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逻辑(讲义)

合集下载

第一章数理逻辑PPT精品文档123页

第一章数理逻辑PPT精品文档123页
游; (5)两个三角形全等当且仅当三角形的三条边全部
相等。 (6) 张辉与王丽是同学。
2020/6/20
19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例 (解)
(1)设P:四川是人口最多的省份。
则命题(1)可表示为┐P。
(2)设P:王超是一个思想品德好的学生;
Q:王超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R:王超是一个体育成绩好的学生。
1.2 命题联结词
一、否定联结词“¬” 是一元联结词。读做“非”
例如: P: 上海是一个城市。
P:上海不是一个城市。
¬P P
0
1
1
0
10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1.2 命题联结词
二、合取联结词“∧”
二元联结词。读做“与”、“且”
例如:
P
(1)P:今天下雨,Q:明天下雨, 0
PQ:今天下雨并且明天下雨。
2020/6/20
21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七、约 定
为了不使句子产生混淆,作如下约定,命题联结 词之优先级如下:
(1)否定→合取→析取→条件→等价 (2 ) 同级的联结词,按其出现的先后次序(从
2020/6/20
6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结论: 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并非一切陈述句都是命题。 命题的真值有时可明确给出,有时还需要依靠环境、 条件、实际情况时间才能确定其真值。
2020/6/20
7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二、命题的分类
1.原子命题(简单命题):不能再分解为更为简单命 题的命题。
例如:雪是黑色的
2.复合命题:由联结词、标点符号和原子命题复合 而成的命题。
例如:如果今天晚上有星星,那么明天就是晴天。

交大数理逻辑课件数理逻辑和集合论复习提纲

交大数理逻辑课件数理逻辑和集合论复习提纲
3.设 A={1,2,3,4,5,6,7,8}, A上的关系 R如下定义: R = { <x,y> | x,y∈A∧x≡y(mod 3) } 证明:R是一个等价关系。
4.使用推理规则证明: P(QR),S∨P, Q S R
《数理逻辑》样卷
六.应用题(共20分)
1. 甲、乙、丙、丁四人参加考试,有人问他们,谁的成绩最 好,甲说:“不是我”,乙说:“是丁”,丙说:“是乙”, 丁说:“不是我”.四人的回答只有一人符合实际,问是 谁的成绩最好,若只有一人成绩最好,他是谁?
A.A=B
B.BA
C.AB
D.A≠B
8.下列一阶谓词公式中,是逻辑有效 式的是____________。
A. x(F(x) G(x))
B. xF(x) xF(x)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x,y) R(x,y)) R(x,y)
D. xyF(x,y) xyF(x,y)
9.设 f:B→C, g:A→B. 则下面命 题是错误的是___________。
第11章 函 数
11.1 函数 11.2 函数的合成和函数的逆
第12章 集合的基数
12.2 集合的等势 12.3 有限集合与无限集合 12.4 集合的基数
试题结构
卷面
一. 选择题(10%) 二. 填空题(20%) 三. 判断题(10%) 四. 运算题(20%) 五. 证明题(20%) 六. 应用题(20%)
《数理逻辑》样卷
6.设A、B是集合,右图的文氏图的 阴影部分的区域可用________表 达式表示
A. A∩B B. A∪B
C. A-B D. (A∪B)-(A∩B)
7.集合A和B定义如下,则它们之间 满足_________关系。

数理逻辑讲义

数理逻辑讲义

数理逻辑的一般介绍我们在中学时代就能进行一些证明了,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回答到底什么是证明. 大概来说, 所谓的证明就是把认为某一断言是正确的理由明确地表述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通常都需要把一些人们已接受的命题作为讨论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 如果我们能够把该断言推导出来, 该断言就是被认为是被证明了, 因而也就会被人们接受. 于是, 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 推导究竟为何物? 这个问题就属于逻辑的范畴.逻辑研究推理, 而数理逻辑则研究数学中所用的推理. 由于这种推理在计算机科学中有许多有广泛的应用, 数理逻辑也就成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很明显, 我们不能够证明一切命题. 如上所述, 当我们证明某一断言(结论) 的时候需要一些其它的命题(前提)作为推理的基础. 我们还可以要求对这些前提进行证明. 如果一直这样要求下去, 或迟或早, 我们会遇这样的情况: 我们进行了“循环” 证明, 即把要证明的命题作为前提来使用, 或者我们无法再作任何证明, 因为没有更为明显的命题可以用来作为前提了.这样,我们就必须不用证明而接受某些命题,我们把这类命题称为“公理”; 其它由这些公理而证明的命题则被称为“定理”.所谓的命题, 直观上是关于某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因而, 我们要求公理是那些根据概念可以明显地接受的命题. 由概念,公理和定理所组成的全体就是公理系统.以上对公理系统的描述要求我们知道公理系统的确切含义. 然而, 从推理的角度来说, 我们并不需要如此. 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1).每个学生都是人,(2).王平是学生, (3).王平是人.我们可以由(1) 和(2)推导出(3), 也就是说,如果(1) 和(2)是正确的, 我们就可以断定(3)是正确的. 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知道“王平”, “学生”, “人” 的含义如何, 把它们换成任何其它的名词, 这一推理都成立. 使(3) 成为(1) 和(2) 的逻辑推论是依据这样的事实: 如果(1)和(2)为真, 则(3)为真. 换句话说, 我们从命题的形式上就可以判断某一推理是否在逻辑上成立, 而无需考虑它的实际含义. 所以我们在研究逻辑的时候往往只需要进行形式的考察就行了, 不必考虑其含义.当我们对某一类研究对象指定了一个公理系统时, 这个公理系统所表示的含义就确定了.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我们会发现这个公理系统也适合于其它的一些对象. 于是当代数学建立了许多公理系统框架(如各种代数结构). 在这种公理系统框架中, 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各种公理系统所表达的特定含义的不同, 而是它们的系统构造方面的区别. 这就告诉我们, 在对公理系统进行研究时, 仅对公理系统的形式进行考察是有实际意义的,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形式上的考察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具有一般性.基于如上认识以及其它的一些考虑(如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等), 我们将对公理系统的语法部分和语义部分进行分别研究. 公理系统的语义部分研究公理系统的含义, 它属于"模型论" 的研究范围, 我们将在今后作一些初步的介绍. 现在,我们对公理系统的语法部分进行粗略的描述.公理系统的语法部分称为形式系统. 它由语言, 公理和推理规则这样三个部分组成.任何推理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所以形式系统首先需要有它的语言. 自然语言(如英语, 中文等)具有很丰富的表达能力, 但通常会产生二义性. 例如"是" 在自然语言中可以表示“恒等” (如: 我们的英语老师是张卫国.), “属于” (如: 王小平是学生.), “包含” (如: 学生是人.) 等不同的含义. 同时, 我们还希望公理系统的语言结构能尽可能地反映它的语义并能有效地进行推理. 因而, 我们通常在形式系统中使用人工设计的形式语言.1设A 是一个任给的集合. 我们把A 称为字母表, 把A 中的元素称为符号. 我们把有穷的符号序列称为A的表达式. 一个以A 为其字母表的语言是A 的表达式集合的一个子集, 我们把这个子集中的元素称为公式. 因为我们希望这个语言能够表达我们所研究的对象, 我们要求公式能反映某些事实. 虽然理论上以A 为其字母表的语言可以是A 的表达式集合的任何子集, 我们将只讨论那些能将公式和其它表达式有效地区分开的语言. 我们将用L(F)表示公理系统F 的语言.形式系统的第二个部分是它的公理. 我们对公理的唯一要求是它们必须是该公理系统语言中的公式.最后, 为了进行推理我们需要推理规则. 每个推理规则确保某个公式(结论) 可由其它一些公式(前提) 推导出来.给定公理系统F, 我们可以把F 中的定理定义如下:1). F 的公理是F 的定理;2). 如果F 的某一推理规则的前提都是定理, 则该推理规则的结论也是定理;3). 只有1)和2)所述的是定理.这种定义方式和自然数的定义方式相类似, 称为广义递归定义. 它和通常的定义方式在形式上有所区别. 为了说明它的合理性, 我们对F的定理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设S0 是F 的公理集. 根据1), S0 中的元素是定理. 设S1 是公式集, 它的元素都是F 的某一推理规则的结论, 而该推理规则的前提都是S0 中的元素. 根据2), S1 中元素是定理. 设S2 是公式集,它的元素都是F 的某一推理规则的结论, 而该推理规则的前提都是S0 或S1 中的元素. 根据2), S2 中元素是定理. 如此下去, 我们得到S2 ,S3 ,.... 最后, 设S N 是公式集, 它的元素都是F 的某一推理规则的结论, 而该推理规则的前提都是S0 或S1 ,...S N中的元素. 根据2), S N 中元素是定理并且我们得到了F中的所有定理. 我们将经常使用这种定义方式. 为了书写方便, 在今后的广义递归定义中我们将不再把类似3)的条款列出.如此定义的F 中定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证明方法. 当要证明F 中的定理都具有某一性质P 时, 我们可以采用下述步骤:1). 证明F 的公理都具有性质P;2). 证明如果F 的每个推理规则的所有前提具有性质P, 则它的结论具有性质P.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施归纳于F的定理. 一般说来, 如果集合C 是由广义递归定义的, 我们可用类似的方法证明C中的元素都具有性质P.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施归纳于C中的元素. 2)中的前提称为归纳假设.现在我们就可以定义什么是证明了. 所谓F 中的一个证明是一个有穷的F 的公式序列, 该序列中的每一个公式要么是公理, 要么F 的某个推理规则以该序列中前面的公式所为前提而推导出的结论. 如果A 是证明P 的最后的公式, 则称P 是A 的证明.定理公式A 是F 的定理当且仅当A 在F 中有证明.证明首先根据定理的定义可以看出任何证明中的任何公式都是定理, 所以如果A 有证明, 则A 是定理. 我们施归纳于F 的定理来证明其逆亦真. 如果A 是公理, 则A 本身就是A 的证明. 如果A 是由F 的某一推理规则以B1 ,...,B n 为前提推导而得的结论, 由归纳假设, B1 ,...,B n 都有证明. 我们把这些证明按顺序列出来即可得到A 的一个证明. 证完今后, 我们将用 F .... 表示"....是F 的定理".一阶理论2今后, 我们将主要讨论一类特殊的公理系统. 这类公理系统称为一阶理论. 一阶理论是一种逻辑推理系统, 它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 并且在数学, 计算机科学及许多其它的科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事实上,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计算机语言和数学理论都是一阶理论.如前所述, 一阶理论的第一个部分是它的语言. 我们把一阶理论的语言称为一阶语言. 如同其它的形式语言一样, 一阶语言应包括一个符号表和一些能使我们把公式和其它表达式区分开的语法规则.首先, 我们定义一阶语言的符号表, 它由三类功能不同的符号组成. 它们是:a) 变元x,y,z,...;b) n元函数符号f,g,..., 及n元谓词符号p,q,...;c) 联结词符号和量词符号⌝,∨和∃.为了今后的方便, 我们假定一阶语言的变元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并且我们把这种排列顺序称为字母顺序. 我们称0 元函数符号是常元符号. 注意: 一个任给的一阶理论并没有要求必须有函数符号: 一个一阶理论可能没有函数符号, 可能有有穷多个函数符号, 也可能有无穷多的函数符号. 我们要求任何一阶理论必须包括一个二元谓词符号, 并用"=" 来表示它. 和函数符号一样, 一个给定的一阶语言可能有有穷或无穷多个(甚至没有) 其它的谓词符号. 函数符号和除=外的谓词符号称为非逻辑符号, 而其它的符号称为逻辑符号.在定义公式之前, 我们必须先定义"项":(1.1) 定义在一阶语言中, 项是由下述广义递归方式定义的:a) 变元是项;b) 如果u1 ,...,u n 是项, f是n元函数符号, 则fu1 ...u n 是项.然后, 我们定义公式如下:(1.2) 定义在一阶语言中, 公式是由下述广义递归方式定义的:a) 如果u1 ,...,u n 是项, p是n元谓词符号, 则pu1 ...u n 是(原子) 公式,b) 如果u,v 是公式, x 是变元, 则⌝u, ∨uv 和∃xu是公式.如前所述, 相应于公式的定义, 我们有一种广义归纳的证明方法. 我们将把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施归纳于长度. 有时我们还用施归纳于高度的证明方法, 而所谓的高度是公式中含有⌝,∨,和∃的数量.如果一个表达式b包括另一个表达式a, 则称第二个表达式a在第一个表达式b中出现, 即如果u,v,w 是表达式, 则v在uvw 中出现. 这里, 我们不仅要求a的符号都包括在b中, 而且要求这些符号的排列顺序和a一样并且中间不插有任何其它的符号. 我们把b包括a的次数称为a在b中出现的次数.接下来, 我们要讨论关于一阶语言的一些性质. 这种讨论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一阶语言的认识, 同时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其它的形式系统. 首先要考虑的是唯一可读性问题, 也就是说, 我们将要证明一阶语言中的任何公式不可能有不同的形式. 这一性质说明一阶语言在结构上是不会产生二义性的. 为了简化书写, 我们把公式和项统称为合式表达式. 于是, 根据定义可以知道所有的合式表达式都具有uv1 ...v n 的形式, 其中u 是n 元(函数或谓词) 符号, v1 ,...,v n 是合式表达式.我们说两个表达式u和v是可比较的, 如果存在一个表达式w (w 可以是空表达式) 使u=vw. 显然, 如果uv和u'v'是可比较的, 则u 和u'是可比较的; 如果uv和uv' 是可比较的, 则v 和v'是可比较的.3(1.3) 引理如果u1 ,...,u n ,u'1 ,...,u'n 是合式表达式(u1 和u'1 都不是空表达式), 而且u1 ...u n 和u'1 ...u'n 是可比较的,则对于一切i=1,...,n, u i =u'i .证明施归纳于u1 ...u n 的长度k.如果k=1, 则u1 ...u n 只有一个符号. 所以, n=1. 于是u1 ...u n =u1 且u'1 ...u'n =u'1 . 由于u1 和u'1 都是合式表达式, 它们只可能是变元或常元符号. 由于它们是可比较的, 所以u1 =u'1 .假定当k〈m时引理成立, 并设k=m.由于u1 是合式表达式, 我们可以把它写成vv1 ...v s , 其中v 是s 元符号, v1 ,...,v s 是合式表达式. 由上, u'1 和u1 是可比较的, v 也是u'1 的第一个符号. 于是, 由于u'1 是合式表达式, 它具有vv'1 ...v's 的形式. 由上所述的性质, v1 ...v s 和v'1 ...v's 是可比较的. 由于|v1 ...v s |<|u1 |≤|u1 ...u n |, 根据归纳假设, 对于一切j=1,...,s, v j =v'j , 所以, u1 =u'1 . 由此而得, u2 ...u n 和u'2 ...u'n 是可比较的, 且|u2 ...u n |<|u1 ...u n |, 所以, 由归纳假设, 对于一切i=2,...,n, u i =u'i .于是, 引理得证#(1.4) 唯一可读性定理每一个合式表达只能以唯一的方式写成uv1 ...v n 的形式, 其中, u 是n 元符号, v1 ,...,v n 是合式表达式.证明设w,w'是同一个合式表达式书写形式, 我们必须证明它们的结构是相同的. 首先, 它们必须都有相同的第一个符号,这样, u和n就唯一确定了, 从而, w=uv1...v n 且w'=uv'1...v'n, 其中v i ,v'j 是合式表达式(i,j=1,...,n). 我们还需证明对一切i=1,...,n, v i=v'i. 因为w 和w'是同一个表达式, 因而是可比较的. 于是, 根据引理(1.3), 对于一切i=1,...,n, v i=v'i #下面的定理说明如果一个合式表达式不可能由两个(或更多) 合式表达式的某些部分组成.(1.5) 引理合式表达式u中的任何符号w都是u中某一合式表达式的第一个符号.证明施归纳于u的长度k. 如果k=1, 则u是变元或常元符号. 于是任何在u中出现的符号就是u本身, 从而引理成立.假定当k<m时引理成立, 并设k=m.设u 是vv1 ...v n , 其中v是n元符号, v1 ,...,v n 是合式表达式. 如果w是v, 则它是u的第一个符号. 否则, 存在i=1,...,n, 使w 在v i 中出现. 由于|v i |<|u|, 根据归纳假设, w 是v i 中的某一合式表达式的第一个符号, 当然也是u中的某一合式表达式的第一个符号. 证完. #(1.6) 出现定理设u是n元符号, v1 ,...,v n 是合式表达式. 如果一个合式表达式v在uv1 ...v n 出现, 而且v不是整个uv1 ...v n , 则v在某一v i 出现.证明如果v的第一个符号就是定理中的u, 则v=uv'1 ...v'n , 其中v'1 ,...,v'n 是合式表达式, 且由定理条件, u和v是可比较的. 于是根据引理(1.3), 对于一切i=1,...,n, v i =v'i , 即v=uv1 ...v n . 矛盾.现假定v的第一个符号在某一v i 中出现. 根据引理(1.5), 该符号是某一合式表达式v'的第一个符号. 显然, v和v'是可比较的, 因而由引理(1.3), v=v', 即v在v i 中出现.4#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今后将用大写字母A,B,...表示公式, 用f,g,...表示函数符号, 用p,q,...表示谓词符号, 用x,y,...表示变元, 用a,b,...表示常元符号.现在我们定义两类性质不同的变元, 即自由变元和约束变元.(1.7) 定义a) 如果x 在原子公式中出现, 则x是自由变元;b) 如果x是A 和B 中的自由变元, 且y 不是x, 则x 是⌝A, ∨AB和∃yA中的自由变元.a') x 是∃xA中的约束变元;b') 如果x是A 或B 中的约束变元, 则x 是⌝A, ∨AB和∃yA中的约束变元.注意: x可以在A 中既是自由变元又是约束变元.我们将用u[x/a]表示在表达式u 中将所有的自由变元x换成项a而得的表达式. 设A 是公式, 在很多情况下, A[x/a]关于a 所表示的含义与A 关于x所表示的含义是一样的, 但并非总是如此. 例如, 若A 是∃y=x2y, 而a 是y+1, 则A 是说x 是偶数, 但A[x/a]却不是说y+1是偶数. 这表明并非所有的代入都会保持原有的含义. 于是我们有下述定义:(1.8) 定义 a 被称为是在A 中可代入x的, 如果i) 如果A是原子公式,则a 是在A中可代入x 的;ii) 如果a 在B中可代入x 且对于a 中的任何变元y, ∃yB不含有自由变元x,则a 是在∃yB中可代入x 的;iii) 如果a 在A, B中可代入x, 则a 在⌝A和A∨B中是可代入x 的.今后, 当使用A[x/a] 时, 我们总是假定a是在A 中可代入x的. 类似地, 我们将用u[x1/ a1 ,...,x n/ a n ]表示在表达式u 中将所有的自由变元x1 ,...,x n 分别换成项a1 ,...,a n 而得的表达式, 同时还假定它们都是可代入的.在我们的一阶语言定义中项和公式的写法对于证明和理论分析比较方便, 但和通常的阅读方式不一致. 为了克服这一弱点, 我们引进一些定义符号:(A∨B) 定义为∨AB; (A→B) 定义为(⌝A∨B); (A&B) 定义为⌝(A→⌝B);(A↔B) 定义为((A→B)&(B→A)); ∀xA 定义为⌝∃x⌝A.注意: 定义符号只是为了方便而引进的记号, 它们不是语言中的符号. 当我们计算公式的长度时, 必须把它们换成原来的符号. 同样, 当用施归纳于长度或高度进行证明时也不能把它们作为符号来处理. 今后, 我们将在展示公式时用定义符号, 而在证明时用定义(1.1) 和(1.2).我们称:⌝A 为 A 的否定; A∨B 为 A 和B 的析取(A 或者B); A&B 为 A 和B 的合取(A并且B);A→B 为 A 蕴含B; A↔B 为A等价于B; ∃xA 为关于x的存在量词(存在x 使得A);∀xA 为关于x的全称量词(对一切x 使得A).作业:1) 施归纳于长度证明如果u是公式(项), x 是变元, a是项, 则u[x/a]是公式(项).2) 证明如果uv和vv'是合式表达式, 则v和v'中必有一个是空表达式.一阶理论的逻辑公理和规则形式系统的公理和规则可以分为两类: 逻辑公理和逻辑规则, 非逻辑公理和非逻辑规则. 逻辑公理和逻辑规则指的是那些所有形式系统都有的公理, 而非逻辑公理和非逻辑规则仅在5某些特定的形式系统中才有. 但是, 当形式系统足够丰富时,我们并不需要非逻辑规则. 假定在一个形式系统F 中有一条非逻辑规则使我们可以由B1 ,...,B n 推导出A, 只要F 有足够多的逻辑规则, 我们只需要在F 中加进一条公理B1 →...→B n →A (这里, B1 →...→B n →A表示B1 →(...→(B n →A)...).)就不再需要那条非逻辑规则了. 因此, 我们今后假定我们的形式系统中没有非逻辑规则. 今后我们将把逻辑规则简称为规则. 由于我们仅对形式系统进行一般讨论, 我们的兴趣主要是那些逻辑公理和规则.下面是逻辑公理:1) 命题公理: ⌝A∨A;2) 代入公理: A[x/a]→∃xA;3) 恒等公理: x=x;4) 等式公理: x1 =y1 →...→x n =y n →fx1 ...x n =fy1 ...y n ;或x1 =y1 →...→x n =y n →px1 ...x n →py1 ...y n .注意: 以上并不是仅有四条公理, 而是四类公理. 如命题公理并非一条公理, 而是对于任何公式A 我们有一条命题公理. 所以, 以上的公理实际上是公理模式.以下是规则:1) 扩展规则: 如果A, 则B∨A;2) 收缩规则: 如果A∨A, 则A;3) 结合规则: 如果A∨(B∨C), 则(A∨B)∨C;4) 切割规则: 如果A∨B且⌝A∨C, 则B∨C;5) ∃-引入规则: 如果A→B且x 不是B 中的自由变元, 则∃xA→B.如同上面的公理, 这些规则也不是五条规则, 而是五个规则模式.现在, 我们定义一阶理论如下:(1.9) 定义一个一阶理论T (简称理论T)是具有如下特征的形式系统:1) T 的语言L(T)是一阶语言;2) T 的公理是以上列出的四组公理和一些其它的非逻辑公理;3) T 的规则是以上列出的五组规则.由于一阶理论的逻辑符号, 逻辑公理和规则已经确定, 一阶理论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非逻辑符号和非逻辑公理. 因此, 当我们希望讨论某一具体的一阶理论时只需要把它的非逻辑符号和非逻辑公理指明就行了.例.1) 数论NN 的非逻辑符号为: 常元0, 一元函数符号S, 二元函数符号+和*, 和二元谓词符号<. N 的非逻辑公理为:N1 Sx≠0; N2 Sx=Sy→x=y; N3 x+0=x; N4 x+Sy=S(x+y); N5 x*0=0;N6 x*Sy=(x*y)+x; N7 ⌝(x<0); N8 x<Sy↔x<y∨x=y; N9 x<y∨x=y∨y<x.2) 群GG 只有一个非逻辑符号, 即二元函数符号*. G 的非逻辑公理为:G1 (x*y)*z=x*(y*z); G2 ∃x(∀y(x*y=y)&∀y∃z(z*y=x)).根据我们在第一节所述, 一阶理论T 的定理可以定义为:1) 每一条命题公理, 代入公理, 恒等公理, 等式公理和非逻辑公理是定理;2) 如果A 是定理, 则A∨B是定理;3) 如果A∨A是定理, 则A 是定理;64) 如果A∨(B∨C) 是定理, 则(A∨B)∨C 是定理;5) 如果A∨B和⌝A∨C是定理, 则B∨C是定理;6) 如果A→B是定理且x 不是B 中的自由变元, 则∃xA→B是定理.与此对应, 我们可以用如下广义归纳法证明一阶理论T 中的定理都具有某一性质P:1) 每一条命题公理, 代入公理, 恒等公理, 等式公理和非逻辑公理具有性质P;2) 如果A 具有性质P, 则A∨B具有性质P;3) 如果A∨A具有性质P, 则A 具有性质P;4) 如果A∨(B∨C) 具有性质P, 则(A∨B)∨C 具有性质P;5) 如果A∨B和⌝A∨C具有性质P, 则B∨C具有性质P;6) 如果A→B具有性质P且x 不是B 中的自由变元, 则∃xA→B具有性质P.下面我们证明一阶理论的逻辑公理是相互独立的.(1.10) 定理一阶理论的逻辑公理和规则是互相独立的.证明当我们希望证明某一命题A 是独立于某个命题集Γ和规则集Δ时,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性质P 使A 不具有性质P, 而Γ中的每一命题具有性质P 且Δ中的每一规则保持性质P (即如果该规则的前提具有性质P, 则其结论具有性质P); 当我们希望证明某一规则R 是独立于Γ和Δ时,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性质P 使R 不保持性质P, 而Γ中的每一命题具有性质P 且Δ中的每一规则保持性质P. 这样就可以断言: 在由Γ为其公理集, Δ为其规则集的形式系统中, 每一定理都具有性质P. 由于A不具有性质P (或R 不保持性质P), 所以, A (或R)是不可能由Γ和Δ来证明的. 这样, A(或R)就独立于Γ和Δ了. 我们将根据这个思想来证明本定理.1) 对于命题公理. 定义f 如下:f(A)=T 若 A 是原子公式; f(⌝A)=F; f(A∨B)=f(B); f(∃xA)=T.可以证明: f(⌝⌝(x=x)∨⌝(x=x))=F, 而且对于任何可由其它的逻辑公理和规则证明的命题A, f(A)=T.2) 对于代入公理. 定义f 如下:f(A)=1 若A 是原子公式; f(⌝A)=1 如果f(A)=0, f(⌝A)=0 若f(A)=1;f(A∨B)=max{f(A),f(B)}; f(∃xA)=0.可以证明: f((x=x)→∃x(x=x))=0, 而且对于任何可由其它的逻辑公理和规则证明的命题A, f(A)=1.3) 对于恒等公理. 定义f 如下:f(A)=0 若A是原子公式; f(⌝A)=1 如果f(A)=0, f(⌝A)=0 若f(A)=1; f(A∨B)=max{f(A)},f(B); f(∃xA)=f(A).可以证明: f((x=x))=0, 而且对于任何可由其它的逻辑公理和规则证明的命题A, f(A)=1.4) 对于等式公理. 首先在L(T)中加进常元e1 ,e2 和e3 而得L'. 然后定义f 如下:f(e i =e j )=1 iff i≤j; f(⌝A)=1 如果f(A)=0, f(⌝A)=0 若f(A)=1; f(A∨B)=max{f(A),f(B)}; f(∃xA)=T iff 存在i 使f(A[x/e i ])=T .可以证明: f((x=y→x=z→x=x→y=z))=0, 而且对于任何可由其它的逻辑公理和规则证明的命题A, f(A[x/e i ])=1, 其中, x是A 中的自由变元.5) 对于扩展规则. 定义f 如下:f(A)=1 若 A 是原子公式; f(⌝A)=1 如果f(A)=0, 否则, f(A)=0; f(A∨B)=1 如果f(A)=f(⌝B), 否则f(A∨B)=0; f(∃xA)=f(A).可以证明: f((x=x∨(⌝(x=x)∨x=x)))=0, 而且对于任何可由其它的逻辑公理和规则证明的命题A, f(A)=1.6) 对于收缩规则. 定义f 如下:7f(A)=T 若 A 是原子公式; f(⌝A)=f(∃xA)=F; f(A∨B)=T.可以证明: f(⌝⌝(x=x))=F, 而且对于任何可由其它的逻辑公理和规则证明的命题A, f(A)=T.7) 对于结合规则. 定义f 如下:f(A)=0 若 A 是原子公式; f(⌝A)=1-f(A); f(A∨B)=f(A)*f(B)*(1-f(A)-f(B)); f(∃xA)=f(A).可以证明: f(⌝(⌝(x=x)∨⌝(x=x)))>0, 而且对于任何可由其它的逻辑公理和规则证明的命题A, f(A)=0.8) 对于切割规则. 定义f 如下:f(A)=1 若 A 是原子公式; f(⌝A)=1 如果f(A)=0或A是原子公式, 否则f(⌝A)=0; f(A∨B)=max{f(A),f(B)}; f(∃xA)=f(A).可以证明: f(⌝⌝(x=x)))=0, 而且对于任何可由其它的逻辑公理和规则证明的命题A, f(A)=1.9) 对于E-引入规则. 定义f 如下:f(A)=1 若A是原子公式; f(⌝A)=1 如果f(A)=0, f(⌝A)=0 若f(A)=1; f(A∨B)=max{f(A),f(B)}; f(∃xA)=T.可以证明: f(∃y⌝(x=x)→⌝(x=x))=0, 而且对于任何可由其它的逻辑公理和规则证明的命题A, f(A)=1.结构和模型现在我们讨论一阶理论的语义部分. 为此我们先引进一些集论的记号: 集合或类是把一些我们想要研究的对象汇集在一起, 从而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体. 如果A 和B 是集合, 一个由A 到B 的映射 F (记作F: A→B)是一个A 和B 之间的对应, 在这个对应中A 中的每一个元素a 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B中元素 b (称为F在a 上的值, 记作F(b) ). 我们把n个A 中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得的序列称为A 的一个n 元组, 并用(a1,...,a n )表示由A 中元素a1,...,a n 按此顺序排列的n 元组. 把由A 的所有n 元组成的集合记为A n, 然后把由A n 到B的映射称为由A 到B 的n元函数. 我们把A n 的子集称为A 上的n 元谓词. 如果P是A 上的n 元谓词, 则P(a1 ,...,a n )表示(a1 ,...,a n )∈P.真值函数根据我们对公式和项的定义, 我们可以先用函数符号和谓词符号以及变元构造一些简单的公式, 然后用联结词得到比较复杂的公式, 如"A 并且B" 等等. 我们用符号"&" 表示"并且", 即若A 和B 是公式, "A&B" 表示"A 和B同时成立".于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怎样知道A&B 的真假? 这里, A&B 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 只需要知道A 和B 的真假就能确定A&B 的真假, 而不必知道A 和B 的具体含义. 为了表示这一特征, 我们引进真值. 真值是两个不同的字母T 和F, 而且当公式A 为真时, 我们用T 表示其真值; 当公式A 为假时, 我们用F 表示其真值. 于是, A&B 的真值就由A 和B 的真值确定了.有了真值的概念, 我们就可以定义真值函数了. 所谓的真值函数是由真值集T,F 到真值集T,F 的函数. 由此, 我们可以把以上的讨论叙述为: 存在二元真值函数H& 使得: 若a 和b 分别是A 和B 的真值, 则H& (a,b) 是A&B 的真值. 我们定义H& 为:H& (T,T)=T, H& (T,F)=H& (F,T)=H& (F,F)=F.我们用"∨" 表示"或者", 并定义H∨如下:8H∨(F,F)=F, H∨(T,F)=H∨(F,T)=H∨(T,T)=T.于是当a 和b 分别是A 和B 的真值时, H∨(a,b)就是A∨B的真值.我们用"→" 表示"如果...则...", 并定义H→如下:H→(T,F)=F, H→(F,F)=H→(F,T)=H→(T,T)=T.于是当a 和b 分别是A 和B 的真值时, H→(a,b)就是A→B的真值.我们用"↔" 表示"当且仅当", 并定义H↔如下:H↔(F,T)=H↔(T,F)=F, H↔(F,F)=H↔(T,T)=T.于是当a 和b 分别是A 和B 的真值时, H↔(a,b)就是A↔B的真值.我们用"⌝" 表示"非", 并定义H⌝如下:H⌝(F)=T, H⌝(T)=F.于是当a 是A 的真值时, H⌝(a)就是⌝A的真值.容易证明, &,→, 和↔可由⌝和∨定义. 事实上所有的真值函数都可以由⌝和∨定义.作业1. 证明: 任何真值函数f(a1 ,...,a n )都可以由H⌝和H∨定义.2. 设H d , H s 是真值函数, 其定义为:H d (a,b)=T 当且仅当a=b=F; H s (a,b)=F 当且仅当a=b=T.证明: 任何真值函数f(a1 ,...,a n )都可以由H d (或H s )定义.结构现在我们讨论一阶语言的语义部分(称为它的结构). 所谓一个语言的语义, 当然是表示该语言中所指称的对象范围和每一个词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一阶语言的语义也是如此. 如前定义, 一阶语言中的符号有函数符号和谓词符号, 这些都应在它的语义中有具体的含义. 把这些组合起来, 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定义:(1.11) 定义称三元组M=〈|M|,F,P〉是一个结构,如果:1) |M|是一个非空集合,它称为是L 的论域, |M| 中的元素称为是M 的个体;2) F是|M|上的函数集合;3) P是|M|上的谓词集合.定义设L是一阶语言,M是一个结构。

数理逻辑PPT课件

数理逻辑PPT课件

.
4
数理逻辑
正如著名的计算机软件大师 戴克斯特拉 (E.W.Dijkstra)曾经说过:我 现在年纪大了,搞了这么多年软件,错误 不知犯了多少,现在觉悟了。我想,假如 我早在数理逻辑上好好下点功夫的话,我 就不会犯这么多错误。不少东西逻辑学家 早就说过了,可是我不知道。要是我能年 轻20岁的话,我就会回去学逻辑。
P∧Q的真值为真,当且 T T T
仅当P和Q的真值均为真。
.
11
命题逻辑
• 或者“∨”(析取)
表示“或者”,“或者”有二义性,看下面 两个例子:
例1. 灯泡或者线路有故障。 例2. 第一节课上数学或者上英语。
例1中的或者是可兼取的或。即或者“∨”
例2中的或者是不可兼取的或,也称之为异或、 排斥或。即“ ”.
.
12
命题逻辑
P:灯泡有故障。 Q:线路有故障。 例1中的复合命题可 表示为:P∨Q,读 成P或者Q,P∨Q的 真值为F,当且仅当 P与Q均为F。
P Q P∨Q FF F FT T TF T
TT T
.
13
命题逻辑
P:第一节上数学。
Q:第一节上英语。
P Q P Q
例2中的复合命题
可写成P Q,读 成P异或Q。
P Q的真值为F,
FF F FT T TF T
TT F
当且仅当P与Q的真值相同。
.
14
命题逻辑
• 蕴含(条件)“”
表示“如果… 则 …”,“当...则...”,“若... 那么...”,“假如...那么...”
例如: P表示:缺少水分。
Q表示:植物会死亡。
PQ:如果缺少水分,植物就会死亡。
PQ:也称之为蕴含式,读成“如果P则

第一二章数理逻辑课件

第一二章数理逻辑课件

二、真值表truth table
1、命题公式的赋值(解释):设命题公式A(p1,p2…pn), 其中p1,p2…pn为A中的命题变元,给p1,p2…pn各指派一 个真值,称对A的一次赋值(解释)。如果指定的某 组赋值使A的真值为1,则称这组值为A的成真赋值, 否则称这组值为A的成假赋值。
2、定义:在命题公式A(p1,p2…pn)中,对于分量(命题变 元)指派真值的各种可能组合,就确定了这个命题公 式的各种真值情况,将其汇列成表,就是命题公式的 真值表;命题公式中变元真值指派组合数目决定于变 元分量的个数,一般说,n个命题变元组成的命题公式 共有2n种真值组合情况。
p
┐p
0
1
1
0
2、合取 (∧)
定义:两命题P、Q的合取 是一复合命题,记为。当 且仅当P、Q同时为T时, 为T,其他情况为F 。P∧Q
真值表如表1.2所示。 与自然语言的关系:相当于与、 并且、和等,常表示递进、并列 、转折这样的关系,但新的复合 命题不一定有意义,这是数理逻 辑命题与自然语言的区别。
组成的合取式。 2、析取范式求法(P31) 1)将命题公式中联结词转换成┐ ∧ ∨。 2)利用德摩根律把┐直接移入到每个命题变元之前。 3)利用分配律或结合律将公式转换成析取范式,并进行化简 。
例1 (┐P ∧ R) ∨ ┐(P →Q) (P ∧ ┐R) ∨ ┐(┐P ∨ Q) (P ∧ ┐R) ∨ (P ∧ ┐Q)
是对陈述句中的关联词的符号化处 理。
1、否定( ┐)
定义:设P为一命题,P的否定 是一个新的命题,记为;若P为 T,则为F,若P为F,则为T。与 自然语言的关系:相当于不、否 、非等; ┐P真值表如表1.1所示 。
注意:否定的意义仅是修改命题 的内容,没有构成复合命题,它 是一元运算。

数理逻辑讲义

数理逻辑讲义
(3) Form(LP ) 只含通过有限次使用(1)(2)得到的符号串。 结构归纳法:将 Form(LP ) 类比自然数集 N。 设 P 为一个性质, P(x)对表示 x 具有性质 P。 类似于数学归纳法,引入关于 Form(LP ) 上的某个性质(结论)P 是否成立(真)的结构归
纳法。 (1)(归纳基) P 关于原子命题公式成立。(归纳基) (2)(归纳步) 对 A, B Form(LP ) ,假定 P 关于命题公式 A、B 成立。验证:P 关于命题公
(3)
(A
B)v
0
if Av Bv 0 .
1
o.w.
7
(4)
( .
0
o.w.
(5)
(A
B)v
0
if Av 1 and Bv 0 .
1
o.w.
(6)
(A
B)v
1
if Av Bv .
0 o.w.
命题公式 A 的真值表:在所有可能的赋值 v 下,将取值结果列入表中。
如:自然语言(汉语)。 对象语言:描述“对象所用元语言”的语言。
如:形式语言(符号语言)。 自然语言中语言上的相似并不保证逻辑形式上的相同。
1
例1:X认识Y。(前提) Y是足球队长。(前提) X认识足球队长。(结论)
例2:X认识A班某学生。(前提) A班某学生是足球队长。(前提) X认识足球队长。(结论)
询问:是否存在一个赋值 (a1,......, an ) W n 使得 (i)[iv (ai1 ,......, aiq ) 1] ? (回到命题公式讨论) 重言式一定是可满足式,但反之不真。因而,若公式 A 是可满足式,且它至少存在一个成假 赋值,则称 A 为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
全称量词
表示所有个体都满足某个条件的量词,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
04
范式理论
范式的定义与分类
范式(Paradigm)是指某一学科领 域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观念、理 论、方法或标准。在数理逻辑中,范 式主要指逻辑公式的一种标准形式, 用于简化逻辑推理过程和提高推理的 可靠性。
VS
范式主要分为两类:自然范式和人工 范式。自然范式是指直接从语言和直 观中得出的逻辑形式,如命题逻辑中 的重写规则;人工范式则需要通过特 定的人工构造来获得,如集合论中的 形式化表述。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
目录
• 引言 • 命题逻辑 • 谓词逻辑 • 范式理论 • 集合论基础 • 数理逻辑的实际应用
01
引言
数理逻辑的定义
01
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的数学分支 ,主要关注命题和推理的形式化 、符号化及其演绎关系。
02
它使用数学方法对推理过程进行 精确描述和证明,为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
数理逻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法律
法律逻辑学运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来分析法律推理 和法律论证。
经济学
数理逻辑用于经济学的决策理论、博弈论和信息 经济学等领域。
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中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模型研究运用了 数理逻辑的概念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范式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范式在逻辑推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使用范式,逻辑推理过程可以更加规范、准确和高效。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 中,范式被广泛应用于知识表示、推理和问题求解等方面。通过将知识表示为范式形式,可以方便地进行逻辑推理和知识推 理,从而提高智能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范式还为逻辑推理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语言和工具,促进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学习和掌握范式理论 ,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理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科学研究。

数理逻辑简介.ppt课件

数理逻辑简介.ppt课件

14、等价否定等值式 A B A B
15、归谬论 (A B) (A B) A
三、等值演算。
置换定理:如果 A B,则 ( A) (B)。
例2、验证下列等值式。
(1) p (q r) ( p q) r
(2) p (q r) p (q r) q r (3) q (p q) p 1
q (q p)
q (q p)
(q q) p
1 p 1
分配律 矛盾律 同一律 德摩根律 结合律 排中律 零律
考虑问题:能否利用等值式来化简,或判断 公式的类型(重言,矛盾,可满足)。
判断一个公式是否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 式,或者判断两个命题公式是否等值。有两种方 法,即真值表法和等值演算法。
内容:等值关系,24个重要等值式,等值演算。 重点:(1) 掌握两公式等值的定义。
(2) 掌握24个重要等值式,并能利用 其进行等值演算。
一、两命题公式间的等值关系。
1、定义:设 A, B为两命题公式,若等价式 A B 是重言式,则称 A与B是等值的,记作 A B 。
2、判定 。
判断两公式 A, B是否等值,即判断 A B
例2、 p p q r p r
为_5__层公式。
3、真值表。
公式 A 的解释或赋值
赋值
成真赋值 成假赋值
(使A为真的赋值) (使A为假的赋值)
如公式 A ( p q) r ,110( p 1, q 1, r 0 ,
按字典序)为 A 的成假赋值,111,011,010……
等是 A 的成真赋值。
2、结合律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3、分配律 A (B C) (A B) (A C) , A (B C) (A B) (A C)

第一章数理逻辑

第一章数理逻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发展 英国数学家布尔在1847年创立了布尔代数,
奠定了数理逻辑的基础。
1854年发表了《思维规律》这部杰作, 他采用数学的方法处理逻辑推理,布尔 代数的问世是数学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布尔代数发明后没有受到 人们的重视,布尔在他的 杰作出版后不久就去世了。
数学家布尔
• 布尔,自学成才的典范。鞋匠的儿子, 从小打工帮衬家用,原想做牧师,但生 活所迫16岁做了中学教师。教书时自学 牛顿的《数学原理》、拉格朗日的《解 析函数论》和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 虽没学位但成了数学教授。主要贡献是 创立了布尔代数,在电子工程、计算机、 数理逻辑中有很多应用。
例1.2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灯泡有故障或开关有故障。
p∨q
2)张晓静是江西人或安徽人。
p∨q
3)张晓静只能挑选202或203房间。(p ∧ ┐q) ∨(┐p ∧ q)
4)小明昨天做了二十或三十道习题。 原子命题
排斥或有两种表示: 1)客观上不可能为真的,可符号化为如第二个小例; 2)可能会同时取真,应符号化为如第三个小例。
容。
例1.5 令 p:北京比天津人口多。 q:2+2=4。 r:乌鸦是白色的。
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 (1) ((┐p∧q)∨(p∧┐q))→r (2) (q∨r)→(p→┐r) (3) (┐p∨r) (p∧┐r)
解 p,q,r的真值分别为1,1,0,容易算出(1), (2),(3)的真值分别为1,1,0。
请问这个人说得对吗?他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
第一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1.1 命题与联结词 命题 表达判断的陈述句。
两个条件:(1)陈述句; (2)能判断真假。 真值 命题的结果。 任何命题的真值都是唯一的。

第一章数理逻辑讲义.

第一章数理逻辑讲义.

第一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1.1 命题与联结词 命题 表达判断的陈述句。 两个条件:(1)陈述句; (2)能判断真假。
真值 命题的结果。
正确的 错误的 判断
任何命题的真值都是唯一的。
真 命题的真值为 假
真命题 假命题
例1.1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命题。
(1) 4是素数。

(2) √2是无理数。 是 (3) x大于y。 否 (4) 月球上有冰。
“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 是…”、“一面…一面…” 都可用∧ 如:p:今天下雨。q:今天降温。 p∧q :今天下雨且今天降温。
离散数学
数理逻辑
逻辑学
逻辑学
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思维规律的科学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传统形式逻辑 现代形式逻辑
现代形式逻辑 在方法、目的和观念上与现代数学相联系,一开始就被 称为数理逻辑,即符号逻辑。 数理逻辑 用数学的方法(引入一套符号体系的方法)来研究逻辑。
背景知识
• 起源: 17世纪中叶,莱布尼兹 (德国的数学家、物理学 家、哲学家)曾经提出 “用计算机代替思维完成 推理过程”的设想。
这个想法太 超前了!
• 发展 英国数学家布尔在1847年创立了布尔代数, 奠定了数理逻辑的基础。 1854年发表了《思维规律》这部杰作, 他采用数学的方法处理逻辑推理,布尔 代数的问世是数学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布尔代数发明后没有受到 人们的重视,布尔在他的 杰作出版后不久就去世了。
数学家布尔
• 布尔,自学成才的典范。鞋匠的儿子, 从小打工帮衬家用,原想做牧师,但生 活所迫16岁做了中学教师。教书时自学 牛顿的《数学原理》、拉格朗日的《解 析函数论》和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 虽没学位但成了数学教授。主要贡献是 创立了布尔代数,在电子工程、计算机、 数理逻辑中有很多应用。

数理逻辑(讲义)

数理逻辑(讲义)

《数理逻辑》教案许道云(2011.8)教材:《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第二版)(陆钟万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本:2006年6月第8次印刷绪言(课程介绍)什么是逻辑?命题(判断)对象、以及对象间的(推理)关系。

数理逻辑: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逻辑。

数理逻辑研究分支:模型论、集合论、递归论、证明论。

数理逻辑研究什么?逻辑推理:当前提为真时,保证结论为真。

逻辑研究这样的可推理关系。

即,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是否正确。

演绎推理---演绎逻辑。

它不同于归纳逻辑。

归纳逻辑是从前提出发,使用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与自身协调,或与前提协调。

数理逻辑属于演绎逻辑范围。

只研究推理及可推理关系,不关心前提与结论中各个命题的真假。

例1.前提:所有大于2不被自身整除的自然数为素数。

7不被自身整除。

结论:7不是素数。

例2.前提:所有中学生打网球。

王君不打网球。

结论:王君不是中学生。

命题有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命题的真或假。

决定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可推导关系,是命题逻辑形式。

如:前提:集合S中的所有元素具有R性质。

a不具有R性质。

结论:a不是S中元素。

命题的陈述需要语言。

元语言:描述对象的所用的最基本语言。

如:自然语言(汉语)。

对象语言:描述“对象所用元语言”的语言。

如:形式语言(符号语言)。

自然语言中语言上的相似并不保证逻辑形式上的相同。

例1:X认识Y。

(前提)Y是足球队长。

(前提)X认识足球队长。

(结论)例2:X认识A班某学生。

(前提)A班某学生是足球队长。

(前提)X认识足球队长。

(结论)近代数理逻辑思想:Leibniz力图建立一种精确的、普适的科学语言作为形式语言。

直到1879年,Frege才建立了这样的语言。

近代数理逻辑介绍的就是这种形式语言。

所以,数理逻辑史从1879年算起。

在数理逻辑中要构造一种符号语言来代替自然语言,这种人工构造的符号语言称为形式语言。

对象的描述和对象间的推理关系全部用形式语言表示。

数理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1)引入一个形式语言,以表示非结构化对象。

第五章 数理逻辑

第五章  数理逻辑

(1)
(2)
我们常把重言式记作1,把矛盾式记作0
定义4、设A,B是命题公式,若A B是重言式,则称A与B等值的,
记作
, 读作A与B等值.
例4 判断下列各组公式是否等值
(1)
(2)
对于命题公式A,B,C,有下列性质
(1)自反性:
;(2) 对称性:若
,则
(3) 传递性:若

c
• 重要的等值式,希望同学们牢记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例8、证明
第三节:对偶与范式
• 一、对偶
• 定义1、在仅含有
的命题公式A中,将∧,∨分别换成∨,∧,
若A中有1或0亦互相取代,所得公式 称作A的对偶.
• 显然A也是 的对偶.
• 例1、试写出下列公式的对偶
(1)
(2)
• 定理1、设A与 是互为对偶的两个公式,所有的命题变元为
•则
•或
成的表,称为命题公式A的真值表.
例2、试求下列公式的真值表
(1)
(2)
(3)
定义3、设A是一个命题公式:
(1)若A在它的各种指派下取值均为真,则称A是重言式或永真式.
(2)若A在它的各种指派下取值均为假,则称A是矛盾式或永假式.
(3)若A不是矛盾式,则称A是可满足式.
例3、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PQ P
00
第二节 命题公式及公式的等值和蕴含关系
• 我们知道,不含任何联结词的命题称为原子命题,至少包含一个联结 词的命题称作复合命题.原子命题的真值是唯一的,所以也称原子命题 为 命题常项或命题常元.真值可以变化的陈述句称作命题变元或命题 变项(如x+y≥0)
• 一、命题公式 • 由命题变元,联结词和圆括号按一定规则组成的符号串称作合式公式. • 定义1、命题公式是由下列规则产生的符号串: • (1)单一的命题变元本身是一个合式公式. • (2)如果A是合式公式,则 A是合式公式. • (3)如果A和B是合式公式,则A B, A v B, A B,A B都是合式公式. • (4)只有有限次地应用(1),(2),(3),所产生的符号串才是

第一部分数理逻辑

第一部分数理逻辑

1
1
1
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它们的真值。
(1) 3 是无理数当且仅当加拿大位于亚洲。 (2)2+3=5的充要条件是 3 是无理数。 (3)若两圆O1,O2的面积相等,则它们的半径相等,反之 亦然。
(4)当王晓红心情愉快时,她就唱歌,反之,当她唱歌时, 一定心情愉快。
10
说明:
多次使用联结词集中的联结词,可以组 成更为复杂的复合命题。求复杂命题的真值 时,除根据其自身的真值定义外,约定: (1)联结词结合力的强弱次序为
(5)甲全错,乙对一半,丙全对 F5
(6)甲全错,乙全队,丙对一半
F6
27
F1(p∧q)∧((p∧q)∨( p∧q))∧ (q∧r) 0 F2 (p∧q)∧(p∧q)∧((q∧r)∨(q∧r)) p∧q∧ r F3 ((p∧q)∨(p∧q))∧(p∧q)∧(q∧r) 0
F4 ((p∧q)∨(p∧q))∧(p∧q)∧(q∧r) 0 F5 (p∧q)∧((p∧q)∨( p∧q))∧(q∧r) 0 F6 (p∧q)∧(p∧q)∧((q∧r)∨(q∧r)) p∧q∧r 综合以上6种情况:
值式的过程。
置换规则:设(A)是一个含有子公式A的命题
公式,(B)是用公式B置换了(A)中的子公式 A后得到的公式,如果AB,那么(A)(B)。
例: p q r
由蕴涵等值式 : p q p q
由置换规则: p q r p q r
24
等值演算的用途:
一、验证等值式:
例如: p q q p q p q r p r q r p q r p q r
例:(1)( p→q )∧q
p q p→q ( p→q ) ( p→q )∧q
00 1

数理逻辑1.2PPT课件

数理逻辑1.2PPT课件
6
1.2 命题公式与真假性
1.2.1 命题公式 1.2.2 指派和真值表 1.2.3 命题公式的永真性
2020/10/13
1
1.2.1 命题公式
• 命题公式,也称WFF(Well Formed Formula)。
• 以真假为变域的变元称为命题变元,用P, Q, R, …表示。 • 命题变元的真假值分别用 T, F 表示。
在指派1 = ( T, T, F ) 下的值为T,即 (1) = T。 在指派2 = ( T, F, T ) 下的值为F,即 (2) = F。
2020/10/13
4
定义3 设为一命题公式, 为的一个指派。 1) 若() = T,则称为的成真指派; 2) 若() = F,则称为的成假指派。
注意到中含有变元的个数总是有限的,并且每个变元至多有两种取值 方法,所以的所有不同指派的个数也是有限的。具体地说,n元命题公式 的指派个数为2n。于是,对于一个给定的命题公式,可以写出该命题公式 在所有不同指派下的值。将一命题公式在各指派下形成真假值的过程排列 起来,便形成了该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2) 在命题公式中诸联结词的优先次序为: , (, ), (, ) 。
其中与 的优先次序相同, 与 的优先次序相同。
按照这种约定 ((P (Q)) Q) 可写为 P Q Q 。
下面两个符号串不是命题公式。
PPQ
PQR
2020/10/13
3
2.2.2 指派和真值表
对于含有命题变元的命题公式,只有当其中每个命题变元的真假值或 其中一部分命题变元的真假值确定之后,命题公式的真假值才能确定。
定义1 命题公式定义如下: 1) 命题变元及 T, F 是命题公式; 2) 如果 是命题公式,则 是命题公式; 3) 如果 , 是命题公式,则

数理逻辑讲稿

数理逻辑讲稿

数理逻辑讲稿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理论逻辑。

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或形式逻辑的学科。

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形式化”,就是将数理逻辑的研究对象“数学推理形式化,推理都有前提、结论和推理规则,这些前提和结论都是命题。

一个推理系统包含命题、公理和推理规则,“形式化”即为将这样的推理系统符号化而形成一个形式系统。

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逻辑的系统思想一般追溯到十七世纪莱布尼茨,他设想过能不能创造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可以把推理过程象数学一样利用公式来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他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但是它的思想却是现代数理逻辑部分内容的萌芽,从这个意义上讲,莱布尼茨可以说是数理逻辑的先驱。

后人基本是沿着莱布尼茨的思想进行工作的。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发表了《逻辑的数学分析》,建立了“布尔代数”,并创造一套符号系统,利用符号来表示逻辑中的各种概念。

布尔建立了一系列的运算法则,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逻辑问题,初步奠定了数理逻辑的基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数理逻辑有了比较大的发展,1884年,德国数学家弗雷格出版了《数论的基础》一书,在书中引入量词的符号,使得数理逻辑的符号系统更加完备。

对建立这门学科做出贡献的,还有美国人皮尔斯,他也在著作中引入了逻辑符号。

从而使现代数理逻辑最基本的理论基础逐步形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数理逻辑就是精确化、数学化的形式逻辑。

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数理逻辑的内容两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

命题演算是研究关于命题如何通过一些逻辑连接词构成更复杂的命题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

命题是指具有具体意义的又能判断它是真还是假的句子。

在谓词演算里,把命题的内部结构分析成具有主词和谓词的逻辑形式,然后研究这样的命题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

数理逻辑的发展数理逻辑这门学科建立以后,发展比较迅速,促进它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非欧几何的建立,促使人们去研究非欧几何和欧氏几何的无矛盾性。

PM讲义-第2章 数理逻辑基础

PM讲义-第2章 数理逻辑基础

作为状态集的命题
一个命题值的真假完全由状态决定。 一个命题值的真假完全由状态决定。 反过来,可以用命题描述状态( 反过来,可以用命题描述状态(集)。 对于任何一个命题e, 对于任何一个命题 ,存在和这个命题对应的 一个使该命题为真的状态集, 一个使该命题为真的状态集,所以可用这个命 题当作这个状态集的描述。 题当作这个状态集的描述。 但是一个状态集对应多个命题。 但是一个状态集对应多个命题。即用命题描述 状态是不唯一的。 状态是不唯一的。
例:令S={(x,1),(y,3),(z,5),(b,T)}


e = ((x<=y) ∧(y<z) ∨(x+y<z) ∨b)
则:S(e)= (1<=3) ∧(3<5) ∨(1+3<5) ∨T)=T
量词
存在量词∃ 存在量词∃ (Existential Quantification) )
– –
(∃i: m<=i<n:Ei) ⇔ (Em ∨Em+1 ∨… ∨En-1) ∃ 读做: 至少存在一个整数i,满足i在 和 之间 之间, 读做:“至少存在一个整数 ,满足 在m和n-1之间, 使得Ei成立 成立” 使得 成立”
1→0的真值为0 0→1,1→1,0→0的真值均为1.
联结词运算的优先次序
¬ ∧ ∨ → ↔
命题定律
一种状态下命题的值
定义1:状态是标识符集到值 和 上的一个函 定义 :状态是标识符集到值T和F上的一个函 数。例:
– –
令状态s是由 令状态 是由{(a,F),(b,T),(c,T)}定义的函数 是由 , , 定义的函数 s(a)=F, s(b)=T , s(c)=T
联结词

数理逻辑课件 数理逻辑ch3

数理逻辑课件  数理逻辑ch3

p
q
i( 3 i 9)满足p U q
3.2.2 LTL的语义—路径的概念
12)π╞ ФWψ当且仅当存在某个i≥ 1,使得 πi╞ψ且对所有j=1,2,…i-1,有πj╞Ф或对所有 的k≥1,有πk ╞ Ф (W弱直到)
13)π╞ ФRψ当且仅当或者存在某个i≥1,使得 πi╞Ф,且对所有j=1,2,…i,有πj╞ψ或对所有 的k≥1,有πk ╞ψ
理方法。该方法用于有限状态的并发的、反应式系 统,利用穷举搜索的方法来判定系统是否满足给定 的一个或一组规范。
7
3.1.2 模型检测的验证方法
模型检测过程的大体步骤 – 由用户描述的一个模型开始 – 判断用户所断言的假设在模型中是否有效 – 若无效,则产生由执行轨迹构成的反例
8
3.1.2 模型检测的验证方法
3.2.1 LTL的语法(线性时态逻辑)
定义:线性时态逻辑(LTL)有下列用Backus Naur(巴科斯范式)给出的语法 Ф::= ┬∣┴∣p∣(┐Ф)∣(Ф∧Ф)∣(Ф∨Ф)∣( Ф→Ф)∣(×Ф)∣(FФ)∣(GФ)∣(ФUФ)∣( ФWФ)∣(ФRФ) 其中:┬:表示永真(重言式) (不加约束) ┴:表示永假(矛盾式) (所有约束) X:表示下一个状态 (next) F:表示某未来状态 (Future) G:表示所有未来状态 (Globally)
– 模型检测:有限状态并发系统的自动化验证技术
1
第3章 通过模型检测进行验证
[关键词]
验证的动机 线性时态逻辑 模型检测:系统、工具和性质 分支时间逻辑 CTL*与LTL和CTL的表达能力 模型检测算法
2
3.1 验证的动机(目的)
1)能够验证计算机系统的正确性
例:一个系统生产出来,必须有验证过程才能应用. 如 window95、97、2000、xp,office97等

数理逻辑课件 第5节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数理逻辑课件  第5节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代换实例
定义9 设A0是含命题变项 p1, p2, …, pn的命题公式, A1, A2, …, An是n个谓词公式,用Ai (1in) 处处代替 A0中的pi,所得公式A称为A0的代换实例. 例如: F(x)G(x), xF(x)yG(y)等都是pq的代 换实例. 定理2 重言式的代换实例都是永真式,矛盾式的代 换实例都是矛盾式.
(也可能相同),真值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12/29
实例
注意:题目中没给个体域,一律用全总个体域.
例4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 正数都大于负数.
解: (1) 令 F(x):x为正数, G(x):x为负数, H(x,y):x>y, 则有
xy(F(x)G(y)H(x,y))
13/29
21/29
封闭的公式
又如: x, x中的x是指导变元, 辖域为 (F(x,y,z)y(G(x,y)H(x,y,z))). y中的y是指导变元, 辖域为(G(x,y)H(x,y,z)). x的3次出现都是约束出现, y的第一次出现是自由出现, 后2次是约束出现, z的2次出现都是自由出现.
实例
例1 用0元谓词将命题符号化. (1) 墨西哥位于南美洲. (2)2 是无理数仅当3 是有理数. (3) 如果2>3,则3<4.
在一阶逻辑中: (1) F(a),其中,a:墨西哥,F(x):x位于南美洲. (2) F(2 )G3( ), 其中,F(x):x是无理数,G(x):x是有理数 (3) F(2, 3)G(3, 4), 其中,F(x, y):x>y,G(x, y):x<y
9/29
实例
注意: (1) 不含个体变项的谓词称为0元谓词. (2) 当谓词为谓词常项时, 0元谓词为命题. (3) 任何命题均可以表示成0元谓词,因而可 将 命题看成特殊的谓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理逻辑》教案
许道云
(2011.8)

材:《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第二版) (陆钟万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版 本:2006 年 6 月第 8 次印刷
绪言(课程介绍)
什么是逻辑?命题(判断)对象、以及对象间的(推理)关系。 数理逻辑: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逻辑。 数理逻辑研究分支:模型论、集合论、递归论、证明论。 数理逻辑研究什么? 逻辑推理:当前提为真时,保证结论为真。 逻辑研究这样的可推理关系。即,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是否正确。演绎推理 --演绎逻辑。 它不同于归纳逻辑。归纳逻辑是从前提出发,使用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与自身协调, 或与前提协调。 数理逻辑属于演绎逻辑范围。只研究推理及可推理关系,不关心前提与结论中各个命题 的真假。 例1. 前提:所有大于2不被自身整除的自然数为素数。 7不被自身整除。 结论:7不是素数。 例2. 前提:所有中学生打网球。 王君不打网球。 结论:王君不是中学生。 命题有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命题的真或假。决定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可推导关系,是命题逻 辑形式。如: 前提:集合S中的所有元素具有R性质。 a不具有R性质。 结论:a不是S中元素。 命题的陈述需要语言。 元语言:描述对象的所用的最基本语言。 如:自然语言(汉语) 。 对象语言:描述“对象所用元语言”的语言。 如:形式语言(符号语言) 。 自然语言中语言上的相似并不保证逻辑形式上的相同。
, , , 。
真---1;假---0。 命题公式的生成: (归纳定义命题公式集 Form( LP ) )
P P (1) (归纳基) : Atom( L ) { p, q, r ,......} Form( L ) 。
(原子命题公式集)
P (2) (归纳定义) :如果 A, B Form( L ) ,则
重言式:A 每一个赋值下取值均为真。 矛盾式:A 每一个赋值下取值均为假。
8
SAT 问题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地位: SAT 问题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问题。曾被著名美籍华人数理逻辑学家王浩称为“当代 数理逻辑和理论计算机的第一问题” 。 计算机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求各种快速策略和方法改进求解 SAT 问题。现已证明:工程 技术、军事、人工智能、并发控制、交通运输等领域中的诸多重要问题(如程控电话的自动 交换,大型数据库的维护,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自动布线,软件自动开发,机器人动作规划等) 都涉及到 SAT 问题。 SAT 问题是 NP 完全问题。从理论上说,SAT 问题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直观上它超 出了现代计算机的能力。所以,SAT 问题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从理论上讲,可满足性判定问题是 NP 完全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每一个 CNF 公式 的可满足性问题的判定都需要指数时间。根据统计分析,对于 3-CNF 公式而言,出现在公式 中的子句数与变元数之比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当公式的这个参数在 4.25 附近时,公式的可满 足性的判定的确难。但是,当公式的这个参数远离 4.25 时,公式的可满足性的判定有可能在 多项式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约束满足性问题(CSP 问题) : q CSP W n 个变元: u1 ,......, un 。
预备知识
集合:某些对象全体。 集合表述方式: 内涵:元素具有的性质P。 外延:所含元素的全体。 自然数集合N上的二元关系 <(作为集合) : (内涵)m<n: 存在不为0的自然数x,使得m+x=n。 (外延){(0,1) , (0,2) ,……} 二元关系的性质:自反,对称,等价,……。 集合等势: S ~ T | S || T | 可数无限集:与自然数集等势的集合。 可数集:有限集或可数无限集。 | S || N | 定理: (1)可数集的子集仍然可数。 (2)有限个可数集的并仍为可数集。 (3)可数个可数集的并仍为可数集。 自然数集合N的归纳定义: (1) 0 N . (2)如果 n N ,则(后继) n ' N 。 (3)N只含通过(1) (2)有限次使用得到的数。 等价定义:自然数集合N是满足如下条件的最小集合S (1) 0 S 。 (2)如果 n S ,则(后继) n ' S 。 设R是一个性质, R( x) 表示x具有性质R。 定理1(数学归纳法)如果 (1) R(0) 。 (2)对于任意的 n N ,如果 R(n) 则 R(n ') 。 则对于任意的 n N 有 R(n) 。 设h,g为两个N上的己知函数。递归定义N上一个函数f如下:
6
式 A, ( A * B) 成立。其中, * { , , , } 。 语义解释:命题公式的解释(赋值)。 对原子命题公式的解释: (形式上是一个映射)
v : Atom( LP ) {0,1} 。称为一个赋值。
理解为: p 在 v 下被解释为 pv {0,1} 。 pv v( p) 0 表示“假” 。1 表示“真” 。 基于这样的解释系统,命题逻辑只研究具有明确真、假区分的对象。这就是命题限制到具有 明确真、假意义的陈述语句的根本原因。 对联结词运算符号的解释: p 0 1
A, ( A * B) Form( LP ) 。其中, * { , , , } 。
(3) Form( LP ) 只含通过有限次使用(1) (2)得到的符号串。 结构归纳法:将 Form( LP ) 类比自然数集 N。 设 P 为一个性质, P( x) 对表示 x 具有性质 P。 类似于数学归纳法,引入关于 Form( LP ) 上的某个性质(结论)P 是否成立(真)的结构归 纳法。 (1) (归纳基) P 关于原子命题公式成立。 (归纳基) (2) (归纳步) 对 A, B Form( LP ) ,假定 P 关于命题公式 A、B 成立。验证:P 关于命题公
4
(1) f (0) g (0) . (2) f (n ') h( f (n)) . 定理2(递归原理)对于给定的函数g和h,能唯一定义N上一个函数f满足上述递归条件。 一般集合S的归纳定义: (1) 指定一个集合M。 (基元,生成元) (2) 指定k个函数 g1 , g 2 ,....., g k 为生成函数.分别为 n1 , n2 ,....., nk 元函数。 归纳生成集合S: S: M ,{g1 , g2 ,....., gk } 。 归纳定义. 集合S是满足如下条件的最小集合T: (1) M T 。 (2)对于每个 1 i k , 如果 x1 ,.....xn T ,则 gi ( x1 ,.....xn ) T 。 i
v
命题公式 A 的真值表:在所有可能的赋值 v 下,将取值结果列入表中。 如: (┐p∧q)→┐r 的真值表
可满足性:公式 A 是可满足,如果至少存在一个赋值 v 使 A 取真。 如果公式 A 含有 n 个变元,验证公式 A 的可满足性需要对 2 个赋值逐一验证。直观上需 要指数验证时间。
n
可满足性判定问题(SAT 问题) : 实例:一个命题公式 A。 询问:是否存在一个赋值 v 使 A 取真(满足 A)? 验证算法存在!
p
1 0
p 0 0 1 1
q 0 1 0 1
pq
0 1 1 1
pq
0 0 0 1
pq
1 1 0 1
pq
1 0 0 1
对命题公式的解释:对于一个公式 A,在一个赋值 v 下总可以计算出它的真值: Av {0,1} 。 (归纳计算)
(1) p v {0,1}. 1 (2) (p ) v 0 if p v 0 if p v 1 . .
i
设 h, h1 ,......, hk 为k+1个己知基函数:
h: M S hi : S ni S (i 1, 2,..., k )
递归原理定义S上的一个函数f:
.
f ( x) : h( x) ( x M ) f ( gi ( x1 ,.....xn )) : hi ( f ( x1 ),....., f ( xn )) (i 1, 2,..., k )
1
例1:X认识Y。 (前提) Y是足球队长。 (前提) X认识足球队长。 (结论) 例2:X认识A班某学生。 (前提) A班某学生是足球队长。 (前提) X认识足球队长。 (结论) 近代数理逻辑思想: Leibniz力图建立一种精确的、普适的科学语言作为形式语言。直到1879年,Frege才建 立了这样的语言。近代数理逻辑介绍的就是这种形式语言。所以,数理逻辑史从1879年算起。 在数理逻辑中要构造一种符号语言来代替自然语言,这种人工构造的符号语言称为形式 语言。 对象的描述和对象间的推理关系全部用形式语言表示。 数理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引入一个形式语言,以表示非结构化对象。并且要求表示公式的语言是递归生成的。 (2)引入一套形式化推理规则, 基于这些规则进行符号化演算。引入形式证明的一般形式。 ( | A) (3)引入一套解释系统---语义(映射)函数,赋予形式符号在给定环境下的具体含义。 (4)基于语义模型,引入逻辑推理概念。( | A ) (5)研究形式推理与逻辑推理之间的关系。 (可靠性和完备性) 。 形式推理系统的可靠性: | A | A 。 形式推理系统的完备性: | A | A 。 一般,逻辑中的语言和推理是某类智能推理的抽象,语言解决表示问题(即,数据结构问 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先有具体实例,想找一种一般描述,这就产生了形式语言和形 式推理。实例数据对形式符号给出一种解释(或赋值)。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形成一个解释系 统。 实例数据与形式符号有解释(或赋值)和被解释(或赋值)之分。 如:a:=0. 可以理解为:将数字 0 赋给符号 a. 也可理解为:a 被解释为 0.
0 (3) ( A B ) v 1
if Av B v 0 o.w.
7
1 if Av B v 1 (4) ( A B) v . 0 o . w . 0 if Av 1 and B v 0 v (5) ( A B) . o.w. 1 1 if Av B v (6) ( A B) . o.w.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