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教案(附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教案(附知识点归纳)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培养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拍照的时候只有4岁。
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
“他的脸立刻收紧。
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
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
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
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
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
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对,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
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9课 守护生命》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9课守护生命》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守护生命》以“生命至上”和“关注生命安全”为主题,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理论知识和生活实例,旨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生命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培养学生守护生命的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安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难点:培养学生守护生命的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生命、守护生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新闻报道,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是如此美好,我们应该如何守护生命?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生活案例,如意外事故、突发疾病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3.操练(10分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如火灾、地震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逃生和救援过程,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让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同时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防范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实践演练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交流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和道具,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成长过程中的照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保护自己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危险案例,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保护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保护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生活中的危险场景,学会如何应对。
第9课 第1框 守护生命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框守护生命1.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2.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守护生命更需要对精神的关注和养护。
1.教法:情节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活动:请同学们将下列内容进行排序。
金钱、权力、名誉、地位、智慧、美丽、生命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导入课题——《守护生命》。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__自己的身体__。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__负责任__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__安全__意识、__自我保护__意识,提高__安全防范__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__精神风貌__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__精神__。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__物质生活条件__和__外部环境__的制约。
6.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__优秀的民族文化__,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__民族精神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爱护身体(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活动一:探究与分享(教材P100)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学生:交流、讨论。
提示:看法: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建议:我们的兴趣爱好不能影响身体的健康,应该在保证正常休息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二)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101~102)思考: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9.1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渗透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9.1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渗透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守护生命——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渗透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导言: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在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使他们成为拥有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公民。
本篇文章将以“守护生命”为主题,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
一、目标1.了解生命的价值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二、内容1.生命的价值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2.个人安全和自我保护;3.团队合作的意义;4.法律的作用和法治观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1.生命的价值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教师导入:“同学们,生命是无价的,你们认为生命有什么价值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生命的价值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教师介绍一些生命宝贵的例子,如人体器官捐献、救火英雄等。
学生讨论并总结,形成“生命的价值和尊重生命”主题的概念。
2.个人安全和自我保护教师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个人安全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阐述课堂安全、课外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共同总结个人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团队合作的意义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认为团队合作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势。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拼图游戏、小组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团队合作的意义并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4.法律的作用和法治观念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法律的作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一些常见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体会法律的保护作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 学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4单9.1——守护生命【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新的生命观,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能够自觉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知识目标: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自救自护的常用方法,学会养护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学习内容】【自主预习】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______。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_____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3.随着年龄增长、心智成熟,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______。
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诊视自己的______。
4.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______,或一些_____。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______方法。
5.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________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6.我们的________,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7.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______,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_________。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爱护身体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不要忽略身体健康随着年龄增长、心智成熟,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住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3.增强安全意识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害。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识点二养护精神如何养护精神(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道德与法治七上9.1 守护生命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上9.1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3)关注自己的精神发育,守护精神家园。
能力目标(1)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知识目标(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养护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认识自我”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自尊自强”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本课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巩固练习1.观察了下边有关中小学发生踩踏事件的漫画,小明产生了以下感悟,其中,你不认同的是( )A.学校应履行好职责和加强安全工作B.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C.未成年人面对突发危险都无能为力D.要珍爱生命并懂得关爱和呵护生命2.初中时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下列初中生能关注自己的身体,爱护身体的行为有( )①小奇经常喝碳酸饮料和吃垃圾食品②小美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安排,保证充足的睡眠③小军经常在课间眼保健操的时间抓紧时间看书④小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洗手,饭后漱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②④3.当遭遇洪水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在洪水到来前,尽可能迅速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B.若被洪水包围时,尽可能利用船只、门板等进行水上转移C.若遇山洪暴发时,应注意避免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D.若来不及转移时,可爬上高压电线杆、大树、屋顶避险待援4.国务院颁布的《校车安全条例》进一步保障了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守护生命”,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接触到社会的复杂性,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4.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大自然的美景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守护生命的案例,如遇到火灾、溺水等情况时如何自我保护。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如何守护生命,如何养护精神二、能力目标学会如何爱护身体,懂得安全自,护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确生命是宝贵的,既要爱护身体,也要充实精神、养护精神。
重点:爱护身体,守护精神难点:正确面对挫折【导入新课】情景导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
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
活动:阅读教材P111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采访三个你生命中重要的人物,请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
(2)你的答案是什么呢?答案提示:(1)请同学根据自己实际回答。
(2)为了学习;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为了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一、生命的追问1.教师:有人说,活着是为了学习;也有人说,活着是为了养育后代;也有人为了帮助他人而活,为了梦想而活,甚至为了改变世界而活。
还有人说,活着是为了美食,为了美景;现实中,也有人为了金钱,为了权力而活。
人为什么活着?人们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
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
2.阅读教材P112阅读感悟及探究与分享,回答:(1)学生分享《雷锋日记》,谈谈自己的感悟。
(2)有人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也有人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谈谈你的思考,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答案提示:(1)感悟: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无论事情大小,我们都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2)人活着,既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
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1、守护生命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3、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
结束语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无论平凡,还是绚烂,我们都应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一框题 守护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养护精神的要求,掌握养护精神的做法。
【能力目标】
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的方法。
【知识目标】
知道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懂得维护身体健康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知道可以采取哪些行动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知道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易伤害自己的身体,更不能放弃生命。
(三)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活动三:将学生分成小组,将收集到的有关地震、火灾、交通事故、洪水来临时的自救自护方法进行探究与分享
帮助学生在灾害或灾难发生时会自护自救,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养护精神
(一)守护生命需要养护精神,精神发育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制约
你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小组讨论:材料中小伟的生活方式健康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小组合作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小伟的事例和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活动二:情景再现
小菲的做法对不对?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情?
通过小菲的事例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守护生命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教学重点
守护生命,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自护常识。
教学难点
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小组讨论法
9.1 守护生命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分析】本课时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学会从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方面来守护生命,引领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维护健康、危急情形下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又要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从守护生命方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学情分析】当前,家庭、学校等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力度不够,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少必需的自救自护常识。
青少年受伤害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人的束缚,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些叛逆倾向,并格外倾心于用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
这种极端方式,既可以是指向外部的暴力行为,也可能是指向自身的行为,如自残或自杀等。
基于以上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确定了“珍视生命”主题内容,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任,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这些内容都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在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修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健全人格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学难点】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教师课前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健康生活方式、自救自护方法、怎样养护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做好学科理论知识方面的准备。
(2)教师课前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现状、自我保护的状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课题:第九课珍爱生命第1框守护生命之爱护身体课型:知识新授主备:文小娥时间:2016年11月28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掌握一些爱护身体的具体做法。
能力目标: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爱护身体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2.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难点:掌握一定的爱护自己身体的常识。
【导入】《一个有关有关生命的故事》视频导入。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下来的,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生命是宝贵的,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才能感受来自父母温暖。
守护生命首先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让我们一起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多媒体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生命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
【自主学习】:(3min)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P100--102页内容。
我的舞台我做主!瞧我的......(建议用时:3分钟)合作展示环节:(建议用时:10分钟)(根据自学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跟随我们的主人翁小伟一起去看看他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1、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抽签决定你们各自小组要讨论并展示的话题。
2、结合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完成。
3、抽到点评的各小组,按照要求对展示小组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老师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加分奖励。
情景片段一:小伟喜欢玩手机,于是他经常偷偷的躲在被窝玩手机到很晚,甚至有时一边充着电一边玩。
早上再急急忙忙赶到学校。
一天,在体育课跑步时,小伟突然栽倒在地,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情景片段二:周六爸爸妈妈不在家,小伟就去门口的小摊上随便买了点辣条、烧烤、麻辣烫等回家吃,到了下午,小伟突然感觉肚子很疼,于是就在家里的抽屉里找了一点药,吃了……情景片段三:周一第二节下课的眼保健操时间,小伟和同桌因为一些矛盾闹得不开心,接下来的两节课都无精打采,趴在桌子上,心情很郁闷,放学了饭也不吃,甚至谁和他说话,他都不吭声……设计意图: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
守护生命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九课第一节《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依据。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的主题围绕“成长中的我”展开,本框“守护生命”属于“成长中的我”的相关部分,体现着课程标准中“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相关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2、教学内容。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九课第一框,包含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个层面。
本课意在培养学生提高健康的意识,掌握自救自护基本常识,知道守护生命还要养护精神。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还停留于身体层面的认识中,他们对于如何爱护身体、如何养护精神还没有形成意识。
本课引领学生认识到要珍爱生命,就要学会爱护身体,养护精神,并且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基本知识。
提升学生生命意识,知道养护精神,守护精神家园。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爱护身体。
2、教学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_9.1守护生命

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认识自我”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自尊自强”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还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二)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三)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人的束缚。
他们对周围的事情充满了好奇,但又缺乏一定的判断力,且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
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重要威胁。
面对挫折有时候无法承受而进行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
本课旨在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任,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这是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本课的教学思路:创设情境,讨论如何守护生命——讲授故事,引导如何爱护身体——进一步深化,养护精神——感悟发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二)教学方法运用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守护生命的重要性2.小组讨论法: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守护生命-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守护生命-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卫生急救。
2.掌握急救常识和方法。
3.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
4.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急救常识和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问:你们听过“心肺复苏”吗?知道怎样做吗?2. 实施过程2.1 讲解理论•(1)了解什么是卫生急救;•(2)掌握急救常识和方法(如急救步骤,心肺复苏等);•(3)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
2.2 演练实际操作1.给学生放放《急救图解》等通俗易懂的教育片,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进行急救操作。
2.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急救的动作,同时加深学生对急救的印象。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急救故事的读物,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和自救能力。
2.在校内组织卫生急救培训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卫生急救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考试评分:出题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合适难度的综合性理论选择题或者操作题,根据成绩等级区分考核评价;2.测验评分: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分发有关急救知识的小测验,快速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3.实践评分: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进行急救操作的情况,评分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有机会用实际的动作来体验急救操作和掌握急救知识。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应急事件的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守护生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1)

课题守护生命( 1 课时)
目标导学:养护精神
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
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
神需要。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
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
精神。
活动一:合作探究
1、展示漫画
思考问题: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你有
何感想?
2、视频:金色鱼钩之长征精神
知识点1: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
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
制约。
过度的去追求物质生活,贪婪、攀比。
会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
神世界的财富。
活动二:传承经典,用文化养护精神播放视频:我们的文化——中华之魂
分享交流:通过观看视频,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知识点2:养护精神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发扬民族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活动三:合作交流,养护精神我行动结合日常生活中学校开展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和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你参加体验过哪些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你有哪些体验和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交流。
课堂总结生命是宝贵的,要学会守护生命,守护生命,既包括守护身体生命,又包括守护精神生命。
课后作业
练习册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波密县中学漆萍一、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守护生命”主要围绕“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框题组成,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第二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主要告诉我们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维护健康,珍爱生命。
总之,本课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所以围绕“生命”话题,开展活动,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很好地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运用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表演法、抢答法等方法,结合现实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守护生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四、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会爱护身体教学难点:如何养护精神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回答问题的板子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本课的课堂教学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守护生命的教育不能中断。
安全教育自护自救知识要经常普及,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要结合班主任及时进行谈话。
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 守护生命教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在点滴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升华情感:守护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同时践行爱国的行为。
补充:徐冰的英文方块字,将书法与英文书写结合,体现的是:创
新与爱国。
教师:总结升华,我也期待大家共同努力,用自己的实际努力去传承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知识小结
教学意图:
目的:这三幅全部是爱护身体的图片,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思维,遇到事情要冷静,且在生活中学会自救自护的方法。
(2)继续看图说话:四幅图片(吸烟、自杀、自残、滥用药物)
成长中的我们会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在的感受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爱护我们的身体就应该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3)放警报,大喊地震来了(看反应,做总结)
学生有着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接下来,我们完成探究与分享活动(交通事故、发生火灾)小组讨论,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任选其一),交通事故(提示:分为公交车和小轿车,从发生时、被抛出、翻车三种情况分析)
教学设计新文学校车芳芳
课题:9.1守护生命(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
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2.能力目标: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
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3.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
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爱护身体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培养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拍照的时候只有4岁。
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
“他的脸立刻收紧。
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
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
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
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
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
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对,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
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3.正确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小张同学并没有因为同学笑话他为“翠花儿”而闷闷不乐,而是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
请大家说一说,小张的优点有哪些?提示:小张同学不仅懂得坚持做正确的事,对同学的玩笑和笑话也很宽容,他能够正确地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教师小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1.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教材P102—103)(1)展示遗存的绘画作品。
(2)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3)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提示:(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
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童年时期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
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材料一中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3.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和要求,学会了自救自护,懂得了守护生命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也许我们的理解还太感性,还不太成熟,有待完善。
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一定要爱护生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个阶段,积极进取、奋勇直前、充实人生。
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的需要和感知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生命能有所感悟,懂得爱护生命。
教学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纵观这节课,不足之处主要是:1.活动与情境设计完成后,教师应注意妥善安排各活动之间的次序,做到环环相扣,突出整体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精练,教学过程中的调控还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体验还可以更深入,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七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1.第一课中学时代2.第二课学习新天地3.第三课发现自己4.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5.第五课交友的智慧6.第六课师生之间7.第七课亲情之爱8.第八课探问生命9.第九课珍视生命10.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温馨提示:课时标题已做超链接第一课中学时代1.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我们的新起点(1)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
(身份的确立)(2)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新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新变化、新感受)2.探寻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体现在:①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深入探寻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
②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
③随着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④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
3.成长的礼物:新的机会和可能、新的目标和挑战4.中学生生活对我们成长的作用有哪些(1)中学生活蕴藏着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2)中学生活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3)中学生活让我们有机会重塑自我。
5.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1)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2)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3)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
(4)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6.为什么人在少年时期一定要有梦想(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人类需要少年的梦想。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4)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7.什么是努力:少年有梦,不应止于行动,更要付诸行动。
8.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努力(1)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
努力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
努力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2)努力,需要立志。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3)努力,需要坚持。
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学习的内涵(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3)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带着学习的态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5)学习没有终点。
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
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为什么要终生学习)2.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学习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3.如何理解学习苦与乐(1)学习中有快乐。
表现在: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2)学习中也有辛苦。
表现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3)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4.如何学会学习(1)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2)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快步君)此处需介绍一下适合初中生的学习方法。
(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第三课发现自己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认识自己包含的内容(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1)生理: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2)心理: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3)社会: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3.认识自己的途径(1)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2)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4.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评价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5.如何做到接纳自己(1)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