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未签订劳务合同补偿标准
![未签订劳务合同补偿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77ce14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c.png)
一、背景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日益规范。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未签订劳务合同补偿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未签订劳务合同补偿标准1. 双倍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此规定旨在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无故辞退员工,除了支付双倍工资外,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为:(1)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2)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半年的,按半年支付。
3.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为:(1)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两倍;(2)赔偿金数额不超过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乘以本人月工资。
4. 其他补偿(1)代通知金:用人单位未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2)加班费、年假工资等:根据劳动者实际工作情况,支付相应的加班费、年假工资等。
三、维权途径1. 劳动仲裁: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金及相关费用;2. 劳动诉讼:劳动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总结未签订劳务合同补偿标准是我国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未履行签订劳动合同义务的处罚措施。
劳动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积极维权,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用人单位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保障双方权益。
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https://img.taocdn.com/s3/m/437f369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5.png)
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
然而,在实践中,有时会出现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下是不签劳动合同的赔偿方式及相关法律规定:1. 支付双倍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自劳动者开始工作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这是对用人单位未履行法定义务的惩罚性赔偿。
2. 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自劳动者开始工作之日起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法律上将视为双方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这意味着劳动者享有长期稳定的工作保障。
3. 赔偿劳动者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遭受的损失: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遭受损失,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这包括但不限于劳动者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无法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公积金待遇等。
4. 支付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通常是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进行。
5. 承担劳动者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无法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无法享受法定的福利待遇,如年假、病假等,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6. 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除了上述经济赔偿外,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等。
7. 劳动者的维权途径:劳动者在发现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法院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 用人单位的补救措施:如果用人单位意识到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错误,应及时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相应的赔偿。
9. 劳动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劳动者在发现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补签,并有权选择是否继续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模板)法82——未签劳动合同(模板)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模板)法82——未签劳动合同(模板)的双倍工资](https://img.taocdn.com/s3/m/d29689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6.png)
劳动合同法82——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劳动法律,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市场的稳定。
其中,第82条关于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问题备受关注。
未签劳动合同的定义未签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但未达成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应当建立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关系开始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者交付一份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的劳动合同。
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上一年度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五十的赔偿金。
也就是说,雇主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工资。
这一规定是为了强化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意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双倍工资赔偿计算方法按照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赔偿金的计算公式是用劳动者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乘以百分之五十。
具体算法如下:赔偿金 = 上一年度工资总额 × 0.5其中,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是指劳动者在雇佣单位工作的过去一年内所获得的全部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年终奖金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雇佣关系未超过一年,那么赔偿金将根据实际工资总额进行计算。
未签劳动合同的解决方式对于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合同法第10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尽快补订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或无法与劳动者达成一致,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
在解决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金。
法律保护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对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它旨在推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正式合同,确保劳动者能够合法享有应有的利益。
此外,该条款还对用人单位采取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进行了惩罚性赔偿,从法律上给予了劳动者更多的保护。
结语劳动合同法第82条明确规定了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问题,为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
两年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
![两年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938f67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d.png)
两年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乙方(劳动者):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在劳动合同签订方面存在争议,经双方友好协商,本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一、计算双倍工资的基数和时间1.甲方未与乙方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起,甲方应按照乙方实际工资支付双倍工资。
2.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为乙方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的实际工资,不包括甲方支付的加班费、奖金、津贴等。
3.双倍工资的支付时间为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起,至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之日止。
但最长不超过十一个月。
二、违约责任1.如甲方未按照本协议第一条规定支付双倍工资,甲方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应付双倍工资总额的50%。
2.如乙方未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合法、真实的个人信息,导致甲方无法为乙方办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手续的,乙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三、争议解决1.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双方同意,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四、其他约定1.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2.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两年。
3.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补充。
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乙方(劳动者):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1.乙方身份证复印件2.乙方提供的学历、资格证书复印件3.甲方提供的工资发放证明文件4.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系方式第二篇范文:第三方主体+甲方权益主导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乙方(劳动者):________________丙方(第三方主体):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在劳动合同签订方面存在争议,且甲方为了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特引入第三方主体丙方作为协调和保障一方,经双方友好协商,本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一、第三方主体丙方的责任和义务1.丙方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主体,负责监督甲方履行合同的义务,确保甲方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支付乙方工资及福利待遇。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法条依据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法条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5ee56c4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f.png)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法条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同时,根据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照法律、法规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订立,并应当按照劳动者要求支付其工资报酬。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后,未达成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双倍工资的计算方法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间内,以劳动者实际工资为基础,按照同等岗位同等工作时间支付两倍工资报酬。
总之,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涉及到劳动者权益和用人单位合法性问题,劳动者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 1 -。
劳务派遣单位未签合同双倍赔偿
![劳务派遣单位未签合同双倍赔偿](https://img.taocdn.com/s3/m/0279d78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c.png)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这意味着,劳务派遣单位在用工一个月后,若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二、双倍工资赔偿的计算方式1. 按月计算: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双倍工资的支付时间为自用工之日起至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之日止的期间。
在此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按劳动者每月工资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2. 按日计算:如果劳动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离职,则双倍工资的支付时间为自用工之日起至离职之日止。
此时,双倍工资按劳动者每日工资的二倍计算。
三、双倍工资赔偿的申请途径1. 劳动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2. 劳动监察: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查处劳务派遣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并要求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3. 法律诉讼:劳动者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四、案例分析案例:某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但在实际用工过程中,劳务派遣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用工一个月后,发现此情况,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赔偿。
经仲裁委员会审理,判决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赔偿。
五、总结劳务派遣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赔偿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劳动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劳动仲裁、劳动监察或法律诉讼等途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劳务派遣单位也应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8年没签劳动合同赔偿
![8年没签劳动合同赔偿](https://img.taocdn.com/s3/m/ab957cf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9.png)
8年没签劳动合同赔偿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后果。
1.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劳动者的正常工资支付双倍工资。
如果超过一年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 赔偿计算方式对于8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首先需要计算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赔偿。
假设劳动者的月工资为5000元,那么用人单位在第一年内应支付的双倍工资赔偿为5000元×12个月×2=120000元。
3. 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第二年开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这意味着,除非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或符合法定解除条件,否则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4. 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在8年后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需要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为: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以5000元月工资为例,8年的经济补偿为5000元×8=40000元。
5. 社会保险问题用人单位还应补缴劳动者8年来的社会保险费用。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补缴的金额根据当地的社会保险政策和缴费基数来确定。
6. 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依然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基本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和职业培训等。
7. 法律途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赔偿或补缴社会保险,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应收集相关证据,如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工作证明等,以备不时之需。
未签署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赔偿标准
![未签署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赔偿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d4fc9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3.png)
未签署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赔偿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和第6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虽然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但未约定劳动报酬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同时,第64条还规定,违反劳动合同法第1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两倍的工资。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未签署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赔偿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内容:1. 根据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确定未签署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获得的工资。
最低工资标准由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需要向受影响的劳动者支付两倍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赔偿。
3. 工资赔偿的计算方式:以最低工资标准为基准,两倍工资赔偿计算公式为:赔偿金额 = (最低工资标准 × 2)×合同期限(以月为单位)。
4. 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口头劳动合同,但未缔结书面劳动合同,依然适用未签署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
5. 对于未约定劳动报酬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且没有额外的赔偿义务。
6. 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但其中未约定劳动报酬的具体数额,则仍然适用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资支付的基本标准,并无需支付额外的赔偿。
7. 劳动者应当保留相关证据来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未签署劳动合同的情况,例如工资条、支付记录、聊天记录等。
劳动者可以通过调查所在企业的用工情况,了解自己的工资水平是否符合最低工资标准。
总之,用人单位未签署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需支付劳动者两倍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赔偿。
具体赔偿金额的计算应根据最低工资标准和合同期限进行,劳动者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https://img.taocdn.com/s3/m/fa249a3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8.png)
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赔偿。
以下是赔偿的主要内容:
1. 双倍工资赔偿: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 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为: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 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4. 社会保险费: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缴。
5. 工资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
6. 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法定的劳动权益,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劳动者在要求赔偿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赔偿,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7f3a033f8c75fbfc67db2c8.png)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那么具体怎么计算呢?首先,是计算二倍工资的起止时间。
计算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还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那么计算二倍工资截至时间至满一年的前一日。
其次,是计算二倍工资的工资标准。
司法实践中,二倍工资的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后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确定。
月工资未明确各构成项目的,由用人单位对工资构成项目进行举证,用人单位不能举证或证据不足的,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按照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最多支持多少个月?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双倍工资的起算是从入职第2个月开始的,那么双倍工资最多支持多长时间呢,是否一直支持到劳动者离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7条已经给了明确的答案“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在劳动者入职满1年时,已经视为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双方只需要办理一个补订合同的手续而已。
未签合同双倍赔偿金的6个条件
![未签合同双倍赔偿金的6个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c357a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5.png)
未签合同双倍赔偿金的6个条件在劳动用工领域,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双倍赔偿金。
这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权益保障,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则是需要严格遵守的法律规定。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未签合同双倍赔偿金的 6 个条件。
条件一:用工事实存在首先,要主张未签合同的双倍赔偿金,必须存在实际的用工事实。
这意味着劳动者已经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接受了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并且用人单位也从劳动者的工作中获得了利益。
比如,小王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时打卡,按照公司的安排完成工作任务,公司给他发放工资。
这种情况下,就存在明确的用工事实。
条件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如果超过一个月仍未签订,就满足了支付双倍赔偿金的时间条件。
假设小李于 1 月 1 日入职某公司,公司直到 3 月 1 日仍未与他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从 2 月 1 日起,就应当支付双倍赔偿金。
条件三:劳动者主观上无过错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因为劳动者故意拖延、拒绝签订等自身原因导致的,那么用人单位可能无需支付双倍赔偿金。
但用人单位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是劳动者的过错。
例如,公司多次通知小赵签订劳动合同,小赵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并且公司能够提供相关的通知记录和小赵拒绝的证据,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无需承担责任。
条件四:用人单位不存在免责情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存在免责事由,比如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导致无法及时签订劳动合同。
但这种免责情形需要用人单位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
比如说,因为突发的自然灾害导致公司办公场所受损,相关资料丢失,无法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并且公司能够提供相关的受灾证明,那么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被认定为存在免责情形。
条件五:劳动者未超过仲裁时效劳动者主张未签合同的双倍赔偿金,需要在法定的仲裁时效内提出。
一般来说,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未签劳动合同主张双倍工资也败诉?
![未签劳动合同主张双倍工资也败诉?](https://img.taocdn.com/s3/m/3e24a9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2.png)
未签劳动合同主张双倍工资也败诉?在劳动纠纷中,未签订劳动合同而主张双倍工资赔偿的情况并不少见。
通常情况下,劳动者会认为,只要单位没有和自己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一定能够获得双倍工资的赔偿。
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的劳动者即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主张双倍工资时却依然败诉。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但在实际操作中,判断是否应当支付双倍工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时效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的时效通常为一年。
这意味着,如果劳动者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超过一年才提出主张,那么很可能就会因为超过时效而败诉。
比如,小王在 2018 年 1 月 1 日入职某公司,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小王在 2019 年 12 月 31 日之后才向劳动仲裁机构主张双倍工资,就可能因为超过时效而得不到支持。
另外,劳动者自身的过错也可能导致败诉。
比如,有些劳动者故意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试图以此谋取双倍工资的赔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能够提供证据证明是劳动者自身的原因导致合同未签订,那么劳动者的主张也难以得到支持。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已经与劳动者就签订劳动合同进行了协商,并且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合同未能签订,而非用人单位的故意行为,那么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也可能败诉。
比如,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流程向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合同文本,但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导致合同签订无法顺利进行。
此外,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也可能影响双倍工资的主张。
比如,劳动者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其职责包括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自身工作失职导致自己未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主张双倍工资也很难得到支持。
未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未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https://img.taocdn.com/s3/m/373e57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5.png)
未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
1. 双倍工资的计算方式:自劳动者开始工作之日起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之日止,按照劳动者每月工资的两倍计算。
2. 赔偿期限:自劳动者开始工作之日起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之日止,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
3. 劳动者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4.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即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依然享有劳动法规定的权益。
5. 劳动者在要求赔偿时,应当提供工作期间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明等。
6.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7. 劳动者在申请仲裁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明等,以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8. 仲裁委员会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劳动者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是否支持劳动者要求双倍工资的裁决。
9. 如果仲裁裁决支持劳动者的请求,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裁决结果支付双倍工资。
10. 如果用人单位不执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者在遇到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时,应当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要求赔偿。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和计算方式正规范本(通用版)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和计算方式正规范本(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2763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7.png)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和计算方式摘要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合同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确定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本文将详细介绍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条件和计算方式。
1. 未签劳动合同的条件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应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雇佣了劳动者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是未签劳动合同的条件:1.雇佣关系存在: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存在实际的雇佣关系,即劳动者为雇主提供劳动,并且雇主支付劳动者工资。
2.劳动合同未签订:劳动者与雇主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包括口头合同或书面合同。
2.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方式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双倍工资,计算方式如下:双倍工资 = 基本工资× 2其中,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应当享受的正常工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的约定确定。
除了基本工资的两倍,劳动者还有权要求支付由于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导致的其他损失,如未参加社会保险、未享受带薪年假等。
这些额外损失的计算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需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劳动合同的约定。
需要注意的是,双倍工资的计算是作为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威胁、打压或解雇。
3.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申请流程劳动者提出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要求时,可以按照流程进行:1.联系雇主:劳动者可以与雇主进行沟通,要求雇主支付双倍工资以及其他损失。
2.简要记录:在与雇主沟通的过程中,劳动者应当简要记录对话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雇主的态度和回应。
3.提供证据:劳动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与雇佣关系的存在以及劳动合同未签订的事实。
例如,提供工资流水、加班记录、证明雇佣关系的目击证人等。
4.协商解决:劳动者和雇主可以协商解决,就双倍工资和其他损失达成一致。
5.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如果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和其他损失。
劳动合同法82——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82——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https://img.taocdn.com/s3/m/c198dcb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2.png)
劳动合同法82——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引言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获得双倍工资。
本文将对劳动合同法第82条进行解读,包括适用对象、计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2. 双倍工资的计算方法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获得双倍工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双倍工资的基数为该劳动者同等劳动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如果未能确定同等劳动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可以参考该企业或行业其他相似岗位的工资水平;双倍工资的计算期限通常为该劳动者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即从该劳动者开始工作之日起至达成劳动合同为止;若劳动者与雇主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存在争议,双倍工资的计算期限还将包括解决争议的时间。
3. 相关注意事项•劳动者应积极要求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并保留相关证据,如与雇主的书面沟通记录、签到记录等;•如果劳动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应主动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仲裁委员会投诉或申请仲裁,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支付双倍工资,但应注意在合理范围内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避免过度争执;•雇主应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并遵守相关劳动法规定,以免触犯法律。
4. 法律监管劳动合同法第82条对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享有双倍工资的权益进行了明确规定。
如果雇主拒不支付双倍工资或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监察部门和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依法对这些争议进行处理。
结论劳动合同法第82条保护了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了维权渠道。
劳动者应当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要求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未能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争取双倍工资。
雇主则应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确保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合法合规。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没签合同双倍赔偿销售人员怎么算
![没签合同双倍赔偿销售人员怎么算](https://img.taocdn.com/s3/m/44193c1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2.png)
在我国,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省成本,故意不与销售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导致销售人员维权困难。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双倍工资。
那么,未签合同双倍赔偿销售人员怎么算呢?一、赔偿金额计算方法1. 从用工之日起至补签书面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应向销售人员支付双倍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双倍工资 = (劳动者月工资÷21.75)× 双倍工资支付月数其中,劳动者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用工期间的平均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
2. 双倍工资支付月数从用工之日起计算至补签书面劳动合同前。
如果补签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不足一个月,则按实际月份计算。
3. 在计算双倍工资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如果用人单位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销售人员补签书面劳动合同,则无需支付双倍工资。
(2)如果销售人员有未休年假、病假、产假等情形,其工资计算应扣除相应的假期工资。
二、注意事项1. 保存证据:销售人员应保存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等,以便在维权时提供。
2. 及时维权:销售人员发现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及时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支付双倍工资。
3. 法律援助:如销售人员因维权困难,可寻求法律援助,向律师咨询,了解自己的权益。
4. 诉讼时效: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
销售人员应在时效内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未签合同双倍赔偿销售人员的赔偿金额计算方法较为简单,但销售人员在实际维权过程中还需注意保存证据、及时维权、寻求法律援助等问题。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才能在遇到问题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
![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a6306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2.png)
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如何计算
一、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定义。
未签订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或者虽然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但未载明工资支付标准、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内容的情况。
二、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
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未签订劳动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
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月工资总额 = 劳动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
期间的月工资总额。
2. 双倍工资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月工资总额× 2。
三、注意事项。
1. 劳动者应当保存好相关证据,如工资条、银行流水等,以便
在需要时证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
2. 用人单位应当尽快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工资支
付标准、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内容,避免发生未签订
劳动合同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一般情况下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方法,具体情况还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如有需要,
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律师进行详细的法律咨询和建议。
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计算公式
![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dba870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9.png)
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计算公式在我国,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虽然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劳动合同登记手续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公式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公式1.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计算公式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双倍工资 = 劳动者当月工资× 2其中,劳动者当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 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劳动合同登记手续的双倍工资计算公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劳动合同登记手续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后,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双倍工资 = 劳动者当月工资× 2其中,劳动者当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法律法规依据1. 《劳动合同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劳动合同登记手续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后,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三、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注意事项1. 计算基数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一年以上未签劳动合同
![一年以上未签劳动合同](https://img.taocdn.com/s3/m/b93628b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1.png)
一年以上未签劳动合同一年以上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属于一种特殊的状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年以上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首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将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满一个月之日起支付劳动者双倍的工资。
如果一年以上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自满一个月之日起至满一年的双倍工资。
其次,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这给用人单位带来了较大的不稳定性,因为劳动者可以随时离职,用人单位需要随时准备应对人员流动。
再次,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将丧失对劳动者的约束力。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书面凭证,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难以对劳动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
例如,用人单位无法通过劳动合同约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资待遇等,这将影响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
此外,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劳动争议中,劳动合同是重要的证据之一。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中很难提供有力的证据,这将增加用人单位的法律风险。
最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将面临行政处罚的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4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罚款。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年以上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面临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丧失对劳动者的约束力、在劳动争议中处于不利地位和面临行政处罚等法律后果和责任。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时效如何计算?
陆某,2008年元月份加入北京某服装公司,担任设计员一职,月薪五千左右。
公司为其办理了社会保险,但双方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
2009年12月1日,陆某与公司因为提成的问题产生争议,陆某愤而向北京昌平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提成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共计十万余元。
其中,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的计算期间是从2008年2月份至2008年底,共计11个月的工资。
仲裁开庭时,公司一方的律师提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已经超过了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显然,本案中陆某是知道自己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所以,双倍工资的申请时效应当自2008年2月份起算,就算是2008年底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也最迟从2009年1月份发工资时起算。
而到现在2010年2月份陆某才申请仲裁,期间陆某也从未向公司要求过双倍工资,因此,陆某关于双倍工资的仲裁申请已经超过了时效,不应予以支持。
陆某一方则认为,其一,陆某当时并不知道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其二,陆某曾在2009年5月向公司人事部经理说过双倍工资的事;其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现在,我与公司并未解除劳动关系,因此双倍工资的请求根本就不受一年时间的限制。
仲裁庭审理后作出了裁决,认为陆某虽主张曾经向公司反映过双倍工资的事情,但并未提供相应证据,因此其说法不予采信。
陆某不了解法律规定,不影响仲裁时效的起算。
因此陆某请求支付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的双倍工资的仲裁请求,已经超过时效,不予支持。
陆某不服裁决,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但法院一审、二审判决均与仲裁裁决一致。
何力律师(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劳动人事部主任律师)分析:这个案例主要涉及到一个时效的问题。
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时效的概念有些难于理解。
简单的说,就是主张权利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即“有权(利)不用,过期作废”。
本案中,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确实可以主张双倍工资,但必须在什么时间之内主张呢?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下面几个小问题:
一、双倍工资是不是劳动报酬?
从“双倍工资”的名称来看,似乎是劳动报酬,故名曰“工资”;但从双倍工资的实质来看,不是劳动报酬。
它是用人单位因为没有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一违法行为而作出的赔偿,与劳动者的劳动无关,并非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的对价。
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不理解双倍工资的原因:你做了工作,我发了工资,为什么还要给你一倍工资呢?这不是不劳而获吗?是不是不劳而获且不论,但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本身,确实不是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既然不是劳动报酬,那么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与起算点也就很明确了: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时效是一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七条第三款:“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这是对劳动报酬的仲裁时效的特殊规定,但并不适用于双倍工资。
二、未签劳动合同是否是一个连续的行为,时效是否应该从行为结束后才起算?
这在理论上是值得探讨的。
但是我们所了解的北京地区的司法实务采取的是否定的观点:未签劳动合同不按连续行为处理,未签劳动合同的当月即开始计算时效。
三、时效是否中断中止由谁举证?
时效中断和中止的概念,这里只讨论谁来证明发生了时效中断或中止的事实?答案是谁主张谁举证。
本案中是由陆某来举证,如果陆某提不出有利证据,则应认定为未发生中断或中止事由。
实务中,一般可以举出的证据是:曾经向单位发通知要求赔偿、曾经向有关国家机关投诉,这些可以证明时效曾经发生中断。
如果因病住院等造成行动不便,可以作为证明时效中止的证据。
综合以上几点,上述案例中,关于双倍工资时效问题的处理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