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资源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第二章自然资源基本理论

第二章自然资源基本理论

经济财货与自由财货
物质财富和无形服务可以划分为经济的和自由的,但其中大 部分是经济的也就是稀缺的。 经济财货:大部分的商品和劳务是利用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 出来以满足某种需要的,相对于零点价格上的需求而言其数 量有限,因此这些商品和劳务需要一个正值的价格,这类财 货就称为经济财货。 自由财货:有少数财货在零点价格上的供给仍大于需求,这 些财货就称作自由财货。例如,加拿大广阔草原上的空气、 印度洋中的水、非洲海岸与世隔绝的沙滩上的沙子等。自由 财货还可以是人们不想要的东西,如被污染的空气或水域。 如果利用稀缺的生产要素移动自由财货,或改变它们的状况 从而使其变得更为有用,那么自由财货也可以变为经济财货。 如空调房中的空气,被处理净化了的污水,以及作为建筑的 沙子,都属于经济财货。

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观


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当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这时造成的稀缺就是绝对稀缺,这里的总需求包括当前的 需求和未来的需求。 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 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无论是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都会造成该种自 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和供应的短缺,一般称为资源危机。 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越了资源基础的最终自然极限, 就发生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在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还未 出现时,由于高质量的自然资源逐渐先被开采,余下的较 低质量的自然资源,其开采成本必然上升,当自然资源的 开发成本超过其价值的时候,就发生了经济耗竭。
稀缺与价格




在运作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当资源稀缺时,其价格将上涨。 反过来说,某种资源的价格通常反映其稀缺的程度,当然 也反映出人们对它的评价。 随着经济耗竭的出现,报酬递减、生产成本增加,这就意 味着在现有价格水平下生产者会对市场减少供给,因而价 格上涨,直到再恢复到供求平衡。虽然需求对价格变化的 响应还不能确切地知道,但一般认为价格每上涨10%,大 多数非燃料物的需求将降低6—20%(Tilton,1977)。 但是,价格并不一定总能反映某种资源的稀缺程度。例如, 若某种资源的生产者能完全控制其供给,就形成垄断。于 是他就可以减少供给,人为地制造稀缺,提高该种资源的 价格。 政府可通过各种手段刺激或控制某种资源的供给,从而在 价格以外影响到资源的稀缺程度。

自然资源概况课件

自然资源概况课件
自然资源概况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自然资源概述 •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 •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 未来展望
01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定义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够满足人类生 产和生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它们可以是固态的、液态的或气态的 ,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对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分
布具有重要影响,如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02
环境变化影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环境变化可能导致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如气候变化对农业
资源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对水能资源的影响等。
03
环境因素制约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然环境中的一些限制性因素,如地形、气候等,可能制约自然资源的
经济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有利于长期稳定的经济 增长。
社会福祉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 自然资源有助于保障人民 的基本生活需求。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01
02
03
04
制定合理政策
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 规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
强化资源保护。
科学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5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支撑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为各行各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
础。
保障生活需求
自然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如食物、水、能源等。

第2章 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

第2章 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

第二章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第一节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人口过剩→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人口消费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二、其他因素⏹1、人口的分布⏹2、战争⏹3、科学技术的某些发展⏹4、经济、政治、道德伦理诸要素第二节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一、自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与时空尺度⏹1.自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自然资源学:主要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二、自然资源学研究的时空尺度⏹1、空间尺度:要区分全球、区域、地方、地点等尺度。

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

我国把区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研究重点。

⏹2、时间尺度⏹区分未来近、中、远期的不同任务⏹(1)近期规划目标主要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打破资源、环境退化与发展受阻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实施可行的开发项目,起步措施还必须有政策保证;⏹(2)中期规划则是从发展的可靠性着手,使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步入良性循环;⏹(3)远期规划着眼于前瞻性预测,走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有关的其他学科⏹1.环境科学⏹ 2.国土经济学⏹ 3.人类生态学第三节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一、关于人类史前时期的自然资源问题研究——自然资源学的史前时期⏹人类对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是局部的、微小的。

积累了一些极为原始的经验,但根本谈不上记载,更不用说总结。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学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资源是一切有用和价值的东西。

(经济学)资源是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地理学)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获取的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所有天然生成物,以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劳动成果。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获取的初始投入,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2 自然资源的二元多级分类。

可更新是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从而能够持续利用。

又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不可更新是指它的储量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例如:矿物资源等储量固定的资源。

3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

4 自然资源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概念:是指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

研究内容:1)自然资源的基本理论2)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自然资源调查4)自然资源评价5)自然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规划6)自然资源管理发展趋势:1)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2)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3)从自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资源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热点4)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5)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5 能结合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情况,认识学习自然资源学的重要性。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人口增多也要占用更多空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的矛盾等),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自然资源稀缺和人口众多的矛盾尤其突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它们包括土地、水、气体、石油、矿物等各种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来源和形态的不同,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主要的分类方式包括: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

地表水主要由江河、湖泊、水库等形成,而地下水则主要存在于地下水层中。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支撑农业、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基础资源。

不同类型的土地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因此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地球中蕴藏的各种金属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这些资源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支撑工业生产和提供能源。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和动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频繁,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意味着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资源。

这需要科学规划资源开发计划,采取有效的节约资源的措施,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需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修复损坏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措施。

只有环境保护得到有效实施,才能有效地保障自然资源的长期稳定利用。

结语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
• 2、资源的冲突与争夺(引起战争的因素之一)
需求与供给的冲突(世界总的态势)
资源争端(地区态势:资源存在争议的地区) “文明的冲突”还是“资源的战争”——战略层次的资源观“
全球文明冲突论”“货币战争” 全世界范围需求的膨胀,资源短缺的日益显著,以及资
源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争夺构成资源争夺的三大要素
• (1)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
• (2)对自然资源记载描述时期
• (3)分学科进行自然资源研究的是时期 • (4)资源科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时期
共一百四十页
• 3、我国资源科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3.1我国资源科学研究的历史 • (1)初始阶段
• 解放以前的漫长时期,处于经验积累和对经验的记 录阶段。
矿产主要分布西部;P51) 资源禀(bing)赋欠佳:耕地、矿产等都是好的少。 资源潜力可观:可开采的多;技术节约的空间大。
共一百四十页
• 2、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矿产资源:供给保障程度不够(目前),需求压力持
续增大 耕地资源:人口与人均消费粮食增加,耕地在不断减
少。 水资源:一方面短缺,又浪费严重。
共一百四十页
第一章 资源(zīyuán)学发展概论
• 1、什么是资源科学? • 现代资源科学是研究各种(ɡè zhǒnɡ)资源和资源整体(主要是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与分 布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形成环境以及合理开发、规划、 利用、改造、更新、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科学。 • 2、国外资源科学发展简述
•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其空间分异是不均衡的。
• (4)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
• (5)动态性: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 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

2-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2-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二元多级分类--哈格特分类系统
二元多级分类--固有属性分类法
自然资源
耗竭性资源
表1-1自然资源的分类表
可更新性(再生) 资源
非耗竭性资源
不可更新性 (不可再生)资源
恒定性资源
亚恒定性资源 易误用及污染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水资源 作物资源 牧场及饲料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 渔业资源 遗传资源 矿产资源 化石燃料资源
粗制石器、钻木取火 精制石器、刀耕火种
燧石、树木、鱼、兽、果 栽培植物、驯化动物
青铜器时代
青铜斧、犁、冶铜技术、轮轴机 铜、锡矿石、耕地、木材、水
械、灌溉技术、木结构建筑

农业社会
铁器时代
铁斧、犁、刀、冶铁技术、齿轮 铁、铅、金、银、汞、石料、
传动机械、石结构建筑、水磨
水力
中世纪
风车、航海
风能、海洋水产
2 探明储量
指已经查明并在当前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 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要预测资源寿命,需假设
地质勘探不再有新的发现; 生产目标、产品价格、技术等方面不变
只反映当前消费水平和企业在勘探上的政策
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生产者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因国家、经济类型、企业 类型而不同 技术、知识和工艺水平; 需求水平, 取决于人口、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政府政 策,以及可替代资源的相对价格; 开采成本, 取决于采藏条件和区位,更取决于生产要素 (劳动、投资、基础设施)费用和政府税收政策。 资源产品价格, 取决于需求与供给关系,也受生产者价 格政策和政府干预影响。 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 包括某些资源循环利用的费用 上述因素具有空间变异性,探明储量在各区域不同
因为对未来估计无章可循,远景资源预测不一定可靠

自然资源法学

自然资源法学

第二节 自然资源权属确定的国家控制 原则
一、自然资源权属确定 的国家控制原则的概念
是指在确定自然资源的 所有权、使用权、经营 管理权以及其他权益的 范围、归属及其流转等 问题上,应该由国家在 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 础上通过相关立法予以 确定,保证国家占据决定 性的支配地位.
二、自然资源权属确定 的国家控制原则的依据
(二)是由自然资源法 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社 会关系
(三)具有明显的综合 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的主体
(一)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主体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主体的分类
(三)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二、自然资源法律关系 内容
(一)自然资源法律关 系内容的概念
一、自然资源法的法律 理念变迁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
(一)社会化 (二)生态化
第三节 自然资源法的部门法属性分析
一、对自然资源法部门 法属性研究现状的概括 与评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确定自然资源法部 门法属性的基本思路
(一)超越传统的法学 思维定势
(二)破除相关部门法 之间的门户之见
(三)体现自然资源法 自身的演化规律及其发 展趋势
第二章 自然资源法概述
第一节自然资源法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自然资源法的概念
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 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发 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注意理解:
(一)自然资源法的调 整对象是特定的社会关 系
(二)自然资源法是特 定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自然资源法的调整 对象
(三)自然资源的整体 性

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性质PPT课件

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性质PPT课件

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作物, 养殖动物,提供食品和
纤维。
砍伐树木,获取木材和 生态服务,同时保护森
林生态。
水资源利用
抽取地下水、河水等, 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需
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采掘业
农业
林业
开采矿石、石油等资源, 获取原材料。
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作物, 养殖动物,提供食品和
纤维。
砍伐树木,获取木材和 生态服务,同时保护森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的分类
01
根据生物资源的种类和特点,可分为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
作物等。
生物资源的特点
02
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同时生物资源
的生长和繁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03
为了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利
用生物资源,防止生物入侵和生态破坏。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分类
根据矿产资源的种类和用途,可分为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 等。
矿产资源的特点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长期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矿 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为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需要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 利用效率,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性 质ppt课件
目录
• 自然资源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自然资源的性质 •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 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目录
• 自然资源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自然资源的性质 • 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 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第2章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

第2章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

第2章⾃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第⼆章⾃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第⼀节资源问题产⽣的原因⼀、⼈⼝过剩→当代⾃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资源问题=⼈⼝数量×⼈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的环境后果⼈⼝过剩:⼈⼝数量过剩:是指⼀个地区(或国家)的⼈⼝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物、⽔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持这些⼈⽣存的程度;当⼈⼝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部分⼈贫穷到⽆⼒⽣产或购买⾜够的粮⾷、燃料等⽣活必需资料时。

⼈⼝消费过剩:是指⼈⼝数量虽然不多,但⼈均资源消费过⾼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其他因素1、⼈⼝的分布2、战争3、科学技术的某些发展4、经济、政治、道德伦理诸要素第⼆节⾃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与时空尺度1.⾃然资源学的框架结构⾃然资源学:主要是研究⼈类与⾃然界中可转化为⽣产、⽣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以单项和整体的⾃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然资源学研究的时空尺度1、空间尺度:要区分全球、区域、地⽅、地点等尺度。

对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

我国把区域⾃然资源的可持续利⽤作为研究重点。

2、时间尺度区分未来近、中、远期的不同任务(1)近期规划⽬标主要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当地⾃然资源,打破资源、环境退化与发展受阻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实施可⾏的开发项⽬,起步措施还必须有政策保证;(2)中期规划则是从发展的可靠性着⼿,使当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步⼊良性循环;(3)远期规划着眼于前瞻性预测,⾛向⾃然资源的可持续利⽤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其他学科1.环境科学2.国⼟经济学3.⼈类⽣态学第三节⾃然资源学的发展⼀、关于⼈类史前时期的⾃然资源问题研究——⾃然资源学的史前时期⼈类对其环境和⾃然资源的影响是局部的、微⼩的。

积累了⼀些极为原始的经验,但根本谈不上记载,更不⽤说总结。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自然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自然资源学有所了解。

首先,自然资源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按照来源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而非再生资源则包括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

按照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如风能、太阳能等,而不可再生资源则是指一旦使用就无法再生的资源,如煤炭、石油等。

其次,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匀性,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其次,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不同,这决定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再次,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可能会引发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最后,自然资源的利用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针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原则,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考虑到未来世代的需要,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其次,要实行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的多功能性和综合利用价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再次,要实行保护优先的原则,即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要实行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获取、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希望本文对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当今社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因此了解自然资源学原理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自然资源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受地质构造、气候、生物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矿产资源的形成通常与地壳构造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而水资源的分布则受地表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了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其次,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资源的保护、开发方式、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另外,自然资源学原理还涉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当前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这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推动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形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自然资源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知识点

自然资源知识点

自然资源知识点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种类。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居住和生产的空间,还承载着丰富的生态系统。

可耕地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耕地被占用,这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此外,土地的质量也各不相同,有的肥沃,有的贫瘠。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水土流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存在。

我们日常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极度缺水。

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水资源更加珍贵。

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合理调配水资源成为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

煤炭和石油在能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和使用过程中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开发矿产资源时,我们需要提高开采效率,减少浪费,同时积极寻找和开发替代能源,以应对资源枯竭的挑战。

森林资源不仅提供了木材等原材料,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重要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等原因,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平衡被打破。

加强森林保护,推行可持续的林业经营模式,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生物资源包括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

许多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它们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非法捕猎、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导致了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海洋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

总结自然资源知识点

总结自然资源知识点

总结自然资源知识点一、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它包括了土壤、水、矿产、能源等。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直接对象,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按其来源和形式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1.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自然地恢复并再生利用的资源。

例如:水是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它可以通过降雨、河流等方式进行补充。

植物资源也是可再生资源,通过植被的生长和更新,植物资源可以得到再生。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合理,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一旦被开采和利用,就无法再生并变得非常稀缺的资源。

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矿、金属矿产等。

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旦过度,就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应该谨慎使用并寻找可替代的资源。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利用包括了农业资源的利用、能源资源的利用、矿产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等。

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利用方法和技术。

农业资源的利用包括了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养殖。

能源资源的利用包括了煤、石油、天然气、水力能、风能、太阳能等的开发和利用。

矿产资源的利用包括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等的开发和加工。

水资源的利用包括了饮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等。

自然资源的利用要合理,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资源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然资源的保护包括了森林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的保护、气候资源的保护等。

森林资源的保护包括了森林的植被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水资源的保护包括了水质的保护、水源地的保护、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

土地资源的保护包括了土地的质量保护、沙漠化防治、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自然资源知识点

自然资源知识点

自然资源知识点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并能够为人类生产、提供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物质或能量。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知识点。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来源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通过自然过程或人类努力恢复和再生的资源,如森林、水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指存在数量有限,无法通过自然过程和人类努力再生的资源,如石油、煤炭等。

2.按用途分: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

生物资源包括动植物及其衍生物,如木材、食物等。

能源资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矿产资源是指供应工业原料和金属的矿石、矿砂等。

土地资源是指可供农业、建设和其他经济活动使用的土地。

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各种水体。

3.按可利用程度分:高级资源、次级资源和延续资源。

高级资源是指已经通过开发利用,并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

次级资源是指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但有潜力使用的资源。

延续资源是指无法开发利用的资源,但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

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等方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环境保护。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可持续利用。

合理规划、管理和利用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未来世代提供资源保障。

4.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废物回收再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从“以物消费”向“以服务消费”转变,减少资源消耗。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1.经济价值。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产业提供原材料和能源,促进经济增长。

2.生态价值。

自然资源维护着地球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社会价值。

自然资源提供人类生存、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4.文化价值。

自然资源蕴含着人类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风景名胜。

第二章 资源与环境

第二章 资源与环境

第2章资源与环境2.1自然资源2.1.1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

广义的自然资源则要延伸到这些自然物所赖以生存、演化的生态环境。

最有代表性的广义解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2年提出的:“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2自然资源的属性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2.1.2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分类1自然资源的特点资源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物质成为资源,所以物质资源化和资源潜力的发挥是无限的。

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和认识水平下,有效性和稀缺性是资源的本质属性。

一般自然资源都一些共同的特征:①可用性即资源必须是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产生效益或者价值。

如地下埋藏的石油,是当今工业社会的主要能源和某些化学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

②有限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即使是太阳能,照射到地球的有效辐射也是有限的,人类对其利用的程度更是有限的。

如空气,在地球上绝大多数地方,是一种可以任意取用的物质。

但在特殊的场所、特殊的时间,空气也会成为非常有限资源,如潜水员使用的压缩空气、宇宙飞船的密封舱中,空气就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完全有可能耗尽的资源。

③多宜性即自然资源一般都可用于多种途径,如土地可用于农业、林业、牧业,也可以用于工业、交通和建筑等。

《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知识点整理

《自然资源基础知识》重点讲义知识点整理
n 对同一种自然资源,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所 得的结论可能不尽相同。
n 不同的资源类型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n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由 于观测手段的丰富,观测精度的提高,观测网点的加密,以及数据 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性和区域性可更新资源的估算日益准 确。比如全球太阳辐射能的收支、全球水量平衡、全球气候资源、 全球土地资源、全球生物资源等,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 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精度,发展更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方 法,并逐步向动态监测、动态度量发展。 n 不可更新资源的估算: 由于它们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其分布规律远比可更新资源复杂,目 前度量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4、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 可望将来有大的改观。如东海已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 并非全部潜在储油层都做了钻井探测,因此就是一个存在远景资源的 地区。 5、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 理论资源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 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从概念中可以看出,理论资源 比远景资源估计更粗略。 6、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 recoverable resources) 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最终可采资源。 由于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最终可采资源的估算更 为粗略。
n 人口消费过剩
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 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如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的资 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着人口消费过剩。从这个角度看,富人比穷人对资 源问题应付更多的责任。 由此可见,人口数量过剩和人口消费过剩对消费资源正好截然相反。

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18
二、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
1、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
自然资源从本质上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价 值判断与评价,是以人类利用为标准的。
自然资源的价值响应于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人类需求 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而呈高度动态性。
技术革新从原先无价值或未利用的自然物质中创造出各种资 源。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得性度量 ➢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021/7/9
1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得性度量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地 壳)、气候资源(大气圈)、水利资源(水圈)、土地资 源(地表)、生物资源(生物圈)五大类。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 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
条件储量:也是已经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 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时不经济的。
2021/7/9
9
远景资源:指目前仅作了少量勘探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 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 尚未勘察或极少勘查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稀缺性:
自然资源的 稀缺性
2021/7/9

绝对稀缺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相对稀缺 (资源地区分布与人口 分布不匹配)
人口数量增加 人均需求量增加 人的世代无穷、有些资源不可再生
资源分布不均 人口分布不均 地区发展不平衡:技术、资金、交通等 地缘政治:隔离、孤立等
13
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系统。人类不可能在改变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中某种 成分的同时,又使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物圈资源的分布规律


由土地、水、气候和生 物四大资源组成的生物 圈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 的重要物质基础。“整 个生物圈资源实际上是 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 体。土地、水、气候和 生物资源同时存在,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构 成了统一的系统——生 态系统。” 另一特征是具有地带性、 区域性和不均衡性。

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观


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当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这时造成的稀缺就是绝对稀缺,这里的总需求包括当前的 需求和未来的需求。 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 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无论是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都会造成该种自 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和供应的短缺,一般称为资源危机。 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越了资源基础的最终自然极限, 就发生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在自然资源的自然耗竭还未 出现时,由于高质量的自然资源逐渐先被开采,余下的较 低质量的自然资源,其开采成本必然上升,当自然资源的 开发成本超过其价值的时候,就发生了经济耗竭。


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指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资 源的可得数量。全世界自然资源总数量是固定的,既非人 力所能创造,也不会随价格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而 增减。如,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km2,其中,海洋占 70.9%,合3.62亿km2;陆地占 29.1%,为1.48亿km2。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由于自然资源的多用性,往往可用 于多种目的,可以作为多种用途的供给。于是各种资源利 用之间经常互相竞争和相互替代,当某种用途的需求增加, 该用途的收益提高时,原供它用的自然资源必有一部分会 转作该种用途,使其资源的供给量增多,但不会超过其自 然供给。这种在自然资源的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 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供给,但供给弹性的大小 除其他因素外还看接近自然供给极限的程度而不同。

(1)自然资源的价值
自然资源无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绝对 化,认为天然的自然资源因没有劳动参与故无 价值。 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在生产价格定价 法和市场价格定价法中,原料即自然资源产品 的价格,只包括了开发资源的成本和利润等项 内容,没有包括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 资源无价值的观念及其在理论、政策上的表现, 导致了资源的无偿占有、掠夺式开发和浪费, 以致造成资源损毁、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成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


1、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 如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960万km2,可利用770万km2,沙漠、 戈壁、裸岩、寒漠、永久冰封等占20%。 可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3.9%,即133.5万km2(约20亿亩), 已耕19.2亿亩(其中1亿亩不宜耕作),人均1.6亩。大大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4.5亩。我国耕地的经济供给已接近自然供 给的极限。到2050年全国耕地约17亿亩,而人口将达18亿。 2、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经济机制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受供求定律的支配。需求 大于供给,价格将会上升,需求小于供给,价格将会下降。 但自然资源有所区别,其价格常常是由需求单方的运动决 定的,需求越大,价格越高。价格中一般不包括生产成本。 等级由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定。只会越来越稀缺。 价格具有垄断性。

自然资源价值论
自然资源的价值包括三部分:天然价值、人工价值和稀缺价 值。 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是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未经人类 劳动参与的价值。之所以有这种价值,是因为自然资源具有 使用价值而且稀缺。这取决于自然资源的丰饶度、质量和自 然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劳动价值):地球上的自然资 源或多或少地都有人类劳动的印记。人类不仅改变了植物和 动物的位置,而且改变了它们所居住地方的地貌、气候,甚 至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自然资源上附加的这些劳动,就 是自然资源的劳动价值。 附加劳动可分为:直接附加、间接附加、经济地理位置的改 变、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开发条件的改善。 自然资源的稀缺价值: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 值越高。
第二节 资源的经济学理论


一、资源经济 基本问题
1、稀缺与经济决策 全部资源问题,在生 态学看来就是“限 制”,在经济学看来 则是“稀缺”。 经济学上的资源有时 称为生产要素,是用 来生产物质财富和服 务的基本投入物。

三种基本生产要素
人力资源即劳动:包括从简单劳动到具 有最高技能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所 有形式的劳动。 土地即自然资源:如土地本身、地下矿 藏、野生植物和动物等。 资本:固定资产(厂房、机器、设备等) 和流动资本(资金、产品)。
在我国理论界,价值界定的模式大体有四 ──“实体说”、“属性说”、“关系说”和 “意义说”。所谓“实体说”的基本意思是将 价值等同于价值物本身;所谓“属性说”是认 为价值事物的某种属性,最主要的是事物的 “有用性”。“关系说”则是以人的主体需要 为纽带说明价值的一种价值界定方式。“意义 说”认为:价值就是事物向主体呈现的意义。 我们认为,较好地界定价值范畴的只能是价值 界定上的“意义说”。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稀缺与价格




在运作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当资源稀缺时,其价格将上涨。 反过来说,某种资源的价格通常反映其稀缺的程度,当然 也反映出人们对它的评价。 随着经济耗竭的出现,报酬递减、生产成本增加,这就意 味着在现有价格水平下生产者会对市场减少供给,因而价 格上涨,直到再恢复到供求平衡。虽然需求对价格变化的 响应还不能确切地知道,但一般认为价格每上涨10%,大 多数非燃料物的需求将降低6—20%(Tilton,1977)。 但是,价格并不一定总能反映某种资源的稀缺程度。例如, 若某种资源的生产者能完全控制其供给,就形成垄断。于 是他就可以减少供给,人为地制造稀缺,提高该种资源的 价格。 政府可通过各种手段刺激或控制某种资源的供给,从而在 价格以外影响到资源的稀缺程度。
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是很多的, 其中重要的有: 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量 3)其他用途的竞争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 6)交通条件的改善 7)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

自然资源的需求
自然资源的需求也有自然的和经济的两种概念。自然概念是指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或欲望)。经济概念则是指人们对自 然资源的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称自然资源的有效需求。 1、自然资源的需要 指生活、生存、心理、欲望对自然资源的需要。决定这种需要 程度的基本因素有:人口及其生活水平;自然资源本身的品质; 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 2、自然资源的有效需求 满足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能力满足的需要是一种无效需求。 自然资源的有效需求一般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价格的下降 而增加。影响因素有: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自然资源的需要; 需要者的支付能力;自然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价;自然资 源与其他产品的比价;自然资源利用集约度。
1、地壳资源的分布规律
地壳资源即矿物资源,又称矿产资源。 地壳资源是指赋存于地表和地壳中的所有化学元 素和矿物集合体的总称; 矿物资源是指地球化学元素通过地质作用,相互 结合成为结晶体的矿物集合体; 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赋存于地表和 地壳中的,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 所利用的矿物资源。这些矿物资源一般有固体、 液体和气体三种存在形态。但大多数矿产是固体, 而液体、气体矿床也都是埋藏在固体地壳之中, 地壳中的矿物资源,随着地球各部分构造和化学 元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地量分布规律。





地球是一个具有很小扁平率(1/298) 的椭球体。 地核:物质最重(平均密度8—10), 温度最高(5000℃),压力最大 (318-360万大气压)。主要是铁质 溶融液。 地幔:物质平均密度3.64—6(愈深 愈重),温度很高(1200—3000 ℃ ),压力很大(50—150万大气 压),呈现为一种具有变形的弹性 固体。元素组成主要为硫化物、氧 化物带。 地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硅 铝层,厚约20km,代表岩石是花岗 岩;下部为硅镁层,厚约80km,代 表岩石是玄武岩。组成地壳的化学 元素主要是亲石元素的硅酸盐化合 物,即氧、硅、铝、钙、钾、锂、 铷、铯、锶、钡、钛、锆、锰、钨、 锡、钍、铀、铍、硼、氟、氯以及 稀土元素等。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基本理论
一、系统论 二、资源的经济学理论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系统论
一、资源的分布规律

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自然规律 支配,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具有广泛 性的一面,又具有不均衡性。如蕴藏于地壳之 中的矿物资源,以及地表的土地资源、气候资 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之间,都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地组成一个统一的自然综合体系或系 统。而各种自然资源本身也因受内外因素的影 响,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各具特 点、有规律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2、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

价值: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价值是指“商品 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据此,不同的商品得以交 换。在这一语境中,价值相当于人作为主体的主观性 或者价值取向,包括人的主观好恶、希冀、理想及其 追求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价值的重要内涵是功用, 相当于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当人们说某事物或 某做法没有价值时,实际上指的是该事物在功利上失 去或没有功用。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具有抽象性或概括 性。它是对价值理解进行最高抽象的结果,它是对所 有具体价值如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神圣 价值等等的共同概括。它不仅关系到人的价值取向、 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涉及价值存在的基本属性、 不同形态,涉及价值范畴的所有方面。
萨乌式金在《经济地理学导论》一书中将地壳中 各种元素的“理想”分布规律划成三种垂直带: 1、表层带:酸性的花岗岩带。拥有氢、氮、锂、 铍、硼、氧、氟、钠、铝、(磷)、硅、钾、 (钛)、(锰)、铷、钇、锆、铌、钼、锡、铯、 稀土元素、(金)、镭、氡、钍、铀等典型元素。 2、中部带:基性的玄武岩带。拥有碳、氧、钠、 镁、铝、硅、磷、硫、氯、锰、溴、碘、钡、锶 等典型元素。 3、深层带:超基性的橄榄岩带。拥有钛、钡、铬、 铁、钴、镍、铑、钯、锇、铂等典型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