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醉翁亭记范文
《醉翁亭记》赏析范文
《醉翁亭记》赏析范文
《醉翁亭记》赏析范文
动静对比之美。文中先说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相映成趣。“树木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境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是景物与人物间的动静对比。“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结构精巧
金线串珠。《醉翁亭记》虽然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看似散,其实一点儿也不乱。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线。这根金线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正因为如此,文章的`起、承、转、合,就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欢于万物,乐在其中,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这样,行文走笔,一路写出,围绕个“乐”而展开,就不是断片的杂碎,而是统一的整体,犹如穿千颗珠玉缀在金线之中,收万道阳光凝于聚光镜上。也正因为有聚光点,有主骨架,文笔的散反而会转化成一种特色,显得运笔从容,左右逢源,越是散越是丰满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机,增强了散文的内容。
曲径通幽。《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借用这句话来形容这篇散文的结构特色是很恰当的。作者写四时晨昏的不同景物,五光十色的琅风貌,可谓匠心默运,苦意经营。作者为写出醉翁亭的位置,颇下一番心思,他不是径直言之,而是曲折写来。文章一开始敷设了五层笔墨,“环滁皆山”,一层;“西南诸峰”,一层;深秀“琅”,一层;潺潺泉水,一层;“有亭翼然”,一层。
欧阳修的作文范文(通用14篇)
欧阳修的作文
欧阳修的作文范文(通用14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欧阳修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欧阳修的作文篇1
夜读《蒋勋说宋词》,书中豪放大气的苏轼,悲壮豪迈的辛弃疾,温柔婉约的李清照……而我独爱大文豪欧阳修。
我喜欢欧阳修,不仅因为他是“唐因素八大家”之一,更喜欢他诗词的平实率真,豁达从容,就如我简单快乐的个性。
读他的《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派“天真”,一清如水,平实到你不觉得他是一个太守,就是在一个亭子里一个老翁喝醉了,讲自己醉酒的经验,因为大家说这个亭子还没有名字,而我在这边喝醉了,那就叫“醉翁亭”吧。
再如他《浣溪沙》中的“白发戴花君莫笑”我不能想象,今天的一个领导会在花白的头发上戴花,可是欧阳修就写到了“白发戴花”,说我到了这个年纪,在春天摘了花,戴在自己头上,你不要笑我老和癫,想到这幅画面,想到他可以自在到仿佛不是一个太守,只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兴趣的人,一个非常可爱的老诗人。
“今年花胜明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今年的花要比去年的还要好,明年的会比今年的更好,他怎么知道?是因为他觉得生命会越来越好,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这就是他的豁达。耐心地看待某些事物,也许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中的意味,聚和散是变化的,花开花谢是变化的,月圆月缺是变化的,在我们不知道变化的真正意义时,会沮丧、感伤、甚至绝望,可如果知道这只是一个自然过程,为什么还要去伤感呢?
《醉翁亭记》原文赏析4篇
《醉翁亭记》原文赏析4篇
《醉翁亭记》原文赏析4篇
《醉翁亭记》原文赏析1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
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诗词赏析: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赏析
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赏析
文言文《醉翁亭记》原文赏析
导语:《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下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主旨句: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醉翁亭记》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
《醉翁亭记》读后感
《醉翁亭记》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记》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读后感1
《醉翁亭记》,一篇很早就阅读过的文章,同《岳阳楼记》一样,对这种文章还是懵懵懂懂,只是被其中语言所感动。自认为《岳阳楼记》是篇辉煌的文章,把一切感情化作文字赤裸裸地展此刻面前,无法不被它征服。“醉翁亭”呢?则是平淡中透露出无言的欢乐。似乎不需要直接表达出来,却能使人心有所获。获得的就是那个时代那里的人们心中的喜悦。即使自己不是身处在那里,仍能幻想出活生生的画面。绿意满眼,野花丛丛,鸟儿时叫,溪水潺潺;太守摆宴,心之欢喜,野菜山肴,突显美味;从游太守,去而鸟悦,微醉而归,心亦欢愉。心中就是这样的感觉,很平淡的,很甜蜜的。假如我是滁州民,看着太守那么的清廉,生活过得如此之美,怎能不欢乐呢?
若把欧阳修的思想融入到《醉翁亭记》中,或许有另一般风味。大家都在说欧阳修传承了范仲淹的高尚思想,把“后天下之乐而乐”贯穿始终。我也颇有感触,在如此美妙的山水风景下,如此热情欢腾的气氛里,欧阳修竟首先感到的是百姓之乐,其次才是自己寄情于山水的乐趣。其实有段时间不明白他的乐究竟如何?但这些天不断领略文章,不断在手中潇洒挥舞着“乐”字,才一点一滴地看到欧阳修的笑,为百姓之乐而乐。以前以为官吏决不会领会百姓真正的幸福,但从《醉翁亭记》里,看出一位封建王朝官吏超前的政治认识。从欧阳修个人来讲,他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永远地含笑应对人生曲折。欧阳修的文字告诉我,或忧或喜,只在选取。应对如此完美的生活,能实现自己的一丝丝理想,为何不选取喜呢?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译文鉴赏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译文|鉴赏
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
醉翁亭记仿写范文
醉翁亭记仿写范文
醉翁亭记仿写范文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醉翁亭记仿写,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篇一:醉翁亭记仿写
晋江城内皆楼也。其中部高地,林楼相间,望之端庄而秀丽者,石鼓山也。路行数十米,可见大门巍峨而挺立于山之北坡,楼层叠隐于其后者,一中园也。沿北坡南行,有两楼相连屹然临于坡上者,教学楼也。向上渐行三楼,有房于拐角处与他间间隔,窗明而几净者,初二二班也。班中者谁?一中之优生也。教学者谁?师鲍仙也。鲍仙为生教学于此,识多理明,而又仙风道骨,故生号其曰鲍仙也。鲍仙之意不在逍遥,在乎弟子之业。教之乐,得之心而付之行也。
若夫日出而国旗升,夜黑而灯火明,师生奋进者,二班之朝暮也。操场绿而如茵,教室净而齐整,学风优良者,井然而有序者,二班之日常也。朝而入,暮而返,遵日常之纪,而成绩亦无敌也。
至于师者立于台,学生坐于桌,前者问,后者答,师生之间,亲密而和谐者,学生习也。翻书而读,书厚而读声响,出口成章,见多而知识广,渊博学识,流畅而从口出者,鲍仙课也。课余之乐,非跑非闹,读者阅,聊者欢,笑语交错,起坐而走动者,学生乐也。慈颜黑发,淡然乎其间。
已而课程结束,人影散乱,老师归而学生散也。校园寂静,月色如水,学生去而夜色暗也。然而夜色暗校园之景,而不暗学生进取之心。学生知进取之劳苦,而不知亦有以学为乐者。学能享其乐,玩能投以心者,唯优者也。优者有谁?唯石鼓二班人也。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5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5篇)
寒窑赋原文注解及译文推荐度:蒹葭赏析推荐度:寒窑赋原文解读推荐度:《醉翁亭记》教案推荐度:听听那冷雨赏析推荐度:相关推荐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5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
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滁州都是山。那西南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是谁呢?是山上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别号(醉翁)来命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欧阳修《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
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
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流而下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
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
醉翁亭记(原文)
醉翁亭记(原文)
四周都是楚和群山。它的西南部山峰是美优森林谷。看的深的美的,也是美的。在山上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两峰之间涌出的那些酿泉。峰回路转,有亭子天然近泉,亭子亦醉。亭子是谁?山的和尚也是智慧的,不朽的。名字是谁?太守自称。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少了喝醉了,年关最高,就自称酒鬼。醉翁之意不在酒,还在山水之间。山河之乐,心之所系,酒之所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词句注释
1.环:环绕。
2.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皆:副词,都。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hè):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9.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是琅琊山。
10.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1.潺潺(chán):流水声。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向上翘起,像飞鸟展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原文
醉翁亭记
宋朝·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醉翁亭记的停顿范文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枝衡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tú),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岁搭睁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
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
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乎岁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赏析范文
《醉翁亭记》赏析范文
《醉翁亭记》赏析范文
导语:《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赏析《醉翁亭记》吧!
赏析1
文章第一段由“醉翁亭”引出“乐”字,点出全篇主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段具体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物的变幻,写出了自然山水之乐。第三段具体描写游人的和平恬静以及宴游的欢乐喧闹,写出了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第四段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在议论中含蓄点名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无论是写景写人都能抓住特征,山间朝暮四时之美景、滁人扶老携幼之游乐、太守醺然之醉态恍若图画呈现在眼前,精炼却形象;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又多用判断句,层次及其分明,抒情淋漓精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赏析2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表
欧阳修《醉翁亭记》读后感(通用10篇)
欧阳修《醉翁亭记》读后感
欧阳修《醉翁亭记》读后感(通用10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欧阳修《醉翁亭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欧阳修《醉翁亭记》读后感篇1
大散文家欧阳修同范仲淹一样,在北宋时主张改革;也同范仲淹一样,被保守派排挤出朝廷,远赴安徽滁州为官。但与范仲淹不同的是,欧阳修似乎远比范仲淹洒脱:既然满腔的报国热忱无人欣赏,那就自得其乐好了―毕竟人生处处是风景,在众人皆醉(实际上是佯醉)的情况下,何必与污秽一争高下呢?!所以,在滁州,欧阳修精心经营着自己的文字天地。布局谋篇、遣词用句,无处不显示出作者的苦心。
宋朝的大理学家朱熹曾在自己的《朱子语类》中说,欧阳修的文章,多是历经多次修改而成的;而后来真的有人得到了《醉翁亭记》的原稿,发现仅文章的开头就改得一塌糊涂。围绕“滁州四周皆山”这一内容,欧阳修开始竟用了几十句!改来改去,直到定稿的时候,才决定用“环滁皆山也”这五个字。
在这样的苦心经营下,《醉翁亭记》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当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不过,我在这里想说的,却并不是欧阳修是怎样的认真,而是说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相对于他的政治生涯而言甚显“屑小”的事业―做文章上的心态。
虽说“文章千古事”,但对于欧阳修来说,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于国于民有所作为,当是他最大的理想和追求。但是,当这种追求不合于世时,欧阳修也总有排遣的法子。他不消沉于《醉翁亭记》中的“乐”就足以证明;他也不昂扬―时势不利,空有报国心,难得施展处。那么,好吧,自得其乐,经营自己的另一方天地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醉翁亭记范文
欧阳修写的著名的作品《醉翁亭记》有着什么精彩的内容呢?
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呢?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
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赏析
第一段,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别具匠心地从勾画醉翁亭四周的形势入手,用形象的画面来告诉读者醉翁亭所在的地点和位置。作者先带着我们眺望滁州四面环山的形势,然后来到琅玡山,经过曲折回环的山路,到达高踞在酿泉之上的醉翁亭。他是这样描写的: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西南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的景色尤其美丽。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玡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你逐渐就可以听到琅玡山两个山峰中间倾泻下来的潺潺的流水声音,那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的上边,那就是醉翁亭。原文里的“翼”字,本来是指鸟的翅膀,这里用来形容醉翁亭象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作品在勾画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它四周的环境以后,接着,就以醉翁亭为中心,使文章从正面展开。作者向我们说明了作亭的人,和把这个亭子命名为“醉翁亭”的原因。
作者在说明“醉翁”这两个字的真正涵义的时候,采取了色彩很浓的抒情语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几句话是说:“醉翁”的意思并不在于真正喝酒,而是在于欣赏这里的景色。游山玩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寓”字原来有“包含”的意思,这里当“寄托”讲。
在这里,作者不仅说明了“醉翁亭”名称的由来,和“醉翁”这两个字的真正涵义,同时也说明了他被贬来滁州以后放情于山水的游乐生活,以及他对滁州山水景物的赞叹和陶醉。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山水之乐”,是下面三段文章的重要伏笔,也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一道主线。那么,所谓“山水之乐”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二段,作者先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朝暮多变、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画一般的景色。他先描写醉翁亭四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霏”是早晨的雾气。“岩穴”是山谷。“暝”,是阴暗不明的样子。这几句的意思就是:要说那太阳出来,笼罩着树林的雾气散开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阴暗了,或明或暗,随时变化,这是山里边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色。
接着,文章又描写了山里边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这一句是写春天。“佳
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长满了枝叶,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秀”有繁荣滋长的意思,这一句是写夏天。“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意思是天高气爽,霜色洁白,这是写秋天。“水落而石出”──水浅了,水底的石头露出了水面,这是写冬天。上边四句,每一句都概括地写出了一个季节的景色。寥寥几笔,作者就让我们分享到了醉翁亭附近自然景色的美妙。
作者在贬谪生活当中能够欣赏到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风光,感到是一种无穷的乐趣,所以他常常早晨动身到那里去游赏,到傍晚的时候才回来。这一段说明作者所谓的“山水之乐”,主要是从山水景物方面来说的。但是,他的“山水之乐”还有其他方面。
第三段,为了进一步说明作者所谓的“山水之乐”,他又对这里的人民的生活情状作了描绘。“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里的“负者”,是指背着东西或挑着担子的人;“行者”,是指过路的人;“伛偻”,是驼背弯腰的样子,这里指的是老年人;“提携”,用手搀扶着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小孩。作者告诉我们:在这里生活着的人民,都是那样的安详和平。在醉翁亭上,你可以听到他们劳动的歌声,可以看到他们在树荫底下休息;远近的山路上,游人往来,络绎不绝。他们熙熙攘攘,既有驼弯腰的龙钟老人,也有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作者在对山间朝暮和四季不同的景物的描绘当中,虽然对人民生活情状的摹写只有淡淡的几笔,但是却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富有生气,增添了神情和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