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三章脂质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脂质化学

《生物化学》-脂质化学
概述
一、脂类物质概念 脂类是是生物体中的重要有机物,其共同点是
低(不)溶于水,高(易)溶于苯、乙醚、氯仿及 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大多数脂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肪 酸和醇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以及与这些化合物的 生物合成或生物功能紧密相关的一类物质。 二、脂类物质的分类 (一)按其化学组成分 (二)按其生物学功能分
(2)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为顺式结构。 (3)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 (4) 一般动物脂肪酸大多饱和的,熔点高;高等植物 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多,熔点低。
哺乳动物和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
三、必需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1)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2.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质 (1)溶解性: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一般不溶于丙酮。 (2)磷脂是两亲脂质,可做乳化剂,在水中能形成双
分层微囊。
(3)磷脂的水解
被碱水解 被酸水解 被专一性磷脂酶水解
甘油磷脂在弱碱、强碱和酸的条件下水解
弱、强碱 弱、强碱
(1)弱碱(氨水)水解产物: 脂肪酸盐和甘油-3-磷酰醇

药用


其他工业用(如化妆品)
第三节 磷脂和鞘脂(复合脂质 )
磷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 鞘脂:包括鞘磷脂和鞘糖脂。
甘油磷脂是第一大类膜脂,鞘脂第二大类膜脂
(一)甘油磷脂

生物化学脂类

生物化学脂类
• 中和1 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 油脂的酸值(酸价)。
• 油脂的酸败程度可用酸值来表示。
整理课件
22
三、三酰甘油的理化性质
• 几个表达值
• 皂化值(评估油的质量)
完全皂化1克油脂所需KOH的毫克数。
• 酸值(酸败程度)
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KOH毫克数。
• 碘值(不饱和键的多少)
整理课件
34
重要的甘油磷脂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简PC)
磷脂酰丝氨酸(PS)
醇,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粘稠液。 • 可作为炸药原料、防冻剂、防干剂、柔软剂。
整理课件
8
第二节 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
二、结构和类型
2、脂肪酸 (Fatty acids)

结构
含一个羧酸和一个烃基(为3-33个碳原子)。脂肪烃链以线性为主, 分支或 环状烃链少数。

特点
1.大多数脂肪酸是不带分支的偶数碳原子数目; 2.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多是以顺式构象存在,且第一个双键常位于
整理课件
20
三、三酰甘油的理化性质
• 化学反应
3、乙酰化作用
1g乙酰化的油脂分解出的乙酸用KOH中和时所需的 KOH毫克数称为乙酰化值(acetylation number)。
整理课件

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第03章脂质代谢与运动

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第03章脂质代谢与运动
脂质代谢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脂质代谢为运动提供能量,特别是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脂肪酸氧化 供能具有高效、低氧耗的特点,对提高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脂质代谢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维持能量平衡
脂质是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通 过脂质代谢为身体提供持续的能 量,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保护和修复肌肉组

脂质代谢产生的脂肪酸可以作为 合成磷脂的原料,磷脂对细胞膜 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同 时还有助于肌肉组织的保护和修 复。
05
运动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有氧运动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有氧运动能够提高脂肪供能比例,促进脂肪的 氧化分解,减少体脂含量。
有氧运动能够增加脂肪酶的活性,促进脂肪的 分解和代谢。
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血液中高密 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利 于血脂的控制和心血管健康。
无氧运动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地利用脂肪作为能源物质。
控制饮食
合理控制饮食中脂肪、糖和蛋白质 的比例,增加膳食纤维等低热量、 高营养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脂肪供 能的比例。
采用间歇性训练
间歇性训练可以提高机体对氧的利 用效率,促进脂肪氧化分解,提高 脂肪供能的比例。
THANKS
感谢观看
2
胆固醇在消化过程中被分解成游离胆固醇和胆固 醇酯,与脂肪酸一起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
3

3第三章脂类

3第三章脂类
典型抗氧化剂: ➢ Superoxidae dismutase (SOD) ➢ Catalase (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 ➢ Vitamin E:生育酚,与VC协同作用,可循环作用。
研究生生物化学
3、磷 脂 类
磷脂:分子中含磷酸的复 合脂,可根据所含醇的不 同,分为甘油磷脂类和鞘 氨醇磷脂类。
研究生生物化学
脂类
(1)Fatty acid
饱和脂肪酸:硬脂酸(18碳脂肪酸)、软脂酸(16碳脂肪酸)、 花生酸(二十碳酸)等。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18碳一烯酸[9])、亚油酸(18碳二烯酸[9, 12])、亚麻酸(18碳三烯酸[9,12,15或6,9,12])、花生四 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维生素(A、D、E、K)、激素类(类固醇类)、电子传递体 (CoQ)。
研究生生物化学
脂类
共同特征:低溶于而易溶于非极性溶剂的一类生物有机分子 (注:界面溶解性和容积溶解性,P80)
生物体内的脂质按组成可分为五类: ➢ 单纯脂:脂肪酸与醇所形成的酯,其中甘油三酯通称为油脂,
而高级醇的脂肪酸酯称为蜡 ➢ 复合酯:除醇和脂肪酸以外,还含有其他物质,如磷脂,鞘
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其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 肪酸,如:亚油酸(18:2 △9,12),a-亚麻酸(18:3 △9,12,15 ), r-亚 麻酸(18:3 △6,9,12 )。功能:合成动物的激素,如前列腺素

脂的生物化学

脂的生物化学

(4)过氧化氢:过氧键不稳定,见光均裂成羟自由基。可由超
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生成,也可由酶促反应直接生成。过氧化
氢通过生成羟自由基对细胞造成伤害。
(5)单线态氧:是普通氧的激发态,无顺磁性,虽不是自由基,
但反应活性高,可在自由基反应中生成。
13
3.自由基链反应
引发:反应性足够强的起始自由基抽去脂质分子 的氢原子,或高能辐射使脂质分子均裂,可生成起始 脂质自由基。
(三)胆固醇和非动
物固醇
胆固醇在脑、肝、
肾和蛋黄中含量很高,
主要存在于细胞膜,
属于两性分子,可转
化为多种活性物质,
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导
致动脉粥样硬化。
植物固醇存在于
谷物中,能抑制胆固
8
(二)三酰甘油的类型及二酰甘油、单酰甘油 三酰甘油的R1,R2,R3相同时,为简单三酰甘油, 若R1,R2,R3不
同则为混合三酰甘油,大多数天然油脂是简单三酰甘油和混合三酰甘油的 混合物。
二酰甘油和单酰甘油在自然界存在不多,是合成反应的中间物,单酰 甘油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乳化剂。 (三)烷醚酰基甘油
增长:起始脂质自由基通过加成、抽氢、断裂等 一种或几种方式生成更多的脂质自由基,这种反应反 复进行,即成为链式反应。
终止:两个自由基之间可发生偶联或歧化反应, 消除自由基,使链式反应终止。
14

生物化学——3脂质

生物化学——3脂质

(二)三酰甘油
1、甘油三酯的类型
在三酰甘油的通式中R1,R2和R3相当于各种脂 肪酸的烃链。 简单三酰甘油(simple TG) 混合三酰甘油(mixed TG)。
大多数天然的油脂都是简单甘油三酯和混合甘油 三酯的复杂混合物。
甘油三酯的结构
2甘油三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纯的三脂酰甘油是无色、无味、无嗅的稠状液体或蜡状固
神经酰胺和神经鞘氨醇的化学结构
鞘磷脂的结构通式
三、 萜类和类固醇
萜类(terpenes)
萜类属于非皂化性物质,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连接方式
异戊二烯的连接方式一般是头尾相连,但也有尾尾相接 的。
异戊二烯的分类
1. 单萜 2. 倍半萜 3. 双萜 4. 三萜 5. 四萜 6. 多萜
几种萜类物质的结构和名称
可可油
53.9
肉豆蔻油、乳脂
63.1
动、植物油脂
69.6
动、植物油脂
76.5
花生油
81.5
山萮油
84.0
海红豆油、花生油
88.5 93 ~ 94
蜂 麻蜡蜡、植物蜡如亚 蜂蜡、巴西棕榈蜡、 竹蜡
通俗名
系统名
简写符号 结构
熔点℃ 主要来源
棕 榈 油 酸 十 六 碳 -9- 烯 酸(顺) 16:1∆9c
(4)乙酰化(acetylation number)

运动生物化学第三章

运动生物化学第三章

脂 肪

ATP
硫激酶

脂酰-CoA

FADH2
脂酰-CoA脱氢酶
反式Δ2烯脂酰-CoA
H2O L-3-羟脂酰-CoA
烯脂酰-CoA水合 酶
NADH β-酮脂酰-CoA
羟脂酰-CoA脱氢 酶
硫解酶
乙酰-CoA
脂酰-CoA
(脱下了两个碳原子)
B
14
(二)脂肪酸β-氧化的生理意义
1、β-氧化是体内脂肪酸分解的主要途径,可以 供给机体所需要的大量能量
B
24
一、运动时的脂肪代谢
运动时脂肪参加能量代谢的作用是与血浆游离 脂肪酸的密不可分的。 游离脂肪酸在血浆库内转换率高,可以成为多 种器官和组织的供能物质,也是安静、运动时骨 骼肌的主要供能物质之一。
B
25
脂肪参与分解供能的三种主要来源
骨骼肌胞浆中的脂滴
能量
脂库中的脂肪
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肪
B
26
再酯化过程(三酰甘油-脂肪酸循环):一部分脂 肪水解后生成的脂肪酸通过合成脂酰辅酶A,再与 α-甘油磷酸合成三酰甘油。
60%-80%最大心率的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脂代谢 的状况。
2、耐力训练对LDL-C的影响 耐力训练使血浆LDL-C水平降低。
B
43
作业
一、是非判断题 1、运动时,骨骼肌氧化利用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比例随运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 2、脂肪是低强度长时间运动时的主要能源物质。 () 3、高水平耐力运动员脂肪酸氧化分解的能力明显高于一般人,运动时脂肪供能 的比例显著增加。() 4、运动时人体脂肪组织内脂肪水解所产生的脂肪酸大约1/3进入血液,2/3经再 酯化作用生成三酰甘油。()

生物化学第三章脂类

生物化学第三章脂类
油酸(十八烯酸) C18:1(9)
二、油脂的性质1(总)
(1)溶解性 (2)皂化作用 (3)乳化作用 (4)自动氧化
二、油脂的性质2(溶解性)
(一)溶解性 ➢ 三酯酰甘油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丙 酮、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二酰甘油和单酰甘油因有游离羟基, 可成微粒或微团
二、油脂的性质3
(二)皂化作用 油脂的碱水解过程
➢举例:肥皂去污
二、油脂的性质4
(四)自动氧化
➢油脂酸败: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就会产 生一种难闻的气味,这种现象即油脂酸败
➢酸败的化学本质:一方面油脂中的不饱和
脂肪酸的双键在空气中氧的氧化作用下,成为 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继续分解生成有臭味的低级 醛、酮、羧酸等衍生物;另一方面是由于霉菌 或酯酶将油脂水解为低级脂肪酸,经氧化成酮 酸,脱羧成酮类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 磷脂 胆固醇 糖脂 书35页
(1)膜脂2
(1)膜脂3
液态膜(溶胶) 转相温度 固态膜(凝胶) (约10~250C)
>转相温度
<转相温度
(2)膜蛋白1(分类)
(1)外在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通 过静电作用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 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为水溶性蛋白 (2)内在蛋白:水不溶性,分布在磷 脂的双分子层中,以疏水和亲水两部分 分别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两部分结合
第三章 脂类和生物膜

生物化学脂质

生物化学脂质
OH碱性
CH3
NH4OH
胆碱
胆碱具有碱性、醇性。
乙 酰 胆 碱 酶
(H 3 C 3 N )C2 C H 2 O H+ H C3 C HOOH(H 3 C 3 N )C2 C H 2 O HC 3+ O 2 O H C
OH
胆 碱 酯 酶
OH
乙 酰 胆 碱
胆碱的生物功能
(1)乙酰胆碱是重要的神经递质,传导神经冲动。 (2)防止脂肪肝。 (3)生物体内的甲基供体。
生物化学脂质
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 人体内氧化1g脂肪可得到38KJ热能 氧化1g糖或蛋白质只能得到17KJ热能
2.保护作用和御寒作用 3.为脂溶性物质提供溶剂,促进人及动物体吸收脂 溶性物质。 4.提供必需脂酸。
5.构建生物膜。
6.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的物质,与细胞识别、免疫等 密切相关。
卵磷脂与脑磷脂在体内可互变
HC CH2N O H H 3+- CO2
CH2OH CH2 +CH3
生物化学脂质
C.氧化
温和条件下氧化(如空气)
O 2
CH CH
CH CH分 裂 醛 ( 或 酮 ) + 酸 等
OO
过 氧 化 物
O2
CHCH
CHCH 聚 合 OO
过氧化物
CHCH
OO

第3章_脂类

第3章_脂类

油脂中脂肪酸含量的多少是评价其质量高低的指标 之一,通常用酸价和皂化值、酯值和不皂化物来表示。
①酸价 酸价是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 毫克数。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它因油脂的精炼程度、保存时间及水解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完全精炼 好的油,酸价一般在0.03左右,而毛油酸价多在1以上。所以酸价的高低 是衡量油脂好坏的指标。
单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2.各类生物脂肪中脂肪酸组成的特点
①陆地上动、植物脂肪:C16~C18的脂肪酸,尤
以C18为最多。 动物脂肪:软脂酸、油酸、硬脂酸为主 ; 植物脂肪: 果肉(棕榈油、橄榄油)--软脂酸、油酸、 亚油酸 种子脂肪中--软脂酸、油酸、亚油酸及 (或)亚麻酸为主
结构氢原子位于 碳碳双键同侧
反式脂肪酸
结构氢原子位于 碳碳双键异侧
重要概念
必须脂肪酸: 生物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 脂肪酸,它包含两个或多个双键 。 严格意义上讲,必须脂肪酸为亚油酸和亚麻酸, 但从广义上讲,生物体能合成 ,但合成量较少,还必须 由食物补充的脂肪酸,也被认为是必须脂肪酸,如AA、 DHA、EPA等。如果这些脂肪酸缺乏,会引起生物体生 理机能的紊乱,导致疾病发生。 非必须脂肪酸:生物体能自身合成,如生物体能自身合成 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

生物化学-3-脂类

生物化学-3-脂类
• 甘油糖脂
七、萜和类固醇
• 萜和类固醇,一般不含脂肪酸,属不可皂化脂质。
• 萜(terpene) 萜分子的碳架可看成是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单位
(isoprene unit),一种五碳单位(C5),连接而成。
CH3
CH3
OO
CH2 C CH CH2 CH2 C CH2CH2 O P O P O
isoprene unit isopentenyl- O O
• 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 1.中性鞘糖脂
CH2CH CH CH CH CH2 12 CH3 O NH OH
H CH2OOH H
CO
R1 cerebroside
OH H
HO
H
H OH
• 酸性鞘糖脂
(1)硫酸鞘糖脂:指糖基部分被硫酸化的鞘糖脂, 也称硫苷脂(sulfatide)。 (2)唾液酸鞘糖脂: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常 称神经节苷脂(gangliodide)。
O
C H 2O
C O
CH O C O
C H 2O C
C H 2O H
R3
CH OH
3 NaOH
R3
C H 2O H
+
R3
O
3 NaO C R3
a soap, Na or K
• (2)氢化和卤化

食品生物化学第三章脂类

食品生物化学第三章脂类

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稳定性较高,耐热性好,在普通 烹调温度下影响不大,抗氧化效果也好,用于长期保存的食品与焙烤 食品很有效。一般与BHA并用,并以柠檬酸或其他有机酸为增效剂。 相对BHA来说,毒性稍高一些。
PG:没食子酸丙酯。对热比较稳定。PG对猪油的抗 氧化作用较BHA和BHT强些。毒性较低。
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是较新的一类酚类抗氧化剂,其抗 氧化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高效食用油脂抗氧化剂
茶多酚类即从茶叶中提取的抗氧化物质,含有4种组分:表没食子 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及 儿茶素。它的抗氧化能力比VE、VC、BHT、BHA强几倍。
现在食品抗氧化剂发现天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虾青素(英文称 Astaxanthin,ASTA), 是从河螯虾外壳,牡蛎和鲑鱼中发现的一种 红色类胡萝卜素,用于牛奶、烘焙食品、高档饮料等领域。
第三章 脂类化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简单脂质 复杂脂质 分离与分析方法 油脂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功能性脂质
第一节 概 述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念
用油溶性溶剂从动植物各部分萃取出的物质。
共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中。
2、分类: 化学本质
(1)按水解产物多少: 简单脂质: 脂肪酸甘油酯 脂肪酸 蜡 甾醇酯 糖脂 磷酸脂 醚脂

第三章 脂质汇总

第三章 脂质汇总
第三章 脂质 lipid


学糖习 内类容


1、脂质简介 2、脂肪酸和三酰甘油 3、磷脂 4、其它酯类物质 5、脂质的过氧化作用
3.1引言
3.1.1脂类的概念
生 物 化 学
不溶或微溶于 水,易溶于 乙醚、氯仿、 苯等非极性 溶剂的生物 有机分子
3.1.2脂质的分类
单纯脂质 —甘油三脂和蜡
甘油磷脂




两种磷脂比较
生 物 化 学
鞘氨醇磷脂
甘油磷脂
3.4其它脂类物质
主要包括:

糖脂

萜类和类固醇类

脂蛋白等

3.4.1糖脂
糖类通过糖苷键与酯类形成的化合物
糖脂的结构
生 非极性尾
H3C
H2 H2 H2 H2 H2 H2 CCCCCC

H2
H2
H2
CCCCC H2 H2 H2 H2 H2 H2 H2 H2 H2 H2
学 三萜
……
倍半萜等
常见的萜类

维生素E



泛醌(CoQ) 叶绿醇、薄荷醇、樟脑等
2.固醇 (甾类)和类固醇
环戊烷多
氢菲结构

包括: 胆固醇
物 羊毛固醇

粪固醇 豆固醇

食品生物化学第三章脂类

食品生物化学第三章脂类

油脂
油:常温下 呈液体状态
脂:常温下 呈固体状态
C16:0 C18:0 C18:1 C18:2
8-13% 1-4% 70-81% 4-14%
花生油
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 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 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 饱和脂肪酸80%以上 油酸41.2%, 亚油酸37.6%。 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 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 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卵磷脂的来源: 植物种子、蛋黄
第四节 分离与分析方法
1、水蒸气蒸馏法
2、真空蒸馏法
3、低温结晶法 4、薄层色谱法
双向展开则是将样品点在方形薄层板的一侧的顶端,先沿着 一个方向展开,然后将板转动90°,再沿着另一方向展开的 为双向展开。
5、气相色谱法
6、液相色谱法
7、柱色谱法
第五节 油脂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稳定性好:含有 抗氧化物质芝麻明 ,芝麻酚林,芝麻酚
抗氧化剂
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因为加热后效果保持性好,在保存食 品上有效,它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抗氧化剂之一,也是我 国常用的抗氧化剂之一。一般认为BHA毒性很小,较为安全。
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稳定性较高,耐热性好,在普通 烹调温度下影响不大,抗氧化效果也好,用于长期保存的食品与焙烤 食品很有效。一般与BHA并用,并以柠檬酸或其他有机酸为增效剂。 相对BHA来说,毒性稍高一些。

生物化学第三章 脂类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第三章 脂类化学知识点整理

脂类的分类
化学组成
简单脂 由脂肪酸和醇(甘油或长链醇)形成 的脂。(如三酰甘油、蜡) 除了脂肪酸和醇之外,还含有磷酸/胆
复杂脂 碱、糖等。(如 糖脂、磷脂)
衍生脂质 萜类和类固醇及其衍生物
脂类的分类
储存 三酰甘油和蜡 脂质
生物学 功能
结构 脂质
即膜脂,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活性 脂溶性萜类维生素,类固醇激 脂质 素,前列腺素、泛醌等。
亲水端
疏水端
胆碱鞘磷脂 胆胺鞘磷脂
胆碱鞘磷脂
三、糖脂
糖通过其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的化合物。
(一)鞘糖脂: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形成β糖苷化合物,不含磷酸成分。分布膜外表面。
中性糖鞘脂 酸性糖鞘脂
1、中性糖鞘脂
脑苷脂
半乳糖基神经酰胺(Galβ1→1Cer) 葡萄糖基神经酰胺(Glcβ1→1Cer)
1
β-糖苷

23
葡萄糖
半乳糖
1、中性糖鞘脂 极性头基
H
乳糖基神经酰胺 (Galβ1→4Glcβ1→1Cer )
鞘糖脂疏水尾部深入膜的脂双层,极性糖基露在 细胞表面,不仅是血型抗原,而且与组织、器官 的特异性,细胞-细胞识别有关。
1 23
疏水尾
2、酸性糖鞘脂
神经节苷脂: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
甘油 三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贮存脂质 机体代谢燃料和储能形式(三酰甘油主要分
布在皮下、胸腔、腹腔、肌肉、骨髓等处的脂肪组织中,
是储备能源的主要形式);保护作用;绝缘保温、缓冲压 力、减轻摩擦振动
(2)结构脂质
(3)活性脂质
磷脂、糖脂、胆固醇等极性脂是构成生物膜
具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与细胞识别、种
的重要组分; 特异性、组织免疫等密切相关。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的本质是类固醇;各种脂溶性维生素是脂类的衍生物。



萜的特点:
植物中多数萜类具有特殊气味,是植 物特有油类的主要成分。如柠檬苦素、薄荷 醇、樟脑等。 维生素A、E、K等都属于萜类衍生物, 视黄醛是二萜,天然橡胶也是多萜。
六、类固醇类
类固醇也称甾类,由3个六元环(ABC环)和一个 五元环(D)稠合而成。D环称为环戊烷,ABC稠合环是 菲的衍生物,所以称环戊烷多氢菲,不能皂化。其中固 醇是在甾核的3位有一个羟基,在17位有一个分支烃链。
二、脂肪酸
脂肪酸(FA)是由一条长的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 组成的羧酸,生物体内大部分脂肪酸都是以结合形式 存在。 CH3-CH2-CH2-CH2-CH2-CH2------COOH
动物中的脂肪酸比较简单,碳骨架都是直链的,可含有
多个双键; 细菌的脂肪酸最多只有一个双键,但有些有支链或含有 环丙烷环,如结核酸就是饱和支链脂肪酸; 植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多于饱和脂肪酸,可能含有三键、 环氧基及环丙烯基等。
大多数单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键的位置在C9和C10之间(
Δ9),多不饱和脂肪酸通常有一个双键在Δ9,其余双键在 Δ9和烃链末端甲基之间。
(三)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构象
柔性大,完全伸展
一个双键有30°的 刚性弯曲(结节)
(四)脂肪酸盐与乳化作用
脂肪酸盐具有亲水基团(电离羧基)和疏水基团
(长的烃链),是典型的两亲化合物,是一种离子型 的去污剂,如:天然的胆汁盐酸、人工合成的十二烷 基磺酸钠(SDS)。
碘值大,表示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即不饱和程度高。
(3)乙酰化
含羟脂肪酸的油脂可与乙酸酐或其他的酰 化试剂作用形成酰化油脂。 油脂的羟化程度可以用乙酰值表示
乙酰值:中和从1克乙酰化产物中释放的乙酸所 需要的KOH的mg数。
(4)酸败作用
天然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就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主要是油脂的不饱和成分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
1、乳糜微粒(CM)
由小肠上皮细胞合成,主要来自食物油脂,颗粒 大,使光散射,呈乳浊状,这是用餐后血清浑浊的原 因。其比重小,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外源油脂,电泳 时乳糜微粒留在原点。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由肝细胞合成,主要成分也是油脂。主要生理功 能是转运内源油脂,如肝脏中由葡萄糖转化生成的脂 类,电泳时称为前β脂蛋白。
2)分子中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
3)双亲性;在水中形成双分子层微囊。
4)甘油磷脂的酯键和磷酸二酯键能被磷脂酶专一水
解。
3、几种常见的甘油磷脂:

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大豆、蛋黄中;是代谢中的一种甲
基供体,有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细胞膜组分 磷脂酰丝氨酸:是凝血酶原活化的表面催化剂。 磷脂酰肌醇: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中。 心磷脂(双磷脂酰甘油):心肌线粒体膜和细菌细胞膜中。

(一)三酰甘油性质
1.物理性质
三酰甘油一般无色、无味、无臭,呈中性。天然油脂因含 杂质而常具有颜色和气味。油脂比重小于1,不溶于水而溶于有
机溶剂。
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相应的饱和脂肪酸低,所以一般三 酰甘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者在室温时为液态,俗称油 。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三酰甘油在室温时通常为固态,俗称脂 天然油脂都是多种油脂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通常简称为油脂。
2、化学性质:
(1)水解和皂化:油脂能在酸、碱、蒸汽及脂酶的作用
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当用碱水解油脂时,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盐。脂肪酸的 钠盐和钾盐就是肥皂。因此把油脂的碱水解称为皂化。 皂化值:皂化1g油脂所需要的KOH的mg数
(2)氢化和碘化;
主要是不饱和的脂肪酸加成反应,包括氢化 和卤化; 通常把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称为 碘值。
多不饱和脂肪酸家族中的EPA(二十五碳五烯酸)和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于幼儿的大脑皮层发育非常重要。
(六)类二十碳烷
由20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而来,都含有20个碳 原子。 是体内的局部激素,效应一般局限在合成部位附近。

eg: 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
三、三酰甘油和蜡
1分子甘油和3分子 脂肪酸结合成的酯, 又称甘油三酯。 二酰甘油; 单酰甘油;
四、磷脂(phospholipids) P103
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类,主要参与细胞膜
系统的组成,少量存在于细胞的其它部位。
(一)甘油磷脂类
1、组成: 磷酸化的头部
+
三碳的甘油骨架
+
两条脂肪酸链
是生物膜的主要组分
组成生物膜的主体结构
2、甘油磷脂的性质:
1)脂溶性;溶于大多数含少量水的有机溶剂。
产生过氧化物,进而转化为醛酮等混合物。
酸败程度一般用酸值表示(acid value):中和1g油脂中游离
出的脂肪酸所需要的KOH的mg数。
酸值是衡量油脂质量的指标之一。
(二)蜡
蜡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由长链(16个碳原子以上) 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 温度较高时,蜡是柔软的固体,温度低时变硬。 蜡在皮肤、羽毛、果实表面及昆虫的外骨骼上起保护 作用。 天然蜡是多种蜡酯的混合物。 蜂蜡 是软脂酸(C16)和有26-34个碳的蜡醇形成的酯。 羊毛脂 是脂肪酸和羊毛固醇形成的酯。
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称为生物膜。
膜功能:
1.物质传递作用。 2.保护作用。 3.信息传递作用。 4.细胞识别作用。
5.能量转换作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
6.蛋白质合成与运输(糙面内质网膜)。
7.核质分开(核膜)。
生物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膜的组成和性质
电镜下表现出大体相同的形态,厚度在6~ 10nm左右的3片层结构。 膜的化学组成

2、脂质的分类
按化学组成分: (1)单纯脂质: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包括三酰甘油和蜡。 没有极性基团,是非极性脂,又称中性脂。 (2)复合脂质:除含脂肪酸和醇外尚有其他非脂分子的成分,包 括磷脂和糖脂。复合脂含有极性基团,是极性脂。 (3)衍生脂质:由单纯脂质和复合脂质衍生而来或与之关系密切 的物质,如:固醇类、萜、维生素、脂蛋白、脂酰CoA等 另外,根据是否能被碱水解而产生皂(脂肪酸盐),分为 皂化脂质和不可皂化脂质。非皂化脂包括类固醇、萜类等, 不含脂肪酸,不能被碱水解。 据脂质在水中和界面上的行为分:非极性和极性脂质。


2、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s)
(1)根据膜蛋白在膜上 的定位可分为: 膜内在蛋白: 与脂双层的疏水核心 紧密相连;跨膜或不跨 膜;在膜内不对称分布。 内在蛋白只能作旋转 和侧向运动。 外周蛋白: 分布在膜内或外表面。 在膜内表面,形成网状 的细胞骨架。
(2)膜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SDS除用于清洁外,高浓度时能够使蛋白质完全变 性,多肽链处于伸展状态。SDS凝胶电泳中变性蛋 白的迁移率与其相对分子量成正比。
乳化:油滴作为亲水物体悬于水中而成乳胶的过程。
(五)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
哺乳动物体内能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不能 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18C) 、亚麻酸(18C)等。 把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 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主要含于葵花子、大豆、芝麻 中;亚麻酸主要含于坚果、种子)。
2、植物固醇 是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不能被动物吸收利 用。主要有豆固醇、菜油固醇等。 3、酵母固醇 存在于酵母菌等真菌中,以麦角固醇最多, 经日光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2。
胆固醇
胆结石是固醇的晶体 冠心病是血清总胆固醇升高
(二)固醇衍生物类
胆汁酸
在肝中合成,人的胆汁中有三种胆汁酸: 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胆酸能与甘氨酸或牛 磺酸以肽键(酰胺键)结合,生成甘氨胆酸或牛磺胆 酸,它们是胆苦的主要原因。
鞘磷脂的组成
磷酸化的头部 (磷脂酰胆碱或乙醇 胺), 烃链一条来自鞘氨 醇、另一条来 源于脂肪酸。
五、萜类:

萜类的碳骨架可以看成由两个 或多个异戊二烯单位连接而成, 可头尾相连,也可尾尾相连; 形成的萜类可以是直链的,也 可是环状的。

都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不含 脂肪酸,是非皂化脂。
其分类主要根据异戊二烯数目 半萜:1个异戊二烯 单萜:2个异戊二烯 倍半萜:3个异戊二烯
膜脂:主要是磷脂、固醇和鞘磷脂。当磷脂分散于水 相时,可形成脂质体。 膜蛋白
糖类
另外还有水和金属离子等。
锚定膜蛋白
内嵌蛋白
糖脂
胆固醇
磷脂
1、膜脂(Membrane Lipids)

磷脂:都是两亲分子,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们在 生物膜中的双分子层排列。 糖脂:动物细胞的质膜几乎都含有糖脂,含量 约占外层膜脂的5%,它们大多是鞘胺醇的衍 生物。 胆固醇:动物细胞含量高于植物细胞,胆固醇 的两亲特点对生物膜中脂质的物理状态有一定 的调节作用。
由清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构成,前者由肝脏合成, 在油脂组织中组成VHDL。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游离脂 肪酸。
第二节
生物膜
(Biological Membranes)
概念: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任何 细胞都以一层薄膜(细胞膜或外周膜)将内含 物与外界环境分开;真核细胞内还有许多内膜 系统,组成各种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
第三章
脂类和生物膜
(Lipids and membranes)
第一节 脂类
一、引言 二、脂肪酸 三、三酰甘油和蜡 四、磷脂 五、萜类 六、类固醇 七、脂蛋白
一、引言
1、脂类的定义

脂类:是一类低溶于 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 剂(氯仿、乙醚、丙 酮、苯等)的生物有 机分子。 大多数脂质是脂肪酸 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 其衍生物。
胆固醇
睾酮雄性激素
雌激素

类固醇的主要功能:
wenku.baidu.com
1)膜的组分——胆固醇; 2)作为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酮等起代 谢调节作用; 3)作为乳化剂——胆汁酸的前体,帮助脂类的 消化吸收; 4)维生素的组分——维生素D
(一)固醇分类
主要有以下三种:
1、胆固醇 是最常见的动物固醇,是高等动物生物膜的重 要成分,占质膜脂类的20%以上,占细胞器膜的5%。胆固 醇还是一些活性物质的前体,如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胆 汁酸等都是胆固醇的衍生物。
外周蛋白:以静电力或非共价键等较弱的键与其它 膜蛋白相互作用连接在膜上。较容易分离,溶于水, 占膜蛋白的20~30%。 内在蛋白:主要靠疏水基相互作用;另外还有共价 键,占膜蛋白的70~80%
3、膜糖类(Membrane Carbohydrates):
覆盖在膜外表面,约占细胞膜重量的2~10%, 有些可连在脂质上如鞘糖脂,也可连在膜蛋 白的多肽链上。 功能: 起保护作用; 接受外界的信息和细胞间的识别; 维持膜的不对称。
强心苷和蟾毒
它们能使心率降低,强度增加。 强心苷来自玄参科及百合科植物,最常见的是洋地黄 毒素。 蟾毒是蟾蜍分泌的,以酯的形式存在,与前者相似。
七、脂蛋白
由脂质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脂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浆中,所以也称血浆脂蛋白 是脂质在血液中的转运形式。
血浆脂蛋白通常用超速离心法根据其密度 由小到大分为五种:
(一)脂肪酸种类:
按是否含双键,脂肪酸分:

饱和脂肪酸 如:软脂酸(16C)、 硬脂酸(18C) 不饱和脂肪酸 如:油酸(18:1Δ9c)、 亚油酸(9,12-18(碳) 二烯酸) 。

(二)脂肪酸命名
脂肪酸的俗名主要反映其来源和特点。 系统名反映其碳原子数目、双键数和位置。
如:硬脂酸的系统名是十八烷酸,用18:0表示,其中 “18”表示碳链长度,“0”表示无双键;油酸是十八碳-9烯酸,用18:1Δ9c表示,“1”表示有一个双键;反油酸用 18:1Δ9trans(反式)表示。
3、低密度脂蛋白(LDL)
来自肝脏,富含胆固醇,磷脂。主要生理功能是 转运胆固醇和磷脂到肝脏。含量过高易患动脉粥样硬 化。电泳时称为β脂蛋白。
4、高密度脂蛋白(HDL)
来自肝脏,其颗粒最小,脂类主要是磷脂和胆固 醇。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磷脂和胆固醇。电泳时称为 α脂蛋白。可激活脂肪酶,清除胆固醇。
5、极高密度脂蛋白(VH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