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原文

合集下载

孝歌《二十四孝》

孝歌《二十四孝》

孝歌《二十四孝》第一行孝是木莲,木莲救母到西天。

牛郎织女重相会,母女久别又团圆。

借问灵山多少路,十万八千有余零。

莫说十万八千里,再有十万也要行。

第二行孝是王祥,继母久病思鱼汤。

将身卧在寒冰上,天赐钓得鱼一双。

把鱼拿回家中去,煮汤母服病安康。

孝心感动天和地,万古孝名天下扬。

第三行孝崔文瑞,家贫住在寒窑中。

八旬老母患疾病,想吃林中凤凰肉。

文瑞上山去寻凤,仙赐凤归母病除。

天赐一棵摇钱树,早落黄金夜落银。

第四行孝是董永,董永卖身葬双亲。

孝心感动七仙女,槐荫树下把婚配,三年长工改百日,百日圆满归天庭。

从此夫妻难相聚,仙将贵子送凡尘。

第五行孝是孟姜,万里长城寻范郎。

长城内外都寻遍,不见夫君在何方。

十个手指都咬破,那人便是范西朗。

孟姜苦情难表尽,哭倒长城万里墙。

第六行孝庞氏女,因姑诽言生事非。

扔下安儿很年幼,娘在东来儿在西。

安安七岁行大孝,朝朝暮暮想娘亲。

每日讨米一盒整,哭哭滴滴送娘亲。

第七行孝是开宗,开宗行孝很用功。

家有人丁五百口,同住五代不分宗。

每年有个青明节,个个儿孙拜祖宗。

五百人丁把祖拜,人人眼中泪咚咚。

第八行孝是黄香,黄香扇枕孝爹娘。

暑来每天把扇打,寒来提火暖牙床。

孝心感动天和地,留得孝名天下扬。

从此夫妻生荣贵,五个儿子伴君王。

第九行孝是孟忠,孟忠哭笋惊地龙。

母亲染病想吃笋,香烛点在竹林中。

跪拜祷告天和地,突见冬笋出林中。

拿回供与母亲吃,老母吃了病无踪。

第十行孝黄氏女,朝朝日日念经文。

念得经文经福赐,惊得十殿阎王君。

看她是个真孝子,杀猪宰羊敬四方。

后来仙家把她渡,全家老幼登天堂。

十一行孝是曹安,曹安杀子救母亲。

孝心感动天和地,杀子救母世间稀。

曹安杀子犯下罪,打进牢里受苦狱。

后来罪满将他斩,回香现身救令尊。

十二行孝刘三姐,手上割肉救母亲。

三姐双膝来跪下,祝若虚空过往神。

割肉不为那一件,只为母亲病在身。

一口咬住手肚子,一刀割下血淋淋。

十三行孝是张孝,弟弟张礼在学堂。

母亲染病牙床上,张孝上山捉凤凰。

整日山上团团转,包爷捉住进杀场。

二十四孝图原文 瑞可

二十四孝图原文 瑞可

二十四孝图原文瑞可《二十四孝图》,又名《孝子图》,是一部由宋朝时期的民间画师张仁善所绘制的图画。

相传,从南宋开始,在杭州地区就流传着《二十四孝图》。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孝”故事的记录和总结。

故事叙述了孝子周敦颐在母亲患病时昼夜守护在母亲床前的感人事迹。

《二十四孝图》用图画反映了古代民间有关赡养父母、抚育子女、教化族人和劝戒子孙等方面的习俗礼仪,以及歌颂忠孝仁义道德情操的民间故事。

一、原文孝感动天,万民莫不尊亲,唯君一人独尊。

尧舜以民为心,而民之心莫予焉。

昔圣人为官守孝于家,家以礼存;为子孙立言,则以孝存。

子孙孝昌;百世可知也。

!【译文】舜帝的父亲死后,舜把父亲和母亲安葬在南方的桂树下;舜每天早晨都到庙里去上香跪拜,并且把香插在香炉上;晚上睡觉之前总要跪在地上,一边念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

尧、舜、禹都认为他们的统治是万民所拥护的;舜、禹为他们立下了规矩和榜样。

尧、舜、禹都认为天下应该是由这样一批人来治理的,而且万民也都应该尊崇这种伦理道德——只有君王、贵族或者是官员可以独尊;而百姓和老百姓没有权利去尊重这些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过失。

二、瑞可【原文】孝有三,天尊地卑。

天尊者,谓天地君亲师也;地卑者人臣也。

人君在上,则天尊在下而不尊,则地卑矣。

(《论语·为政》):天尊者说:“天地君亲师这四个‘尊’,只有天尊是最尊贵的人。

”你现在站的位置并不重要,的是你应该向天尊为你说句话、做个动作!天尊者说:“人君在上则天神在下;人臣在下便地卑了。

”(《论语·宪问》):天尊者,即上帝也;地卑者,即地官也;人君在上,则天神在下;人臣在下而不尊,则上天也!1、这是说人君不在,天神在下,天尊者在上,地卑者人臣的话。

天尊者,即上帝也,是《圣经》中提到的上帝。

地卑者,即地官也;人君在上而天尊在下,地卑矣;人臣在下而不尊,就是地官了。

人臣当了天尊者的下属时,他的地位也应该是最高的。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基本简介俗话说百善孝当头,“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

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孝感动天《二十四孝》中第一个故事便是《孝感动天》,讲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动上天的故事。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古代传说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翻译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关于舜的诗瞽叟昏聩象害兄修仓淘井见奇行虞舜大孝传天下唐尧重孝禅贤能古人评价虞舜,即是舜,姓姚,一说为妫()姓,有虞氏,名重华。

相传尧年老选择继承人时,“四岳”即四方的部落首领推举了舜。

尧对舜经过三年的严格考察,然后命他摄政。

舜巡行四方,消灭了鲧、共工、兜与三苗。

摄政八年而尧去世,舜继位,后来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继承人。

传说,舜的生母早亡,父亲是一个瞎子,娶了后妻后厌弃前妻生的舜。

“瞽”(),瞎眼。

“瞍”(),眼睛中没有瞳仁。

古籍《二十四孝》及译文

古籍《二十四孝》及译文

古籍《二十四孝》及译文作者:郭居敬(元代)涤亲溺器一、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

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

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

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二十四孝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孝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孝原文及翻译二十四孝原文及翻译导语:《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二十四孝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孝感动天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三、鹿乳奉亲周郯(tán)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二十四孝故事全集

二十四孝故事全集

中国二十四孝故事全集题记:元代人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

情节生动,文字简炼,内容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孝悌,流传甚广。

当然,由于时代所限,这些故事是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选编的,有的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

但作为青少年,了解一下先贤行孝的故事,对于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道德水平,特别是以德治国的今天,对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还是很有帮助的。

在此,浪子不揣冒昧,将原文翻译成白话文,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

鲁迅说过:“‘孝’如此之难。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们按照前人的模式去行孝,但至少应该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正是:负米何辞百里遥?但求萱柏俱年高。

赤身敢教冻冰消。

取乳儿堪荒野鹿,行佣命系匪人刀。

闻雷泣墓草萧萧。

——寄调《浣溪沙》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二十四孝原文译文

二十四孝原文译文

传统经典:二十四孝故事题记:元代人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

情节生动,文字简炼,内容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孝悌,流传甚广。

当然,由于时代所限,这些故事是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选编的,有的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

但作为青少年,了解一下先贤行孝的故事,对于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道德水平,特别是以德治国的今天,对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还是很有帮助的。

在此,浪子不揣冒昧,将原文翻译成白话文,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

鲁迅说过:“‘孝’如此之难。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们按照前人的模式去行孝,但至少应该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正是:负米何辞百里遥?但求萱柏俱年高。

赤身敢教冻冰消。

取乳儿堪荒野鹿,行佣命系匪人刀。

闻雷泣墓草萧萧。

——寄调《浣溪沙》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孝经》的全文及译文《孝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全称为《关于孝道的经典》,也称为《二十四孝经》。

它早在汉代已经形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推崇孝道、教育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孝经》的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爱,需先尽。

兄道友,弟道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之谓,人之情。

进必趋,退必追,唯人是,不可食。

亲不近,邻不远,礼远不穷,不行不远。

凡言听之,信之守之,高声勿以扰,快色勿以陵。

定交至,交则信,言而有信,行而有验。

虽有枯木,不失其本,孝之人,必有余庆。

《孝经》译文:父母召唤时,要立刻回应,父母命令时,要迅速行动;父母教导时,要虔诚倾听,父母爱护时,要勤恳回报。

兄长要当好朋友,弟弟要心存敬意,长幼有序,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主人要尊敬仆从,臣子要忠诚效劳,这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进餐时要匆匆赶去,退场时要追赶离去的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不自欺。

亲人不要走得太近,邻居也不要走得太远,遵守礼仪,有时候不见面也不会疏远。

任何话都要听进去,信守诺言,说话不要大声喧哗,笑容也不要过分自傲。

交朋友要讲究真诚,信任对方,讲话有信誉,行动要受检验。

虽然有干枯朽木,也不会失去其本质,孝子必然会得到意外的回报。

总的来说,《孝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思想,蕴含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家庭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父母是我们最亲密和最重要的亲人,在家庭教育中必须强调孝心和顺从,这是整个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

另外,《孝经》还强调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主仆之间要互相尊敬,从而加强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建构。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当更加重视家风教育和社会道德建构,才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十四孝》全解

《二十四孝》全解

《二十四孝》全解一、【虞舜耕田】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

孝感动天。

【原文】虞舜、姓姚名重华。

父瞽瞍顽。

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

弟象傲。

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

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

孝感动天。

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

妻以二女。

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

因禅焉。

大舜心中。

只有父母。

故不知其他。

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

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

则至顽如瞍。

尚能底豫允若。

况顽不如瞍者乎。

【译文】虞代的舜帝。

姓姚。

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

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

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

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

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策。

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

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

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

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

在历山地方耕田。

大象帮着他耕。

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

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屡次用艰难的事情。

去试验舜帝。

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

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子路尽力。

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

常食藜藿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藜藿。

为亲负米。

不可得也。

孔子曰。

由也事亲。

可谓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

承颜日短。

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

方乐负米之欢。

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

列钟鼎而徒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

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

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译文】周朝时候。

有个贤人。

姓仲。

名叫由。

表字就叫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

天天所吃的。

都是些藜呀、藿呀。

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

常常出去。

到百里以外。

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

【免费下载】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

【免费下载】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

《二十四孝》原文及译解一、孝感动天(虞舜)【原文】虞舜,瞽叟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嚣。

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译解】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原文】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

系诗颂之,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译解】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放心后才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发达,与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并誉为“文景之治”。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原文】周(朝)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

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

”后人系诗颂之,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译解】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

他学识渊博,提倡内省,主张“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鲁迅散文《二十四孝图》原文

鲁迅散文《二十四孝图》原文

鲁迅散文《二十四孝图》原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散文《二十四孝图》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简介】《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

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

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

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了。

但无论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

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

《二十四孝》全篇快来看看

《二十四孝》全篇快来看看

【导语】《⼆⼗四孝》全名为《全相⼆⼗四孝诗选集》,编录年代在元代。

其中故事⼤部分取材于西汉时期刘向所编辑的《孝⼦传》。

成为儒释道家的通俗读物。

《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语云:「百事孝为先」。

“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下为⼦,意思是⼦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孝”似乎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个“过⽓”的词汇,可是仔细想来,它其实就近在咫尺,就在我们的⽣活之中。

现在知道⼆⼗四孝典故的⼈,已然越来越少,很坦然的说,⼆⼗四孝中确实有过于绝情之处,其中有些“孝”也并不温情。

但也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通过学习《⼆⼗四孝》,最终让我们真正做到孝⽽不愚,忠⽽不愚的境地! ⼀、孝感动天 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的之⼉⼦,远古的帝王,三皇五帝中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史称虞舜。

瞽叟是个瞎⼦,且性格固执,不懂得礼义。

舜母早亡,瞽叟再娶,后母刁顽,且⼼狠毒辣,连同舜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舜。

他们让舜去修补⾕仓顶,然后纵⽕,舜拿着两个⽃笠跳跳了下去逃脱。

让舜去挖井,瞽叟和象却填井,舜掘从地道逃脱。

可是舜没有丝毫的怨恨,仍然对⽗母孝顺,兄弟友爱。

因此也感动了天帝,舜在厉⼭⾥耕种时,⼤象帮他耕地,鸟兽替他锄草。

后来舜登上了帝位,去看望⽗母时,仍然也恭恭敬敬。

⼆、亲尝汤药 刘恒是汉⾼祖刘邦的第三个⼉⼦,即汉⽂帝,为为薄太后所⽣,也是⼀个有名的⼤孝⼦,他以仁孝,闻名于天下。

⼜⼀次,薄太后⽣了重病,卧床不起,刘恒常常⽬不交睫,⾐不解带的照顾母亲,且这⼀照顾就是三年。

刘恒母亲每次煎完药都要亲⾃先尝⼀下,看看药是否苦、烫,然后再为母亲服下。

三、啮指痛⼼ 曾参,字⼦舆,春秋春秋时期鲁国⼈,儒家主要代表⼈物之⼀,孔⼦的得意*,世称“曾⼦”,有宗圣之称。

曾参对母亲⼗分孝顺,有⼀天曾参⼊⼭打柴,家⾥来了客⼈,她的母亲不知所措,就⽤⽛齿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二十四孝原文

二十四孝原文
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精品资料
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fùmǔ)年
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郯子 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之中。取 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 子俱以情告。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精品资料
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奉养二亲。备极甘 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彩斑斓之衣 。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qǔ shuǐ)上堂。 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诗曰 :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
弃官寻母——宋朝(sònɡ cháo)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 妒。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 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谓不寻见母。誓不复 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诗曰:七岁离生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天。
精品资料
涤亲溺器——宋朝黄庭坚 宋,黄庭坚,号山谷。元佑中为太史。性至 孝。身体贵显(ɡuì xiǎn)。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 洗涤溺器。未曾有一刻不供人子之职。有诗为颂 。诗曰:贵显(ɡuì xiǎn)闻天下,平生事孝亲。不 辞常涤溺,焉用婢生嗔。
精品资料
尝粪忧心——南齐(NánQí)庚黔娄 南齐(NánQí),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 旬日。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时父疾始二 日。医曰。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 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 日,桩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 车百乘(bǎi chénɡ)。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黍薯之食。为 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有诗为颂。诗 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

《二十四孝》全解

《二十四孝》全解

《二十四孝》全解一、【虞舜耕田】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

动天。

【原文】虞舜、重华。

父瞽瞍顽。

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

弟象傲。

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

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

动天。

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

妻以二女。

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

因禅焉。

大舜心中。

只有父母。

故不知其他。

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

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

那么至顽如瞍。

尚能底豫允假设。

况顽不如瞍者乎。

【译文】虞代的舜帝。

姓。

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

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

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

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

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谋。

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

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

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

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

在历山地方耕田。

大象帮着他耕。

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

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屡次用困难的事情。

去试验舜帝。

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

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子路尽力。

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

常食藜藿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藜藿。

为亲负米。

不可得也。

孔子曰。

由也事亲。

可谓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者也。

文耕谓事亲之事。

承颜日短。

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

方乐负米之欢。

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

列钟鼎而徒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

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

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译文】周朝时候。

有个贤人。

姓仲。

名叫由。

表字就叫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

天天所吃的。

都是些藜呀、藿呀。

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

常常出去。

到百里以外。

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

他就往南方游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 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 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 颂之。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 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 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 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褥而 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黍薯 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 有诗为颂。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 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哭竹生笋——三国孟宗 三国,孟宗,字恭武,少孤 。母老病笃。多月思笋煮羹食。宗 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 。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 。归持。作羹奉母。食毕疾愈。有 诗为颂。诗曰:泪滴朔风寒,萧萧 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
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 未旬日。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愈剧。 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甜 。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 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 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愿将身 代死。北望起忧心。
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瞽搜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 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 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 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系 诗颂之。诗曰:对对耕春象,纷纷耘草 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 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 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仁孝闻于 天下。系诗颂之。诗曰:仁孝闻天 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玻,汤 药必先尝。
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生母刘氏。 为嫡母所妒。复出嫁。母子不相见 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 人诀。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后 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诗曰:七岁离生母,参 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 天。
涤亲溺器——宋朝黄庭坚 宋,黄庭坚,号山谷。元佑中为 太史。性至孝。身体贵显。奉母尽诚 。每夕亲自为洗涤溺器。未曾有一刻 不供人子之职。有诗为颂。诗曰:贵 显闻天下,平生事孝亲。不辞常涤溺 ,焉用婢生嗔。
涌泉跃鲤——汉朝姜诗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 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妻出汲 而奉母。又嗜鱼脍。夫妇常作之。 召邻。母。供食之。后舍侧忽有涌 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诗时取 以供母。有诗为颂。诗曰:舍侧甘 泉出,朝朝双鲤鱼。子能恒孝母, 妇亦孝其姑。
闻雷泣墓——三国(魏)王裒 魏,王裒事母至孝。母存日。 性畏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 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墓 所跪拜。 泣告曰:裒在此。母亲 勿惧。有诗为颂。诗曰:慈母怕闻 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 墓绕千回。
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九 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 枚。及跪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 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 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诗曰:孝悌皆天性,人间 六岁儿。袖中怀橘实。遗母报深慈 。
埋儿奉母(为母埋儿) ——汉朝郭巨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 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 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黄 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有诗为 颂。诗曰: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黄金 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扇枕温衾——汉朝黄香 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 切。乡人称其孝。香躬执勤苦。一 意事父。夏天暑热。为扇凉其枕席 。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 刘护表而异之。有诗为颂。诗曰: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 子职,千古一黄香。
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 乱。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 母,赤者食”。贼悯其孝。以白米 三斗。牛蹄一只与之。有诗为颂。 诗曰:黑桑奉萱帏,饥啼泪满衣。 赤眉知孝意,牛米赠君归。
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 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闵损。衣 以芦花。一日。父令损御车。体寒失 鞭。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损曰。 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诗曰:闵氏有 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 子免风霜。
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 患双目。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 皮。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 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 情告。乃免。有诗为颂。诗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 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 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潜肤 。恣取膏。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 噬亲也。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 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 田间获粟。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 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 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 逝。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诗 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 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乳姑不怠——唐朝崔南山 唐,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 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 升堂。乳其姑。奶不粒食。数年而 康。一日玻长幼咸集。乃宣言曰。 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妇之 孝敬足矣。有诗为颂。诗曰:孝敬 崔家妇,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继母朱氏。不 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 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持归供母。有诗为颂。诗曰:继母 人间有,王祥天下无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 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 则出血。木像见兰。又眼中垂泪。 兰问得其情。将妻出弃之。有诗为 颂。诗曰:刻木为父母,形容如在 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帏。
10.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之去。革 辄泣告有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母使身之 物。莫不毕给。有诗为颂。诗曰:负母 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佣 力以供亲。
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奉养二亲。
备极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 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 以娱亲。有诗为颂。诗曰:戏舞学骄 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气 满庭帏。
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 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 。主令织布三百疋。始得归。妇织一月而 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有诗为 颂。诗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 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