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其开采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发展。煤矿开采学课程是矿业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致力于深入研究煤矿开采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为矿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矿工安全、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下面将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
煤矿开采学作为一门专攻矿山煤炭开采的学科,其课程设置应以煤炭采矿及地下工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包含煤炭开采理论、采场布置、矿山机电设备及自动化控制与维护、煤矿安全等方面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课程:
1.煤炭开采基础
2.煤炭采场性质及布局
3.煤炭开采机械及设备
4.煤炭开采地面设备与管理
5.煤炭开采安全
二、课程目标
煤矿开采学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煤炭开采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深入了解煤炭开采中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了解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熟练掌握煤炭运输、提升、下沉及储量的评估与计算等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具备煤炭企业的经营策略、规划和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煤炭产业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
煤矿开采学的课程教学应以理论基础教学为主,重视实践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讲授法讲授煤矿开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煤炭矿井
的类型、矿井的结构、煤层压力的分析及控制,煤层岩质分析和地质条件分析,煤矿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法实践教学主要基于场地实践和模拟教学方法,通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助学院校: 自考助学专业: 姓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2O 年月日
前言
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安全》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采矿课程设计是属于教学性设计,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学生应根据设计题目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认真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作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目录
1 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 (1)
1.1 井田地质特征 (1)
1.1.1地层 (1)
1.1.2 构造 (2)
1.2 井田范围及储量 (3)
1.2.1 井田境界 (3)
1.2.2 井田储量 (4)
1.2.3 矿井的工业储量 (4)
1.2.4 矿井设计储量 (5)
1.2.5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6)
1.3 矿井年储量及服务年限 (8)
1.3.1矿井工业制度 (8)
1.3.2矿井服务年限 (8)
2 井田开拓 (9)
2.1 井田内划分 (9)
2.2 开拓方案的选定 (9)
2.3方案经济比较 (10)
采 矿 课 程 设 计
目录
前言 3 第1章井田地质概况 4 1.1井田位置及交通 4
1.1.1交通位置 4
1.1.2地形地貌 5
1.1.3气象及水文情况 5
1.1.4矿区概况 6 1.2井田地层及地质构造7
1.2.1地层7
1.2.2构造10 1.3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15
1.3.1煤层及煤质15
1.3.2瓦斯赋存状况、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及地温情况
16
1.3.3水文地质17 1.4井田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评价20 第2章采区布置及装备21
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1
2.1.1矿井工作制度21
2.1.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1
2.1.3矿井设计服务年限22
2.1.4矿井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22
2.1.5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22 2.2采区布置23 2.3采区的划分23 2.4采煤方法24 2.5采区巷道布置28 2.6巷道掘进与掘进机械化35 2.7工作面设备的确定36 2.8劳动组织37结束语38
前言
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一环,它是继我们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我们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煤层开采设计是煤炭开采重要环节,而煤矿开采技术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开采方式不对会造成煤炭的极大浪费,甚至会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在21世纪,能源极为重要的时代,要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就必须优化开采技术,体现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而合理的开采设计则能有效减少煤炭损失,将赋存在地下的煤炭高速度,高效率的回采出,满足祖国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近年来,在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煤矿开采学作为矿山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涵盖了地质学、采矿工程学、机械工程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安全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本文将从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煤矿开采技能
煤矿开采学是矿山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技术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煤炭资源开采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煤炭的矿床特点、储量及开采条件等,培养学生的煤炭开采技能和煤炭资源管理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煤矿开采涉及到众多的安全因素,学生必须在该课程中学习到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认识到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和风险,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安全防护。这样既能够保证生产的安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
二、煤矿开采学课程的内容
煤矿开采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煤炭资源的分布和特点、矿床地质、采煤方法、支护技术、与瓦斯治理、矿井水文地质以及煤炭开采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全面性地展现了煤炭开采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并为学生提供了对煤炭开采过程的全面了解。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采矿工程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
目录
1.总论 (1)
1.1课程设计概述 (1)
1.1.1课程设计题目.........................................11.1.2设计初始条件.........................................11.1.3建议顺利完成的主要任务...................................11.2设计依据和技术经济原则.. (1)
1.2.1设计依据.............................................11.2.2技术经济原则.........................................21.3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简述......................................22.矿区概况 (2)
2.1矿区地质概述................................................22.2矿床地质. (2)
2.2.1矿体特征.............................................22.2.2矿石特征.............................................32.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3.采矿方法的选择和比较 (3)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点
采区概况
本采区为某矿第二水平第五采区,采区上部标高-150m,下部标高为-450m,其中三采区已采,七采区未采。年产量为120万t/a
区内煤层埋藏稳固,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区内涌水较小,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好。
采区内有一层煤,煤层埋藏稳固,构造简单,属于厚煤层。煤层无瓦斯突出,顶底板稳固。煤岩爆炸指数为34%-70%。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煤层倾角约为21°,采区走向长为2180m,倾斜长度为830m。
运输大巷布置在-450水平,回风巷布置在-150水平。
矿山开采的课程设计
矿山开采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矿山开采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知识、环境保护措施;
3. 帮助学生理解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地质知识分析矿山开采条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矿山开采设备、工具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矿山开采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激发学生为国家资源事业作贡献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
本课程为地理、地质学科相关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分析:
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地质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
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突出课程重点,合理设置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矿山开采知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矿山开采基本概念
- 矿山定义、分类及特点
-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2. 矿山开采原理及方法
- 地质构造与矿床成因
- 开采工艺流程及方法
- 矿山安全技术与设备
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 环保法规与政策
- 矿山环境治理技术措施
4. 矿山开采实践操作
- 实地考察矿山开采现场
采矿课程设计隆德煤矿
采矿课程设计隆德煤矿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生能理解煤矿的基本概念,掌握煤矿的形成、分布及开采原理。
2. 学生能掌握隆德煤矿的地质结构、煤层特征及矿藏种类。
3. 学生能了解我国煤矿产业的政策法规及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
1. 学生能运用地理、地质知识,分析煤矿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采条件。
2. 学生能运用实际操作,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学生能运用数据分析,评估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环保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学生培养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树立绿色开采观念。
2. 学生增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3.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隆德煤矿为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煤矿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矿产资源观和环保意识。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
1. 煤矿基本概念:煤矿的形成、分布及开采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
- 内容列举:煤的形成过程、煤的分类及分布规律、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2. 隆德煤矿地质结构及煤层特征: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质特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煤矿地质
- 内容列举:隆德煤矿地质构造、煤层分布、煤质分析。
3. 煤矿开采技术与方法: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矿井通风与排水。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煤矿开采技术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本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采矿学基本概念,掌握矿物种类及特点;
2. 了解采矿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3. 掌握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
1. 学会运用地质勘探方法,分析矿产资源分布特点;
2. 能够设计合理的采矿方案,并进行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
3. 具备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采矿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 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培养节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观念;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采矿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采矿学学科性质,以实际教学要求为依据,设计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
1. 矿物学基础知识:矿物分类、晶体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物学基础
内容:1.1 矿物分类及特点;1.2 晶体结构与矿物物理化学性质。
2. 采矿方法及工艺流程:地下采矿、露天采矿、溶浸采矿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矿方法与工艺
内容:2.1 地下采矿方法;2.2 露天采矿方法;2.3 溶浸采矿方法及工艺流程。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资源评价、采矿方案设计、技术经济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内容:3.1 矿产资源评价;3.2 采矿方案设计;3.3 技术经济分析。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矿开采作为煤炭能源生产的基础,其安全稳定进行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因此,煤矿开采学是煤矿工程的基础学科,也是煤矿工程师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煤炭工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理论学习与实践任务的结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开采方法、采矿设备、安全生产等内容,为学生未来从事煤炭工程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内容
1. 煤矿开采的基础知识
包括煤炭产地分布、煤质特点、煤的成矿作用、煤炭开采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开采的必要性和意义。
2. 采矿工艺和方法
介绍地下煤矿采煤工艺、采面布置、工作面推进方法、采煤机组和配套设备、长壁工作面开采技术和综放工作面开采技术。
3. 采煤设备和安全生产
介绍采煤机、掘进机、牵引机、运输设备等采煤车间的设备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安全操作、事故应急等。
4. 实践任务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分析,设计采矿方案,开展矿区安全评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煤炭工程实践中的综合素质。
四、评分标准
1. 日常表现(20%)
包括课堂听讲、作业完成情况、出勤率等。
2. 期末考试(60%)
期末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
•理论考试(40%):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和分析题等。
•实践考试(20%):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实验室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采矿学课程设计.doc
第1章矿(井)田地质概略
矿(井)田地点及交通
交通地点
一、地点
哈拉沟矿井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部55km处的乌兰木伦河东侧,属大柳塔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0°09′41″--110°18′35″,北纬39°17′02″
--39°35′16″,井田范围南界为哈拉沟,以35、47、226号钻孔连线为界,与大柳塔井田相邻;北界以过18号钻孔沿NE60°方向引线为界,与石圪台井田相邻。东以七概沟及陕蒙省界为界,与新庙
预留区相邻;西以乌兰木伦河为
界,与上湾、补连塔井田隔河相望。井田东西长,南北宽,
井田面积2。
二、交通
哈拉沟煤矿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以北公里,南距神木县城55
公里,北距内蒙古鄂尔多斯市98公里,西距内蒙新街镇50公里。包(头)神
(木)铁路及包(头)府(谷)公路由煤矿西缘纵贯南北,向北可达包头、呼
和浩特,向南至神木北站经神(木)延(安)、西(安)延(安)铁路可达西
安,经神(木)朔(州)铁路可达山西以致全国各地。见交通地点表示图。
-1-
图1-1 交通表示图
-2-
地形地貌
哈拉沟煤矿位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与毛乌素荒漠东南缘的接壤地带,地势
整体中东部高,西部低,地形起伏较大,最低点在哈拉沟与乌兰木伦河交汇处海拔;最高点在井田北部讨素傲包,海拔,相对高差;
一般地面海拔标高为1200-1300m。井田大多数为风沙聚积区,沙丘绵延波状起伏,或为平缓沙地,地表植被稀少,沟谷双侧基岩断续裸露。
区内沟流分属两支水系,以陈家坡、郝家壕、讨素傲包及后圪台一线为分
水岭。该分水岭以西为乌兰木伦河水系,有三元沟、沙沟、哈拉沟等;沟流均自东向西汇入乌兰木伦河;以东为饽牛川水系,有七概沟及其次级沟流郝家沟、
采矿学电子教案(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学电子教案(中国矿业大学)
第一章:采矿学概述
1.1 采矿学的定义
解释采矿学的概念和定义
强调采矿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2 采矿工程的基本过程
介绍采矿工程的基本过程,包括勘探、设计、开采和闭矿解释每个过程的作用和意义
1.3 采矿方法分类
介绍常见的采矿方法,如地下开采、露天开采、浅埋开采等解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1.4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教育背景
介绍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的教育背景和发展历程
强调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的优势和特色
第二章:岩石力学基础
2.1 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介绍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如密度、强度、硬度等
解释这些性质对采矿工程的影响和重要性
2.2 岩体的工程分类
介绍岩体的工程分类方法,如按照岩性、结构特征等分类解释不同分类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2.3 岩石力学试验方法
介绍岩石力学试验的方法和设备,如压缩试验、抗拉试验等
解释试验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2.4 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介绍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如支护设计、岩体稳定性分析等强调岩石力学对采矿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第三章:采矿设计与规划
3.1 采矿设计的基本原则
介绍采矿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经济性、可行性等
解释这些原则在采矿设计中的应用和意义
3.2 采矿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介绍采矿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包括矿区规划、开采方法选择等
解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决策依据
3.3 采矿规划与管理
介绍采矿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如CAD软件、采矿软件等
解释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包括资源优化、进度控制等
3.4 采矿设计案例分析
分析具体的采矿设计案例,如金矿、煤矿等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版
区段If区段2f区段3f区段4->区段5
Kl工作面接替顺序图表示如图.1
当上一个工作面进行回采时,隔一段时间后进行下一个工作面的准备。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完善开拓巷道
为了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利于灭灾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给地质条件及采矿工程设计规划,在第一开 采水平中,把为该采区服务的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布置在K3煤层底板下方25m的稳定岩层中,两巷水平间距相距 1057.39m。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版
采矿学课程设计
绪论
一、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I、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 合柱状图。该采(带)区走向长度300。m,倾斜长度1100m,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 Kl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K2和K3煤层属中硬煤层,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 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 K3煤层底板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有设 计者自行决定。
方案二:节省了一条岩石上山,相对减少了岩石工程量,但轨道上山受采动影响打不易维护,维护费用高,需 留保护煤柱,煤损比较大。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煤矿开采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工程案例及现场操作演练,提高学生对煤矿开采技术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以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煤矿开采技术理论知识
课程将对矿床地质、煤矿开采工艺、通风、水文地质、矿山机械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解释,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煤矿开采理论体系。
2. 煤矿开采现场操作演练
课程将以煤矿开采现场为背景,通过真实操作演练,使学生了解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安全注意事项。涉及到的操作技能包括矿井开掘、矿井分段、煤层采掘、矿山垃圾处理等。
3. 煤矿开采工程案例
通过煤矿开采工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煤矿开采工作的实际情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课程设计方案
1. 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主要以理论讲授、实践演练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授课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
2. 教学资源
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均需要齐备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煤矿开采实验室、教学设备、实物模型、煤矿开采
现场等。
3. 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包括课堂考试、实践演练、作业考核等方面,以整体成绩
评估为主,采用定期考试形式进行,每个学期安排一次终期考试,考
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践操作和作业考核占30%。
四、课程设计计划
时间内容授课方式教师
第1周-第2周理论知识讲授理论授课xxx教授
第3周-第5周煤矿开采实践演练现场实践xxx教授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是矿业工程的核心学科,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采矿方法、采矿工艺、采矿设备等方面的知识。作为矿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采矿学的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从采矿学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目的
采矿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日后从事矿业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内容
采矿学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矿床地质调查与评价:学生需要选择一种矿床类型,进行矿床地质调查和评价,包括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形态、矿石性质、矿床赋存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2、采矿方法:学生需要选择一种适合该矿床的采矿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包括采矿工艺、采矿设备、采矿方案等方面的设计。
3、矿山环境保护:学生需要对矿山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学生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开发利用方案,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四、方法
采矿学课程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让学生了解采矿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
2、课程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到采矿学的实践中,了解采矿现场的实际情况,学习采矿工艺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文献调研:学生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采矿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矿产资源的开采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采矿工程学、矿物加工学等。其中,采矿工程学是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学科之一,是指在保证矿山安全、高效、环保的前提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选矿、提炼等过程的技术和方法。
采矿学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采矿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围绕采矿学课程设计展开讨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
采矿学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涉及到采矿工程的设计、计算、优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应该紧密围绕学科的核心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采矿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包括采矿方法、选矿流程、采矿设备、采矿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 采矿工程设计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工程设计、现场调
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应用。
3. 采矿工程计算方法:包括采矿工程计算、优化、仿真等方面
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设计的核心技能。
4. 采矿工程设计创新: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方式,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
采矿学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应该紧密围绕学科的特点和专业培
养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应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学》课程设计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煤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
加深对《采煤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
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
图纸打基础。
设计题目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版岩性见综合柱状图。该采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长度1000m,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平均倾角12度,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较松软,k2和k3属于中硬煤层,是简单结构,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 m 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下方25 m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的不同中由同学自行决定.
附表1:设计采区综合柱状图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采区的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选定为150万t/a
2、计算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1.采区工业储量
由公式Z g=H*S*(m1+m3)*r (公式1-1)
式中Z 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H------ 采区倾斜长度,1000m
S------- 采区走向长度,2100m
r-------- 煤的容重,1.30t/m3
m i------ 第i层煤的厚度,6.9+3.0+2.2=12.1m
Z g=1000*2100*12.1*1.3 =3303.3(万t)
2.设计可采储量
设计可采储量Z k=(Z g-p)*C (公式1-2)
式中:Z 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Z g------ 工业储量,万t
p-------- 永久煤柱损失,万t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
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说明:p可取其为工业储量的10%来计算,即p=10%*Zg
Z k=(3303.3-3303.3*10﹪)*80﹪=2378.38 万t 3.采区服务年限
由T= Z k/(A*k)………(公式1-3)
式中:T———采区服务年限,a;
A——采区生产能力,150万t;
Z k——设计可采储量,2378.38万t
K——储量备用系数,取1.4
T=2378.38 /(150*1.4) = 11.33 a
4.验算采区采出率
a.对于k1中厚煤层:
C=(Z g1-p1)/Z g1……(公式1-4)
C ———采区采出率,% ;
Z g1———k1煤层的工业储量,万t ;
p1 ———k1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t ;
说明:采区边界保护煤柱取5m,停采煤柱取30m,区段煤柱5m.
Z g1=1000*2100*6.9*1.3=1883.7万t
p1=(30+10)*1000*6.9*1.3+5*5*2100*6.9*1.3=118.88万t C=(Z g1-p1)/Z g1=(1883.7-118.88)/1883.7
=93%>75% 满足要求
b. 对于K2中厚煤层:
C=(Z g2-p2)/Z g2……(公式1-5)
C ———采区采出率,% ;
Z g2———k2煤层的工业储量,万t ;
P2———k2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t ;
说明:K2煤层与K1煤层相同。
Z g2=2100*1000*3*1.3=819万t
P2=(30+10)*1000*3*1.3+5*5*2100*3*1.3=36.075万t
C=(Z g3-p3)/Z g3=(819-36.075)/819
=95.6%> 80% 满足要求
c. 对于K3中厚煤层:
C=(Z g2-p2)/Z g2……(公式1-5)
C ———采区采出率,% ;
Z g3———k3煤层的工业储量,万t ;
P3———k3煤层的永久煤柱损失,万t ;
说明:K3煤层的保护上山煤柱一侧取30米,其余与K1煤层相同。
Z g3=2100*1000*2.2*1.3=600.6万t
P3=(60+10)*1000*2.2*1.3+5*5*2100*2.2*1.3=35.035万t
C=(Z g3-p3)/Z g3=(600.6-35.035)/600.6
=94%> 80% 满足要求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1. 确定工作面长
由已知条件知:该煤层倾向共有:1000m的长度。且采煤工艺选取的是较先进的综采,一次采全高放顶煤法,由《采
煤学》所学知识得知,综放工作面长度一般为130m—190m,巷道宽度为4m~4.5m,本题目选取4.5m,且采区生产能力为
150万t/a,一个中厚煤层的一个区段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最终选定6个区段,区段煤柱选为5m,故工作面长度为:
L=1000/6-4.5*2-5=153(m)
取5m的整数倍,所以取L=150m
2. 确定工作面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的基础是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取决于煤层厚度、工作面长度和推进度。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可由下式计算:
A0= L采*V0* m*γ* C……(公式1-5)
式中:A0————工作面生产能力,万t/a ;
L采————工作面长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