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初中化学“燃料与能源”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在选修4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部分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以及电能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通过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学生会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关于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在化学电池中,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并不要求上升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2 教学设计策略
(1) 创设生日礼物“柠檬电池音乐贺卡”的教学情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采用实验探究模式。围绕原电池概念、原理和组成组织学生开展发现学习生活,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
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
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己学习
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
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二、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条件
三、教学难点
用己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四、教学过程
[引入]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的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那么,物质中的化学能能不能转化为电能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火力发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简要说明火力发电站的工作原理。
[板书]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板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讲述]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火力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还是比较复杂的,化学能首先要转人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最后再转化为电能,由于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每一过程都有能量损失,过程越复杂能量损失越多,所以我们说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效率还是比较低的。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选修1(新课标】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标
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4.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二、教学重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展示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回顾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及工作原理,由此引出本节内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一时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
能源的利用过程,实际上是能量的转换和传递过程。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能量转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能量转化形式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电解、电镀、电池的应用等。认识和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原理和所遵循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电解水实验装置电镀产品碱性干电池充电宝(锂电池)知识回顾:
铜锌原电池装置的特点: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起来,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电极反应式:负极(Zn):Zn - 2e-===Zn2+
正极(Cu):2H+ + 2e-===H2↑
电池总反应式:Zn + 2H+===Zn2+ + H2↑
【新知讲解】
实验探究:
【实验1】向一只烧杯中加入1.0 mol·L-1的CuSO4溶液30 mL,再加入适量锌粉,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观察温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溶液的温度升高,溶液蓝色变浅。
实验结论: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Zn与CuSO4溶液反应放热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丰富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储备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着电子的转移;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这些为本章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做实验,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尚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1. 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条件
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探究实验,分组实验
六.实验用品
Zn片,Cu片,稀硫酸,乙醇,石墨(碳棒),电流表,烧杯,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趣味引入【视频】水果电池
【过度】二极管发光,说明有电流产生,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
容:化学能与电能
【板书】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提问】哪一类的化学反应存在着电子的转移
e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冈市红安大赵家高中江柏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1、此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第二课时:常见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源。本课为第一课时。
2、地位: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之后,又一种能量的转化。其中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同时为学生了解各类化学电源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电解电镀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1)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习者在高中化学第一章学习了氧化还原的初步知识,对电子转移引起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理论有所接触,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
作,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积极思考,有较强的协作意识。
(2)学习内容特点分析
教师应善于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教材从火力发电引入,但只稍做讲述,突出后面原电池的重点,能很好的落实新课标。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和相关物理知识之后,便于安排实验探究,让学生充分讨论,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探究得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并培养学生利用新知进行创造性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化学能与电能的概述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让学生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1.2 教学内容
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1.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章:化学电池的原理与应用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让学生掌握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2.2 教学内容
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2.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第三章: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与应用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3.2 教学内容
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3.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第四章: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重要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清晰:火力发电、原电池实验探究(包括概念、工作原理、组成集创造性应用)和技术产品(各种化学电源的设计、工作原理和应用),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是本节内容的核心部分,应当重点介绍,第三部分中的燃料电池是生活中的新产品,可用于学生扩充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典型材料。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节《化学能与电能》部分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如新课引入的演示实验2-4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就会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又通过“科学探究”和“思考与交流”,自己探究讨论归纳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同时,电池发明史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朱云峰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与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扩展和应用, 同时是对上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中关于“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其也将为后面学习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电化学”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在前面提到的教材安排上、物理课上所学电学知识和生活常识都为本节课在识层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情感层面:加上在日常生活中电池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使得学生对电池充满着好奇和探知欲望。
能力层面: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
这些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基于这些: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在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实验验证,从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初步掌握电极判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从而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掌握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子。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 第三单元 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化学能与电能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与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扩展和应用, 同时是对上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中关于“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其也将为后面学习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电化学”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在前面提到的教材安排上、物理课上所学电学知识和生活常识都为本节课在识层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情感层面:加上在日常生活中电池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使得学生对电池充满着好奇和探知欲望。
能力层面: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
这些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基于这些:
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常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科学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初步掌握电极判断方法;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化学能与电能”单元教学设计
目的
通过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化学能 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如何解决化学能与电能之间 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
方法
采用问题引导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 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05
第2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单元教学设计
目录
• 引言 • 化学能与电能单元教学知识框架 • “小车动起来”单元教学整体思路 • 第1课时教学设计 • 第2课时教学设计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化学能与电能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价值。
传统教学方式以知识点传授为主,缺乏对大概念的深入理解 和实践操作。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01
02
03
科学精神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 生的科学精神,包括探索 、创新、批判性思维等。
学会学习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 阅读、思考、实践等。
健康生活
通过本单元学习,引导学 生关注健康生活,包括合 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 良好心态等。
单元教学设计核心与思路
大概念的引领
真实情境的融入
将真实情境融入教学,如利用生活中的电池、导线 等材料制作小车,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化学能与电能(区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郧阳区一中王燕
一、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部分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自主探究教学思想内涵。首先,新课引入的演示实验2-4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教材又设置了一个“科学探究”和“思考与交流”栏目,让学生自己探究讨论归纳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同时,课本插图“水果电池”,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当然,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还需对本节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处理和补充。
(1)变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2-4为学生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获得直接的体验。自主探究探究1
(2)教材中“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时设致了“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接经验,再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规律,最终得出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自主探究探究2(3)在完成上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水果电池”,不仅能帮助同学理解组成原电池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电解质溶液,而且能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有利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自主探究探究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根椐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本课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入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来组织课堂教学。
1、从对“火力发电”进行完整透彻的剖析入手,提出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引入新课学习。
2、通过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并认识其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3、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装置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进行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判断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最终得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的结论。
4、通过课本上的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实现本课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
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研究之中。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②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的原理。②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条件的探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②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探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科学发展观,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钢铁的腐蚀,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各种类型的电池,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这些都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四、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1)采用以实验探究的方法为主导,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发现法、讨论法等方法。
(2)借助问题探究、实验探究等手段,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
五、学法指导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采用分组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构成条件。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教材处理
1、把教材中“实验2-4”改为5个对比分析的探究实验,并增加原电池产生电流原因的实验探究和原电池形成条件的实
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
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2、通过播放原电池工作原理的flash动画,将学生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并认识其本质,提高了课堂效率。
七、教学程序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新思维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提出问题: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2)多媒体呈现2019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影响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氧化还原本质及其能量的变化。
2、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
(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提出问题: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怎样实现这个转变?
(2)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实现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新思