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Genetic Mutations of Homocysteine Meta

合集下载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苏增锋;张颖;余其贵;王萍;杨琳琳;苏世红【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7(037)001【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

方法对47例 CCCI 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进行评分,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 Hcy。

以同期14例无相关疾患的老年人作为对照。

结果CCCI 患者 MoCA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 Hcy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

MoCA 评分与血清 Hcy 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 =-0.278,P<0.05)。

结论CCCI患者可以出现轻度认知功能的下降,其认知功能的下降与血清 Hcy 水平呈负相关。

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患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 CCCI 患者出现的轻度认知障碍可能有积极作用。

【总页数】3页(P87-89)【作者】苏增锋;张颖;余其贵;王萍;杨琳琳;苏世红【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干部病房,安徽合肥230061;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干部病房,安徽合肥230061;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干部病房,安徽合肥230061;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干部病房,安徽合肥230061;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干部病房,安徽合肥230061;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干部病房,安徽合肥2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相关文献】1.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与S100β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J], 刘丹;董艳娟;周冬翠;邢建丽;何跃;张法军2.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S100β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分析[J], 刘丹;周冬翠;梁桂萍;邢建丽;何跃;张法军3.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S100β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分析 [J], 吴钢4.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其颈动脉硬化之间的相关性[J], 白彦君;温暖;刘静霞5.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J], 郝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占较高比例,约80%以上,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aemia,HHcy)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1969年Mcully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cy)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到目前已有相当多的资料表明HHcy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Hcy的致病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Hcy的代谢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体内由甲硫氨酸脱甲基代谢后生成。

Hcy代谢主要有3条途径:(1)由甲硫氨酸合成酶催化、以维生素B12作为辅酶、N5-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重新甲基化生成甲硫氨酸。

这一反应中的甲基供体是由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作用于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形成的;(2)甲基化的替代途径,局限于肝细胞内,由甜菜碱提供甲基给Hcy,生成甲硫氨酸及二甲甘氨酸。

(3)在维生素B6、丝氨酸参与下由胱硫醚-β-合成酶(CβS)催化合成胱硫醚,后者再在γ-胱硫醚酶作用下生成半胱氨酸和α-丁酮酸。

另外,Hcy还可以直接释放到细胞外,反映甲硫氨酸浓度较低时Hcy生成与代谢之间的不平衡,主要受甲硫氨酸合成酶和胱硫醚-β-合成酶活性影响。

在血浆中,Hcy有3种形式Hcy、双硫Hcy和Hcy半胱氨酸,在正常人体内游离型Hcy很少,约有70%与蛋白结合形式存在。

2 血浆Hcy的测定方法及正常值测定Hcy 的方法较多,有放射酶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等。

目前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常人血浆Hcy呈正偏态分布,目前比较公认的参考范围是正常空腹Hcy水平为5~15 μmol/L。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MTRR基因A66G及cystatin C基因G73A多态性检测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MTRR基因A66G及cystatin C基因G73A多态性检测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MTRR基因A66G 及cystatin C基因G73A多态性检测张爱玲;滕军放;赵莘瑜【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MTRR)A66G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基因G73A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B-RFLP)分析技术检测187例ICVD患者和122例正常对照者MTRR A66G和cystatin C G73A基因多态性.结果:MTRR A66G 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08,P=0.030;χ2=6.045,P=0.014),其中GG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35.3%高于对照组的23.0%(χ2=5.314,P=0.021);cystatin C 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59,P=0.239;χ2=2.886,P=0.089).结论:MTRR A66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ICVD相关;GG基因型可能是ICVD的易感基因型;cystatin C G73A基因多态性与ICVD发病无关.【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45)003【总页数】4页(P425-428)【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基因多态性【作者】张爱玲;滕军放;赵莘瑜【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研究[1-2]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作为最主要的内源性组织蛋白酶抑制剂,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半胱氨酸蛋白酶等相互作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cystatin C编码基因CST3及Hcy代谢酶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MTRR)基因发生变异可能导致表型变化而影响体内cystatin C及Hcy水平[3-5],从而可能改变ICVD的易感性,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且不一。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脂检测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脂检测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

1 . 2方法
肌细 胞增殖 相关 。临床 流行病 学 的国 内外研 究结果 表 明大
2 结
量 的 Hc y , Hc y 氧 化 和 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受 体 结 合 减 少 , 平 缺血性脑 卒中组Hc y 浓度 ( 2 2 . 6 8  ̄1 1 . 4 2 )×1 0 6 mo l / L ,正 滑肌 细胞周 围组 织的氧化 还原 状态 ,刺激血 管平滑 肌细胞 常组 ( 1 2 . 3 6± 7 . 1 5 )×1 0 m o l / L, 经 X 分 析 显 示 两 组 增殖 。H… 一增强 细胞 因子 诱导 型一 氧化氮 合 酶介 导的合 之 间 的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成 , 促 进 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一 氧 化 氮 合 成 。肌 源 性 一 氧 化 氮 组 的 血 清 TC升 高 , HDL. C降 低 ,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可 能 促 进 从 收 缩 型 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合 成 反 分 化 ,在 病 理 条 义 ( P< 0 . 0 5) , T G 、 LDL . C升 高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件下 ,过量 的无 细胞毒 性和细 胞溶解 ,导致 细胞死 亡和坏 ( P<0 . 0 5 ) 。 见表 1 。 死 ,促进 动脉 粥样 硬化 的形 成 。从许 多方面Hc y 对 血管 平 滑 肌 细 胞 和 胶 原 合 成 代 谢 的影 响 。 引 起 内皮 功 能 障 碍 和 损 伤 。Hc y 诱 导 的 mR NA 新 形 成 的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中 ,在 壁 动 组 别 n T C H DL — C L DL — C T G 脉 平 滑 肌 细 胞 的增 殖 , 并 导 致 动 脉 内 皮 细 胞 脱 落 , 加 速 动 缺血性脑 卒中组 1 5 0 7 . 1 3 ±1 . 2 0 0 . 7 5 ±0 . 2 6 4 . 5 9  ̄1 . 1 2 3 . 7 5 ±0 . 8 4 脉粥样硬化 的进程 。庙 的研究发现 ,3 0 % ̄4 0 %脑血管病 患 对 照 组 8 O 4 . 5 5 ±1 . 1 7 1 . 2 2 ±0 . 2 9 2 . 4 2 ±1 . 2 6 1 . 5 6 ±O . 7 7 者 血 浆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水 平 升 高 。Hc y 与 颈 动 脉 内膜 中 层 厚度 P 0 . 0 0 8 0 . 0 0 5 0 . 0 4 7 0 . 0 3 2 是 积 极 的 , 也 可 能 是 由于 H c y 对 血 管 内皮 细 胞 及 平 滑 肌 细 胞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miRNA deregulation in childhood acute lyn孚hoblastic leukemia:a systematic review[J].Epigenomics,2020,12(1):69-80.[4]Wang J,Zhang KX Liu SM,et al.Tumorassociated circulatingmicroRNAs as biomaifcers of cancer[J].Molecules,2014,19⑵:1912-1938.⑸Du X,Zhang J,Wang J,etaL Role of m iRNA in Lung Cancer-Po­tential Biomaricers and Therapies[J].Curr Pharm Des,20]&23(39):5997-6010,⑹Cutrona G,Matis S,Colombo M,et al.Effects of m iRNA-15andmiRNA-16egression replacement in chronic lyn^hocytic leuke­mia:implication for therapy[J].Leukemia,2017,31(9):1894-1904.[7]Shafik RE,Abd El Wahab N,Senoun SA,et al.Expression ofMicro-RNA128and Let-7b in Pediatric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ases[J].Asian Pac J Cancer Pre%201&19(8):2263-2267.[8]Zhang%LiH,Cao R,etaL Suppression of m iR-708inhibits theWnt/beta-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by activating DKK3in adult B-all[J],Oncotaiget,2017,8(38):64114-64128.[9]Bhqjwani D,Yang JJ,Pui CH.Biology of childhood acute lynphoblastic leukemia[J].Pediatr Clin North Am,2015,62(1):47-60.[10]Sun C,Chang L,Zhu X.Pathogenesis of E TV6/RUNX1-positivechildhood acute lynq)hoblastic leukemia and mechanisms undep lying its rel卯se[J].Oncotarget,2017,8(21):35445-35459. [11]Pui CH,Mullighan CG,Evans WE,et al.Pediatric acute lyn針hoblastic leukemia:where are we going and how do we get the-re?[J].Blood,2012,120(6):1165-1174.[12]Kizilocak H,Okcu te Effects ofTher^jy in Childhood AcuteLymphoblastic Leukemia Survivors[J].Turic J Haematol,2019,36(1):1-11.[13]Piatopoulou D,A ygeris M,Drakaki I,et aL Clinical utility of m iR-143AniR-182levels in prognosis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specificity of BFM-treated childhood acute lyn^hoblastic leukemia[J].Ann Hematol,2018,97(7):1169-1182.[14]Ghodousi ES,Rahgozar S.MicroRNA-326and microRNA-200c:Two novel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pediatric acute lyn甲hoblastic leukemia[J].J Cell Biochem,2018,119(7): 6024-6032.[15]Saini S,Majid S,Shahryari乂et al.miRNA-708control ofCD44{+)prostate cancer-initiating cells[J].Cancer Res,2012,72(14):3618-3630.[16]Yang H,Su H,Hu N,et al.Integrated analysis of genome-widemiRNAs and tai^eted gene express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Q and relation to prognosis[J].BMC Cancer, 2020,20(1):38&[17]Duyu M,Durmaz B,Gunduz C,et 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制lole genome microRNA两ression profiling in childhood acute lynq)hoblastic leukemiafJ].Biomed Res Int,2014,2014:967585.[18]Candia J,Cherukuri S,Guo Yet al Uncovering low-dimensional,miR-based signatures of acute myeloid and lyri^hoblastic leuke­mias with a machine-leaming-driven network q>proach[J].Con-verg Sci Phys Oncol,2015,1(2):025002.[19]de Oliveira JC,Scrideli CA,Brassesco MS,et aL MiR-708-5p isdifferentially pressed in childhood acute lyn④hoblastic leukemia but not strongly associated to clinical featuresfJ].Pediatr Blood Cancer;2015,62(1):177-178.(收稿日期:202M7・27)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刘梦杰(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山东新泰271200)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风险基因型,为临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依据。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代谢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代谢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代谢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陈斌【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已逐渐被认识和干预,而同型半胱氨酸作为冠心病的新型独立危险因素,能较强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补充叶酸等B族维生素的主动干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为此,现对同型半胱氨酸以及叶酸代谢等新近研究成果做一综述.%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cross the world and has becom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The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as gradually been recognized andtreated.Homocysteine,a novel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i a powerful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risk.But the effect of active intervention of folic acid and other vitamin B is controversial.Therefor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he metabolism of homocysteine and folic acid.【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4页(P291-294)【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冠心病【作者】陈斌【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363.2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首要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的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社会卫生问题。

同型半胱氨酸与代谢综合征各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与代谢综合征各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申秀敏 李亚峰 范雪梅 郭 佳 李 盼 王玉清 蔡 立军
【 摘
要】 目的
探讨 血浆 同型半 胱氨酸 ( H c y ) 与代谢 综合征 ( M s ) 是否存在相关 , 能否准确预测 M s , 为
收集太 原市 坝陵桥社 区参 加体 检的 5 0 9 2名常住居 民
MS风险的预见和有 效防治提供参考及 理论 依据。 方法
C e n t e r o f t h e S e c o n d C o l l e g e o f Me d i c a l o f S h a n x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v a l i d a t i o n g r o u p ) .T h i s a l l o w e d f o r m e a s u r e —
F i r s t Ho s p i t l a o fS h a n x i Me d i c l a Un i v e r s i t y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a n d p r e d i c t i v e c a p a c i t y o f p l a s m a h o mo c y s t e i n e( H c y ) a n d m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 e f MS ) 。t h u s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o f p r e d i c t i o n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MS . Me t h o d s B e —

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研究

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研究

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研究史亚楠;张志辰;金香兰;张志军;贾鸿雁;吴浩;盛雪;杨秀泉;李爱辉【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6(011)001【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与其颈动脉超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将纳入的5 999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分为HHcy组与无HHcy组,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生化化验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HHcy组患者脑卒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无HHcy组,TIA、血脂异常、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于无HHcy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BMI、HDL、吸烟、饮酒是HHcy的危险因素.HHcy 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比例高于无HHcy组,多发斑块的比例高于无HHcy组,单发斑块或无斑块的比例低于无HHcy组.HHcy组的内火、痰湿证候要素所占的比例较高,无HHcy组的患者内风、气虚、阴虚所占的比例较高.结论:HHcy与脑卒中、高血压痛有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年龄、BMI、吸烟、饮酒是HHcy的危险因素.【总页数】6页(P16-21)【作者】史亚楠;张志辰;金香兰;张志军;贾鸿雁;吴浩;盛雪;杨秀泉;李爱辉【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9;北京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5;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9;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9;北京王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4;北京王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4;北京花乡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相关文献】1.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研究 [J], 张丽;张志辰;郝颖;梁晓;金香兰;张志军;贾鸿雁;吴浩;盛雪2.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特点探究 [J], 郝颖;张允岭;张志辰;李涛;吴业清;吴海涛;王建伟;陈宝鑫3.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控制现状调查及中医症状证候分析[J], 赵珈艺;张志辰;金香兰;张志军;贾鸿雁;吴浩;盛雪;杨秀泉;李爱辉4.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分析 [J], 魏艳丽;王凤玲;隋小芳;费秀斌;李欣5.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因素 [J], 何素稳; 刘茜; 曹海溶; 张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同型半胱氨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
生。

氧化氮合酶 ( O ) N S 是调节血管系统的关键酶 , 通过介
导合成 N 诱导和调节血管舒张 。N O, O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
约 5 % 由蛋氨酸合 成酶催化 , 0 维生 素 B 。 作为辅 酶 , 5 甲 以 . 基四氢 叶酸作为 甲基供体重新 生成 Me 和四氢 叶酸,. t 5 甲基 四氢叶酸 由5 1- 甲基四氢叶酸在亚甲基 四氢叶酸还原酶 ,O亚 ( HF 催化下还原而来 。②转硫 化途径 : H 继续降 MT R) 即 e 途径。③ 直接释 放到细胞外液
途径 : 此过 程与 血浆 Me 浓 度密 切相 关, t 释放到 细胞 外 的 H y 加反映其生成 和代谢紊 乱。H y代谢途径 的任何环 e增 e
2 2 炎性 因子作用 .
单核细胞趋 化蛋白一( P1 1 MC 一)和 I- L8
解为半胱氨酸的过程 。H y由胱硫醚 B合成酶催化 , e - 维生素 B 作为辅酶 , y 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和水 , 6 He 胱硫醚在 . 胱硫醚合成酶作 用下分解 为半 胱氨酸 和 酮 丁酸 , 5 % 约 0
的重 要指标 , y 与 N He O生 成 s亚硝 基 H 后毒性 明显降 . y e
低 , 量 的 H y不 能完 全 被 N 中和 而 被 氧化 产 生 自由 过 e O
基 。有研究显示 , e H y升高可影 响 E C 功能 , Ps 降低 e O NS
活性 [ 。提示 H 升高可能 通过抑制 e O 7 ] y e N S活性 、 降低 N O 生 物利用度 , 促进 内皮 氧化损伤 和功 能紊 乱 ; N 因 O介导 的 内皮依赖性血管 舒张功 能明显 受限 , 故使 H 毒性作 用增 y e
H 是一种含硫氨基酸 , y e 是蛋氨酸 ( t循环 过程 的重 Me)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
意义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代谢异常因素所致的综合征,包括肥胖、
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代谢综合征患者常伴随着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非常规氨基酸,其水
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然而,对于代谢综合
征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以及其临床意义,目前尚缺乏充分的
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以及其
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关系,拟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
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代谢综合征患者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30-60岁之间,男女比例1:1。

2. 数据采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检测指标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数据采集。

搜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指标(BMI、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3. 数据分析:基于研究对象数据,利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之间
的关系。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
预计研究结果将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并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明确,为相关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MTHFR A1298C和CBSG919A基因突变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MTHFR A1298C和CBSG919A基因突变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C T G r C C r3 C A C T G T T -’P R产物 长 65b 。 5 p 反应条 件 :4 9℃预变性 5mn进 入 循 环 :4 i; 9℃变
四次全 国 脑血 管 学 术 会 议 制 定 的脑 血 管病 诊 断 标 准, 确诊 为 缺血 性 脑 卒 中 , 经 头 C 均 T或 M I 实 。 R证
南光 贤 , 利平 , 淑 霞 王 卜
( 吉林 大学 中 E联谊 医院 脑血管病介 入科 , t 吉林 长春 103 ) 30 3
血 浆 中 同型半 胱 氨酸 ( c) 平增 高 是缺 血 性 H y水
脑卒 中 的独 立 危 险 因素 。有 研 究 认 为 , 中 度 H y 轻 e
液相 色谱 法 测 定 受 试 者 空腹 及 负 荷 后 血 浆 H y水 e 平, 以聚合酶链 式 反应 一 性 片段 长度 多 态性 分 析 限制 法 ( C —F P 分 析 检 测 M H R A19C 和 C S P RR L ) T F 28 B
12 研究 方 法 .
12 4 统 计 学 处 理 所 有 资 料 由计 算 机 运用 .. SS 1 . PS00版本 软件进 行 比较 分析 , 量资 料 以 露4s 计 - 表示 , 组间比较用 u 检验 , 计数资料用 检验 , 计算 各组等位基因频率 , 并按 H r We br平衡法检验 a— i e y n g 样本 的群体代表性。组间频率 比较采用 检验 , 缺 血性脑卒中是否发生与遗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程度 用优势 比(ds aoO ) od ri R 及其 9 %可信区间 (ol t, 5 c l n— dneit vlC ) 示 o ec e a, I表 nr
②年 龄 ≤4 5岁 。③ 随机选 取 。排 除标 准 : ①肺 、 、 肝 肾疾病 、 尿 病 、 源 性栓 塞 、 糖 心 甲状 腺 疾病 、 屑病 、 银

同型半胱氨酸PPT课件

同型半胱氨酸PPT课件
7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营养因素:
①VitB6、VitB12、叶酸是Hcy代谢辅酶,它 们的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摄入不足时, 上述三个酶活性下降,则Hcy升高。 ②饮酒:长期饮酒可引起肝细胞蛋氨酸合成 酶活性下降,从而造成Hcy血症。 ③饮食中蛋氨酸含量过高:有报道认为高动 物蛋白、低植物蛋白饮食可能是Hcy血症的 危险因素之一。
8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
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 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 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9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
1、内皮毒性作用: Hcy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尤其合并高血 压时更易受损,并且破坏血管壁弹力层 和胶原纤维。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Hcy可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19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心力衰竭
美国专家在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项 目中发现,Hcy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更为 密切,对尚未出现心脏病症状者来说, Hcy升高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可加倍,妇 女的危险可增加3倍。
20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减少HCY可防冠状动脉再狭窄
2205名成功实施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的分组试验 2研究人员发现用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治疗的
次要危险因素:肥胖、体力活动减少、西方饮 食习惯、遗传因素等
近年发现的危险因素: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等
17
精选2021最新课件
HCY在心脑血管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
有一项大型研究,对3090例慢性冠心病患者进 行了平均8.2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在慢性冠心病 中,HCY 浓度的高低能够预测随后发生脑梗塞 增加的危险性。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2 2 营养 因素 . 摄 入 的 B 、 、 酸 等 维 生 索 不 足 会 造 成 获 得 性 Hc 6B 叶 y
1 H y的代谢和 参考值 c
Hc 不 属 于 组 成 蛋 白 质 的 2 Y 0种 氨 基 酸 , 内 不 能 合 体
成, 只能来源于蛋氨酸 的分 解, 是腺 苷蛋氨酸 酶水解反 应 的
异 。N k t Y 等 [ 发 现 健康 人 群 TT 型 的 血 压 明 显 低 于 其 a aa 7 他型 , 血压组 中 T 型明显 少 于对 照组 , 提 示虽 然 T 高 T 这 T 型 有 可 能 增 加 血 栓 的 危 险 , 却 降低 了 血 压 , 此 不 是 脑 血 但 因
素。
同型 半 胱 氨 酸 (o cse e Hc) 是 腺 苷 蛋 氨 酸 酶 水 b moyti , y , n
解 反 应 所 生 成 的 一 种 含 硫 基 的 氨 基 酸 , 13 于 9 2年 由 D e
2 1 遗 传 因素 . 近 年 来 发 现 二 甲基 四氢 叶 酸 还 原 酶 ( HF 基 因 的 MT R) C 7 T存 在 多态 性 , 这 种 多 态 性 可 导 致 酶 活 性 的 降低 , 67 且 影
维普资讯

16 3 ・
实用 临床 医学 20 0 7年 第 8卷 第 9期
P at a Ciia dc e 2 0 , o 8 N 9 rc cl l cl i n Mei n , 07 V l , o i
高 同型 半胱 氨 酸与脑 血 管病 相 关性 研 究进展
代 谢 障 碍 。因 为 维 生 索 B 是 胱 硫 醚 一 成 酶 和索 B 缺 乏 , 使 这 两种 酶 的合 成 受 6 会 限 , 而 引 起 Hc 继 y在 体 内 的 积 蓄 ; 生 索 B N5C 一 维 l是 一 H3 F H4转 甲基 酶 的 辅 酶 , N5甲基 四氢 叶 酸 则 是 体 内 甲基 的 而 一 间接供体 , 两者 的缺 乏 使 N 一 H3F 5C 一 H4上 的 甲 基 不 能 转 移 ,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i三主堕!差垒盛垫!旦!l第继耋阻舅・综述与讲座・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辽宁省人民医院检验科(110015)赵鸿梅曲波同型半胱氨酸(Hey)是蛋氨酸循环的正常代谢产物,是能量代谢和许多需甲基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1969年Mcully提出Hey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也是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还发现与肿瘤等其他疾病相关。

现就HHey与血管疾病的研究综述如下。

1Hey的代谢Hey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在正常人体内,Hey的生成和代谢保持着平衡。

正常人血浆Hey呈正偏态分布,其正常范围因方法学不同而尚待统一。

在血浆中,70%一80%的Hey以二硫键形式与血浆蛋白结合,20%一30%自身结合成二聚体Hey,约1%的Hey以自由硫醇形式存在于循环中。

正常情况下Hey的代谢途径有3条uJ。

1.1再甲基化途径以VitB,:为辅助因子在蛋氨酸合成酶作用下,由亚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再甲基化形成蛋氨酸,这一过程在任何组织中均可发生;Hey再甲基化的另一途径局限于肝细胞内,以甜菜碱为甲基供体,在甜菜碱Hey转换酶催化作用下完成蛋氨酸合成。

1.2转硫化途径以VitB。

:为辅助因子,由胱硫醚B合成酶(CBS)催化和丝胺酸缩合形成胱硫醚。

该反应在生理条件下不可逆,利于Hey的转运,生成的胱硫醚在^y一硫醚酶作用下裂解为仪一酮丁酸和半胱氨酸,后者可再转变为谷胱甘肽或进一步代谢为硫酸盐经尿排出。

1.3直接释放到细胞外基质Hey释放到细胞外基质是处理细胞内Hey的途径之一,与细胞内蛋氨酸途径密切相关。

细胞外Hey的增加反映了其生成和代谢的紊乱。

有研究表明[2】,蛋氨酸的浓度可以影响Hey的释放,在低浓度时,细胞释放受到蛋氨酸合成酶的影响;而高浓度时,细胞释放则受到胱硫醚合成酶的影响。

甲钴胺联合叶酸、维生素B6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的研究

甲钴胺联合叶酸、维生素B6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的研究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高发脑血管疾病,通过对2000-2019年的各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从2000-2019年,高收入国家年龄标准化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降低12%,中低收入国家脑卒中发病率增加12%。

经诸多学者研究发现[1],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高脂血症等,而HHcy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HHcy会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所以探究如何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为重要[2]。

本研究对2019年1-12月收治的伴有HHcy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叶酸、维生素B6治疗,以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伴有HHcy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

观察组男38例,女37例;年龄57~84岁,平均(75.30±3.35)岁。

对照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58~84岁,平均(75.29±3.33)岁。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确诊为脑梗死,血清Hcy水平≥15μmol/L。

排除标准:①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糖尿病者血糖控制不达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头部严重外伤史;④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⑤阿尔茨海默病、语言/听力障碍者。

方法:①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片,10mg/次,3次/d;叶酸片,3次/d,5mg/次,口服。

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甲钴胺片,0.5mg/次,3次/d。

两组患者均治疗0.5年。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Hcy水平。

临床疗效根据血清Hcy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评定[3]。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体内不能合成。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蛋氨酸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是Hcy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对其血浆水平有重要影响。

Hcy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遗传异质性相关。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基因多态性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的组成与代谢Hcy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不属于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只能来源于蛋氨酸的分解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基途径代谢。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蛋氨酸合成酶(MS)、胱硫醚β合成酶(CBS)是Hcy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1]。

血浆Hcy水平主要与遗传和环境、营养因素有关,并与年龄正相关[2]。

在遗传因素中,Hcy代谢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血浆Hcy 水平[3]。

人类MTHFR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36.3,全长1980bp,该酶基因的C677T不耐热突变是产生轻、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常见的一个遗传决定因素[1]。

人类CBS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1q22.3,长25~30kb,编码551个氨基酸。

该基因有多个突变位点,不同位点的突变对Hcy表达产生不同影响,最常见的是I278T和G307S点突变。

MS是一种维生素B12依赖酶,它催化Hcy再甲基化成蛋氨酸,该酶基因的D919G突变导致血浆Hcy降低。

Hcy的水平与饮食紧密相关。

血浆中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浓度与Hcy 浓度呈反比。

其他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肾功能损害都可影响Hcy的水平。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Hcy测定曾用同位素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但操作复杂且仪器昂贵;后用免疫学法检测,该方法稳定、操作简单,但较耗时、且需要特殊设备。

目前多采用循环酶法。

我国汉族人群空腹血浆总Hcy水平为5~15μmol/L。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疾病Hcy被认为是动脉闭塞性疾病和静脉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4]。

Hcy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Hcy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Hcy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表时间:2017-03-17T12:29:18.6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作者:叶扬1 王先化2 吐尔逊江.买买提明3[导读] Hcy是甲硫氨酸循环代谢的中间产物,参与了甲硫氨酸循环的关键环节,其异常升高可能影响DNA的甲基化过程。

(1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检验科,新疆昌吉 831100;2新疆昌吉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控科,新疆昌吉 831100;3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作者简介:叶扬(1970-),女,汉族,在职研究生学历,主任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检验诊断;单位名称: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邮寄地址:新疆昌吉市延安北路303号昌吉州人民医院检验科;邮编:831100;通讯作者简介:王先化(1980-),男,博士后学历,祖籍:山东省郓城县,主管医师,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作单位:新疆昌吉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控科;地址:新疆昌吉市宁边西路新区3号;邮编:831100;基金项目:新疆昌吉州科技局支撑项目编号2104S03-03摘要:目的:探讨Hcy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各县市社区的5935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基线调查;结果:在矫正年龄、性别、教育、吸烟、饮酒、BMI、体育锻炼、糖尿病、抑郁、脑卒中家族史、患病年限、降压药、SBP、TC、血糖、TG和LDL后,Hcy最高四分位数(Q4)与最低四分位数(Q1)相比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比数比及其95%可信区间为1.91(1.21-3.02),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1.45(0.82-2.55)和3.57(1.53-8.35)。

结论:Hcy是甲硫氨酸循环代谢的中间产物,参与了甲硫氨酸循环的关键环节,其异常升高可能影响DNA的甲基化过程,进而引起基因的表达异常,从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将为深入研究Hcy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及其检测价值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及其检测价值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及其检测价值程春生;李纲【摘要】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探讨其检测价值.方法80例TIA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程度<30%,n=28例)、中度(狭窄程度≥30%,≤70%,n=27例)和重度(狭窄程度>70%,n=25例);根据ABCD2评分标准分为低危组(1~3分,n=30例)、中危组(>3~6分,n=28例)、高危组(>3~6分,n=22例).同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并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的相关性.结果TIA组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TIA患者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明显升高(r=0.622,P<0.05);不同危险组TIA患者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随着危险性增加,血清Cys-C、Hcy表达水平明显升高(r=0.613,P<0.05).结论血清Cys-C、Hcy水平检测在判断TIA患者病情、风险性评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西南军医》【年(卷),期】2017(019)006【总页数】3页(P549-551)【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者】程春生;李纲【作者单位】430064 湖北武汉,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务科;430064 湖北武汉,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务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发生脑梗死的预兆[1]。

重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重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重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丁关庆【期刊名称】《中老年保健》【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3页(P28-30)【作者】丁关庆【作者单位】中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自1931年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cy)以来,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但发现Hcy与心血管疾病和临床其他重要疾病的关系仅有40多年。

40多年以前,美国病理学家McCully在总结病历资料时,发现一名8岁男孩死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颈动脉狭窄,该患儿病史中有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症(当血Hcy增高明显时出现Hcy 尿)。

1969年McCully发表文章指出,该患儿心脑血管疾病的真正原因不是脂质代谢紊乱,而是血Hcy过高所致。

但当时未被公众接受,并招致很多非议和指责,直到20世纪90年代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对8万人群进行Hcy跟踪研究14年得出结论,证明McCully的理论是正确的。

近几十年对Hcy的深入研究发现,Hcy是一种具有潜在毒性的氨基酸,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血Hcy增高不但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还与人体许多慢性疾病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密切相关。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以及其增高会引起机体哪些病理改变等。

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叶酸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酸,机体将摄入的叶酸在空肠内首先还原为二氢叶酸,进而还原为四氢叶酸(THF),5,10-亚甲基四氢叶酸(MTHF),MTHF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催化作用下生成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并进入血液。

5-甲基四氢叶酸存在于血液中,是叶酸的活化形式,能为人体直接使用。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是由蛋氨酸去甲基生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在体内主要通过再甲基化和转硫作用两种途径进行代谢。

甲基化途径 5-甲基四氢叶酸在蛋氨酸合成酶及其辅酶维生素B12的催化下提供一个甲基给同型半胱氨酸生成蛋氨酸,而自身转化为四氢叶酸,蛋氨酸则在ATP供能的情况下转化为S-腺苷蛋氨酸(SAM)。

NT-proBNP、Hcy、hs-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

NT-proBNP、Hcy、hs-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

NT-proBNP、Hcy、hs-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施德;谢娟;王文安【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23【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 terminal-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homocysteine (Hcy)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levels and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healthy volunteers from the hospital medical examination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NT-proBNP, Hcy and hs-CR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nfarct volume were compared. Correlation of NT-proBNP, Hcy and hs-CRP levels and ischemic stroke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smoking, drinking,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ere 12.5%, 15.0%, 5.0%, 2.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55.0%, 40.0%, 52.5%, 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NT-proBNP, Hcy, and hs-CRP were (631.15 ± 47.22) ng/L, (23.14 ± 4.58)μmol/L, (5.74 ± 1.21) mg/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8.62 ± 7.45) ng/L, (8.11 ± 1.15)μmol/L, (2.09±0.59) mg/L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 e larger the infarct volume, the higher the NT-proBNP, Hcy, hs-CRP levels. The results of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R values of NT-pro BNP, Hcy and hs-CR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NT-proBNP, Hcy, hs-CRP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serum levels of NT-proBNP, Hcy and hs-CRP. NT-proBNP, Hcy, hs-CRP levels can be an indicator of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目的探讨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门诊和住院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以同期40例来自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以及不同梗死体积组患者间的NT-proBNP、Hcy、hs-CRP水平,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T-proBNP、Hcy、hs-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患者占比分别为12.5%、15.0%、5.0%、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0%、40.0%、52.5%、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Hcy、hs-CRP水平分别为(631.15±47.22)ng/L、(23.14±4.58)μmol/L、(5.74±1.21)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2±7.45)ng/L、(8.11±1.15)μmol/L、(2.09±0.5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梗死体积越大,NT-proBNP、Hcy、Hs-CRP水平越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Hcy、hs-CRP的O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常伴有血清NT-proBNP、Hcy、hs-CRP水平增加,NT-proBNP、Hcy、hs-CRP水平可成为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总页数】3页(P3875-3877)【作者】施德;谢娟;王文安【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内科,上海 20215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内科,上海 20215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内科,上海 202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T-proBNP、Hcy及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J], 周龙;林岚;陈蓉;彭必江2.NT-proBNP、Hcy 及 hs-CRP 水平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J], 陈思;徐革3.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opeptin、NT-proBNP、Hs-CRP和Hcy水平的影响 [J], 廖国平; 邓芳文; 孙德贵; 胡建华; 林敬明; 尹新生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 VCAM-1及NT-proBNP水平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刘宏为; 蒋艳荣5.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s-CRP、Hcy、NT-proBNP水平变化的影响分析 [J], 陈雄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研究报告收稿日期!!&&!()&()*"修回日期!!&&#()&()#作者简介!吴军民!)$*!("$男$澳门人$硕士$住院医生$专业#脑血管病%+,-./0#1233/435"!)63768-通讯作者!周天鸿!)$9"("$男$福建人$教授$博导$专业#遗传学%+,-./0#:;:<"=3>721>76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突变的研究吴军民)!王彤歌)!李月琴!!宋雪文)!刘咏仪)!云泓若!!钟振宇!!周天鸿!!)?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9)&"#&&!?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广州9)&"#!"摘!要!为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0#"基因@"**A 和胱硫醚,!,合成酶!@B C "基因A %##@位点碱基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对*’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 @E ,E F G D "技术检测/&!0#基因@"**A 基因型$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H E I C "检测1)(基因A %##@突变%实验检出患者组/&!0#基因&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J ’9)?’J 和!%?’J $对照组分别为)?!J ’#$?%J 和!)?)J %患者组1)(基因1纯合基因型和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J 和’#?$J $对照组分别为"?&J 和#%?&J %I >0:/K 02G 85/4:/6E 25L 244/83分析显示#@"**A 位点&等位基因$A %##@位点1等位基因以及年龄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2"&?&9"$@"**A 位点&等位基因的比值比!M E "为)?*’!$9J@N )?&"!!?%""和A %##@位点1等位基因的比值比为)?*#!$9J@N )?&*!(!?%)"%实验显示/&!0#@"**A 和1)(A %##@基因位点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上述两个基因位点突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因素%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胱硫醚,#,合成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基因频率中图分类号!O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9#($**!!!&&’"&#(&!$%(&9!"#"$%&’($)$%*#+*,-*.*&/+$"%#"’"$)0*1%+.2"1)$"34#5/."+%#6)$%"#$+7%$89+&8".%&:$;*<"P Q R >.3,I .3)$SH P Q A 835,Q 2)$G NT >2,O /3!$C M P Q U >2,S 23)$G H M S 235,N )$T V P W 835,E >8!$X W M P QX <23,T >!$X W M V A /.3,W 835!!)?$*34567*-689:*;58<8.=$0+5>6!8>3+64<’99+<46*?@+6A/*?+B 4<18<<*.*89C +-4-D -+E *5>+6=$F ;4-.G A 8;9)&"#&$1A +-4&!?18<<*.*89H +9*(B +*-B *4-?&*B A -8<8.=$C +-4-D -+E *5>+6=$F ;4-.G A 8;9)&"#!$1A +-4"=0+$;)&$#A 84:>1Y5232:/6->:.:/8348Z-2:<Y 0232:2:L .<Y 1L 8Z 80.:2L 21>6:.42!/&!0#"@"**A.316Y 4:.:</83/32,#,4Y 3:<.42!@B C "A %##@L 20.:21:8<8-86Y 4:2/32-2:.[80/4-/3K .:/23:4\/:</46<2-/64:L 8]2$:<2/&!0#5232@"**A 5232->:.:/83.31:<2@B CA %##@5232->:.:/83\2L 212:26:21[Y D @E ,E F G D8LH E I C-2:<81/3*’K .,:/23:4\/:</46<2-/64:L 8]2.31%#38L -.0K 28K 02Z 8L 683:L 807E 24>0:44<8\21:<.::<2Z L 2^>236/248Z /&!0#5232A <8-85232:/6:Y K 2!!?*J "$<2:2L 85232:/6:Y K 2!9)?’J ".31A.00202!!%?’J "/3/46<2-/65L 8>K \2L 2</5<2L :<.3:<842/3683:L 805L 8>K !)?!J $#$?%J.31!)?)J $L 24K 26:/_20Y "7A <2Z L 2^>236/248Z 1)(52321<8-85232:/6:Y K 2!)#?9J ".31@.00202!’#?$J "/3/46<2-/65L 8>K \2L 2</5<2L :<.3:<842/3683:L 805L 8>K !"?&J.31#%?&J $L 2,4K 26:/_20Y "7I >0:/K 02G 85/4:/6E 25L 244/83.3.0Y 4/44<8\21:<.::852:<2L\/:<:<2A.00202/3/&!0#$:<2@.00202/3@B C.31.52\2L 2L 20.:21:8/46<2-/64:L 8]2!2"&?&9"7A <28114L .:/84!M E "8Z :<2A.00202/3/&!0#@"**A .31:<2@.00202/3@B C A %##@\2L 2)?*’!$9J@N)?&",!?%"".31)?*#!$9J@N)?&*,!?%)"L 24K 26:/_20Y 7A <24:>1Y L2_2.021:<.::<25232:/6->:.:/8348Z /&!0#@"**A $@B CA %##@$\2L 2L 20.:21\/:<:<2/46<2-/64:L 8]27A<25232:/6->:.:/8348Z/&!0#@"**A.31@B CA%##@-.Y[25232:/6Z.6:8L4Z8L/46<2-/64:L8]27 >"/7*;3+!/46<2-/64:L8]2"6Y4:.:</83/32,#,4Y3:<.42"/&!0#"5232:/6I>:.:/83"5232Z L2^>236Y!!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许多研究确认为普通人群中脑血管病发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或辅助因子缺乏均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2:<Y0232:2:L.<Y1L8Z80.:2L21>6:.42$IA W F E(和胱硫醚,!,合成酶’6Y4:.:</83/32,!,4Y3:<.42$@B C(基因错义突变是引起其酶缺乏或活性降低的主要机制##%&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0#基因@"**A和1)(基因A%##@位点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年)!月至!&&&年)!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例$其中男’$例$女!9例$年龄#9!%!岁$平均’"9?9‘$?!(岁$均为南方汉族人$均经临床检查和@A或IE N检查确诊$诊断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9(*标准$有肝+肾+甲状腺疾病+心脏瓣膜病和糖尿病$以及由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外伤性及其他物理因素+药物等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均除外&对照为同一时期我院门诊健康体检的成人%#例$为南方汉族人$无脑血管病病史和存在神经系统缺损表现$无肝+肾+甲状腺疾病+心脏瓣膜病和糖尿病$其中男’%例$女#9例$年龄#!!%*岁$平均’")?"‘)&?9(岁&?@A!研究方法抽外周静脉血#-G$!J依地酸钠’+a A H(抗凝$利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a P H&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E,E F G D(技术分析/&!0#基因型$根据文献设计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其序列为!9b(A Q H H Q Q H Q H H Q Q A Q A@A Q@Q Q Q H( #b$9b(H Q Q H@Q Q A Q@Q Q A Q H Q H Q A Q(#b& D@E的反应条件!反应总体积9&$G$含有)&c D@E缓冲液9$G$)&--80,G1P A D)$G’终浓度!&&$-80,G($两种引物各)9K-8G,G$基因组a P H&?!9$5&反应程序为经$’d预变性#-/3后$加入&4I a P H聚合酶!V$进行#!个循环的$’d 变性’&4$"!d退火9&4$*!d延伸)-/3$最后*!d延伸*-/3结束&%J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 H Q+(检查D@E扩增产物$其D@E产物为)$%[K的a P H片段&取)&$G D@E产物$加入)&V!+-ZN酶’P2\+350.31B/80.[4@87(及)&U缓冲液$#*d消化’<$%&d灭活!&-/3终止反应&酶切产物进行%J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 H Q+()小时后摄像鉴定&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H E I C(检测1)(基因A%##@位点突变$根据文献设计引物#9%$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上游引物.!9b,Q Q H Q H H Q A Q A@@A Q Q H A Q@H, #b$下游引物[’野生型(!9b,@@@A A@Q Q Q H A@, @H@@@@H H,#b$下游引物6’突变型(!9b, @@@A A@Q Q Q H A@@H@@@@H Q,#b&D@E反应分!管进行$每管反应总体积!&$G$含有&4I D@EI.4:2L I/e’O N H Q+P+公司()&$G$基因组a P H&?)!9$5$实验H中含有引物.和引物[各)&K-8G,G$而实验B中含有引物.和引物6各)& K-8G,G&反应程序为经$#d预变性#-/3后$进行#9个循环的$#d变性)-/3$9$d退火)-/3 #&4$*!d延伸)-/3#&4$最后*!d延伸*-/3结束&D@E产物为%"*[K片段$进行%J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 H Q+()<后摄像鉴定&另外$1)(基因D@E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单链a P H测序’上海生工公司($测序结果与文献序列一致$证实本实验所扩增的a P H片段为目的片段&?@B!基因分型经!+-Z N酶消化后/&!0#基因型有#种$即1纯合基因型’(,(($图谱显示为)$%[K片段$杂合基因型’f,((有)$%[K片段+)*9[K片段和!#[K片段’!#[K片段太小$电泳图不显示($&纯合基因型’f,f(有)*9[K片段和!#[K片段’!#[K片段太小$电泳图不显示(’图)(&经H E I C,D@E扩增1)(基因$有#种1)(基因型$即&纯合基因型’(,((在实验H中可扩增出%"*[K片段$杂合基因型’f,((在实验H和B中均扩增出%"*[K片段$1纯合基因型’f,f(为仅第!管扩增出%"*[K 片段’图!(&$$!!#期!!!!!!!!!吴军民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突变的研究图?!!"#$%基因6C 2产物#&’,9酶切结果I !K B E #!!"/>3N 标准#)!基因型$f "(%#!&#&9&"!基因型$("(%#’!基因型$f "f %’D %E F ?!’)G *,"1"&$;*G8*;"+%+*,6C 2H 2D I 6*,!"#$%E "#"’!’);<";G J 2B A A "!()9#?!!"#*$/G"$K "L %#A &B &M &N !!"#*$/G "$L "L %#O !!"#*$/G"$K "K %F 图A !=2’:H 6C 2扩增*+,基因电泳图I !)&&[K a P H 梯度标准#)&!!基因型$("(%##&’!基因型$f "(型%#9&"!基因型$f "f %’D %E F A !’)G *,"1"&$;*G8*;"+%+*,6C 2H =2’:*,*+,E "#"’!’);<";G J 2B A A "!()9#?!!"#*$/G "$K "L %#A &B &M &N !!"#*$/G "$L "L %#O !!"#*$/G"$K "K %F ?@O !统计方法利用C D C C$?&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应用多元G 85/4:/6回归$I >0,:/K 02G 85/4:/6E 25L 244/83%分析/&!0#和1)(基因位点突变及其他风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以比值比$M 114E .:/8(M E %及$9J @N $683Z /12362/3:2L _.0%来表示’!!实验结果A @?!患者组与对照组’P -D 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比较患者组/&!0#基因&纯合基因型$!?*J %和杂合基因型$9)?’J %频率是高于对照组$分别为)?!J 和#$?%J %(但两组/&!0#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g!?%$&(2g&?!#"%’患者组/&!0#基因&等位基因频率$!%?’J %是高于对照组$!)?)J %(但两组/&!0#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g !?!’$(2g &?)#’%$表)%’A @A !患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比较患者组1)(基因1纯合基因型频率$)#?9J %是高于对照组$"?&J %(但两组间1)(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g!?"#)(2g&?!"%%’患者组1)(基因1等位基因频率$’#?$J %是高于对照组$#%?&J %(但两组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g )?)9’(2g &?!%#%$表!%’表?!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P )01"?!P 8"E "#*$/G ")#3)11"1",;"Q("#&%"+*,’P -D 2%#%+&8".%&+$;*<")#3#*;.)1&*#$;*1组别Q L 8>K 4例数@.42/&!0#基因型频率%A <25238:Y K 2Z L 2^>236Y等位基因频率&H 00202Z L 2^>236Y("(f "(f "f @A 对照组@83:L 80%#’$$9$?&J %##$#$?%J %)$)?!J %)#)$*%?$J %#9$!)?)J %患者组N 46<2-/64:L 8]2*’#’$’9?$J %#%$9)?’J %!$!?*J %)&"$*)?"J %’!$!%?’J %!!P 8:2!%"!g !?%$&(2g &?!#"!&"!g !?!’$(2g &?)#’表A !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P )01"A !P 8"E "#*$/G ")#3)11"1",;"Q("#&%"+*,’P -D 2%#%+&8".%&+$;*<")#3#*;.)1&*#$;*1组别Q L 8>K 4例数@.421)(基因型频率%A <25238:Y K 2Z L 2^>236Y等位基因频率&H 00202Z L 2^>236Y("(f "(f "f A @对照组@83:L 80%#!9$#&?)J %9#$"#?$J %9$"?&J %)&#$"!?&J %"#$#%?&J %患者组N 46<2-/64:L 8]2*’)$$!9?*J %’9$"&?%J %)&$)#?9J %%#$9"?)J %"9$’#?$J %!!P 8:2!%"!g !?"#)(2g &?!"%!&"!g )?)9’(2g &?!%#&&#遗!传!"#"$%&’($)*+,+-.%!&&’!!!!!!!!!!!!!!!!!"卷!A@B!!"#$%基因C N R R P和*+,基因P S B B C位点突变及其他风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0#基因@"**A和1)(基因A%##@基因型频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经卡方检测无显著性差异!但将@"**A位点&等位基因!A%##@位点@等位基因以及年龄"H52#作协变量!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否作应变量!进行多元G85/4:/6回归"I>0:/K02G85/4:/6E25L244/83#分析!评价各协变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多元G85/4:/6回归分析结果"表##显示@"**A位点&等位基因!A%##@位点1等位基因以及年龄均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2" &?&9#!@"**A位点&等位基因的比值比"M E#为)?*’##"$9J@N)?&")"!!?%"!$#和A%##@位点1等位基因的比值比"M E#为)?*##$"$9J@N)?&*&) !!?%&$"#$同时分析该两个位点突变的相互作用时显示两者无协同作用$表B!多元I*E%+$%&回归分析结果P)01"B!P8")#)1/+%+;"+(1$*,’(1$%G1"I*E%+$%&2"E;"++%*#变量h.L/.[02系数@82Z Z/6/23:"##标准误C eS.01"!2比值比M E$9J可信区间$9J@N@"**A&7999%&7!9#)’7%!!%&7&!%))7*’##)7&")",!7%"!$ A%##@&799&’&7!’"#’7$$9&&7&!9’)7*##$)7&*&),!7%&$"年龄H52&7&%"$&7&)’)#*7$*)#&7&&&))7&$&%)7&")),)7)!)’A@O!吻合度检验为了检验观察样本的/&!0#基因型频率和1)(基因型频率是否达到W.L1Y,S2/3[2L5平衡!我们对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进行了吻合度检验$在健康对照组中/&!0#基因1纯合基因型占9$?&J!杂合基因型占#$?%J!&纯合基因型占)?!J!其分布在人群中已达到W.L1Y,S2/3[2L5平衡$另外!在健康对照组中1)(基因&纯合基因型占#&?)J!杂合基因型占"#?$J!1纯合基因型占"?&J!其分布在人群中同样已达到W.L1Y, S2/3[2L5平衡$#!讨!!论尽管众多资料已显示同型半胱氨酸"<8-86Y4, :2/32!W6Y#血浓度升高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卒中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发现高W6Y水平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失调!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血小板聚集及破坏体内凝血%纤溶平衡等方面有关$通过上述环节!W6Y促进了脑血管病发病的进程$血中W6Y水平取决于遗传和环境营养两方面因素!包括IA W F E%@B C%甲硫氨酸合成酶缺乏或活性降低!以及某些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 B)!缺乏!引致W6Y代谢障碍!最终使血中W6Y水平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年!Q8Y2::2等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把人/&!0#基因定位于染色体)K#"?#上!6a P H全长!?!][$F L844:等&’’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D@E,C C@D#分析证明IA W F E基因在"**位发生突变与冠心病及脑卒中密切相关!由碱基A置换了碱基@!其编码氨基酸也由缬氨酸代替了丙氨酸$这样IA W F E的耐热性和活性都大大降低!从而影响W6Y再甲基化!导致血浆W6Y水平升高$/&!0#基因中以@"**A位碱基突变最常见&’’!而且不同的人种中/&!0#@"**A突变频率分布是不同的&"’$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A突变纯合子")?!J#及A等位基因"!)?)J#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的频率比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日本&%’%爱尔兰&$’%意大利%高加索&’’%犹太人群&)&’都要低$由此表明!@"**A基因突变存在着人种地域的差异$/&!0#基因@"**A基因突变与脑卒中的关系目前国外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国内对/&!J 0#@"**A基因突变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尚少$我们的研究显示@"**A位点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2g&?&!%!M E)?*’!$9J@N)?&"!!?%"#!因此@"**A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本研究的这一结果与W.L-83等在爱尔兰人群&$’!I8L/:.等在日本人群&%’!周宪梁等在中国北方人群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与G.08>46<2]等在澳大利亚人群&)!’!D L244等在波特兰人群的研究结果不一致&)#’$I>3]2等")$$%年#将人1)(基因定位于染色)&#!#期!!!!!!!!!吴军民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突变的研究体!)K!!?#!全序列全长!%&’"[K"1)(基因中以A%##@位和Q$)$H位碱基突变较常见##$"A4./等报道1)(基因A%##@及Q$)$H位点突变可使酶的活性降低!引起高W6Y血症#9$"目前!国外对1)(基因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主要在冠心病%神经管畸形方面的研究"国内!许海燕等#*$曾报道1)(基因A%##@点突变与冠心病发病有关!但国内尚未见报道1)(基因A%##@位点突变与脑卒中的关系的研究"我们的研究显示A%##@位点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2g&?&!9!M E)?*#! $9J@N)?&*!!?%)’!因此A%##@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我们的研究发现!虽然/&!0#@"**A和1)(A%##@基因突变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但根据I>0:/K02G85/4:/6E25L244/83分析得出IA W F E@"**A和@B CA%##@两个基因位点突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并无协同作用!可以认为该两个基因位点突变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由此看来!/&!0#@"**A和1)(A%##@位点突变所起的效应等同于微效基因所起的效应"脑血管病是多基因疾病!它们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该基因确实与疾病相关也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在研究此类疾病时!我们认为不仅应考虑到病人整体情况及伴随疾病的影响!还应注意到人种%人群%统计方法的差别"并进一步增加候选基因!以利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参考文献!2",";"#&"+"##)$!@8>00B I!I.0/38\I E!B2.-2LP!C2e:83Q!P8L1:F!12 Q.L-8D7+02_.:21K0.4-.<8-86Y4:2/32683623:L.:/83.4.K844/[02/312K23123:L/4]Z.6:8L Z8L4:L8]27(658K*!)$$&!!)( 9*!7#!$!W8>4:83D+!E.3.C!C2]<4.L/.C!D2L0/3+!R/-C!@.4:L80 M G7W8-86Y4:2/32/34/6]0262001/42.42(E20.:/834</K:8 4:L8]27’7C/*?!)$$*!)&#()$!!)$"7##$!V20.31D I!E2Z4>-W7D0.4-.<8-86Y4:2/32!.L/4]Z.6:8L Z8L_.46>0.L1/42.42(K0.4-.02_20/3<2.0:<!1/42.42!.31:<2L, .K Y7CH4L1<+-/*?!)$%$!))’(’*#!9&)7#’$!F L844:D!B0.-W i!I/084E!Q8Y2::2D!C<2K K.L1@H!I.::2\4E Q!B82L4Qi!123W2/=2L I!R0>/=:-.34G H7H6.31/1.:25232:/6L/4]Z.6:8LZ8L_.46>0.L1/42.42(.68--83->:.:/83/3-2:<Y0232:2:L.<Y1L8Z80.:2L21>6:.427:46F*-*6!)$$9!)&()))!))#7#9$!A4/.I T!Q.L Y V!R2Y PC7I8026>0.L.31[/86<2-/6.0.K,K L8.6<24/3:<2/123:/Z/6.:/838Z<2:2L8;58:24Z8L<8-86Y4:2/3, >L/.7’6A*58>B<*58>+>!)$$"!)!!("$!**7#"$!F L.368EF!H L.>=8H Q!Q>2L L2/L8iF!+0/83i!X.58I H7 H3.0Y4/48Z:<2"**@#A->:.:/838Z:<2-2:<Y0232:2:L.<Y1L8, Z80.:2L21>6:.425232/31/Z Z2L23:2:<3/65L8>K47&A587L!4*J78>6!)$$%!*$&)’())$!)!)7#*$!U V W./,T.3!@W+P X./,i/.!A H P Qi/.3!i N H P Q T>,U/3!X WH P Q@<23,W>/!X WV a.,I/35!X WH P Q@<>3,G/35!T+i>2!X WH M E>,B/35!T H P Q T>2,i/3!@W+P i/,G/3!WV NE>,A./7Q232:/6K80Y-8L K</4-48Z<8-86Y64:2/32-2:.[80/4-L20.:2123;Y-24/3K.:/23:4\/:<68L83.L Y<2.L:1/42.427:46< /*?C1A+-4!)$$$!*$&"’(’)’!’)"7许海燕!陈在嘉!汤!健!姜玉新!张晨晖!朱大明!张春玲!叶!珏!赵如冰!杨跃进!陈纪林!惠汝太7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7中华医学杂志!)$$$!*$ &"’(’)’!’)"7#%$!I8L/:.W!R>L/<.L.W!A4>[.]/C!C>5/Y.-.A!W.-.1.@!R>L/<.L.T!C</318A!M<,<.4</T!R/:.->L.R!T.;.]/T7 I2:<Y0232:2:L.<Y1L8Z80.:2E21>6:.42Q232D80Y-8L K</4-.31 N46<2-/6C:L8]2/3i.K.32427’56*5+8>B<*5&A587LM4>B)+8<!)$$%!)%()’"9!)’"$7#$$!W.L-83aG!a8Y02E I!I202.1Y E!a8Y02I!C</2014a@!B.L L Y E!@8.]02Y a!Q L.<.-N I!S</:2<2.1H C7Q232:/6H3.0Y4/48Z:<2A<2L-80.[/02h.L/.3:8Z9!)&,I2:<Y0232:2:L., <Y1L8Z80.:2E21>6:.42.4.E/4]F.6:8LZ8LN46<2-/6C:L8]27’56*5+8>B<*5&A587LM4>B)+8<!)$$$!$$(!&%!!))7#)&$F L/21-.3Q!Q80146<-/1:P!F L/210.312LT!B23,T2<>1.H!C20<>[i!B.[.2Y C!I23120I!R/1L83I!B.L,M3W7H @8--83->:.:/83H)!$%@/3<>-.3-2:<Y0232:2:L.<Y1L8Z8,0.:2L21>6:.42&IA W F E’.4486/.:/83\/:<K0.4-.:8:.0<8-8,6Y4:2/32.31Z80.:2683623:L.:/8347C:;65!)$$$!)!$&$’( )"9"!)"")7#))$X W M V U/.3,G/.35!WV H/,W>.!WV NE>,A./!Q H M E>3, G/3!G N V G/,C<235!G NT.,X<235!E+P S>,U/.3!WV H P Q O/,O/35!X WH P Q@<>3,G/357A<2L20.:/834</K8Z K80Y-8L, K</4-48Z IA W F E5232.31K0.4-<8-86Y4:2/302_204\/:< 4:L8]271A+-*>*C8;5-4<145?+8<8.=!)$$$!!*&!’()!)!)!#7周宪梁!胡爱华!惠汝太!高润霖!刘力生!李亚政!任武贤!黄其擎!张春玲7IA W F E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7中华心血管病杂志!)$$$!!*&!’()!)!)!#7 #)!$G.08>46<2]S!H>00C!R8L3/352LG!I.33<.0:2L@!D.[/3, 52L,F.46</35N!C6<-/1E S!C6<3/12L D!X2/02LR7"**@:8A ->:.:/83/3:<29!)&,-2:<Y0232:2:L.<Y1L8Z80.:2L21>6:.42 &IA W F E’5232.31K0.4-.<8-86Y4:&2’/3202_204/3K.:/23:4 \/:<A N H8L-/38L4:L8]27C:*;58<(B+!)$$%!)99&!’()9"!)"!7#)#$D L244E a!B2.-2LP!+_.34H!a2G8>5<2L Y A Q!@8>00B I7E8028Z.68--83->:.:/83/3:<2<8-86Y4:2/32L25>0.:8L Y 23;Y-2-2:<Y0232:2:L.<Y1L8Z80.:2L21>6:.42/3/46<2-/6 4:L8]27$+4.-/8<246A8<!)$$$!%&)’(9’!9%7!&#遗!传!"#"$%&’(&)*+,+-.’!&&’!!!!!!!!!!!!!!!!!"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