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看新手指引(上)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925b2c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7e.png)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示
条件反射原理是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斯金纳提出的一个特定理论,它表明,给
予生物特定的刺激和回馈,可以改变其行为,斯金纳在他的心理学研究中,特别探讨了条件反射原理在教育中的运用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一方面,斯金纳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条件反射训练,适当的刺激就可以改变
学生的行为,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技能。
举个例子,假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一个有趣的游戏,给学生适当的红包作为奖励,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学生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参与游戏,学习数学也变得有趣有乐趣,学习效果也就显著提高了。
另一方面,斯金纳指出,行为改变要获得持久的成效,教育者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合理的训练时间,采取系统的反复训练,以期做到“让学生对刺激物有认识,对该行为有乐趣,乐意去做”。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媒体来形成连贯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唯技术主义,采用大量的重复及使用多种训练技巧,同时要控制行为,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应及时平和但有力地纠正,避免惩罚性及单一的训练形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的来看,斯金纳的条件反射原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科学性和原理
性可以为重要的情景、回归分析等方法推动实践,从而为我们的教育提供有效的思想指南。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1e5b42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8.png)
强化物和惩罚
反应 增加
反应 降低
刺激增强
积极强化 (呈现愉快刺激)
惩罚1 (呈现不愉快刺激)
刺激消除
消极强化 (消除不愉快刺激)
惩罚2 (消除愉快或强化刺激)
强化&惩罚
正强化
增加(+)满意刺激 “回答得很好,小明,你今天 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
实施惩罚
增加(+)厌恶刺激 “大卫,安静一点!” “大卫,抄写我决不在上课时大 吵”100遍,并让家长签名。
连接着箱外的记录系统,次数与 时间; 食物的释放方式由实验者决定;
还可以控制灯光、声音、电击、 温度与湿度等。
《鸽子的迷信行为》
斯金纳的实验和巴甫洛夫的实验的不同:
1.斯金纳的动物受试者不是绑在架子上,而是放在 斯金纳箱内自由活动
2.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刺激物引起的,操作行 为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或工具。
你给孩子什么强化?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满足人类基本生理需求,如
食品、饮料、依恋物、亲抚等。
强化物
二级强化物: 与一级或其他 二级强化物联 系,获得强化 价值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74eac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d.png)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
其理论是基于他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的实验提出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以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①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他一个愉快刺激(实施奖励),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②普雷马克原则。
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通俗讲就是: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如学生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看动画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①逃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5521ed5e2bd960591c677b3.png)
第十七页,共39页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
刺激型条件反射 应答型行为:由已知刺激引 起反应
反应型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反应不是由已知的 某种刺激物引起的,好像是自发的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二级强化物: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 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诸如:金钱、音乐、分数 条件强化: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联合,那 么它也获得了强化的性质。最典型:金钱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要保持行为的强度,就必须强化” “如果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 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会 削弱”
间隔式强化比连续式强化居高的反应率和较低的消退率 固定时距式由于有一个时间差,此后组建加快反应速率,直至 下一次强化到来
固定比例对稳定的反应率有益,变化比例对维持稳定和 高反应率最有效
相比固定强化方式,变化强化方式作用下行为消退的更慢
第三十四页,共39页
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
第三十五页,共39页
童年生活
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 15岁时曾与几个小伙伴驾独木舟沿河而下,
漂流300英里。 试制过简易滑翔机。
曾把一台废锅炉改造成一门蒸汽炮,把土豆和
萝卜当炮弹射到邻居的屋顶上。
第六页,共39页
少年时期理想志向
1926年为止汉密尔顿学院学艺术和语言学。想成为作家。
拜读了伊万·巴甫洛夫和约翰·华生的著作,开始对人类和 动物的行为感兴趣。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负强化物: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环境中被排 除时能增强该反应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5086c0d81c758f5f71f67c1.png)
h
25
谢 谢!
h
26
感谢下 载
h
27
h
6
强化原理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重要内容。 行为变化是由强化导致的,要控制行为 就要对强化进行控制。强化是否成功,
与强化物与强化方式分不开。
7
一、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环境中呈现因其满意结果的刺激, 使得行为平率增加。
负强化: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 平率增加。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则)
h
行为契约法:由教师和学生之间形 成的一种约定,内容包括:学生应 该做到哪些具体的行为以及做到之 后可以获得的奖励。
• 成效:让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遵守
双方协定。
h
20
要点:
• 教师一定要遵守约定的行为,这样才可以
作为学生改变的强化物。
• 双方公平协商契约,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
时间,对期望行为的描述和结果。
h
24
对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的评价:
• 优点:克服了联结派学说的局限,对强化进行了
严格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扩展了联结派心理学家 的眼界,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 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制、塑造和矫正行为。
• 缺点:缺乏对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的关注,
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将所有学习行为简单的归 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狭隘。
家科学奖; • 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
奖章。
h
3
经典实验
斯金纳箱由桑代克迷笼改装而来, 是斯金纳为了验证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 的动物实验仪器。
h
4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a9c7f66561252d380eb6e87.png)
正强化 (愉快刺激) 惩罚 (不愉快刺激)
负强化 (不愉快刺激) 惩罚 (愉快刺激)
反应降低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
在教学中的应用:代币法,行为契约法
代币法: 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 行为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 行为塑造中效果显著。
代币法的优点:
• 学生需要保持正确行为的持续,获得代币
面对要选用纸 巾抹面(情景)
却使面部留下纸 巾碎屑,十分尴 尬(刺激)
女主角采用 劣质纸巾 (反应)
面对要选用纸 巾抹面(情景)
面部没有纸巾碎 屑,容貌依然美 丽(强化刺激)
女主角采用 Tempo纸巾 (反应)
强调 Tempo纸巾 耐湿
其他品牌纸巾
湿水后容易有纸碎屑
通过比较发现,使用Tempo纸巾更能避免尴尬情况,这种强 化刺激下,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该款纸巾。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实验
斯金纳箱由桑代克的迷笼改装而来,是 斯金纳为了验证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的 动物实验仪器。
知道上一张图片的原理,简单说明一下。
操作性条件反射示意图
辨别性刺激 (杠杆)
操作性反应 (压杠杆)
强化刺激 (食物)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应答性行为 行为主义 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条件发射
谢
谢!
的积累,并最终获得真正奖励,这能够有 效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
行为契约法:由教师和学生之间形 成的一种约定,内容包括:学生应 该做到哪些具体的行为以及做到之 后可以获得的奖励。
• 成效:让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遵守
双方协定。
在商业中的应用 一群男女在中式酒楼吃饭,其中一位可能不擅长使用筷子,当他夹大 块的的肉的时候,不小心,肉掉进女主角的茶杯内,因而令茶杯里的 茶四溅,女主角被茶水溅了一脸。当她用劣质的纸巾抹面,那些纸巾 湿了却仍有些纸屑留在她的脸上,令全场男士看着她,非常尴尬,甚 至强忍着笑。后来她也发现了,更觉失礼人前。此时广告出现一个左 右比较的分割画面,以Tempo和其他品牌的纸巾进行比较,结果自然 是使用Tempo纸巾能够维持容颜的美丽。
第一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第一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b9f64dbe1e650e52ea99cc.png)
变动比率
• 不同的强化方式所导致的行为习得的速度、行为反应
的强度和行为消退的速度是不同的。 • 所以,可以根据学习过程的实际要求,来选择强化类 型和决定何时、怎样给予强化(将不同的强化方式组 合起来使用)。 • 实验表明,建立某一操作反应的最佳的训练组合可能 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然后是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
• 分化使个体学会辨别发生反应的前提条件,在合适 的时间和情境下,做出合适的情境反应,而避免出 现不恰当的行为(好心办坏事)。如:礼貌、机智、 有分寸等。
23
• 三、行为的塑造和矫正 • 对于复杂的行为,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相倚原理”, 把复杂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精确 地安排强化的组合方式,逐渐向目标逼近,学习过程
第一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1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 二、强化理论
(一)强化、强化物及其作用
2
(二)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
• 1.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呈现,都有重复出 现的倾向。
• 2.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加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任何刺 激物。 • 这两条原则可以用来解释人类学习的许多现象。 • ∴个人的性格、社会规范、价值观等,实际上是 被社会强化了的个人特征、行为方式和观念积淀 而成的。
5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负强化 惩罚
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 1.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 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 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
▲惩罚的效果如何?
6
• 惩罚的有效性也是有限的。 • 首先,惩罚不能教给人恰当的行为,只是减少了不合 乎希望行为的发生率。惩罚爱打人的孩子,还不如教 给他用别的方法对付使他受挫的情境。 • 第二,为了有效,惩罚必须是即时性和恒常性的。 •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应立即惩罚,而不是“等你 爸回来再收拾你”。 • 惩罚还必须要有相当的力度,并且在每一次不合希望
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9e101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a.png)
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心理学中一种关注行为习得的理论。
它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产生的直接影响,并研究行为习得的过程。
该理论由俄国心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在19世纪末发展起来,对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一个简单的关联:刺激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特定的刺激会触发特定的反应,这种关联在重复的刺激和响应之间逐渐加强。
巴甫洛夫的实验中,他用狗作为实验对象,刺激是食物,而反应是狗分泌唾液。
实验中,巴甫洛夫在给狗提供食物之前,先用一个中性刺激(例如响铃)作为条件性刺激。
经过多次重复,狗开始将响铃与食物的到来联系起来,当听到响铃时,狗就开始分泌唾液,即使没有食物的出现。
这个实验表明,刺激间的关联可以导致主体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
这种关联过程被认为是行为习得的基础。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有几个关键阶段。
1.增强阶段:在此阶段,条件性刺激与非条件性刺激同时出现,这样就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例如,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响铃和食物同时出现。
2.正确阶段:在此阶段,当主体正确响应条件性刺激时,会获得非条件性刺激,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
3.稳定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已经习得了刺激和响应之间的联系,并且可以持续稳定地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4.消退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条件性刺激不再提供非条件性刺激,主体对条件性刺激的反应会逐渐减弱,最终消失。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都关注刺激与响应之间的关联,但它们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主体对无意识刺激的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主体有意识地选择和控制行为,以获得特定的结果。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刺激和反应的关系是被动的,主体无法控制刺激的出现。
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主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控制刺激的出现和结果的获得。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40460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c.png)
消退
➢ 定义:在强化过程中撤掉强化物而导致行 为的减弱以及消失的过程。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 学中的应用
应用一:在课堂教学中的 应用
2个经典的方法: 代币法,行为契约法
代币法: 用真正奖励物的暂时替代物来强化 行为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
行为塑造中效果显著。
代币法的优点:
➢ 学生需要保持正确行为的持续,获得代币 的积累,并最终获得真正奖励,这能够有 效提高良好行为的出现频率。
强调的行为 的控制
三、强化程式
固定时距强化 变化时距强化 固定比率强化 变化比率强化
四、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是指运用操作性条 件作用原理来改变人的行为。 1、线索和提示 2、塑造 3、消退
线索和提示
➢ 提示是在线索呈现之后的提醒,确保个体 意识到线索并作出正确反应。如:教师用 某个手势表示要求学生安静下来,在真实 的课堂情境中,教师打出手势并伴随口头 提醒“这是什么意思?”则手势是线索,话语 是提示。
➢ 成效:让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遵守 双方协定。
要点:
➢ 教师一定要遵守约定的行为,这样才可以 作为学生改变的强化物。
➢ 双方公平协商契约,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 时间,对期望行为的描述和结果。
➢ 选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可观察,可评估。 ➢ 在新行为习惯形成后,行为契约应慢慢消
失,在双方均同意的情况下,可共同商定 新的契约。
强化原理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重要内容。 行为变化是由强化导致的,要控制行为 就要对强化进行控制。强化是否成功,
与强化物与强化方式分不开。
一、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环境中呈现因其满意结果的刺激, 使得行为平率增加。
负强化: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 平率增加。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原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77ded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0.png)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原理引言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它探究了行为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
该实验通过建立动物(通常是小白鼠或狗)在特定条件下学习特定行为的方式,揭示了行为的产生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关联。
实验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认为行为是由外在刺激引起的。
以下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基本原理:1.行为:实验中设计一个特定的行为,如按下一个杠杆或按下一个按钮。
这个行为称为反射动作。
2.刺激:与反射动作相关联的刺激被称为条件刺激(CS)。
在实验中,CS可以是光、声音或其他类型的感知刺激。
3.反射:当动物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反射动作时,会给予一个正向的反馈刺激(US),如食物或水。
这个反射动作被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CR)。
4.学习过程:在实验开始时,动物并不知道如何产生所需的反射动作。
然而,通过反复的条件刺激与正向反馈的关联,动物逐渐学会了如何产生操作性条件反射。
5.条件化:在学习过程中,条件刺激和正向反馈之间的关联被建立起来。
当条件刺激出现时,动物会表现出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
6.强化:正向反馈的出现增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稳定性。
随着更多的实验重复,动物对条件刺激的反应趋于更加稳定和准确。
实验步骤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设立实验环境:选择一个适宜的实验环境,确保动物能在安静、温度舒适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2.选择合适的动物:通常选择小白鼠或狗作为实验对象。
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学习能力使它们成为研究条件反射的理想动物。
3.设立条件刺激:在实验环境中引入条件刺激,如灯光或声音。
4.设立反馈刺激:确定正向反馈刺激,如提供食物或水作为奖励。
5.训练实验对象:通过多次训练,实验对象会逐渐学会产生特定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
实验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动物行为研究: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研究者可以了解动物行为是如何受到环境刺激和奖励的影响的,从而深入研究动物学习和行为模式。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bc468ca55270722182ef79a.png)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与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有一个显著的区别。
华生坚持“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信条。
而斯金纳却认为这种观点不尽全面,也不准确。
斯金纳提出要注意区分“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并根据这两种反应提出了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前者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在巴甫洛夫实验室里,狗看见食物或灯光就流唾液,食物或灯光是引起流唾液反应的明确的刺激;后者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如白鼠在斯金纳箱中的按压杠杆行为就找不到明显的刺激物。
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如游泳、写字、读书等等。
据此,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两种学习形式:一种是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用以塑造有机体的应答行为;另一种是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用以塑造有机体的操作行为。
西方学者认为,这两种反射是两种不同的联结过程:经典性条件反射是S--R的联结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R--S的联结过程。
这便补充和丰富了原来行为主义的公式。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与桑代克的效果律的比较桑代克的效果律指出“如果一个操作行为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跟随,其反应的强度便增加”。
可见两者都提及了强化的概念。
但是在斯金纳的行为分析中,强化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在桑代克那里,强化是用来解释刺激-反应联结加强的一条主要原理,而在斯金纳体系中,强化只是一个用来描述反应概率增加的术语,即强化增加的是反应发生的概率,如何安排强化才是核心所在。
其次,其他学习理论家(如巴甫洛夫)把消退看作是一个主动的抑制过程,而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退看作是一种与强化无关的独立的过程。
事实上,强化可用于消退行为,停止强化可以使反应概率下降。
消退过程可用来表明强化效果持续的时间。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桑代克的“猫的迷笼实验”,再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点。
美化版-1.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美化版-1.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2eeec3efe4733687f21aa67.png)
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保持学生的积极行为?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消除学生的消极行为?斯金纳(Skinner BF,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操作性行为:没有已知刺激的自发行为,是个体为了适应环境而习得的行为S ——R斯金纳箱实验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引发的行为,具有不随意性和被动性,由刺激控制R——S桑代克的迷箱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1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学习是由自发反应建立的一种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
如何使小白鼠按压踏板的自发反应越来越多?作为教师,你如何保持学生的积极行为?作为教师,你如何消除学生的消极行为?1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学习是由自发反应建立的一种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
2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1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学习是由自发反应建立的一种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
2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社会强化物:表扬、微笑、拥抱或关注。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行为得到老师的关注,对学生来说就是强化。
活动强化物:做想做的事情,比如玩玩具、做游戏等。
符号性强化物:比如钱、分数、贴画等。
0102031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学习是由自发反应建立的一种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
2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345惩罚:用来减弱行为的不愉快的结果。
塑造:强化接近目标的每一个小步骤,最终教会一项新的技能或能力。
消退:撤出强化时,习得的行为减弱并最终消除。
斯金纳箱实验。
个案工作:操作性反射理论
![个案工作:操作性反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fd038242cc58bd63086bd9f.png)
斯金纳
01
强化:个体在做出一种行为反应之后,呈现给他一定的强化物(即刺激物)或撤销一 定的强化物,都会导致个体的行为反应概率发生变化,一般是增强或提高的变。
02
正强化:有机体做出某种行为,然后得到了强化物(即刺激物),导致有机体这种 行为今后发生的概率会增加,这就是正强化。
03
负强化:当有机体做出一种行为后,逃避了或者避免了某种不愉快的刺激,今后这 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多,这就是负强化。
操作性反射理论
斯金纳(1904-1990)提出。
又称工具性条件作用,是指有机体的某个行 为会导致环境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有机体 的继后行为,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有机 体就会倾向于作出同样的行为,如果这种影 响是消极的,有机体就会倾向于抑制这种行 为。
这类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动物必须通过自己的 某种活动或操作才能得到强化,所以叫做操 作条件反射。
04
消退: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消。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 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操作性条件反射
观看视频——斯金纳的小白鼠
鼠标放在图片上,按住Ctrl并单击左键
祝学习愉快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名词解释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50439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0.png)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名词解释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俄国心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描述了动物和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形成特定的行为与刺激之间的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我们理解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与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认知模型。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一种学习型的反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个体能够学习并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以应对环境中的特定刺激。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个体通过试错和反馈的过程,逐渐学习到适当的反应方式。
刺激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刺激指的是个体环境中的各种外部或内部事件,能够引起个体对特定行为作出反应的因素。
刺激可以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形式,可以是来自外界的物理刺激,也可以是个体内部的生理需求。
反应反应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作出的行为或生理上的变化。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个体通过学习,逐渐形成对特定刺激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
这种反应可以是动物的简单的运动,也可以是人类的复杂的心理行为。
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强化是指对行为的一种增强或加强,以促使该行为在将来重复出现的现象。
强化可以是外部刺激,如奖励或惩罚,也可以是个体内部的满足感或兴奋感。
消退消退是指当特定刺激与特定反应之间的联系被断开或减弱时,已形成的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渐消失或减弱的现象。
消退可以是由于长时间没有强化导致的,也可以是因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长时间没有发生而导致的。
重新获得重新获得指的是在消退之后,特定刺激再次出现时,个体能够快速地重新建立起原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重新获得是因为之前已形成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留下的记忆,使得个体能够更快地适应和迅速恢复原有的反应。
总结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通过研究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学习和行为的重要框架。
通过理解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和人类如何学习和形成行为习惯,以及如何通过强化和消退来调节和改变具体的行为模式。
4-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4-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2791edb49649b6649d74702.png)
你给孩子什么强化?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 案例5:一个幼儿有咬人的习惯,可以让他去看喜爱的动 画片或做有趣的游戏,他一旦出现咬人的行为,就立刻停 止他看动画片或游戏的活动,即剥夺他正享用的正强化物 ;或把他放在一个小房间里关上几分钟,即给予厌恶刺激 ,以消除其不良行为。
消退的例子
• 案例6:一个儿童好发脾气,哄他或者训斥他,都是一种 强化行为。如果相反,在他发脾气时大人不予理睬,这样 几次之后,他就会知道发脾气是不管用的,以后他发脾气 的行为就会自然停止。
主动性
关系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 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 ,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 化刺激。
操作性条件是通过强化范式而 形成行为的过程。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 起非条件反应。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经典性条件作用是通过S-R的不断 的配对联结形成行为的过程。
操作性反射原理
• 1.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 2.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强化物和惩罚
刺激增强 反应 增加 反应 降低 积极强化 (呈现愉快刺激) 惩罚1 (呈现不愉快刺激)
刺激消除 消极强化 (消除不愉快刺激) 惩罚2 (消除愉快或强化刺激)
操作性条件反射范文
![操作性条件反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5f3e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9.png)
操作性条件反射范文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也称为行为主义条件反射。
它是由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于20世纪初提出的,他基于一系列实验观察到了一种动物行为模式的现象。
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影响和塑造人和动物的行为。
在进行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时,巴甫洛夫使用了一种叫做“朗格氏装置”的设备,该装置能够记录动物的唾液分泌量。
巴甫洛夫观察到,在给狗提供食物时,狗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是一种无条件反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巴甫洛夫在给狗提供食物之前用铃声进行警告,他发现狗在听到铃声后也会分泌唾液。
这就意味着狗通过与铃声的关联,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即铃声成为了一个条件刺激,能够引发狗的唾液分泌。
这个实验观察到了一种被称为“强化”的现象。
在实验中,食物是一种强化因素,它增加了狗分泌唾液的行为。
当这个强化因素与条件刺激(铃声)同时出现时,狗形成了一个新的条件反射,即铃声引发狗的唾液分泌。
通过这种方式,巴甫洛夫证明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存在。
此外,操作性条件反射还可以用于治疗和帮助改变负面行为。
例如,一个人可能有吸烟的习惯,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
通过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可以使用惩罚来减少吸烟行为,例如给予一个电击或者口头的惩罚。
在一段时间内,当被惩罚与吸烟行为关联起来后,人们可能会减少或停止吸烟。
然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并不是解决所有行为问题的万能解决方案。
它仅仅是一个可以被使用的工具,它需要考虑到个体的特性和情境的因素。
不同的人对于强化和惩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必须根据个体的需求和适应性来设计适当的条件训练。
在实践中,操作性条件反射需要考虑到奖励的效力和时机,以及奖励的大小和种类。
此外,对于惩罚的使用也需要谨慎,并且必须遵循伦理原则。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道德和伦理方面有关,因为它可能涉及到对个体的权益和尊重。
总结起来,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奖励和惩罚有关,能够塑造和改变人和动物的行为。
它可以应用于教育、训练和行为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当然可以对每一个系统都做详细的指引,但指引多了就会烦人、同时也削弱了玩家自行探索的乐趣。
所以存在必要的指引是新手指引生效的首要条件。
而避免出现遗漏必要的新手指引,我们可以通过对新玩家做新手测试或内部跑查查漏查冗。
②刺激呈现第二层:指引被注意到
有了指引之后,接下来一步就是让玩家看到指引。
看起来这点也很简单,但成功路上暗坑却不少。
◆指引信息不突出,无法与背景或其它游戏内的非指引内容区别出来:用与游戏背景相近的颜色做新手指引,看起来整个游戏的设计风格比较统一没错,但一时没留意到错过指引的相信也大有人在。
◆出现时长不合理,在玩家注意到指引之前指引已经消失:啪啪啪连续按跳过指引的事情别告诉我你没干过,但如果被啪掉的内容里有重要的信息那就悲剧了。
◆出现时机不合理,指引出现的同时也出现其它干扰玩家注意指引的信息:这个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情况了,刚进去游戏(主要是MMO)一堆系统公告、玩家聊天、系统提醒、浮动图标外加到处都是的冒泡提示,真正需要的新手指引就被淹没掉了。
避免新手指引在这一步失效,我们可以以重要性与上手难度为据,匹配学习点与指引强度;规范化指引出现与消失条件/时间,在有效传达指引信息的同时,做到玩家注意力与信息接收量负载尽量均匀。
2、信息处理
玩家看到了新手指引信息之后需要处理、理解,以下两种情况则对信息处理不利:
◆指引内容无法被玩家理解,或理解有误(例如表述、措辞不当)
◆指引的呈现方式对玩家理解造成障碍(文字太长太密集、指引被遮挡等)
我们需要优化指引内容与其呈现方式,尽量做到易于消化,避免玩家在理解指引上出现问题或障碍。
3、操作发生
玩家看到了指引也理解了之后,除了补充性指引仅是想让玩家有个印象之外,大部分的新手指引都是希望玩家按照指引操作的,到了这一步,对“玩家按照指引的内容操作”这个目标不利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无法按照指引内容操作:测试期或者迭代糟糕的游戏会出现的低级错误,比如指引指向的东西或者入口并不存在。
◆感觉指引内容难以被正确操作而直接放弃:例如一次性指引步骤太复杂、所需操作门槛高等原因,让玩家觉得自己无法成功。
◆玩家认为指引对他目前的情况没有帮助:指引对当前的情况没有帮助(当背包满需要卖东西的时候出现了如何快速击败精英怪的指引,相信看到指引的人心里面都会有1000只某生物奔腾而过)。
在这一步我们的预防新手指引失效的措施可以有:
①确保指引的有效性,杜绝“无法按照指引内容操作”的情况(可通过内部跑查查出)
②保指引的可操作性,尽量做到让玩家感觉易于操作。
当学习点操作本身特性导致无法实现时,可考虑拆分步骤、重复指引等方式(易于操作: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注意点、只需记忆一条信息、只需进行一个操作)
③优化指引呈现形式与消失判断,尽量不影响(如遮挡、阻碍)熟练玩家的游戏进程(可通过对同类型游戏的熟练玩家的新手测试检查)
④化指引出现条件判断,尽量贴近玩家游戏进程当前的需求(可通过内部跑查或玩家测试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