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骜①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诚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③驾还魏。魏王持④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蒙骜: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趣:催促。④持:握着……的手。6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师数.败( )(2)徒.以有魏也( )
(3)语未卒.( )(4)蒙骜遁走.( )
67.下列句中的“之”与“夷先王之宗庙”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求之.于石上流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公将鼓之.D.两狼之.并驱如故
6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69.阅读文章,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答案】66.(1)屡次(2)只,仅仅(3)完(4)逃跑。
67.B
68.(1)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请信陵君回国。
(2)各国听说信陵君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
69.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文言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复1-5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假设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宋濂"王冕传"
1.分别选出对以下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辞〕〔 B 〕
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 B 〕
③恬.假设不见 A.安静 B.安闲 C.坦然〔 C 〕
2.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 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
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以下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黄昏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当止不止
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②而缭曲③,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④,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⑤虎退路,两穴并⑥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⑦,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樵:打柴。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缭曲:曲折缭绕。④窦:孔穴。⑤窒:堵住。
⑥并:一起。⑦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蛇行而入(一种动物) B.两穴并聚柴以焚之(来)
C.虎被熏灼(炙,烧) D.避入石穴中(躲)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
(4)老虎的死因是什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农夫与行者
道旁有甫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曰:“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道乎?”行者于是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徐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临河干 ________
②求石兽________
③转转不已 ________
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尔辈不能究.其物理()
(2)可据理臆断
..欤()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
B.“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连云港)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
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
(连云港)
答案: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5分)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1.(1分)
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
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5分)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②邓坎:地名。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2分)
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5分)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云渊先生传
黄宗羲
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越之山阴人。好深湛之思,凡经济之学,必探原板委,尤邃于易历。古之言历者以郭守敬为最。而守敬所作历经载于元史者,言理而不传其法。
自西域经纬历入中国,始闻经纬凌犯之说。然其立法度数与中历不合。毗陵唐顺之慨然欲创纬法,以会通中西。卒官不果。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顺之之志。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莫不各有成书,发前人所未发。盖博而能精,上下千余年,唯述学一人而已。
嘉靖间,赵司马访之边事,述学曰:“今岁主有边兵,应在乾、艮二州,京师可无虞也。”已如其言。总督胡宗宪征倭,私述学于幕中,以密计,卒成海上之功。武林兵变,述学论以国运安平,不可妄动,其魁亦信述学之言多验,谋遂寝。述学在南北兵间,多所擘画,其功归之主者,未尝引为己有,故人亦莫得而知也。
甲戌,余邂逅述学诸孙周仲,见其架上堆云渊《神道大编》数十册,其册皆方广二尺余,仲言遗书多所散失,此不能十之一二也。余欲尽抄其所有,会仲游楚,不果。丙戌乱后,于故书铺中得中经测图、地理数种,见其历宗述学之《通议》,而掩之为己有也。余读嘉靖间诸老先生文集,鲜有及述学者。唐顺之与之同学,其与人论历,皆得之于述学,而亦未尝言所得之自,岂身任绝学,不欲使人参之耶?天下承平久矣,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虽然,学如述学,固千年若旦暮,奚藉乎一日之知哉。
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20篇(含答案)
课外⽂⾔⽂单篇阅读20篇(含答案)
⼀、阅读下⾯⽂字,完成1~3题。(5分)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时之名⾂。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多者收功远,乃终⾝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三朝名⾂⾔⾏录》)
1.⽂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中“患”的意思是。(1分)
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
3.简要概括选⽂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2分)
⼆、阅读下⾯⽂⾔⽂,完成1~3题。(5分)
秦良⽟,忠州⼈,嫁⽯砫宣抚使马千乘①。万历⼆⼗七年,千乘以三千⼈从征播州,良⽟别统精卒五百裹粮⾃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明年正⽉⼆⽇,贼乘官军宴,夜袭。良⽟夫妇⾸击败之,追⼊贼境,连破七寨,⼤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贼平,良⽟不⾔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代领其职。良⽟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驭下严峻,每⾏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杆兵”,为远近所惮。(选⾃《明
史·秦良⽟传》)【注】①⽯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司。②邓坎:地名。③南川路:指秦良⽟所带的南川路。
2.请⽤简洁的语⾔概括本⽂所记叙的秦良⽟的主要事迹。(2分)
3.结合短⽂内容,说说秦良⽟是⼀个怎样的⼈。(2分)
三、阅读下⾯⽂⾔⽂,完成1~3题。(5分)
陆九渊,字⼦静。⽣三四岁,问其⽗天地何所穷际,⽗笑⽽不答。遂深思,⾄忘寝⾷。及
总⾓①,举⽌异凡⼉,见者敬之。谓⼈⽇:“闻⼈诵伊川②语,⾃觉若伤我者。”⼜⽇:“伊川之⾔,奚为③与孔⼦、孟⼦之⾔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④之⾔⽀离。他⽇读古书;⾄“宇宙”⼆字,解者⽇“四⽅上下⽇宇,往古来今⽇宙”,忽⼤省⽈:“宇宙内事乃⼰分内事,⼰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生
蒲松龄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文言文阅读测试卷(课内阅读)
文言文阅读测试卷(一)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练习。(24分)
【甲】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以.刀劈狼首(《狼》)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 欲/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
②贤________
③恐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李宓①,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多所通涉。机警辨捷,辞义响起。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民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吴主曰:何以为兄?宓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称之。
大同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于是宓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处省去内容为《陈情表》)武帝览之,曰:宓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宗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宓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宓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宓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宓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③指,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及译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人论谏书》
[唐]杜牧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乃常人之情。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
骊山,而享年不长。”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附答案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觥筹交错交错:___________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云归而岩穴暝②人不知而不愠
B.①山间之四时也②夫战,勇气也
C.①负者歌于途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D.①禽鸟知山林之乐②辍耕之垄上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先妣事略归有光先妣周孺人①,..”主要考查你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
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
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
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
“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
(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
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
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
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对症下药”
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
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
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
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
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
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
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
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
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
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
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
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
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
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
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
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