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东海争端
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及主要原因
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及主要原因一、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黄海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
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
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东海东海,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它是中、日、韩三国陆地领土环绕的一个半封闭的海域。
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韩国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离原则为根据提出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划分,而我国坚持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双方(三方)有极大分歧。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这其中以我国与日本的争端最为激烈,日本故意忽视冲绳海沟单方面宣称与我国是共大陆架国家,妄图争夺我大陆架。
从“间岛问题”和“东北工程”看中韩(朝)领土争端(一)
体育NBA CBA足球F1 -> 虎扑体育论坛 -> 新·开放区-> 从“间岛问题”和“东北工程”看中韩(朝)领土争端(一)登录-> 注册-> 回复主题-> 发表主题独立韩秋(主题)2008-04-02 10:56目录一:中韩领土争端的由来及历史:1. 关于“间岛”;2. 关于“东北工程”;1) 什么是“东北工程”?2) 韩国国内:“历史研究?帝国主义!”3. 从高句丽到渤海国;1) 历史上的高句丽;2) 高句丽后的渤海国;4. 从“白头山定界碑”到“间岛协约”;二:近代领土争端----从金日成到李明博:1.金日成的野心;2.纷争再起:混淆是非的韩国史学界;3.潘基文走了,李明博来了;三:中韩其他领土及领海争端;1.东海争端---苏岩礁;2.黄海争端---石油之争;四:结束语一:中韩领土争端的历史由来:1. 什么是“间岛”?名词解释:间岛1.“在吉林和龙县东北光霁峪,前本名假江,为图们江北岸滩地,清初久列封禁,光绪十一年,始准韩民纳租越垦,设越垦局董其事,韩民利其土地膏沃,渐生觊觎,二十九年,韩官李范允行文越垦局,妄更其名为间岛,指为韩领,且带兵过江,经我军极力弹压,始退事后与定善后章程十二条,其第八条曰,古间岛即光霁峪假江地,向准钟城韩民租种,今循旧办理,是仍以间岛为吉属也,日俄战后,日人藉战胜余威,踵事扩张,指光霁峪以东为东间岛和龙峪一带为西间岛,诬为中韩未定之界,且牵及长白山穆碑,(穆碑者,康熙间乌拉总管穆克登查边所立,在图们鸭绿二江发源之分水岭,光绪初韩人意图侵界,潜移其碑于长白山麓,且混指图们豆满为二江,以图们江为豆满江,以海兰河为图们江,议久未决,)迭经往返交涉,至宣统元年缔间岛协约八条,争端始息,今自黄花松沟及英额岭以东、哈尔巴岭及老爷岭以南、戛牙河以西、豆满江以北,皆称之为间岛,以介于吉林朝鲜俄国之间,商业颇为发达,农亦盛,有天图铁路横贯之,市场以局子街、和龙峪、光霁峪、头道沟、东盛街、六道沟、百草沟等处为最盛。
简述我国海洋中存在的争端和纠纷,以及中国政府的政策和态度。
一、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中朝、中菲、中马在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的中间线划法显然有失公平,是我国不能接受的。
菲律宾依据所谓的美国、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签订的三个土地割让条约,侵入我国在南海的传统疆界线。
还宣称对所谓的“卡拉延群岛”拥有主权,现在仍占有我南沙群岛中的9个岛礁。
菲律宾以200海里宽度划定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中很大部分侵入了我国在南海的传统疆界线以内,还不时挑起海上纠纷,没收我渔民的船只,拘禁甚至残杀我渔民,试图逼迫我国接受其侵占岛礁的既成事实。
马来西亚把我国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领海,并先后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弹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榆亚暗沙等岛礁,其划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侵入我国传统疆界线内达27万平方公里。
中韩、中越在大陆架划分上持不同看法,韩国坚持的中间线法划显然有失公允;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韩国政府却不顾事实,和日本政府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日本和大韩民国关于共同开发邻接两国的大陆架南部的协定》,在东海大陆架划定所谓的“共同开发区”,后又侵占我国大陆架近10万平方公里。
越南采用自然延伸原则和200海里宽度来划定其大陆架范围很大一部分侵入了我国传统的海疆范围,与原苏联签订的所谓“越南南方大陆架”的协议,在我国南沙海域开采油气资源,今年又不顾我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推出了南沙旅游项目,公然侵犯我国的主权,目前越南仍占有我南沙群岛中的27个岛礁。
日本与我国间除与韩国私自划定的所谓“共同开发区”和“暂定水域”严重侵犯我国主权外还存在钓鱼岛的争端。
日本极右翼势公然挑衅我国的领土主权,而日本政府也不顾上述事实,先是捏造钓鱼岛是“无主地”的论点,后又公然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最近又发生了无理扣留我登上钓鱼岛的民间人士的事件,日本极右翼公子更是以我民间人士“保钓”为借口驾车冲撞我驻大阪总领事馆,粗暴践踏国际公认的外交关系准则。
文莱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南通礁拥有主权,并向我国在南沙的传统海域内扩张达4400平方公里,作为东南亚的第三大产油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年产原油就达到7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我国南沙海域。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周边某些小国在美国支持下牟取暴利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绵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使我国成为地缘环境最不乐观的国家之一。
今天的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现在我将做简要的分析。
一、东北亚“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特别是冷战之后,苏联解体,中国崛起,日本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把握。
这里有广泛的地缘利益,激起了大国的觊觎和争夺,今后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就当前形势来看,整个东北亚局势以和平为主,但随时存在爆发武装冲突的危险,中、日、美、俄四大国在此博弈。
1.朝韩矛盾:穿插韩国朝鲜的南北冷战,南北方在统一问题上仍然存在消除不了的分歧。
两国之间巨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差异使两国一直处在冷战的阴云下。
没有结果的六方会谈,延坪岛的炮击事件都显示出复杂的南北关系。
南北方虽然同是一个民族,但是还有很大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朝鲜与美国、韩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
2.中日矛盾:作为东亚的两个大国,中日之间的矛盾存在了上百年,不管官方怎么说中日友好,在民间仇恨仍然占据了主流。
中日之间的东海海域争端,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日本右翼的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都动摇着中日之间的关系。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两国存在爆发小规模武装冲突的危险。
两国关系无论再怎么发展,也不会走向一个长久的和平与友好。
并且,对钓鱼岛的争端还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估计到时候到动用武力才能解决问题。
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一、南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南海位于东南亚,是中国和东南亚周边国家交界之地,涉及的主权争议主要集中在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
南海问题历史悠久,一直是东南亚地区的争端热点之一。
1.历史中国是最早在南海进行开发利用的国家之一,早在南海诸岛发现之前,中国就在南海沿岸已经建立了广泛的海上商业网络,并形成了独特的南海文化。
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殖民扩张,中国的南海领土被不公正地割让给了法国、英国和越南等国。
二战后,中国政府开始重新主张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但这些活动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和回应。
1982年,中国与东盟10个成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规定各国应通过谈判解决南海争端,但争议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国际上也一直存在对中国南海主张的争议。
2.现状目前,南海局势依然复杂,南海主权争议的主要焦点是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对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的主权争议,尤其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争端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主张的“九段线”是南海战略中的核心元素,是1970年代后中国进行南海主权主张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和平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大力发展南海经济,加强在南海的海洋开发活动。
但在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与有关国家进行双边谈判,主张靠直接当事国的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并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签署。
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东海是一个半封闭式海域,与日本相邻,距离中国沿海不远,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主权纠纷区域。
东海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
1.历史在二战结束后,日本放弃了其在东海的主权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正式宣布东海和周边海域为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日本则计划组建自卫队并重新声明所谓的“钓鱼岛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争议随着恢复外交关系而逐渐升温。
1985年,双方达成一项共识:中日将通过谈判解决“鲸鱼岛纠纷”。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冲突
中韩海洋权益冲突北起鸭绿江口,南达中国长江口北角至韩国济州岛西南角一线的黄海,是联结中韩两国、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海域。
朝鲜战争爆发后,黄海变得不安静起来。
1952年1月18日,韩国政府发布了李承晚签署的《对邻近海洋的主权宣言》,自行宣布对朝鲜半岛周围及大陆架199海里以内海域的自然资源、矿物和水产拥有主权;强调为防止鱼类等资源财富受到损害,保护国民与国家的利益,由政府监控水产渔捞业;宣布政府将维护上述规定的保护水域界线,这条199海里的水域界线,被称为“李承晚线”。
李承晚此举主要目标是针对中国与日本。
随后韩国政府又公布了《捕获审判令》,为拘捕审判进入所谓“李承晚线”的外国渔民,提供了法律依据。
朝鲜战争结束后,黄海海域的海事冲突多次发生,韩国舰艇屡次侵犯在此作业的中国渔轮,给原本对立、紧张的两国关系火上浇油。
至20世纪70年代中前期,两国海事纠纷主要表现为民间渔轮间的冲突。
1975年春季渔汛期,韩国渔轮多次冲撞在东海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轮,并破坏渔具、抢夺渔货、打伤渔民,甚至闯进中国领海。
此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无视东海大陆架属于中国的国际惯例,私自允许外国石油公司在东海海域进行石油钻探活动,还伙同日本在东海大陆架搞所谓的“共同开发”,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海洋权益。
韩国的行为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
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同邻国在黄海和东海的划界问题仍未解决。
中朝海洋权益冲突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º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º59′E至124º26′E 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中国的海洋权益争端
中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中国的海洋权益争端漫谈之一:领海到哪里?每天到河里来潜水,饮水好多瓢,不贡献点什么,觉得对不起人,尽管知道此处水深怪多,吐个泡泡凶多吉少,也要奋不顾身一把。
在下干了十年的海洋工作,看了“你克我服”先生的东海石油问题,觉得有话可说,此地多持平之论,也是个说话的好环境,悖谬之处,敬请诸兄指正。
首先说个段子。
有人知道我们的领海是怎么回事么?有朋友说了,那有何难?12海里领海+12海里毗邻区+176海里专属经济区嘛,总共加起来也就是200海里。
那么,我们的领海是从那里起算向外推12海里的呢?也就是说,领海基线在那里?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我国采用12海里领海。
一石激起“三”层浪,因为声明语焉不详,印尼,美国等国家都纷纷来打听,你们的领海到底到哪里啊?这可不是小事,事涉主权,如果你宣布的范围与他们的冲突,对方自然要提抗议;事情也涉及商业,人家的货轮如果遇难或者被抢,也知道该找谁帮忙救助。
可是我们中国就是不吭声,不肯发表必须附上的海图。
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苦了周总理为首的外交系统,要是那时候就宣布了海图,跟印尼、菲、马、越、日、韩的关系改善肯定是平添难度了,不发表声明又不行,所以搞了一出有头无尾的戏。
中国不透底,周边国家也就搁置了这件事,反正你还没宣布边界嘛,等宣布了再抗议也来得及。
只有美国搁置不了,天天来打听,心里急啊。
它是海洋大国,又天天在这边晃,又怕莫名其妙发生冲突,通过好多渠道来打听过,其中包括波兰渠道,中国就是不告诉他。
12海里领海云云,本来就是对付你的嘛,你急,正好。
说起来有钱人就是有办法,美国人不像我们有五千年与人斗的智慧,可他们是科学大国啊,别的不会,做试验有的是经费,准备停当,这就做开了试验……从那年开始,你去看看《人民日报》,隔几天就有一篇声明:“美国悍然入侵我国领海,强烈抗议……”美国也很滑稽,照例是一篇回复:“你没公布你的领海边界,我是误入。
”你来我往,双方都很有耐心,用了几年的时间,美国海空军共计入侵我国领海领空500余次(一说是900余次),此后就不来了。
东海大海战的战术和战略分析
东海大海战的战术和战略分析东海大海战是指2012年日本、中国、韩国三国在东海领土争议问题上爆发的一场海上摩擦事件。
此次事件从充分的角度反映了拥有强大海上实力的国家对于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地区安全的重视。
一、背景2012年的东海大海战是源于中国海监船在钓鱼岛(钓鱼岛在中国的领土脉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附近海域巡查中发现了日本政府所谓的“国有化”,中国海监船为维护中国主权立即进入海域,日本捕鲸船、渔业调查船随即相应进入海域维权。
二、双方战术分析(一)中国方面1、军事指挥调度:中国海监船在此次冲突中逐渐展现了强大的军事指挥调度能力,保持冷静和稳定。
2、装备状况:中国海监船的装备并不如日本捕鲸船、渔业调查船完善,但是这些装备并不影响中国海监船的操作和维护主权。
3、战术手段:中国海监船在此次冲突中采取了非常沉稳的战术手段,及时提醒、警告日方船只不要越界与中国海监船的船只进行对抗。
(二)日本方面1、装备状况:日本捕鲸船、渔业调查船都装备精良,并为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惜代价,迅速扩大了冲突的规模。
2、船只数量:日本方面的船只数量比中国方面多,较为适宜于数比力量的战术。
3、对媒体宣传:日本方面通过全球性的媒体宣传大力宣扬自己的观点,寻求国际支持和压力。
三、战略分析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一直是中日领土争端的风头浪尖,两国在钓鱼岛及其周边的争议不仅仅局限于领土争端,更是涉及到东海航权问题、能源开发问题、地缘政治问题等多个方面。
1、中国方面中国在此次事件中展现出了很高的消极克制,尽管自身委屈,但是以和平方式维护国家利益,寻求国际支持,并通过钓鱼岛问题的消极处理,建立“缓和声浪”。
此次事件中,中方的战略重点就在于对外宣传,借此拉拢国际各方支持中国,挤压日本,并且在战略中注意日本的“口舌之快”。
2、日本方面日本在此次事件中通过全球性的媒体宣传,成功地占据了道德上的制高点,并为日本打造出了一个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难得机会。
并通过日本制造的“索马里海盗打击作战”练就的迅速行动及军事力量,希望捍卫自身领土权益并重建国际战略地位。
海洋争端、地缘政治
(2)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 海权在国家政治 海权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平洋西岸。 平洋西岸。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万平方千米, 960万平方千米,东部 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 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 万多千米, 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 的水域面积约470 470多万 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 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 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 7600个 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 面积35798 35798平方千 大,面积35798平方千 米。 • 我国同14国接壤,与8 我国同14国接壤, 14国接壤 国海上相邻。 国海上相邻。
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李肇星( 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李肇星(中)在《关于执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上签字
(1)南海简介
① 南海地理位置
• 一般而言, 一般而言,南海就是从 台湾海峡一直到马六甲海峡 的这片海域,又称南中国海, 的这片海域,又称南中国海, 面积约360万平方千米,包 面积约360万平方千米, 360万平方千米 括东沙、西沙、中沙、南沙4 括东沙、西沙、中沙、南沙4 个群岛,共分布着200 200多个 个群岛,共分布着200多个 礁和沙洲, 岛、礁和沙洲,其外部界限 条断续线组成(亦称“ 由9条断续线组成(亦称“U 形线” 九段线” 形线”或“九段线”),是中 国的传统海疆线。 国的传统海疆线。 南沙群岛东西宽900 900多 南沙群岛东西宽900多 公里,南北长1800多公里, 1800多公里 公里,南北长1800多公里, 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 83万平方公里 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共有 露出水的岛礁230多个。 230多个 露出水的岛礁230多个。其 中最高的岛是黄麻岛,海拔6 中最高的岛是黄麻岛,海拔6 主要大岛有南威岛, 米,主要大岛有南威岛,建 业岛, 业岛,马欢岛等。
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
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当前,在中国海,我国和周边一些国家存在争端。
黄海的主要问题是中朝、中韩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东海的主要问题有钓鱼岛主权、中日大陆架划界问题,中日、中韩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南海的主要问题包括岛礁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以及历史性捕鱼权等问题。
随着我国管辖海域范围的扩大,使海域划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岛屿主权和资源争端更加尖锐复杂。
我国海域内的争端复杂性不仅在于涉及的有关国家多,而且每个具体区域的分歧内容也不同。
有的是岛屿主权问题,有的是海岸线划分依据问题,有的是领海距离问题,有的是专属经济区的范围问题,有些地区是双边纷争,有些区域则是多边纷争,希望通过一揽子计划解决该地区的分界问题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海洋外交上应坚持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方针,暂时搁置历史遗留问题,集中力量搞好国内工作,同时在政治上多交朋友,在经济上多开辟新市场。
对有争议的领土问题,应有态度,但不宜激化矛盾。
要分清敌、我、友,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纵横捭阖,化解矛盾,不感情用事,以免行为过激,提前激化矛盾,引起众多周边国家群起而攻击,使我们陷入被动。
解决复杂矛盾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而必须将中国海洋问题纳入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形势下,实施正确的海洋政治、外交战略。
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性的东西,抓住利益关系这条主线,坚持以维护中华民族的战略利益为最高宗旨。
在寻求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的方式时,应该参考其他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解决机制。
1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法律依据和平解决争端它包容了众多争端解决方法,涵盖了现行所能采用的一切手段,鼓励各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33条规定的“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首先尊重各国自由选择解决争端方法的优先权,将自愿与强制的解决方式结合。
2自愿的方式:双方自愿解决争端有以下两种方式(1)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的方式:例如我国与越南通过谈判最终解决北部湾划界问题。
形势政策论文——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成为国际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的新领域,世界各沿海国都在为争夺或扩大各自的管辖海域而竞相向海洋进军,纷纷调整海权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加快海洋立法,增强海洋管理机构,大力发展海军关键字:海权,争端,发展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成为国际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的新领域,世界各沿海国都在为争夺或扩大各自的管辖海域而竞相向海洋进军,纷纷调整海权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加快海洋立法,增强海洋管理机构,大力发展海军,以适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海洋斗争的新形势。
与此同时中国海权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任务;中国海上国际通道由于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有时还做不到畅通无阻;中国的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管理、海上军事力量等与海权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海洋国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与保护还无法适应海洋世纪竞争的需要;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1、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海权矛盾就目前而言,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海权争议首先就是中国跟日本之间的海权争议。
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争端包括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以及东海的划界问题。
其中钓鱼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领土约6.3平方公里,在东海,日本以所谓“日中中间线”为由,争夺我东海油气资源。
中日在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
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法”和“海岸线长度比例法”;日本则主张“中间线法”,强调共架邻国应平分东海专属经济区。
属于当代大陆架划分原则不同引发的主权冲突,涉及海权争议达16万平方公里。
中韩苏岩礁之争
论文题目:中韩苏岩礁之争中韩苏岩礁之争大家都知道中国与日本有钓鱼岛之争,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等国家有南海诸岛之争,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与韩国有苏岩礁之争。
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强大,领土争端问题逐步走向台前。
随着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摩擦升级,韩国一些媒体和政客也将目光放到了中韩苏岩礁之争上。
一、苏岩礁的地理概况苏岩礁即江苏外海之岩石、海礁之意。
苏岩礁是位于东海北部的水下暗礁,在地质学上是古老的长江三角洲的海底丘陵,离海面最浅处达4.6m。
地理位置为北纬32度07分22.63秒,东经125度10分56.81 秒,处于韩国济洲岛和我国长江口连线上,距中国领海基线东岛132海里,距韩国济洲岛西南 82 海里,距日本鸟岛151海里,是国际航线的转折点,战略地位显要。
周边海域平均水深50m,南北长 1800m,东西宽 1400m,丘陵呈椭圆形,其南侧和东侧的地形呈急倾斜状,北侧和西侧则比较缓和的倾斜。
周围尚有多处浅滩,地形复杂,暗礁浅滩交错,是南来北往、西进东出航船的危险之谷。
二、中韩苏岩岛之争不是“领土之争”苏岩礁只是一个暗礁,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依照所辖领土确立领海基线,从零海基线算起12海里内属于领海,200海里内属于专属经济区。
如果一国确立了对某一岛屿的主权,那周围大片海域都将归其管辖。
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又明确规定,岛屿必须是是在涨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礁石及人工岛屿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而苏岩礁恰恰就是一块礁石,即使在涨潮时也不露出海面。
依照国际法它根本不能算作领土,也不能作为海洋划分的依据。
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都不能主张苏岩礁领土主权,中韩争苏岩礁归属就好像争海底的石头是哪国的一样是荒谬的。
就算争赢了你也仅仅是得到一个毫无用处的暗礁,周围的海洋资源并不就此属于你。
因为争苏岩礁主权没有国际法依据并且争不到任何海洋权益,所以中国政府从未主张苏岩礁是中国领土,否认与韩国存在领土争端。
中韩苏岩礁争端
从国际海洋法角度分析中韩苏岩礁争端一、概况苏岩礁,是东中国海上的一个水下暗礁,中国官方译名为Suyan Islet;韩国称离於岛(이어도,Ieodo / Iŏdo)或波浪岛(파랑도,Parangdo/P'arangdo);英美等国称之为Socotra Rock。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对该岛有争议。
该礁在低潮时仍处在水面以下,离海面最浅处达4.6米。
该礁在低潮时仍处在水面以下,离海面最浅处达4.6米。
该礁距最近的韩国马罗岛(Marado)149公里;距最近的日本鸟岛(Torishima)275公里;距最近的中国余山岛287公里(也有说距童岛245公里的)。
处于中国、韩国和日本3国专属经济区的重叠区。
韩国从1995年起在此兴筑建物,自2002年起,在此又投资212亿韩圆(约2亿人民币)扩建了高76米(水下40米,水上36米)的建物,称为“韩国离于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面积1320平方米,包括灯塔、直升机停机坪、卫星雷达和小型港口。
目前有8名常驻人员维持设施。
另外韩国海洋研究院的职员每隔两、三个月会登上该建筑物,在上面约居住一周。
目前韩国政府已将其视为国土延伸,在附近海域开始资源勘测,派出飞机和舰艇巡逻。
中国认为苏岩并非岛屿,由于位于东海大陆架上,因此应该属于中国的专属经济区。
在2000年和2002年,中方两次就韩方在苏岩礁修建海洋观测站问题向韩方提出交涉,反对韩方在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海域的单方面活动。
韩方表示苏岩礁不影响两国专属经济区划界。
二、历史中国古籍《山海经‧大荒东经》当中有记载,“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山。
”被认为此即苏岩。
但《山海经》以神话为主,可信度不高。
韩国声称此处称为“离于岛”或“波浪岛”(Parangdo),是因其早期传说中,济州岛居民以韩国渔民在附近海上丧生,此处有彼等之游魂,而名之。
韩国政府声称,此类传说乃指其先民见到此礁者即凶多吉少,故此处为韩民之活动区域。
东海岛礁之失苏岩礁与日向礁-中韩领海争端
东海岛礁之失:苏岩礁与日向礁——中韩领海争端开帖目的:在论坛里搜寻一遍,居然没有帖子讨论东海苏岩礁与日向礁。
2000年后,韩国棒子已事实占据(1)苏岩礁和(2)日向礁。
斗胆开帖,希望为论坛诸位提供一些素材和报道,提醒大家关注东海之失,不止是钓鱼岛!本帖意义:与钓鱼岛相比,苏岩礁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它的距离更近,离经济中心上海仅150海里;它的争议海域更大,仅苏岩礁即涉及18万Km2,大于钓鱼岛;它的丢失更令人愤怒,苏岩礁在2003年丢失,日向礁在2009年丢失;它的现状更少为人知,国内民众十有八九不知道苏岩和日向礁的现状和事实;它的局势更为险恶,钓鱼岛虽有倭寇监控但未登岛,苏岩和日向礁上有棒子长期居住;它的前途更令人揪心,ZF对钓鱼岛的倭寇举措多有抗议,但对苏岩、日向两礁极少提及,曾经的苏岩礁门户网站也早已被迫关闭!写在前面:环顾四周,藏南、南沙、钓鱼岛、苏岩/日向礁……,危机四伏、领土流失,目睹国家疆域惨状,却发觉自己无能为力,不仅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谨发此贴,今后将竭尽全力搜集苏岩礁和日向礁资料,让大家对苏岩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简要目录:一、苏岩礁和日向礁基本情况二、苏岩礁和日向礁现状三、苏岩礁和日向礁的丢失过程四、中国和韩国的相应举措五、苏岩礁的潜在价值六、中国民间保礁状况七、国际法视角下的苏岩礁八、有关苏岩礁的最新报道二、苏岩礁/日向礁的现状——日向礁韩国将日向礁命名为“可居礁”,建造了“第二海洋科学基地”,2007年11月动工,建造“可居礁海洋科学基地”,2010年10月,该基地建造完成。
该基地位于小黑山岛西侧47公里处,水深15米的地方,面积330平方米,相当于“离於岛基地”的四分之一的规模。
上面配备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和海洋研究人员,全名叫“可居礁海洋科学基地”。
可居礁基地的建设共投入100亿韩元,基地总高51米,其中25米在水下,26米露在水面上,约有10层楼高。
可抗21米高的巨浪和40m/s的强风。
中韩苏岩礁之争及解决措施
中韩苏岩礁之争及解决措施中韩苏岩礁(离於岛)之争不是两国领土纠纷问题,而是中韩两国因海洋专属经济区重叠后划分而引发的界限争端问题。
中韩双方都需从战略的高度与长远的角度、从中韩关系的长远健康发展出发,依照相关国际法的规定以及现实状况公平合理和平地解决。
这就需要中韩双方共同的努力。
标签:苏岩礁;联合国海洋公约;天安舰、延坪岛事件引言“天安舰、延坪岛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兴起了一股反思中韩关系的浪潮,民众和媒体开始对中国大肆指责、颇有怨言。
后来在反思中韩关系的问题时,韩国统一部提出了中韩关系的七大问题,其中就指出了中韩领土纠纷问题,包括苏岩礁(离於岛)纠纷等。
中韩苏岩礁之争是领土纠纷吗?针对中韩之间此种争执,为了中韩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中韩该如何做?这些都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苏岩礁的法律地位苏岩礁,意为江苏海外之岩石,海礁的意思。
这座海底礁石在韩国称“离於岛”,在东经125度10分45秒、北纬32度7分42秒,位于韩国济洲岛和中国长江口连线之间,距韩国济洲岛149千米,离中国领海基点①海礁约247千米,与日本鸟岛相隔276千米。
由此可见,与中国、日本相比,苏岩礁离韩国更近一些,但是其不在中韩两国的领海(12海里)范围之内。
中韩之间的海基点不超过400海里,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相关规定可知,苏岩礁处于中韩两国的专属经济重叠区域内。
由于苏岩礁的地理位置及其属于海底暗礁,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可知,苏岩礁是没有领土主权归属的海底暗礁,中韩两国都不能宣示其为自己的领土并声称拥有主权。
二、中韩苏岩礁博弈中韩官方都曾声明,中韩之间不存在领土海域纠纷。
但是,双方对苏岩礁的解读却不一样。
中国认为,苏岩礁在中国的大陆架延伸线上,按照国际法,苏岩礁属于中国海洋管辖范围内。
而韩国却解读为:苏岩礁所在水域离韩国的距离比其他邻国近,属于中间线的韩国范围内,根据国际法,此岛属于韩国的海洋管辖范围内。
中韩两国都遭受过殖民侵略,对任何有关主权相关的问题都异常敏感,都不会轻易妥协。
国际热点之我见--蒋文卿
关于中韩撞船事件的透视分析——会计10-2蒋文卿案件回望:报道称,根据济州海洋警察厅介绍,该中国渔船涉嫌于18日上午7点许在济州市翰京面西南方92公里海域进行捕鱼作业。
另外,该渔船还使用了小于50毫米网目的渔网。
韩国警方计划将该船‚押往‛济州港,对船长周某(44岁,中国辽宁省)进行‚调查‛,并‚追究刑事责任‛。
环球网记者就此事件联系了韩国济州海洋警察厅相关负责人。
韩方负责人称:‚目前船长已被移送至济州地方检察部门。
检察部门将根据事件情况研究处罚决定。
根据韩国相关法律,中国渔船船长或被处以罚金刑,罚金金额约为1500万韩元(约合8.7万元人民币)。
交过罚金之后即可返回中国。
‛该负责人还称:‚如果渔船船长暂时无法凑齐罚金,可能会被拘留,直到罚金交纳为止。
‛韩媒称韩国海警今年共扣留104余艘中国渔船。
网记者张哲报道,据韩联社11月30日消息,截至本月30日,韩国木浦海警在今年以来,以‚非法作业‛为由扣押了共104艘中国渔船。
而2008年和2009年,韩国海警分别扣留了133艘和122艘中国渔船,两年的总罚金高达20亿韩元(约合1200万元人民币)。
据韩国木浦海警介绍,当地时间本月29日上午扣留了两艘210吨级的‚鲁荣鱼‛号中国渔船。
这两艘渔船涉嫌当天‚侵犯‛新安郡可居岛南海海域,在进行捕鱼作业的过程中被木浦海警扣押。
韩海警有关负责人声称,最近中国渔船不仅出现在‚韩国专属经济区(EEZ)‛内,还在‚韩国领海‛进行‚非法作业‛。
该负责人还表示韩国海警将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海洋资源。
晨报讯(记者朱烁)一艘63吨级的中国拖网渔船18日与3000吨级的韩国海岸警卫队船只相撞,发生倾覆。
事故造成中国船员1死1失踪。
(编者注:另据环球网报道共致2死1失踪)记者发稿时。
中国救援船已经抵达出事海域,展开紧张搜救。
韩国外交通商部对该事件造成中方人员死亡一事表示遗憾。
记者从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获悉,事故发生在18日中午12时30分许。
试论中韩渔业纠纷解决机制
试论中韩渔业纠纷解决机制一、中韩渔业纠纷背景(一)现状近年来中韩之间因越境捕鱼产生的诸多纠纷渐成愈演愈烈之势。
单从2011年至今,就发生八起中国渔船在韩国被扣事件。
而2011年12月12日的“韩国海警抓扣中国渔民被刺死”案件更是成为两国因越境捕鱼纠纷上升为外交争端的极端事件。
(二)《中韩渔业协定》中国渔民为何频频越境捕鱼?有关这个问题还要追溯到2001年生效的《中韩渔业协定》。
《中韩渔业协定》是中国和韩国签订的关于各自海域的规定。
协定规定了中韩两国暂定措施水域、过渡水域和维持现有渔业活动水域的范围,同时规定了渔民在相关水域进行捕鱼作业的一系列问题,如申请程序以及水域管理等。
2001年6月30日24时正式生效。
中韩之间尚未对专属经济区划界,但我国已与韩国签订了渔业协定,即《中韩渔业协定》,对相关的渔业资源作了比较清晰的划分,明确了管辖权限。
比如,韩国西部的大小黑山、济州岛等海域是我国渔民传统的外海作业渔场,根据协定,这片海域按韩国专属经济区管理,中国渔船若要捕捞,需要接受韩国管辖,并且在渔船数量、捕捞数量等方面有限制。
根据《中韩渔业协定》,威海渔民主要进行作业的传统渔场已列入协定水域进行管理,该区域已成为韩国的专属经济区,而这里曾经是威海渔民作业的“黄金渔场”。
山东威海石岛渔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渔港之一,那里渔业资源丰富,我国山东渔民百年来都在该水域进行捕鱼,历史悠久。
可是,因《中韩渔业协定》的签订,中国渔民已不能在“传统”的渔场继续捕鱼。
对此,渔民们深为不解,且由于传统习惯的作用,渔民们还经常不自觉地跨过界限进行捕鱼,由此遭到韩国海警警告甚至抓捕亦不足为奇。
《中韩渔业协定》签订后,中国渔民若想到该水域进行渔业作业,须取得“入渔许可证”,该许可证由韩国政府授权中国政府颁发给符合渔业作业条件的中国渔民,渔民们拿到“入渔许可证”后才可到曾经的“传统渔场”捕鱼。
而中国政府也会组织“摇号”,“摇号”每年进行一次,中号的渔民方可取得“入渔许可证”,进而实行捕鱼活动。
中韩黄海之争—日向礁、苏岩礁
中韩黄海之争—⽇向礁、苏岩礁中韩黄海之争—⽇向礁、苏岩礁黄海位于亚欧⼤陆东部,是西太平洋的⼀个边缘海,由于其⼤⽚⽔域呈现黄⾊,故称之为黄海。
黄海位于中国⼤陆和朝鲜半岛之间,北边是中国⼭东、辽宁两省,西⽅是中国江苏省,东部是朝鲜和韩国,南⾯与东海相连,⾯积约30.9万平⽅千⽶,约等于⼭东辽宁两省的⾯积之和。
黄海相对来说⾯积⽐较狭⼩,并且平均⽔深只有44⽶,⾮常浅,海底平缓,是⼤陆架的⼀部分。
黄海黄海作为中国、韩国、朝鲜三国之间的公共海域,⾄今没有明确的海域划分,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国家都想往更有利于⾃⼰的地盘去划界。
这种未确定的海域给中国渔民带来了很多困扰,新闻上常常报道中国的渔民被朝鲜或者韩国以越界⾮法捕捞为由抓捕,可中国渔民的回答都是祖辈都是在那捕鱼的,现在为啥不可以了?如今的黄海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困顿的局⾯呢?中韩渔业协定划分⾸先要从黄海为什么⽔域是呈现黄⾊说起:黄海沿岸的河流⼊海带来的⼤量泥沙,特别是世界含沙量最⾼的黄河历史上曾南下夺淮,流⼊黄海⼏百年,每年有⼗多亿吨的泥沙注⼊。
⼀⽅⾯是使得近海海⽔变黄⾊,另外⼀⽅⾯就是使得海⽔变浅,陆地向⼤海扩展,甚⾄出现了⼤⾯积浅滩,这就是黄海⾮常著名的苏北浅滩。
苏北浅滩⽔很浅,平均只有10⽶左右,并且低潮时会露出⽔⾯成为⼤⽚的滩涂地。
对于这种地区,很难发展航运,因为⼤型船舶容易搁浅,⽽捕鱼业也难以开展,⼤鱼群多是在深海的。
加上这种地区⽣态环境⼗分脆弱,成了难以开发之地,使得江苏的沿海地区成了全国的经济洼地。
苏北浅滩其次就是韩国的先⼊为主,抢占⽔下暗礁,最著名的就是苏岩礁。
苏岩礁属处在黄海与东海交界处的东海⼀侧,是⼀个⽔下暗礁,最⾼处为-4.6⽶。
苏岩礁意为江苏外海之礁⽯,处在中国东海⼤陆架上,可是2001年韩国在此搭建了⼤型海洋平台,并建有直升机停机坪、卫星雷达、灯塔和码头,并且以此为基准,扩⼤本国的防空识别区,在海上则是申索200海⾥的属经济区,意图染指东海。
中韩近年渔业冲突汇总
中韩近年渔业冲突汇总
韩联社16⽇报道称,⼀名“⾮法捕鱼”的中国船员被韩国海警发射的橡⽪弹击中死亡。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双⽅有争议的专属经济区上时常发⽣争夺渔场资源冲突。
以下是2004年以来,两国渔业冲突汇总:
2004年7⽉8⽇,⼀艘中国渔船被韩国货轮撞沉,⼀⼈死亡。
2008年4⽉7⽇,⼀艘中国渔船被韩国货轮撞沉,6⼈失踪。
2010年9⽉1⽇,⼀艘中国渔船被⼀艘韩国商船撞沉,8⼈失踪。
2010年12⽉18⽇,⼀艘韩国巡逻舰冲撞中国渔船,造成⼀死⼀伤。
2010年12⽉28⽇,⼀艘中国渔船被⼀艘韩国商船撞沉,⼀⼈失踪。
2011年12⽉12⽇,⼀名韩国海警在扣押中国渔船时被船员挥舞的玻璃碎⽚刺伤⾝亡。
2012年10⽉16⽇,⼀名中国渔民被韩国海警橡⽪弹击中死亡。
中韩暂定措施水域
中韩暂定措施水域一、背景介绍中韩两国在东海地区拥有相邻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域,两国的海洋权益交叉较多。
为了维护地区海洋安全和促进合作,中韩两国政府决定暂定措施水域,旨在协商解决海洋争议和加强海上交流与合作。
二、水域范围中韩暂定措施水域指的是中韩两国就海洋争议问题达成共识的特定海域范围。
具体范围如下:1.北部水域:位于中韩两国领海的交界区域,包括东海孔子渔场以北的海域。
2.中部水域:位于中韩两国专属经济区域交界区域,包括东海黄海中部的海域。
3.南部水域:位于中韩两国专属经济区域交界区域,包括东海黄海南部的海域。
三、暂定措施的主要内容中韩两国在暂定措施水域内执行以下主要内容:1.协商解决海洋争议:中韩两国政府将加强交流与沟通,通过双边谈判和协商等方式,共同解决在暂定措施水域内的海洋争议问题,确保地区的海洋安全与稳定。
2.加强海上合作:中韩两国将加强海上交流与合作,在暂定措施水域内进行联合巡航、救援、科研等活动,共同应对海上灾害和事故,并推进合作项目的开展,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3.推进资源开发合作:中韩两国将在暂定措施水域内开展油气、渔业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合作共享海洋资源,推动双方经济的互利共赢。
4.设立临时管理机制:为了有效管理暂定措施水域,中韩两国将共同设立临时管理机制,负责协调和监督暂定措施水域内的各项事务,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四、暂定措施的目标与意义中韩暂定措施水域的实施旨在实现以下目标和意义:1.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通过中韩两国的合作与协商,解决海洋争议问题,减少海洋领土纷争带来的潜在冲突,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加强合作与发展:通过加强海上合作和资源开发合作,中韩两国将进一步扩大经贸往来,推动双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的未来。
3.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中韩两国将共同努力,加强对水域内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生态平衡的恢复与保持。
五、展望与期望中韩暂定措施水域的实施为中韩两国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政府后来也不再要求重新勘界,清政府也没有要求与朝鲜政府商谈勘界之事。双方代表于1888年在这一地段竖立“华、夏、金、汤、固、河、山、带、砺、长”十字界碑。但后来两国所立的十字界碑也为人所毁。第二次勘界也无果而终。
大清
烏喇總官穆克登
奉旨查邊至此審視西為鴨綠東為土門故於分水嶺上勒石為記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
此次勘界过程中,各种纰漏层出不穷,给后来的中朝边界争执埋下了祸根。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衰,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3],这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其次,穆克登系军人出身的一介武夫,对国境勘查技术和相关知识所知甚少,不仅没能找到图们、鸭绿两江的正源,更在将其后的边界立标过程完全委托于朝鲜官员,使所划边界对中国极为不利。▼
总体来看,中朝两国边界争议主要集中在边界的划定和所谓“间岛”地区的归属上。而所谓的“间岛”问题正是源于边界的划定和日本的介入。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间岛”争议问题。
一、中朝边界争议由来
(一)清时期中朝第一次勘界
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两国边界即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清代,中朝两国疆界依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两国从无异议。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皆发源于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三江源头。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两国边界分明,但两江,尤其是图们江上游至江源地带,河多水浅,边界不明,源头不清,因此,屡有边民非法越境,造成边界纠纷。为解决边界纠纷,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与朝方接伴史朴权和咸镜监司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1]。碑文[2]如下: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风雨飘摇,而沙俄与日本却正在积极活动,以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沙俄政府为拉拢朝鲜,与朝鲜达成朝、俄共同统治中国延边的协议,将中国延边地区的一半统治权让与朝鲜。于是,朝鲜依恃俄势,自1900年起,在中朝边境多次制造事端。朝鲜政府将鸭绿江、图们江两江北岸中国边境地带视为朝鲜领土.非法任命官吏管辖延边地区的朝鲜垦民,并与中国官民屡屡发生冲突。1904年4月,被朝鲜政府任命为北边垦岛视察使的李范允所辖炮队非法涉图们江越境,侵占中国和龙峪抚垦局所辖上溪社等六社地区。后被清政府延吉厅同知陈作彦、吉强军统顿胡殿甲击溃。1904年7月13日,中朝双方地方军政官员签订了《中朝边界善后章程》。其中规定:“两国界址有白山碑记可证,仍候两国政府派员会勘。会勘以前循旧以间隔图们江一带水各守汛池,均不得纵兵持械潜越滋衅”。后来,由于受日本的欺骗,清政府照会朝外务部,表示不复建议勘界,待日俄战后再议。日俄战争中沙俄战败。由于日韩于1904年签订了《乙巳保护条约》,朝鲜的内政、外交均由朝鲜统监代行,清政府与朝鲜的边界谈判也转为中日谈判。
二、中朝、中韩边界争议现状
冷战结束后,苏联崩溃,原先对立的两大阵营不复存在。原先为意识形态所掩盖的纠纷也纷纷浮出水面。首先,中国和朝鲜之间的边界问题频发,时常有中国渔民被朝方殴打或枪杀的事情发生▼,两国在图们江、鸭绿江江心岛的划分上存在不小的争议。其次,在黄海海域的划分上两国也存在争议。
1984年9月16日,韩国金永光等54名国会议员联名向韩国国会提出《关于确认白头山所有权之议案》。[8]金永光不顾清政府在穆克登碑树立时已经遭受重大损失的史实,称公元1712年清朝政府竖立在长白山的定界碑,是“单方面强加于人的”。1909年中国和日朝签订的《间岛协约》是一项不平等条约,并称长白山“天池的一半划让给中国”,是中国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出兵参加朝鲜战争的代价。对于该提案,韩国会外务委员会讨论后认为,该议案“以搁置起来为宜”[9],而未提交国会全体议员讨论。
于是,自1907年8月起,中日两国开始进行“间岛案”之交涉,终至1909年9月,长达两年之久。中日“间岛案”交涉一是在两国中央政府、使节之间进行;一是在清东北地方政府和日本在延边非法设置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之间进行。就交涉时间和内容分两大阶段,自1907年8月至1908年上半年,两国围绕中朝国界即图们江是否中朝两国界河、图们江北岸是否中国领土进行交涉;1908年下半年至1909年9月,两国围绕中国境内朝鲜恳民“保护权”问题进行交涉。而就交涉案件来说,1907年8月至1909年2月,“间岛案”单独交涉;1909年2月至9月,“间岛案”并入“东三省六案”一起交涉。在日中进行间岛案交涉期间,朝鲜政府助纣为虐,协助日本政府的侵略行动。历经两年的交涉,在清政府对东北六案作出重大让步从而丧失大量权益的条件下,1909年9月4日,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条约》和《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第一款中,中日两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至石乙水为界”。日本通过《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和《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由于图们江正源本为红丹水,1887年只是由于中国勘界代表向朝方妥协,改主以石乙水为图们江正源。因而即以图们江为中朝界河这一条款来说,规定石乙水为图们江上源,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即穆克登巡视碑)至石乙水为界.从而又使中国失去了不少领土。
中韩东海争端
中国目前的版图基本确定于清朝末年。清朝末年时期,中国清朝政府内外交困,国际地位原来在朝贡体制下被掩盖的与各藩属国之间的矛盾也纷纷浮出水面。清朝后期,日俄势力进入朝鲜,宫廷内部的亲俄势力和亲日势力明争暗斗。同时中朝两国之间的朝贡藩属关系此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边界的争端即源于此时。
(二)“间岛”问题的发端以及边界问题的再起
长白山一向被视为清朝发迹的“龙脉”之地。由于进入长白山挖参、猎捕之人众多,请政府担心这些活动会断绝龙脉。1762年始,清政府对东北实施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进入长白山地区,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区成为封禁的重点地区。后来,由于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边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潜藏着严重的国防危机。特别是清道光之后,由于沙俄等列强的侵略扩张,这种危机日益加重。[4]这给朝鲜边民非法越境进入中国创造了客观条件。后来,1860至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多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民不聊生。许多朝鲜人出于生计,冒禁非法渡鸭绿江、图们江越境,到对岸中国奉天、吉林省垦荒。之后人数众多,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为清政府带来诸多政治、社会问题。后来,清政府于1867年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汉人迁移至此,后来在对待朝鲜移民的政策上也有所放松,在其“易服雉发”,准其领照纳租,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下留在中国。并将此咨文通报朝鲜政府。1882年8月,朝鲜国王要求清廷允许朝鲜“刷还”在中国非法垦居的朝鲜人,清朝允许朝鲜的这一做法。但后来朝鲜移民朝鲜政府不但未刷还越境边民,反而并以穆克登碑为据,于1883年7月提出土门、豆满并非“一江之名,而为两江”的主张,认为中国延边地区的海兰江为土门江。这一主张,不仅原来的非法流民未被刷还,反而有更多的朝鲜越境民迁移至此。这一举动成为后来“间岛”问题的发端。1885年6月,朝鲜咨清政府,再次主张土门、豆满两江之说,指称海兰江南本来是中国的延边地区为朝鲜领土,并要求双方勘界。1885年9月30日至11月29日,中朝两国派使共同勘界。但双方意见发生严重分歧:其一、关于江名,中方认为土门、豆满、图们为一江名称之谐音;朝方主张土门、豆满(图们)为两江。其二、关于正源,中方主张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朝方主张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
(四)《中朝边界善后章程》与中日《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在《马关条约》中承认朝鲜独立,并废除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此时,亲俄派朝鲜国王高宗认为清政府积弱无力,恃沙俄之强.重提中朝边界争议。此时朝鲜提出的方案中除坚持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水划界的主张外,还否认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取得疆界大局已定的成果,再次提出土门、豆满(图们)并非谐音,实为两江的说法。更是有恃无恐地认为,图们江北岸为“朝鲜垦民拓垦必为朝鲜领土”的无理主张。
(三)清时期中朝第二次勘界
1887年4月7日至5月19日,中朝进行了第二次勘界,并历经乙酋谈判、丁亥谈判等边界协商,取得如下成果:其一,关于江名,双方一致认为,土门、豆满、图们为一江之湝音,图们江为中朝界河。江北岸为中国,江南岸为朝鲜。其二,关于江流,双方认为图们江自茂山以东至人海口处,河宽水深,界限自明,不必履勘。其三,关于图们江上游,即茂山以西至石乙水、红土山水合流处,双方共同“逐段考订,并无他疑”。唯一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的图们江的正源问题,即石乙水、红土山水合流处以上至穆克登审视碑过问的江源地段,定何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何水划界。中方主张以石乙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水划界:而朝方则力主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5]后来,朝鲜拒绝派出代表商谈拟定边界之事,此次勘界未能得到最终解决。
中韩两国在领土和领海问题上也存在较多的争议。1992年中韩建交之时,韩方就提出长白山天池和中国延边地区的归属问题。两国在黄海、东海大陆架的划分上也在争议。以下就分为领土和领海两部分内容分别予以论述。
(一)领土争议
由上述材料可知,长白山天池和中国延边地区自古以来始终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部分韩国学者和议员却对中国的领土抱有极大的野心。不仅对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中韩“应以古高句丽和渤海国的疆域为界划分领土。”如此以来,遑论东三省,中国河北的部分地区也被包括到了韩国的“领土”之内。当然这些论调不是主流。韩国在宪法中规定,“韩国领土包括韩半岛及其周边岛屿。”但却并未对这一条文做出详细说明。韩国学者李汉基认为,除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岛屿外,韩国的领土还包括“间岛”、独岛(日本称为“竹岛”)和对马岛。
(六)建国后中朝签署之边界条约
1964年,中朝两国正式划定边界以前,两国边界除陆地接壤部分外,双方长期习惯地以鸭绿江、图门江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