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动养生法

合集下载

古人十大养生法

古人十大养生法

古人十大养生法古人十大养生法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注重养生。

养生方法很多,但十大养生法是由古人总结出来的最常用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一、饮食养生法古人认为饮食对养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他们认为,只有合理调配饮食,才能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和脏腑的功能。

古人提倡饮食宜清淡,以素食为主,合理搭配荤素,避免过于油腻,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数量和时刻。

有些食物还有特定的养生功效,比如燕窝具有补肺养颜的功效,枸杞有明目滋阴的作用。

二、运动养生法古人认为“动之则通,不动则滞”。

因此,他们提倡运动养生。

古人把运动分为内运和外运两类。

内运指的是气功,包括吐纳、太极、五禽戏等,外运则是指体育运动,比如跳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

运动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强体质、调节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消除疲劳和调整情绪。

三、寻常养生法古人认为,养生也要注重日常的生活习惯。

他们提倡“寻常养生”。

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后应该及时空窗户换气,晒太阳;中午午休时要充分休息,保持心情愉悦,晚上要按时上床睡觉,保证睡眠质量;同时要注重卫生习惯,保持身体清洁和卫生,以预防疾病。

四、水疗养生法水疗是古人很受推崇的养生法之一,更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的方法之一。

古人认为水能够清洁身体,同时也可以舒缓肌肉,消除疲劳。

他们的水疗方法很多,比如盐浴、水晶浴、足浴等。

不同的水疗方法有着不同的功效。

比如盐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水晶浴可以舒缓神经,足浴则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和调节内分泌。

五、针灸养生法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术语,在现代仍被广泛应用。

古人认为,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针灸能够调节人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持健康。

现代科学也证明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自律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六、草药养生法草药治疗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指导下,通过特定的体育运动方法来增强人体的健康和养生。

这些运动法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它们融合了身体运动、呼吸调节和精神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太极拳、气功和五禽戏这三种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法的特点和益处。

1.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被广泛认可为一种优秀的养生运动。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修炼方式。

太极拳着重强调身体内外的平衡、柔和、自然以及意识的集中。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人们可以通过慢而平衡的动作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协调性,同时调整呼吸和心理状态,在放松的状态下培养内在的和谐与稳定。

这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并且对于改善循环系统、调节血压和代谢功能也有积极的效果。

2. 气功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养生方法。

气功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姿势来平衡和调节人体的内部能量,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气功练习主要包括静坐和动作两种形式。

静坐气功注重调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通过正常的呼吸和深层次的放松来提高心理及身体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消化系统功能。

动作气功则通过练习一系列身体运动和呼吸法来平衡和调整人体的能量流动,加强内脏的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

气功也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疗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并增进身心的平衡。

3.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模仿五种动物动作的养生健身法,包括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形态。

通过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人们可以锻炼关节的柔韧性、肌肉力量和呼吸能力。

五禽戏重视身体的舒展与矫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增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

同时,五禽戏也注重调节身心状态,通过模拟动物的形态和动作来培养意念和精神的集中。

练习五禽戏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系统的韧性,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对于改善体态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积极的效果。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1.放松功放松功是以调心为主的一种静动,它通过调整姿势、调节呼吸,达到聚精会神和畅气血的目的。

放松功通常采用侧卧位或平坐位。

练功前宜先作叩齿、搅海、摩腹等三节保健功以配合人静。

练功时,练功者要随着呼吸默想有次序、有节奏的依次放松自身的各个部位。

使机体达到自然、轻松、舒适的境地。

练功后应再做七节整理保健功,即浴面、鸣鼓、左顾右盼、左右托天、揉膝、揉腰、攀足拍腿等,使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环境。

放松功有聚精会神、活跃气血、协调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对健康人来讲,可以增强体质、防病健身。

对高血压、胃肠病、青光眼、哮喘以及神经衰弱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内养功内养功是调息为主的一种静功,锻炼时通常以侧卧为主,辅以坐位或仰卧位。

在保持精神与机体松弛的状态下,用意念导引进行不同种类的呼吸锻炼,使腹腔内压产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加速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

此种功法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有显著作用。

练功前及练功后准备及整理运动,同时放松。

内养功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慢性胃炎、肺结核、高血压、慢性肠炎、神经衰弱及月经不调症。

3.强壮功在自然舒适的体位下,通过调整呼吸、意守、入静以达到强壮机体的一种静功叫强壮功。

强壮功通常采用以下几种体位,即单盘式、双盘式、自然盘膝以及站式。

练功时,呼吸要自然,要随着练功的进展,由细缓至顺畅、深长,然后意守呼吸,“意气合一”以一念代万念逐渐人静,从而进入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忘我的最佳状态,并将这种静态维持30—40分钟,然后收功。

强壮功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独到之处。

4.站桩功站桩功又名初级功,是从武术的基础功夫——站桩演变而来,是一种形、神同练的静气功。

站桩功不仅能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还能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对保健强食和防治多种慢性病有较好的疗效。

此功以站式为主,根据上肢和下肢的姿势及体位的高低可分为基本式双重式、单重式、休息式插兜式、贴腰式、高位式、中位式和低位式。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运动养生的基本方法

运动养生的基本方法

运动养生的基本方法运动养生的基本方法运动养生的基本方法,生命在于运动,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坚持进行运动。

那么,运动养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来了解运动养生的基本方法。

运动养生的基本方法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多走路可提高机体代谢率,饭前饭后步行还能防治糖尿病。

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紧张,从而收到镇静放松的效果,既有助于安眠,也可以防治神经官能症、情绪抑郁等。

步行走路就是一种极好的健身活动,步行健身有以下六法:1、安步当车这是种步行代车的锻炼,上街外出时,用较快的速度行走,或者早晨起床后,空气清新,走路锻炼约一二十分钟再吃早餐上班或外出。

2、饭后百步走饭后暂休20分钟之后开始散步,速度宜慢,一般多在晚饭后进行,这样有益于消化吸收和安眠,还可趁时观赏自然景色,使人心旷神怡,乏意尽消。

3、楼梯当跑道眼下城市楼房多向高层发展,上下楼梯作为锻炼健身,已然成为一种时兴的健身法。

根据个人体力,尽量加速上楼步伐;下楼时较省力,可顺势使全身受到功能性的锻炼。

雨天更可利用楼梯作为锻炼场所。

4、假日郊外游节假日,不妨全家人去郊游、逛公园,或探亲访友、促膝谈心,这不仅增添许多生活乐趣、舒畅心情,还可使机体各器官得到锻炼。

5、登山外眺爬山登高,也是一种步行形式,有上有下、有攀登有远眺,练得更全面、如果你住处附近或公园内有山丘,无论是斜坡上下山,还是拾级而上,都是一种兴味盎然的'锻炼。

6、循序渐进步行走路,选择适当运动量,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还可在步行基础上增加竞走、快慢步结合、慢跑等项目,量力而行,坚持不懈。

运动养生的基本方法2运动养生的方法1、散步散步是指人们进行闲散从容的进行踱步。

在散步之前,必须要让自己的身体时刻都处在自然和放松的状态下,在通过一些四肢活动,并且保持均匀的呼吸,再进行展步。

一般来说,散步可以分作快步和慢步,快步是指每分钟都需要进行一百二十步左右,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减轻体重。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是指中国古代从事体育运动来维护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华民族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和健康文化智慧,包含了体育运动、饮食、药膳、按摩、气功等多种方式,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涵和应用。

一、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的“道教”、“佛教”、“武术”等学问在探究人体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例如,太极拳门派有太极、太极剑、太极扇、太极拂尘、太极推手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都强调身体的动静结合,内外相连,强调在稳定的环境中,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部环境彼此较为协调的健康体位。

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带着宁静的心态,慢慢地调节心率和呼吸,达到缓解疲劳、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多种效果,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另外,养生学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方式,如踢毽子、打太极球、跳功夫舞、叠杯子等等,都是根据古代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二、饮食护身作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饮食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饮食护身是通过食物的摄入和控制对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提升。

古代医药中有很多养身膳食和药膳,如五谷养脏汤、五色茄子羹、鱼汤羹等等,都是在不同方向上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接纳性。

除此之外,控制盐分和饮食讲究合理搭配,也是根据饮食妙趣悠长的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三、按摩艾灸按摩艾灸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按摩、艾灸,都是针对皮肤、经脉、筋骨、肌肉、淋巴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手段。

例如,太极功法中常被用来帮助排泄体内毒素、调节脏腑和气血等。

除夕吸附穴、梁丹灸等,也是普遍常见的中医疗法。

在最近的研究中,艾灸被发现有抵制病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状态等大量的好处。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体育养生功法是古代中华民族积累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它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和各种养生功法来保健身体、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

体育养生功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现代人的养生保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气功气功是指通过调动身体内部的气功运动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目的。

气功的练习方法包括:静坐、运动、呼吸法等。

其中太极拳和气功是最为流行和常见的气功练习方法之一。

太极拳是一种以调和身心为核心的综合性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调节呼吸、保护身体、强化身体力量和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重视呼吸和姿势的配合,注意腹式呼吸、缓慢呼吸和深呼吸的练习。

二、武术武术是一种具有多重功效的体育活动,它可以提高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和耐力、拓展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也有很大的帮助。

武术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拳击、散打、形意拳、八卦掌、太极剑等,武术练习要注意保护受伤部位,防止过度疲劳。

三、传统民间运动中国传统民间运动的种类繁多,如踢毽子、跳绳、放风筝、竹碗球等。

这些运动既能够培养人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又具有一定的体力消耗和增强身体的弹性和柔韧性。

在进行传统民间运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环境,避免受伤和疲劳。

四、自然疗法中华文化内有一种叫做“自然疗法”的体育养生方法。

自然疗法主张以自然之力和自愈机能为基础,通过自然疗法调节机体的平衡和自愈能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自然疗法的方法包括:阳光浴、空气浴、水疗、泥浴、木浴、森林浴、芳香疗法和按摩等。

在进行自然疗法时,应注意环境、时间和温度的选择以及个人对自然疗法的适应性。

总之,体育养生功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气功、武术、传统民间运动还是自然疗法,都是非常有效的体育养生方法,我们可以因个人需要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进行练习。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传统体育养生是指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来保持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一种养生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传统的健身功法。

这些健身功法包括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功法通过缓慢的动作、深呼吸、舒展的身体姿势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都有益处。

其次,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

民间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跳大绳、打陀螺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增进人际关系,增加社交活动,对心理健康也有益处。

另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

比如按摩、拔罐、针灸、艾灸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达到舒筋活络、通经活络、调和阴阳的效果,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此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体育游戏。

比如打太极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篮球等,这些体育游戏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增加乐趣,让人在运动中得到快乐,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心情。

最后,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传统的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之分,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合理搭配饮食,对人体有益处。

比如夏季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冬季多吃温补身体的食物,这些都是传统的饮食养生方法。

总之,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和养生保健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和实践的养生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传统体育养生,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动静结合: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

动静结合: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

动静结合: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中医养生注重的是动静结合,即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一、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运动,它以柔和的动作和缓慢的节奏为特点。

太极拳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免疫力。

同时,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要参与,能够锻炼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二、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的方法。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的生命之源,通过练习气功可以调整气的流动,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常见的气功包括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气功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

三、步行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步行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

步行的强度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调整,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

四、太极球太极球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器械,它是由两个小球和一个绳子组成的。

通过旋转太极球,可以锻炼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太极球的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

五、拔河拔河是一种团队合作的运动方式,它可以锻炼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中医认为,拔河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拔河的运动强度较大,适合年轻人练习。

六、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养生功法,它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八段锦的动作包括扬手云海、两手攀足、左右开弓等,这些动作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总之,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方法注重的是动静结合,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功法1 、 简介: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表示了人体呼吸的口型动作。

如“嘘”字诀的口呼动作,即为嘴角紧缩后引,槽牙 ( 即磨牙 )上下平对,中留缝隙,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

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缓缓呼出体外。

再如“呼”字诀的口呼动作,即舌体中部下沉,舌的两侧上卷,口唇撮圆,正对着咽喉,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缓缓呼出体外,等等。

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也表示了不同口形动作所发出的不同的音,这可以在古书中找到解释。

如《声类》曰:“出气急曰吹,缓曰嘘”。

“吹”,即快速有力地吐出气流;“嘘”则为慢慢地呼气。

在《庄子》里早有“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的说法。

在此,“呼”其义为吐气,与“吸”相对。

可见,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六个字,既表示人体对六个字的呼吸动作和六种具体的呼气口型,也表示六种不同的口型动作所发出的六种不同的音。

2 、如何理解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补”与“泻”?六字诀现存最早的文献《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

”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该文献中的六字与脏器虽然与健身气功六字诀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六字诀的吸气方法只有一种,用口吐气却有吹、呼、唏、呵、嘘、呬六种,而这六种吐气不但可以去热、风、烦、寒等邪气,还可以散出脏器的胀满、痛闷等气结。

这说明六字诀的吸气与六种吐气,按照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它是一个祛邪泻实又扶正的吐纳调气法。

那么健身气功六字诀所具有的扶正之补与祛邪之泻,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扶正、补气主要是:发音吐气后的吸气;动作导引中两手外开、外拨后的内收、内拢及捧掌内翻;练功后的收功;练功过程中的身心合一。

国家承认的十大气功

国家承认的十大气功

国家承认的十大气功国家承认的十大气功有: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气功、太极拳、真气运行法、十二段锦、大舞、马王堆导引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

1、易筋经“易”是一种改变、变换、增强的意思,而“筋”当然就是指筋骨、筋脉、肌肉等这些软组织了。

易筋经就是通过一些身体活动来改变或者增强人体的经络、筋骨、肌肉等部位。

2、五禽戏五禽戏是由东汉的名医华佗创建的,主要是通过模仿熊、虎、猿、鸟、鹿这五禽的动作,来让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锻炼,从而让人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不同的动作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3、八段锦八段锦是从宋朝时期开始的一起健身活动,在中医看来,八段锦是可以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的功能。

并且练习八段锦还可以缓解疲劳,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更可缓解肩腰腿痛。

4、六字诀气功六字诀气功是在呼气的同时,结合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读音进行锻炼的气功功法。

即通过松静状态下,通过呼吸导引,祛除体内病气浊气,培养正气,进而通过辩证的练习,达到延年益寿,身心健康和谐的目的。

5、太极拳太极拳强调以腰为轴,对腰背等疾病的防治效果突出;太极拳注重节节贯穿周身,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功能增强;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平衡性与灵活性;太极拳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的屈伸运动,对静脉回流心脏起到促进作用。

6、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法可以贯通全身经脉,将人的呼吸从后天转回先天,从而可以保健养生,修身养性。

7、十二段锦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健身运动方法。

可用于患慢性、虚弱性疾病者的调养,是中国古代养生方法的杰出代表。

十二段锦受到明清众多医学家、养生家的大力推崇。

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医疗、运动和养生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生命质量、完善生命状态为基本目标。

8、大舞大舞是黄帝以前(神话传说中)的帝王纪功乐舞蹈,乃纪阴康氏的强体之功。

大舞其实是初民们的一种体育活动,体现出初民们乐舞活动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锻炼身体。

古人养生强身功法

古人养生强身功法

古人养生强身功法我国古人注重养生,从始皇帝开始就曾派童男童女东渡以求仙丹,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里,我们的古人从生活之中总结出了许多养生方法,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养生健身功,欢迎大家阅读。

古人养生强身卧功下边介绍这四势功法,针对性很强,只要认真练习,定能收到定效果。

导引术练习者不论男女老少及体质状况,均可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功法练习。

练习方法:第一势骶椎功此势卧功,是在原"顺六合"功中发展起来的。

骶椎处于脊柱的下部,受压力最大。

练此功可以兴奋盆腔神经丛,有利于所属器官功能恢复。

方法:预备势:身体舒展仰卧,面含微笑,双手自然平放两侧,两脚间隔1厘米,腰部两肾区横垫一毛巾卷(1.5-2厘米厚),然后自然深呼吸3次,全身放松。

起势:上肢不动,不能屈膝,从胯部发力,脚跟部配合,左右两腿交替向下蹬2-3厘米,蹬左腿时,向上拉右腿;蹬右腿时,向上拉左腿。

要慢,使骶椎充分受力。

每次蹬拉,不低于3秒钟。

开始练习时,要防止过分紧张,以免拉伤肌肉。

体力不足时,中间可以休息。

开始时,可蹬50-60次。

以后可逐步达200-300次。

注意:(1).做功时间,以早起床前,晚睡前为宜。

(2).要在硬板床上做才有功效,没有硬床,可在地板上做。

枕头要低一些。

(3).做功后,有的可能大便次数增多,这不是病,适当减少次数,即可恢复正常。

(4).有下列病患不可做此功:神经性结肠炎、遗尿症(即存不住尿,失禁,以老年妇女为多)、妇女月经期或其他原因子宫流血不止者。

第二势腰椎功此势卧功,同前势骶椎功的功效正相反,不能同时做。

此功主要作用于腰椎,使腰椎第一、二、三节椎间孔所发生的交感神经兴奋,调整器官的功能,从而治疗有关疾病。

预备势:与前势同,但腰部不垫毛巾卷。

起势:上肢仰卧不动,两腿屈起,两膝并拢,两脚放于臀部后不动,然后右膝上拉,左膝向下拉。

这样两膝交替上、下拉动,带动臀部向左右摆动,从而使腰部受到刺激,兴奋与之相连的交感神经纤维(速度慢些为宜)。

运动养生十八法

运动养生十八法
动静所 袁顺兴 乾 隆 是中国历史 上 寿命 最 长 的皇帝, 活到89岁, 乾隆皇帝提倡的 “运动十法” 的养生方法值得我们 学习。 现将 “运动养生十八法” 简介 于下, 以供参考, 可全套做, 也可选 择做。 本功法简单易做, 安全有效, 适合中老年人和亚健康人锻炼。 第1式: 发常梳 两手十指自然微 屈成爪形, 从头部前面向后方轻轻 地梳发, 反复做36次。 能防治高血 压、 头晕头痛, 提高智力。 眼珠 第2式: 目常运 两眼睁开, 慢慢地向左右、 上下、 远近各活动18 次, 再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 动18次。 能防治眼病, 提高视力。 先将 第3式: 面常浴 两眼轻闭, 两手掌前后搓动24次, 随后将两手掌 面从鼻旁两侧向上按摩到前额, 又向 两侧分开按摩到太阳穴, 再向下按 摩到下颌, 反复浴面18次, 最后两眼 睁开。 能防治面部疮疖, 消皱美容。 第4式: 鼻常揉 用两手中指指面 放在鼻孔旁的迎香穴上, 轻轻地揉 按48次。 能防治感冒、 鼻炎。 第5式: 齿常叩 先叩上下门牙48 次, 后叩两侧大牙48次, 叩的力量不 宜太大, 以轻轻作响为度。 能防治牙 病, 提高智力。 先将 第6式: 舌常搅 口唇轻闭, 舌头放在牙齿外面, 嘴唇里面, 按顺 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 各 做9次。 能防治牙周炎, 提高语言能 力, 增加唾液。 第7式: 津常咽 当口腔中唾液较 多时, 要分三次, 用意念诱导慢慢地 吞咽到小腹部。 能防治口腔炎, 帮助 食物消化吸收。 将两 第8式: 耳常弹 口腔微闭, 手掌心捂住两侧外耳道, 十个手指 放在后脑部, 用示指指面压在中指 指背上, 轻轻地滑弹后脑部24次, 可听到咚咚响声。 可防治耳病, 提 高听力。 第9式: 头常抬 头部由前向后 慢慢抬起, 反复做24次。 能防治颈椎 病、 头晕头痛。 第10式: 胸常撸 两手掌面在胸 部自上而下反复撸胸24次。 能防治咳 喘症、 心脏病、 忧郁症。 第11式: 腹常摩 两手掌心重叠 放在肚脐中央, 先在肚脐周围按顺 时针方向小范围摩腹12次, 再大范围 摩腹12次。 随后按逆时针方向大范 围摩腹12次, 再小范围摩腹12次。 能 防治肝、 胃、 胰、 胆、 肠、 盆腔诸病。 注意: 便秘宜顺时针摩腹, 腹泻宜逆 时针摩腹。 第12式: 腰常转 将两手掌心轻 轻地放在两侧腰部的肾俞穴上, 指 尖朝下, 慢慢地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方向各旋转三次, 随后以脊柱为轴, 再向左侧和右侧各转腰三次。 能防 治腰椎病、 腰肌劳损、 肾脏病。 两手 第13式: 丹常养 两目轻闭, 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下方小腹部, 意 念轻轻地集中在小腹部约5分钟。 能 提高人体的精力、 体力、 智力、 免疫 力、 活力。 第14式:肛常提 吸气时 慢慢 地收腹提肛, 呼气时慢慢地鼓腹松 肛, 反复做20次。 能防治痔疮、 尿频 尿急、 小便失禁、 大便失禁。 向 第15式: 肩常摇 两手臂由下, 后、 向上、 向前, 再向下摇动做20次。 能防治肩周炎、 上肢酸痛麻木。 伸 第16式: 膝常蹲 两膝稍屈、 直, 上下蹲膝反复做20次。 能防治膝 关节炎, 增强下肢肌力。 第17式:腿常跷 一 侧下肢着 地, 另一侧下肢伸直上跷, 固定在一 定高度, 约5分钟, 两腿交替。 能防治 下肢肌肉萎缩, 增强下肢活动力量。 第18式: 跟常颠 两脚跟慢慢踮 起后用力下颠, 反复做7~10次。 能防 治多种慢性病, 提高体力、 智力。

中医养生的最优运动

中医养生的最优运动

中医养生的最优运动:健脑抗衰减肥健美抗高血压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六类运动是锻炼的最优运动,这六类运动不仅可以预防多种疾病,同时还可以增进健美。

⒈最优健脑运动:凡是运动都有健脑作用,其中尤以弹跳运动为佳,可促进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能量,更主要的是可起到通经活络、健脑和温肺的作用,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

⒉最优抗衰运动:抗衰老的健身方法首推跑步。

实验证明,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健身跑,就可以调动体内抗氧化酶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抗衰老的作用。

⒊最优减肥运动:以手脚并用的运动效果最好,如滑雪、游泳等。

如果你正当壮年,也可以选择拳击、爬山等运动,对消耗脂肪特别有效。

⒋最优健美运动:只要持之以恒进行健美操和体操运动,加强平衡性和协调性锻炼,就会收到明显效果。

⒌最优抗高血压运动:可供高血压病人选择的运动方式有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散步等运动通过肌肉的反复收缩,促使血管收缩与扩张,从而降低血压。

而不宜选择举、拉、推、挑重物之类的活动,因为这可诱发血压上升。

地远、近、上、下调节和运动,不断使睫状肌放松和收缩,大大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因而能行之有效地改善睫状肌的功能。

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源于导引的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

然而,无论那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中国传统养生体育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验证,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

它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旨在保护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几个主要方面,并探讨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多重益处。

一、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代表之一,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功效。

它强调用舒缓的运动姿势和深呼吸来调整身心状态,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性。

太极拳能够锻炼肌肉、强化骨骼,并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能量的流动。

此外,太极拳还能改善呼吸、提高心肺功能,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二、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集中注意力来培养和保持身体内部能量的练习方法。

气功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医学中,被认为能够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通过练习气功,人们可以加强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并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三、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体操,由八个动作组成,其目的是提高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八段锦通过扭转、伸展和放松身体来促进气血畅通,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它还可以改善姿势和坐姿的问题,预防腰椎疾病和颈椎病等常见问题。

四、武术武术作为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要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自卫技术,也是一种全面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

通过学习武术,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并培养战略思维和专注力。

武术的练习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培养自信心和意志力。

五、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国传统养生的另一重要方面,通过按摩和推拿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推拿按摩不仅可以舒缓身体的疼痛和肌肉紧张,还可以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并对神经系统产生积极影响。

它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养生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多重益处。

对个人而言,通过练习传统养生体育,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提高精神状态,并延缓衰老和提高寿命。

实用运动养生妙招

实用运动养生妙招

保健小知识一、十二时辰养生法1、卯时(5:00-7:00)见晨光即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摩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用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

最后去室外晨练。

2、辰时(7:00-9:00)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头百余次,有醒脑明目之作用;早餐宜食粥。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手摩小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刺激肠胃蠕动,促其消化。

3、巳时(9:00-11:00)此时或读书或做家务,或种菜养花。

疲倦时即闭目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

不宜高声与人长谈阔论。

因为说话多易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最好“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13:00)午餐应美食,要求食物暖软,不吃生冷坚硬之食物。

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

5、未时(13:00-15:00)此时最好午休,以养精气神。

6、申时(15:00-17:00)此时读名人诗文,或练习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7、酉时(17:00-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贪多。

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

晚漱口以固牙齿。

8、戍时(19:00-21:00)轻微活动后安眠。

睡时宜右侧,“睡如弓”。

先收心,后睡眠,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安睡。

9、亥、子时(21:00-1:00)安眠养正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

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畅,忌睡姿只固定一种姿势。

10、丑、寅时(1:00-5:00)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强制,60岁以后要量力而行。

二、简易养生法中医药学在与疾病和衰老的长期斗争中,找到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延年益寿良方要诀。

1、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

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

十大古法养生

十大古法养生

十大古法养生古代养生方法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下,掌握古法养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

本文将介绍十种古法养生方法,以帮助读者改善生活品质。

一、中医调理:中医养生是我国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

通过中医的理论与诊疗方法,人们可以了解自身的体质差异,并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习惯,以达到滋补调理身体的效果。

二、太极养生: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兼具运动和养生的双重效果。

通过太极的练习,可以促进身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动,增强体力和协调性,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平衡。

三、传统饮食:中华传统饮食讲究季节搭配和食物属性的平衡。

如冬季食用温热的食物,夏季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等。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提供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保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四、茶艺养生:中国传统茶文化,将茶叶与养生结合得淋漓尽致。

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对人体有多种益处,如抗氧化、提神醒脑等。

品茶不仅可以享受茶的香气和口感,同时也是一种舒缓心情、陶冶情操的方式。

五、针灸按摩:针灸和按摩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各种疾病和不适。

这些古老而有效的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六、气功疗法:气功通过运用正确认识、调控呼吸和锻炼身体姿势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练习气功可以改善体质、增强自愈能力,预防疾病。

七、草药疗法:中草药是中医养生和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草药,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抵抗疾病。

常见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芪等,其有效成分可以帮助促进身体的健康。

八、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参与户外活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例如登山、徒步旅行、慢跑等运动方式,都有助于舒缓疲劳,养护身心。

九、音乐疗法:音乐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聆听悦耳的音乐,可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缓解各种情绪烦躁和不适感。

传统功法养生保健技术—易筋经养生保健功法(中医保健技能课件)

传统功法养生保健技术—易筋经养生保健功法(中医保健技能课件)
❖ 猿戏即模仿猿的形象,猿机警灵活,好动无定。练此戏就是要 外练肢体的灵活性,内练抑制思想活动,达到思想清静,体轻 身健的目的。要求意守脐中,以求形动而神静;
❖ 鸟戏又称鹤戏,即模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此戏要意 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生气之海;鹤戏可以调达气血 ,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
春夏养阳
❖ 所谓“春夏养阳”,就是要求人们顺从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
,重视保养阳气,以达到健体延年的目的。著名养生学家汪绮石在《理虚 元鉴》里明确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 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 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 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 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2.五禽戏的练功要领:全身放松;呼吸均匀;专注意守 ;动作自然。
第二节 常用传统养生功法
学习目标
【熟悉】 1.八段锦的练功方法 2.易筋经的练功方法
八段锦
一、概 念
❖ 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名“
八段”,因为这种健身功作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 疾,其效果甚佳,而且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有如展 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
课堂小结
1.运动养生原则:动静结合、练养相兼、循序渐进、持 之以恒。 2.运动养生特点: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注重
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融导引、气功、武术 、医理为一体;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
第二节 常用传统养生功法
学习目标
【熟悉】 1.太极拳的练功方法 2.五禽戏的练功方法
太极拳
一、概 念
秋冬养阴
❖ 秋冬养阴 ,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秋冬之时,万 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 养五脏。凡有损失阴精的情况皆应避免。

中华武术的养生之道

中华武术的养生之道

中华武术的养生之道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养生智慧。

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运动方式,中华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

中华武术的养生之道体现在多个方面:一、修身养性中华武术强调内外兼修,注重调养身心。

通过练习中华武术,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律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形成持久的健康习惯。

同时,通过呼吸、冥想、打坐等方法调节身心,平衡身体的阴阳,调和五脏六腑的功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二、强身健体中华武术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力量、耐力和速度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训练。

在练习拳法、剑法、棍法等过程中,可以锻炼肌肉、韧带、筋骨,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抗压能力。

长期坚持练习中华武术可以改善体质,预防各类慢性病,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三、调理气血中华武术融合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强调气血的流通与调理。

通过练习呼吸法、气功、易筋经等内功训练方法可以调和人体气血,畅通经络,促进身体能量的循环。

良好的气血循环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可以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提高身体的抗压能力。

四、提高专注力和应对能力中华武术的练习需要专注和耐心,通过反复练习各种招式和套路,可以培养人的专注力和耐心,提高人的应变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这种训练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五、促进社交交流与文化传承中华武术是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体育运动。

在练习中华武术的过程中,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增进交流。

同时,通过学习武术技术和文化内涵,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华武术文化。

总之,中华武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健身运动方式,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更能够帮助人们养生保健、延缓衰老。

通过修身养性、强身健体、调理气血、提高专注力和应对能力、促进社交交流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中华武术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健康养生之道。

最佳中医运动养生四法推荐

最佳中医运动养生四法推荐

最佳中医运动养生四法推荐*导读:时下,中医养生俨然已成为时尚人士最为热衷的事情。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时下,中医养生俨然已成为时尚人士最为热衷的事情。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四种简单易学的中医运动养生法,一分钟就能学会哦。

*养生方法一:踏步摇头法放松仰卧于地板,两手抱于颈,好像要做仰卧起坐,头略微抬起,现在我们开始做原地踏步的动作。

脚跟贴着地板,两脚一收一伸踩着虚空,做原地踏步的动作就对了。

动作不要大,同时头随着脚的伸缩而向左右摆动,收左脚时头向右摆,收右脚时头向左摆。

这个动作主要是锻炼整个脊椎,也就是督脉。

督脉是阳经之海,总摄各条阳经,能够升发人体阳气。

所以这个方法只要练上几下,就会让人浑身发热、气血旺盛,尤其对于肾脏有很好的强壮作用,且活血通络作用很强,可治疗虚寒及腰腿病,对心脏及脑供血不足的人效果明显,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不过要注意的是,练此法时脊椎供血非常旺盛,正是要打通督脉,但是有些人脊椎长期有瘀血阻滞,或侧弯,或膨出,或钙化,这时就会感到脊椎某些部位会产生一些较强烈痛感,也就是好血在冲击这些病灶。

不必担心,这种痛感很快就会过去。

为了使锻炼更加顺畅安全,锻炼要循序渐进,时间宁少勿多,以不疲劳为准。

另外,如在练完此法后取俯卧位,让人用掌根从颈一直按摩到尾骨,常会发现有格外疼痛的点,需稍加仔细按摩,这样可加速打通督脉。

*养生方法二:叩首法叩首,顾名思义就是磕头,学道本无门,叩首先有益。

但是,我们练的叩首不是头碰地,而是头叩手背,就像是我们趴在桌上打盹时将额头压在手背上的感觉。

然后按叩头的样子,以额头部分(鼻根至前发际线)撞击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

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后仰的动作,每15次为一小节。

接着从鼻根到下巴轻轻撞揉手背,每反复10次为一小节,撞揉时面部始终与手背相贴进行(撞揉时频率要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传统运动养生法
运动养生法
• 运用传统的导引、吐纳、武术等体育运动
方式进行锻炼,通过活动筋骨关节,调节 气息,宁心安神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 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法,又称 为传统健身术。
第一节 运动养生的作用机理及原则
运动养生机理
•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
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
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
生的一大特点。
• (四)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而养生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观点,自然界的各种规律性
变化对人体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只有顺应四时变化而进行
各种运动健身活动,才能真正保养好人体的生机而祛病强
身,延年益寿。
• (二)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 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
动形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 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形、神 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 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特点
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的目的, 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之为气功养生。
• 气功养生是指通过①调心(控制意识,
松弛身心)、②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 呼吸)、③调身(调整身体姿势、轻松自 然地运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 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以达到 强身保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
• 气功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我国古
在空调屋内不能见太阳,殊不知这样最易损伤阳气,导致空调病,甚至久而 久之因此损伤脏腑。
• 顺应四时的变化使机体与外界阴阳变化的保持一致,人类才能顺应自然,因
此,夏季参加适当运动,通过各种有益的运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 阳气是十分必要的。在锻炼过程中,既要避免酷暑烈日,又要“无厌于日”, 适当多接触一些阳光。
•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在气功锻炼的过程中,
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有助于中枢神经 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因而 可以使亢奋激动的情绪得到改善。调息则通过呼 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 官功能。同时,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 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而调心,意守以至于入静 时对大脑皮层有调节作用,可以使大脑皮层细胞 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能对外感性有害刺激产生保 护作用。因此,炼功中出现的呼吸抑制、交感神 经抑制和骨骼肌放松等,是生理上的“内稳定”, 是人体内在运行最正常的时刻,可以使大脑的活 动有序化,从而大大提高脑细胞的活动效率,使 大脑的潜力得以发挥,更好地开发人的智慧。所 以说,气功可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养生机理
• 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
身术,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 气、神的和谐统一。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 宁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和缓,气道畅通, 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 从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 还虚”。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 三者融为一体,以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足、 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 衰老。
第二节 运动养生的特点和优点
运动养生的特点
• (一)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 • 无论哪一种传统的身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
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 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 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 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 统一。所以,健身运动的每一招式,都是与中医理论密切 相关。
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
运动养生的原则
(一)动静结合 1.动功与静功结合 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二)练养相兼 指锻炼与合理修养并重,与一味注重强度,不顾休息相对而言,对 体弱者尤其重要。 (三)循序渐进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 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 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 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 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 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 达。 (四)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流水不腐,户枢 不蠹”,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 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 和毅力的锻炼。
秋冬养阴
• 秋冬养阴 ,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秋冬之时,
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 以润养五脏。凡有损失阴精的情况皆应避免。——《素 问·四气调神大论》。
• 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
以防伤阴, 同时更要防止运动过度大量出汗损伤阴液。 运动要适可而止,以站桩、放松功等静功为主,即使练习 动功,也不能太过,以微汗即止为上。
• (三)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
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
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 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
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 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
松静的基础上,意守丹田的方法,进一步把心安 定下来,排除杂念,以达到“入静”状态。“入” 是进入,“静”是安静、“入静”就是达到对外 界刺激不予理采的清静状态。此时头脑清醒,似 睡非睡,即所谓“气功态”。
(二)强调身心统一、松静自然

为了达到入静,要求意念和气息必须密切配合,呼吸
放松,舌抵上腭,用意念诱导气的运行。身体也要放松,
以做到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在练习过程中一般容易有两
种偏向,一是急于求成,练得过多、过猛;一是松懈傲慢,
放任自流。因此,练功者必须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多下
苦功,克服松懈情绪。同时,也要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
循序渐进,克服急于求成的想法。人体内部的变化是逐渐
产生的,不可操之过急。只要持之以恒,是会达到目的的。
练功要点
• 气功的门派较多,然在功法上,大致可分为动、
静两类。所谓静功,即在练功时要求形体不动, 如坐功、卧功、站功等;所谓动功,即在练功时, 形体要做各种动作进行锻炼,即通常所说“内炼 一口气,外炼筋骨皮”。
• 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在练功的基本要求上,大
体是一致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调息、调身、调心
• 调息即调整呼吸,练功时要求呼吸深长、缓慢、
均匀,此又称气息或练气。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 鼻吸、鼻呼,或鼻吸、口呼,逐渐把呼吸练得柔 和、细缓、均匀、深长。
• 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势、
形态的要求,强调身体放松、自然,以使内气循 经运行畅通无阻。
• 调心即意识训练,又称为意守或练意,指在形神
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
• ①调意识以养神,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乃是身体健康的
根本,这与西方观点有所不同(健康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 体);
• ②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 • ③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
通,营养整个机体。
• 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气功、引导 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 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 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 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
• 动作要领:1、呼吸要顺畅,动作要舒展,不用拙力,
注意动作与呼吸的配合。2、注意动静、松紧、刚柔、虚 实的关系,做到外静内松,上松下紧,呼吸自然,形、意、 力三合为一。3、体会“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及“无为 而治”一、太 极 拳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 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形气和随,外可活动筋骨,内 可流通气血,谐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 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 有效的传统养生法 。
• 五、武术养生派 • 武术养生以强健身体、攻防技击为目的,讲究意与气
和、气与力合,气贯四梢、动静锤炼。内家拳注重意,如 太极、形意、八卦;外家拳注重力,如长拳、虎拳等。
• 六、民间养生派 • 流传民间,师徒相授,淡泊养生,不求名利,不立文
字,不求推广。
(附:气功养生)
• 运用传统的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行气的锻
• 三、道家养生派 • 始于老、庄,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以导引、
吐纳、抱一、炼丹、胎息等方法来修道、修真及养寿。
• 四、佛家养生派 • 佛家强调精神解脱,主张“四大皆空”“普度众生”
(大乘),以求得脱离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具体方 法则注重“戒、定、慧”三学(小乘),通过戒(持戒以 弃恶从善)、定(禅定以明心见性)来达到慧(智慧,通 达宇宙人生的真正的智慧)。易筋经、罗汉拳等等也是在 此基础上锻炼身心的养生功法。
姿势自然而正确,方可达到身心统一,达到“人静”。

所谓松静自然,是指在气功锻炼中必须强调身体的松
弛和情绪的安静,要尽力避免紧张和解除紧张。在一种轻
松自然的情况下练功则可达到神气合一,形神会一,协调
整体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