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吴文化与吴方言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一、吴文化对吴方言的影响
“吴”主要指的是江南地区。

它是中华文化中一支优秀的区域文化。

而吴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吴地方言。

这主要体现在吴语的语音上。

“吴语的代表是苏州方言”。

吴语的语音特征首先表现在声母上。

吴语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声母。

比如“夺”和“冻”在汉语绝大多数方言里声母是相同的,而在苏州话里,两者仍然有较明显的区别: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

其次体现在韵母上,吴语的单元音韵母发达而复元音缺少。

元音发音部位靠前是苏州话的标志。

正因为单元音发音部位靠前、复元音少,比起其它地方和周边其它吴语区的发音来,说话是嘴型变动小,所以苏州话听起来才这么软糯。

有句俗语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就是指这个。

另外,在声调上,吴方言大致保留了平上去入四声,并依声母的清浊各分阴阳,声调种类一般有7个,且吴方言中存在着复杂的连读变调现象。

这些都使得吴语读起来格外地婉转清扬,温柔诺软,正是吴文化在语言上的反映。

在江南民歌中,我们更能看到这种影响。

江南民歌主要是指“以吴地为载体,富有江南韵律的歌曲,是中国吴地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

”江南民歌在润腔上讲求纤细精巧,之前的上下滑音或颤音的幅度较小,且快而细,多不超过三度。

江南狞恶赵晓的音调结构,级进回环的旋法、纤巧繁细的润腔装饰,这一音乐特色,构成了江南民歌典型的地方特色。

在演唱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吴方言与北方方言的巨大差别。

北方语言较硬朗,而吴方言则婉转柔和,清丽难描。

《颜氏家训·音辞》中提到“南方水土柔和,其音清举而切谐,失在浮浅。

”民歌中众多的方言词增添了吴地歌曲特有的地方风味和特殊的语言美,表现了吴语特有的柔和、细腻、圆润的音韵。

“侬”字是极富典型的吴地方言。

江南民歌中就唱出现“侬”(即“我”,多为女子代称)的歌句,吴语也因此被称为“吴侬软语”。

在演唱速度上,吴歌的速度大多是中速或慢速,旋律跌宕起伏,婉转悠扬。

而由于历史的交流与融合,吴地歌谣中也出现了像《茉莉花》之类的清新明快的歌曲。

总之,吴地多水多柔情的吴文化与吴方言孕育出了含蓄缠绵隐约曲折的吴歌,有别于北方歌谣的热烈奔放、直白坦荡,吴歌鲜明地体现着吴文化及吴方言的特色。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地域的影响对古代方言的语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域的相互影响、碰撞亦会导致方言的变迁乃至同化。

二、吴方言对吴文化的体现
语言对文化的反映,主要体现在其反作用上,即首先是文化作用于日常用语,然后由日常用语来代表其文化传统。

而吴方言的亲属称谓中,传统文化,特别是父权传统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更能表明这一点。

长辈称谓中,有父系与母系之别,即父亲这一家族和区别于父亲这一家族的母亲这一家族。

两者之间是建立在父母亲的婚姻上的平行关系,因此父系的长辈与母系的长辈应该同等对待,只是实际生活中,由于一直在以来父系权力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秩序的影响下,亲属称谓中有关于父系的稍微比同等情况下有关于母系的复杂。

父系长辈:
同方言点的各自独立性较强。

比如对“祖母”这一亲属的称谓有7种,在8个方言点中占了最大的比例;对“伯母”的称谓也有7种;对“叔母”的称谓有6种;对“姑母”的称谓有5种。

相对而言,对父系长辈中男性的称谓便比较单一,比如称呼“祖父”有5种,对“父亲”的称谓有4种,对“伯父”的称谓有3种,对“叔父”的称谓有4种,对“姑父”也只有3种。

也就是说,一般而言,在父系亲属中对女性亲属称呼的相似性远远低于对男性亲属的称呼。

在父系亲属称谓中这种区别,明显可以反映父权统治对亲属称谓的影响。

因为说起来,在父权体系中,同一家族里男性长辈的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反映在称谓方面便是对男性长辈称呼的单一性,严肃性,正式性。

相比较而言,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就不那么严格了,怎么方便怎么称呼,以致于造成地区性差异很大,不容易在口语上进行统一。

汉语语音是在不断的发展变换之中的,从古至今一直在变,影响语音变化的自然原因方面主要有地域阻隔等原因,社会原因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原因。

而吴方言的文言词汇现象是这两方面个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