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正常成年人群桡骨远端定量超声测量的临床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邹玉宝;惠汝太;宋雷【摘要】介绍了最新发表的《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基本内容,有助于规范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治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供临床同行参考.%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of the recently published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hinese Adult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which tend to offer a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improved prognosis of patients.【期刊名称】《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24)001【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治疗;指南【作者】邹玉宝;惠汝太;宋雷【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内科,北京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内科,北京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心内科,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1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室间隔或左心室壁厚度≥15 mm,或者有明确家族史者的室间隔或左心室壁厚度≥13 mm,通常不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需排除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等引起的左心室壁增厚,该病的基本特征是心肌肥厚及猝死发生率高.从1958年Teare教授首先对HCM进行详细描述至今,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发现,2/3的HCM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史,大部分患者已经克隆到致病基因.2003年,美国就开始推出了HCM基因诊断技术.随着疾病致病基因的进一步明确、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飞速进展和大数据处理的智能化,HCM精准诊断在临床上已逐步实现.临床观察到HCM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在中国人群中并不少见.已有研究揭示成年人HCM患病率为80/10万,粗略估算中国成人HCM患者超过100万,因此HCM的规范化诊治和早期干预得到越来越多心血管专科医师的重视. 欧美医学界十余年前就开始着手规范HCM的诊断和治疗.200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首次发布了HCM专家共识,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CCF)/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发表了第一部《HCM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年ESC也发布了《HCM诊断与治疗指南》.而在中国,有关HCM诊治共识或者指南的制定工作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2007年《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和2011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是指导临床医生规范诊疗的主要技术标准.众所周知,近年来HCM研究进展迅猛,并且国内医学界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HCM研究的成果,因此总结国内外有关HCM诊疗进展,结合中国人群的HCM 疾病特点,及时更新HCM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国内长期从事HCM临床诊疗的专家撰写了《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期望通过该指南的撰写和推广,规范HCM 的临床诊疗行为,并有效改善HCM患者预后.特此撰文对该指南进行精要解读,供临床医生参考.1 病因、病理、发病机制绝大部分HCM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约60%的成年HCM患者可检测到明确的致病基因突变,其中40%~60%为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已发现27个致病基因与HCM相关),这些基因编码粗肌丝、细肌丝、Z盘结构蛋白或钙调控相关蛋白;5%~10%是由其他遗传性或非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包括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原贮积病、肉碱代谢疾病、溶酶体贮积病)、神经肌肉疾病(如Friedreich共济失调)、线粒体疾病、畸形综合征、系统性淀粉样变等,这类疾病临床罕见或少见;另外还有约25%~30%是不明原因的心肌肥厚.HCM的发病机制仍有待明确.HCM大体病理可见心脏肥大、心壁不规则增厚、心腔狭小,一般左心室壁肥厚程度重于右心室,组织病理可见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及形态异常等.2 分型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与主动脉峰值)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 l ow tract gradient,LVOTG),可将HCM患者分为梗阻性、非梗阻性及隐匿梗阻性3种类型.安静时LVOTG≥30 mmHg(3.99 kPa)为梗阻性;安静时LVOTG正常,负荷运动时LVOTG≥30 mmHg(3.99 kPa)为隐匿梗阻性;安静或负荷时LVOTG均<30 mmHg(3.99 kPa)为非梗阻性.这种分型有利于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型方法.另外,约3%的患者表现为左心室中部梗阻性HCM.此外,根据心肌肥厚部位,也可分为心尖心肌肥厚、右心室心肌肥厚和孤立性乳头肌肥厚HCM.3 诊断3.1 症状HCM的临床症状变异性显著,一些患者可长期无症状,而有些患者首发症状就是猝死.儿童或青年期确诊的HCM患者症状更多、预后更差.临床症状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功能受损、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等有关,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晕厥或者先兆晕厥、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death,SCD)、HCM扩张期心力衰竭等.3.2 体征HCM体格检查所见与患者疾病状态有关,典型体征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有关,在心尖和胸骨左缘之间可闻及递增递减型杂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因素可使心脏杂音增强,常见于患者从蹲、坐、仰卧等姿势变换为直立姿势时,以及Valsalva动作、室性早搏后代偿性搏动的心肌收缩力增强或使用硝酸甘油后.3.3 辅助检查除了进行全面的心脏病史和家族史信息收集、体格检查以外,还需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学、影像学等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监测、运动负荷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或冠状动脉造影、心内导管检查等,具体总结如下.(1)所有患者都应进行心电图检查.(2)所有HCM患者均应进行全面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组织多普勒等.对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患者,推荐行围手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计划行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的患者建议行经冠状动脉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以确定消融位置.(3)所有HCM患者均应行24~48 h动态心电图监测.(4)对静息时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而有症状的患者,可行运动负荷检查,以排除隐匿梗阻.(5)心脏磁共振成像较超声心动图提供的信息更多,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是识别心肌纤维化最有效的方法,而LGE与死亡、SCD等风险正相关.若条件允许,所有确诊或疑似HCM的患者均应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6)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或冠状动脉造影适用于:①有明显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状况会影响下一步治疗策略的患者或拟行心脏手术的患者;②有心脏停搏的成年幸存者,或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7)疑诊HCM,当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可行心内导管检查:①需要与限制型心肌病或缩窄性心包炎鉴别;②怀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但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之间存在差异;③需行心内膜活检鉴别不同病因的心肌病;④拟行心脏移植的患者术前评估.3.4 基因诊断基因突变是绝大部分HCM患者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基因诊断对于HCM的诊断价值比较明确.推荐所有HCM患者进行遗传咨询;推荐所有临床诊断为HCM的患者进行基因筛查,检测方法为定制的多基因深度靶向测序.能承受经济负担的患者,可行全外显子或全基因组筛查,并对筛出的候选致病位点进行一代测序验证.筛查基因包括编码肌小节致病基因、HCM相关类型综合征的致病基因等.HCM致病基因的外显率为40%~100%,发病年龄也存在很大的异质性,且近年来研究发现,约7%的HCM患者存在多基因或复合突变,发病可能较单基因突变者更早、临床表现更重、预后更差,因此对基因诊断的结果解释应谨慎.应当确定HCM患者直系亲属是否临床受累或者遗传受累.如果HCM患者筛查出了明确的致病突变,不管其直系亲属是否存在临床表现,均推荐一代测序检测该致病突变,并同时对所有直系亲属(尤其是携带该突变的亲属)进行仔细的临床检查.如果先证者尚未进行基因检测,或检测结果为阴性,或检测到尚未报道过的临床意义不确定的突变时,其一级亲属应行详细的临床检查.由于存在外显延迟或年龄依赖的遗传外显性,HCM患者亲属需定期临床复查.3.5 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上很多种疾病都能够引起心肌肥厚,并且引起HCM的病因也多种多样,必须注意鉴别,以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1)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突变,约60%HCM是由肌小节蛋白的编码基因突变所致,临床表现就是典型的HCM,基因诊断是确诊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2)糖原贮积病.该病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即严重的左心室肥厚,早期进展为扩张期,常伴心室预激和传导异常等心电图表现.除传统的检查外基因检测有确诊价值,主要有Danon病和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γ2亚基编码基因突变(PRKAG2)心脏综合征.(3)Anderson-Fabry病.成年HCM的患者中约有0.5%~1.0%最终确诊为Anderson-Fabry病.半乳糖苷酶(galactosidase,GLA)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内缺乏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是病因.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心肌病理检查有特异表现,确诊有赖于α-半乳糖苷酶A活性的测定,基因检测也可用于该病的诊断.(4)Friedreich共济失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X25基因第一内含子(GAA)n发生异常扩增或X25基因点突变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阳性和骨骼异常.34%~77%的患者伴有心肌肥厚.(5)线粒体疾病,由核DNA或线粒体DNA突变所致,多系统受累,以对有氧代谢需求高的脑、骨骼肌以及心肌表现为主.心脏病变见于40%的患者,其中心肌肥厚最常见.实验室检查血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阳性,心肌活检表现特异.基因分析发现核DNA或者线粒体DNA突变等有助于确诊.(6)畸形综合征.一些畸形综合征合并心肌肥厚,仔细体检能够发现其他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由编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蛋白的基因突变所致,包括Noonan,LEOPARD,Costello和心面皮肤综合征(cardiofaciocutaneous,CFC).这些综合征多合并发育异常,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7)系统性淀粉样变,可多系统受累,常累及心脏,左心室肥厚通常为对称性,可明显增厚,但心电图表现为低电压或者正常电压.除心室肌外,房间隔和瓣膜也可发生增厚.组织病理检查能够确诊.总之,HCM相关综合征临床罕见,心肌肥厚是其特点之一,一般会同时累及其他系统或器官,并且各有特点,这与肌小节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导致的HCM不同,临床上出现特殊征象(如智力发育迟缓、感音神经性耳聋、视力受损、步态失衡、感觉倒错/感觉异常/神经性疼痛、腕管综合征、肌无力、雀斑样痣/咖啡牛奶斑、血管角质瘤等)时,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HCM相关综合征等情况,基因诊断是主要的鉴别手段之一.(8)强化运动引起的心肌肥厚,无HCM家族史,心肺运动功能较好,超声心动图常显示左心室腔内径增大、室壁轻度均匀增厚(未出现极端不对称或者心尖肥厚),通常不合并左心房增大、严重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和组织多普勒显示的收缩速度降低,终止体能训练可使肥厚程度减轻.(9)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心肌肥厚通常呈对称性,为均匀的低回声,一般室壁厚度≤15 mm,经严格血压控制,6~12个月后左心室肥厚程度减轻或者消退.(10)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心肌肥厚70%~80%为对称性轻度肥厚,超声心动图可明确;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临床表现与主动脉瓣狭窄类似,需要仔细行心脏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能清晰可见隔膜存在.(11)冠心病合并心肌肥厚,冠心病患者多有相关危险因素,心电图R波电压一般不高,超声心动图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征象.(12)内分泌异常导致的心肌肥厚,即肢端肥大症,过度分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疾病(如嗜铬细胞瘤)会导致心肌肥厚,治疗这些内分泌疾病后左心室肥厚会缓慢逆转. (13)药物导致的心肌肥厚,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包括促代谢合成的类固醇、他克莫司(tacrolimus)和羟氯喹,可以导致左心室肥厚,但室壁厚度很少会大于15 mm,停药后左心室肥厚可以逆转.4 治疗为便于了解某一治疗的价值,该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沿用国际通用的方式.4.1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治疗4.1.1 药物治疗(1)Ⅰ类推荐:①对于静息时或刺激后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推荐一线治疗方案,给予无血管扩张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剂量可加至最大耐受剂量),以改善症状;②对于静息时或刺激后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但无法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有禁忌症的患者,推荐给予维拉帕米以改善症状(小剂量开始,剂量可加至最大耐受剂量),但对LVOTG严重升高(≥100 mmHg(13.3 kPa))、严重心衰或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维拉帕米应慎用;③除β受体阻滞剂外(或合并维拉帕米),推荐另外给予丙吡胺以改善静息或刺激后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的症状(剂量可加至最大耐受剂量),虽目前国内尚无此药,但对有渠道购得的患者,可予以推荐;④治疗急性低血压时对液体输入无反应的梗阻性HCM患者,推荐静脉用苯肾上腺素(或其他单纯血管收缩剂). (2)Ⅱa类推荐:①静息时或刺激后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动静脉扩张剂,包括硝酸盐类药物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②对于不耐受β受体阻滞剂和维拉帕米或有禁忌证的有症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应考虑给予地尔硫卓以改善症状(剂量可加至最大耐受剂量).(3)Ⅱb类推荐:①对于静息或刺激后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无症状患者,可考虑采用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以减小左心室压力;②对于有症状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可考虑谨慎采用低剂量襻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以改善劳力性呼吸困难;③可考虑给予丙吡胺作为单一疗法,以改善静息或刺激后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患者的症状.丙吡胺可提高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应用时需注意.4.1.2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适应症包括临床适应证、有症状患者血流动力学适应证和形态学适应证,具备这些适应证的患者建议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并建议在三级医疗中心由治疗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进行.(1)临床适应证:①经过严格药物治疗3个月,基础心率控制在60次/min左右,静息或轻度活动后仍出现临床症状,既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Ⅲ级及以上或加拿大胸痛分级Ⅲ级的患者;②尽管症状不严重,NYHA心功能未达到Ⅲ级,但LVOTG较高及有其他猝死的高危因素,或有运动诱发的晕厥的患者;③外科室间隔切除或植入带模式调节功能的双腔(DDD)起搏器失败;④有增加外科手术危险的合并症的患者.(2)有症状患者血液动力学适应证: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检查,静息状态下LVOTG≥50 mmHg(66.5 kPa),或激发后LVOTG≥70 mmHg(93.1 kPa).(3)形态学适应证:①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肥厚,梗阻位于室间隔基底段,并合并与SAM征有关的左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中部压力阶差,排除乳头肌受累和二尖瓣叶过长;②冠状动脉造影有合适的间隔支,间隔支解剖形态适合介入操作,心肌声学造影可明确拟消融的间隔支为梗阻心肌提供血供,即消融靶血管;③室间隔厚度≥15 mm.4.1.3 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分经典Morrow手术和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最好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实施,在三级医疗中心开展.适应证:①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其一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最大耐受剂量药物治疗仍存在呼吸困难或胸痛(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或其他症状(如晕厥、先兆晕厥);其二为静息或运动激发后,由室间隔肥厚和SAM所致的LVOTG≥50 mmHg(66.5 kPa);②对于部分症状较轻(NYHA心功能Ⅱ级),LVOTG≥50 mmHg(66.5 kPa),但是出现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动或左心房明显增大等情况的患者,也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以预防不可逆的合并症.外科手术要注意特殊问题的处理,包括二尖瓣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桥、心房颤动、右室流出道梗阻等,如合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一并处理.4.1.4 安置永久起搏器植入DDD起搏器对有严重症状的梗阻性HCM可能有用,但其确切的疗效仍有待证实.对于部分静息或刺激时LVOTG≥50 mmHg(66.5 kPa)、窦性心律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若合并有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或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禁忌症,或术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风险较高,应考虑房室顺序起搏并优化房室(atrioventricular,AV)间期,以降低LVOTG,并提高β受体阻滞剂和/或维拉帕米药物治疗的疗效.另外,当存在房性心律失常药物无法有效控制心室率时,可考虑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4.2 合并心衰的治疗4.2.1 Ⅱa类推荐(1)NYHA心功能Ⅱ~Ⅳ级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患者,若静息和刺激时均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应考虑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治疗.(2)NYHA心功能Ⅱ~Ⅳ且LVEF≥50%的患者,若静息和刺激时均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应考虑低剂量利尿剂治疗.(3)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且LVEF<50%的患者,应考虑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治疗.若ACEI 不耐受,可考虑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s,ARB)治疗.(4)NYHA心功能Ⅱ~Ⅳ级且LVEF<50%的有症状患者,应考虑小剂量襻利尿剂治疗.(5)NYHA心功能Ⅱ~Ⅳ级且LVEF<50%的有症状患者,无论是否服用ACEI/ARB 和β受体阻滞剂,均应考虑接受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治疗.4.2.2 Ⅱb类推荐(1)NYHA心功能Ⅱ~Ⅳ级且LVEF≥50%的患者,ACEI或ARB治疗控制症状(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的有效性尚未确定,故这些药物应慎用于有静息或可激发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2)NYHA心功能Ⅱ~Ⅳ级、LVEF<50%且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应用小剂量地高辛控制心室率.4.3 合并胸痛的治疗(1)Ⅱa类推荐:对于出现心绞痛样胸痛且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应考虑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治疗以改善症状.(2)Ⅱb类推荐:对于出现心绞痛样胸痛且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可考虑口服硝酸盐类药物以改善症状.对于胸痛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治疗同缓解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药物治疗部分.4.4 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4.4.1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1)Ⅰ类推荐:①对于所有伴发持续性、永久性或阵发性心房颤动的HCM患者,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均建议口服抗凝药如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控制在2.0~3.0,预防血栓栓塞,无需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患者卒中风险;②如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剂量调整后的维生素K拮抗剂疗效欠佳或不良反应过大,或不能监测INR,建议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进行治疗;③除非心房颤动病因可逆转,否则在恢复窦性节律前建议终身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④对于心房扑动(房扑)的患者,建议采取与心房颤动患者一致的抗凝治疗;⑤永久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建议采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控制心室率.(2)Ⅱa类推荐:①如患者拒绝口服抗凝药,可考虑每日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联合75 mg氯吡格雷(出血风险较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②进行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应考虑利用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③近期心房颤动发作的患者,应考虑通过电复律或静脉注射胺碘酮以恢复窦性节律;④心脏电复律后,应考虑采用胺碘酮治疗以控制并维持窦性心率;⑤对于新发或心室率控制不达标的心房颤动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应考虑先恢复窦性节律或控制心室率于适当水平.4.4.2 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对于进行房室结消融术后LVEF≥50%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建议植入DDD起搏器,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建议植入单腔(VVIR)起搏器.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不能服用,在未出现严重左心房扩张的情况下,可考虑导管消融术治疗.4.5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SCD的危险分层和预防是HCM治疗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可靠方法只有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 i brillator,ICD).HCM患者应避免参加竞技性体育运动.药物预防SCD效果尚不明确,胺碘酮可能有效.HCM患者初始评估时均应进行综合SCD危险分层,确定是否存在下述情况,具备其中任意一项均建议植入ICD:①具有室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跳骤停(SCD未遂)的个人史;②早发SCD家族史,包括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ICD治疗史;③不明原因的晕厥;④动态心电图证实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onsustained ventriculart achycardia,NSVT);⑤左心室壁最大厚度≥30 mm.也可应用HCM预测模型(HCM Risk-SCD)对HCM患者进行个体化的5年风险评估,5年SCD风险≥6%建议植入ICD,5年SCD风险<4%不建议植入ICD,4%≤5年SCD风险<6%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证实了常规危险因素后,对风险仍处于临界的HCM患者,具备下述潜在SCD危险因素任意一项者均建议植入ICD:①心脏磁共振成像LGE阳性;②多个HCM致病基因突变或复合突变(即致病突变个数>1). 4.6 终末期治疗心脏移植的适应证包括终末期心脏病,尤其是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对于常规治疗均无反应的患者.5 其他(1)关于妊娠期药物治疗的建议:对无症状或症状已被β受体阻滞剂控制的女性HCM患者,妊娠期间应在产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但需要加强监测.(2)生活指导:无症状HCM患者可参加低强度运动和娱乐活动;HCM患者不适合参加剧烈的竞技运动.(3)随访推荐:HCM患者要做好规律的临床随访.6 结束语总之,《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密切结合临床,迎合了医生的迫切临床需求,能够指导临床对于HCM的规范化诊治.同时,该指南明确了HCM的定义,扩展了HCM定义的范畴,简洁厘清了HCM的诊断治疗思路.HCM作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典型代表,该指南客观分析了基因诊断对于HCM的价值,并作出了合理的推荐.当然,HCM不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收集临床案例较困难,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较少,很多推荐意见来自小样本的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结果或荟萃分析或专家共识等,临床医生在参考该指南进行职业行为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另外,该指南中很多观点引自中国的数据和结果,体现了中国HCM的临床特点,对于中国医生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相对更大.。

不同骨骼成熟程度评定方法的探讨

不同骨骼成熟程度评定方法的探讨
目前 颈 椎 骨 龄 分 期 法 将 颈 椎 成 熟 度 分 为 五 期 和 六 期 , 跟
参与机体 的钙 磷代 谢与调 节。骨组 织 由大 量钙 化 的细胞 间
质及数种骨骼 细胞 组成 。 骨龄测 定包 括手腕 部 、 肘关 节 、 膝关节及足等身体部位 , 中手腕部 因其敏感 及摄 片方便 而 其 最常用 。 目前公开报道 的评定骨 主要有 以下几 种 :
( u e Istt o p r Si c,Wu a ue, 3 2 5 H bi ntue fSot c ne i e h nH bi 4 0 0 )
Ab ta t S ee a g el cst e g o t n e e o me to o n h l r n t e i ot n e o h s l gc l s r c : k lt a e r f t h r w h a d d v lp n fy u g c i e h mp ra c fp y i o i a l e d o i d c t r ,a c r t se s n f u n s eea t rt ,i e f l so l ia d c n n p rsme i n i ao s c u ae a s s me t ma k ltl oh mau i y n t ed fci c me ii e a d s o d — h i n l t
的发育预测青春发 育高 峰期 是近 年来 研究 的一 种方 法。其
中颈椎骨龄不仅可 以评价青少年 儿童 的生 长发育 情况 , 而且 还可 以定量评估颌 面部 位 的生 长情 况 , 是颌 面外 科 、 畸医 正 师关 注的焦点 , 故此法被人 们所重视 。张 咏梅 等对北 京市 2 0名少年儿童 的手 腕骨 与颈椎 X线片进 行对 比观察 , 现 8 发 拇 指尺侧 籽骨与枢椎底部 凹陷的 出现具有相关性 。

骨质疏松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及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
0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02 骨质疏松症的骨代谢指标和实验室检查 03 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流程
其他原因或体检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
符合脆性骨折评估指证 胸腰椎X线侧卧影像
IOF一分钟 测试阳性
OSTA指数 <-1
DXA骨密度测量
其他OP的 危险因素
5.社区与基层医生骨质疏松防治培训教材.李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9月第1次印刷.p42
高钙血症的临床意义
• 血清钙(总钙)正常参考值2.2-2.7mmol/L(8.810.9mg.dl),血清游离钙(或称离子钙)正常参考值 (1.18±0.05mmol/L)
• 危害:影响胃肠道、肾脏、心血管、骨骼肌肉系统及 神经精神等多个器官系统。如果高钙血症较轻和/或呈 慢性,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诉非特异性症状;高钙血症 较严重和/或呈急性时患者可以有明显的症状,甚至出 现高钙危象[血清总钙浓度>3.5mmol/L(14mg/d)]
T-值≤
-2.
• 骨密度测量符合低骨量 ( - 2. 5 <T-值< - 1. 0) +肱骨近端、 • 骨盆或前臂远端脆性骨折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7;10(5):413-43.
主要内容
0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02 骨质疏松症的骨代谢指标和实验室检查 03 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密度测量的临床指征
骨密度测量的临床指征1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 建议行骨密度测定 女性 65 岁以上和男性 70 岁以上者 女性 65 岁以下和男性 70 岁以下, 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 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X 线影像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 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者 IOF 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 OSTA 结果 ≤-1 者

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及风险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及风险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及风险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骨质疏松症(OP) 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的探究以及对风险筛查方法的研究广受社会关注。

本文探讨了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骨质疏松症风险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医疗行业的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风险筛查方法;研究进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起病隐匿、发病率高、治疗费用高的复杂疾病。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OP)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6.0%,女性32.1%;50岁以上人群低骨密度率为 46.4%。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纲要(2019)》[2]数据显示,在50岁以上人群中,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将患有脆性骨折。

可见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探讨了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骨质疏松症风险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医疗行业的人员为该疾病的早诊治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

1.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骨质疏松症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当骨质量丢失超过12%的时,可出现骨痛,尤其是以腰背部疼痛明显。

骨质疏松严重者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椎体前倾,形成驼背。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常发生部位为髋部、桡骨、尺骨远端及肱骨近端等。

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使脊椎弯曲,胸廓变形,影响心肺功能,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严重时可致翻身、起坐及行走存在困难,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2.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显示,OP 的发生与人种、年龄、性别、体重与体重指数、女性绝经、生育及哺乳、营养、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运动、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多因素相关。

中国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中国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康复治疗的个性化与精准化
康复治疗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有望实现更 为个性化、精准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患者的全面评估
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 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以制定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
并发症的监测与处理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 染、神经损伤等,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功能康复锻炼指导
早期康复锻炼
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屈伸、腕关节活动等 早期康复锻炼。
中期康复锻炼
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范围,包括前臂旋转、 肘关节屈伸等锻炼。
晚期康复锻炼
在骨折愈合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全面的功能康复锻炼,包括力量训 练、协调性训练等,以恢复患肢功能。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减少诊疗过程中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2
通过科学合理的诊疗措施,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降
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推动学科发展
03
通过指南的制定和推广,促进骨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
动学科发展。
桡骨远端骨折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高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 折类型之一,占全身骨折 的较高比例。
康复治疗的重视与实施
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应重视康复治疗 的实施,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 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等,指南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 处理措施。

石家庄地区健康成年人桡骨远端骨密度检测分析

石家庄地区健康成年人桡骨远端骨密度检测分析


随着人均寿命 的不 断增长 , 口老龄化 日趋 明显 , 人 骨质疏松
症及其并 发症 给 医学 和社 会带 来 的难 题 日益 受 到 广泛 重 视 。
别 骨峰值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O )不 管任何年 龄段 女性骨 .1 ;
密 度均小于男性 (P < .5 。 0 0 )
而骨质疏松与种 族 、 气候 条件 、 照 时间 、 活 习惯 、 光 生 饮食 结构
3 讨 论
照数据 , 改善 国民轻视本病 和盲 目补钙 的社会 现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以 2O O 4年至 2O 间来我 院进 行 体检 的健 O 6年
康成年人 为检测对象。人选 标准 :1 居 住石家庄地 区 1 以 () 0年 上 ;2 既往无各种影响骨代谢 的急 、 () 慢性疾 病 ( 如糖 尿病 、 严重 肝肾疾病 和内分 泌异 常等 ) 曾发 生过骨 折 、 及 长期 服 用影 响骨 代谢药物者 。职业包括干部 、 师 、 教 医务工作 者 、 军人 、 工人 、 学 生及离退休人员 , 无职业积 聚性。准确记 录受试 者性别 、 日、 生 身高 、 体重及绝经 日期等情况 。共筛检 出符合条件者 84例 , 3 其 中男 44例 , 4 0例 ; 龄范 围 2 9岁 。每 1 O 女 3 年 0~7 0岁分 为一个
维普资讯
42 9
河北医药 20 O7年 5 月第 2 卷第 5期 9
H bi ei lora, a O7 V l 9 N . ee M d a Ju lM y 0 ,o 2 , o5 c n 2

调 查 研 究 ・ 防 医学 ・ 预
石家庄地 区健康成 年人 桡骨远端骨密度 检 测 分 析

骨密度测量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

骨密度测量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

Ⅷ 级 :全 股 骨 颈小 梁 骨密 度 均匀 性 高 ,Wad 三 补 上 ,桡骨 远 端虽 然脆 性骨 折常 发 ,但松 质骨 不 如椎 r’ S
角骨 密度 也不 减低 。
骨 丰 富 ,也不像髋 部 是骨 折最 危 险的部 位 。
1 6 年 Re d 先 研 究 成 功双 光 子 吸 收 法 ( a 6 9 e首 Du l p oo b opimer— A) 矿 密度 测量 仪”,DP h tn a s rt o t DP 骨 y A 问世初 期是 用两 种不 同的 同位 素分 别 发射 两种 光子 来
璃 制 的水 浴 槽 里 ,手 心 向上 平放 ,槽 里水 深 6m,要 等多 种 仪器 在 应用 。 c
求 水 深 能盖 住 前 臂 软 组 织 , 同时 在 被 照 骨 旁 置 一 个
DxA测 量骨 矿 密度 的原理 基 本和 S A相 似 ,即是 P
=。 推 e X 铝 楔 ,要 求铝 的 型 号为 k 因L , 型铝 材 与 羟磷 灰 石 通过 吸 收定 律II 导和 计算 ,在 D A中有 高 能和
度 为骨 质疏 松 。 放 射 剂量 、可 测 量 的 部位 多 、适 应范 围广 ( 老 鼠列 从 、应 用 方 便 等 优点 ,是 目前在 临床 上 和 另外还 有 椎骨 小梁 形态 分度 法 、脊 椎压 缩骨折 分 到 体 的 测量 )
段 法 、G nn 椎 骨折 指数 法等 。 eat 脊
响 ,存在 较 大 的 随机 误差 和 系 统误 吸收 法技 术 ,同 时8年 代定 量C 得 0 T 差 。 因此 ,骨 密度 测 量 的临 床 应用 到 了广 泛 应用 ,近 年 超声 骨 密 度测 中的质量控 制 显得格 外重 要 。 量 ( A 、周 围骨C 扫描 法 也 逐渐 US ) T

定量CT评价低强度超声仪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效果及价值分析

定量CT评价低强度超声仪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效果及价值分析
每组各 2 3例 , 观 察组 采 取 超 声 治疗 , 1次/ d , 2 0 mi r d 次, 超 声 平 均 强 度水 平 为 3 0 mW/ c m , 对 照 组 采 取 常 规 切 开 复位 内 固定治 疗 , 在 治疗 的第 2 、 6 、 1 0周利 用 C T对 两组 患 者骨 折 端 附近 3 a m处 的骨段 、 体 模进 行 扫 描 , 对 两组 临床 愈合 时 间 、 骨性 愈 合时 间 、 骨 折端 力 学强 度 指 数 ( B S I ) 、 皮 质 骨骨 密 度 ( c B MD) 进行 比较 。 结果 对 照组 临床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e fe c t a n d v a l u e o n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T e v a l u a t i 0 n 0 f l o w i n . t e n s i t y u l t r a s o u n d i n s t r u me n t i n p r o mo t i n g t h e h e a l i n g o f d i s t a l r a d i u s

临床研 究 ・
2 0 1 3 年 8 月 第 1 0 卷 第 2 3 期
定量 C T评 价低 强度超声仪促进桡骨远 端骨 折 愈合效 果及 价值 分析
段 久 明 张 奎 汪灵远
重庆 市奉 节 渝东 医院 , 重庆
4 0 4 6 0 0
【 摘 要】目的 研 究 定 量 C T评 价 低 强度 超 声 仪 ( L I U S ) 用 于治 疗 桡 骨 远端 骨 折 的 临床 疗 效 以 及价 值 。 方 法 选 取 2 0 0 9年 7月~ 2 0 1 0年 7月 治疗 的 闭合 性桡 骨 远 端 骨折 患者 4 6例 ,将患 者 按 照治 疗方 法 分 为 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

中国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中国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指南(2023)解读PPT课件
Smith骨折
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常由于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或由腕 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较少见,临床表现与Colles骨折相似。
评估方法与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疼痛评估
01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对疼痛程
度进行量化评估。
肿胀评估
02
观察并记录肿胀部位、范围及程度。
功能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涉及多个 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作诊 疗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 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 专业的诊疗服务。
THANKS。
外固定选择
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需求,可选择石膏、夹板、支具等外固定材料。其中,石膏固定具有操作简便、 固定牢靠的优点,但需注意观察肢体肿胀情况,及时调整石膏松紧度。
调整策略
外固定后需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外固定效果。如出现外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等情况,需 及时调整外固定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面临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的增多,桡骨远 端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沉重负担。 同时,诊疗过程中存在诊断不准确、治疗不规范等问题,亟 待通过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加以改进。
02
桡骨远端骨折分类与评估
骨折类型及特点
Colles骨折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多为腕关节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伤 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典型“银叉”畸形或“枪刺”畸形。
04
手术治疗策略与技巧
手术指征及禁忌症
手术指征
明显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后不稳定, 再次移位的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影响功能

医学电子仪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医学电子仪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医学电子仪器技术潮北省工程研究中世備I >111Ml T 鮎 A ..y - p- J 1 口厂目吕F湖北科技学院医学电子仪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于2019年获湖北省发改委批准,旨在初步建立医学诊疗设备研发创新链,医用诊疗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和临床常规诊疗需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创新品牌,大幅提高我省医疗器械科技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快速跨越。

工程研究中心已经在医学预防、诊断、治疗、医用材料、医疗信息化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成功研发非侵入的 便携式清肠仪、智能健康监护系统、三维超声成像诊断仪、无创血糖检测仪等产品。

前期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科研场地6000平方米,拥有相关仪 器设备装置Vevo2100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TH-500全自动数字超声诊断仪(人 体)、CIRS 超声模体、超声波断层检查装置、3D 、4D 三维超声成像系统、UPM-DT- 1PA 毫瓦级超声功率计、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微循环观测仪、微循环显微检查仪、高速 视频钻床、热转印制版机、线路板雕刻机、单面线路板雕刻机、FLUKE 生理体征模拟 器、FLUKE 心电分析仪、电气分析仪、BL420S 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系统、WebChart -400人 体生理学实验系统、心脏传导系电动模型、心脏搏动与大小循环电动模型、BP-100A 全 自动大小鼠无创血压测量系统、塔式双路图像工作站、触摸图像交互一体机等。

工程研究中心现有人员45人,其中特聘楚天学者1人、彩虹学者1人、揽月学者3人, 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博士 18人,专职人员36人。

专职人员队伍在年龄、学缘、学历、 职称等方面结构合理。

近5年来,获各级各类资助经费近1 667.97万元,其中获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项目8项,市厅级项目19项,申请国家专利5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 16项,已转化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个,发表SCI 论文6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5.0以上8 篇),获省级科技奖励2项。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 自身因素:年龄老化、肌少症、视觉异常、感觉迟钝、神经肌肉疾 病、缺乏运动等
Part 04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疼痛
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 和肱骨近端为常见部位。如行走时跌倒、轻微碰撞即摔倒,或因其他日 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实验室检查
• 根本检查工程

根本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血钙磷,碱性磷酸酶


骨骼X线影像
• 酌情检查工程

性激素、PTH、PRL、甲功等
Part 06 骨质疏松症防治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防治目标
• 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到达理想的峰值骨量 • 维持骨量和骨质量,预防增龄性骨丧失 • 防止跌倒和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 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 10 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一般指老人70 岁后发生的 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原因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某些疾 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其它代谢性骨病、肿瘤、肾脏病变等;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及其他因素所致。
1.0 女性65-69岁和男性70-79岁,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1.5 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具有以下任一特殊危险因素:
成年期〔≥50岁〕非暴力性骨折 较年轻时最高身高缩短≥4cm 1年内身高进展性缩短≥2cm 近期或正在使用长程〔>3个月〕糖皮质激素治疗

智能放射吸收法的临床应用——人体手臂骨骨密度的测量及其骨质疏松的评估

智能放射吸收法的临床应用——人体手臂骨骨密度的测量及其骨质疏松的评估

智能放射吸收法的临床应用——人体手臂骨骨密度的测量及其骨质疏松的评估陈建锋;范运洲;李鹏;黄松正【摘要】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称为智能放射吸收法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并给出了测量结果.方法首先,在228名男女受试者的前臂上采集了数字放射(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然后用智能放射吸收法(Intelligent 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i-RA)处理这些DR图像.选取距离非优势侧前臂超远端1/3桡骨长处的桡骨区域(简称1/3区域)为我们测量骨密度的区域,并将智能放射吸收法与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Dual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所获得的骨密度值和T-值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以及ROC曲线分析计算.结果与使用DXA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并被定义为世界卫生组织黄金标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984 (基于BMD值),及r=0.979(基于T-值),灵敏度为98.5%,特异度为98.2%,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98.结论这些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文的智能RA测量法可替代传统的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的骨密度仪,来对人体前臂桡骨1/3部位处骨密度进行临床检测,及其骨质疏松症的评估.%Objective In this paper, a bone mineral measurement method called intelligent 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 (i-RA) was described 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were presented. Methods Firstly, digital radiography (DR) images were acquired from 228 human volunteers'forearms in vivo,then the i-RA method was used to process these DR images,the algorithm automatically placed the region of interest on the radius centered at 1/3 of the non-dominant forearm length measured from the styloid process on the ulna, both values of the bonemineral density (BMD) and T-score of these region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with using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which had been widely used for BMD measurements and was defined a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old standar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984 for BMD, and 0.979 for T-scores, and the ROC results showed that sensitivity was 98.5%, specificity was 98.2%, area under curve was 0.998. Conclusion DXA method can be potentially replaced by the i-RA method to measure human radius' BMD and T-scores, and to diagnose osteoporosis.【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6页(P31-35,69)【关键词】智能放射吸收法;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桡骨骨密度;T-值【作者】陈建锋;范运洲;李鹏;黄松正【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医学院放射科,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 60611;浙江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部,浙江杭州 310051;浙江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部,浙江杭州 310051;浙江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部,浙江杭州 3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由此引发的骨折等并发症,除了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外,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区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前后径正常值的探讨

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区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前后径正常值的探讨

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区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前后径正常值的探讨刘文芬;马力【摘要】目的分析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区的声像图特征,并探讨其前后径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对101例健康志愿者桡神经深支进入、行出旋后肌浅深层的部位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桡神经深支声像图特征,测量其进入、行出时神经外膜之间的前后径.结果桡神经深支穿旋后肌行走,超声表现为横切面上椭圆形中等偏高回声,纵切面上多条线性的平行稍强回声.桡神经深支进入和行出旋后肌时神经外膜之间的前后径分别为(1.085±0.159)mm和(1.087±0.153)mm,桡神经深支进入和行出旋后肌时神经外膜之间的前后径超声测值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773~1.397 mm和0.786~1.388 mm.结论桡神经深支穿旋后肌行走具有清晰的超声图像,且桡神经深支进入和行出旋后肌时神经外膜之间的前后径超声测值可为临床提供正常值的参考范围.%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in the region of supinator muscle,and to investigate the normal diameter of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Methods Ultrasonography was perfomed on the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in 101 volunteers,the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in cross section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 were observed when it enters and exits the supinator muscle,the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was measured.Results The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traveled through the supinator muscle.In cross section,it showed isoechoic or slightly hyperechoic oval structure.In longitudinal section,it showed parallel hyperechoic linear structure.The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when it enters and exits the supinator muscle were(1.085±0.159)mm and (1.087±0.153)mm.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 of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were 0.773~1.397 mm and 0.786~1.388 mm.Conclusion The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has a clear ultrasonic image when it enters and exits the supinator muscle,and measuremrnt of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deep branch of radial nerve can provide normal reference value for clinic.【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19)012【总页数】3页(P841-843)【关键词】超声检查;桡神经深支;旋后肌;神经卡压【作者】刘文芬;马力【作者单位】510317 广州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510317 广州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8;R445.1桡神经行至肘部分出浅、深两支,深支从深面穿过佛罗氏弓(即旋后肌近侧,浅头),随后支配拇伸肌及各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拇长展肌。

肱骨远端的解剖观测与肱骨假体的设计

肱骨远端的解剖观测与肱骨假体的设计

肱骨远端的解剖观测与肱骨假体的设计罗滨;李启华;陈学洪;吴东保【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04(22)4【摘要】目的:为临床肱骨远端假体的设计与安放提供相关数据。

方法:测量120块(男35对、女25对)成人干燥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对所测得结果用SPSS软件处理。

结果:(1)肱骨远端前倾角和肱骨滑车外旋角,男女分别为(35.78±5.12)°、(36.33±5.06)°和(5.35±1.13)°、(5.55±1.22)°。

(2)内上髁至外上髁最大宽度、滑车最内侧缘至小头最外侧缘宽度、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宽度男女分别为(58.92±4.03)、(55.75±3.85);(45.34±3.15)、(42.18±3.01);(24.82±1.74)、(21.78±1.51)和(17.69±1.23)、(16.39±1.21)mm。

(3)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最大矢径男女分别为(23.35±2.06)、(23.13±2.15)和(19.47±1.38)、(19.13±2.19)mm。

男女之间和左右之间各测量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个体间有较大差异。

结论:肱骨远端各项目的测量值,可供设计与安放肱骨假体提供解剖参数。

【总页数】3页(P374-376)【关键词】肘关节;肱骨远端;肱骨假体;人工肘关节;功能解剖【作者】罗滨;李启华;陈学洪;吴东保【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71;R322.71【相关文献】1.肱骨远段内固定物及假体设计与其解剖学参数的关系 [J], 王友华;马江川;吴菊;赵剑;刘璠2.国人肱骨近端三维解剖研究及其对假体设计与植入的影响 [J], 袁本祥;刘祖德;张琳琳;董英海;王成焘;袁建兵3.肱骨远段解剖学参数对内固定物及假体设计的指导意义 [J], 马江川;王友华;吴菊;赵剑;刘璠4.国人肱骨远端解剖学测量与肘关节非限制性假体设计及应用的相关性研究 [J], 冯德宏;王烨;王凌;程力5.肱骨远端解剖参数相关性分析与假体个体化设计 [J], 罗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麦爱丽;赵燕燕;陈琦;郭晨洁【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的结构原理及技术特点,并对比了在骨骼系统、泌尿系统及呼吸系统的传统DR成像及CT成像的特点,探讨了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structural principle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tomosynthes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DR (Digital Radiography) and 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n bone, urinary and respiratory systems. Finally, it investigated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omosynthesis.【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DR;CT;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骨骼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作者】麦爱丽;赵燕燕;陈琦;郭晨洁【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医学装备处,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医学装备处,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医学装备处,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医学装备处,上海 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DR(Digital Radiograph,数字化X光照片)的一种新成像技术——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其特点为高效率、高检出率、低剂量。

本文针对数字化断层融合成像技术DTSd的结构原理、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介绍,旨在探讨该项新兴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骨密度的测量方法

骨密度的测量方法

•骨密度的测量方法•来源:作者:发布时间:浏览:73•本文关于骨密度的测量方法,因为在园中没有找到具体系统的介绍,最近作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把自己收集到东西和大家分享,多数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具体请遵经治医生医嘱;本人转载或引用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联系,我会立即根据要求删除。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骨矿物质的检查一开始即与放射线具有不解之缘,在早期阶段应用X线作为放射源,以后又采用了放射性核素作为放射源,并以计算机协助进行定量,它的检查体系与现行的核医学诊断体系极其相似,也可以说骨矿物质检查与核医学有着密切关系。

骨矿物质的定量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最重要、最直接、最有价值的环节,同时对骨质疏松的预后及疗效评价也有重要意义,其测定原理是根据射线被骨矿物质吸收以后测定未吸收的射线量,如同核医学中穿透扫描(tra nsmission scan),骨矿物质愈多,经过组织吸收以后剩余的射线的量愈少。

测量骨矿物质根据不同的方法,可以对中轴骨骼(如脊柱)、体周骨骼(如桡骨)以及全身骨骼进行定量,现分述沿用的各种测定骨矿物质的有关方法。

常用X光吸收法(Radiograph,RA)此法应用很早、简便、经济、易于实行,现在从普通X线骨骼片能观察到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存在。

不过常用的X线摄片诊断骨质丢失是不敏感的,只有在骨矿物质丢失到30%~50%时方能发现有疾病存在,因此失去早期诊断价值。

应用光密度的原理测量X线片上所显示骨骼的透光度,并用一已知厚度的参考对照物质,在曝光时间同时曝光,作初步定量比较,其结果与骨灰化后的结果相似,现在又加用了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它的准确性。

另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对第二指骨中段摄片后,分析中点部位骨宽度及皮质骨的宽度,如髓腔直径等于或大于皮质的总宽度,则说明有明显的骨质丢失。

单光子吸收仪(Single Photon Absorptiometry,SPA)SPA是最先应用于骨质疏松诊断的具有定量数据的方法,最初应用的放射源为125I,T1/2为60天,γ射线能量为28KeV,连接一个闪烁探头,在感爱好的骨骼上进行通过测,因为125I的半衰期短,要经常更换放射源,以后改用半衰期为432年241Am(γ射线能量为59.3KeV),其测定部位取桡骨中段的远端,检查时射线通过桡骨及软组织,软组织对射线的衰减会影响测量的结果,为了准确,在测定部位应用水袋或将测定的手臂浸于水中以减少软组织的影响,这样所取得结果与骨矿物质的含量呈比例关系,如将这些结果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确定正常值,便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定量CT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定量CT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定量CT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丁三秀;吴昌维;曾艺辉;丁祥武【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24(45)5【摘要】目的:以CT诊断脂肪肝为标准,探究定量CT(QCT)和瞬时弹性成像(Fibro Touch)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行Fibro Touch检查且在1 w内行QCT检测的NAFLD患者和非脂肪肝人群,共91例,以CT测量肝脾密度比值诊断脂肪肝为标准,分为NAFLD组(病例组)和正常组(对照组),分别为55例、3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相关资料;并对病例组进行程度评估,分为轻度组(n=21)、中度组(n=20)和重度组(n=14),对三组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亚组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QCT、Fibro Touch与CT诊断脂肪肝结果一致性,应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QCT与Fibro Touch相对应的肝脂肪百分比参数(FAT%)和受控衰减参数(CAP)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CAP、FAT值诊断效能及阈值。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水平、CAP、肝脏硬度值(LSM)、内脏脂肪面积(VFA)、FAT、是否伴有高血脂、代谢综合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BMI、CAP、FAT、VFA依次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o Touch、QCT与CT诊断脂肪肝结果一致性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系数分别为0.77、0.71,P<0.05);QCT与Fibro Touch诊断脂肪肝具有相关性,Fat%和CAP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48,P<0.05);CAP值在肝脏脂肪变性、中度和重度的截断点分别为243 d B/m、266.5 d B/m、294 d B/m;FAT%值在肝脏脂肪变性、中度和重度的截断点分别为7.75%、15.20%、2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O 一 80 e r o d y as l no ma a ls’ u ta o d o e e st i Hub i o n e Ac odi t g n e r l du t lr s un b n d n iy n e Prvic . c r ng o e d r. a e g
go p rsl h w dta ma n ma i a rdu O e k ( e kb n a s B ru , e ut so e t l a d f l ds l a isS Sp a P a o em s ,P M)rv a da te s h e e e t e e l t h e
摘 要: 采用 以色列 S n gt n i es8 O s ul h O m s neO O 超声骨密度仪 , i s 对湖北省 18 1 6名年龄在 2 8) 0 (岁之间
的 正 常 成 年 人 , 行 超 声 骨 密 度 测 定 。按 不 同 性 别 、 龄 组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结 果 显 示 男 、 桡 骨 远 进 年 女
ae o 4 g f 0—4 9.a d t e e l e i h r w h o g .B n s n me n me f l a e p e lt n h n d ci d w t te g o t f e o e ma s i n a d wo n o l g sa p a ( n h a a 1
21 0 1年 9月






Se 2 1 p. 0i Vo 3 ) No J ( .5
第3 O卷
第 5期
Hu iSp rsS i n e be o t c e c
湖 北 地 区正 常 成 年 人 群 桡 骨 远 端 定 量 超 声 测 量 的 临 床 应 用研 究
熊 莉 ,汤 一铸 ,何 晓玲 ,范 家 成
me o a e a lr s n o e i a et i ee a c . n p us nd u ta ou d b ne d nst h s a c ran r lv n e y
Ke r s itlr du ;b n n r l e st y wo d :d s a i s o e mi e a n i a d y;q a t a ie uta o n a u e n s l a o i eo i u ni t l s u d me s r me t ;u t s nc v l ct t v r r y
Qu n i t e U tao n a u e n fD s lR da C ii lSu y o a t ai l su d Me s rme to i a a il l c td f t v r t n a
No m a r lAdu t n H u iPr v n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s i be o i e
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 , 5 且 0岁 以上 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5 0岁 以下年龄组 。质量指数 ( MI 和绝经年限 B )
与 超 声 骨 密 度 值 具 有 一 定 的相 关性 。 关 键 词 : 骨远 端 ; 密度 ; 量 超 声 测 量 ; 声 传 导 速 度 桡 骨 定 超 中 图 分 类 号 : 8 4 4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39 3 2 1 ) 50 5 —3 G 0 .9文 A 10 +8 X(0 1 0 —5 60
Ab t a t sr c :Ad p i g Ir e u l h mn se s S 0 su ta o n b op i mer ,i tse 1 6 a e ewe n o t sa lS n i tO is n e 0 0 l s u d a s r t n g r o t y t e t d 8 g d b t e 1
( to ooi,O Osep rss P)icd n ert sp st ey c reae t g ,a d toe a e r h n 5)y as n ie c aewa oiv l orltd wi a e n h s g d moeta 《 e r ’ i h
icd n ewee s nf a t ih rta h s e sta 0 一y a n ie c r i ic nl hg e h n toels h n 5 g i y er—od a e go p Ma sid x ( MI a d l g ru . s n e B ) n
XI ONG i ANG Yih L ,T z u,HE Xioig,F ic e g al n AN Ja h n ( ue A m nsai ot Si c , h nH bi 4 0 0 ) H bi d iirt no S r c ne Wu a ue, 3 2 5 t o f p s e
b in fc nty d fee ti h ng s.wih wo n sg i c nt g e ha n. M ae a d {m ae o to r i e sg ii a l ifr n n c a e t me in f a l hih rt n me i y l n _ l se pnoss e
端 S S峰值 ( ekb n s,B 出现的年龄段均 为 4 4 O P a oemasP M) O一 9岁 , 此后都 随年龄 的增 长而下 降。各 年
龄 段 男 女 骨 量 变 化 均 有 显 著 性 差别 , 性 显 著 高 于 男 性 。 男 、 骨 质 疏 松 ( s oooi, P 发 生 率 均 女 女 O t prs O ) e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