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考试资料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83995f7375a417876f8f22.png)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考试试卷及答案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8分)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与金属材料的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原子呈有序、有规律排列的物体称为。
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晶格、晶格和晶格三种。
4、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的作用下,抵抗或的能力。
5、强度的常用衡量指标有和。
6、变形一般分为变形和变形两种。
7、铁碳合金的基本组合有五种,它们是、、、和。
8、45钢按用途分类属于钢,按含碳量分类属于钢.9、为了得到细小而均匀的奥氏体晶粒,必须严格控制和,以免发生晶粒粗大的现象。
10、传统的淬火介质有、、和四种。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α-Fe转变为γ-Fe的温度为()A.770B.912C.13942、拉伸试验时,试样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A.屈服强度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3、洛氏硬度C标尺所用的压头是()A.淬硬钢球B.金刚石圆锥体C.硬质合金球4、渗碳体的含碳量为()%A.0.77B.2.11C.6.695、铁碳合金共晶转变的温度是()°C。
A.727B.1148C.12276、08F钢的平均含碳量是()%A.0.08B.0.8C.87、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A.塑性B.硬度C.强度8、下列牌号中,属于工具钢的有()A.20 B.65Mn C.T10A9、下列不属于金属力学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密度10、调质处理就是()的热处理A.淬火+高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低温回火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力学性能越差。
()2、所有的金属材料在拉伸实验时都会出现显著的屈服现象。
()3、金属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4、硫是钢中的有益元素,它能使钢的脆性降低。
()5、弹性变形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
()6、T10钢的平均含碳量为10%。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试卷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266b76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1.png)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空题1、合金中相同成分、相同结构及相同性能的组成部分称为__________。
2、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五种,分别是铁素体、_________、渗碳体、_________和莱氏体。
3、高温铁碳合金液体缓慢冷却到1148?时,从液相中同时结晶出奥氏体与渗碳体,这种转变称之为___________。
4、一般将含碳量____________________的铁碳合金称之为钢。
5、热处理工艺过程主要分为三步: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钢能通过热处理改变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铁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性。
8、常见的退火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去应力退火。
9、钢在淬火后必须马上进行_________,以稳定组织、消除应力。
10、金属材料主要分为__________和有色金属。
二、选择题1、( )合金发生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A(晶格类型变化 B(晶粒细化 C(晶格发生畸变2、( )珠光体用符号_________表示。
A(A B(P C(FeC 33、( )含碳量为1.2%的铁碳合金(T12),在室温下的组织为_________。
A(珠光体 B(珠光体+铁素体 C(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4、( )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的能力称为_________。
A(淬硬性 B(淬透性 C(耐磨性、( )下列牌号中,属于工具钢的是_________。
5A(T10A B(Q235AF C(65Mn6、( )下列组织中,_________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A(珠光体 B(索氏体 C(屈氏体7、( )当过冷奥氏体急冷到Ms以下并连续冷后得到的主要组织是_________。
(完整word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题库
![(完整word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084b62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7.png)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复习题库一、填空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排列是否规则。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晶体与非晶体最根本的区别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而非晶体则不是。
9.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10.位错两种基本类型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多余半原子面是刃型位错所特有的。
11.点缺陷有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等三种;属于面缺陷的小角度晶界可以用位错来描述。
12.人类认识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四个历史阶段。
1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课程。
14.金属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具有特殊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的物质。
15.合金是由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6.金属材料是金属及其合金的总称。
17.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变形的相关知识。
18.金属的性能只要介绍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19.热处理的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处理等。
20。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21.物质的存在状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22.物质的存在状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固态物质根据其结构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3自然界的绝大多数物质在固态下为晶体。
所有金属都是晶体。
北科复试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
![北科复试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4af0133b7360b4c2e3f6482.png)
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一、解释名词(1)、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常用符号A或γ表示。
奥氏体塑性很好,具有顺磁性。
(2)、铁基固溶体:渗入元素与铁为基础的溶剂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基固溶体。
(3)、结构:结构是指原子集合体中各原子的具体组合状态。
(4)、相变:不同相之间的相互转变称为相变(5)、性能:金属材料性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性能,一类是使用性能。
使用性能在于能不能应用的问题,而工艺性能则在于能不能保证生产和制作的问题。
(6)、合金:合金元素:凡是有益的、有意识地加入或存留在某一金属材料中的一定数量的元素(7)、回复:将形变金属加热到其熔点的1/2附近,进行保温,并利用高温显微镜观察组织,显微组织上几乎看不出任何变化,晶粒仍保持伸长状或扁片状,称为回复。
(8)、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即晶体的微观结构,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具体排列情况。
晶体结构是决定固态金属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的基本因素之一。
(9)、再结晶:再结晶是一个无畸变晶粒在畸变基体中的生核核成长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一直进行到畸变晶粒完全消失时为止。
(10)、铁素体: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 中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结构,常用符号F或α表示。
(11)组织:指用肉眼或借助于各种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的情景,包括晶粒的大小、形状、种类及各种晶粒之间的相对数量和相对分布。
二、金属以及合金是最基础的一种材料,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成分与组织结构。
请问金属具有哪几种常见的晶体结构,并举例说明。
答:常见晶体结构有3种:(1)面心立方常温下如铜、金、铅、铝、铂、银等(2)密集立方如镁、锌、钴、钛、锆、镉等(3)体心立方如铁、鉬、铌、钨、钒、锂、等三、给出提高钢铁材料强度和硬度的几种方法,并简要说明原理答:提高钢铁材料强度和硬度的方法:(1)细化晶粒。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2caf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1.png)
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1. 常见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方式有和孪生两种类型。
2. 滑移实际上是在切应力下运动的结果。
当滑移面与外力平行或垂直时, 晶体不可能滑移, 这种位向称为。
3. 钢的热处理是指把钢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 进行必要的, 并以适当的速度, 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 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4. 淬火前, 若钢中存在网状渗碳体, 应采用的方法予以消除, 否则会影响钢的淬透性。
5. 是指加热温度偏高而使奥氏体晶粒粗大, 淬火后得到粗大的马氏体, 导致零件性能变脆。
6.合金元素能够抑制马氏体分解, 阻碍碳化物的聚集和长大, 使钢在很高的回火温度下保持高硬度和高强度, 这种性质称为。
7.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在含量较高及在一定回火温度下, 还将沉淀析出各自细小、弥散的特殊碳化物, 其使钢的硬度不降低反而再次提高, 这种现象称为。
8. 把两个45钢退火状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3+30 ~50℃和Ac1~ Ac3之间, 保温后迅速水冷, 所得到的组织是, 前者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后者为、残余奥氏体和, 前者的硬度较后者(高或低)。
9. 钢的淬透性主要指钢在淬火时形成组织深度的能力, 是一种重要的热处理工艺性能, 其高低可在相同的淬火条件下钢所获得的淬硬层来评定的。
10. 量具用钢的主要性能要求是具有及良好的耐磨性, 并在长期使用和存放期间有良好的。
11.可锻铸铁中, 石墨呈状存在。
在各类铸铁中, 铸铁的力学性能介于优质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之间。
12. 淬火铝合金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强化的现象称为。
已时效硬化的铝合金再重新加热后在室温下放置, 仍能进行正常时效的现象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不选均不给分, 每小题2分, 共30分)1.锻造的曲轴要比由切削制成的曲轴有更高的力学性能, 主要是由于工件内部有()。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考试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考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3272509e87101f69e319574.png)
1、热处理的定义:根据钢件的热处理目的, 把钢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在此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预定的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综合工艺。
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来改变钢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性能的一种工艺。
凡是材料体系(金属、无机材料)中有相变发生,总可以采用热处理的方法,来改变组织与性能。
2、Ac1、Ac3、Accm的意义:对于一个具体钢成分来说,A1、A3、Acm是一个点,而且是无限缓慢加热或冷却时的平衡临界温度。
加热时的实际临界温度加注脚字母“C”,用Ac1、Ac3、Accm表示;冷却时的实际临界温度加注脚字母“r”,用Ar1、Ar3、Arcm表示。
3、什么是奥氏体化?奥氏体化的四个过程?是什么类型的相恋?将钢加热到AC1点或AC3点以上,使体心立方的α-Fe铁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结构的γ-Fe,这个过程就是奥氏体化过程。
从铁碳相图可知,任何成分碳钢加热到Ac1以上,珠光体就向奥氏体转变;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将全部变为奥氏体。
这种加热转变称奥氏体化。
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包括以下四个过程:形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加热时奥氏体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冷却转变过程,以及转变产物的组成和性能。
是扩散型相变。
4、碳钢与合金钢的奥氏体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在同一奥氏体化温度下,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扩散系数只有碳的扩散系数的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可见合金钢的奥氏体均匀化时间远比碳钢长得多。
在制定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规范时,应比碳钢的加热温度高些,保温时间长些,促使合金元素尽可能均匀化。
5奥氏体晶粒的三个概念(初始晶粒、实际晶粒和本质晶粒)?奥氏体的初始晶粒:指加热时奥氏体转变过程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这时的晶粒大小就是初始晶粒度。
奥氏体实际晶粒:指在热处理时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最终所得的奥氏体晶粒,其大小就是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
奥氏体的本质晶粒:指各种钢的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趋势。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卷及答案(期末练习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卷及答案(期末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af774b69eae009581becb5.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练习题(含答案)1、金属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等指标,其中衡量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下机械性能的指标有____强度_______、_____硬度______、_________塑性__。
衡量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指标有_______韧性____和____疲劳强度_______。
2、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___面心立方晶格____ 、___体心立方晶格___ ____和__密棑六方晶格_ ________。
3、常用的回火方法有低温回火、_中温回火__________ 和____高温回火_______ 。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___不锈钢______、耐热钢_________和耐磨刚。
5、根据铝合金成分和工艺特点,可将铝合金分为__变形铝合金_________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6、按冶炼浇注时脱氧剂与脱氧程度分,碳钢分为_镇静钢________、半镇静钢_________、特殊镇静钢_________和__沸腾钢_______。
7、铸铁中_________碳以石墨形式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石墨化,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_化学成分__________ 和冷却速度。
8、分别填写下列铁碳合金组织符号:奥氏体A、铁素体F、渗碳体fe3c 、珠光体P 、高温莱氏体ld 、低温莱氏体ld’。
9、含碳量小于0.25%的钢为低碳钢,含碳量为0.25-0.6%的钢为中碳钢,含碳量大于0.6% 的钢为高碳钢。
10、三大固体工程材料是指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b )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材料的()。
A 屈服点B 抗拉强度C 弹性极限D 刚度(b)2、金属的()越好,其锻造性能就越好。
A 硬度B 塑性C 弹性D 强度( c )3、根据金属铝的密度,它属于()。
A 贵金属B 重金属C 轻金属D 稀有金属( d )4、位错是一种()。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17110ef928ea81c758f578c7.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莱氏体2、共晶转变、共析转变、包晶转变、包析转变3、晶面族、晶向族4、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5、晶胞6、二次渗碳体7、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8、晶体结构、空间点阵9、相、组织10、伪共晶、离异共晶11、临界变形度12、淬透性、淬硬性13、固溶体14、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15、成分过冷16、间隙固溶体17、临界晶核18、枝晶偏析19、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0、反应扩散21、临界分切应力22、调幅分解23、二次硬化24、上坡扩散25、负温度梯度26、正常价化合物27、加聚反应28、缩聚反应四、简答1、简述工程结构钢的强韧化方法。
(20分)2、简述Al-Cu二元合金的沉淀强化机制(20分)3、为什么奥氏体不锈钢(18-8型不锈钢)在450℃~850℃保温时会产生晶间腐蚀?如何防止或减轻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4、为什么大多数铸造合金的成分都选择在共晶合金附近?5、什么是交滑移?为什么只有螺位错可以发生交滑移而刃位错却不能?6、根据溶质原子在点阵中的位置,举例说明固溶体相可分为几类?固溶体在材料中有何意义?7、固溶体合金非平衡凝固时,有时会形成微观偏析,有时会形成宏观偏析,原因何在?8、应变硬化在生产中有何意义?作为一种强化方法,它有什么局限性?9、一种合金能够产生析出硬化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0、比较说明不平衡共晶和离异共晶的特点。
11、枝晶偏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消除?12、请简述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3、请简述间隙固溶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14、临界晶核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形成临界晶核的充分条件是什么?15、请简述二元合金结晶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6、为什么钢的渗碳温度一般要选择在γ-Fe相区中进行?若不在γ-Fe相区进行会有什么结果?17、一个楔形板坯经冷轧后得到相同厚度的板材,再结晶退火后发现板材两端的抗拉强度不同,请解释这个现象。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测试题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464933cc7931b765ce1564.png)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测试题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 分)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与金属材料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课程。
2、原子呈无序、无规则堆积状态的物质称为,原子呈有序、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
3、结晶是指金属从高温冷却凝固为原子有序排列的的过程。
4、人类认识材料和使用材料主要经历了、、、、等历史阶段。
5、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晶格、晶格、晶格三种。
铬属于晶格,铜属于晶格,锌属于晶格。
6、金属结晶时,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
7、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时应注意按照材料的和决定其组织,组织决定,又决定其用途这一内在关系进行学习和记忆。
8、晶体中的某些原子偏离正常位置,造成原子紊乱排列的现象称为,常见的类型有、、。
9、过冷度的大小与有关,越快,金属实际结晶的温度越,过冷度越大。
10、金属的整个结晶过程包括和两个基本过程。
11、一般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具有较高的和,较好的和。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 分)1、()是指由单一元素构成的具有特殊的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的物质。
A、金属B、合金C、金属材料2、a-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B、面心立方C、密排六方3、纯铁在1450℃时具有()晶格,在1000℃时具有()晶格,在600℃时具有()晶格.A、a-Fe B、a-FeC、a-Fe4、()是金属及其合金的总称。
A、金属B、合金C、金属材料5、固态物质按内部微粒的排列方式,可分为()A、金属与非金属B、原子与分子C、晶体与非晶体6、变质处理的目的是()A、细化晶粒B、改变晶体结构C、改善冶炼质量,减少杂质7、金属晶体结构中的晶界属于晶体缺陷中的()A、点缺陷B、线缺陷C、面缺陷8、金属结晶时,冷却得越快,其实际结晶的温度就越低,过冷度就()A、越大B、越小C、不变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 2分,共20 分)1、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北科大金属材料热处理复习题
![北科大金属材料热处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9f00f7b7fd5360cba1adb59.png)
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a.奥氏体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成晶核;b.通过碳原子扩散,渗碳体溶解,铁素体→奥氏体点阵重构的反复,奥氏体逐渐长大;c.铁素体消失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通过碳原子扩散,残余渗碳体逐渐溶入奥氏体,使奥氏体逐渐趋近共析成分;d.残余渗碳体完全溶解后,继续保温,通过碳原子扩散,获得均匀化奥氏体。
2. 奥氏体晶粒的3个概念奥氏体的初始晶粒指加热时奥氏体转变过程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
奥氏体实际晶粒指在热处理时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最终所得的奥氏体晶粒。
奥氏体的本质晶粒指各种钢的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趋势。
晶粒容易长大的称为本质粗晶粒钢;晶粒不容易长大的称为本质细晶粒钢。
930℃左右是本质粗晶粒钢和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大小差别最明显的温度。
用适量的铝脱氧,或钢中加入适量的钒、钛、铌等元素,可得到本质细晶粒钢。
3. 研究晶粒度的原因:对一般钢来说,虽然在通常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并不是奥氏体,但热加工或热处理过程中加热时所形成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形状等,对冷却后钢的组织和性能却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需要了解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规律,以便在生产实践中控制奥氏体晶粒大小,以获得所希望的性能。
控制晶粒长大的措施:a.利用Al脱氧,形成AlN质点,细化晶粒;b.加入强的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形成难溶的碳氮化物,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c.采用快速加热、短时保温的办法,获得细小的晶粒;d.控制钢的热加工工艺和采用预备热处理工艺。
1. 过冷奥氏体:奥氏体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称为~~。
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V等降低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且所形成的特殊碳化物较难溶解,所以减慢奥氏体形成速度。
强以及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W、V和Ti等溶入到奥氏体中,不仅使C曲线右移,还改变C曲线的形状,使珠光体转变和贝氏体转变区域分开,形成两个鼻尖。
2. TTT图:用来描述转变开始和转变终了时间、转变产物和转变量与温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试题.doc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72021cf5a300a6c30d229f56.png)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理论期末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_______ 晶格,______ 晶格和______ 晶格三种。
2.金属在_______ 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 _______ 改变为 ____ 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3.金属材料抵抗______ 载荷作用而_____ 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屮所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种。
5.碳素钢屮除铁、碳外,还常含有______ 、______ 、 ____ 、 ___ 、等元素。
6.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 -7.为了得到细小而均匀的奥氏体晶粒,必须严格控制________ 和_______ ,以避免发生晶粒粗大现象。
8.传统的淬火冷却介质有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和 _______ 等。
9.合金钢按用途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o10.铸铁是含碳量_______________ 的铁碳合金,但铸铁屮的碳大部分不再以 __________ 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游离的 __________ 状态存在。
11 •通常把黑色金属以外的金属称为______________ ,也称 __________ O12.硬质合金是指将一•种或多种难溶金属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通过 _________ 工艺生产的一•类合金材料。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格越细,其力学性能越差。
()2.选材时,只要满足工件使用要求即可,并非各项要求越高越好。
()3.弹性变形不能载荷的去除而消失。
()4.由于猛、硅都是有益元素,适半增加其含量,能提高钢的强度。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复习重点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d41b3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2.png)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一节金属1度系数为负值。
第二节金属的晶体结构1、晶体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熔点2、各向异性非晶体为各向同性23、为了清楚地表明原子在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常常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称之为点阵。
这些点阵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常人4567、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主要是指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其中体心立方结构(BCC)每个晶胞含有2原子,其原子配位数为8,致密度是68%面心立方结构(FCC)每个晶胞含有4原子,其原子配位数为12;致密度是74%密排六方结构(HCP)每个晶胞含有6原子,其原子配位数为12,致密度是74% 。
8、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AB AB AB……,构成密排六方结构ABCABCABC……,构成面心立方结构9、通常以[uvw]表示晶向指数的普遍形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成为晶向族,<uvw>表示晶面指数的一般表示形式为(hkl)晶面族用大括号{hkl}表示10、在立方结构的晶体中,当一晶向[uvw]位于或平行于某一晶面(hkl)时,必须满足以下关系:hu+kv+lw=0当某一晶向与某一晶面垂直时,则其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必须完全相等,即u=b、v=k、w=l。
12、由于多晶体中的晶粒位向是任意的,晶粒的各向异性被互相抵消,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整个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称之为伪等向性。
一般金属都是多晶体第三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1、晶体中的线缺陷就是各种类型的位错,它是在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2、刃型位错的重要特征:1、刃型位错有一额外半原子面;2、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管道3、位错线与晶体的滑移方向相垂直,位错线运动的方向垂直于位错线螺型位错的重要特征:1、螺型位错没有额外半原子面;2、螺型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管道,其中只有切应变,而无正应变3、位错线与晶体的滑移方向平行,位错线运动的方向与位错线垂直4、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就是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就是螺型位错。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4cdd1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9.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复习自测题绪论及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自测题(一)区别概念1.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2.晶体和非晶体;3 刚度与强度(二)填空1.与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性是2.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是,原子半径是,常见的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有。
3.设计刚度好的零件,应根据指标来选择材料。
是材料从状态转变为状态时的温度。
4 TK5 屈强比是与之比。
6.材料主要的工艺性能有、、和。
7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的、、和四大要素以及这四大要素相互关系与规律的一门科学;材料性能取决于其内部的,后者又取决于材料的和。
8 本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和。
(三)判断题1.晶体中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就会使晶体的能量升高,因此能增加晶体的强度。
( )2.因为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的配位数和致密度都相同,因此分别具有这两种晶体结构的金属其性能基本上是一样的。
( )3.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中的各个晶粒类似于单晶体,由此推断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 )4.金属的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高得多。
5.材料的强度高,其硬度就高,所以其刚度也大。
(四)改错题1.通常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0.68。
4.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晶粒越细小时,其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低。
5.体心立方晶格的最密排面是{100}晶面。
(五) 问答题1.从原子结合的观点来看,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有何主要区别?在性能上有何表现?2.试用金属键结合的方式,解释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等基本特性。
(六) 计算作图题1.在一个晶胞中,分别画出室温纯铁(011)、(111)晶面及[111)、[011)晶向。
2.已知一直径为11.28mm,标距为50mm的拉伸试样,加载为50000N时,试样的伸长为0.04mm。
撤去载荷,变形恢复,求该试样的弹性模量。
3.已知a-Fe的晶格常数a=0.28664nm,γ-Fe的晶格常数a=0.364nm。
大学期末考试模拟卷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期末试卷及答案(1)
![大学期末考试模拟卷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期末试卷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2edf3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d.png)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和密排立方晶格。
2、衡量金属材料在交变载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指标有(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
3、常用的回火方法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4、工程中常用的特殊性能钢有(不锈钢)、耐磨钢、(耐热钢)。
5、根据铝合金成分和工艺特点,可将铝合金分为(变形吕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标拉应力称为材料的( B )。
A、屈服点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D、刚度2、金属的( D )越好,其锻造性能就越好。
A、硬度B、塑性C、弹性D、强度3、根据金属铝的密度,它属于( C )。
A、贵金属B、重金属C、轻金属D、稀有金属4、位错是一种( A )。
A、线缺陷B、点缺陷C、面缺陷D、不确定5、晶体中原子一定规则排列的空间几何图形称( B )。
A、晶粒B、晶格C、晶界D、晶相6、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 C )。
A、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B、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C、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大于实际结晶温度D、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有关系7、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 A )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A、淬火+低温回火B、正火C、调质D、淬火+高温回火8、从灰铸铁的牌号可以看出它的( D )指标。
A、硬度B、韧性C、塑性D、强度9、机械制造中,T10钢常用来制造( B )A、容器B、刀具C、轴承D、齿轮10、钢经表面淬火后将获得:( A )A、一定深度的马氏体B、全部马氏体C、下贝氏体D、上贝氏体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金属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 √ )2、韧性是拉伸试验获得的。
( × )3、HV表示材料的布氏硬度。
( × )4、一般说晶粒越粗金属的力学性能越好。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考试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fdc0a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a.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考试题
一、基础理论(共30分)
1.简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定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分)
2.比较冷作用与热作用在金属组织中的不同点。
(5分)
3.说明晶粒的形成及晶间相对晶粒的形成机理。
(5分)
4.简述二氧化碳对钢在热处理中的作用。
(5分)
5.水质热处理与气氛热处理有哪些不同?(5分)
6.介绍常用热处理工艺,以及它们的性能特点。
(5分)
二、应用题(共70分)
1. 假设铝合金经过550℃回火,请描述它在热处理工艺中的变化情况,并说明对应的金属组织特征。
(10分)
2. 某种钢经过800℃渗碳处理,请简述其在热处理工艺中的变化情况,并说明对应的金属组织特征。
(10分)
3. 某种钢经过淬火处理,请描述它在热处理工艺中的变化情况,并说
明对应的金属组织特征。
(10分)
4. 某种不锈钢经过淬火处理,请描述它在热处理工艺中的变化情况,
并说明对应的金属组织特征。
(10分)
5. 请比较X射线探伤、磁粉探伤与渗透探伤三种探伤方法的原理以及
优势,并说明它们在热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情况。
(10分)
6. 钢经过900℃回火处理,请比较九级回火的特点以及它在热处理工
艺中的应用。
(10分)
7. 简述铝合金经过气氛热处理后的表面变化以及表面使用性质的变化。
(10分)。
金属学及热处理期末复习试题.docx
![金属学及热处理期末复习试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34f7ef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7.png)
一. 名词解释1.位错:2.过冷度:3.相:4.相起伏:5.晶体:6.晶界:7.合金:8.同素异构转变:9.枝晶偏析:10.共晶转变:11.铁素体:12.珠光体:13.奥氏体:14.过冷奥氏体:15.残余奥氏体:16.莱氏体:17.马氏体:18.固溶体:19.固溶强化:20.加工硬化:21.细晶强化:22.弥散强化:23.再结晶:24.变质处理:25.滑移:26.淬透性:27.淬硬性:28.魏氏组织:29.热处理:30.回火稳定性:二. 画出立方晶系以下晶向或晶面(共10分)(211) [110] [-120] (10-1) <110>12 个<111>8 个(110)6 个(111)4三.填空题1.金属铸锭组织由、和三晶区组成。
2.体心结构的滑移系个数为,滑移面:,方向。
面心结构的滑移系个数为滑移面:,方向。
3.细化晶粒的方法:,,4.面心立方晶胞原子数是原子半径是,致密度为;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是,原子半径是,致密度为;密排六方晶胞原子数是,原子半径是致密度为。
5. QT600—02是的一个牌号,其中600和02分别是指。
6.金属晶体中常见的点缺陷有;线缺陷是;最主要的面缺陷是7.金属塑性变形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和。
8.钢的奥氏体化分为、、和等四个基本过程。
9.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球状化的退火工艺,主要用于钢和钢,其目的在于调整,改善性能,并可为后面的工序作组织准备。
10.钢铁材料中的马氏体常见组织形态有和,其亚结构分别是和。
11.lCrl8Ni9Ti钢中Ti的作用是,而2OCrMnTi钢中Ti的作用是12.在白口铸铁中碳主要以的形式存在,而在灰口铸铁中碳主要以的形式在。
13.钢中的硫和磷是有害杂质,硫的最大危害性是,磷的最大危害性是。
14.W18G4V钢1280°C淬火、560°C三次回火后的组织是:、和。
四. 相图1.画出以组织组成物标注的铁碳合金平衡相图;写出三相平衡反应分析40钢的平衡结晶过程,并绘出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示意图。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7860448d7c1c708a14590.png)
得分评分人得分评分人得分评分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考试试卷Ⅰ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格处,每空2分,共24分):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的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所谓金属是指由单一元素构成的具有特殊的 、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物质;金属材料是金属及其合金的总称。
3、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包括、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等五种。
4、金属的化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化学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它包括 、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5、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 晶格三种。
6、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越快,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 ,过冷度就越大。
7、金属的整个结晶过程是由 和晶核的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8、一般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具有较高的 、硬度、 塑性和韧性。
9、细化晶粒的方法主要有 、变质处理和振动处理等 。
10、常见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和 等。
11、常见的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和 缺陷等三种。
12、金属的工艺性能包括铸造性、锻造性、焊接性和 等。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小题2分,共18分)1、金属没有固定的熔点。
( )2、导热性好的金属具有好的散热性,可用来制造散热器、热交换器等。
( )3、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 )4、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力学性能越差。
( )5、引起疲劳破坏的应力较低,常常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 )6、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实验时都会出现显著的屈服现象。
( )7、洛氏硬度值无单位。
( )8、铸铁的铸造性能较好,故常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工件。
( )9、一般来说,硬度高的材料其强度也较高。
( )三、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空3分,共24分)1、下列金属的导电能力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dd28c3fe4733687f21aa4a.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绪论基本概念:1.工艺性能:金属材料适应实际加工工艺的能力。
(分类)2.使用性能:金属材料在使用时抵抗外界作用的能力。
(分类)3.组织:用肉眼,或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所观察到的金属材料内部的情景。
宏观组织:用肉眼或用放大几十倍的放大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金属内部的各种宏观缺陷)显微组织:用100-2000倍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各个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尺寸、相对数量和分布,是决定性能的主要因素)4:结构: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第一章基本概念:1.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金属键;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键。
3.晶体:原子(离子)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物质。
4.晶体特性:(原子)规则排列;确定的熔点;各向异性;规则几何外形。
5.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6.配位数:晶格中任一原子周围与其最近邻且等距的原子数目。
7.晶面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面称为晶面族。
8.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9.多晶型性: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金属会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
又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10.晶体缺陷:实际晶体中原子排列偏离理想结构的现象。
11.空位:晶格结点上的原子由于热振动脱离了结点位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形成的空结点。
12.位错:晶体中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则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发生了有规律的错动。
13.柏氏矢量:在实际晶体中沿逆时针方向环绕位错线作一个闭合回路。
在完整晶体中以同样的方向和步数作相同的回路,由回路的终点向起点引一矢量,该矢量即为这条位错线的柏氏矢量。
14.晶粒:晶体中存在的内部晶格位向完全一致,而相互之间位向不相同的小晶体。
15.各向异性: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因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热处理的定义:根据钢件的热处理目的,把钢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在此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预定的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综合工艺。
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来改变钢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性能的一种工艺。
凡是材料体系(金属、无机材料)中有相变发生,总可以采用热处理的方法,来改变组织与性能。
2、Ac1、Ac3、Accm的意义:对于一个具体钢成分来说,A1、A3、Acm是一个点,而且是无限缓慢加热或冷却时的平衡临界温度。
加热时的实际临界温度加注脚字母“C”,用Ac1、Ac3、Accm表示;冷却时的实际临界温度加注脚字母“r”,用Ar1、Ar3、Arcm表示。
3、什么是奥氏体化?奥氏体化的四个过程?是什么类型的相恋?将钢加热到AC1点或AC3点以上,使体心立方的α-Fe铁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结构的γ-Fe,这个过程就是奥氏体化过程。
从铁碳相图可知,任何成分碳钢加热到Ac1以上,珠光体就向奥氏体转变;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将全部变为奥氏体。
这种加热转变称奥氏体化。
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包括以下四个过程:形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加热时奥氏体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冷却转变过程,以及转变产物的组成和性能。
是扩散型相变。
4、碳钢与合金钢的奥氏体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在同一奥氏体化温度下,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扩散系数只有碳的扩散系数的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可见合金钢的奥氏体均匀化时间远比碳钢长得多。
在制定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规范时,应比碳钢的加热温度高些,保温时间长些,促使合金元素尽可能均匀化。
5奥氏体晶粒的三个概念(初始晶粒、实际晶粒和本质晶粒)?奥氏体的初始晶粒:指加热时奥氏体转变过程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这时的晶粒大小就是初始晶粒度。
奥氏体实际晶粒:指在热处理时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最终所得的奥氏体晶粒,其大小就是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
奥氏体的本质晶粒:指各种钢的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趋势。
晶粒容易长大的称为本质粗晶粒钢;晶粒不容易长大的称为本质细晶粒钢;6为什么要研究奥氏体晶粒大小?奥氏体晶粒大小会显著影响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7、工厂中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表征方法是什么?本质晶粒度的测试方法?统一采用与标准金相图片比较,来确定晶粒度的级别。
生产中为了便于确定钢的本质晶粒度,只需测出930度左右的实际晶粒度,就可以判断。
8过冷奥氏体:奥氏体冷至临界温度以下,牌热力学不稳定状态,称为过冷奥氏体。
9、钢的共析转变?珠光体组织的三种类型?钢的共析转变:钢奥氏体化后,过冷到A1至“鼻尖”之间区域等温停留时,将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组织,其反应如下:γ→P(α+Fe3C)结构:FCC、BCC、正交;含碳:0.77%、0.0218%、6.69%珠光体的三种类型: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10、什么叫钢的C曲线?如何测定?影响C曲线的因素?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也称TTT曲线。
因曲线形状象英文字母“C”,故常称C曲线。
在过冷奥氏体的转变过程中有组织(相变)转变和性能变化,因此可用金相法、硬度法、膨胀法或磁性法等来测定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过程,其中金相法是最基本的。
金相法测定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C曲线(基本方法),以共析钢为例:①用共析钢制成多组圆片状试样(φ10×1.5);②取一组试样加热奥氏体化;③迅速转入A1以下一定温度熔盐浴中等温;④各试样停留不同时间后分别淬入盐水中,使未分解的过冷奥氏体变为马氏体;⑤这样在金相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到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分解过程。
钢的成分和热处理条件都会引起C曲线形状和位置的变化1)含碳量的影响2)合金元素的影响3)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11、什么叫CCT曲线?如何测定?连接冷却曲线上相同性质的转变开始点和终了点,得到钢种的连续冷却转变图称为CCT曲线。
与测定C曲线的方法相同,一般也都用膨胀法或金相-硬度法等来测定CCT(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图;在测定时,首先选定一组具有不同冷却速度的方法,然后将欲测试样加热奥氏体化,并以各种冷却速度进行冷却,同时测出冷却过程中的转变开始点与终了点;将这些点画在温度---时间坐标系中,并将转变开始点与终了点分别连在一起。
12、比较C曲线与CCT曲线的异同点?应用范围各是什么?钢的C曲线与CCT曲线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规程的重要依据;它对于分析研究各种钢在不同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与性能,进而合理地选用钢材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根据某种钢的CCT曲线,可以知道在各种不同冷却速度下所经历的各种转变以及应得的组织和性能(如硬度),还可以清楚地确定该钢的临界冷却速度等,这是规定淬火方法、选择淬火介质的重要依据。
根据某种钢的C曲线,可以制定等温退火、等温淬火等热处理工艺规程(如确定合理的等温温度与时间)。
13、什么叫马氏体相变?特点是什么?将材料从高温结构状态快速冷却,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的无扩散型相变;(这从广义上说)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过程,1)无扩散性,依靠切变进行;2)无成分变化,只是点阵重构;3)一般在Ms点以下一个温度区间内完成(Mf),转变过程靠产生一批批新马氏体片来完成,不是靠原马氏体片长大。
这种通过切变进行点阵重构,而无成分变化的非扩散性相变,统称为马氏体转变。
14、只有钢铁中都有马氏体相恋吗?不是。
现在除铁合金外,许多有色金属与合金以及陶瓷材料等也都发现马氏体转变。
15、马氏体强化(或感感化)的原因是什么?获得钢中马氏体的条件?固溶强化(C原子);高密度位错、孪晶亚结构强化;自回火现象,时效强化。
条件:在大于临界冷却速度条件下把奥氏体冷却下来获得马氏体。
16、从成分、相结构、性能认识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的区别?转变机理基体成分基体结构相组成珠光体碳、铁原子扩散平衡含量小于0.01218%体心立方铁素体+渗碳体贝氏体碳扩散,铁原子切变大于平衡含量体心立方铁素体+少量碳化物马氏体铁原子切变,无碳原子扩散过饱和碳量体心立方铁素体(+少量残余奥氏体)17、什么叫钢的回火?回火的目的?为什么回火时会发生组织的变化?按温度的高低,回火有哪几个主要的阶段?(1)钢回火的定义:将淬火后的钢在A1温度以下加热,使之转变成稳定的回火组织的工艺过程.(2)回火的目的:保证组织转变(亚稳组织);消除内应力;达到一定的性能要求;(3)组织的变化:淬火钢的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亚稳定相。
(从热力学上)一旦进行加热,原子扩散能力加强,会自发地向稳定相铁素体和渗碳体转变。
(4)这个过程,随温度升高,可以分成5个阶段:1)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2)马氏体的分解3)残余奥氏体的转变4)碳化物的转变5)碳化物的聚集长大和α相回复、再结晶18、低温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各自的原因?低温回火脆性:淬火钢在250--400℃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脆性;几乎所有淬成马氏体的钢,在300℃左右回火后都存在这类脆性;此脆性区正是碳化物转变(ε碳化物----χ碳化物----θ碳化物(渗碳体))的区间,以及它们在马氏体板条或片间析出,引起韧性明显下降;在更高温度回火后脆性消除;防止方法只有不在此区间回火。
高温回火脆性:淬火的合金钢在450--650℃范围内回火后,进行慢冷所出现的脆性;高温回火脆性主要原因:由于锑、磷、锡、砷等残余元素在原奥氏体晶界偏聚所引起的。
合金钢中的合金元素如Cr、Mn、Ni等元素促进这些微量元素的偏聚。
19、什么叫退火?目的是什么?几种退火的定义?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氢退火?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定义: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的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1)消除钢锭的成分偏析,使成分均匀化。
异分合金系的非平衡凝固,即存在成分偏析;2)组织均匀化:消除铸、锻件存在的魏氏组织或带状组织;3)降低硬度,改善组织,以便于切削加工;4)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5)改善高碳钢中碳化物形态和分布(球化退火),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定义:球化退火是使钢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扩散退火定义:又称均匀化退火,它是将钢锭、铸件或锻坯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热处理工艺。
去氢退火:对于尺寸较大的锻轧件,轧后空冷至低于Ac1温度,约640--660℃,奥氏体变成珠光体,由于氢在铁素体中扩散速度大于奥氏体中,640--660℃等温使氢较快逸出,防止白点产生。
再结晶退火:定义:将冷加工硬化的钢材,加热至T再—Ac1之间进行,通常为650--700℃。
在这过程中,变形晶粒恢复成等轴状晶粒,从而消除加工硬化。
目的:钢经冷冲、冷轧或冷拉后产生加工硬化现象,使钢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切削性能和成型性变差,经过再结晶退火,钢的机械性能恢复。
完全退火:定义: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时间奥氏体化后,随炉缓冷,从而获得接近平衡组织。
不完全退火:亚共析钢在Ac1—Ac3之间或过共析钢在Ac1-Accm之间两相区加热,保温足够时间,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0、钢的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Accm以上约30--50℃,或更高温度,保温足够时间,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组织特点:根据钢的CCT曲线和工件的截面大小(冷却速度),正火后可获得不同组织,如粗细不同的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或它们的混合组织。
正火的目的:对于大锻件、截面较大的钢材、铸件,用正火来细化晶粒,均匀组织如消除魏氏组织或带状组织。
这相当于退火的效果;低碳钢退火后硬度太低(切削粘刀),改用正火,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作为某些钢(如中碳非调质钢)的最终热处理,以代替调质处理(淬火+回火)。
用于过共析钢,可消除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
21、淬火的定义?淬火的目的?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是多少?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的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水或油等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
(为什么对于过共析钢不是Accm?)淬火的目的:把奥氏体化工件淬成马氏体,以便在适当温度回火后,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对于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23、钢的淬透性是什么?决定于哪些因素?(内因与外因)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时获得淬透层深度来表示。
淬透性(淬透层深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决定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大小(内因);工件的截面尺寸和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外因)23、淬透性和淬硬性它们是两个不同概念;淬硬性是指钢在淬火后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它主要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如高碳工具钢的淬硬性高,但淬透性很低;而低碳合金结构钢的淬硬性不高,但淬透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