么A和B厚度不均?
【解析】本题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
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
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
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
3.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33 千米处(大陆部分),___________ 纵波和横波 传播速 (1)莫霍界面:地面下平均___ 度都明显增加。 2 900 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_____, 下降 横波 (2)古登堡界面:地下______ 完全消失 。 _________ 地壳 和_______ 上地幔 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 4.岩石圈:_____ 称为岩石圈。
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 ;蛋黄为 地核。 (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探测地内结构? 提示:地球内部物质性质不均一,不同深度上性状、组成不同。
【过关题组】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是 是 ,C+D+E是
,A+B+C是
,D
的一部分。 。
(2)不连续界面:F为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物质为固态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
)
【解析】(1)选C,(2)选B。第(1)题,图中①为对流层,②为地壳,③为 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第(2)题,①位于地面以上,是大气层;③ 圈层横波能穿过;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 或熔融状态。
知识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
【自主学习】
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 1.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___ 相互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间相互联系、_________,
氮 和___ 氧。 2.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___
不规则 的圈层。 3.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_______ 生存环境 的总称,它占有_______ 大气圈 的底 4.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_________ 水圈 的全部、_______ 岩石圈 的上部。 部、_____
【方法总结】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的判读方法
(1)横波和纵波的判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
速度快,固、液、气三态中都可传播。
(2)莫霍界面的判断。在地下(陆地部分)平均33千米处,横波和纵波的
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大——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即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面。 (3)古登堡界面的判断。在地下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的 传播速度突然减小——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即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 度只有几千米。
【补偿训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
A.①为地壳
C.③为软流层
B.②为岩石圈
D.④为下地幔
(
)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千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选D,(2)选B,(3)选D。第(1)题,在地球外部圈层中,有一
个圈层,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这个圈层
是生物圈。所以A代表生物圈,那么B就是水圈,C就是岩石圈。第(2) 题,B是水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 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第(3)题,A代表生物圈,由于生物圈是生命 物体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要点归纳】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特点比较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概 念 组 成 其 他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物, 组成的包围地球 主要成分是氮 的复杂系统 和氧
地球自然环境的重 要组成部分 处于不间断的循环 运动之中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 地表水、地下 成的连续但不规 水、大气水、 则的圈层 生物水等 地球表层生物及 生物及其生存 其生存环境的总 环境 称
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 ,地震波在经 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一部 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 ,A、B、C共同 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2)莫霍界面
课题: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的判读
1.可提取信息种类:(1)地震波的类型;(2)莫霍界面;(3)古登堡界
面;(4)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
2.结合图形分析,请填写: 固体 (2)___________________ 固、液、气三态都可 (3)___________ 地壳与地幔 (1)_____ 地幔与地核 (4)___________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识点1
地球的内部圈层
【自主学习】
震动 并以___ 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1.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产生弹性_____,
2.地震波分类: 快 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 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 (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___, 慢 只能通过_____ 固体 传播。 (2)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___,
【要点归纳】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拓展深化】横波和纵波对比分析 分类 纵 波 横 波 传播速度快;固体中最快,气体中 最慢 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 固体中弹性大,气体中弹性最小 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快慢
速 度 原因 介质 共性 意义
传播速度慢
波的传播方向与 振动方向垂直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